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语语法.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062859 上传时间:2023-08-0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0.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汉语语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古汉语语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古汉语语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古汉语语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古汉语语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汉语语法.docx

《古汉语语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汉语语法.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古汉语语法.docx

古汉语语法

古汉语语法

一、教学内容

高考第一轮复习——古汉语语法

二、学习目标

通过讲解古汉语语法专题达到四个教学目标

1、复习新教材古文中词类的变化

2、复习新教材古文中句式的变化。

3、复习新教材古文中语序的变化

4、复习新教材古文中的固定结构

三、专题知识点

(一)回顾新教材中必修、选修学过的古文篇目

1、《国语·勾践灭吴》2、《殽之战》3、《烛之武退秦师》4、《邹忌讽齐王纳谏》5、《冯谖客孟尝君》6、《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7、《齐桓、晋文之事》8、《逍遥游》9、《庖丁解牛》《秋水》《安知鱼乐》《庄周梦蝶》10、《劝学》11、《五蠹》12、《非攻》13、《察传》14、《鸿门宴》15、《信陵君窃符救赵》16、《游侠列传》17、《苏武牧羊》18、《谏伐匈奴书》19、《陈情表》20、《归去来兮辞并序》21、《兰亭集序》22、《滕王阁序》23、《与韩荆州书》24、《师说》25、《原毁》26、《种树郭橐驼传》27、《阿房宫赋》28、《洛阳牡丹记》29、《游褒禅山记》30、《前赤壁赋》31、《活水源记》32、《聂小倩》33、《游栖霞紫云洞记》34、译《天演论》例言

(二)古汉语中的词类变化(词类活用)

在古代汉语里,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而灵活运用,甲类词临时具备了乙类词的语法特点,并临时作乙类词用,这种语法现象就叫做文言的词类活用。

常见的类型有:

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名词作状语,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

(1)使动用法

所谓使动用法,就是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臣闻明主不恶切谏以博观《谏伐匈奴书》

▲反欲斗两主《苏武牧羊》

▲古之人君一怒必伏尸流血《谏伐匈奴书》

▲靡敝中国《谏伐匈奴书》

▲谨拜表以闻《陈情表》

(2)意动用法

一般涉及的是形容词和名词。

形容词、名词带宾语用作意动,就是“觉得宾语怎么样”,是在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事物具有用作意动的形容词表示的性质或状态,或者成为用作意动的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经常可以翻译成“以……为……”或“认为……是……”或“把……当作……”。

▲甘心匈奴《谏伐匈奴书》▲男子疾耕不足于粮饷《谏伐匈奴书》

▲高帝悔之《谏伐匈奴书》▲臣窃危之《谏伐匈奴书》

▲宁大奇之《聂小倩》▲心德之《聂小倩》

▲意甚乐其幽杳。

《聂小倩》▲驼业种树《种树郭橐驼传》

(3)名词作状语

从句法关系看,谓语动词在句中总是出现在主语、状语之后,所以,如果名词出现在动词之前,而句子已有明确的主语时,即可判断名词活用成了状语。

如:

▲禽兽畜之《谏伐匈奴书》▲迁徙鸟举《谏伐匈奴书》▲蚕食天下《谏伐匈奴书》

▲兽聚而鸟散《谏伐匈奴书》▲洞壁穹窿斜上《游栖霞紫云洞记》

▲使白得颖脱而出《与韩荆州书》

(4)名词活用为动词

因为能愿动词只能修饰动词,所以,如果名词前紧接能愿动词时,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因为只有动词能带宾语和介宾补语,所以,如果名词后紧接代词或处所名词、介宾短语,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同理,如果两个名词连用,二者之间既非并列关系,也非修饰关系,其中必有一个活用成了动词。

▲倘肯囊妾朽骨《聂小倩》▲羝乳乃得归《苏武牧羊》

▲又一媪衣黑曷绯《聂小倩》▲乌巢其颠《聂小倩》

▲襟三江而带五湖《滕王阁序》

(5)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按一般语法,形容词不能带宾语,所以,如果形容词出现在代词前面,就可以判断它活用成了动词;同理,如形容词出现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前,而它和后面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之间又构不成偏正关系,那么这个形容词就活用成动词

▲是以君子远庖厨也《齐桓、晋文之事》

▲察臣孝廉《陈情表》

▲齐彭殇为妄作《兰亭集序》

(6)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从句法关系看,动词在句中常出现在主语、状语之后作谓语,所以,如果在谓语动词前或后出现了动词,且具有明显的表示人或事物的意义时,即可判断动词活用成了名词。

这一名词一般出现在句中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有时前边有“其”字。

▲燕赵之收藏《阿房宫赋》

▲委积之守《谏伐匈奴书》

▲审容膝之易安《归去来兮辞并序》

(三)古汉语中的句式变化

(1)判断句

秦汉以前判断句一般不用判断词而用名词性谓语直接表示判断的特点。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鸿门宴》

▲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苏武牧羊》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滕王阁序》

▲欧冶子之所铸剑也《活水源记》

(2)被动句

无形式标志的被动表示法;有形式标志的被动表示法。

▲或以才名见知,或以清白见赏《与韩荆州书》

▲庶不见凌于雄鬼。

《聂小倩》

▲王之蔽甚矣《邹忌讽齐王纳谏》

▲而越之花以远罕识,不见齿《洛阳牡丹记》

(3)省略句

古汉语省略句的省略方式和现代汉语相同,都是承前省、蒙后省、对话省,但省略的成分却要广得多,如主语省略、谓语省略、宾语省略、兼语省略、介词省略、分句省略等等。

▲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

《赤壁之战》

▲项伯杀人,臣活之。

《鸿门宴》

▲次日又命移悬户上。

夜对烛坐,约宁勿寝。

《聂小倩》

▲渔舟唱晚,雁阵惊寒《滕王阁序》

(四)古汉语中语序的变化

(1)宾语前置

掌握古汉语宾语前置的特点和条件:

疑问代词(“谁、孰、何、奚、曷、安”等)作宾语(包括动词和介词的宾语)一定要前置;否定句中人称代词和指示代词作宾语一般要前置;名词宾语、代词宾语在用指示代词“是”、“之”等表示复指的情况下要前置(常见格式有:

何+名词+之+动词;惟+宾语;“是”或“之”+动词;宾语+之+动词)。

▲忽问:

“革囊何在?

”《聂小倩》

▲“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逍遥游》

▲吾又何能为哉《种树郭橐驼传》

▲技经肯綮之未尝”《庖丁解牛》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否)焉。

《师说》

(2)定语后置

用“者”又用“之”。

“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的形式。

▲荆州之民附操者《赤壁之战》

▲诸将吏敢复有言当迎操者《赤壁之战》

▲人马烧溺死者甚众《赤壁之战》

▲邑中贤豪居间者以十数《游侠列传》

(3)状语后置

现代汉语中状语置于谓语之前,若置于谓语之后便是补语。

但在文言文中,处于补语的成分往往要以状语来理解。

▲庶青萍、结绿,长价于薛、卞之门《与韩荆州书》

▲敛以衣衾《聂小倩》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游褒禅山记》

(4)谓语前置

古汉语中,谓语的位置也和现代汉语中一样,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

谓语的意义,在一些疑问句或感叹句中,就把谓语提前到主语前面。

▲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信陵君窃符救赵》

四、帮你总结

怎样识别词类活用与特殊句式

㈠根据词在句中的语法位置来推断词义。

根据汉语语法知识,主语、宾语大多是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是由形容词、动词充当,定语是由名词、代词充当,状语是由副词充当。

根据词在句中的语法地位来推断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词义。

如:

《鸿门宴》中“范增数目项王”中的“目”字,它前有状语,后带宾语,用如动词,既不能理解成“眼睛”,也不能仅理解为“看”,应该理解为“用眼睛示意”。

㈡根据对偶、排比、并列结构等句法特点来推断词义。

古人行文常讲究对称,处于对应位置的词语往往在意义上具有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对的特点,我们可据之进行判断。

如“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跬”半步与“小”对应)

㈢记住一些有名的成语与例句,加深对特殊句式的认识。

如“唯命是听。

唯命是从”(提宾)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状语后置)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定语后置)

五、高考链接

1、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现象,并试加解释

A、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B、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C、然后从而刑之D、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答案:

A、使动用法:

使秦楚来朝见B、名词活用为动词:

以王道统一天下C、名词活用为动词:

施以刑罚D、名词活用为动词:

穿

2、下列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A、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B、巨是凡人

C、籍何以至此D、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答案:

C

3、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

既自以心为形役。

A、农人告余以春及。

B、遂见用于小邑。

C、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D、倚南窗以寄傲。

答案:

B与例句均为被动句;AC为状语后置。

D无特殊句式

4、对下列句式判断正确的是

①岂不痛哉②死生亦大矣③当其欣于所遇④引以为流觞曲水

A、①感叹句②感叹句③宾语前置句④陈述句

B、①反问句②判断句③介宾结构后置④省略句

C、①反问句②判断句③陈述句④宾语前置句

D、①感叹句②反问句③介宾结构后置④省略句

答案:

B

5、下列句中框内字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沛公军霸上。

②常以身翼蔽沛公。

③范增数目项王。

④籍吏民,封府库。

⑤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⑥项伯杀人,臣活之。

⑦爽心悦目。

A、①②⑤/③④/⑥⑦B、①③④/②⑤/⑥⑦

C、②⑥⑦/③④⑤/①D、③⑥/⑤⑦/①②④

答案:

B

6、指出特殊句式:

(1)此剑仙将盛人头者也。

(2)泉下人既不见信于老母(3)请以兄事

(4)为天人所钦瞩(5)洛阳人有相仇者(6)忽问:

“革囊何在?

(7)辞使归寝

答案:

(1)判断句

(2)被动句(3)倒装句(状语后置)(4)被动句(5)倒装句(定语后置)(6)倒装句(宾语前置)(7)省略句

六、课外拓展

总起来看,如果把虚词除外,古今语法的变化不如语汇的变化那么大。

古文中的固定结构

在了解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特殊句式时,应注意其中的固定结构。

这些固定结构大致可分12种。

1、表示疑问

①奈何……?

(……怎么办?

为什么……?

)未辞也,为之奈何?

《鸿门宴》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阿房宫赋》

②孰与……?

(与……比哪个……?

)吾孰与徐公美?

《邹忌讽齐王纳谏》

③安……乎?

(怎么……呢?

)然刘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

《赤壁之战》

④独……耶?

(难道……吗?

)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之姊耶?

《信陵君窃符救赵》

⑤乎哉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⑥若何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若何?

《殽之战》

2、表示反问

①何……哉(也)?

(怎么能……呢?

)何可胜道也哉?

(兼有感叹)《游褒禅山记》

②何……为?

(……干什么呢?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鸿门宴》

③何……之有?

(有什么……呢?

)夫晋何厌之有?

《殽之战》

譬如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

《信陵君列传》

④岂……乎?

沛公不先入关,公岂敢入乎?

《鸿门宴》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

《鸿门宴》

⑤其……乎?

未报秦施而伐秦师,其为死君乎?

《殽之战》

⑥不亦……乎?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察今》

以待强敌,不亦殆乎?

《五蠹》

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逍遥游》

⑦奚以……为?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逍遥游》

⑧何……之有?

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

《勾践灭吴》

3、表示感叹

①……之谓也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庄子•秋水》

②焉哉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诗经·氓》

4、表揣度

①其……欤?

(不是……吗?

)(兼表反问)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师说》

②无乃……乎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

《勾践灭吴》

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

《殽之战》

③其……乎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师说》

5、表示选择

与……孰吾与徐公孰美?

《邹忌讽齐王纳谏》

6、表否定

①未……有项王未有以应。

《鸿门宴》

②无……为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鸿门宴》

③亦无所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烛之武退秦师》

④无所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

《鸿门宴》

有所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鸿门宴》(表肯定)

⑤未尝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兰亭集序》

⑥无庸不请姑无庸战。

《勾践灭吴》

⑦无以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劝学》

7、表强调

①有……者楚人有涉江者。

《吕氏春秋·察今》

②所谓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师说》

③之谓夫子之谓也。

《齐桓晋文之事》

④之类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⑤而已我知种树而已,官理非吾业也。

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

8、表认识

以…….美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秋水》

9、表承接

①于是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赤壁赋》

②比及对曰:

“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10、表互指

相与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兰亭集序》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赤壁赋》

11、表原因:

所以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鸿门宴》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兰亭集序》

先王之所以为法者,民也。

《察今》

12、表被动

为所不者,若属皆为所虏。

《鸿门宴》

七、新课导学(修辞与标点)

“修辞”本义就是修饰言论,也就是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利用多种语言手段以收到尽可能好的表达效果的一种语言活动。

在我们的日常写作中,只有灵活运用标点符号才能为不同的表达目的服务,结合语境看待标点符号才能真正理解其表达的作用。

修辞与标点放在一起讲,它是六讲语文基础的最后一讲,目的是整体回顾语言的修饰,提高同学们语言表达的水平。

语言修辞包括什么内容?

标点符号如何给语言添色?

我们下一讲着重讲解。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

25分钟)

*1、选出下列句中划线词没有活用现象的一项

A、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B、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C、而后乃今将图南      D、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

**2、指出下列句子属于什么文言句式

(1)南冥者,天池也。

()

(2)《齐谐》者,志怪者也。

()

(3)莫之夭阏者。

()(4)之二虫又何知!

()

(5)奚以知其然也?

()(6)彼且奚适也?

()

(7)彼且恶乎待哉?

()

3、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活用不同类的一项

A、或棹孤舟B、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C、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D、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4、下列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A、具告以事

B、强者必怒于言,懦者必怒于色矣

C、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D、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5、解释下列句中划横线字词的意义和用法:

(1)唐浮屠慧褒始舍于其址:

(2)火尚足以明也:

(3)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4)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情况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此愚者之所以大过也B、禽兽之皮足衣也

C、使王天下D、蜂拥而至

7、下列各句中画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劳师以袭远B、以辱二三子

C、以闲敝邑D、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

8、下列各项中划横线词与“而以贪勤民”的“勤”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B、非有能硕茂之也

C、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

D、驼业种树

*9、下列各句划横线词用法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①敬贤礼士②必蹶上将军③从吏卒,交游士林④为汉家除残去秽⑤而琮已降,备南走⑥兵精粮多,足以立事⑦瑜等率轻锐继其后⑧刘备、周瑜水陆并进⑨可烧而走也⑩操悉浮以沿江

A、①②/③④⑨⑩/⑤⑥⑦/⑧

B、①④②/③⑥⑨⑩/⑤⑦⑧

C、①/②③⑥⑨⑩/④⑦/⑤⑧

D、①⑤⑧/②③⑥⑨⑩/④⑦

*1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子列子穷,容貌有饥色。

客有言于郑子阳者曰:

“列御寇,盖有道之士也,居君之国而穷,君无乃为不好士乎?

”郑子阳即令官遗之粟。

子列子见使者,再拜而辞。

使者去,子列子入,其妻望之而拊心曰:

“妾闻为有道者之妻子,皆得佚乐。

今有饥色,君过而遗先生食,先生不受,岂不命邪!

”子列子笑谓之曰:

“君非自知我也。

以人之言而遗我粟,至其罪我也又且以人之言,此吾所以不受也。

”其卒,民果作难而杀子阳。

(《庄子·杂篇·让王第二十八》)

君无乃为不好士乎?

译文:

*11、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永之氓咸善游。

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中济,船破,皆游。

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

其侣曰:

“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

”曰:

“吾腰千钱,重,是以后。

”曰:

“何不去之?

”不应,摇其首。

有顷,益怠。

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

“汝愚之甚!

蔽之甚!

身且死,何以货为?

”又摇其首,遂溺死。

(唐·柳宗元《哀溺》)

汝愚之甚!

蔽之甚!

身且死,何以货为?

译文:

 

【试题答案】

1、BA在水面上,名词作状语B下面,名词。

C南行,名词作动词D下,降落,名词作动词。

2、南冥者,天池也。

(判断句)

(2)《齐谐》者,志怪者也。

(判断句)(3)莫之夭阏者。

(宾语前置)(4)之二虫又何知!

(宾语前置)(5)奚以知其然也?

(宾语前置)(6)彼且奚适也?

(宾语前置)(7)彼且恶乎待哉?

(宾语前置) 

3、D4、C

5、

(1)舍,筑舍定居。

名词用作动词

(2)明,照明。

形容词用作动词

(3)名,命名。

名词用作动词(4)险远,险处,远处。

形容词用作名词

6、D7、D8、B

9、C(①名词用作动词/②③⑥⑨⑩动词的使动用法/④⑦形容词作名词/⑤⑧名词作状语)

10、您难道不喜欢有道之士吗?

附译文:

列子穷困,容貌有饥饿之色。

有人对郑国宰相子阳说:

“列御寇是个有道德学问的人,住在您的国家里而受到穷困,您难道不喜欢有道之士吗?

”郑子阳立即命令官吏给列子送去粮食。

列子出来接见使者,两次拜谢并拒绝接受,使者只好走了。

列子进屋后,他的妻子拍着胸脯埋怨说:

“我听说做有道德学问的人的妻子都能得到安逸快乐。

现在我们挨饿,宰相派人来给你送粮食,你却不接受,难道不是我们的命吗?

”列子笑着对她说:

“宰相不是自己知道我的,而是根据别人的话才送给我粮食的;等到他要加罪于我时,又会根据别人的话去办,这就是我所以不接受的原因。

”后来,百姓们果然作乱杀掉了子阳。

11、你太愚蠢!

太(被钱)蒙蔽了!

人将要死了,(还)要钱干什么呢?

附译文:

永州的百姓都善于游泳。

一天,河水突然上涨,有五、六个人乘着小船渡湘江。

渡到江中时,船破了,船上的人纷纷游水逃生。

其中一个人尽力游泳但仍然游不了多远。

他的同伴们说:

“你最善游泳,现在为什么落在后面?

”他说:

“我腰上缠着一千文钱,很重,所以落后了。

”同伴们说:

“为什么不丢掉它呢?

”他不回答,摇摇他的头。

一会儿,他更加疲困了。

已经游过河的人站在岸上,又呼又叫:

“你愚蠢到了极点,蒙昧到了极点,自己快淹死了,还要钱财干什么呢?

”他又摇摇他的头。

于是淹死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