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测检测题解析版最新教育文档.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069060 上传时间:2023-08-0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0.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测检测题解析版最新教育文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测检测题解析版最新教育文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测检测题解析版最新教育文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测检测题解析版最新教育文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测检测题解析版最新教育文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测检测题解析版最新教育文档.docx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测检测题解析版最新教育文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测检测题解析版最新教育文档.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测检测题解析版最新教育文档.docx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测检测题解析版最新教育文档

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测检测题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

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

《说文解字》中有注曰:

“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

“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

“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

“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

“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

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

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

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

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

1.下列实验中,不能够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是()

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

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

A.把一支短铅笔固定在大钟上,敲响大钟,拿一张纸迅速从笔尖上划过,纸上留下锯齿状的曲线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

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

“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

”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

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

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

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

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

B.敲铁管的一端,在另一端可以听到两次敲击声

要练说,得练听。

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

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

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

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

C.在音箱上放一些塑料泡沫,塑料泡沫会随着音乐起舞

D.把敲响的音叉接触悬挂着塑料泡沫球,塑料泡沫球被弹起

2.下列实例中,属于次声波应用的是()

A.利用声呐探测潜艇的位置

B.预报台风,监测核爆炸

C.蝙蝠确定障碍物的位置和距离

D.海豚判断食物的位置和大小

3.下列事例中,属于从噪声的产生环节进行防治的是()

A.道路两旁植树

B.上课时把手机关机或调成静音状态

C.高架道路两旁建隔音墙

D.在飞机旁工作的人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

4.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公路旁设置声音屏障,使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B.从上、下两个音叉振动的波形图中可看出下面的音叉的音调高

C.利用声纳可探测海底的深度,声纳是超声波的应用

D.地震时产生次声波,地震会造成自然灾难,雅安地震牵动每个人的爱心,雅安加油

5.广场舞是中国大妈非常喜欢的一种健身活动.但同时广场舞的音响却给周边住宅楼休息的居民造成了一定影响.为了使双方的利益都得到尊重,和谐相处,你认为采取下面哪种方法是有效、合理的()

A.住宅楼的居民都戴一个防噪声的耳罩

B.禁止广场舞活动

C.跳舞的大妈都戴一个播放音乐的耳机

D.住宅楼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6.挑选西瓜时,用手指在西瓜上弹几下,如果声音清脆,就知道是生瓜;如果声音较沉闷,就知道是熟瓜.医生常用叩诊术来检查人体内器官是否正常,脏器不正常与正常的叩诊声音是不同的.有趣的是300多年前,一个奥地利人用敲击酒桶的方法来判断桶中酒的多少.上述事例中都是根据声音的哪个共同特征来判断的?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声速

7.男生在发育过程中,会经历一段”变声期“,在此之后说话的声音会明显改变.关于声音发生改变的原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带振动变快

B.声带振动变慢

C.声带振幅变小

D.声带振幅变大

8.如图是童谣“小蜜蜂”的一段歌词与乐谱.当小玲唱到“大家一起”这四个字时,一定改变的是()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声速

9.关于噪声和乐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噪声的响度大,乐音的响度小

B.噪声的音调高,乐音的音调低

C.乐音也能成为噪声

D.噪声的音色差,乐音的音色好

10.以下利用了超声波的反射来获取信息的是()

A.大象的“声音”交流

B.蝙蝠的“回声”定位

C.外科医生对结石病人的“超声”排石

D.站在天坛中央说话,会感到声音特别洪亮

11.北京天坛的回音壁应用的声学原理是()

A.声音的反射

B.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C.利用回声增强原声

D.声速随温度改变

12.有一种电动牙刷,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干净又舒服,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动牙刷发出的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

B.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超声波的音调很低所以人听不到

D.超声波能传递能量

13.关于声音的响度的大小,下列论述正确的是()

A.只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

B.只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

C.只与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

D.与声源振动幅度、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

14.董老师用粉笔在黑板上写字时,一不小心将手指甲刮到黑板,发出了非常刺耳的声音.这种声音刺耳是因为声音的()

A.响度大

B.音调高

C.音色差

D.速度快

15.下列探究声音的实验中,能用来探究影响音调高低因素的是()

A.响铃时,不断抽出瓶内的空气

B.室内收音机放音时,喇叭前方烛焰摇晃

C.手指蘸水摩擦杯口时,改变注入杯中水量

D.敲鼓时,用大小不同的力

二、多选题(每小题至少有两个正确答案)

16.(多选)如图所示,四个相同的玻璃瓶内装有深度不同的水.用筷子轻轻敲击瓶口或用嘴贴着瓶口吹气,会发出不同的声音.下列关于所发出声音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A.用筷子轻轻敲击瓶口,甲瓶的音调最高

B.用嘴贴着瓶口吹气,甲瓶的音调最高

C.用筷子轻轻敲击瓶口,丁瓶的音调最高

D.用嘴贴着瓶口吹气,丁瓶的音调最高

17.(多选)下列实例中,属于利用声波传递信息的是()

A.铁匠用铁锤敲击铁皮 

B.医生给病人做“B超”检查 

C.我国次声波站探知到某国的核武器试验 

D.利用超声波探查金属、陶瓷、塑料、混凝土等材料制品的内部结构

18.(多选)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真空不能传声是通过实验与推理的方法获得的 

B.发出较强声音的喇叭能使它前面的烛焰“跳舞”,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C.科学家利用声波的反射能测定月球和地球之间的距离 

D.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相同

19.(多选)下列乐器中依靠固体振动发声的是()

A.笛子

B.小号

C.小提琴

D.架子鼓

三、填空题

20.人的发声频率范围为85Hz~1100Hz,人的听觉频率范围为20Hz~20190Hz.若一只昆虫每分钟拍翅600次,我们____________(“能”或“不能”)听见昆虫拍翅的声音.我们把低于20Hz的声音叫做____________.

21.指出下列各种声现象中,反映了声音的哪些特性?

(1)“悦耳动听”指的是______.

(2)“尖锐刺耳”是指______.

(3)“轻声细语”指的是______.(4)“声如洪钟”是指______.

(5)“引吭高歌”指的是______.(6)“他是唱低音的”指的是______

22.如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被多次弹开.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______.

23.声音的三个特性是______、______、______.请你在下列横线中选填这些词.“震耳欲聋”是形容声音的______,“悦耳动听”是形容声音的______,“脆如银铃”是形容声音的______.

24.外界传来的声音会引起人耳____________的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再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由于声音传入两耳的时刻、强度有所不同,使我们能判断出发声体的方位,这叫____________.

四、实验题

25.由下面表格中的声速,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结论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简答题

26.下表为人和一些动物的发声频率范围和听觉频率范围,参照表格回答:

(1)从上表中你可以知道什么:

(写出两点)

(2)地震前夕,一些动物有异常反应,如老鼠出洞、鸡鸣狗叫等,而人却感觉不到,这是为什么?

六、计算题

27.常温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才能把回声和原声区分开.请计算要能区别自己的叫声和障碍物反射回来的回声,你至少要距离悬崖多少米?

七、阅读理解题

28.阅读下列短文,按要求完成后面提出的问题:

短文:

⑴蝙蝠在黑暗中能自由地飞翔,用蜡封住其耳朵,虽然把它放在明亮的房间里,仍像喝醉酒一样,一次一次地碰到障碍物,后来,物理学家证实了蝙蝠能发出①波,靠这种波的回声来确定目标和距离.

⑵如果把八只同样的玻璃杯盛不同深度的水用一根细棒依次敲打杯子,可以发现声音的②和盛水量有关.如果调节适当,可演奏简单的乐谱,由此我们不难知道古代“编钟”的道理.

⑶许多年前,“马可波罗”号帆船在“火地岛”失踪,经过多年的研究,揭开了“死亡之迷”,他们都是死于亚声,这是一种人耳听不到的声音,频率低于20Hz,而人的内脏的固有频率和亚声波极为相似,当二者相同时,会形成内脏的共振,严重时,把内脏振坏而丧生.

⑷气温影响着地面附近的空气状况,气温越高,地面附近空气变得越稀薄,声音在其中的传播速度越快,因而声速与气温有关.晴天的中午,地表迅速升温,地表附近的气温较上层的气温高,声音在地表附近的传播速度较上层快,所以地面上的声源发出的声音向四周传播时是向上拐弯的.

问题:

(1)请你将上面短文中①和②两处补上恰当的文字:

①________,②_________

(2)亚声是指我们学过的_____________.

(3)从短文⑶中可以分析出,人体内脏的固有频率大致是________左右.

(4)①赤日炎炎,在沙漠里即使相距不太远的人也难以听清对方的大声喊叫,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声源传播时向________(上/下)拐弯.

②“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在清冷的深夜,姑苏城外寒山寺的钟声的传播路径向________(上/下)拐弯.

答案解析

1.【答案】B

【解析】ACD选项都是通过转换法把发声体的振动放大,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敲击铁管的一端,在另一端可以听到两次敲击声,说明声音在气体和固体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2.【答案】B

【解析】大自然的许多活动,如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陨石坠落、雷电等,都会伴有次声波产生;另外核爆炸、火箭发射、飞机飞行、车辆奔驰等都会产生次声波.所以监测和控制次声波,能够有效的避免它带来的危害,并从中获取信息来预报地震、台风、或为监测核爆炸提供依据.声呐、蝙蝠、海豚都是利用超声波定位的.

3.【答案】B.

【解析】A,道路两旁植树,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

B,上课时把手机关机或调成静音状态,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符合题意;

C,高架道路两旁建隔音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

D,在飞机旁工作的人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

4.【答案】B

【解析】A,在公路旁设置声音屏障使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说法正确;

B,如图所示,相同时间内,上图物体振动了4.5次,下图物体振动了2.5次,故上面的频率大于下面的频率,上面的音调比下面的音调高,故B错误;

C,超声波的方向性好、声能较集中、在水中传播距离远,所以探测海底深度应用超声波,而声纳是超声波的应用,故利用声呐可探测海底的深度,故C正确;

D,自然灾害伴随着次声波的产生,因此地震时产生次声波,地震会造成自然灾难,雅安地震牵动每个人的爱心,雅安加油,说法正确.

5.【答案】C

【解析】A,从实际的角度出发,让住宅楼的居民都戴一个防噪声的耳罩可以减弱噪声,但不适用于实际情况,故A错误;

B,广场舞是一种健身活动,禁止跳广场舞,也是不适用与实际的,故B错误;

C,跳舞的大妈都戴一个播放音乐的耳机,即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既能锻炼身体,又不影响别人,故C正确;

D,安装噪声监测装置,只能监测噪声,不能减弱噪声,故D错误;

故先C.

6.【答案】B

【解析】挑选西瓜,医生叩诊以及敲击酒桶的方法都是利用物体发出的音调来判断的.

7.【答案】B

【解析】男生经历变声期后,声带振动变慢即振动频率变小,音调降低.

8.【答案】B

【解析】根据五线谱标识可知,“大家一齐”的简谱应为“1、2、3、4”,即音调逐渐在升高.

9.【答案】C.

【解析】A,从环保角度来讲,一切影响人们正常工作、休息、学习和生活的声音都属于噪声;从心理角度来讲,人们不喜欢、不需要的声音就是噪声.噪声响度不一定大,乐音响度不一定小,A不正确,不合题意;

B,噪声的音调不一定高,乐音音调不一定低,不能从音调的高低来区分噪音和乐音,B不正确,不合题意;

C,从环境保护上说,凡是影响人们正常的生活、学习、休息的声音都是噪声,音乐是乐音,但是半夜12点的音乐就影响人们的休息,故也是噪声.所以音乐有时也能成为噪声,C正确,符合题意;

D,乐音是发声体做规则振动产生的声音;噪声是由于发声体的杂乱无章的振动而发出的声音,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噪声和乐音不能比较音色特点,D不正确,不合题意.

10.【答案】B

【解析】A,因为大象的“声音”是一种次声波,所以人类听不到大象之间的交流的声音,但是大象却能听见,从而相互交流.此选项不合题意.

B,蝙蝠能通过口腔或鼻腔把从喉部产生的超声波发射出去,利用反射回来的声音来定向.此选项符合题意.

C,外科医生对结石病人的“超声”排石是利用了超声波能传递能量.此选项不合题意.

D,站在天坛中央说话,声音传播出去,遇到周围高大的建筑物又反射回来,我们听到的是回声与原声的混合,因此我们听到的声音响亮.人的说话声不属于超声波.此选项不合题意.

11.【答案】A

【解析】由于回音壁的墙体构造特殊,易于声音的反射;墙壁反射的声波和原声重叠时,会增强原声;因此即使某人在A点小声说话,原声(通过空气传播)和墙壁反射的声波(经墙面一次或多次反射)传递到离A点较远的B处时,那里的人也可以清晰的听到.

12.【答案】D.

【解析】A,超声波能在空气中传播,说法错误,故A不符合题意;

B,超声波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说法错误,故B不符合题意;

C,超声波的频率高于20190Hz,频率太高,不在人耳的听觉范围之内,所以听不到超声波,说法错误,故C不符合题意;

D,超声波可传递能量,说法正确,故D符合题意.

13.【答案】D

【解析】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响度与发声体的远近有关,距离发声体越近,响度就越大,距离发声体越远,响度就越小;

14.【答案】B

【解析】“声音刺耳”是指声音比较高,指声音的音调高.

15.【答案】C

【解析】A,响铃时,不断抽出瓶内的空气.是探究声音传播的条件——需要介质的实验,故A错误;B,室内收音机放音时,喇叭前方烛焰摇晃.表明声音能够传递能量,故B错误;C,手指蘸水摩擦杯口时,改变注入杯中水量.水量越多,杯内空气柱越短,振动频率越快,音调越高,此实验是探究声音的音调的,故C正确;D,敲鼓时,用大小不同的力.鼓面的振动幅度越大,响度就越大,是探究声音的响度,故D错误.

16.【答案】BC

【解析】用筷子轻轻敲击瓶口,声音是由瓶子和瓶内的水振动发出的,水越多,音调越低;因此丁的音调最高;故A错误,C正确;用嘴贴着瓶口吹气,声音是由于瓶内空气柱的振动发出的,空气柱长度越短,音调越高,因此甲的音调最高.故B正确,D错误.

17.【答案】ABCD

【解析】A,铁匠用铁锤敲击铁皮,利用铁皮发声的特点来检验有无故障.是利用声传递信息,故A符合题意;

B,医生给病人做“B超”检查,“B超”是利用超声来探测人体内部情况,是利用声传递信息,故B符合题意;

C,我国次声波站探知到某国的核武器实验,核武器爆炸可以产生能量很大的次声,是利用声传递信息,故C符合题意;

D,利用超声波探查金属、陶瓷、塑料、混凝土等材料制品的内部结构,是利用声传递信息,故D符合题意.

18.【答案】AB

【解析】A,由教材中“真空铃实验”的过程可知,真空不能传声是通过实验与推理的方法获得的,故A正确;

B,发出较强声音的喇叭能使它前面的烛焰“跳舞”,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故B正确;

C,月球和地球之间有一段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故不能利用声波的反射测定月球和地球之间的距离,故C错误;

D,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一般不相同,故D错误.

19.【答案】CD

【解析】各种类型的乐器,发声的部位不同,管乐器是空气柱的振动发出声音;打击乐器是被打击的物体振动发出声音;弦乐器是琴弦的振动发出声音.笛子、小号属于管乐器是空气振动发出声音;小提琴、架子鼓分别是琴弦和鼓面振动发出声音,属于固体振动发声.

20.【答案】不能;次声波

【解析】人的听觉频率的范围是20Hz~20190Hz,一只昆虫每分钟拍翅600次,即每秒拍翅10次,即振动的频率是10Hz,不在人的听觉范围之内,因此听不见;把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波.

21.【答案】

(1)音色;

(2)音调;(3)响度;(4)响度;(5)响度;(6)音调

【解析】

(1)悦耳动听形容声音美妙好听,是指的声音的音色;

(2)尖锐刺耳是形容说话声音尖细,是指声音的音调;(3)轻声细语形容说话声音比较弱,指声音的响度;(4)声如洪钟形容说话声音洪亮有力,是指声音的响度;(5)引吭高歌形容唱歌声音响亮,是指声音的响度;(6)他唱低音的,这里的低音指的是声音的音调.

22.【答案】声音产生的原因

【解析】此实验把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发现乒乓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把微小的振动放大,便于观察,该实验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可以用来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

23.【答案】音调;响度;音色;响度;音色;音调

【解析】音调、响度及音色称为声音的三个特性;“震耳欲聋”是形容声音的响度大、“悦耳动听”是形容声音的音色好、“脆如银铃”是形容声音的音调高.

24.【答案】鼓膜;双耳效应

【解析】

(1)人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是这样的:

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耳蜗等结构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我们就听到了声音.

(2)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和强弱以及其他特征也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位的重要基础,也就是双耳效应.

25.【答案】结论1:

不同介质中的声速一般不同;

结论2:

在同种介质中,温度越高,声速越快;

结论3:

一般来说,固体中的声速最快,液体中的声速较快,气体中的声速最慢.

【解析】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时,传播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声速越快;由于不同介质的结构不同,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一般不同;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一般比在液体中的快,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在气体中的快.

26.【答案】

(1)人的最高听觉频率比其他的动物低;人和动物的发声频率都比听觉频率范围小.

(2)地震前会发出次声波,人听不到,但一些动物能够听到.

【解析】

(1)比较表格中的频率范围可以得到:

①人的最高听觉频率比其他动物低;②人和动物的发声频率都比听觉频率范围小;③狗的听觉频率范围比人大;④狗可以听到次声波等.

(2)地震前会发出次声波,人听不到,但一些动物能够听到

27.【答案】解:

声音从发出到障碍物需要的时间

人至少距离障碍物的距离为

【解析】要想从听觉上区分自己的叫声和回声,声音来回传播的时间至少0.1秒,则声音从发出到障碍物需要的时间

人至少距离障碍物的距离为

28.【答案】

(1)超声;音调;

(2)次声波;(3)20Hz;(4)①上;②下

【解析】

(1)蝙蝠是利用超声波进行探测信息和定位,所以①应是:

超声波;用一根细棒依次敲打杯子,杯子中的水量不同,杯子与水振动的快慢不同,杯子与水的振动产生的声音音调不同,所以②应是:

音调;

(2)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叫次声波,所以亚声是指我们学过的次声波;

(3)只有当两个物体的振动频率相同时才能产生共振现象,亚声波的振动频率低于20Hz,所以人体内脏的固有频率大致是20Hz左右;

(4)①声音传播时会向上拐弯,因为地表附近的气温较上层的气温高,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时总爱拣温度低的路径,所以人的说话声会拐向高空,其结果就是相距不太远的人也听不清对方的喊叫声了;②深夜空气温度较地表温度高,即寺内温度高而枫桥河畔的温度较低.由于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时总爱拣温度低的路径,所以寺内的钟声会偏向地表,沿地表传向数里外的枫桥河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IT认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