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案人民版专题十三 第32讲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061844 上传时间:2023-08-04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35.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案人民版专题十三 第32讲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案人民版专题十三 第32讲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案人民版专题十三 第32讲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案人民版专题十三 第32讲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案人民版专题十三 第32讲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案人民版专题十三 第32讲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docx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案人民版专题十三 第32讲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案人民版专题十三 第32讲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案人民版专题十三 第32讲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docx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案人民版专题十三第32讲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第32讲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考纲] 1.维新思想。

2.新文化运动。

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课标] 1.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2.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3.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一、地主阶级的探索——“睁眼看世界”

1.背景

(1)清朝国势日趋衰落,社会矛盾尖锐。

(2)读书人大多远离社会现实。

(3)统治者沉浸于“____________”的迷梦中。

2.表现

(1)林则徐

(2)魏源

3.影响

(1)启发人们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探求强国御侮之策。

(2)洋务派进而提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口号,形成“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洋务运动指导思想。

思维升华

 鸦片战争后出现新思想的特点

(1)在西方坚船利炮的打击下萌生。

(2)以学习西方技术特别是军事技术为主要内容,其根本目的在于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3)以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探索为主,启迪人们探索新知识和重新认识世界。

(4)这些先进思想和主张未能实施。

二、民族资产阶级的探索

1.维新变法——维新派

(1)背景

(2)目的:

挽救民族危机,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

(3)理论武器:

进化论、西方社会政治学说。

(4)核心主张:

抨击封建专制制度和纲常伦理,主张变法,建立________________制,发展工商业,走西方资本主义道路。

(5)主要人物及主张

(6)影响

思维升华

 康有为在研究和宣传维新变法理论时,把西学中的有关政治学说与儒家经史相结合,即“移花接木”。

这一方面使维新理论的传播减少了阻力,同时也说明了康有为变法理论的保守性和局限性。

2.走向共和——革命派

(1)背景

(2)过程

归纳总结

 维新派与革命派的异同

(1)同:

资产阶级维新派与革命派都是资产阶级的政治团体,都主张利用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反对封建主义,都主张用资产阶级政治体制(君主立宪、民主共和)取代封建专制。

同时二者对封建思想都没有进行彻底的批判。

(2)异:

①维新派代表民族资产阶级上层力量,革命派代表中下层力量。

②对清朝君主的态度:

维新派主张保留,但限制其权力,革命派则主张彻底推翻。

③政治体制:

维新派主张君主立宪,革命派主张民主共和。

三、新文化运动——激进民主主义者

1.背景

北洋军阀妄图复辟帝制,在思想文化领域里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

辛亥革命使____________的思想已经深入人心。

在这股尊孔复古的逆流面前,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奋起反击。

2.兴起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新文化运动开始。

______________思想成为前期的指导思想,北京大学成为运动的中心。

3.内容

提倡科学与民主,反对愚昧与专制;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4.意义

(1)全面攻击了封建专制思想,为新思想的发展开辟了道路;促进了民众的觉醒,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为中国现代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模式。

(2)局限性:

对____________和西方文化存在着完全否定和完全肯定的形式主义的偏向。

思维升华

 新文化运动是近代前期中国资产阶级向西方学习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向西方学习由制度到思想观念的转变,但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着绝对肯定或否定的片面看法。

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

(1)梁启超是中国较早介绍马克思的人。

(2)朱执信发表了《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小传》,介绍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生平和学说。

(3)1918年,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号召中国人民向十月革命学习。

(4)1919年,李大钊发表《____________________》,系统介绍马克思的学说。

2.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1)工读互助团实践的失败,使很多青年开始接受科学社会主义,谋求对社会的根本改造。

(2)1919年,李大钊和胡适展开了______________的讨论,1920年,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与改良主义者、无政府主义者进行激烈交锋,这三次论战,扩大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影响。

(3)早期马克思主义者还通过创办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团体、学会,举行演讲,扩大宣传马克思主义。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1)趋势:

经历了一个由学术思想向____________指导思想转变的过程。

(2)表现

(3)影响

史论要旨

 中国近代的思想解放潮流,经历了“器物改革”→“制度改革”→“思想文化改革”三个阶段,学习的道路也经由英国→日本→美国→俄国的演变,这个过程中带有鲜明的挽救民族危亡、反侵略反封建的性质,每次发展都伴随着思想领域的交锋论战,并体现出内在的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主题1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的过程

 

主题2 “睁眼看世界”的核心内容、目的及影响是什么?

(1)核心内容:

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2)目的:

维护清王朝统治,抵抗外来侵略。

(3)影响:

“睁眼看世界”表明先进的中国人开始抛弃虚骄自大的陈腐观念,放眼世界,探索新知,开近代学习西方之先河,其思想逐渐发展成为一股社会思潮。

从此,为抵御外侮、谋求民族与国家独立富强而学习西方逐渐成为中国近代的思想主流。

主题3 19世纪末维新思想的特点、成因、评价

(1)特点

①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

如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都是借助儒家思想宣传西方资产阶级学说。

②由理论到实践:

把维新思想转变为维新变法活动,最终推动了戊戌变法运动的实现。

③康梁是中国上层民族资产阶级的代表,康梁思想是封建社会面临崩溃和民族危机严重的现实反映,表达了这个阶层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的强烈愿望,但同时也反映其软弱性、妥协性的一面。

(2)成因

①客观原因:

当时中国资本主义发展薄弱,资产阶级力量十分弱小,而封建顽固势力十分强大。

在这种背景下如果硬性地宣传资产阶级主张,否定封建伦理道德,阻力很大,而且必然会失败。

②主观原因:

康梁作为民族资产阶级上层分子的代表,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有着密切联系,其思想认识是有局限性的,幻想“中西结合”。

(3)评价

①进步性:

a.极大地冲击了传统的封建思想,动摇了封建专制统治的理论基础;b.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有力地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开展,为戊戌变法奠定了思想基础。

②局限性:

反对封建制度又从维护封建制度的传统思想找依据,没有完全抛弃传统的儒家理论,体现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必然导致维新变法运动的失败。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主题1 近代中国主流思想的演进

(1)“睁眼看世界”:

鸦片战争后,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开了向西方学习的先河,“睁眼看世界”的思想发展成一股社会思潮。

(2)早期维新思想:

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对中法战争中暴露出的种种弊端进行反思,提出了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的要求,对当时的知识分子的思想注意力从工商科技转移到政治制度方面起了启蒙作用。

(3)康梁维新思想:

19世纪90年代,资产阶级维新思想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在积极宣传维新思想的同时,与顽固派进行了激烈的思想论战,使维新思想冲破层层阻挠,顽强地传播开来,形成了一次影响深远的思想解放运动。

(4)民主共和思想:

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宣传以暴力推翻清王朝的专制统治,实现“民主共和”,并围绕着三民主义与改良派进行论战,大大促进了民主思想的传播,中华民国的成立,民主共和国方案在中国初步实现。

(5)民主与科学思想:

新文化运动期间,激进的民主主义者以民主、科学为思想武器,宣扬民主与科学,倡导新道德、新文学,彻底动摇了儒家封建的统治地位,为新思想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6)马克思主义思想:

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成为先进中国人改造中国的思想武器。

主题2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的特点

(1)两个阶级

①地主阶级——抵抗派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洋务派主张“中体西用”,开展洋务运动。

②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革命派主张实行民主共和的制度;激进派提倡民主和科学,十月革命后开始传播马克思主义。

(2)三个层面:

器物层面→政治制度层面→思想文化层面。

(3)三大特征:

①向西方学习的层次不断深入,逐渐突破封建思想束缚,不断促进中国人思想的解放。

②内容上,近代前期中国思想文化的主流是向西方学习,特别是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其实质是追求民主和科学。

③救亡图存是主题。

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在文学上多有反映,中国的思想界更是显示出面对危局不断探索的特点。

史料一 “是书何以作?

曰:

‘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夷之长技三:

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海国图志·序》

地主阶级抵抗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以抵抗外来威胁,维护清政府统治。

史料二 著名哲学家李泽厚认为,“回顾百年以来,在观念原创性之强之早,思想构造之系统完整,对当时影响之巨大,以及开整个时代风气等各个方面,康都远非严复、梁启超或其他人所可比拟,是中国自由主义的思想源头。

康有为曾说:

“今上圣明,必有复辟之一日,余受恩深重,无论如何不能忘记,惟有鞠躬尽瘁,力求起兵勤王,脱期禁锢瀛台之厄,其他非余所知。

康有为力倡维新、实行君主立宪的主张,促进了近代中国人的思想解放,但其后期仍坚持“勤王”的改良主义思想,又成为民主革命思潮的绊脚石。

史料三 “中国数千年来立国的根本在于道德,凡国家政治、家庭伦理、社会风俗,无一非先圣学说发展流衍。

”“本大总统程膺重任,日作夜思,以为政体虽革取新,而礼俗要当保守。

”——1914年袁世凯《祭孔会》

袁世凯的核心观点是尊孔复古,目的是为他复辟帝制制造舆论。

在他的影响下,形成了一股文化逆流。

史料四 “愚之非难孔子之动机,非因孔子之道之不适于今世,乃以今之委人强欲以不适今世之孔道,支配今世之社会国家,将为文明进化之大阻力也。

——陈独秀《复辟与尊孔》

陈独秀认为孔教已不适于当时的社会,随之发起的新文化运动则标志着中国向西方学习进入到思想文化层次。

近代前期中国近代化的历程及最终未能真正

实现的根源

1.历程:

(1)第一阶段:

学习西方的经济技术。

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生产方式,创办了中国第一批近代企业,是中国大规模近代化运动的起步。

(2)第二阶段:

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戊戌维新运动以建立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制度为目标,从此中国近代化历程由经济技术阶段进入政治制度阶段,是政治近代化的一次重要尝试。

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民主共和国的建立,是中国的近代化历程中取得的伟大成果。

(3)第三阶段:

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新文化运动是一次深刻的思想文化的近代化运动,运动中提出的民主和科学的口号,成为中国迈向思想文化近代化的重要标志。

2.未能真正实现的根源:

中国身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

的双重压迫,再加上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使中国近代化屡遭挫折而没有真正实现。

例1(2011·北京高考)“九州缩地凭挥翰,四海披图当泛槎(木筏)”。

这是近代诗人张维屏对一部著述的称赞。

这部著述是(  )

A.《海国图志》B.《资政新篇》

C.《变法通议》D.《孔子改制考》

答案 A

审题突破 审题关键是材料中“九州”“四海”的概念反映了作品的主要属性。

从材料可以看出此著作摒弃了九州八荒、天圆地方、天朝中心的史地观念,树立了五大洲、四大洋的新的世界史地知识,拓宽了国人的视野,这与《海国图志》的特点一致。

例2(2011·安徽高考)对中西学的态度是区分近代中国不同政治派别的依据之一。

下列言论属于维新派的是(  )

A.“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

B.“吾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者”

C.“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

D.“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也”

答案 C

审题突破 审题关键在于提炼各则材料的含义。

A项体现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B项体现新文化运动的“以中济西”论;D项体现新文化运动民主与科学的主张。

C项认为学习西方文化必须破除“中体西用”论设置的樊篱,以全方位的姿态吸取西方文化中一切有价值的因素。

符合维新派学习西方技术的同时学习西方制度的观点,符合题意。

例3(2011·天津高考)《新青年》创刊即大力提倡民主与科学,但其后十余年间所发表的专门论述民主与科学的文章并不多。

尽管如此,“民主”与“科学”仍然被认为是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基本口号。

这主要因为民主与科学是(  )

A.改造中国的迫切要求B.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

C.西方兴起的历史经验D.倡导文学革命的需要

答案 A

审题突破 审题关键是把握《新青年》创刊后的十余年中国的社会现实是怎样的。

例4(2011·江苏高考)某思想家在20世纪初大声疾呼:

“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消灭也。

……其不能善变而与之俱进者,将见其不适环境之争存,而退归天然淘汰已耳!

”从中可见,该思想家主张(  )

A.打破保守观念,为新文化营造空间

B.剔除传统糟粕,重建儒家信仰

C.宣扬改革理念,为康梁变法造声势

D.遵循进化理论,任凭自然选择

答案 A

审题突破 审题首先理解材料关键句“不能善变而与之俱进者,将见其不适环境之争存”的主旨是倡导变革社会现实,反对保守观念;其次明确言论者的身份是思想家,呼声的时间是20世纪初。

作者此段表述的主旨是要顺应时代潮流,进行变革,否则就会被历史淘汰。

命题感悟 本讲命题的知识切入点主要有“开眼看世界”、中学与西学、新文化运动的民主与科学口号及其作用。

能力立意上注重文言语句的阅读、基本历史结论的理解和概念的辨识。

命题思想一 隐含社会热点

题点

 思想解放和与时俱进

1.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部出现了“体用之争”,它的焦点是(  )

A.是否要采用西方的先进政治制度

B.是否要维护清政府

C.是否要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

D.是否要抵抗列强入侵

命题思想二 紧扣主干知识和核心概念

题点

 主干知识——近代前期学习西方的层面

2.以下是某同学整理的“晚清时期翻译西学书籍简表”。

从表中可以看出,这一时期学习“西学”的趋势是(  )

类别

1860~1899年

1902~1904年

数量

比重

数量

比重

哲学、社会科学

123种

22%

327种

61%

自然科学

162种

29%

112种

21%

应用科学

225种

41%

56种

11%

A.从侧重科技到侧重人文B.从持续高涨到趋于停滞

C.从被动接受到主动追求D.从全盘西化到中西结合

题点

 核心概念——资产阶级的民权

3.“西人之国,……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

”提出这一主张的是中国近代(  )

A.地主阶级改革派B.地主阶级洋务派

C.资产阶级维新派D.资产阶级革命派

命题思想三 凸显新史观、新价值观

题点

 运用近代化史观理解不同派别的思想

4.下列表格中的言论客观反映了当时不同政治派别的思想倾向,其共同诉求是(  )

1865年

李鸿章说:

“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

1894年

郑观应说:

“西人以商为战,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

1903年

章太炎说:

“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

1913年

梁启超说:

“共和政治,非国民继续的觉悟努力,万万不会维持。

A.实现中国工业化B.实行民主政治

C.推动中国近代化D.启蒙与救亡并重

题点

 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心

5.林则徐、魏源的思想尽管还是传统变革思想的延续,但却成为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开端,他们的主张在当时起到的作用是(  )

A.抵御了外来侵略

B.使清政府开始学习西方

C.启迪了知识界解放思想,向西方学习

D.使人们意识到了清政府的落后

命题思想四 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

题点

 运用近代前期的思想潮流解读新材料

6.历史学家萧功秦在《危机中的变革》一书中指出:

“中国近代历史巨变的基本分界线,是距今一百多年前的甲午战争”。

下列最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

A.中国割地赔款、丧权辱国

B.近代民族工业开始产生

C.开启了制度变革的探索历程

D.开始出现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课时规范训练

(时间:

45分钟 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史学家郝延平在《守旧与革新》一文中谈道:

“中国对西方称呼由(19世纪)60年代前的

‘夷务’,到七八十年代改称‘洋务’和‘西学’为主。

”该变化反映了(  )

A.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逐步深入

B.中国人由仇视西方到崇拜西方

C.由中国中心到西方中心的变化

D.对西方外交政策由对抗到和解

2.下图为邱炯的名为“为什么开不快”的漫画,形象地反映了晚清时期清政府向西方学习、

追赶世界潮流的活动及结局。

造成这一结局的根本原因是(  )

A.清朝内部不同政治势力的内讧

B.清朝皇帝没有实权

C.封建顽固势力的阻挠、破坏

D.没有彻底变革腐朽的封建制度

3.康有为的维新思想与林则徐和魏源、洋务派相比,其主要不同是(  )

A.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B.学习西方的生产技术

C.学习西方的管理体制D.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4.近代史上,顽固派“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的指责主要针对下列哪位人物的思想主

张(  )

A.魏源B.李鸿章

C.康有为D.孙中山

5.20世纪初,革命派和改良派论战,就其实质而言是(  )

A.资产阶级革命派与封建顽固势力的论战

B.要不要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论战

C.围绕三民主义展开

D.民主共和与专制独裁的斗争

6.(2011·上海历史)近代有学者呼吁,青年人应该摆脱是非荣辱听命他人的奴隶地位,脱离

无常识之思、无理由之信仰的蒙昧时代。

由此他主张(  )

A.求强求富B.变法维新

C.共和革命D.民主科学

7.洋务思潮、维新思潮和共和思潮的兴衰反映了近代前期的历史主流。

下列关于中国近代

前期历史主流的表述,最为确切的是(  )

A.推翻清朝统治,发展资本主义

B.争取民族独立,反抗外来侵略

C.建立民主共和制度,清除外国侵略势力

D.争取民族独立,实现中国社会近代化

8.“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

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反思是在

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则是反思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

其中的第二次反思付诸政治实践开始于(  )

A.洋务运动时期B.维新变法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D.新文化运动时期

9.陈独秀说:

“吾国之维新也,复古也,共和也,帝制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

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

”为此,他认为首先要做的事情是(  )

A.进行武装斗争,反对独裁专制

B.发动思想运动,解放民众思想

C.建立革命政党,发动工农群众

D.提倡学术自由,普及白话文章

10.中国近代思想主要经历了“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维新变法”“民主共

和”“民主与科学”及“马克思主义”的演进过程。

这些思想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发展资本主义B.救亡图存

C.反抗外来侵略D.反对专制统治

11.毛泽东在评价新文化运动时说:

“他们对于现状,对于历史,对于外国事物,没有历史

唯物主义的批判精神,所谓坏的就是绝对的坏,好的就是绝对的好,一切都好。

”这段

话指出运动的缺陷是(  )

A.一味崇拜西方文化,抹杀传统文化

B.脱离了当时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

C.倡导资产阶级民主,否定马克思主义

D.没有走上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

12.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是历史的必然。

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思潮之所以能在各种新

思潮中脱颖而出,其根本原因是(  )

A.十月革命的影响

B.五四运动的影响

C.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革命性

D.李大钊等人的宣传

二、非选择题(每题20分,共40分)

13.有学者认为,从19世纪中期起,在中国社会转型的过程中,政治思想观念的变化经历

了三个重要阶段:

一、1840~1895年,中国原有的政治思想观念对西方现代观念选择性吸收,从儒学经世致用为主导应付重重危机,从而产生“中国近代观念”。

二、1895~1915年,中国人以最开放的心态学习并接受西方现代观念,形成“中国现代观念”。

三、1915年以后,特别是1919年以后,中国人对所有外来观念进行消化、整合和重构,将它们定型为“中国当代观念”。

请回答:

(1)明末清初经世致用思想盛极一时,分析这一思想形成的社会原因。

试列举第一阶段中国人“选择性吸收”西方现代观念而产生的近代政治思想观念。

(6分)

(2)社会主流思想观念主导社会行动。

你认为第二阶段形成的“中国现代观念”是如何影响中国的社会行动的?

(8分)

(3)在第三阶段,“革命”成为“中国当代观念”的核心。

分析1919年后“革命”观念流行的主要原因。

(6分)

14.北师大博导王富仁教授做客“名师讲坛”,认为中国近代以来30年就有一个文化周期:

2009年,向前推近30年是1979年,正是我们这个历史时期的开端——改革开放的时

代。

再向前到1949年,可称之为毛泽东时代。

再向前推30年到了1919年,发生了五

四运动、新文化运动,是中国社会的转折。

到1889年,是一个“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的文化时代,这时洋务运动的领导者努力着要富国强兵。

再向前到1859年,是中国由

古代向现代的社会转型时期,也是和帝国主义全面接触的时期。

请回答:

(1)1859年是中国和西方帝国主义全面接触的时期,这在当时思想观念领域有何体现?

(4分)

(2)1889年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观念指导下的社会实践活动主要是什么?

这一时期的康有为、梁启超被称为“千年之大变局”中思想文化之变的揭幕人,为什么?

(6分)

(3)为什么王富仁教授说1919年是中国社会的转折时期?

(10分)

答案

复习讲义

知识整合

一、1.(3)天朝上国2.

(2)①海国图志

二、1.(4)君主立宪 (5)①孔子改制考 ③君主专制 ④进化论(6)③君主立宪

2.

(1)②辛丑条约 

(2)④民主共和

三、1.民主共和 2.民主与科学4.

(2)传统文化

四、1.(4)我的马克思主义观2.

(2)问题与主义3.

(1)社会改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