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复习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083496 上传时间:2023-08-0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4.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宏观经济学复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宏观经济学复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宏观经济学复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宏观经济学复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宏观经济学复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宏观经济学复习题.docx

《宏观经济学复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宏观经济学复习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宏观经济学复习题.docx

宏观经济学复习题

宏观经济学期末复习题

一、填空题

1、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中心问题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2、国内生产总值指的是某既定时期内一个国家范围内生产的全部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3、LM曲线向右上方倾斜,表明在货币市场上国民收入与利率成同向变动。

4、IS曲线是描述产品市场达到均衡时,国民收入与利率之间存在着反方向变动关系的曲线。

5、IS-LM模型是说明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的模型。

6、总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这表明总需求与价格成反向变动。

7、凯恩斯认为,对货币的需求动机包括__交易动机__、__谨慎动机(预防动机)、投机动机__。

8、反映GDP变化与失业率变化之间关系的定律是奥肯定律

9、新古典经济学家的总供给曲线以货币工资与价格完全弹性假说为基础;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模型以货币工资与价格刚性假说为前提。

二、选择题

1、观经济学的创始人是(D)

A、亚当•斯密B、马歇尔

C、马克思D、凯恩斯

2、下面哪种情况属于政府对居民户的转移支付(D)

A、政府为其雇员支付工资

B、政府为购买企业生产的飞机而进行的支付

C、政府为其债券支付的利息

D、政府为失业工人提供的失业救济金

3、边际储蓄倾向若为0.25,则投资乘数为(B)。

A、2B、4

C、1.0D、1.25

4、边际储蓄倾向若为0.25,则边际消费倾向为(B)。

A、0.25B、0.75

C、1.0D、1.25

5、两部门经济中,投资乘数与(A)。

A、MPC同方向变动B、MPC反方向变动

C、MPS同方向变动D、以上都不是

6、在其他条件不变时,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会使(D)。

A、LM曲线向左上方移动C、IS曲线向左上方移动

B、AS曲线向右上方移动D、AD曲线向右上方移动

7、生命周期的消费函数理论是由(C)提出的。

A、杜森贝里B、希克斯

C、莫迪格利安尼D、弗里德曼

8、下列哪种情况中增加货币供给不会影响均衡收入(C)。

A、LM陡峭而IS平缓B、LM垂直而IS陡峭

C、LM平缓而IS垂直D、LM和IS一样平缓

9、两部门经济国民收入恒等的条件(公式)是(A)。

A、C+I=C+SB、I+G=S+XC、I+G=S+TD、I+G+(X-M)=S+T+Kr

10、税收乘数和转移支付乘数最显著的区别是(B)。

A、税收乘数总比转移支付乘数小1B、前者为负,而后者为正

C、二者互为相反数D、后者是负的,前者为正

11、在下述哪种情况下,挤出效应比较大(C)。

A、投资对利率不敏感B、存在货币的流动性陷阱

C、投资对利率敏感度较大D、货币对利率敏感度较大

12、LM曲线成水平状的区域被称为:

(B)。

A、古典区域B、凯恩斯区域C、中间区域D、以上都不是

13、IS曲线斜率不变,LM曲线斜率越小,则财政政策作用效果(A)。

A、越大B、越小C、零D、为负

14、下列哪种情况中增加货币供给不会影响均衡收入(C)。

A、LM陡峭而IS平缓B、LM垂直而IS陡峭

C、LM平缓而IS垂直D、LM和IS一样平缓

15、其他条件不变,紧缩性财政政策使IS曲线(A)。

A、向左移动B、向右移动C、不变D、变为垂线

16、三部门经济国民收入恒等的条件(公式)是(C)。

A、C.+I=C.+SB、I+G=S+X

C、I+G=S+TD、I+G+(X-M)=S+T+Kr

17、LM曲线垂直状的区域被称为(A)。

A、古典区域B、凯恩斯区域C、中间区域D、以上都不是

18、价格水平上升导致(A)。

A、实际货币供给下降,LM曲线左移

B、实际货币供给下降,LM曲线右移

C、实际货币供给上升,LM曲线左移

D、实际货币供给上升,LM曲线右移

19、下述哪一项不属于总需求(A)。

A、税收B、政府支出

C、净出口D、投资

20、在长期总供给曲线条件下,增加总需求,会使(C)。

A、收入增加B、收入不变C、价格上升D、价格下降

21、根据凯恩斯理论,利率水平主要取决于(B)。

A、供给B、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

C、储蓄D、储蓄与投资

22、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卖出政府债券,目的是(C)

A、收集一笔资金帮助政府弥补财政赤字

B、减少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

C、减少流通中基础货币以紧缩货币供给,提高利率

D、通过买卖债券获取差价利益

23、(D)两种情况不会同时产生。

A、结构性失业和成本推动通货膨胀

B、结构性失业和结构型通货膨胀

C、摩擦性失业和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

D、需求不足的失业和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

24、某一经济在3年中,货币增长速度为8%,而实际国民收入增长速度为10%,货币流通速度不变,这3年期间价格水平将(B)。

A、上升B、下降

C、不变D、上下波动

25、工资上涨等引起的通货膨胀称为(B)通货膨胀。

A、需求拉动型B、成本推进型

C、结构性D、隐性

26、假设已实现充分就业,且总供给曲线为一垂线,则税收减少会导致()

A、实际产出水平和价格水平上升B、价格水平上升,而实际产出不变

C、实际产出上升,而价格水平不变D、实际产出水平和价格水平均不变27、在充分就业的情况下,(D)最可能导致通货膨胀。

A、出口减少B、进口增加

C、工资不变但劳动生产率提高D、税收不变但政府支出扩大

28、一般情况下,如果本国利率高于世界利率,则(C)。

A、出口会小于进口B、出口会大于进口

C、国际资本会流入本国D、国际资本会流出本国

29、BP曲线是用于分析国际收支平衡时(D)两者之间的关系。

A、国民收入与国际收支差额

B、经常项目余额与资本项目余额

C、国民收入与国内价格总水平

D、国民收入与国内利率

30、如果欧元与美元的交换比率从1.1:

1变为0.9:

1,则(C)。

A、欧元的汇率由1.1欧元兑换1美元上升到0.9欧元兑换1美元,美元升值

B、欧元的汇率由1.1欧元兑换1美元上升到0.9欧元兑换1美元,美元贬值

C、欧元的汇率由0.9欧元兑换1美元下降到1.1欧元兑换1美元,美元升值

D、欧元的汇率由0.9欧元兑换1美元下降到1.1欧元兑换1美元,美元贬值

三、计算题

1、假设欧元与人民币的汇率为l欧元兑换8.5元人民币。

(1)用直接标价法和间接标价法表示人民币的汇率;

(2)求一双425元人民币的皮鞋的欧元价格;

(3)求一台1000欧元的电脑的人民币价格。

解:

(1)直接标价法:

1单位外币的本币价格,8.5元人民币/欧元;

间接标价法:

1单位本币的外币价格,1/8.5=0.11765欧元/元。

(2)425/8.5=50,一双425元人民币的皮鞋的欧元价格是50欧元。

(3)1000×8.5=8500,一台1000欧元的电脑的人民币价格是8500元人民币。

2、假设测定消费者物价指数的一篮子商品只包括三种,且有下列数据:

品种第一年价格指数第二年价格指数消费者第一年支出

商品A100150100

商品B10090300

商品C100120200

求:

从第一年到第二年一般价格水平的上涨率。

解:

根据消费价格指数的公式以及已知条件,可求得第二年的消费价格指数为,

CPI2=150(100/600)+90(300/600)+120(200/600)=110,则π=10%

3、如总供给曲线为AS=250、总需求曲线为AD=300-25P,试求:

(1)供求均衡点的价格水平和收入水平为多少?

(2)如总需求上升10%,其他条件不变,新的供求均衡点的价格水平和收入水平为多少?

(3)如总供给上升10%,其他条件不变,新的供求均衡点的价格水平和收入水平为多少?

解:

(1)根据已知的总需求函数和总需求函数以及其供求均衡条件AD=AS,可得300-25P=250,所以P=2,从而总需求为AD=250,即均衡时的价格水平为P=2,收入水平为Y=250

(2)当总需求上升10%时,新的总需求曲线为AD’=330-27.5P,由AD’=AS得P=2.91Y=250

(3)当总供给上升10%时,新的总供给曲线为AS’=275,由新的均衡条件AD=AS’有,P=1Y=275

4、若法定准备金率是0.16,没有超额准备,对现金的需求是1000亿美元,

(1)假定总准备金是400亿美元,货币供给是多少?

(2)若中央银行把准备率下调至0.12,货币供给变动多少?

(假定总准备金仍是400亿美元)

解:

(1)D=400÷0.16=2500,M=C+D=1000+2500=3500

(2)D=400÷0.12≈3333,M=C+D=1000+3333=4333

5、假设一国的宏观经济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宏观经济模型为:

消费C为800+0.8Yd,投资I为900-50r(r为国内利率),政府支出G为32,转移支付TR为10,税收T为50+0.25Y,出口X为200,进口M为100+0.1Y,货币供给的实际余额M/P为500,货币需求L为0.25Y-100r。

(单位:

100亿美元)

求:

(1)该国在开放经济条件下的IS曲线和LM曲线;

(2)该国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均衡的国民收入和外贸余额。

解:

(1)AD=C+I+G+X-M=800+0.8(Y-T+TR)+I+G+X-M

=800+0.8(Y-50-0.25Y+10)+900-50r+32+200-100-0.1Y

=1800+0.5Y-50r

AD=Y

Y=3600-100r

该国在开放经济条件下的IS曲线为:

Y=3600-100r

M/P=500

L=0.25Y-100r

M/P=L

Y=2000+400r

该国在开放经济条件下的LM曲线为:

Y=2000+400r

(2)IS曲线为:

Y=3600-100r

LM曲线为:

Y=2000+400r

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Y=3280,r=3.2

该国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均衡的国民收入为328000亿美元;

X=200

M=100+0.1Y=428

NX=X-M=200-428=-228

该国对外贸易余额为-22800亿美元,即贸易逆差为22800亿美元。

四、简答题

1、哪些财政政策具有自动稳定器的功能?

它们为何能缓和经济波动?

答:

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是指某些能够根据经济波动情况自动发生稳定作用的政策,它无需借助外力就可直接产生控制效果。

财政政策的这种内在的、自动产生的稳定效果,可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自行发挥调节作用,不需要政府采取任何干预行动。

财政政策的自动稳定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税收的自动稳定性。

西方学者认为,税收体系,特别是公司所得税和累进的个人所得税,对经济活动水平的变化反应相当敏感。

如果当初政府预算是平衡的,税率没有变动,而经济活动出现不景气,国民收入就要减少,这时税收收入就会自动下降;如果政府预算支出保持不变,则由税收收入的减少而使预算赤字发生,这种赤字会“自动”产生一种力量,以抑制国民收入的继续下降。

第二,政府支出的自动稳定性。

西方经济学家一致认为,对个人的转移支付计划是普遍的自动稳定器。

转移支付计划是为了在个人收入下降到非常低时,为维持他们的生活水平而向他们提供的。

如公共救济款及对有儿童家庭的援助等福利计划和失业救济金。

如果国民经济出现衰退,就会有一大批居民具备申请失业救济金的资格,政府必须对失业者支付津贴或救济金,以使他们能够进行必要的开支,使国民经济中的总需求不致下降过多;同样,如果经济繁荣来临,失业者可重新获得工作机会,在总需求接近充分就业水平时,政府就可以停止这种救济性的支出,使总需求不致过旺。

第三,政府维持农产品价格的措施曾经被认为是一种自动稳定器。

当经济不景气时,国民收入水平下降,一般物价不平降低,农产品的价格也随之降低,这时政府根据农产品的价格支持制度,按照农产品的保护价格收购,使农民收入和消费维持在一定的水平上,从而抑制经济衰退。

当经济过热时,国民收入水平上升,农产品价格随着一般物价水平的上升而上升,这时政府可以减少收购甚至抛售农产品,抑制农产品价格的上升,抑制农民收入的增加,从而减少社会总需求增加的幅度,抑制经济的繁荣。

由此可见,农产品价格支付制度与政府税收和政府转移支付一样,都是宏观经济的自动稳定因素,都是财政制度的内在稳定器和对经济波动的重要防线。

2、简述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

答:

经济政策是指国家或政府为了增进社会经济福利而制定的解决经济问题的指导原则和措施,它是政府为了达到一定的经济目的在经济事务中的有意识的干预。

因此任何一项经济政策的制定都是根据一定的经济目标而进行的。

按照西方经济学的解释,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有充分就业、价格稳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

宏观经济政策就是为了达到这些目标而制定的手段和措施。

(1)充分就业

充分就业是宏观经济政策的第一个目标,它一般是指一切生产要素(包括劳动)都有机会以自己愿意的报酬参加生产的状态。

但由于测量各种经济资源的就业程度非常困难,因此经济学家通常以失业情况作为衡量充分就业与否的尺度。

(2)价格稳定

价格稳定是宏观经济政策的第二个目标。

价格稳定是指价格总水平的稳定,它是一个宏观经济概念。

一般用价格指数来表示一般价格水平的变化。

价格指数是表示基于某种商品价格水平的指数,可以用一个简单的百分数时间数列来表示不同时期价格水平的变化方向和变化程度。

(3)经济增长

宏观经济政策的第三个目标是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是指在一个特定时期内经济社会所生产的人均产量和人均收入的持续增长。

通常用一定时期内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增长率来衡量。

(4)国际收支平衡

随着国际间经济交往的密切,如何平衡国际收支也成为一国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目标

之一。

西方经济学家认为,一国的国际收支状况不仅反映了这个国家的对外经济交往情况,还反映出该国经济的稳定程度。

当一国国际收支处于失衡状态时,就必然会对国内经济形成冲击,从而影响该国国内就业水平、价格水平及经济增长。

上述四种经济目标之间是存在矛盾的。

例如充分就业与物价稳定是矛盾的,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之间也存在矛盾。

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之间的矛盾,就要求政策制定者运用的各种政策手段必须互相配合,协调一致。

如果财政当局与货币当局的政策手段和目标发生冲突,就达不到理想的经济效果,甚至可能偏离政策目标更远。

其次,政府在制定目标时,不能追求单一目标,而应该综合考虑,否则会带来经济上和政治上的副作用。

此外,还要考虑到政策本身的协调和时机把握问题。

这些因素都影响政策有效性,即关系到政府经济目标实现的可能性和实现程度。

 

3、消费函数理论主要有哪些发展?

答:

消费函数是指居民的消费支出与决定消费的变量之间的依存关系。

决定消费的变量很多,但最具影响和决定意义的是收入水平。

消费函数集中研究消费和收入之间的关系,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随收入的变动而同方向变动。

凯恩斯认为,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得快,也就是边际消费倾向呈递减的趋势,这被称为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许多经济学家对凯恩斯关于消费函数的这种短期分析进行了修正、补充与发展,推动了消费函数理论的发展,体现在杜生贝里(J.S.Duesenberry)提出的相对收入消费函数、莫迪格利安尼(F.Modigliani)提出的生命周期的消费函数和弗里德曼(M.Friedman)提出的永久收入的消费函数以及影响消费的利率、价格水平与收入分配等其他因素方面。

4、简述新古典供给曲线与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曲线的不同。

答:

新古典总供给模型以工资弹性假说为出发点,其关于价格与名义工资的决定以货币数量为出发点,认为,价格的变动最终并不影响实际工资水平,只影响名义工资水平,而且,价格的变动与名义工资的变动是同比例的。

因此,价格的变动最终也并不影响劳动市场的均衡,不影响产量水平。

即货币是中性的,不存在货币幻觉。

新古典供给曲线是在劳动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劳动力的供求取决于实际工资水平等假定条件下,根据生产函数、实际工资水平、劳动供给和需求函数以及劳动市场均衡条件推导出来的,是处于充分就业水平上的一条垂线。

凯恩斯总供给模型是对新古典供给模型的发展。

它是以工资下限假说为出发点,将劳动供给量作为名义工资的函数。

其与工资弹性假说的差别在于:

首先,认为劳动市场并不是完全竞争的;其次,认为决定劳动供求的是名义工资水平。

从而在此条件下推导出来的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曲线的特点是,在充分就业水平以下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而在充分就业点以上是一条垂线。

五、论述题

1、述通货膨胀的原因。

答:

关于通货膨胀的原因,经济学家提出了许多解释:

有的以货币数量论为基础,认为通货膨胀是因为货币发行过多;有的用总需求与总供给来解释;还有则从经济结构因素变动的角度来分析。

具体而言,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解释:

(1)古典通货膨胀理论。

古典经济学家以货币数量论为基础分析通货膨胀,认为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每一次通货膨胀的背后都有货币供给的迅速增长。

货币数量论者认为,货币流通速度一直是较为稳定的,在产量(Y)由要素供给和技术决定的情况下,当货币供给(M)发生改变,并引起名义产量价值(P×Y)相应变动时,这些变动反映在物价水平(P)的变动上,即产生通货膨胀。

用公式表示就是:

M×V=P×Y。

根据这个理论,货币数量越多,物价水平越高。

(2)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

是由于总需求增加超过总供给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显著的上涨。

总需求增加也许是由于消费者需求增加、政府支出水平提高所致,或许是由于企业投资增加、外国人对本国出口商品的需求增加所引起,或者是所有这四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很多经济学家认为,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一般与经济繁荣有关。

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消费习惯的突然改变,国际市场的需求变动等都会冲击需求或使需求发生改变。

总需求改变会导致价格与产量作相应的变化。

当在经济达到潜在产量以后,总需求的增加只会使价格水平上升。

(3)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是指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警惕而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持续和显著的上涨。

它与总供给曲线向左(向上)位移有关。

当生产成本不是因为总需求变化而增加时,就会出现这种位移。

当企业面临成本增加时,一方面会提高价格,另一方面会减少产量。

根据成本上升的原因的不同主要可以区分为工资推动型通货膨胀、利润推动型通货膨胀、进口商品推动型通货膨胀。

其它原因包括税收推动型通货膨胀及自然资源的枯竭。

(4)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和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的相互作用。

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和成本推动型号通货膨胀也可能一起发生,因为工资和价格上升可能是总需求增加和引起成本上升的各种独立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即使当通货膨胀过程始于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或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但也很难把这二者区分开来。

成本型通货膨胀真正发生在生产成本的上升与需求无关时。

(5)结构性通货膨胀。

是指在没有需求拉动和成本推动的情况下,由于经济结构因素的变动而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上涨。

当经济中的需求格局发生变化时,有些行业的需求增加,而有些行业的需求将下降。

西方学者通常用两个部门生产率提高的快慢来说明结构性通货膨胀。

由于生产率提高的快慢不同,两个部门的工资增长的快慢也应当有区别。

但是,生产率提高慢的部门要求工资增长向生产率提高快的部门看齐,结果使全社会工资增长率超过生产率增长的速度,因而引起通货膨胀。

(6)预期。

近年来,经济学有越来越认识到,预期在解释现实通货膨胀率中非常重要,即工人和企业在做出决策时,会考虑预期通货膨胀率。

预期通货膨胀率越高,工资支付水平和价格水平增长的比率越大,由此导致的现实通货膨胀率也就越高。

2、试述价格水平与总需求间的关系并作图推导AD曲线。

价格水平与产出或者总需求的关系相当复杂。

总需求取决于实际货币供给。

一般来说,当名义货币供给量不变而价格水平下降时,实际货币供给量水平会增加,从而利率下降,投资增加,并引起总需求增加。

相反,如果价格水平上升,则会引起总需求减少。

也就是说总需求与价格水平呈反方向变动关系。

可以利用IS-LM模型来推导总需求曲线。

在IS-LM模型中,一般价格水平被假定为一个常数。

现在假定其他条件不变,惟一变动的是价格水平。

价格水平的变动不会影响产品市场的均衡,即不会影响IS曲线,但会影响到货币市场的均衡,即LM曲线会发生移动。

实际货币供给量取决于名义供给量和价格水平,当名义供给量不变而价格水平下降时,会使实际货币供给量增加。

如果货币需求不变,实际货币供给量的增加会使货币市场上的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从而使利率水平下降,利率水平的下降会使投资增加,从而使总需求增加,因此,通过利率效应和实际余额效应,价格水平下降的结果是使总需求增加。

同样,如果价格水平上升,则会使总需求减少。

可用图一来说明价格水平对总需求曲线的影响过程从而推导出总需求曲线。

 

 

图一总需求曲线的推导

图一分为上下两部分,上图为IS-LM曲线图,下图表示总需求曲线。

在上图中,假设初始水平为P0,此时,实际货币供给量为m0,货币市场与产品市场在E0点实现均衡,E0点决定了均衡利率r0均衡国民收入Y0。

将E0点所反映的货币市场和产品市场同时均衡时的价格水平P0与国民收入水平Y0标在下图中,得到了总需求曲线上的一点E0’。

现假设价格水平由P0下降到P1,这决定了实际货币供给量由m0增加到m1。

当实际货币供给量增加时,LM曲线向右边移动,即由LM0移动到LM1。

这时,在上图中,LM1与IS0在E1点相交,决定了均衡利率为r1和均衡收入为Y1。

将E1点所反映的货币市场和产品市场同时均衡时的价格水平P1与国民收入水平Y1标在下图中相应位置,得到了总需求曲线上的另一点E1’。

随着价格水平的变化,会有很多个反映价格水平与国民收入组合的均衡点,将这些点连在一起所得到的曲线就是总需求曲线。

如将图中的E0’点和E1’点连接起来,就得到了表明总需求与价格水平反方向变化的总需求曲线AD。

在AD线上的任何一点都是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价格水平与国民收入相给合的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中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