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庙配享及先贤先儒位次配置.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065502 上传时间:2023-08-0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0.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孔庙配享及先贤先儒位次配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孔庙配享及先贤先儒位次配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孔庙配享及先贤先儒位次配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孔庙配享及先贤先儒位次配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孔庙配享及先贤先儒位次配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孔庙配享及先贤先儒位次配置.docx

《孔庙配享及先贤先儒位次配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孔庙配享及先贤先儒位次配置.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孔庙配享及先贤先儒位次配置.docx

孔庙配享及先贤先儒位次配置

孔庙配享及先贤先儒位次配置

发布时间:

2008/1/39:

02:

41被阅览数:

3472次

孔庙虽然是祭祀孔子的场所,但经过2000多年的发展演变,已经成为宣扬儒家思想的重要载体。

追随孔子思想的孔门弟子经过历代王朝的精挑细选,到清末已经固定为文庙礼制,按照固定的位次,排列于大成殿和东西庑之中。

汉明帝东巡时,其子章帝到曲阜孔庙祭祀,并祭祀了孔子及七十二贤人。

东汉灵帝光和六年(183年),在鸿都门图画孔子及七十二贤的画像。

孝静帝兴和元年(539年)兖州刺史李廷令工“雕塑圣容旁立十子。

唐贞观元年(627年),唐太宗李世民下诏:

“天下学皆各立周、孔庙,赠孔子为司寇,谥‘文宣’,旋准房玄龄议停周公祀,专祀孔子,尊为先圣,以颜回为先师,配享孔庙。

”唐贞观四年(630年)又诏“州县皆特立孔子庙,四时致祭,以左丘明等廿二人从祀”。

各州县由此准予建立孔庙,诸儒名流从此也被纳入孔庙,同孔子一道共同被祭。

唐“咸亨元年,诏州、县皆营孔子庙……司业李元瓘奏:

先圣庙为十哲像,以先师颜回配。

则配像相向当坐,今乃立侍。

余弟子列像庙堂,而范宁等皆从祀。

请释奠十哲于上,而图七十子于壁,曾参以孝授经于夫子,请享之如二十二贤”。

唐开元八年(720年),唐玄宗李隆基命国学祭祀孔子,以孔门“四科”中的十人为“十哲”配享从祀孔子。

四科为——德行科:

颜回、闵损、冉耕、冉雍;言语科:

宰予、端木赐;政事科:

冉求、仲由;文学科:

言偃、卜商。

南宋咸淳三年(1267年),度宗皇帝诏令以颜回、曾参、孔伋、孟轲四人配祭孔子,史称“四配”。

曾参被升为四配之一,于是又增补颛孙师为“十哲”。

由于度宗皇帝当时仅统治着南方半壁江山,诏令对忽必烈的北方统治区来说没有多大作用。

度宗皇帝诏令于是仅在南宗浙江衢州孔氏家庙得以实施。

南宋灭亡后,忽必烈统一了中国。

至元十九年(1282年),孔子后裔统一于北宗下,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阙里孔庙也按照衢州孔子家庙在大成殿里将颜回、曾参、孔伋、孟轲四人配祭孔子。

在配祭的方位上,颜回(兖国复圣公)、孔伋(沂国述圣公)居孔子像东侧,而曾参(郕国宗圣公)、孟轲(邹国亚圣公)则居孔子像西侧。

明洪武五年(1372年)孟子曾一度被罢黜,等二年,又被请回酏祭。

在曲阜孔庙呷配均有塑像。

各地文庙一般为牌位。

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增补朱熹为“十一哲”。

乾隆三年(1738年),又增补有若为“十二哲”。

至此,配享祭祀的“十二哲”从此固定于文庙大成殿中。

曲阜孔庙的“十二哲”均有塑像,东西各三龛六人,每龛二人。

东侧是:

闵损、冉雍、宰予、冉求、言偃、颛孙师、朱熹。

十二哲塑像均在“四配”之后。

工庙“四配”(颜、曾、思、孟)介绍:

颜回(前521~前481年),颜氏,名回,字子渊,亦称颜渊。

春秋末年鲁国(今山东曲阜)人。

生于鲁昭公二十一年,卒于鲁哀公十四年,少孔子三十岁。

家境清寒,处于“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论语·雍也第六》)的境地。

然就其能有暇与父亲颜路“各异时事孔子”(《史记·仲尼弟子列传》)的情况来看,亦当有一定家产。

颜回于十六七岁时,在孔子“退而修《诗》《书》《礼》《乐》”集中授徒前后拜师,从此以后跟随孔子学习生活,终生未仕。

曾参(前505~前432年),姓曾名参,字子舆,尊称为曾子。

自东汉明帝十五年起配祭孔子,唐高宗总章元年封为“太子少保”,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封为“郕伯”,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封为“郕侯”,政和二年改为“武城侯”,宋度宗咸淳三年封为““郕国公”,元至顺元年封为““郕国宗圣公”。

孔伋(子思)(前483~前402年),孔子之孙,曾参的学生继承和发挥孔子的中庸学说。

据传儒家经典《中庸》便是出自其手。

被封为“述圣”。

孟轲(372~前289年),字子舆,又字子车,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

孟轲授业于子思的门人,有弟子3000余人,他发挥了孔子的“仁”思想,提出了一套“仁政学说,主要思想在《孟子》中得以体现。

在祭祀活动中,“四配”每人所享用的祭品有:

帛、酒尊、和羹、盐、黍、稷、芹菹、韭菹、脾胙、菱、藁鱼、稻、梁、免醢、鹿醢、醯醢、鱼醢、豚、芡、枣、菁醢、笋菹、鹿脯、粟、羊、豕、以及馔盘、香鼎、大烛、小烛等32种。

文庙“十二哲”介绍(按大成殿位次):

闵子骞(前536~前487年),闵氏,名损,字子骞。

春秋末年鲁国(今山东曲阜)人。

生于鲁昭公六年,卒于鲁哀公八年,少孔子十五岁。

出身贫寒,后拜师孔子。

中年时期父亲亡故,在三年守孝期内,适逢鲁国有战事,他不避时贤之议,遂受召服役,役罢,归而致事。

季氏使之为费邑(今山东费县西北)宰,辞不受命,故终生未仕直到五十岁时死去。

冉雍(前522年~?

),冉氏,名雍,字仲弓。

春秋末年鲁国(今山东曲阜)人。

生于鲁昭公二十所,卒年不详,少孔子二十九岁。

出身寒微。

早年拜师孔子,随孔子周游列国。

回鲁后的第三年(鲁哀公十三年,前482年),四十一岁的仲弓当上了季氏家庭的总管,并曾身孔子问过政。

子贡(前520年~?

),端木氏,名赐,字子贡。

春秋末年卫国(今河南濮阳)人。

生于钽昭公二十二年,卒年不详。

少孔子三十一岁。

出身寒微。

青年时期即从事商业活动孔子周游列国至卫,子贡拜孔子为师,后仕于卫,经商曹、鲁之间,家累千金。

公元前479年,孔子逝世,众弟子皆为之服丧三年,唯子贡庐于冢上,凡六年,然后归。

后去他国游历,终于齐(今山东临淄)

子路(前542~前480年),名仲由,字子路又称季路。

春秋末年鲁国(今山东曲阜)人。

生于鲁襄公三十一年,卒于鲁哀公十五年,少孔子九岁。

出身寒微。

从师孔子后,先是随孔子在鲁国做官,为鲁国执政者季氏的费邑(今山东费县西北)宰,后又随孔子去鲁至卫,为卫国大夫孔悝的蒲邑(今河南长垣)令。

公元前484年(鲁哀公十一年——,孔子结束了十四年的周游列国返鲁,子路亦随之回到鲁国,后死于乱中,时年六十三岁。

子夏(前507年~?

),卜氏名商,字子夏。

少孔子四十四岁,卒年未详。

据《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子夏居西河教授,为魏文侯师。

”魏文侯于公元前424年即位,则子夏卒年必于公元前424年之后,合享年九十多岁。

有若(前518年年~?

),字子有,在孔子北子中,被尊称为有子,可见其地位不同一般。

为人强记好古,孔子死后,弟子思慕,因他状似孔子,子夏、子张等孔门弟子曾欲奉以为师,为曾子阻止。

冉耕(前553年年~?

),冉氏,名耕,字伯牛。

春秋末年鲁国(今山东曲阜)人。

生于鲁襄公二十九年,卒年不详,少孔子七岁。

出岙贫寒,与冉雍同讲法。

孔子为鲁司寇,行摄相事,曾使伯牛为中都(今山东汶上西)宰。

孔子周游列国,他始终相随。

孔子周游列国返鲁后不久,他得了“恶疾”,从此一病不起,先孔子而死。

宰予(前522~前458年),宰氏,名予,字子我,亦称宰我。

春秋末年鲁国(今山东曲阜)人。

生于鲁昭公二十所,卒于周定王十一年,少孔子二十九岁。

家世及生平事迹不详。

据史书记载,他自始至终跟随孔子周游列国,孔子曾多次派他出使齐、楚等国。

冉求(前522年年~?

),冉氏,名求,字子有,亦称冉有。

春秋末年鲁国(今山东曲阜)人。

生于鲁昭公二十年,卒年不详,少孔子二十九岁。

出身寒微。

青年时期曾做过季氏的家臣,并拜师孔子,后随孔子周游列国。

子游(前506年年~?

),言氏,名偃,字子游。

据《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云:

“少孔子四十五岁。

”以文学著称,在孔门中与子夏并列文学科。

颛孙师(前503年年~?

),春秋末年陈国人。

名师,字子张。

为人勇武,性情偏激。

他主张“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子张》),重视自己的德行修养。

朱熹(1130~1200年),字子晦,徽州婺源人。

广注典籍,对经学、史学、文学、乐律以及自然科学有不同程度的贡献。

在哲学发展了“二陈”关于理气关系的学说,集理学之大成。

作为“十二哲”配祀,在祭祀时,第人享有一坛祭品。

其中包括:

酒樽、和羹、形盐、黍、菁醢、芹菹、鹿脯、枣、豕、鹿醢、帛、馔盘、爵、香鼎、大烛、小烛等16种。

显然其种类要低于“四配”。

东西二庑为从祀孔子的先贤、先儒的纪念性建筑。

先贤为文庙中从祀的第三个等级。

文庙中的先贤,大多数为孔子的弟子。

东汉永平十五年(72年),明帝刘庄到曲阜祭祀并祭七十二弟子,当时,有孔子及七十二弟子当时并不作为从祀。

唐开元八年(720年),定“十哲”配祀,其余为从祀。

乾隆六年(1741年),礼部颁定《文庙正殿两庑位次图式》,乾隆十八年(1753年),东西庑从祀的先贤为七十七人,先儒为四十六人。

其位次是清朝颁定,故成为文庙礼制,为后世继承,这在各地清代地方县志中均有记载。

清乾隆年间,东西庑从祀的先贤达到七十七人(东庑三十九人、西庑三十八人),东西庑从祀的先儒为四十六人(东庑二十三人、西庑二十三人)。

由于东西庑先贤、先儒是从祀地位,祭祀时,其规格又低于“四配十二哲”。

其祭品是每四人一坛,其中包括:

酒樽、黍、粟、盐、菁醢、芹菹、鹿脯、免醢、豕肉、帛、爵、香、鼎、馔盘、大烛、小烛等。

可以看出,文庙祭祀可以分为四个层次。

一、祭孔子。

二、祭四配。

三、祭十二哲。

四、祭先贤、先儒。

第一个层次随着等级的不同,所享受的礼遇也随之发生变化。

东西庑先贤儒的位次和等级由于是由清朝廷颁布,十分严肃。

乾隆以后,仍不断有罢黜和增加。

这主要表现出当时统治者对于从祀者明确的政治判别。

到民国八年(1919年),曲阜孔庙从祀东西庑的先贤达到了七十九人(其中东庑四十人,西庑三十九人,先儒达到了七十七人(东庑三十九人,西庑三十八人)总计156人。

《版权属于中国国学网,若要转载请注明出处》

配享孔子的先贤先儒共有172人,其中大成殿内有四配、十二哲,东西两庑有先贤79人、先儒77人。

其位次是:

大成殿内:

至圣先师孔子

四配:

西东

宗圣曾参复圣颜回

亚圣孟轲述圣孔伋

十二哲:

西东

先贤冉耕先贤闵损

先贤宰予先贤冉雍

先贤冉求先贤端木赐

先贤言偃先贤仲由

先贤颛孙师先贤卜商

先贤朱熹先贤有若

两庑从祀先贤:

西庑(39人)东庑(40人)

先贤蘧瑷先贤公孙侨

先贤澹台灭明先贤林放

先贤宓不齐先贤原宪

先贤公冶长先贤南宫适

先贤公皙哀先贤商瞿

先贤高柴先贤漆雕开

先贤樊须先贤司马耕

先贤商泽先贤梁鳣

先贤巫马施先贤冉儒

先贤颜辛先贤伯虔

先贤曹卹先贤冉季

先贤公孙龙先贤漆雕徒父

先贤秦商先贤漆雕哆

先贤颜高先贤公西赤

先贤壤驷赤先贤任不齐

先贤石作蜀先贤公良孺

先贤公夏首先贤公肩定

先贤后处先贤鄔单

先贤奚容葳先贤罕父黑

先贤颜祖先贤荣旂

先贤句井疆先贤左人郢

先贤秦祖先贤郑国

先贤县成先贤原亢

先贤公孙句兹先贤廉洁

先贤燕伋先贤叔仲会

先贤乐欬先贤公西舆如

先贤狄黑先贤邽巽

先贤孔忠先贤陈亢

先贤公西葳先贤琴张

先贤颜之仆先贤步叔乘

先贤施之常先贤秦非

先贤申枨先贤颜哙

先贤左丘明先贤颜何

先贤秦冉先贤县壇

先贤公明仪先贤牧皮

先贤公都子先贤乐正克

先贤公孙丑先贤万章

先贤张载先贤周敦颐

先贤程颐先贤程颢

先贤邵雍

两庑从祀先儒:

西庑(38)东庑(39)

先儒谷梁赤先儒公羊高

先儒高堂生先儒伏胜

先儒董仲舒先儒毛亨

先儒刘德先儒孔安国

先儒后苍先儒毛苌

先儒许慎先儒杜子春

先儒赵岐先儒郑康成

先儒范宁先儒诸葛亮

先儒陆贽先儒王通

先儒范仲淹先儒韩愈

先儒欧阳修先儒胡瑗

先儒司马光先儒韩琦

先儒游酢先儒杨时

先儒吕大临先儒谢良佐

先儒罗从彦先儒尹淳

先儒李纲先儒胡安国

先儒张拭先儒李侗

先儒陆九渊先儒吕祖谦

先儒陈淳先儒袁燮

先儒真德秀先儒黄斡

先儒蔡沈先儒辅广

先儒魏了翁先儒何基

先儒赵复先儒文天祥

先儒金履祥先儒王柏

先儒陆秀夫先儒刘因

先儒许衡先儒陈皓

先儒吴澄先儒方孝孺

先儒许谦先儒薛瑄

先儒曹端先儒胡居仁

先儒陈献章先儒罗钦顺

先儒蔡清先儒吕柟

先儒王守仁先儒刘宗周

先儒吕坤先儒孙奇逢

先儒黄道周先儒黄宗義

先儒王夫之先儒张履祥

先儒陆世仪先儒陆陇其

先儒顾炎武先儒张伯行

先儒李塨先儒汤斌

先儒颜元

最后一次排位於:

民国八年(1919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