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学考试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075061 上传时间:2023-08-04 格式:DOCX 页数:123 大小:512.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地理学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3页
自然地理学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3页
自然地理学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3页
自然地理学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3页
自然地理学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然地理学考试复习资料.docx

《自然地理学考试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地理学考试复习资料.docx(1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自然地理学考试复习资料.docx

自然地理学考试复习资料

第一部分

一、概念题

1、环境——是相对主体而言的。

那些围绕着主体、占据一定空间、构成主体存在条件的诸种物质实体或社会因素,就是该主体事物的环境。

2、地理学——就是研究地理环境的科学。

3、地理环境——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表层。

是由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相互重叠、相互联系所构成的整体。

4、外圈(或大气圈)——在地球引力作用下大量气体集聚在地球周围所形成的包层,自上而下分为散逸层(扩散层)、电离层(暖层)、中间层(高空对流层)、平流层、对流层。

6、地球表层——大气圈、岩石圈、水圈和生物圈交错重叠、互相渗透的复杂综合体。

7、不连续面——地震学家把对地球深处地震波传波速度发生急剧变化的地方。

8、自然地理要素——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庞大的物质系统。

其组成包括自然地理环境的各种物质以及在能量支配下物质运动所构成的各种动态体系,即自然地理要素。

9、部门自然地理学——研究组成自然地理环境某一要素的自然地理学的分支学科。

10、综合自然地理学——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综合特征的自然地理学的分支学科。

11、区域自然地理学——研究一定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某个组成要素和自然地理环境的综合特征。

二、填空题

1、自然地理环境是20世纪60年代前期,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提出的。

许多自然地理学家对这个新物质体系,曾使用不同术语来表达。

如:

地理壳、地理圈;景观壳、景观圈;表成地圈、生命发生圈、地球表层、自然地理面等。

2、自然地理环境的物质组成概括为四大类:

固态的岩石、液态的水、气态的空气和活质有机体。

它们是自然地理环境最基本的组成成分。

这四类物质成分相互联系、相互渗透,普遍存在于自然地理环境中,并各以自己为主体构成了自然地理环境的四个基本地圈:

对流圈、水圈、沉积岩石圈、生物圈。

3、自然地理环境的要素组成,包括地貌、气候、水文、植物、动物和土壤,是自然地理学中应用最广泛的概念。

它们是自然地理环境四种基本组成成分在能量的支配下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各种自然地理动态的物质体系。

它们既是物质的,又是动态的。

如果说自然地理环境的物质组成强调物质实体的一面,则自然地理环境的要素组成更强调物质的运动方面。

4、自然地理环境的物质组成具有相对独立性、整体性和区域性的特点。

相应于这三个方面,自然地理学可分为部门自然地理学、综合自然地理学和区域自然地理学。

三、简答题

(一)简述环境学、生态学、地理学中“环境”含义的差别。

答:

在环境学、生态学、地理学中因研究的主体不同,主要矛盾不同,各自“环境”的含义也各有差别:

1、环境学领域的“环境”主要研究人体与环境的矛盾,是以人体为主体的污染环境。

2、生态环境主要研究生物与环境的矛盾,以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为主体的“环境”。

3、地理环境主要研究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矛盾,是以人类社会为主体的“环境”。

(二)简述地理环境中自然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的含义。

答:

地理环境是由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相互重叠、相互联系所构成的整体。

自然环境是由地表各种自然物质和能量组成,具有地理结构特征并受自然规律控制的地理环境。

经济环境是在自然环境基础上由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形成的地理环境,主要指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经人类利用、改造后形成的生产力地域综合体。

社会文化环境是人类社会本身所构成的地理环境部分,及社会上人们对周围事物的心理感应和相应的社会行为。

(三)简述自然环境中天然环境、人为环境含义的差别。

答:

自然环境包括天然环境和人为环境。

自然环境是指那些只受人类间接或轻微影响,而原有自然面貌基本上未发生明显变化的原生自然环境。

人为环境是指那些自然条件经受人类宣接影响和长期作用之后,自然面貌发生重大变化的次生自然环境。

(四)为什么说人为环境和天然环境同属于自然环境?

答:

因为人为环境的成因及其形式,主要取决于人类干预的方式和强度。

然而它自身的演变和作用过程,则仍受制于自然规律。

如水库、运河的水量和流速等水情要素,与天然湖泊、河流一样,仍受制于气候、地貌等因素的影响。

因此,人为环境和天然环境一样,同属于自然环境。

(五)简述自然地理环境。

答:

自然地理环境是20世纪60年代前期,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提出的。

是指在海陆表面附近的四个地圈不仅是紧密地接触,而且是多方面地相互渗透,相互作用,从而形成一个新的、比较地球其他圈层具有独特地理意义的物质体系,是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许多自然地理学家对这个新物质体系,曾使用不同术语来表达。

如:

地理壳、地理圈;景观壳、景观圈;表成地圈、生命发生圈、地球表层、自然地理面(牛文元)等。

自然地理环境的边界是一种具有一定过渡区间的渐变界限。

 

(六)简述自然地理环境要素间的关系。

答:

自然地理环境的要素组成,包括地貌、气候、水文、植物、动物和土壤,是自然地理学中应用最广泛的概念。

它们是自然地理环境四种基本组成成分在以太阳能和地球内能为主的各种环境能量的支配下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各种自然地理动态的物质体系。

它们既是物质的,又是动态的。

如果说自然地理环境的物质组成强调物质实体的一面,则自然地理环境的要素组成更强调物质的运动方面。

自然地理环境每一组成要素都按着自身的规律存在和发展着(独立性),而且,各个要素又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使自然地理环境组成为一个特殊的物质体系(整体性、区域性)。

(七)简述自然地理学的任务。

自然地理学的主要任务是:

1、研究各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质、形成机制和发展规律(部门自然地理学)。

2、研究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关系、彼此间的本质联系和作用效应(综合自然地理学)。

3、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动态,从整体上阐明它的变化规律,预测其演替趋势(综合自然地理学)。

4、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空间分异规律,划分不同等级的自然综合体;确定其特征及开发利用方向(区域自然地理学)。

5、参与自然条件、自然资源的评价以及自然灾害防治的研究(区域自然地理学)。

6、协调环境、资源、人口和发展的关系,探求自然环境和资源的永续利用途径(区域自然地理学)。

四、论述题

(一)论述有关自然地理环境边界的观点。

1、自然地理环境是地球的一个复合圈层,它镶嵌于地球的表层,以自己的表面朝向宇宙空间,正像一个包着固体地球的“壳”,因此,有些自然地理学家把它称作“地理壳”、“景观壳”,这种名称,突出了自然地理环境的外形和空间位置。

2、自然地理环境的边界是一种具有一定过渡区间的渐变界限。

如它的两个边缘圈层——大气圈和岩石圈的厚度很大,而两者的物质组成和结构特性随高度或深度的不同又具有渐变的性质,因此.要确定自然地理环境的空间位置,即确定它的范围和边界,是一个棘手的科学课题。

也正因为如此,有关自然地理环境边界的观点较多,下面仅介绍几种主要观点:

(1)原苏联地理学者把自然地理环境的界限划定在一个巨大的空间范围。

一种观点认为自然地理环境的边界在“外部联系显著减弱之处”;另一种观点认为自然地理环境的边界在“内在联系显著减弱之处”。

(2)以我国自然地理学者牛文元为代表,把自然地理环境的界限划定在较小的空间范围。

根据所研究问题的特点以及讨论时的方便,把自然地理环境限于一个较薄的空间内,视之为一个开放性的系统,取名“自然地理面”。

(3)我国自然地理学者,北京大学陈传康教授认为自然地理学所研究的范围界限不应作硬性规定,硬性规定一个厚度未必都符合客观实际,而应视研究问题的性质有相应的变化。

通常随研究范围的不同,牵涉的厚度也不同:

研究小范围的问题,所涉及的厚度就应薄;研究大范围的问题,厚度就应大;全球性的向题,才可能涉及到所谓地理壳的厚度。

3、就全球尺度的自然地理环境而言,目前大多数自然地理工作者基本接受了A.Г.伊萨钦科(1953)的划法:

地理壳的上限在对流层顶,下限在沉积岩圈的底界(约在地面以下5-6km)。

因为对流层和水圈参与着太阳能引起的地理壳的积极的物质循环,沉积岩则是由所有三个无机圈层和有机体相互作用的产物,而从对流层到沉积岩石圈的范围也是生命有机体可能生存的区间,在这一区间之外,自然地理环境的内部联系就显著减弱了。

而在具体研究中,陈传康的观点是值得重视的。

(二)举例论述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

自然地理环境在组成上具有自己的特殊性,因而明显地区别于其他地球圈层。

这种特殊性一般可概括为四个基本特征:

1、地球的外能和内能作用显著。

以太阳辐射为代表的地球外能,除部分被高空大气吸收和被云反射回太空外,其余都投射到地球表层,并在这里发生多方面的转化与传输,成为自然地理环境中各种过程的主要能源(举例)。

而以地热和重力为代表的地球内能也进入地球表层,它的作用多以间接的方式和途径反映出来(举例)。

内外两种能量在自然地理环境中相互叠加、共同作用,支配了整个自然地理环境的功能、结构及动态发展(举例)。

2、气体、固体和液体三相物质并存。

自然地理环境中三相物质并存,而又以同心圈层分离形成一定界面:

(1)陆地表面——固态圈层和气态圈层的界面;

(2)海洋表面——液态圈层与气态圈层的界面;

(3)海洋底部——液态圈层与固态圈层的界面;

(4)海洋和陆地边缘部分——特殊的气、液、固三态圈层的界面。

在上述界面之向,三相物质既相互分离,又相互接触渗透,发生着多种形式的物质交换和能量转化的过程(举例)。

3、有机界和无机界相互转化。

无生命物质与生命体相互转化是自然地理环境的特殊过程。

这种转化过程维持了地表自然界的生命现象和生命过程的永恒发展。

生命的存在是自然地理环境最典型的特征。

4、人类聚居的场所。

自然地理环境是人类诞生、生存和发展的环境,也是人类集中活动的空间。

虽然人造卫星和星际航行事业的发展,使人类的环境超出地球表层的范围,人可以进入高空和宇宙空间,但是现代航天技术没有从本质上扩大人类的生存环境。

从根本上说,自然地理环境始终是人类各种活动的基本空间(就此观点发表意见)。

(三)举例论述自然地理学的分科特点。

自然地理环境的物质组成具有相对独立性、整体性和区域性的特点。

相应于这三个方面,自然地理学可分为部门自然地理学、综合自然地理学和区域自然地理学(见下表)。

自然地理学分科特点一览表

自然地理学的分科

定义

研究对象

细分科

举例

部门

自然地理学

研究组成自然地理环境某一要素的自然地理学的分支学科

研究某一要素的组成、结构、时空动态和分布等特征和规律。

地貌学、气候学、水文地理学、植物地理学、动物地理学和土壤地理学等。

综合

自然地理学

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综合特征的自然地理学的分支学科

把自然地理环境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着重研究其整体的各组成要素及各组成部分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规律。

 

区域

自然地理学

研究一定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某个组成要素和自然地理环境的综合特征

.

对区域的部门情况进行研究

区域部门自然地理

区域气候、区域水文、区域地貌、区域植被、区域动物等。

对区域的综合情况进行研究

区域综合自然地理

对某一具体区域进行综合自然区划和土地类型的研究

三者关系:

区域自然地理学要以部门自然地理学和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基本理论为基础,它是部门自然地理学和综合自然地理学理论联系实际的具体体现,也是自然地理学为社会生产实践服务的衔接环节。

第二部分

一、名词解释

1、顺地貌——原有的褶曲构造未经破坏或轻微破坏时,构造形态与地貌形态基本上是一致的

2、河床——河床是河谷中最低的常年载有流水的部分。

3、河漫滩——河漫滩是高出河床的平坦谷底,但洪水期可淹没,故又称为洪水河床。

大型河漫滩也称为河岸冲积平原。

4、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又称岩溶)地貌是由喀斯特作用而成的一种奇文现象,总称为喀斯特。

5、分水岭——在一个水系范围的集水区域称为流域,每个流域之间的分水高地称为分水岭。

6、荒漠——是指气候干旱,地表缺水,植物稀少及岩石裸露或沙砾覆盖地面的自然地理景观。

7、磨蚀作用——是冰川中所挟带的岩块,以巨大的动压力研磨冰床基岩的一种作用。

8、融冻扰动——尚未冻结而含水的融土,在上部季节冻土及下部永冻层的挟逼下,发生塑性变形,造成各种褶曲,称为融冻扰动。

9、断层海岸——断层构造线与海岸线平行,断层直接通过海岸带,岸线挺直,海崖峻峭,水下岸坡急陡。

10、海蚀作用——波浪、潮汐及沿岸流等对海岸带的破坏作用,总称为海蚀作用

11、台地——台地是高出当地平原的高地。

相对高度小于l00m的称为低台地,大于l00m的称为高台地。

12、崩塌——是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坠落的现象。

它广泛出现于山坡、河湖岸及海岸上,是一种突发性的灾害。

13、水土流失——是当流水对土壤、风化壳或碎屑堆积物的侵蚀量(值)超过允许侵蚀量(值)时,称为水土流失。

14、沙漠化——是指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由于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而引起生态系统的破坏,使原来非沙漠地区出现了类似沙漠环境的变化过程。

二、填空题

1、影响地貌的主要因素有 营力因素、构造因素、岩石因素 和 时间因素 。

2、外力地貌可分为 重力地貌、流水地貌、喀斯特地貌、风成地貌、冰川地貌 和 海岸地貌 等。

3、构造地貌是以内力作用为主导而成的地貌。

按其规模从大到小,可分为三级:

第一级为 全球构造地貌 ;第二级为 大地构造地貌 ;第三级 为地质构造地貌 。

 

4、营力是地貌形成的动力,它又分为 内营力 和 外营力 二种。

5、平原的构造成因有二类:

第一是 堆积平原 ,第二是 侵蚀平原 。

6、大陆边缘在地貌上由陆向洋分成三个部分,即 大陆架、大陆坡 和 大陆基 。

 

7、火山按形态成因分为 锥状火山、盾状火山 二大类。

8、外营力主要是由地外太阳能所引起,它产生岩石 风化作用、流水作用、风力作用、冰川作用、海洋作用、生物作用 等。

 

9、陆地上的流水有三种形式:

 片状流水、沟谷流水 和 河流流水 。

10、搬运方式有四种:

 推移 、 跃移 、 悬移 和 溶解质搬运 。

11、河漫滩类型有三种:

 河曲型河漫滩 、 汊道型河漫滩 、 堰堤型河漫滩 。

12、在河谷中常见的假阶地有四种:

 构造阶地 、 冲积锥 、 洪积扇阶地 、 滑坡阶地 、 泥流堆积阶地 。

13、三角洲类型按其生成的主要作用力可分为三类:

 河流型 、波浪型 和 潮汐型 。

14、喀斯特作用的因素:

 气候因素 、 生物因素 、 岩石因素 。

15、风蚀作用包括风的 吹蚀 和 磨蚀 。

16、风沙搬运的形式,依风力、颗粒大小和质量不同,有下列三种形式,即 悬移、跃移 和 蠕移 。

17、沙丘的移动受到 风向、风速、沙丘高度、沙的含水量 和 植被 等多种因素影响。

18、沙丘的移动方式:

①前进式;②往复前进式;

19、黄土地貌可分为三大类:

即 沟谷地貌、沟间地貌 和 潜蚀地貌 。

20、冰蚀作用方式有 挖蚀 和 磨蚀 二种。

21、海岸又称为海岸带,其范围从陆向海由三个部分组成:

 后滨、前滨、近滨 。

22、海蚀作用的方式有:

 冲蚀、磨蚀和溶蚀 等。

23、海蚀地貌有:

 海蚀洞(穴)、海蚀拱桥、海蚀崖、海蚀平台 和 海蚀柱 。

24、泥沙横向运动后所形成的地貌有:

 海岸平衡剖面、海滩、下水沙坝 和 离岸坝 。

25、海滩又可分为 砾石海滩、沙质海滩 和 淤泥质海滩 。

26、泥沙流有三个要素:

 容量、强度、饱和度 。

27、泥沙纵向运动形成的地貌:

湾顶滩 、沙咀 、拦湾坝 、连岛坝 。

28、珊瑚礁地貌类型有:

 岸礁、堡礁、环礁 三种

29、以海岸地貌形态成因及组成物质为指标,分出四种海岸类型:

即 山地海岸、平原海岸、台地海岸、生物海岸 。

30、山地 按高度可分为 极高山、高山、中山、低山 等4种。

31、海底地貌包括 大陆架、大陆坡、大陆裾、深海平原 等。

32、滑坡是斜坡上的岩(土)体,在 重力 作用下,沿着一定的 滑动面 作 整体缓慢下滑 的现象

33、滑动面是由岩层 层面、片理面、节理面、断层面、堆积层 的分界面及地下水含水层的 顶、底面 等构成。

34、泥石流运动时水和固体稠成一个整体,大石块在泥浆中呈 悬浮状态 ,作等速运动,液固两相无垂直交换,属 层流性质 ,故又称 层流性泥石流 。

35、在沟谷中发生的泥石流地貌,可分为上、中、下游三区。

其中的上、中游为 侵蚀区 ,下游为 堆积区 。

36、水土流失是一种高频率低能的灾害性现象,被列为世界 第一号环境 问题。

37、防治沙漠化的措施有 工程防治、化学固沙、植物治沙 。

三、简答题:

1、简述新生代褶皱山地有哪些特征?

(1) 是现代世界上规模最大、地势最高的山地;

(2) 山体构造复杂,褶皱和断裂都十分强烈  山体褶皱多为倒转褶皱、平卧褶皱和大型的逆掩断层推覆体;

(3) 山地新构造运动活跃,上升速度快。

2、裂谷不论在构造和沉积上都有哪些独特之处?

(1) 裂谷区地壳运动强烈,断裂升降或水平活动均十分明显;

(2) 裂谷构造复杂,沉积层厚度大而且夹有火山熔岩,裂谷构造一般呈复式地堑或次级的地堑地垒系;

(3) 裂谷区地热值高。

3、大陆架的主要地貌特点哪些?

 

(!

) 是一片向海缓倾的浅海海底平原(平坦面),但它分级下降,又称为水下阶地。

(2) 大陆架上有许多大致垂直于海岸的溺谷,如我国沿海、欧洲北海南部、北冰洋四周等都有溺谷存在。

(3) 在大陆架的外缘往往分布着高起的堤脊,称为陆架边缘堤。

4、单面山按其形态与构造的关系可分为哪三种?

(1)多重性单面山(复合单面山),即在一个大型单面山内存在多级的小单面山。

(2)弧形外向单面山,主要分布于构造盆地外围,单斜崖向外倾,如巴黎盆地外侧的单面山。

(3)弧形内向单面山,主要分布在穹窿构造的内侧,单斜崖向内倾,单斜脊向外倾。

5、简述三角洲形成条件

(1) 河流动力减弱;

(2) 泥沙来源丰富;

(3) 海洋动力较弱;

(4) 口外海滨区水浅。

6、阶地有哪几种类型?

按阶地的组成物质可将阶地分为4类:

(1) 侵蚀阶地;

(2) 堆积阶地;

(3) 基座阶地;

(4) 埋藏阶地。

7、简述纵向沙丘的成因。

纵向沙丘的成因有多种:

1) 由草丛沙堆发展而成;2) 由新月形沙丘演变而成;3) 由大气卷轴涡流(水平轴)的作用所成;4) 由地形控制而成。

8、黄土的有哪些特性?

(1) 黄土是一种灰黄色或棕黄色的土状堆积物,颗粒细小,质地均一;

(2) 结构疏松,透水性较强;

(3) 黄土成分中,碳酸钙的含量较高;

(4) 黄土无层理,但垂直节理发育。

9、述红树林生长环境

(1) 它要求适宜的水温:

25℃~28℃为适宜水温,最冷月平均温度>20℃;

(2) 它要求生长在淤泥质海滩:

这种底质含有高水分、高盐分、大量硫化氢、钙质以及缺氧环境,植物残体处于半分解状态,有利于红树林的生存。

淤泥质海滩富含有机质,利于红树林生长;

(3) 要求处于低能环境:

如河口、海湾、潟湖等无波浪作用或作用微弱的环境,这种环境有利于红树林种子幼苗的生长。

10、简述珊瑚生长的环境条件。

(1)要求生长在暖水中:

最适宜水温为25℃~30℃,下限为18℃,上限为36℃。

(2)要求有充足的光照:

珊瑚主要与虫黄藻共生,才能生长良好。

虫黄藻是一种植物,它要进行光合作用,就需要有充足的光照条件。

(3)有适当的盐度:

珊瑚可在27‰~40‰的盐度中生长,最适宜盐度是36‰。

(4)要求水体运动更新:

不断扰动或运动的水体含有较多的溶解氧和饵料,有利于珊瑚的生长。

(5)要有适宜的附着基底:

一般坚实的基底,利于珊瑚的固着生长。

泥沙质底质容易被波浪和水流掀动,不利于珊瑚的固着。

(6)要有较高的透明度:

清晰透明的海水利于珊瑚生长,相反,浑浊的水体,由于含有大量的悬浮物质(泥沙),不利于珊瑚的呼吸与生长,甚至会令其窒息死亡。

11、崩塌的防治有那几种?

(1) 在崩塌可能发生的危险区,要作详细的调查和预防措施。

(2) 对正在发展中的崩塌,一般以避绕为主,或以隧道通过。

(3) 对表层不稳定的岩土体,可采用清挖、锚固、网包及拦挡等加固工程。

(4) 开采地下水前要认真勘察,合理布井和建井,严格控制抽水降深和排水强度。

(5) 对已出现的喀斯特塌陷洼地,应按不同情况和要求,采用填、堵、跨越、灌浆、围封和加盖等工程。

12、简述滑坡形成的主要条件

(1) 具有产生滑坡的斜坡  坡度不须太大,在岩石上的约30°-40°,在松散堆积层上的只须20°以上即可。

(2) 岩(土)体内存在滑动面  这些滑动面是由岩层层面、片理面、节理面、断层面、堆积层的分界面及地下水含水层的顶、底面等构成。

(3) 地下含水量大  地下水可使岩(土)体重量增加,加大滑动力,减小抗滑力,导致滑坡的产生。

所以滑坡概率最多出现在雨后和冰雪融化季节,因为此时地下水量最大。

13. 水土流失有那些危害危害?

水土流失的危害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破坏土地,减少耕地面积

(2)土地肥力降低,生产力下降

(3)水库、湖泊和河床淤浅,水利工程效益降低或消失

(4)生态环境恶化,人民生活贫困

四、论述题

1、试述冰川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 冰蚀地貌的影响大陆冰川作用的中心区,冰蚀强烈,地面岩石裸露或半裸露,现代风化层很薄,加上寒冷的气候,对动植物生长与繁殖极为不利。

但冰蚀湖盆区,却有利于水上航运的发展,如北美洲的五大湖区是沿岸许多城市的交通枢纽。

又如北欧的冰蚀湖,往往有水道相通,或开凿运河后使湖泊相连,成了水道网的一部分。

不少湖盆内还堆积了厚层的泥炭层,可作为工业燃料开采。

山岳冰川的冰斗湖、U谷中的冰蚀湖盆等,由于水头落差大而可建立水电站,如阿尔卑斯山的一些水电站。

山岳冰川的冰川谷又是优良的天然水库库址,那里的水质好,流量稳定,成为农业灌溉的重要水源,如我国天山上的天池,祁连山酒泉以南的观山海子等。

同时水库周围环境优美,是旅游胜地。

高纬地区的峡湾,湾宽水深,极有利于交通,也是一些重要港口和城市所在地,如挪威首都奥斯陆就是建立在峡湾顶上的。

(2) 冰碛地貌的影响更新世的大陆冰川的冰碛地貌面积大,分布广,如今欧洲的英、荷、德、波、俄等国广大地区都是冰碛地貌地区,其中欧洲大平原实质上就是由各种冰碛丘陵及冰水平原组成。

土地的组成物质较粗,以沙砾为主,透水性强,丘陵只适宜于林业、果园或牧地,丘间平地或冰水平原,才是农业所在地。

在丘陵中,终碛垄和蛇形丘又常常成为公路或铁路的天然路基。

例如由圣彼得堡到赫尔辛基的铁路就是建立在终碛垄之上的。

又如在中欧,串通威悉河、易北河、奥得河、维斯瓦河的东西走向的运河,也是以终碛垄之间的低地作为修筑运河的地形基础的。

2、试述生物海岸的生态环境、效益与保护。

红树林海岸及珊瑚礁海岸不但是一种特殊的海岸类型,而且在生态环境、科研和应用上都有重大意义。

(1) 科研意义:

珊瑚礁是海洋的生物礁,礁顶位置在低潮面附近,它的位置与年龄可作为地壳(或海面)升降运动的有力证据。

珊瑚礁的生态效益与经济价值:

① 珊瑚礁(岸礁)有削弱波能及保护海岸的作用,岸礁部位相当于水下岸坡的上部,波浪进入岸边之前,必须通过岸礁带,这样波浪就逐步消能,海岸便得到保护。

② 珊瑚岛是海洋中的绿洲,这里生物繁盛,不仅有茂盛的植物,而且带来繁多的鸟类,以及由鸟粪堆积而成的磷矿

③ 珊瑚岛还有着美丽的海洋风光,不论水上或水下都可成为良好的旅游资源

④ 水下珊瑚礁区,是海洋生物最活跃的生长与繁殖场地

⑤ 地质时代的化石珊瑚礁,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是良好的储油层。

⑥ 珊瑚体本身具有较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判决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