届高三期中检测.docx
《届高三期中检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期中检测.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三期中检测
保密★启用前试卷类型:
A
2013届高三期中检测
历史试题
2012.11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8页。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注意事项:
第Ⅰ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ABCD)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卷上。
1.表格中的言论集中体现了:
汉文帝
“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侍以生也”
宋朝李靓
“民之大命,谷来也;国之所宝,租税也”
①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方式日益完善②中国古代农业起源早,独立发展③农业是国家税收的主要来源
农本思想
A.②③
B.①②③C.③
D.①②
2.目前出土的汉代牛耕图画像石共有多幅。
其分布如下
出土省份
出土地点
陕西
米脂、绥德王德元墓、绥德、西安碑林、陕北
山东
滕县宏道院、滕县黄家岭、邹城市面粉厂
山西
平陆枣园
内蒙古
和林格尔
江苏
泗洪重岗、遂宁双沟镇
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汉朝时使用牛耕的范围较广B.山东的农耕技术在汉代最先进
C.汉代时陕西是全国经济中心D.汉朝时牛耕范围已经遍及全国
3.公元前119年,汉武帝下令将国内所有的矿产、冶炼、铸造等行业收归国有,由政府经营,商人不得参与。
汉武帝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进一步拓展官营手工业的经营范围B.保证生产所需铁制工具的供应
C.稳定统治秩序,增强中央政府实力D.保障武器生产以满足战争需要
4.《登州府志》记载,“纺织花布,以自衣被。
穷乡山陬,无问男妇为之,其织作须织工。
”。
这反映出当时登州
①基本仍属小农经济②家庭手工业发展③出现经济区域分工
A.②③B.①②③C.①③D.①②
5.文明史观把人类文明演变划分为农业文明时代和工业文明时代。
人类历史发展过程就是人类创造、积累文明成果以及人的自身文明化的过程。
下列能体现文明史观的选项是:
A.农民的反抗斗争贯穿古代社会的始终
B.古代中国以农立国,农耕文明长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
C.统治者将沉重的赋税转移到农民身上
D.中国小农经济日趋落后于西方农业
6.清政府在1684年统一台湾后发布展海令,解除“海禁”;次年又允许各国朝贡船进港,认可民间商船来航通商。
材料说明
A.清代闭关锁国的传统观点没有依据
B.外贸政策调整与清朝政局变化密切相关
C.清朝解除“海禁”,但依然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D.清政府加强了对外贸易的管理
7.马克思曾说过:
只要英国人“把机器应用于一个有煤有铁的国家的交通上,”“就无法阻止这个国家去制造这些机器了。
”对于马克思的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
A.殖民活动历史上的作用主要是建设性B.工业革命加速了西方殖民体系崩溃
C.煤和铁是一个国家获得独立的根本条件D.殖民活动客观上传播了新的生产方式
8.《剑桥欧洲经济史》中写道:
“机器都在执行着一种新的纪律。
纺工不再能够像过去那样在家里无拘无束地摇车纺纱,织工也不再能够像过去那样在家里自由自在地投梭织布了。
现在,他们必须在工厂中按照没有生命不知疲倦的机器设备所确定的速度工作。
”这一材料可以用来说明
A.机器是新纪律的制定者和执行者
B.工厂制的生产模式造就了现代工人阶级极强的组织纪律性
C.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工作环境的改善
D.工业化带动家庭结构转型
9.“有人说工业革命从本质上就是人类在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方面的广泛应用过程”,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结构发生的最大变化是
A.重工业开始占据主导地位 B.轻工业的地位在逐步下降
C.交通运输业获得巨大发展 D.电力工业的发展最为突出
10.右图是永生老牌收音机的广告。
它最早可能出现在
A.19世纪60、70年代
B.19世纪末20世纪初
C.20世纪20、30年代
D.20世纪50、60年代
11.洋务派要员在筹建轮船招商局时说:
“伏查各国通商以来……中国内江外海之利,几被洋人占尽,且海防非有轮船不能逐渐布置,必须劝民自置……藉纾商民之困,而作自强之气。
”这表明兴办此类企业的根本目的是
A.扩大中外贸易交往B.抵御外侮求富求强
C.发展官督商办企业D.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12.如果为下列三幅图片拟定一个标题,最恰当的是
A.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现B.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C.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D.一五计划取得的辉煌成就
13.1954年,同仁堂实行公私合营后,工人们干劲十足。
他们的感受是:
“以前再怎么样也是给东家干活儿,公私合营后,我们就是给自己干活儿了。
”这是因为公私合营后的企业
A.变私有制为公有制B.排除资本家的管理
C.提高劳动生产效率D.变资本家所有为工人所有
14.下面是一名同学整理的历史读书笔记,记录了某一历史时期的情况:
对此历史时期的认识,正确的是
A.从国民经济恢复到“一五”计划完成B从“左”倾冒进到国民经济调整
C.从“文化大革命”到实施拨乱反正D.从改革开放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成
15.与1952年相比,1957年我国生产资料的生产增长210%,消费资料的生产增长83%,重工业生产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35.5%提高到45%。
这说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
A.工业结构得到了改善B.国家基本实现工业化
C.工农业生产比例协调D.工业总产值超过农业
16.右图是1978年12月小岗村18户农民按下的
“红手印”。
他们立下生死状,约定分田到户。
据此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人民公社被撤消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全面推行
C.18户农民分田到户具有很大的风险
D.小岗村分田到户拉开改革开放序幕
17.下表是美国、日本和中国部分年份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率变化(单位:
%),对该表解读正确的是
A.美日之间的经济差距在逐步拉大B.福利开支增多使日本经济呈负增长
C.中国崛起导致美国经济急剧衰退D.体制改革推动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
18.《全球通史》中说:
“农民和新商人即当时所称的‘耐泼曼’,都能雇佣劳动力,并能保留他们在经营中获得的利润。
不过,列宁设法使国家控制了土地所有权……”。
这一现象
A.推动了十月革命的胜利B.保障了国内革命战争的胜利
C.促进了苏俄经济的凋敝D.是苏俄逐步过渡到共产主义的设想和实践
19.有人指出:
“赫鲁晓夫不受教条束缚,在这个意义上他是个务实主义者;但奇怪的是,他是个不切实际的务实主义者……往往只凭心血来潮而不是深思熟虑。
”与这种观点最为贴切的事例是
A.鼓励农民发展副业B.扩大国营企业经营自主权
C.开展种植玉米运动D.部分承认企业的物质利益
20.凤凰卫视“锵锵三人行”节目主持人在“解读北欧福利国家的利弊”的谈话中,曾这样描述北欧福利国家的状况:
“最穷的和最富的,在交税之前,可以相差17倍,但是纳完税之后,可以小到3倍。
就是说我这富人,比你就多3倍的钱。
”这说明实行高福利政策
A.可以缩小贫富差距B.能够建立和谐的理想社会
C.能够刺激社会成员的积极性D.富人乐于输纳
21.法国总统戴高乐曾尖锐地指出:
“美元特权”把世界贸易变成了美国的仓库,美国出现了贸易赤字,只需要多印些美元就可以无偿向其他国家换取商品劳务。
他所说的“美元特权”是基于
A.马歇尔计划B.布雷顿森林体系
C.关贸总协定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22.20世纪90年代前,同是发展中国家,中国和印度的国内生产总值相差不大,但是自1992年后,逐渐拉开了差距。
依据下图判断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图10中国和印度利用外资情况对比
A.中国比印度更早实行对外开放B.印度依然是国际“资本洼地”
C.中国在资本市场竞争中超过印度D.中国的计划经济比重比印度更大
23.2008年,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专栏作家吴晓波说:
“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
有利于中国企业三次创业高潮形成的因素分别是
A.建立经济特区邓小平南方讲话确立市场经济体制目标
B.确立市场经济体制目标“三个代表”理论提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C.开放沿海港口城市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确立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
D.扩大企业自主权确立市场经济体制目标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24.从2007年开始,每年9月份在中国大连与天津交替举办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为“全球成长型公司”创造了一个与成熟企业共同讨论、分享经验的平台,这能说明
A.世界经济一体化已经形成B.区域集团化突破了地域限制
C.新兴经济体引起世界关注D.平等的贸易伙伴关系已建立
25.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闪耀着一个智慧的选择——这就是区域一体化的合作。
徽标是当今世界区域经济集团组织的一个重要标志。
下图中美国主导建立或参与的世界区域性经济集团组织有
①WTO②APEC③NAFTA ④EU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
高三历史
2012.11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注意事项:
1、第Ⅱ卷为非选择题,共4页,用钢笔直接答在试卷上。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3、第Ⅱ卷共3小题。
其中第26题18分,第27题14分,第28题18分。
题号
26
27
28
总分
得分
得分
评卷人
(18分)26.文化消费包括对文化类产品的持有、欣赏、享受等。
它是以物质消费为依托,它的增长和发展和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密切相关,反映着社会的物质文明。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代人口有数万户乃至10万户的商业都会就超过了10个。
开封的人口在高峰期超过了100万。
宋代的商业行业明显增多,由唐代的170行增加到南宋的400多行。
南宋临安城里从熟食小点到穿着衣服或家内杂务用具,都有专门制作的私营手工业作坊。
据《梦粱录》记载,临安单是供应的熟食品就不下一二百种。
茶坊、酒肆不仅是士大夫聚朋交友的地方,同时往往还有说书、评话、讲史、小唱……各种市民关心的话题消息在其中流传,这里成为观察市民的各个层次的万花筒。
——《论宋代的市民文化》
(1)据材料概括促进宋代市民文化消费繁荣的主要因素。
(6分)
材料二19世纪早期,除了赤贫阶层以外的几乎所有人都可以买上好几套衣服。
欧洲的消费者可以购买更多的家具、瓷器以及其它装饰品来填满他们的房子,他们拥有的物品甚至超过他们最为富有的祖先……在工业化时代,职业道德内在化了,专业人员在业余时间致力于自我发展,他们热衷于阅读,并参加与商业或文化有关的课程。
产业工人聚集在一起参加体育活动,欧洲的英式足球和美国的棒球在工业时代都成为大众运动。
——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2)据材料二指出,早期工业化对欧洲市民文化消费有哪些积极影响?
(6分)
材料三《中国文化消费需求景气评价报告》指出,2010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11052亿元,文化消费迅速扩大,并且自2004年以来,年均增速始终保持在20%以上。
如济南英雄山文化市场为“全国四大文化市场”之一,正式成立于1992年,主要经营图书外,还有约1/3的面积经营着古玩字画、奇石雕刻、陶瓷玉器、木雕铜器、文房四宝、古今中外工艺品等。
目前英雄山文化市场经营业户近千家,从业人员2000余人,约一半来自外省市,如安徽、江西、新疆、巴基斯坦等。
日均客流量一万多人,节假日高达五六万人。
英雄山文化市场英雄山文化市场一角
(3)据材料三概括英雄山文化市场设立和发展所体现出的时代背景。
(3分)
余秋雨先生指出“文明的延续是生命化的。
有时乍看是无生命的木石遗存,但它与一代代的生命都有呼应关系。
如果一种文化只能面对后代陌生的目光,那么它也就真正中断了,成了最深刻意义上的废墟”。
(4)据上述材料结合相关历史知识,谈谈你关于文化消费和社会物质文明的认识。
(3分)
得分
评卷人
(14分)27.1929—1933年大危机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各国纷纷采取对策,复兴经济。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9—1933年爆发的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更加助长了本已严重的贸易保护主义浪潮,各国间的关税大战愈演愈烈。
美国将关税水平提高至53%,推动了45个国家,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关税。
……深刻的教训,促使各国开始认识到在生产国际化日益发展的背景下,广泛开展国际协调与合作的必要性。
1947年4月,23个国家签订了123项双边减让关税协议。
这些双边协议被汇编成一个单一文件,称为《关税及贸易总协定》。
——摘自杨起善《关贸总协定与复关对策研究》
(1)据材料一,指出1929—1933年大危机期间的经济表现。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经济表现造成的影响。
(4分)
材料二1933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了第一部《农业调整法》。
该法授权农业部长,通过同生产者签订和对参与播种面积控制计划的农场主付以直接补贴的方法,使农场主自愿减少农产品的播种面积。
在具体执行过程中,一般是政府根据市场需求每年确定和公布某些农作物下一季度的播种面积。
凡是农场主同意者,便与政府签订合同,就可以得到优厚的补贴。
——摘编自《大生》2008年8月
(2)据材料二,指出《农业调整法》的主要实施途径。
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会通过这一法案的主要目的。
(4分)
材料三中国今日根本之危机,全在经济之残破。
以致国民生活日益困穷,而民族之命运,亦因之岌岌危殆,不能生存于二十世纪之今日。
(一)振兴农业活泼农业金融、流畅农产运销,悉以合作社为基础,指导并改进之,以达到粮食自给自足为初步目标。
……
(四)提倡征工赞助政府实施征工制度,鼓励民众参加义务劳动。
以军队补助各地征工工务之不足,并为建设地方公共工程之倡导。
(五)促进工业对于一般工业,由政府分别保护并奖励之。
……
(八)调整金融由政府执行健全货币政策与汇兑政策,而人民衷诚拥护之。
——蒋中正《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之意义及实施》(1935年)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发动的背景。
指出这场运动与罗斯福新政的举措在本质上有何相似之处。
(6分)
得分
评卷人
(18分)28.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产物,是经济国际化的新阶段。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如果全球化把欧洲人迈入大洋当作开始的话,那么走在前列的首先是伊比利亚半岛国家。
他们以高效的行政机器组织远航,怀揣着传播上帝福音和寻找黄金的期盼揭开了不同种族、不同文明的大碰撞,充满“内在动力”的帆船运载着奴隶、黄金、香料,也洒播着诸如“地球是圆的”等进步光芒。
——巴勒克拉夫《处于变动世界中的历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伊比利亚半岛国家远航的“内在动力”,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全球化的角度分析其影响。
(6分)
材料二进入近代以来,特别是19世纪60年代以后,中西方交流出现了新的状况。
中国的茶叶、生丝、棉花大量输往西方,以“英国制造”为代表的西方纺织品、金属制品、机械设备等也飘洋过海。
洋人反客为主,得操丝市、茶市之权华商之业丝茶者,反仰洋人鼻息,厘毫不能主持。
在某些地区,洋布排挤了土纱土布,使中国城乡出现生产凋敝、经济萧条的状况。
——摘编自李侃等《中国近代史》
(2)依据材料二,概括中、西方交流出现的新状况,并分析出现这些新状况的原因。
(8分)
材料三不同文明的借鉴,普遍原则的达成已多次证明是促进人类文明发展的里程碑。
当1951年法国外长舒曼提出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的“舒曼计划”后,1967年8月印尼等东南亚国家也在曼谷作出了相应的尝试,成立了旨在促进本地区经济增长、社会进步的合作组织。
在人类文明高速交融的今天,区域合作与市场经济,自由贸易与关税对等越来越成为拉动经济全球化的杠杆。
——摘编自孙景峰《经济全球化对全球文化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当今经济全球化应遵循的普遍原则。
(4分)
高三历史参考答案与评分意见
第Ⅰ卷选择题:
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C2.A3.C4.D5.B6.B7.D8.B9.A10.C11.B12.B13.A14.B15.C16.C17.D18.D19.C20.A21.B22.C23.D24.C25.A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3小题。
其中第26题18分,第27题14分,第28题20分,共50分。
26.(16分)
(1)城市的发展和城市人口的增长;私营手工业的发展;商业的繁荣;商品经济的发展。
(6分)
(2)工业化促进市民购买到更多的文化产品,消费水平提高。
工业化促进消费观念发生了化,市民注重职业道德和文化修养的提升。
工业化促进文体活动的广泛推广。
(6分)
(3)(3)改革开放促进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经济全球化、信息化促进文化的传播;国家大力发展文化政策的支持。
(3分)
(4)文化消费密切反映了一个时代的生活水平和物质文明,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密不可分。
商业的发展,工业革命的拓展,都促进了市民文化消费。
改革开放以来的文化消费更加多元化,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3分)
(本问为开放性设问,鼓励学生用历史语言谈出个人认识,不拘泥于答案)
27.(14分)
(1)表现: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提高本国关税(大力推行贸易保护主义),大打关税战。
(2分)影响:
国际贸易进一步萎缩;加深了经济危机(延缓了经济危机的复苏);客观上推动了关贸总协定的成立。
(3分)
(2)政府补贴,农民自愿。
(2分)解决经济危机。
(2分)
(3)背景:
1929—1933年大危机的冲击;日本扩大侵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南京国民政府基本实现了全国统一。
相似:
都采取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措施。
28.(20分)
(1)内在动力:
对黄金的渴求;热衷传播天主教。
(2分)
影响:
打破世界各大洲彼此相互隔绝的状态,使世界联系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加强各地区的经济和文化交往,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4分)
(2)状况:
近代中国大量输出农产品;大量输入技术和工业品;洋人控制关税(操纵市场);双方交往中西方占主导地位。
(4分)
原因:
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得到巨大提高;英国成为世界工场;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大门;中国自然经济日益解体;并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6分,每点2分)
(3)普遍原则:
互利共赢、自由贸易、市场经济、取消关税壁垒、加强区域合作等。
(任意2点4分)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模块检测
高三历史试题
命题人:
张厚利2013年10月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
1.王家范、谢天佑先生曾经精辟地指出:
“小农经济一锄、一镰(或者再加上一犁,不是家家都有畜力,那就用人力拉犁)、一个主要劳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
”对这段话最正确的理解是
A.小农经济具有稳定性B.小农经济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C.小农经济非常脆弱D.小农经济只需要一些简单的劳动工具
2.东汉学者班固在《西都赋》中描绘长安“街衢洞达,闾阎且千。
九市开场,货别隧分”。
这里的“九市”是指
A.政府严格管理的正规市场B.物流通畅的草市
C.多个繁华的商业市镇D.工官监管的夜市
3.史书记载:
唐朝后期长安城中的崇仁坊“一街辐辏(集聚),遂倾(超过)两市,昼夜喧哗,灯火不绝,京中诸坊,莫之与比。
”材料中没有反映出
A.长安城商业发展突破了两市的范围 B.长安城商业的发展突破了时间的限制
C.崇仁坊成为长安城中最繁华的住宅区 D.崇仁坊成为唐朝政府新设立的商业区
4.明清时期(鸦片战争之前),中国在农耕文明轨道上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并分离出一些迥异于传统济模式的变异,这些变异带有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
其中“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主要是指
A.私营手工业占据了主导地位
B.“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关系
C.江南出现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
D.白银逐步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5.《唐六典》记:
“工巧业作之子弟,一入工匠后,不得别入诸色”;《新唐书》载:
“细镂之工,教以四年;车路、乐器之工,三年;平漫刀矟(长矛)之工,二年……教作者传家技。
”这表明唐代工匠
①频繁更换工种②长期在官府作坊干活
③职业是世袭的④是临时工人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6.《汉书·食货志》记载:
“贾人有市籍,及家属,皆无得名田,以便农。
敢犯令,没人田货。
”该禁令的主要目的是
A.限制商人经营范围B.增加赋税收入
C.加强商人户籍管理D.保护小农经济
7.清朝乾隆、嘉庆年间在广东顺德流行的一首《竹枝词》写到:
“呼郎早趁大冈墟,妾理蚕缫已满车;记问洋船曾到几,近来丝价竟何如?
”这反映了
A.男耕女织的自给自足的生活B.清政府放弃了闭关锁国政策
C.海外贸易刺激了国内丝织业生产D.丝织业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8.据资料统计:
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
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
其中内在的原因在于
A.“重农抑商”和“闭关禁海”政策的压制
B.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不适于工商业发展
C.由于鸦片大量流入导致白银的大量外流
D.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的商品输出
9.19世纪上半期一位到过英国的法国人颇有感慨地说:
“像英国这样的一个贵族国家却成功地为人民提供物品,而法国这样一个民主国家,却只会为贵族而生产”,此话含义是
A.肯定法国是民主国家B.批评英国是封建国家
C.肯定英国的工业革命D.批判法国贵族的特权
10.“从1500至l763年的近代初期,是前几个时代中的地区孤立与19世纪的欧洲统治世界之间的一个中间阶段。
”在这一阶段
A.世界各地区的联系日趋加强B.代议制度普遍建立
C.马克思主义产生D.欧洲一体化进程启动
11.史学家认为,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期,对欧洲大陆来说是一个大动荡的时代,同时也是历史性变革的时代。
导致这一历史性变革的主要原因是
A.资本主义制度进一步确立B.工业革命迅速扩展
C.各国工人运动的蓬勃发展D.争夺世界霸权加剧
12.从18世纪起,欧洲主要国家因为“纺织机器、采矿、炼铁设备及交通工具的改造或发明”,所以“19世纪的人口大量集中到城市,并且产生各种新问题。
”这段论述,从“因为”到“所以”之间,至少要增加哪一段论述,才能使使前后因果关系完整?
A.马克思阶级斗争理论的影响B.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的兴起
C.传统精密制造业吸引投资意愿D.新型工厂制度的建立
13.早在公元1000年左右,北欧诺曼人就曾远达冰岛、格陵兰和北美洲东岸。
但是诺曼人的发现并没有引起全球地理大发现,这是因为
A.当时的欧洲商品经济不发达
B.诺曼人到达的地方比较偏远
C.诺曼人没有开辟通往中国与印度的新航线
D.诺曼人没有带回资产阶级所需要的黄金与原料
14.1912~1919年的八年里,中国新建的厂矿企业有600多家,新增资本大约13000万元,超过过去半个世纪的成就,其内因主要是
A.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