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社科终极版.docx
《大班社科终极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班社科终极版.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班社科终极版
射洪县大榆镇中心幼儿园
领域:
社科活动
年级:
大班下期
姓名:
赵晋葛丹
2018年春
第一周
活动名称:
热闹的元宵节
活动目标:
1、知道元宵节是我国特有的传统节日及主要习俗。
2、观赏各种花灯,了解民俗文化,感受节日气氛。
3、知道元宵节是正月十五,要吃元宵。
教学重点、难点:
1、如何清楚地叙述元宵节的活动,让其他小朋友共同感受你自己节日的心情。
活动准备:
1、请家长带幼儿观赏元宵灯会。
2、收集各种花灯的照片、图片。
3、橡皮泥做的元宵每位幼儿一个。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谈话导入
1、小朋友们,你们又回到幼儿园啦,这个寒假,你们在家里怎么过的呀?
。
二、基本部分
1、讨论
(1)元宵节是什么时候?
(2)元宵节都做些什么?
2、出示元宵食品,了解吃元宵习俗。
(1)幼儿观察元宵的外形特征,讨论:
元宵为什么制作成圆的?
(2)教师小结:
元宵表示团圆,表达了人们希望年年团圆的美好愿望。
(3)幼儿品尝元宵,进一步感受元宵的美好。
3、出示各种花灯,引导幼儿观赏,描述。
(1)提问:
这是什麽?
你最喜欢其中那一盏花灯?
(2)引导幼儿讲述元宵节观赏灯会的感受.
如:
看到各种各样花灯,你的心情怎样?
元宵节晚上,街道上是什么样地?
人们为什要挂这么多花灯?
(3)教师小结:
元宵节是春节的最后一天,人们非常珍惜.希望大家能快乐的聚集在一起,于是就挂出形态各异,大小不同的花灯,还在灯上贴出谜语,组成灯会,吸引大家。
4、游戏“元宵节,闹花灯。
”
幼儿分为8-10人一组,随着儿歌变化队形,比一比哪组队形最好看。
三、活动结束
1、评价
2、总结
附儿歌:
我们排着队儿走,灯儿变成一条龙;我们围着圆圈走,灯儿变成一朵花;我们背靠背儿走,灯儿变成一车轮。
活动反思:
第二周
活动名称:
妈妈的节日
活动目标:
1、知道三月八日是国际劳动妇女节,发展动手操作能力。
2、了解妈妈的辛苦,知道妈妈爱我,我爱妈妈。
教学重点、难点:
幼儿对妈妈情感的体会,体会妈妈的辛苦与伟大。
活动准备:
1、会唱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儿歌《我的好妈妈》。
2、妈妈的照片,为妈妈做礼物的材料,如,各种盒子、彩纸、丝带、彩笔等。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歌曲导入)引导幼儿知道三月八日是国际劳动妇女节教师和幼儿一起唱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
提问:
小朋友你们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
(妇女节)今天是三月八日国际劳动妇女节,是妈妈、老师、阿姨的节日。
二、基本部分:
1、引导幼儿了解妈妈的辛苦,知道关心妈妈。
(1)今天是妈妈节日,谁愿意介绍一下自己的妈妈呢?
(说说妈妈的样子,妈妈的职业等)
(2)请个别幼儿说一说妈妈怎样关心自己的?
(给我洗衣服,给我做饭,生病时照顾我等)
(3)在家里你应该做?
妈休息的时候,你是怎样做?
妈妈生气的时候,你是怎样做?
妈妈最忙的时候,你是怎样做?
(4)对妈妈说一句话,表达对妈妈的爱出示妈妈的照片,猜一下照片上是谁的妈妈,请照片上那位妈妈的孩子说一句话。
(如:
妈妈爱我,我爱妈妈,妈妈辛苦了等)
2、说儿歌:
《我的好妈妈》
附儿歌:
我的好妈妈,下班回到家,劳动了一天,妈妈辛苦了,妈妈,妈妈快坐下。
妈妈,妈妈快坐下,请喝一杯茶,请喝一杯茶,让我亲亲你吧!
让我亲亲你吧!
我的好妈妈!
3、请幼儿用提供的材料制作送给妈妈的礼物
(1)请幼儿想一想怎样为妈妈庆祝节日,如:
给妈妈送礼物,帮妈妈做事等。
(2)为幼儿准备好各种材料,请幼儿选择做什么礼物送给妈妈。
活动延伸:
把自己制作好的礼物送给妈妈;搜集有关妈妈的歌曲学唱;布置主题墙《我的好妈妈》。
三、结束部分
1、评价
2、总结
活动反思:
第三周
活动名称:
漂亮的线
活动目标:
1、欣赏中华文化中的刺绣和编织艺术。
2、能够合作进行简单的编织。
3、体验编织中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活动准备:
图片:
漂亮的线、挂图:
《绣品》、塑料线若干、辫子一个。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师拿出一根线,提问幼儿这根线可以变成什么?
二、基本部分:
1、教师出图片《绣品》,让幼儿了解中国刺绣。
师:
老师现在请小朋友们来看看这幅图,这图上都有些什么呀?
(衣服、帽子、绣品等)这些都是每个地方不同的刺绣作品,我们来看看它们都绣了些什么东西?
你最喜欢哪一样,为什么?
2、教师展示图片,让幼儿了解苏绣。
师:
我们刚刚说这是哪个地方的刺绣呀?
(教师指着挂图上的苏绣)
我们苏州的刺绣非常有名,接下来老师就给大家看看其他图案的苏绣。
(当看到工人刺绣的图片时可让幼儿模仿刺绣动作)
3、图片展示辫子
教师拿出一个编好的辫子给小朋友们看。
老师这里还有几张关于辫子的图片,我们现在来看一看,辫子还有哪些样式。
(有很多颜色,每种辫子都有不一样的名称)
4、编辫子
师:
我们已经看了这么多辫子了,现在小朋友们想不想编一个自己的辫子呀?
下面老师就教你们编一种辫子。
5、幼儿作品展示,教师点评
三、结束部分
师:
今天我们了解到了很多漂亮的绣品和辫子,小朋友们也都编了自己的辫子,老师会把剩下来的这些绳子放在我们的手工区,想要继续编的小朋友可以下课了去编辫子,感兴趣的小朋友也可以回家学编更多的辫子,带来和其他小朋友分享。
活动反思:
第四周
活动名称:
戏曲服饰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了解不同服饰代表不同的角色,感受服饰种不同色彩和纹样的美,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2、引导幼儿学会运用不同的材料,制作简单戏曲服饰。
活动准备:
准备不同的戏曲服饰、彩笔、卡纸、绘画纸、废旧挂历纸。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出示课件
师:
“京剧里边不同的人要扮演不同的角色,有四个行当,分别是生、净、旦、丑,今天老师和小朋友们一起来观看一下几段京剧。
请小朋友先来看一看,等回告诉老师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你能学一下么?
你看到他们扮演的是什么人?
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
二、基础部分:
欣赏课件
师:
“戏剧里的服装和我们平时的服装一样么?
那么在演出时是不是可以随便穿呢?
让我们跟随画面一起去看一看。
”。
为此传统京剧服装在色彩处理上局限于十蟒十靠的制度。
这十蟒、十靠本身就体现了传统京剧服装上的色彩体系,它们分上五色(红、绿、黑、白、黄),和下五色(蓝、紫、香色、淡青、粉),色彩虽很单调,但它可以塑造富丽堂皇、金碧辉煌庞大宏伟的场面,同时又可以塑造上至皇帝下至贫民各种类型的人物形象。
1、真龙天子所穿着的蟒,则是运用龙来象征其身份的,皇帝与皇后同时的场面则穿龙与凤的纹样,象征着龙凤呈祥。
2、绿林英雄及花脸行当在处理服装纹样时常用狮虎,显示他们武艺高强,性格勇猛、粗犷。
如廉颇、高俅、李元霸穿着的开氅。
3、利用阴阳八卦图来象征着某些人物具有深谋远虑,运筹帷幄,知天文晓地理的超凡人一等的身价主要服饰纹样,如:
诸葛亮、张天师等。
4、告老还乡的高官,年过半百的富豪绅士,常用青松、仙鹤来象征人物的长寿,要与青松、仙鹤同存。
5、官宦小姐、绅士夫人,为显示自己的身价和家境富有,她们穿着的服饰在纹样处理上多用牡丹。
师:
“听完介绍原来不同的人要有不同的图案来表示呀!
”
三、结束部分
1、教师出示范例,介绍自己设计的美丽的戏曲服饰。
2、幼儿回家设计自己的戏曲服饰,通过手工或者美术呈现,第二天进行展评。
活动反思:
第五周
活动名称:
漂亮的京剧脸谱
活动目标:
1、喜欢欣赏京剧脸谱、制作脸谱小挂件。
2、了解京剧脸谱的基本特征和简单含义。
3、知道京剧脸谱是我国的民族的瑰宝,激发幼儿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对京剧脸谱的观察、认识并喜爱中国国粹。
活动准备:
一段京剧视频、脸谱图片、制作材料等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欣赏歌曲《说唱脸谱》,边欣赏边出示课件。
师:
小朋友,你们喜欢不喜欢看动画片,请幼儿回答。
师:
动画片可不是白看的哦,请小朋友看完告诉我,短片里放了什么,为幼儿观看视频师:
小朋友,你们知道电视里放的是什么。
师:
刚才有小朋友说看到的大花脸,那小朋友知道你们看到的大花脸叫什么名字吗?
幼儿:
脸谱。
师:
小结我们都知道脸谱是画在唱京剧人的脸上,京剧是我国的传统艺术,只有我们中国才有,和我们国家的国宝大熊猫一样珍贵,唱京剧的人很特别,我们来看看这张图片,他们身上穿的、戴的、后背背着的的都和我们不一样,尤其是他们脸上画的。
我们说这叫什么?
二、基本部分
1、介绍京剧脸谱的特点:
引导幼儿讨论,发现京剧脸谱的是主要特点,脸谱的颜色代表人物性格,如:
关羽的脸谱是红色,面色如红枣,性格耿直忠义,是典型的赤胆忠心。
窦尔敦的脸谱是蓝色的,他是一个勇猛、刚强的武将。
典韦的脸谱是黄色的,代表凶悍和残暴。
曹操的脸谱是白色的,代表他狡猾奸诈。
张飞的脸谱是黑色的,代表他面色丑陋且性格猛直。
此外脸谱中的金银色、紫色、灰色等、代表一些面色奇异的鬼、怪、神、佛、仙的形象。
2、同时,引导幼儿欣赏京剧脸谱的独特之处,如:
除了不同颜色表现不同的人物个性外,脸上的花纹和颜色具有对称性等。
发现京剧脸谱所蕴含的对称美。
3、提供材料制作脸谱挂饰。
三、结束部分:
师评价,展评。
活动反思:
第六周
活动名称:
风筝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风筝的起源。
2、鼓励幼儿大胆地在同伴面前表述自己的情感。
3、让幼儿感受我国民间艺术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活动准备:
1、家长与幼儿共同制作风筝,并把场地布置成“风筝展”。
2、风筝幻灯片、音乐。
活动重难点:
风筝的类型认识及制作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请幼儿介绍自己制作的风筝。
1、幼儿和教师走进活动室欣赏风筝展。
教师:
孩子们,这儿是我们大家制作的风筝,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2、幼儿介绍自己和爸爸妈妈制作风筝的情况。
(教师先请大家说出自己喜欢那一只风筝,再请风筝的制作者介绍自己和爸爸妈妈制作风筝的一些情况,增强幼儿的自豪感。
)
二、基本部分:
让幼儿了解风筝的起源。
1、教师出示“龙”形风筝的幻灯片。
教师提问:
这是什么样的风筝?
(龙形风筝)龙代表什么?
(代表中国)@_@我是分割线@_@教师:
没错,“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我们都是龙的传人。
风筝就诞生在我们中国,是我们的祖先发明创造的。
2、故事《风筝的起源》
教师讲故事《风筝的起源》后,提问:
是谁发明了风筝是在很久很久
教师小结:
风筝是在很久很久以前,一个叫墨子的人发明的,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民间艺术。
幼儿欣赏风筝的幻灯片。
1、教师:
很多年过去了,到了现在,每当春天来临的时候,我们喜欢到大自然里放风筝。
你们有放过风筝吗?
老师这里有一些风筝图片,一来欣赏一下。
2、幼儿欣赏风筝图片。
图一:
蝴蝶风筝
教师:
这是,一只什么样的蝴蝶风筝?
(五颜六色的、好看的……)它的形状左右是一样的,有什么特点?
(对称)是的,这是一只五颜六色的对称的蝴蝶风筝。
图二:
鱼形风筝
教师:
这只风筝上有什么?
(可爱的胖娃娃抱着一条红鲤鱼、荷叶、荷花……)人们在制作风筝时为什么会画上这样的图案?
教师:
这是一只具有年画特点的风筝。
红鲤鱼在我们中国代表着吉祥、富裕,人们把对生活的美好愿望画在风筝上,是希望年年有余,日子过的一天比一天好。
图三:
小狗风筝
教师:
这只风筝是有几只小狗组成的?
(三只)这种象糖葫芦一样由几只串在一起的叫串形风筝。
图四:
夜光风筝
教师:
这只风筝很特别,上面有什么?
(一亮一亮的小灯)这叫夜光风筝。
它适合在白天放还是晚上放?
(晚上)为什么?
@_@我是分割线@_@图五:
最大的风筝
教师:
这只风筝长不长?
这是世界上最长的风筝,有3500米长,这样的风筝一个人能放起来吗?
(不能)怎么办?
(需要很多人帮忙、合作、团结)那我们平时做事情想把事情做得更好也要这么样?
(齐心协力、
图六:
最小的风筝
教师:
看见风筝在哪了吗?
这是世界上最小的风筝,只有零点几厘米长,比我们平时用的硬币还要小。
教师:
你们知道吗,世界上最长的风筝和最小的风筝是谁做出来的?
都是咱中国人制造的,你觉得中国人怎么样?
(聪明、能干……)作为一名中国人你有何感想?
(骄傲、自豪……)是的,我也为自己是一名中国人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3、幼儿说说自己见过的风筝
教师:
看了刚才的风筝,你还见过和它们不一样的风筝吗?
(幼儿答)
风筝的用处
1、幼儿观看风筝节幻灯片。
教师:
现在制作的风筝样式可真多。
春天到了,人们便喜欢聚集在一起举办风筝节,进行放风筝比赛。
2、风筝的用处。
教师:
为什么大家这么喜欢风筝,对风筝感兴趣?
3、教师小结:
风筝很美,可以装饰环境;放风筝给我们带来快乐;风筝还可以帮我们传递信息,放飞心愿。
@_@我是分割线@_@在很久很久以前,人们有这样的习俗,把心中美好的愿望寄托在风筝上,在放风筝的时候把风筝线剪断,让心中美好的愿望随风筝一起放飞。
放飞心愿。
1、教师拿出自己制作的京剧脸谱风筝。
教师:
我也制作了一只风筝,我喜欢京剧,因为它也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民间艺术。
我把自己的心愿寄托在风筝上。
2、幼儿相互讨论自己的心愿,并说一说。
教师:
你们的愿望是什么?
三、结束部分:
教师:
孩子们,带着我们的心愿,拿着我们的风筝,一起放飞心愿吧!
活动反思:
第七周
活动名称:
话说清明
活动目标:
1、知道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了解当地过清明节的风俗。
2、了解清明节的来历,学习策划与清明节有关的活动。
活动准备:
小朋友的书《春天里》;画笔、画纸;幼儿向家长了解清明节的来历和风俗,以及清明节这一天的安排。
活动重难点:
清明的特点及体会情感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交流清明节的来历和风俗。
结合故事"清明节的传说",讲述故事。
通过提问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清明节是一个什么样的节日?
人们怎样过清明节?
故事中古代人怎么过清明节的?
有些什么风俗习惯?
幼儿看图说说现代人们在清明节期间的活动。
二、基本部分:
幼儿交流清明节的安排
提问:
你们准备怎样过清明节?
讨论清明节的相关活动
1、小组讨论:
我们的清明节:
引导幼儿讨论清明节相关活动,并将活动用图画的方式画在纸上。
注意引导幼儿考虑活动策划的可行性。
2、交流讨论结果:
师结合幼儿的设想确定相关活动安排,主要包括:
采艾青、做青团、参观茶园、到烈士陵园扫墓等。
三、结束部分:
教师组织幼儿折已学过的菊花和百合花,幼儿可将折好的花带回家,清明节扫墓时用。
教学反思:
第八周
活动名称:
傣族风情
活动目标:
1、了解傣族状况,习俗和文化。
2、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萌发爱国情感。
活动准备:
1、课件《民族大家庭》。
2、幼儿事先对中国的民族状况有所了解。
活动重难点:
傣族风情的体验及喜爱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幼儿谈话交流
中国其他地方的人是不是跟我们都一样?
小结:
这些跟我们不同服饰不同习俗的人是少数民族。
你知道哪个民族的名字?
有什么风俗习惯?
喜欢吃什么?
住在哪里?
小结:
中国有五十六个民族,每个民族习俗都不同,我们来认识傣族的独特风情。
二、基本部分:
了解傣族,幼儿模仿表演
1、汉族人喜欢吃什么?
你们认识这些字吗?
小结:
汉族人喜欢吃大米和面粉做的东西,如:
米饭、汤圆、粽子、馒头、面条、包子、饺子等。
2、傣族人最喜欢跳什么舞?
小结:
傣族人最喜欢跳傣族舞。
(欣赏傣族舞视频,幼儿模仿表演)
3、傣族人服装的特点和用途及意义,通过课件讲述。
4、傣族人的美食都有什么?
其中最具特色的是什么?
5、幼儿一起跳傣族舞(教师播放歌曲《月光下的凤尾竹》作背景音乐)
三、结束部分:
再次欣赏傣族舞。
活动反思:
第九周
活动名称:
二胡
活动目标:
1、感知民族乐器琵琶与二胡,了解它们的异同(构造、音色、演奏方法)
2、欣赏琵琶、二胡所演奏的乐曲,对民乐产生兴趣。
活动准备:
琵琶、二胡各一把,图片展示乐器展示架两个,民乐演奏带若干。
活动重难点:
二胡独特的音律美的感知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小朋友,你们有没有在学乐器?
”(钢琴是外国人发明的,是西洋乐器,而古筝、二胡可是我们中国人自己设计、制作出来的,我们叫它民族乐器)
二、基本部分:
感知民族乐器琵琶与二胡,了解它们的构造、音色、演奏方法。
(1)展示琵琶:
1、这是什么乐器?
(它是我们中国的民族乐器——琵琶)
2、琵琶它像什么?
(像半个切开的梨,上面大,下面小)
3、琵琶的声音是怎么发出来的?
(请幼儿上来摸一摸)
4、介绍琴弦,摸了一下这几根像细绳一样的东西就会发出响声,这是什么?
(它叫琴弦,琵琶有几根琴弦)
5、琴弦上面是什么?
(琴轴)猜猜琴轴有什么用?
6、介绍琵琶的音箱(抱琵琶在幼儿耳边拨琴弦,感知音箱的功能)。
7、老师弹琵琶,让幼儿感知琵琶的音色。
8、欣赏VCD(演奏家演奏琵琶名曲“高山流水”)
提问:
1、你们觉得叔叔弹得好不好?
为什么会弹得这么好?
2、这首曲子听起来有什么感觉?
节奏怎么样?
好象听到了什么?
(2)展示二胡:
1、你们知道它叫什么乐器?
(它也是中国的民族乐器——二胡)
2、它长得什么样?
和琵琶有什么一样,有什么不一样?
(也有弦,只有二根;有两个琴轴;有一琴筒即音箱;有琴弓。
)
3、二胡是用琴弓在弦上推、拉演奏曲子的。
(请幼儿上来尝试)
4、欣赏二胡曲“赛马”,并请幼儿说说二胡的声音及听了曲子后的感觉。
小结:
琵琶、二胡都是中国的民族乐器,琵琶用指甲弹叫弹拨乐,二胡用弓拉叫拉弦乐,它们的声音都很优美、动听,能演奏各种曲子。
三、结束部分:
辨听琵琶与二胡的音色。
(老师放几段音乐,幼儿认真倾听后分辨出是琵琶还是二胡的声音。
并模仿它们的演奏方法。
)
活动反思:
第十周
活动名称:
劳动最光荣
活动目标:
1.知道“五一”国际劳动节是劳动者的节日。
2.懂得劳动是最光荣的。
3.有参与劳动的热情和兴趣。
活动准备:
劳动工具或替代物品。
活动重难点:
劳动的快乐体验的获取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幼儿欣赏歌曲《劳动最光荣》。
(1)教师:
歌曲里有谁?
它们在干什么?
幼儿看图片,再次欣赏音乐。
(2)教师:
你们想学习歌曲中的谁?
为什么?
二、基本部分:
1、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它们是怎么样劳动的。
幼儿随音乐做模仿喜鹊、蜜蜂等劳动的动作。
2.了解“五一”国际劳动节的含义。
(1)教师:
人们为了歌颂劳动者,将每年的五月一日定为节日,你们知道这是什么节日吗?
(2)教师:
你们知道有哪些人在这一天过节呢?
(3)教师:
为什么这一天是你们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还有老师的共同节日呢?
3.游戏“我也来劳动”。
(1)教师:
小朋友长大以后也会成为一个光荣的劳动者,那么你想做什么呢?
幼儿自选一样能代表自己理想的劳动工具或替代物。
(2)幼儿随《劳动最光荣》的歌曲,手拿劳动工具或替代物,根据自己对相应职业的想象随音乐做动作。
三、结束部分:
师总结
活动反思:
第十一周
活动名称:
地震来了怎么办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掌握安全知识,从小树立保护自我的安全意识。
2.设计安全教育课程,以丰富地震知识,提高防震意识与幼儿应对危险能力。
3.通过演练,让幼儿懂得地震来时正确的避震、疏散方法,培养幼儿掌握正确的逃生要领,从容应对地震灾害。
教学重点、难点:
让幼儿懂得正确的避震、疏散方法,培养幼儿从容应对地震灾害的冷静心态和逃生要领。
活动准备
幼儿教师共同收集的地震安全宣传挂图,课件,地震视频小简段,爱心小背篓。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老师带领小朋友闭着眼睛听音乐,让幼儿感受地震来时天崩地裂的感觉,教师观察小朋友的表情。
听完音乐提问:
1.音乐表现的是什么声音?
(地震时的声音)
2.小朋友听了音乐以后有什么感觉?
(害怕)
引导幼儿说说自己的见识和感受,使幼儿知道遇到地震时不要慌,要听从老师的指挥,有序的撤离可以避免危害的发生。
那地震来了我们要怎么办?
------(幼儿讨论问题)
二、基本部分:
1、幼儿根据讨论的结果按自己的方法进行演练,教师对幼儿的演练过程做观察记录。
2、教师对幼儿的撤离演练做评价,发表自己的看法,讲述观察记录,总结幼儿的演练效果(从幼儿的撤离路线和撤离时的动作进行评价)。
3、教幼儿安全有效的撤离
4、出示班级撤离图带幼儿观察并找出班级在紧急情况下撤离的路径和位置。
(使幼儿知道图中标记路径为安全的并且为最近路径。
)
5、带幼儿观察撤离路径的条件,引导幼儿讨论:
怎么走到达安全地带的路径最快,启发幼儿讲述撤离方法和注意事项,(如可以分成两队,按顺序,听老师指挥,不拥挤等。
)
6、组织幼儿进行演习,演练室内紧急避震和撤离。
若在演练过程中出现幼儿拥挤,无秩序老师要及时纠正并组织再次演练,使幼儿掌握正确快捷的撤离方法。
7、让幼儿了解一些防震减灾的基本常识。
a.如果在平房里,突然发生地震,要迅速钻到床下、桌下,同时用被褥、枕头、脸盆等物护住头部,等地震间隙再尽快离开住房,转移到安全的地方。
地震时如果房屋倒塌,应呆在床下或桌下千万不要移动,要等到地震停止再逃出室外或等待救援。
b.如果住在楼房中,发生了地震,最安全、最有效的办法是:
及时躲到两个承重墙之间最小的房间,如厕所、厨房等。
也可以躲在桌、柜等家具下面以及房间内侧的墙角,并且注意保护好头部,千万不要去阳台和窗下躲避。
c.如果正在上课时发生了地震,不要惊慌失措,更不能在教室内乱跑或争抢外出。
靠近门的同学可以迅速跑到门外,中间及后排的同学可以尽快躲到课桌下,用书包护住头部;靠墙的同学要紧靠墙根,双手护住头部。
d.如果已经离开房间,千万不要地震一停就立即回屋取东西。
因为第一次地震后,接着会发生余震,余震对人的威胁会更大。
e、如果在公共场所发生地震,不能惊慌乱跑。
可以随机应变躲到就近比较安全的地方。
f.如果正在街上,绝对不能跑进建筑物中避险。
也不要在高楼下、广告牌下、狭窄的胡同、桥头等危险地方停留
g.如果地震后被埋在建筑物中,应先设法清除压在腹部以上的物体;用毛巾、衣服捂住口鼻,防止烟尘窒息;要注意保存体力,设法找到食品和水,创造生存条件,等待救援。
三、结束部分
总结本节主要内容:
地震来了怎么办?
活动反思
第十二周
活动名称:
快乐的端午节
活动目标
1、知道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
2、了解端午节有挂艾草以驱毒避虫的习俗,有赛龙舟的习俗,还有许多传说、故事、儿歌,如:
有关屈原的传说等。
3、端午节有特别的食品——粽子,它是多种形状、多种口味的。
4、参与端午节活动,萌发对民族文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民俗民风及自制自玩龙舟
活动准备:
粽子,做龙舟的材料,赛龙舟的录像或图片。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讲讲来历包粽子、看图片采艾草制作玩划学读《过端午》(延伸)
-------─→-------------─→?
─→?
─→?
画画
故事儿歌生活龙舟龙舟赛龙舟
二、基本部分:
A、师读儿歌、讲讲端午节的来历
(1)师读:
五月五,过端午。
门插艾,香满堂。
吃粽子,洒白糖。
赛龙舟,喜洋洋。
老师讲屈原的故事。
(2)介绍端午节两项主要庆祝活动:
包粽子、划龙舟。
B、包粽子、看图片
(1)向幼儿介绍包粽子的材料,(粽叶,糯米,线)。
示范包法,幼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