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水县庆华煤矿煤矿综采改造方案副本.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004079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39.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习水县庆华煤矿煤矿综采改造方案副本.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习水县庆华煤矿煤矿综采改造方案副本.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习水县庆华煤矿煤矿综采改造方案副本.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习水县庆华煤矿煤矿综采改造方案副本.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习水县庆华煤矿煤矿综采改造方案副本.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习水县庆华煤矿煤矿综采改造方案副本.docx

《习水县庆华煤矿煤矿综采改造方案副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习水县庆华煤矿煤矿综采改造方案副本.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习水县庆华煤矿煤矿综采改造方案副本.docx

习水县庆华煤矿煤矿综采改造方案副本

习水县庆华煤矿

 

综合机械化

 

编制时间:

二0一三年六月二十七日

 

习水县庆华煤矿

综合机械化改造方案

根据国家安监总局《关于进一步推进小型煤矿机械化的指导意见》(安监总煤行〔2012〕178号)和“科技强安、人才兴安、管理强安”的要求,我矿应结合矿井实际状况,编制我矿综合机械化改造方案,加快推进我矿综合机械化改造步伐,促进我矿的转型升级,尽快实现采掘机械化。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大力实施“科技强安、人才兴安、管理强安”战略,以“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为办矿的理念;依靠科技进步,采取科学规划、技术服务等措施,积极采用先进适用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装备,根据煤层赋存条件、采掘状况和开采技术条件,合理部署井巷工程,做到布局全面、生产集中、系统完善、安全可靠,努力提高机械化水平,全面向安全高效矿井建设,提升煤矿的安全保障能力。

促进我矿的转型升级,尽快实现采掘机械化。

 二、工作目标 

  采煤机械化、掘进机械化、掘进装载机械化、原煤运输机械化程度均达到100%。

1.煤层厚度≥1米、地质条件简单到中等复杂的水平、近水平、缓倾斜、倾斜煤层必须实现机械化采煤。

2.所有掘进工作面必须实现机械装载,在煤巷、半煤巷实现机械化掘进。

3.运输长度超过1500米的平巷、垂深超过50米的斜巷,必须采用机械运送人员;采区实现带式输送机运煤,全面实现辅助运输机械化。

三、机械化改造实施基本原则 

1.与运输连续化相结合,应用煤炭运输和辅助运输机械化、连续化,以适应工作面快速回采和快速掘进的要求。

 

2.与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相结合,加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安全质量管理,实现安全质量动态达标。

 

3.坚决淘汰国家明令禁止适应的设备。

 

4.与建设安全高效矿井相结合,减少井下工作面个数和作业人数,实现矿井合理集中生产,接续正常。

 

四、机械化改造实施方案 

1.矿井成立机械化改造领导小组

组 长:

吴朝中(矿长) 

副组长:

胡孝平(机电矿长) 

成 员:

车勇、罗峰、罗太刚、陶长和、文建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置在机电科,胡孝平兼任办公室主任。

领导小组负责项目的技术设计、可行性论证、施工组织、材料和设备购置、调试、试运转等,并及时安排、协调相关工作。

 

五、矿井基本情况

(一)庆华煤矿位于贵州省习水县城南方向,行政区划属习水县马临经济区五一村管辖;

矿井距习水县马临工业经济区2km,距习水县城8km,矿山有简易公路与茅~习公路相连,至习水县城及周边地区的公路运输条件都较好,交通较为方便。

(二)资源赋存:

区内可采煤层3层,即5、8、12号煤层,厚度平均5.57m,可采系数6.9%。

5号煤层:

煤层厚为1.45~2.10m,平均厚约1.88m。

煤层夹矸石一层,夹矸主要为炭质泥岩,厚约0.10~0.20m;煤层上分层厚0.60~1.15m,下分层厚0.40~0.85m。

煤层厚度较稳定,全区可采。

煤层顶板为灰黄色粉砂质泥岩,强度较低,易风化破碎。

底板深灰色薄层状泥岩,易风化,软弱,稳定性差。

5号煤层为稳定型煤层。

煤尘无爆炸性,自燃倾向性III级,为不易自燃煤层。

8号煤层:

位于龙潭组(P3l)中部,上距5号煤层25m左右,煤层平均厚度约2.27m。

煤层结构简单,为单一煤层;煤层厚度稳定,为本矿主采煤层。

煤尘无爆炸性,自燃倾向性Ⅲ级,为不易自燃煤层。

12号煤层:

位于龙潭组(P3l)底部,上距8号煤层15~22m左右,下距茅口组灰岩约5m左右。

煤层厚度1.30~1.53m,平均厚度为1.42m。

厚度稳定。

煤层夹矸石一层,夹矸为粘土岩,厚0.05~0.10m。

(三)瓦斯等级:

贵州省能源局文件(黔能源煤炭[2012]494号)“关于遵义市工业和能源委员会《关于呈报2012年度煤矿瓦斯等级鉴定结果的报告》的批复”,习水县庆华煤矿瓦斯绝对涌出量4.85m³/min,相对涌出量17.46m³/t;二氧化碳绝对量0.75m³/min,相对量2.70m³/t。

(四)煤与瓦斯突出:

中国矿业大学矿山开采与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08年04月17日及2013年8月提交了《习水县庆华煤矿C5、C8、C12煤层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鉴定报告》和《习水县庆华煤矿煤与瓦斯区域预测报告》,C5煤层在鉴定范围(在标高+1087m以上的C5煤层)内无突出危险;C8煤层在鉴定范围(在标高+1025m以上的C8煤层)内无突出危险;C12煤层在鉴定范围(标高+1020m以上的C12煤层)内无突出危险。

(五)自燃倾向性、爆炸性:

C5、C8、C12煤层无爆炸性;C5、C8、C12煤层自燃发火倾向性为Ⅲ类(不易自燃)。

(六)水文地质:

矿井在大地构造上处于桑木场背斜的北西翼南段,地层走向北东,倾向近西,倾角10~15°,平均倾角约12°。

矿区内未发育断层及次级褶皱,总体地质构造简单。

本矿区最低侵蚀基准面为1025m,估算的资源储量大部分位于侵蚀基准面以上。

水文地质条件为中等类型。

(七)开拓开采:

习水县庆华煤矿矿井开拓方式为平硐下山开拓,设计全矿区二个水平(水平标高分别为+1028m、+917m)开采,分二个采区开采,联合布置,先采一采区,后采二采区。

C5煤层由于含硫高,暂不开采,设计先采C8煤层,再开采C12煤层。

目前在一采区C8煤层布置首采工作面(1801工作面);在C8煤层布置接替工作面(1802运输顺槽和回风顺槽掘进工作面)。

(八)煤矿井田概况,走向长,倾向宽,平均倾角,井田面积,地形地貌,水文地质,井田地质,区域构造,断层,煤质,煤层特征。

煤层顶板,地压,地温,地质勘查程序。

资源(可采煤层储量),相邻采空区,瓦斯等级,煤尘爆炸危险性,煤层自然发火倾向性,煤与瓦斯突出鉴定。

煤层硬度,煤层顶、底板硬度。

(1)煤矿井田概况,走向长,倾向宽,平均倾角,井田面积:

矿井走向长约2.0km,倾斜宽约0.8km,井田面积约1.5966km2。

平均倾角120。

(2)地形地貌

庆华煤矿矿区地处云贵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的斜坡地带,位于大娄山脉的北西段,地形切割深,起伏大,山脊走向与构造线方向基本一致,呈NE~SW向展布。

斜坡地形发育,总体上东部地形平缓,西部地形较陡。

最高海拔位于矿区北西部杯儿山山顶,海拔标高为1493.0m。

地势总体中部高四周低,最低点位于矿区东南部3号拐点附近,海拔标高为1020.0m,最大相对高差473m。

矿区地表水总体上属高中山地貌,区域地层碳酸盐岩覆盖范围广,峰丛、洼地、溶斗、溶洞等喀斯特地貌较发育,碎屑岩地层在反向坡地带易形成陡崖、陡坡,含煤地层经多次风化剥蚀形成低凹或缓坡地形。

(3)水文地质

1、区域水文地质概况

庆华煤矿位于黔中高原北部黔北煤田内,属长江流域赤水河一级支流临江和马岩沟的分水岭地带,桑木场背斜北西翼南段。

区内地形以中山为主,内部多盆地和缓坡,境内碳酸盐类岩石广泛分布,岩溶地貌如溶丘、洼地、峰丛、溶斗、伏流等分布普遍。

区域内岩层主要为碳酸盐岩和碎屑岩两大类。

碳酸盐岩包括三叠系下统夜郎组玉龙山段灰岩,二叠系上统长兴组灰岩,二叠系中统茅口组灰岩。

分布区多属裸露及半裸露的基岩山区,地表岩溶洼地、落水洞、溶斗、岩溶潭、岩溶大泉等较发育,地下局部发育溶洞、暗河,大气降水容易通过地表大量的负地形渗入岩溶裂隙、管道、暗河之中,岩层中赋存着丰富的岩溶水,富水性强,这些岩溶水长途径流,最后以岩溶大泉、岩溶泉群或暗河等形式集中排泄于当地河谷中。

碎屑岩主要包括三叠系下统夜郎组沙堡湾段、九级滩段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及泥质粉砂岩,二叠系上统龙潭组砂泥岩,碎屑岩靠近地表时风化作用较强烈,风化裂隙较发育,含风化裂隙水,深部发育构造裂隙地段,含构造裂隙水为主,碎屑岩区地下水运动受地形、地貌、岩性、构造控制,富水性总体较弱,主要依靠大气降水补给,受地势影响,一般为近源补给、就近排泄。

区域内岩溶水和碎屑岩裂隙水均以大气降水作为主要补给来源,地下水动态随季节变化明显,一般每年5月中、下旬地下水流量、水位开始回升,6~9月为最高值,其间出现2~3次峰值,10~12月份进入平水期,水位、流量开始逐渐递减,到次年三、四月份降为最低值。

2、矿井水文地质条件

矿区为溶蚀侵蚀中山地貌,沟壑较发育;地势总体上北高,中-东部低,最高海拔1493.0m(矿区北部杯儿山山顶),最低海拔1020m(矿区东南角,3号拐点附近),相对高差473m,矿区岩体部分裸露,地形坡角5°~30°,一般15°~20°,有利于地表水排泄。

地表水由矿区中部向周围溪沟流出矿区,矿井最低排泄面标高约为1155m;大部分矿体准采标高位于最低侵蚀基准面之下。

矿区地表水系较发育,主要季节性冲沟,地下水主要是岩溶裂隙水和基岩裂隙水,大气降水是该区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

(1)含水岩组及富水性

二叠系中统茅口组(P2m):

主要分布在矿区东南部及外围,岩性以厚层灰岩为主,厚度大于100m。

岩溶作用极为发育,富水性强,属强岩溶含水层。

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3l):

地层呈带状出露于矿山中部,岩性以细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岩等碎屑岩为主,夹数层煤层。

该组平均厚度约80m。

由于以碎屑岩为主,岩石含泥质成分多,因而岩石普遍抗风化能力弱,露头区有较厚的强~中风化带,易渗入大量大气降水,含浅层风化裂隙潜水,越往深部,岩石裂隙发育程度减弱,岩石含水性相应降低,仅含微弱基岩风化裂隙水和构造裂隙水,该组为一弱含水层。

二叠系上统长兴组(P3c):

岩性主要为深灰色中至厚层状灰岩,含燧石结核,呈带状出露于矿山东南部。

平均厚度62m,岩石遭受风化作用强烈,岩溶裂隙发育,含岩溶水,富水性中等,为中等含水层。

沙堡湾段(T1y1):

岩性为灰绿、黄灰色薄层状泥岩、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出露于矿山中部。

厚10~20米,平均18米。

总体上该组地层仅含微弱风化、构造裂隙水,透水性、含水性很弱,为相对隔水层。

玉龙山段(T1y2):

岩性为灰色、深灰色中厚层状夹薄层状石灰岩,泥晶结构,中夹泥质灰岩及泥灰岩,顶部具鲕粒状结构,出露于矿山西部。

厚150米左右。

岩溶裂隙及构造裂隙发育,透水性、含水性中等。

本层为中等含水层。

九级滩段(T1y3):

岩性为灰紫色、紫红色夹黄绿色,薄至中层状泥岩、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粉砂岩,出露于矿山西部及外围。

平均厚度约200米。

总体上该组地层仅含微弱风化、构造裂隙水,透水性、含水性很弱,本层为弱含水层。

第四系(Q):

仅残留于山谷、溪沟、洼地及山间斜坡地带。

碎屑岩的残积、坡积及冲积物厚度一般小于10m,仅含微弱孔隙潜水。

总体上该层为一弱含水层。

(2)长兴组、茅口组灰岩对煤系地层充水的影响

长兴组位于煤系地层顶部,5号煤层距上覆长兴灰岩为25m,中间间夹岩性为砂岩、钙质粉砂岩、泥岩、煤线等弱含水层,富水性弱,为相对隔水层,且距离较小,对开采该煤层时充水的可能性较大。

茅口灰岩位于煤系地层底部,距煤系地层底部的12号煤层距离约为5m,中间为一层灰至灰白色铝土质泥岩,含黄铁矿结核,富水性较差,为相对隔水层,但由于厚度较小,对开采12号煤层时,引发底板突水的可能性大。

在开采该煤层时应高度重视,加强防治。

(3)地表水、地下水动态变化

本区地表水、地下水受大气降水影响,其流量、水质变化均与降水的季节和强度相对应,雨季流量增大,矿化度减少,枯季则相反。

地下水以泉或分散流形式补给溪沟,各含水层无直接的水力联系,且地下水动态变化显著,周期性较明显,并具滞后现象。

(4)水文地质类型

根据各含隔水层水文地质特征、裂隙导水性及动态变化特征,区内地下水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地表水及地下水排泄条件良好,矿区最低侵蚀基准面为1155m,估算的资源储量大部分位于侵蚀基准面以下。

且底部12号煤层距底部茅口灰岩距离约为5m,距离较小,对开采该煤层时引发底板突水的可能性大。

综上所述,本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