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施工成本管理与施工成本计划.docx
《Z施工成本管理与施工成本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Z施工成本管理与施工成本计划.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Z施工成本管理与施工成本计划
2Z102030施工成本管理与施工成本计划
2Z102031掌握施工成本管理的任务与措施
施工成本是指在建设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中所发生的全部生产费用的总和,包括所消耗的原材料、辅助材料、构配件等的费用,周转材料的摊销费或租赁费等,施工机械的使用费或租赁费等,支付给生产工人的工资、奖金、工资性质的津贴等,以及进行施工组织与管理所发生的全部费用支出。
建设工程项目施工成本由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所组成。
直接成本是指施工过程中耗费的构成工程实体或有助于工程实体形成的各项费用支出,其是可以直接计人工程对象的费用,包括人工费、材料费、施工机械使用费和施工措施费等。
间接成本是指为施工准备、组织和管理施工生产的全部费用的支出,是非直接用于也无法直接计人工程对象,但为进行工程施工所必须发生的费用,包括管理人员工资、办公费、差旅交通费等。
根据建筑产品成本运行规律,成本管理责任体系应包括组织管理层和项目经理部。
组织管理层的成本管理除生产成本以外,还包括经营管理费用;项目管理层应对生产成本进行管理。
组织管理层贯穿于项目投标、实施和结算过程,体现效益中心的管理职能;项目管理层则着眼于执行组织确定的施工成本管理目标,发挥现场生产成本控制中心的管理职能。
一、施工成本管理的任务
施工成本管理的任务主要包括:
(1)施工成本预测;
(2)施工成本计划;(3)施工成本控制;(4)施工成本核算;(5)施工成本分析;(6)施工成本考核。
(一)施工成本预测
施工成本预测就是根据成本信息和施工项目的具体情况,运用一定的专门方法,对未来的成本水平及其可能发展趋势做出科学的估计,其是在工程施工以前对成本进行的估算。
通过成本预测,可以在满足项目业主和本企业要求的前提下,选择成本低、效益好的最佳成本方案,并能够在施工项目成本形成过程中,针对薄弱环节,加强成本控制,克服盲目性,提高预见性。
因此,施工成本预测是施工项目成本决策与计划的依据。
施工成本预测,通常是对施工项目计划工期内影响其成本变化的各个因素进行分析,比照近期已完工施工项目或将完工施工项目的成本(单位成本),预测这些因素对工程成本中有关项目的影响程度,预测出工程的单位成本或总成本。
(二)施工成本计划
施工成本计划是以货币形式编制施工项目在计划期内的生产费用、成本水平、成本降低率以及为降低成本所采取的主要措施和规划的书面方案,它是建立施工项目成本管理责任制、开展成本控制和核算的基础,它是该项目降低成本的指导文件,是设立目标成本的依据。
可以说,成本计划是目标成本的一种形式。
施工成本计划应满足以下要求:
(1)合同规定的项目质量和工期要求;
(2)组织对施工成本管理目标的要求;
(3)以经济合理的项目实施方案为基础的要求;
(4)有关定额及市场价格的要求。
施工成本计划的具体内容如下:
1.编制说明
指对工程的范围、投标竞争过程及合同条件、承包人对项目经理提出的责任成本目标、施工成本计划编制的指导思想和依据等的具体说明。
2.施工成本计划的指标
施工成本计划的指标应经过科学的分析预测确定,可以采用对比法、因素分析法等进行测定。
施工成本计划一般情况下有以下三类指标:
(1)成本计划的数量指标,如:
按子项汇总的工程项目计划总成本指标;
按分部汇总的各单位工程(或子项目)计划成本指标;
按人工、材料、机械等各主要生产要素计划成本指标。
(2)成本计划的质量指标,如施工项目总成本降低率,可采用:
设计预算成本计划降低率主设计预算总成本计划降低额/设计预算总成本
责任目标成本计划降低率=责任目标总成本计划降低额/责任目标总成本
(3)成本计划的效益指标,如工程项目成本降低额:
设计预算成本计划降低额=设计预算总成本一计划总成本
责任目标成本计划降低率=责任目标总成本一计划总成本
3.按工程量清单列出的单位工程计划成本汇总表
单位工程计划成本汇总表 表2Z102031
清单项目编码
清单项目名称
合同价格
计划成本
1
2
……
4.按成本性质划分的单位工程成本汇总表
根据清单项目的造价分析,分别对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措施费、企业管理费和税费进行汇总,形成单位工程成本计划表。
项目计划成本应在项目实施方案确定和不断优化的前提下进行编制,因为不同的实施方案将导致直接工程费、措施费和企业管理费的差异。
成本计划的编制是施工成本预控的重要手段。
因此,应在工程开工前编制完成,以便将计划成本目标分解落实,为各项成本的执行提供明确的目标、控制手段和管理措施。
(三)施工成本控制
施工成本控制是指在施工过程中,对影响施工成本的各种因素加强管理,并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将施工中实际发生的各种消耗和支出严格控制在成本计划范围内,随时揭示并及时反馈,严格审查各项费用是否符合标准,计算实际成本和计划成本之间的差异并进行分析,进而采取多种措施,消除施工中的损失浪费现象。
建设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控制应贯穿于项目从投标阶段开始直至竣工验收的全过程,它是企业全面成本管理的重要环节。
施工成本控制可分为事先控制、事中控制(过程控制)和事后控制。
在项目的施工过程中,需按动态控制原理对实际施工成本的发生过程进行有效控制。
合同文件和成本计划是成本控制的目标,进度报告和工程变更与索赔资料是成本控制过程中的动态资料。
成本控制的程序体现了动态跟踪控制的原理。
成本控制报告可单独编制,也可以根据需要与进度、质量、安全和其他进展报告结合,提出综合进展报告。
成本控制应满足下列要求:
(1)要按照计划成本目标值来控制生产要素的采购价格,并认真做好材料、设备进场数量和质量的检查、验收与保管。
(2)要控制生产要素的利用效率和消耗定额,如任务单管理、限额领料、验工报告审核等。
同时要做好不可预见成本风险的分析和预控,包括编制相应的应急措施等。
(3)控制影响效率和消耗量的其他因素(如工程变更等)所引起的成本增加。
(4)把施工成本管理责任制度与对项目管理者的激励机制结合起来,以增强管理人员的成本意识和控制能力。
(5)承包人必须有一套健全的项目财务管理制度,按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对项目资金的使用和费用的结算支付进行审核、审批,使其成为施工成本控制的一个重要手段。
(四)施工成本核算
施工成本核算包括两个基本环节:
一是按照规定的成本开支范围对施工费用进行归集和分配,计算出施工费用的实际发生额;二是根据成本核算对象,采用适当的方法,计算出该施工项目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施工成本管理需要正确及时地核算施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计算施工项目的实际成本。
施工项目成本核算所提供的各种成本信息,是成本预测、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等各个环节的依据。
施工成本一般以单位工程为成本核算对象,但也可以按照承包工程项目的规模、工期、结构类型、施工组织和施工现场等情况,结合成本管理要求,灵活划分成本核算对象。
施工成本核算的基本内容包括:
(1)人工费核算;
(2)材料费核算;
(3)周转材料费核算;
(4)结构件费核算;
(5)机械使用费核算;
(6)其他措施费核算;
(7)分包工程成本核算;
(8)间接费核算;
(9)项目月度施工成本报告编制。
施工成本核算制是明确施工成本核算的原则、范围、程序、方法、内容、责任及要求的制度。
项目管理必须实行施工成本核算制,它和项目经理责任制等共同构成了项目管理的运行机制。
组织管理层与项目管理层的经济关系、管理责任关系、管理权限关系,以及项目管理组织所承担的责任成本核算的范围、核算业务流程和要求等,都应以制度的形式作出明确的规定。
项目经理部要建立一系列项目业务核算台账和施工成本会计账户,实施全过程的成本核算,具体可分为定期的成本核算和竣工工程成本核算,如:
每天、每周、每月的成本核算。
定期的成本核算是竣工工程全面成本核算的基础。
形象进度、产值统计、实际成本归集三同步,即三者的取值范围应是一致的。
形象进度表达的工程量、统计施工产值的工程量和实际成本归集所依据的工程量均应是相同的数值。
对竣工工程的成本核算,应区分为竣工工程现场成本和竣工工程完全成本,分别由项目经理部和企业财务部门进行核算分析,其目的在于分别考核项目管理绩效和企业经营效益。
(五)施工成本分析
施工成本分析是在施工成本核算的基础上,对成本的形成过程和影响成本升降的因素进行分析,以寻求进一步降低成本的途径,包括有利偏差的挖掘和不利偏差的纠正。
施工成本分析贯穿于施工成本管理的全过程,其是在成本的形成过程中,主要利用施工项目的成本核算资料(成本信息),与目标成本、预算成本以及类似的施工项目的实际成本等进行比较,了解成本的变动情况,同时也要分析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对成本的影响,系统地研究成本变动的因素,检查成本计划的合理性,并通过成本分析,深人揭示成本变动的规律,寻找降低施工项目成本的途径,以便有效地进行成本控制。
成本偏差的控制,分析是关键,纠偏是核心,要针对分析得出的偏差发生原因,采取切实措施,加以纠正。
成本分析的方法可以单独使用,也可结合使用。
尤其是在进行成本综合分析时,必须使用基本方法。
为了更好地说明成本升降的具体原因,必须依据定量分析的结果进行定性分析。
成本偏差分为局部成本偏差和累计成本偏差。
局部成本偏差包括项目的月度(或周、天等)核算成本偏差、专业核算成本偏差以及分部分项作业成本偏差等;累计成本偏差是指已完工程在某一时间点上实际总成本与相应的计划总成本的差异。
对成本偏差的原因分析,应采取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
(六)施工成本考核
施工成本考核是指在施工项目完成后,对施工项目成本形成中的各责任者,按施工项目成本目标责任制的有关规定,将成本的实际指标与计划、定额、预算进行对比和考核,评定施工项目成本计划的完成情况和各责任者的业绩,并以此给以相应的奖励和处罚。
通过成本考核,做到有奖有惩,赏罚分明,才能有效地调动每一位员工在各自施工岗位上努力完成目标成本的积极性,为降低施工项目成本和增加企业的积累,做出自己的贡献。
施工成本考核是衡量成本降低的实际成果,也是对成本指标完成情况的总结和评价。
成本考核制度包括考核的目的、时间、范围、对象、方式、依据、指标、组织领导、评价与奖惩原则等内容。
以施工成本降低额和施工成本降低率作为成本考核的主要指标,要加强组织管理层对项目管理部的指导,并充分依靠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的经验和智慧,防止项目管理在企业内部异化为靠少数人承担风险的以包代管模式。
成本考核也可分别考核组织管理层和项目经理部。
项目管理组织对项目经理部进行考核与奖惩时,既要防止虚赢实亏,也要避免实际成本归集差错等的影响,使施工成本考核真正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在此基础上兑现施工成本管理责任制的奖惩或激励措施。
施工成本管理的每一个环节都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
成本预测是成本决策的前提,成本计划是成本决策所确定目标的具体化。
成本计划控制则是对成本计划的实施进行控制和监督,保证决策的成本目标的实现,而成本核算又是对成本计划是否实现的最后检验,它所提供的成本信息又对下一个施工项目成本预测和决策提供基础资料。
成本考核是实现成本目标责任制的保证和实现决策目标的重要手段。
二、施工成本管理的措施
为了取得施工成本管理的理想效果,应当从多方面采取措施实施管理,通常可以将这些措施归纳为组织措施、技术措施、经济措施、合同措施。
(—)组织措施
组织措施是从施工成本管理的组织方面采取的措施。
施工成本控制是全员的活动,如实行项目经理责任制,落实施工成本管理的组织机构和人员,明确各级施工成本管理人员的任务和职能分工、权利和责任。
施工成本管理不仅是专业成本管理人员的工作,各级项目管理人员都负有成本控制责任。
组织措施的另一方面是编制施工成本控制工作计划,确定合理详细的工作流程。
要做好施工采购规划,通过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合理使用、动态管理,有效控制实际成本;加强施工定额管理和施工任务单管理,控制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消耗;加强施工调度,避免因施工计划不周和盲目调度造成窝工损失、机械利用率降低、物料积压等而使施工成本增加。
成本控制工作只有建立在科学管理的基础之上,具备合理的管理体制,完善的规章制度,稳定的作业秩序,完整准确的信息传递,才能取得成效。
组织措施是其他各类措施的前提和保障,而且一般不需要增加什么费用,运用得当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技术措施
施工过程中降低成本的技术措施,包括如进行技术经济分析,确定最佳的施工方案。
结合施工方法,进行材料使用的比选,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通过代用、改变配合比、使用添加剂等方法降低材料消耗的费用。
确定最合适的施工机械、设备使用方案。
结合项目的施工组织设计及自然地理条件,降低材料的库存成本和运输成本。
先进的施工技术的应用,新材料的运用,新开发机械设备的使用等。
在实践中,也要避免仅从技术角度选定方案而忽视对其经济效果的分析论证。
技术措施不仅对解决施工成本管理过程中的技术问题是不可缺少的,而且对纠正施工成本管理目标偏差也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因此,运用技术纠偏措施的关键,一是要能提出多个不同的技术方案,二是要对不同的技术方案进行技术经济分析。
(三)经济措施
经济措施是最易为人们所接受和采用的措施。
管理人员应编制资金使用计划,确定、分解施工成本管理目标。
对施工成本管理目标进行风险分析,并制定防范性对策。
对各种支出,应认真做好资金的使用计划,并在施工中严格控制各项开支。
及时准确地记录、收集、整理、核算实际发生的成本。
对各种变更,及时做好增减账,及时落实业主签证,及时结算工程款。
通过偏差分析和未完工工程预测,可发现一些潜在的问题将引起未完工程施工成本增加,对这些问题应以主动控制为出发点,及时采取预防措施。
由此可见,经济措施的运用绝不仅仅是财务人员的事情。
(四)合同措施
采用合同措施控制施工成本,应贯穿整个合同周期,包括从合同谈判开始到合同终结的全过程。
首先是选用合适的合同结构,对各种合同结构模式进行分析、比较,在合同谈判时,要争取选用适合于工程规模、性质和特点的合同结构模式。
其次,在合同的条款中应仔细考虑一切影响成本和效益的因素,特别是潜在的风险因素。
通过对引起成本变动的风险因素的识别和分析,采取必要的风险对策,如通过合理的方式,增加承担风险的个体数量,降低损失发生的比例,并最终使这些策略反映在合同的具体条款中。
在合同执行期间,合同管理的措施既要密切注视对方合同执行的情况,以寻求合同索赔的机会;同时也要密切关注自己履行合同的情况,以防止被对方索赔。
2Z102030施工成本管理与施工成本计划
2Z102031掌握施工成本管理的任务与措施
施工成本是指在建设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中所发生的全部生产费用的总和,包括所消耗的原材料、辅助材料、构配件等的费用,周转材料的摊销费或租赁费等,施工机械的使用费或租赁费等,支付给生产工人的工资、奖金、工资性质的津贴等,以及进行施工组织与管理所发生的全部费用支出。
建设工程项目施工成本由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所组成。
直接成本是指施工过程中耗费的构成工程实体或有助于工程实体形成的各项费用支出,其是可以直接计人工程对象的费用,包括人工费、材料费、施工机械使用费和施工措施费等。
间接成本是指为施工准备、组织和管理施工生产的全部费用的支出,是非直接用于也无法直接计人工程对象,但为进行工程施工所必须发生的费用,包括管理人员工资、办公费、差旅交通费等。
根据建筑产品成本运行规律,成本管理责任体系应包括组织管理层和项目经理部。
组织管理层的成本管理除生产成本以外,还包括经营管理费用;项目管理层应对生产成本进行管理。
组织管理层贯穿于项目投标、实施和结算过程,体现效益中心的管理职能;项目管理层则着眼于执行组织确定的施工成本管理目标,发挥现场生产成本控制中心的管理职能。
一、施工成本管理的任务
施工成本管理的任务主要包括:
(1)施工成本预测;
(2)施工成本计划;(3)施工成本控制;(4)施工成本核算;(5)施工成本分析;(6)施工成本考核。
(一)施工成本预测
施工成本预测就是根据成本信息和施工项目的具体情况,运用一定的专门方法,对未来的成本水平及其可能发展趋势做出科学的估计,其是在工程施工以前对成本进行的估算。
通过成本预测,可以在满足项目业主和本企业要求的前提下,选择成本低、效益好的最佳成本方案,并能够在施工项目成本形成过程中,针对薄弱环节,加强成本控制,克服盲目性,提高预见性。
因此,施工成本预测是施工项目成本决策与计划的依据。
施工成本预测,通常是对施工项目计划工期内影响其成本变化的各个因素进行分析,比照近期已完工施工项目或将完工施工项目的成本(单位成本),预测这些因素对工程成本中有关项目的影响程度,预测出工程的单位成本或总成本。
(二)施工成本计划
施工成本计划是以货币形式编制施工项目在计划期内的生产费用、成本水平、成本降低率以及为降低成本所采取的主要措施和规划的书面方案,它是建立施工项目成本管理责任制、开展成本控制和核算的基础,它是该项目降低成本的指导文件,是设立目标成本的依据。
可以说,成本计划是目标成本的一种形式。
施工成本计划应满足以下要求:
(1)合同规定的项目质量和工期要求;
(2)组织对施工成本管理目标的要求;
(3)以经济合理的项目实施方案为基础的要求;
(4)有关定额及市场价格的要求。
施工成本计划的具体内容如下:
1.编制说明
指对工程的范围、投标竞争过程及合同条件、承包人对项目经理提出的责任成本目标、施工成本计划编制的指导思想和依据等的具体说明。
2.施工成本计划的指标
施工成本计划的指标应经过科学的分析预测确定,可以采用对比法、因素分析法等进行测定。
施工成本计划一般情况下有以下三类指标:
(1)成本计划的数量指标,如:
按子项汇总的工程项目计划总成本指标;
按分部汇总的各单位工程(或子项目)计划成本指标;
按人工、材料、机械等各主要生产要素计划成本指标。
(2)成本计划的质量指标,如施工项目总成本降低率,可采用:
设计预算成本计划降低率主设计预算总成本计划降低额/设计预算总成本
责任目标成本计划降低率=责任目标总成本计划降低额/责任目标总成本
(3)成本计划的效益指标,如工程项目成本降低额:
设计预算成本计划降低额=设计预算总成本一计划总成本
责任目标成本计划降低率=责任目标总成本一计划总成本
3.按工程量清单列出的单位工程计划成本汇总表
单位工程计划成本汇总表 表2Z102031
清单项目编码
清单项目名称
合同价格
计划成本
1
2
……
4.按成本性质划分的单位工程成本汇总表
根据清单项目的造价分析,分别对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措施费、企业管理费和税费进行汇总,形成单位工程成本计划表。
项目计划成本应在项目实施方案确定和不断优化的前提下进行编制,因为不同的实施方案将导致直接工程费、措施费和企业管理费的差异。
成本计划的编制是施工成本预控的重要手段。
因此,应在工程开工前编制完成,以便将计划成本目标分解落实,为各项成本的执行提供明确的目标、控制手段和管理措施。
(三)施工成本控制
施工成本控制是指在施工过程中,对影响施工成本的各种因素加强管理,并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将施工中实际发生的各种消耗和支出严格控制在成本计划范围内,随时揭示并及时反馈,严格审查各项费用是否符合标准,计算实际成本和计划成本之间的差异并进行分析,进而采取多种措施,消除施工中的损失浪费现象。
建设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控制应贯穿于项目从投标阶段开始直至竣工验收的全过程,它是企业全面成本管理的重要环节。
施工成本控制可分为事先控制、事中控制(过程控制)和事后控制。
在项目的施工过程中,需按动态控制原理对实际施工成本的发生过程进行有效控制。
合同文件和成本计划是成本控制的目标,进度报告和工程变更与索赔资料是成本控制过程中的动态资料。
成本控制的程序体现了动态跟踪控制的原理。
成本控制报告可单独编制,也可以根据需要与进度、质量、安全和其他进展报告结合,提出综合进展报告。
成本控制应满足下列要求:
(1)要按照计划成本目标值来控制生产要素的采购价格,并认真做好材料、设备进场数量和质量的检查、验收与保管。
(2)要控制生产要素的利用效率和消耗定额,如任务单管理、限额领料、验工报告审核等。
同时要做好不可预见成本风险的分析和预控,包括编制相应的应急措施等。
(3)控制影响效率和消耗量的其他因素(如工程变更等)所引起的成本增加。
(4)把施工成本管理责任制度与对项目管理者的激励机制结合起来,以增强管理人员的成本意识和控制能力。
(5)承包人必须有一套健全的项目财务管理制度,按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对项目资金的使用和费用的结算支付进行审核、审批,使其成为施工成本控制的一个重要手段。
(四)施工成本核算
施工成本核算包括两个基本环节:
一是按照规定的成本开支范围对施工费用进行归集和分配,计算出施工费用的实际发生额;二是根据成本核算对象,采用适当的方法,计算出该施工项目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施工成本管理需要正确及时地核算施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计算施工项目的实际成本。
施工项目成本核算所提供的各种成本信息,是成本预测、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等各个环节的依据。
施工成本一般以单位工程为成本核算对象,但也可以按照承包工程项目的规模、工期、结构类型、施工组织和施工现场等情况,结合成本管理要求,灵活划分成本核算对象。
施工成本核算的基本内容包括:
(1)人工费核算;
(2)材料费核算;
(3)周转材料费核算;
(4)结构件费核算;
(5)机械使用费核算;
(6)其他措施费核算;
(7)分包工程成本核算;
(8)间接费核算;
(9)项目月度施工成本报告编制。
施工成本核算制是明确施工成本核算的原则、范围、程序、方法、内容、责任及要求的制度。
项目管理必须实行施工成本核算制,它和项目经理责任制等共同构成了项目管理的运行机制。
组织管理层与项目管理层的经济关系、管理责任关系、管理权限关系,以及项目管理组织所承担的责任成本核算的范围、核算业务流程和要求等,都应以制度的形式作出明确的规定。
项目经理部要建立一系列项目业务核算台账和施工成本会计账户,实施全过程的成本核算,具体可分为定期的成本核算和竣工工程成本核算,如:
每天、每周、每月的成本核算。
定期的成本核算是竣工工程全面成本核算的基础。
形象进度、产值统计、实际成本归集三同步,即三者的取值范围应是一致的。
形象进度表达的工程量、统计施工产值的工程量和实际成本归集所依据的工程量均应是相同的数值。
对竣工工程的成本核算,应区分为竣工工程现场成本和竣工工程完全成本,分别由项目经理部和企业财务部门进行核算分析,其目的在于分别考核项目管理绩效和企业经营效益。
(五)施工成本分析
施工成本分析是在施工成本核算的基础上,对成本的形成过程和影响成本升降的因素进行分析,以寻求进一步降低成本的途径,包括有利偏差的挖掘和不利偏差的纠正。
施工成本分析贯穿于施工成本管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