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精品导学案单元合集含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075378 上传时间:2023-08-04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90.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精品导学案单元合集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语文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精品导学案单元合集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语文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精品导学案单元合集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语文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精品导学案单元合集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语文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精品导学案单元合集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精品导学案单元合集含答案.docx

《语文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精品导学案单元合集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精品导学案单元合集含答案.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精品导学案单元合集含答案.docx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精品导学案单元合集含答案

17.诗词五首

学习目标

1.能背诵、默写这五首诗词。

2.能说出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感受诗词的意境美、韵律美。

学法指导

反复诵读,结合注释,理解内容,合作探究,概述诗情。

自主学习

1.文体链接

歌、行:

古代诗歌体裁,是初唐时期在汉魏六朝乐府诗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有五言、七言、杂言。

词:

是唐末兴起的一种新的诗体名。

宋代是词的鼎盛时期。

它是一种配着音乐歌唱的艺术形式。

它源于诗又不同于诗。

在形式上,每首词都有词调,词的句式不像诗那样整齐,而是参差错落,有长有短,押韵也比诗灵活。

在内容上,词所反映的生活面不如诗广阔。

曲:

是和乐演唱的一种韵文形式,是配乐的长短句,它由词演化而来,兴起于金元时代,体式和词相近而比词自由,可以在字数格外加衬字,较多地使用口语。

曲包括散曲和杂剧。

散曲,元代盛行的新诗体,分为套数和小令两种形式。

小令在元代又称“叶儿”。

每首能独立,相当于一首诗或一阕词。

由于它是能歌唱的文字,所以就有不同的曲调。

每个曲调有一个名称,叫曲牌,表示不同的谱式,规定着不同的字数、句数、平仄、韵脚。

曲牌表示曲调,另有题目。

小令的曲牌,常是一个,即一首小令一个曲牌,但也有例外。

《天净沙·秋思》属于散曲中的小令。

 

2.写作背景

《饮酒》陶渊明是东晋开国元勋陶侃的后代,只是当时这个家庭已经衰落。

他断断续续做了一阵官,却看不惯官场中钻营巧取的作风,终于归隐田园。

《饮酒》诗一组20首,是归隐之初写的,大抵表述醉中的乐趣和对人生的感想。

《登幽州台歌》这首诗写于万岁通天元年(696年),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

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军出征。

武攸宜为人轻率,少谋略。

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不允。

随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

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幽州台,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

《次北固山下》这首诗是诗人由楚入吴,在沿江东行途中泊舟于江苏镇江北固山下时,被那里开阔秀丽的景色吸引。

此时,潮平岸阔,残夜归雁,触发了诗人心中的情思,于是就有了这一千古名篇。

《雁门太守行》在李贺生活的年代,藩镇叛乱此起彼伏,并且发生过多次战争。

《雁门太守行》就是在平定藩镇叛乱战争这一背景下写的。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但由于元统治者实行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

他几乎一生都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

他也因之而郁郁不得志,困窘潦倒一生。

于是在羁旅途中,写下了这首充满悲恨

的元曲。

3.古诗朗读停顿的划分:

从形式上看,四言的古诗,常采用二、二节奏;五言的古诗,常采用二、三节奏或二、二、一节奏;六言的古诗,常采用二、二、二节奏;七言的古诗,常采用二、二、三节奏或二、二、二、一节奏。

但是诗歌停顿的划分,可以按意义单位分,也可按音节分,有规律可循,但并无定数,要视具体的情况而定。

同一首诗,可以有不同的读法,我们现在读古诗一般采用意义单位停顿的读法。

将《次北固山下》划分朗读节奏。

(1)按意义单

位划分: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2)按音节划分: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雁洛阳边。

4.文学常识

(1)填表

篇名

作者

朝代

称谓

体裁

出处

《饮酒》

名,字

古体诗

《陶渊明集》

《登幽州台歌》

后世称为陈拾遗

古体诗

《次北固山下》

唐代

《全唐诗》

《雁门太守行》

人称“诗鬼”

乐府旧题诗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全元散曲》

(2)《天净沙·秋思》,天净沙是,秋思是。

作者是戏曲作家、散曲家马致远,他是“元曲四大家”之一,其他三位是、白朴、郑光祖。

5.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结庐:

怆然:

次北固山下:

客路:

风正:

临易水:

玉龙:

6.分别默写这五首诗词中最能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

(1)《饮酒》:

,。

(2)《登幽州台歌》:

,。

(3)《次北固山下》:

,。

(4)《雁门太守行》:

,。

(5)《天净沙·秋思》:

,。

合作探究

第一课时

探究一:

《饮酒》

1.既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为什么“而无车马喧”?

2.“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陶渊明领会到“真意”,却忘了怎样表达,诗中的“真意”是指什么?

3.这首诗抒发了诗人

怎样的思想感情?

探究二:

《登幽州台歌》

1.《登幽州台歌》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全诗流露了诗人怎样的情绪?

探究三

《次北固山下》

1.“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表现了怎样的自然理趣?

是如何表现的?

请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2.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第二课时

探究一:

《雁门太守行》

1.第三、四句分别从什么角度描写了情景?

2.这首诗几乎每句都有鲜明的色彩,试举例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3.描绘了几个画面?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探究二:

《天净沙·秋思》

1.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2.如何理解“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这句话?

3.哪些景物表现作者的伤心之情?

我的收获

采菊东篱下,天地悠悠的怆然,春入旧年的哲理,刀光剑影的悲壮,游子断肠的乡愁,无不让我感怀。

真情实感是文章的灵魂。

因此,

17.诗词五首

自主学习

3.

(1)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2)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4.

(1)陶渊明、东晋、潜、元亮、陈子昂、唐代、《陈子昂集·补遗》、王湾、五言律诗、李

贺、

唐代、《李贺诗集》、元代、东篱、散曲

(2)曲牌名、题目、关汉卿

5.盖房子悲伤的样子临时驻扎,停留旅途顺风抵达宝剑的代称

6.

(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3)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4)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5)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合作探究

第一课时

探究一:

《饮酒》

1.这里的“车马喧”并非指平时老百姓来来往往干活的车马发出的喧闹声,而是指世俗往来的纷扰。

“而无车马喧”指作者疏远了奔逐于俗世的车马客,看淡了权力、地位、财富、荣誉等,心情闲适,心志高远,因此居所也显得偏僻安静,不感到“车马喧”了。

2.“真意”是指诗人远离世俗,过着从容闲适的归隐生活的乐趣。

3.通过眼前的景物的叙述,说明“心远地自偏”的道理,表达了诗人远离世俗,过着从容闲适的归隐生活的乐趣。

探究二:

《登幽州台歌》

1.作者孤

独地站在幽州台上,仰首责问苍天。

大地茫茫,空阔寂寥,没有一个知音,内心满怀悲愤。

 

2.流露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苦闷的情绪。

探究三:

《次北固山下》

1.时序交替(时间变化、季节交替、新旧更迭)。

示例一:

通过描写景物,在残夜未退红日已出、旧年未尽新春已到的画面中表现了自然理趣。

示例二:

运用拟人的修辞

方法,“生”“入”赋予“日”“春”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自然理趣。

2.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和博大的胸襟。

第二课时

探究一:

《雁门太守行》

1.第三句是从听觉的角度,第四句是从视觉的角度。

2.这首诗在“黑云”“夜紫”的背景下,点染以“金鳞”“燕脂”“

红旗”“黄金台”“玉龙”,色彩斑斓,对比鲜明,准确地表现了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显得奇诡而又妥帖。

3.两个。

一个是日落前边关将士守城的情景;一个是援军的行动。

表达立志报效祖国的壮志决心。

探究二:

《天净沙·秋思》

1.抒发了游子思乡的凄苦愁楚之情。

2.这句话作者直抒胸臆,道出天涯游子之悲。

“夕阳西下”点明时间,并照应上文的“昏”字。

“断肠人在天涯”一句直抒胸臆:

游子远离家乡,孤独漂泊,秋景苍凉,时近黄昏,怎不叫人痛断肝肠呢?

3.通过十种景物,表现了作者的伤心之情。

分别是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

 

18.陋室铭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字词,背诵课文。

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作技巧。

3.体会作者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高尚品质。

学法指导

反复朗读,结合注释,理解文意。

自主学习

1.知识链接

(1)走进作者:

刘禹锡(772-843)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字梦得,洛阳人。

唐顺宗时。

他热心赞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

革新失败后,被贬官降职多次。

这篇《陋室铭》是被他贬为地方官,在安徽和州刺史任上写的。

(2)“铭”:

本文是一篇“铭”文,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

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形式短小,语言简洁。

修辞手法上多用比喻、对偶、排比,文句精美,句式整齐,讲究押韵,是典型的骈文。

本文除末尾句外,其余各句都押韵,文中押韵的字(韵脚)是:

名、灵、馨、青、丁、经、形、亭),读来朗朗上口,极富音韵美。

(3)托物言志写法:

“托”借、假托的意思,即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

于是,这个“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即借物言志,借物抒怀。

作者的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没有直接表达出来,而是通过对居室的情景的描绘体现出来,借“陋室”扬“德馨”,这是托物言志的写法。

(4)“赋、比、兴”表现手法:

赋,平铺直叙,铺陈、排比。

比,比喻。

兴,托物起兴,先言他物,然后借以联想,引出诗人所要表达的事物、思想、感情。

如开头写山、水的诗句是的手法,描述陋室环境及室内生活时用了

的手法

2.解释加点的词语

(1)古今异

惟吾德馨古义:

今义:

芳香

②可以调素琴古义:

今义:

调整,调节

③无丝竹之乱耳古义:

今义:

丝绸和竹子

④无案牍之劳形古义:

今义:

形状,样子

(2)词类活用

①有仙则名原意:

名字,这里指

②苔痕上阶绿原意:

方位名词,这里指

③无丝竹之乱耳原意:

扰乱,这里指

④无案牍之劳形原意:

劳累,这里指

(3)一词多义

可以调素琴可以为师矣

可以调素琴则素湍绿潭

无丝竹之乱耳何陋之有

3.翻译句子。

(1)孔子云:

“何陋之有?

”(“何陋之有”为了强调宾语“何陋

”,用“之”将其提到动词谓语“有”之前。

翻译时的语序应为“有何陋”,“何陋之有”即“有何陋”的倒装,这种句式称为倒装句——宾语前置。

) 

译为:

(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

丁。

译为:

4.指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

(1)往来无白丁。

()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孔子云:

“何陋之有?

”()

(4)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

5.背诵课文后默写句子。

(1)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人以德立身,不管身处的环境如何恶劣,只要品德高尚,人格魅力便会芳香四溢。

下如文中所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描写陋室环境清幽,草色翠绿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表现交往之人博学高雅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表现作者自己摆脱了喧嚣生活和繁杂公务的欣喜之情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6.文意理解:

对原文内容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开篇以山水作类比,引出陋室,暗示陋室不陋。

B.“调素琴,阅金经”,从反面说,是实写,表现室主人生活情趣高雅、心情从容淡定;“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从正面写,是虚写,表现室主人对世俗及官场生活的厌恶。

C.文章结尾引用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既巧妙地回应了开头“惟吾德馨”一句,又显得含蓄无穷,发人深思。

D.本文运用了大量较为整齐的句式,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感染力。

合作探究

探究一:

初读课文

1.将文章分成三层,并说明各层大意。

2.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描绘“陋室”?

探究二:

细读课文

1.“调素琴”说明作者喜爱音乐,下文却说“无丝竹之乱耳”,这两者矛盾吗?

2.作者将自己的“陋室”与“诸葛庐”“子云亭”进行类比,有什么作用?

三者有什么共同点?

3.作者身居“陋室”而不感到简陋,表达了他怎样的节操和情趣?

探究三:

拓展延伸

有人说,时代的发展,令许多观念和价值取向发生了改变,作者认为只要自己“德馨”,纵然身居陋室,也同样安贫乐道,心美如饴。

他要是生活在当代,纵然不是“傻帽”,也肯定是个迂腐

不堪的社会“弃儿”——落伍者。

对此说法,你是怎样看待的?

我的收获

学习了《陋室铭》,我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

18.陋室铭

自主学习

1.(4)比、兴赋

2.

(1)品德高尚弹奏奏乐的声音形体,身体

(2)出名长到使……扰乱使……劳累

(3)副词,可以可以凭借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实义。

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可不译。

3.

(1)孔子说:

有什么简陋的呢?

(2)谈笑的是渊博的学者,往来没有粗俗的人。

4.

(1)比喻

(2)对偶(3)引用、反问(4)对偶、用典(5)对偶、借代

5.

(1)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4)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6.B(“调素琴,阅金经”,从正面说;“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从反面写)

探究一

1.一层(“山不在高”到“惟吾德馨”)点明主旨;二层(“苔痕上阶绿”到“无案牍之劳形”)描绘陋室;三层:

总结全文。

2.作者从居室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三方面描绘“陋室”的。

探究二

1.这两者不矛盾,前者指悦耳的声音,暗示作者在陋室中弹琴来修养身心,独善其身;后者指不悦的靡靡之音,暗示作者不与官场的黑暗势力同流合污。

2.三者的主人都“德馨”(品德高尚)。

作者以二者进行类比,即是将自己与古代贤者相比,表明他以古代贤者为榜样的志向及抱负。

3.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探究三

身居陋室却惟吾德馨,若他出生在现在,这样的高贵品行定会被赋予时代的特殊色彩,原则上的观念与价值取向不会改变,但因为时代的不同,“谈笑有鸿儒”的他会在这个社会大放异彩!

我的收获

道理:

尽管居室简陋、物质匮乏,但只要居室主人品德高尚、生活充实,那就会满屋生香,处处可见雅趣逸志,自有一种超越物质的神奇精神力量。

19.爱莲说

学习目标

1.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3.引导学生保持坚贞正直操守的价值取向。

学法指导

清除障碍,顺畅朗读,在理解的基础上多背诵,多积累。

自主学习

1.知识链接

(1)走进作者:

周敦颐(1017-1073),北宋哲学家,字茂叔,道州营道(今湖南省道县)人。

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学者就称他为“濂溪先生”。

本文是周敦颐于熙宁初年(1068年)擢升为南康(今江西星子)太守时写下的。

他曾于府治东侧开辟一块四十余丈长宽的莲池,池中建赏莲亭,南北曲桥连岸。

春夏之交,莲花盛开,披霞含露,亭亭玉立。

每当微风吹过,田田荷叶轻摇,朵朵鲜花颔首,阵阵馨香扑面。

先生凭栏放目,触景生情,爱莲花之洁白,感宦海之

混沌,写下了著名的《爱莲说》。

(2)“说”:

古代的重要文体有“铭”“说”“记”“书”“序”“表”“传”“散曲”“民歌”等。

“说”是古代一种既可以说明、记述事物,又可以发表议论的文体。

一般篇幅不长,往往言简意赅。

《爱莲说》就是谈谈爱莲花的道理,说说爱莲花的道理。

(3)对比、烘托、衬托:

对比是相反或相似的两种事物互相比照,以共同表现某种思想或意境。

烘托,通过侧面描写,使所要表现的对象鲜明突出的表现手法。

衬托,以次要的人或物衬托主要人或事物,突出表现主要人或事物的性格或特点等。

衬托,衬托分为正衬和反衬两种。

本文用菊、牡丹来莲,其中菊花属于,牡丹属于。

2.解

释加点的词语

(1)古今异义

①亭亭净植古义:

今义:

栽种

②陶后鲜有闻古义:

今义:

新鲜、鲜美

③宜乎众矣古义:

今义:

应当

(2)词类活用:

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某一类词临时改变了原来的语法功能,活用作另一类词的语法现象。

①不蔓不枝原意:

枝蔓,这里指;原意:

枝节,这里指。

②香远益清原

意:

距离长,这里指;原意:

清澈,这里指。

③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原意:

远处,这里指。

(3)将有“之”的句子分为两类

①理解为“的”有:

②有舒缓语气的作用:

A.水陆草木之花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花之隐逸者也D.花之富贵者也

E.花之君子者也F.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G.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H.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3

.翻译句子。

(1)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译为:

(2)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译为:

4.背诵课文后默写句子。

(1)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表现莲虚心、刚正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借莲的形象写君子志洁行廉,仪态端庄,令人敬重而不敢欺侮的句子: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4)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主旨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意理解:

对原文内容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为陪笔,引入下题,烘托自己对莲花的喜爱,借景抒情;“借花自以为写照”。

B.文章品评菊花、牡丹、莲花,意在慨叹真隐者少,有德者寡,而贪爱富贵者居多。

以“君子”喻莲,

表明了作者志在君子的道德情感。

C.文章用“噫”字引领三个排比句,在排比句中,句式同中见异,变化有致,感情起伏,其中反问句“同予者何人”情感色彩最为强烈。

D.文章结尾没有按照之前的菊、牡丹、莲的顺序来写,而是将牡丹衬在莲后,是对追名逐利者进行暗讽,意味深长,耐人寻味。

合作探究

探究一:

研读首段

1.请找出直接描写莲花的句子。

2.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

并赋予了莲花哪些品格?

探究二:

研读尾段

1.作者对这三种花的态度又是怎

样的呢?

2.本文以莲为写作对象,文中又写到菊花和牡丹,这是什么手法呢?

作者写菊花和牡丹的目的是什么呢?

3.《陋室铭》和《爱莲说》两篇短文采用了哪种相同的写作手法?

分别表达出作者怎样的人生志趣?

探究三:

拓展延伸

本文赞扬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不与恶浊世风同流合污,但并不孤高自许。

但在我们生活中常听到人们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是怎样看待这两种观点的呢?

我的收获

学了本文后,我要在心中常植一株莲,

19.爱莲说

自主学习

1.(3)衬托正衬反衬

2.

(1)竖立少当然

(2)①牵牵连连枝枝节节②远播显得清幽③从远处

(3)①ACDE②BFGH

3.

(1)莲从淤积的污泥里长出来却不受一点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却不显得妖媚。

(2)对于菊花的爱好,自陶渊

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4.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3)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4)莲,花之君子者也。

5.A(“借景抒情”应为“托物言志”)

探究一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

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

(1)生长环境: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生性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2)体态香气: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正直,通达事理,行为方正;(3)风度气质: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志洁行廉,体态端庄,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

探究二

1.叹惋菊花,为了洁身自好而逃避现实,超然物外,处世态度未免有些消极。

鄙薄牡丹:

追名逐利,攀附富贵,未免有些庸俗。

赞美莲花:

“出淤泥而不染”

,立身污浊尘世却能永葆高洁本色,十分难得。

课文中的两个“独”字,充分表现了作者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表明了自己不同于陶渊明的生活态度。

2.衬托菊花是正衬,牡丹是反衬。

突出莲的高尚正直,表达作者的人生态度和对污浊世风的鄙弃。

3.两文都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陋室铭》表达了作者安贫乐道、高洁傲岸的情操;《爱莲说》表达了作者洁身自好、不随俗流沉、志洁行廉、坚守节操的人生志趣。

探究三

言之成理即可。

例如:

同意第一种观点,只要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即使身处恶浊的环境也能独立不移。

20.黔之驴

学习目标

1.积累一些文言词汇,掌握“庞然大物”“黔驴技穷”等成语。

2.结合课文注释,借助字词典等工具书,正确顺畅地朗读课文,解释词义,翻译课文。

3.了解寓言这一文体的描写,体会作者生动细致的描写,明白本则寓言的哲理。

学法指导

借助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正确翻译句子。

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疏通字句,梳理层次,领悟本则寓言的哲理。

自主学习

1.文体知识:

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是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训意义的故事。

所谓'寓'就是寄托的意思。

通过故事借此喻彼,借小喻大,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

 2.(1

)《黔之驴》作者,(朝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河东人,因而世称“”。

因官至柳州刺史,又称“”。

与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奠基人,并称“韩柳”,他们与、、、、、同列为“唐宋八大家”。

  

(2)《黔之驴》是作者被贬为永州司马时所作,与《临江之麋》《永某氏之鼠》合称为“”,成语、就出自这篇寓言。

3. 给下列加下划线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黔()之驴páng()然大物慭慭()然大骇()

噬()狎()跳踉()大()

远dùn()

4.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的意思

大骇()

远遁(   )然往()来视之终不敢搏()

驴不胜()怒  乃去(   )有好事者() 窥(   )之

益狎(   ) 益()习其声觉无异能(

)者噬(  )己

5.一词多义

(1)庞然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