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彭长盛解析镇江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077050 上传时间:2023-08-04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8.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9彭长盛解析镇江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9彭长盛解析镇江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9彭长盛解析镇江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9彭长盛解析镇江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9彭长盛解析镇江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9彭长盛解析镇江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docx

《9彭长盛解析镇江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9彭长盛解析镇江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9彭长盛解析镇江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docx

9彭长盛解析镇江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

江苏镇江市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卷

一、语言基础知识运用(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A)

A.亲戚/亲家扛枪/力能扛鼎煲汤/河水汤汤

(Aqīn/qìng) (káng/gāng) (tāng/shāng)

B.着力/着笔     什么/什锦饼干    知识/博闻强识

着力/着笔都读zhuó(shén/shí)(shí/zhì)

C.检省/省亲     强辩/强人所难    角度/群雄角逐

(shěng/xǐng)强都读qiǎng(jiǎo/jué)

D.学期/期年     露骨/风餐露宿    肥胖/心宽体胖

(qī/jī)露都读lùpàng/pán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D)

A.打开哈代的作品集,如同打开宝物箱,使人眼花缭乱,处处闪现出人性的光芒,迸发着艺术的灵光。

(A成分残缺,缺少主语,“使人……”前应添加主语;)

B.雷曼兄弟破产带来了市场恐慌,让市场形势更趋恶化,资产价格下降了三倍,使银行信贷市场和资本市场的流动性都受到压抑,并很快处于干涸状态。

(B搭配不当,“下降”后面不能带倍数;)

C.我们应该尊重世界多样性,促进和加强各国人民的交流交往,了解和借鉴各国人民创造的文明成果,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努力学习外语。

(C语序不当,“了解和借鉴各国人民创造的文明成果,促进和加强各国人民的交流交往”,“这一点”指代不明。

D.古罗马帝国的辉煌仍然是西方历史不可逾越的高峰,它在政治和文化上所贡献的智慧也一直哺育着后来的欧洲文明,吸引了无数后来者去探寻古罗马兴衰的奥秘。

3.根据下文提供的信息,拟一条一句话新闻(不超过15个字,标点不必占格)(4分)

 路透社17日援引缅甸工业部长吴昂东的话报道,缅甸政府计划推动与一些缅甸民族武装达成和解,缅甸共有100个民族,数十年来,一些缅甸少数民族自立的武装与政府军作战,企图寻求独立,其中,北部克钦邦的克钦族独立军是反政府武装中最主要一支,吴昂东说,吴登盛总统计划在议会召开一次大型会议,商讨与所有民族武装实现停火,结束持续多年的冲突,在三年内实现“永久和平”,目前政府已经与10个武装组织达成协议。

3.缅甸政府计划三年内实现国内和平。

【“缅甸政府”、“计划(拟、将、力争)”、“三年内”、“实现国内和平(和解、停火、结束冲突)”各1分】

4.根据下列材料要点,为“青奥会”下定义。

(5分)

①青奥会是为14至18岁青年人设计的综合运动会。

②它是国际奥委会于2007年,在现任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的倡议下创办的。

③这项体育赛事糅合了体育、教育和文化等领域的内容。

④这个综合运动会旨在青少年中广泛传播“卓越、友谊、尊重”的奥林匹克理念,让青年们从运动中收获健康的生活方式。

4.青奥会是2007年在现任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的倡议下,为14岁到18岁青年人设计的,糅合了体育、教育和文化等领域的内容,旨在青少年中广泛传播“卓越、友谊、尊重”的奥林匹克理念,让青年们从运动中收获健康的生活方式而创办的综合运动会。

(不是下定义的形式不给分;下定义的主干正确给1分,每句提炼出一点给一分;语序不算分,建议评讲时强调能自然衔接)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5~8题。

张九龄传

张九龄,字子寿,一名博物。

九龄幼聪敏,善属文。

年十三,以书干广州刺史王方庆,张九龄,字子寿,又名博物。

张九龄年幼时聪明敏捷,擅长写文章。

十三岁时用书信干求广州刺史王方庆,

大嗟赏之,曰:

“此子必能致远。

王方庆非常赞赏他,说:

“这孩子一定能有所作为。

开元十年,三迁司勋员外郎。

时张说为中书令,与九龄同姓,叙为昭穆(同一祖宗),

开元十年,张九龄多次升迁担任司勋员外耶。

当时,张说担任中书令,他与张九龄同姓,(按年龄)排序结为宗族兄弟,张

尤亲重之。

十三年,车驾东巡,行封禅之礼。

说自定侍从升中之官,多引两省录事

说特别亲近、看重他。

开元十三年,皇帝东巡,举行祭祀天地的大礼。

张说亲自决定侍从皇帝登山的官员,他多推荐两省录事、

主书及己之所亲摄官而上,遂加特进阶,超授五品。

初,令九龄草诏,

主书和自己亲近的官员代理官职登山,于是(对他们)特别加以晋级,破格授予(他们)五品官职。

当初,张说命令张九龄草拟诏

九龄言于说曰:

“官爵者,天下之公器,德望为先,劳旧次焉。

若颠倒衣裳(古称上为衣,下衣为裳),

书时,张九龄对张说说:

“官爵是天下共用的器物,应该把道德名望高的人排在前面,有功劳的旧臣排在后面。

如果颠倒了顺

则讥谤起矣。

唯令公审筹之,无贻后悔也。

”竟不从。

及制出,内外

序,指责和批评就会产生。

只是希望您仔细研究谋划这件事,不要留下悔恨。

”最终没有听从。

等到制度出台时,朝廷内外的

甚咎于说。

人对张说有很多指责。

初,张说知集贤院事,常荐九龄堪为学士,以备顾问。

时范阳节度使张守珪以裨将安禄

当初,张说掌管集贤院事,经常推荐张九龄能够担任学士,来满足(皇帝)顾视咨询。

当时范阳节度使张守琏因为副将安禄

山讨奚、契丹败衄,执送京师,请行朝典。

九龄奏曰:

“禄山狼子野心,面有逆相,

山讨伐奚、契丹失败,捉拿护送他到京城,请求按照朝廷典章执行(死刑)。

张九龄上奏说:

“安禄山狼子野心,面有谋反之相,

臣请因罪戮之,冀绝后患。

”上曰:

“卿勿以王夷甫知石勒故事,误害忠良。

请求皇上根据他的罪行杀掉他,希望断绝后患。

”皇上说:

“你不要因为王夷甫了解石勒这个旧例,误害了忠诚善良的人。

”遂放归籓。

于是放安禄山回到藩地。

二十三年,加金紫光禄大夫,累封始兴县伯。

李林甫自无学术,以九龄文行为上所知,

开元二十三年,加封为金紫光禄大夫,累官封他为始兴县伯。

李林甫自己不学无术,因为张九龄的品行被皇帝赏识,心里

心颇忌之。

乃引牛仙客知政事,九龄屡言不可,帝不悦。

二十四年,迁尚

非常妒忌他。

于是推荐牛仙客担任知政事(或者译为“掌管政事”),张九龄多次说不行,皇上不高兴。

开元二十四年,升任尚

书右丞相,罢知政事。

后宰执每荐引公卿,上必问:

“风度得如九龄否?

书右丞相,免去了知政事。

后来宰相每次推荐公卿时,皇上一定会问:

“节操、品质、度量能够像张九龄吗?

九龄为中书令时,天长节百僚上寿,多献珍异,唯九龄进《金镜录》五卷,

张九龄担任中书令的时候,天长节(玄宗生辰)百官为皇帝祝寿,大多进献奇珍异宝,只有张九龄进献《金镜录》五卷,

言前古兴废之道,上赏异之。

又与中书侍郎严挺之、尚书左丞袁仁敬、右庶子梁升卿、御史

讲前代兴废的道理,皇帝特别赏识他,认为他与众不同。

他和中书侍郎严挺之、尚书左丞袁仁敬、左庶子梁升卿、御史

中丞卢怡结交友善。

挺之等有才干,而交道终始不渝,甚为当时之所称。

中丞卢怡结交,关系好。

挺之等人都有才干,和张九龄的交情终始不渝。

他们的友情被当时的人都很称道。

至德初,上皇在蜀,思九龄之先觉,下诏褒赠。

到了德初年间,唐玄宗在四川,想到张九龄当时的先知先觉,下旨褒扬他。

(选自《旧唐诗张九龄传》,有删节)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C)

A唯令公审筹之,无贻后悔也.  贻:

造成,遗留.

B卿勿以王夷甫知石勒故事   故事:

旧例

C竟不从           竟:

竟然(竟:

最终)

D下诏褒赠          褒:

褒奖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C)

A、张说利用皇帝泰山封禅的机会,推荐和自己亲近的官员代理官职登山,并对他们特别加以晋级,张九龄认为这样做会引来非议和指责。

B、张九龄认为要防患于未然,处死安禄山,但皇上特别赦免了他,后来玄宗到了蜀地,才体会到张九龄的先知先觉。

C、张九龄的品行被皇帝赏识,而李林甫不学无术又嫉妒他,于是张九龄只好推荐牛仙客担任知政事。

(李林甫推荐牛仙客担任知政事。

D、中书侍郎颜挺之,尚书左丞袁仁敬,右庶子梁升卿,御史中丞卢怡都是有才干的人,他们与张九龄的交情被世人广泛地称道。

7.用几个短语概括张九龄的主要品质(不超过15个字)。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①才智:

聪敏致远(睿智、才智过人、有才干)②为官:

仗义执言(刚正、正直、耿直、敢于直言、敢于谏言、直言不讳);③智慧:

先知先觉(目光长远、有预见性);

④风度:

风度典范;⑤知(识)人:

与有才干者友善(交友有道)

(任意3个角度,词意恰当给3分;不能用否定形式表述;紧扣文本,文本范围外不算;超过15字扣一分)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①官爵者,天下之公器,德望为先,劳旧次焉。

①官爵是天下共用的器物,应该把道德名望高的人排在前面,有功劳的旧臣排在之后。

(判断句、德望、劳旧、句意通顺,各1分;建议提醒学生结合语境翻译)

②初,张说知集贤院事,常荐九龄堪为学士,以备顾问。

②当初,张说掌管集贤院事,经常推荐张九龄能够担任学士,来满足(预备、准备)(皇帝)顾视咨询。

【知、顾问(古今异义,动词,偏重“问”)、句意通顺,各一分】

③唯九龄进《金镜录》五卷,言前古兴废之道,上赏异之。

③只有张九龄进献《金镜录》五卷,讲前代兴废的道理,皇帝特别赏识他,认为他与众不同。

(进、异、句意通顺各1分)

三、古诗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一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阁夜

 杜甫①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jì)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②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注:

①为杜甫寓居夔(kuí)州西阁时所作。

当时西川军阀混战,吐蕃(tǔbō)入侵。

李白、严威、高適(shì)等人均先后去世。

②跃马:

指公孙述,自立为天子。

【创作背景】

该诗是公元766年(大历元年)冬杜甫寓居夔州西阁时所作。

当时西川崔旰、郭英又、杨子琳等军阀混战,连年不息。

吐蕃也不断侵袭蜀地。

而杜甫的好友李白、严武、高适等都先后死去。

感时忆旧,他写了这首诗,表现出异常沉重的心情。

[2] 

【作品鉴赏】

全诗写冬夜景色,有伤乱思乡之意。

首联点明冬夜寒怆。

颔联写夜中所闻所见。

颈联写拂晓所闻。

末联写极目武侯、白帝两庙而引出的感慨,层层铺开,步步推进,从而更好的表达了自己的情怀。

开首二句(首联)写道: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jì)寒宵。

”(注释:

⑴阴阳:

指日月。

⑵短景:

指冬季日短。

景:

日光。

⑶霁(jì):

雪停。

)(译文:

时令到了寒冬,日子就越来越短。

浪迹天涯,在这霜雪初散的寒宵。

诗歌首先点明时间。

上句中的“岁暮”指冬季。

“阴阳”指日月。

“景”同“影”。

“短景”指冬天日短。

“天涯”即天边,指夔州。

“霁”即天放晴。

首句的意思是说,年终一天比一天短。

其中,一个“催”字用得很妙,不但形象地说明夜长昼短的冬日特点,而且使人觉得时光飞逝。

次句“天涯霜雪霁寒宵”中的“天涯”指夔州,又暗含有沦落天涯意。

意思是说,夔州霜雪停了的寒冬夜晚,雪光映照下,明朗如昼。

诗能见到如此景象,可以说,真是彻夜难眠,感慨万千。

颔联写道: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注释:

三峡:

指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瞿塘峡在夔州东)(译文:

五更时听到战鼓号角,起伏悲壮。

山峡倒映着银河星辰,随波动摇。

这一联承接上联次句“寒宵”而来,描写出了夜中所闻所见。

“鼓角”指古代军中用以报时和发号施令的鼓声、号角声。

“星河”指天河。

“三峡”即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夔州在瞿塘峡西口,为三峡的起点。

上句“五更鼓角声悲壮”是说,晴朗的夜空,鼓角声格外响亮,黎明时分,那声音更显得悲壮凄凉。

诗人用“鼓角”、“五更”、“声悲壮”表明了兵戈未息、战争频繁不断。

下句“三峡星河影动摇”是说雨后玉宇无尘,天上银河显得格外澄澈,群星参差,映照峡江,星影在湍急的江流中摇曳不定。

诗人通过对时局的深切关怀和三峡深夜美景的赞叹,蕴含着悲壮深沉的情怀。

颈联写道: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注释:

⑸野哭:

战乱的消息传来,千家万户的哭声响彻四野。

⑹战伐:

崔旰(gàn)之乱。

⑺夷歌:

指四川境内少数民族的歌谣。

夷,指当地少数民族。

)(译文:

野外几家哭声,传来战争的讯息。

数处渔人樵夫,唱起夷族的歌谣。

“野哭”即乡野百姓的哭声。

“战伐”指蜀地军阀混战的局面。

“夷歌”指四川境内少数民族的歌谣。

“起渔樵”即起于渔夫樵子之口。

上句是说,听到征战的消息,就立即引起千家的恸哭,哭声传遍四野。

诗人所描绘景象是多么凄惨。

下句是说,渔夫樵子不时在夜深传来“夷歌”之声。

其中,“数处”指不止一起。

这两句把偏远的夔州的典型环境真实形象地表现出来。

诗人在这一联,用声音来抒发情感,“野哭”、“夷歌”这两种声音都使他倍感悲伤,正好表现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尾联写道:

“卧龙跃马②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注释:

⑻人事:

指交游。

音书:

指亲朋间的慰藉。

漫:

徒然、白白的。

)(译文:

诸葛亮和公孙述,一样终成黄土。

人事变迁音书断绝,我寂寞无聊。

“卧龙”指诸葛亮。

“跃马”指公孙述。

这里,诗人化用左思《蜀都赋》“公孙跃马而称帝”句,意指公孙述在西汉末乘乱据蜀称帝,诗人运用典故,在比较中含蓄而深沉表达了自己忧国忧民的情怀。

“终黄土”即最终都死去,同归黄土。

上句的意思是说,(诗人)极目远眺夔州西郊的武侯庙与东南的白帝庙,一世之雄,他们也成了黄土中的枯骨。

“人事音书”即人情世故。

“漫”即随他,不管他。

下句的意思是说,人事与音书,都只能任其寂寞了。

我们从最后两句来看,通过对“卧龙跃马终黄土”的描述,自然流露出诗人极为忧愤感伤的情绪。

正如沈德潜《唐诗别裁》中所说:

“结言贤愚同尽,则目前人事,远地音书,亦付之寂寥而已。

”也就是说,象诸葛亮、公孙述这样的历史人物,无论他是贤是愚,都烟消云散了。

而天下大乱,民不聊生,我的寂寥孤独,也就算得了什么。

这与《茅屋为秋风破歌》中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有异曲同工之妙,也是诗人一贯的人格与品质的最好表现,

(1)前人称赞“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一联写得“伟丽”,请简要分析其妙处。

(6分)

(1)前句从听觉角度(1分),写出了五更时分军营里的鼓角声响亮,愁人不寐(1分);后句从视觉角度(1分),星光倒映在峡江中,随着水波动荡摇摆(1分);诗人将时局的深切关怀和三峡夜深美景的欣赏巧妙结合,表现了诗人悲壮深沉的情怀(2分)

(2)诗歌的颈联和尾联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4分)

(2)联想想象和化用典故(2分),表达作者对战乱时局的忧虑(悲伤、痛苦)----“哭”,怀才不遇的矛盾与苦恼(孤独、寂寞)和对友人的怀念(思念)----“寂寥”(任意两点给2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8分)

(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

(2)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劝学》)

(3)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屈原《离骚》)

(4)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李商隐《锦瑟》)

(5)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李贺《雁门太守行》)

(6)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苏轼《赤壁赋》) 

(7)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范仲淹《渔家傲》)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共20分)

天下西湖(节选)

郑骁锋

⑴这是一场预备已久的死刑,杀人者和被杀者都等了很多年。

走向刑场的路上,双方都有解脱的感觉。

他们都知道,片刻之后,随着刀光闪过,那个已被淘汰的朝代便将在秋风中彻底消失,因此对其旷日持久的清剿也将就此终结。

⑵即将被杀的人是南明最后的将领张苍水。

明亡之后,这位宁波人率领义军在东南一带苦苦抵抗了二十来年,直到那个晦暗的黎明,一队鬼祟的清兵突然登上了他藏身的小岛。

⑶作为民族英雄,张苍水的死难,与他仰慕的先烈——如文天祥——一样,表现得从容、凛然。

他是坐着受刑的,因为他拒绝以下跪的姿势退出人间。

而他的遗言,除了一首铿锵的绝命诗,还有一句深沉的赞叹。

⑷“好山色。

”说这句话时,张苍水躯干挺直,目光悠远,眸(móu)子里波光粼粼绿意葱茏,枯槁(kūgǎo)的脸上,慢慢展开一丝柔和的微笑。

⑸刑场设在杭州弼教坊,而弼教坊在西湖附近。

那天,是农历九月初七,整个杭城都飘着甜甜的桂香。

张苍水深深地嗅了一口气,回过头来,拂了拂衣上的灰尘,缓缓盘膝坐下,对身边神情紧张的刽子手笑了一笑。

⑹三百多年后,“好山色”已由沙孟海写成了一块遒(qiú)劲的大匾,高悬于杭州张苍水祠的正厅。

张苍水的祠堂连同墓冢,位于太子湾公园与章太炎纪念馆之间,紧邻着西湖。

⑺薄暮,西湖平湖秋月,我独自坐着。

三月的夜风贴着湖面滑来,带着水气柔柔地拂面而过。

原本是多云天气,又是初三,不指望月出东山。

光景一截截黯淡着,满天浮云像是渐渐被水化开了,又不断一滴滴点入浓墨,在湖面上渗洇(yīn)开来。

近处的山仿佛随着浅浅的涟漪移向远处,而远山则从山尖开始逐渐淡去,直至完全隐入虚空。

画舫(fǎng)游船俱已不可辨认。

湖面似乎越来越宽广,越来越混沌(húndùn)。

⑻离开张苍水祠后,我走走停停,已经在湖边踯躅(zhízhú 徘徊不前)了很久。

过去的几个小时,我一边欣赏西湖由明丽一点点转换为朦胧,一边在思索那个俗不可耐的古老问题:

西湖被赞誉为“人间天堂”,它的独特魅力,究竟在于何处?

诚然,西湖是极美丽的,但令天下人趋之若鹜(wù)魂牵梦萦的,果真只是这一脉山水吗?

⑼我细细回忆着西湖的各处景点。

身为浙江人,它们中的大部分,我都已经游赏多次,有一些甚至可以说烂熟于心了。

终于,我记起了在岳王庙中看到的一首诗,作者是清代著名诗人袁枚:

“江山也要伟人扶,神化丹青即画图;赖有岳于双少保,人间始觉重西湖。

⑽诗句篆(zhuàn)刻在一块石碑上,笔划开张,朴拙有力。

中国书法最讲究笔划线条,而线条的优劣取决于正反两种力道的互相抗衡互相融合,通常艰涩顿挫、如屋漏痕那样才是虎虎生威的,而圆滑顺溜却往往暴露出轻浮虚弱,软塌塌的死蛇一般。

受袁枚启发,我想到,若以“丹青画图”为喻,西湖之美,秀丽之外,其实另有一股雄劲之气,刚柔相济软中带硬,清爽疏朗,不似其他江南名湖园林那般一味阴柔婉约,容易令人生腻;或许,这就是“人间重西湖”首要的一个原因吧。

⑾西湖有脊梁。

岳飞、于谦、张苍水等烈士埋骨湖畔,众人皆知,暂且不提;单是西湖的景点名称,也暗暗隐藏着一股豪气。

花港柳浪之外,有龙井,有虎跑,有狮峰——曾有很长一段时间,整个杭州都被称为武林;即便只是孤山,简简单单两个字也似睥睨(bìnì斜着眼看,侧目而视,有厌恶或高傲之意。

)着冷眼,桀骜(jiéào比喻一个人性情倔强,不被驯顺)而嶙峋。

⑿唯豪气方能容纳豪杰。

难怪狂野磊落如鲁智深,到了钱塘江边便会豁然彻悟,抛开杀人放火的禅杖,将两只跋涉万里的大脚交互叠了,拍手笑一声坐化于六和塔下。

与他作伴的,还有行者武松,低眉顺眼地在暮鼓晨钟声中老去,铁血侠情尽皆隐入了西泠桥头的一抔(póu)土。

⒀鲁智深武松毕竟有些虚幻,当年秋瑾却是真真切切地爱上了这片湖山。

一个晚春的黄昏,瞻仰完岳坟出来,她在湖堤上许了一个愿,希望自己也能在此长眠,“如果我死后真能埋骨于此,那可是福份太大了。

”秋瑾罹难(línàn遭逢灾难)之后,为了达成她的愿望,人们整整进行了十次传奇般的迁葬,由她的故乡绍兴到夫家湖南再转到杭州,迂回了千里万里才终于让她在孤山脚下安息。

⒁如今,秋瑾的汉白玉雕像屹立在西泠(líng)桥畔,一手按剑,一手叉腰,为西湖又增添了几分秋风秋雨的飒爽。

(选自《眼底沧桑》,有删节)

11.文章开头用了大量的笔墨写了张沧水临刑前的场景,这些叙写有什么作用?

(4分)

11.突出张苍水的从容,凛然(2分):

领起全文,引出“好山水”的感叹,为下文对西湖山水的描写做铺垫,为后文对西湖豪气的议论做铺垫,营造了悲壮肃穆的气氛,奠定了悲壮的感情基调。

(2分,答出1点给1分;贴标签不给分)

12.文中作者认为西湖被赞誉为“人间天堂”,它的独特魅力究竟在何处?

(6分)

12.西湖秀美的一脉山水;不同于江南其他地方的雄劲之气,刚柔相济,清爽舒朗;西湖独特的雄奇的人文文化(历史积淀)(“西湖有脊梁”,“隐藏着一股豪气”,“湖畔埋忠骨”)。

(每点2分)

13.文中划线部分描写了西湖三月的景色,请分析其表现特色。

(4分)

13.以湖面为观察对象(选取典型景物)(选取代表性景物)(1分),远景和近景相结合(1分),以动衬近(动静结合)(比喻、叠词等其他手法能言之成理1分),表现了西湖薄暮时分宁静秀丽的景致(1分)。

14.本文写作对象为西湖,但题目却在“西湖”前加了“天下”二字,请探究其中的深刻底蕴。

(6分)

14.西湖凭借秀丽雄劲的自然山水,区别于江南其他地方,受天下人喜爱(2分);是天下众多的英雄豪杰孕育了西湖的雄劲和豪气(2分);历史和文化让西湖超越一般山水,让西湖在天下中拥有了独特的位置(2分);西湖的山川、文化和历史是属于天下人的(2分)。

(答出一点给2分)

 

六、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

(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

 “中文教育”之百年沧桑 

 陈平原

⑴传统中国的书院教育,跟今天我们实行的大学制度,无疑有很大的差异。

站在中文系的立场来观察,首先,以前的书院教育,不管哪家哪派、何时何处,都是以人文学为中心的。

到了晚清,随着西学东渐,现代大学制度建立,“中文”或“文学”逐渐蜕变成众多科系中的一个。

⑵其实,不仅仅在中国,整个世界都如此,18世纪以前的大学课程,都是以人文学为主导。

直到19世纪,随着科技突飞猛进,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继崛起,人文学科才逐渐从中心向边缘转移。

1898年成立的京师大学堂,以救亡图存为主要目标,声光电化(自然科学)、经济法律最有用,当然受到主事者的高度重视。

只是在“拷贝”整个西方大学制度时,“文学”作为众多学科中一个小小的分支,也被纳入其中。

⑶某种意义上,现代化的进程,也就是日渐专业化。

以前有一句话,“一物不知,儒者之耻”;晚清以降,谁也不敢这么说了。

因为,同是读书人,专业分工越来越细,彼此间的隔阂也越来越深。

⑷这一大趋势,使中国语言文学的教育,呈现两个方向:

一方面,它越来越成为众多学科中的一个,范围及功能大大缩小;但另一方面,它又掉转过来,逐渐变成一种“修养”或“趣味”——就好像画布上的“底色”,虽不显眼,但不可或缺。

在我看来,作为专家之学的“语言”“文学”研究,必定是小众的;但若从“通识教育”入手,则前途无量。

⑸如何看待通识教育,以及如何处理与专业教育的矛盾,目前中国学界仍在摸索中。

人的求知欲望和可用时间之间,本就存在着巨大的矛盾。

既希望让学生具有良好的修养,又要求其获得足够的专业训练,很难协调。

但有一点必须明白,大学的意义,主要不在于教你多少知识,而是教会你读书,养成好的眼光、习惯、方法和兴趣,这比什么都重要。

因为知识是无穷尽的,你永远学不完,在短短的四年里,不可能真的“博览群书”。

“博”与“专”的矛盾,永远无法协调,就看你想培养什么样的学生。

⑹人文学被如此地边缘化,这是目前中国教育过分市场化的结果。

等到国民的温饱问题解决了,那种将“求学”等同于“谋职”的趋势,会逐渐转变。

整个社会弥漫着拜金主义,家长的期待、媒体的渲染、再加上大学的失职,导致学生选择专业时更多考虑毕业后的薪水,而很少坚持个人兴趣。

我不敢提倡“安贫乐道”,我想说的是,目前这种盲目追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子电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