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教材解读.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028451 上传时间:2023-08-0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09.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下教材解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三年级下教材解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三年级下教材解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三年级下教材解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三年级下教材解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下教材解读.docx

《三年级下教材解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下教材解读.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年级下教材解读.docx

三年级下教材解读

由于这套教材的内容划分打破了按照软件和知识体系的传统方式,不少内容(如WORD、画图等)要分若干学期才能完成。

因此,了解某个内容在本册处于什么地位,本阶段的目的意义是什么,采取何种处理方法等是十分重要的。

为此,针对各册编写了“分课解读及建议”,希望对各位老师了解教材有一定帮助。

 

第一课信息的输入和输出

目的意义概述:

常规教材往往采取就设备讲设备,直接进入输入、输出设备的认识、判断的途径开展教学,这样即不自然,也不适合小学生。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计算机上的各种输入、输出操作和现象对一般学生已不陌生,只是缺乏正确的梳理和归纳,所以本节采取先从计算机的各种熟悉的输出、输入现象开始(P1的四个图),引入信息的“输入”、“输入”,然后再引导出输入、输出设备这样的途径。

各小节说明如下:

一、计算机中信息的传递

图1-1、1-2、1-3、1-4展示了计算机上几个常规的活动,目的在于结合P2的6个问题进行启发、引导。

6个问题的核心都在于“通过什么设备,做什么”,而不是单纯停留在“做什么”上。

学生的回答和讨论可能是各式各样的,教师可能进行逐步引导、归纳。

P2-P3的几个自然段实际是对学生讨论的归纳建议。

这里归纳出这样几点:

●       计算机接受信息——信息输入

●       计算机向外输出信息——信息输出

●       信息的输入和输出不是完全分离的,随时随地都在进行。

●       信息和信息输入、输出的形式的多种多样的。

二、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这里没有不要(也很难)对输出、输入设备进行明确的定义。

根据前面的归纳,已经看到了信息输入、输出的各种操作活动,自然发现它们所使用的(工具)设备,从而引入输出、输入设备。

所有学生在前面归纳的基础上已经能够进行P3的连线练习了。

这里采取学生通过观察,自己悟出哪些属于输出设备,哪些属于输入设备。

而不再采取传授、介绍方式。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

计算机各种设备会随技术的发展而变化,教材不可能紧跟形式发展。

例如触摸屏的普及,使显示器同时担负了输入、输出的功能;可刻录光驱的普及,也改变了光驱的单一输入功能。

上述这样的问题,也会因为学生的接触面不同而出现片面性。

关于本课的教学建议:

本课没有作品式任务,属于基础常识教学内容,可能会很枯燥。

建议教师不要硬搬教材的图片和形式。

可以借助实物和现场操作,把输入、输出活动、输入、输出设备和输入、输出的信息(现象)的介绍、讲解直接穿插在一些活动中。

例如:

教师一边演示操作电脑画图、打印作品的过程,一边介绍信息的输入、输出和相应的设备,而且输出方式是多种的(屏幕和打印)。

还可以用摄像头组织一个类似的活动,把介绍过程与操作演示直接结合起来,可能会使本课更加生动。

 

第二课学习画图新本领

 

本课是在3年级上5课——《小老鼠画图》的基础上进行的。

但是,当时的主要目的不是介绍“画图”,而是借助于“画图”进行鼠标训练。

这一课才真正进入“画图”的系统教学。

目的意义概述:

本课仍然立足于对“画图”软件的宏观认识和工具的尝试,不涉及重点工具,也不要求比较完整的作品。

从信息素养角度来看,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探索新软件、适应新环境的能力,建立电脑绘图的基本概念和意识,因此应该对教材中涉及的各种试验予以充分注意。

各小节说明和建议如下:

一、回忆“画图”

本节已经不是第一次接触“画图”了,因此采取复习回顾的方法。

其中包括下面内容:

“画图”软件的启动

●       界面主要内容认识。

教材采取P5图2-1填空的办法进行复习。

●       工具箱和工具名称的探测。

●       颜色的选择。

二、学习“画图”新本领

这里共设计了6个实验,目的在于让学生自己探索工具箱部分工具的功能。

情一定组织好P7中那些实验,不要形成一种无目的的操作。

在对各工具进行尝试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有目的的观察和总结,并要求学生进行口头汇报,教师进行梳理,从而形成对各个工具的比较完整的认识。

三、画错了怎么办

这里包括三方面内容:

●       用橡皮擦局部擦图

●       用“编辑”菜单中的“撤消”消除刚刚进行的操作

●       用“图像”菜单中的“清除图像”进行“擦黑板”操作

这里同时也第一次接触了“画图”中的菜单功能。

练习的处理和说明:

本节练习没有对作品作美工上的要求,只是希望学生能够多用工具。

也可以把P7的图2-3作为学生模仿的内容。

可以先观察讨论,哪些内容是什么工具画的,再亲自实验。

 

第三课电脑简笔画

 

目的意义概述:

本节重点在于“铅笔”、“刷子”的训练,“直线”和“椭圆”的简单应用(不进行设置的默认状态的应用)。

过去常规教材中,对“铅笔”、“刷子”的使用比较忽略,缺乏有实际意义的任务,致使这些工具的训练显得枯燥而无意义。

而美术课中的“简笔画”正好大量使用了这些工具,如果加上简单的几何工具就更方便了。

所以,如果我们充分注意与美术教学进行整合,把简笔画移植到电脑绘图训练中,就可给这些工具训练赋予丰富而生动的内容。

内容说明和教学建议:

教材第一部分为“铅笔”和“刷子”的应用。

其中通过“小窍门”介绍了刷子形式的选择。

所涉及的作品也局限在这两种工具内(包括用刷子直接写字)。

教材第一部分为“直线”和“椭圆”工具的应用。

P12图3-4中部分图需要“刷子”,需要学生观察决定。

1、               材中列出了一些可供参考的简笔画样品,教师还可以通过网络搜索到更多的简笔画作品。

当然要考虑绘图的难度和内容是否适合学生。

2、               教学训练中应该予以注意的问题

●       必须引导学生针对作品需要,讨论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工具,设置什么样的样式和粗细,不要简单地把样品提供出来就完事。

●       虽然这是一节美术与信息技术相整合的课程,但是应该注意这节课的学科特征和学科的教学任务,不应该在假定学生已经掌握这些技术和工具的情况下,上成一节纯美术课。

 

第四课保存画图作品

 

本节内容实际与“画图”关系不大,主要涉及Windows系统的文件、文件名等内容。

只是借助于“画图”的作品保存的需求进行这方面的教学。

目的意义概述:

由于“画图”作品保存的需求越来越重要,因此保存作品的教学必须进行。

传统教材往往采取两种处理。

一种典型方式是先讲Windows文件操作,再学习画图;一种方式则把正在进行的画图教学暂时停下来,介绍Windows文件操作,然后再返回画图教学。

考虑到小学生的情况,本教材对Windows文件操作内容进行了多次“支解”。

本课是第一次接触文件、文件名等概念。

但不是在“我的电脑”中,而是在“画图”保存文件时进行,依托于画图的“保存”或“另存为”对话框。

采取需要多少,介绍多少的办法,与本节没有关系的暂时不讲。

这样,由于学生第一次接触的“文件”就是自己的作品,因此“文件”这个概念与常规文件十分接近,不会感到陌生。

为了减轻本节的难度,这节课只介绍在默认路径上——“我的文档”中保存文件、打开,因此暂时绕开了“路径”这个比较复杂的概念。

各部分内容说明和建议:

教材首先通过常规书面“写”、“画”等活动引出常规文件概念,再结合计算机作品需要保存的问题,引入磁盘上文件的概念;为了区别磁盘上不同的文件,因此引入了文件名;进一步介绍了文件名基本组成和特点。

这样为本节的作品保存奠定了基础,以便开展下面三方面的教学。

这里只介绍了两种常用的图片文件扩展名——bmp和jpg。

一、保存“画图”作品

在默认位置——我的文档中保存作品,不提出文件夹概念

只输文件名,不输扩展名。

建议教师把学生机的“我的文档”映射到安全位置上,以便下节使用

二、打开已存盘的作品

只介绍打开“我的文档”中的文件。

只介绍直接鼠标点选文件(“单击+打开”和“双击”)。

三、保存修改后的作品

这是许多教材比较忽略的内容,从实际出发,这是十分重要的内容。

课文中P17所说:

“简单的保存文件的方法”是指直接用“保存”进行文件的再保存(原名、原路径保存)。

练习的处理和说明(部分):

1、“不同”可能表现在许多方面,学生能够指出主要的即可。

如:

保存介质;记录信息的方式;人对文件内容的可识别性等。

5、可以从下面几点进行异同对比:

菜单栏目、菜单选目、打开的对话框形式。

 

第五课描绘美丽的大自然

 

本课与第四课有异曲同工的意义和目的,只是使用的绘图工具有些开展。

在上一节的基础上增加了喷枪的使用和设置。

其目的和教学注意点与第四节一致,这里不再重复。

 

第六课拼装图形

 

本节是体现电脑作图特点和优越性的重要课程,希望予以充分注意。

目的意义概述:

本节所要体现的电脑绘图的优越性(与书面绘图相比)是指:

除电脑下容易进行图形修改外,更主要的是电脑环境下可以充分使用“图块复制”和“图块移动”进行图形组合操作,因此可以先制作出局部图块,然后通过图块移动,组成整体效果,这与常规书面环境下直接绘图有根本的不同。

通过本节教学,初步渗透电脑环境下构图的思维方法。

为了减轻负担,本节只准备介绍鼠标直接“移动”和按住[Ctrl]键的直接复制操作。

各部分内容说明和建议:

P23的“想一想、试一试”目的在于使学生发现,用直接画图的方法很难画准确,从而引导出新课。

一、拼图游戏

这小节核心在第一的例子,因为它的使用价值明显的多,例二只是一个游戏(教师不一定直接用这个具体的例子,可以自己构造)。

关于例一的处理作以下建议:

第一步:

结合图6-1,先讨论这个图可以由哪些几何图形组成;哪些可以直接得到;哪些需要加工得到。

第二步:

引入一个实验:

画一个整圆,用“选定”工具选定下半部,发现可以把选定部分移走,如果敲[Del]键还可以删除它。

这样既引入了图块选定、图块移动、图块删除,还发现了半圆是怎样生产的。

第三步:

提问:

根据这个实验,讨论图6-1怎样画更好?

通过三步启发后,再进入教材图6-2所示范的绘图教学。

二、复制图块

图块复制绘图,首先应该发现复制的需求,然后发现复制方法,再进行具体作品的复制。

复制对象有两种:

一种是把自己画的局部图块作为对象;一种是打开的文件图片中,选择复制对象。

教材6-5和6-6只是一个简单样品,教师可以自己选择更有意义的内容。

练习的处理和说明(部分):

图6-7是一个比较好的例子。

应该让学生先讨论(或完成后讨论汇报)。

因为本图怎样使用复制将关系到效益和准确性。

一种方式是先复制、组装好车厢,再复制、组装各个轮子。

一种是先画一个长方形,一个轮子,再复制一个轮子,组装出一个完整的车箱。

再把这个车箱作为对象进行多次复制,组成整个火车。

显然后一种更好。

 

第七课画出方和圆

 

过去已经实验过矩形工具和椭圆工具,本节进入这两种工具其正式教学,并再次引入组合构图的训练。

内容概述和建议:

1、图7-1目的是通过观察,再次引入矩形工具、椭圆工具和直线工具。

图7-1中椭圆钟面的长针过长,不合理,注意纠正。

2、本阶段只使用矩形和椭圆工具的第一样式(有边空心图形),其他样式将放在4年级上册第三课中(背景色设置)进行。

所以教学时不要主动涉及这些内容

3、7-2内容涉及观察:

鼠标拉出的长方形的准确位置和范围是怎样约束的。

图7-3涉及的工具和技巧包括:

矩形工具、椭圆工具、直线工具和橡皮擦。

其中烟筒最好用长方形,组合后,再擦去多余的部分。

这一点最好通过讨论。

4、本节以“小窍门”方式引入标准圆和正方形的画法,但是,这里涉及到一个操作技巧。

请教师给学生设计一个对比实验:

按住[Shift]拖动鼠标,出现正方形后,先松开鼠标,还是先松开[Shift]键?

只有对比观察后,学生才能得出画正方形的完整过程。

5、本节不要忘记引导学生继续使用“组合图形”的思想完成各个作品。

 

第八课让画图五彩缤纷

 

内容目的概述:

本课主要涉及填充工具的使用。

虽然填充工具在前面已经接触到,但是,填充技巧涉及不多,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填充溢出后的处理。

具体说明和建议:

1、图8-1两个图的对比可以引导出今天的目的——颜色填充

2、图8-2示意出填充的基本过程——关键在“内部填充”

3、“溢出”处理是教学重点,细节填充是操作难点。

建议教师自己构造一个可能“溢出”的例子,演示“溢出”现象。

注意:

教材例子不理想,因为长方形是专门工具画出来的,不可能自己出现缺口(除非人为破坏)。

造成图形不封闭往往有两种可能:

其一:

用“刷子”之类的工具画自由封闭图形时(如树冠)可能出现缺口;其二,用橡皮擦操作不当,破坏了封闭性。

教师最好自己构造适当的例子。

出现“溢出”后怎么办——提示学生回顾“撤销”菜单的使用。

4、图8-5和8-6出现有边线和内部是统一颜色的图形(或视为无边线图形)。

首先要提请学生注意到这种现象,然后引导学生讨论怎样实现(同色画线,同色填充,或对异色边线进行填充改色)

 

 

第九课创造新图画

目的内容概述:

本节有两个意图。

其一是:

如何通过图形修改加工,生产出用绘图工具不能直接画出的图形(如半圆);其二:

利用“复制——粘贴”把“草稿纸”上的图粘贴到自己的画面中。

各小节说明和建议:

一、        西瓜与蘑菇

本小节主要涉及半圆或半椭圆(弓形)的生产。

图9-2中,怎样去掉上半圆的弧线应该组织学生讨论,方法可以是:

第一种,橡皮擦方法(教材所用);第二种,用选定工具框选上半圆,然后删除。

图9-2中,方框2的说明欠准确,应该是“……画出直径(或弦)”

本内容的拓展可以包括怎样画:

实心半园(半椭圆);四分之一圆狐(或扇形)

根据这种方法,还可以扩展到直角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等图形的生产,需要涉及相关的几何知识和作图技巧。

二、树叶上的瓢虫

本小节需要打开两个“画图”窗口,一个进行创造,一个打开素材(瓢虫图片)。

通过复制——粘贴把瓢虫图块粘贴到创造窗口中进行组图。

注意下面问题:

1、怎样才算打开两个画图窗口

2、怎样调整两个窗口的大小和位置

3、这里介绍了通过菜单进行复制,而不是过去的快捷操作。

4、为了介绍本节负担,树叶和瓢虫都可以是预先准备好的文件,这里只完成组图。

瓢虫可以是多样的(暂时不要涉及放大缩小)。

练习的处理和说明:

 

P40的“七巧板”绘图的准确方法涉及到几何知识。

可以参考下面示意图进行正确作图。

第十课把作品保存在自己的文件夹

 

本节实际上属于Windows文件操作内容,和第四课一样,我们把这个内容依托在“画笔”作品文件保存的进一步需求中。

目的意图和内容概述:

本节是在本册第四节基础上进行的,已经初步了解了文件和文件的保存,但是还没有涉及保存的位置和文件夹概念。

本节涉及文件夹和文件夹的建立,以及在“画图”环境下,把作品保存在指定文件夹那的操作。

本着任务驱动的原则,我们仍然采取类似第四节的方式,依托“画图”软件的文件保存对话框,介绍文件夹的建立和文件路径的选择,暂时不介绍“我的电脑”环境下的文件夹操作。

各部分说明:

(本节在叙述上将在再版中进行改进)

一、          了解文件夹

以类比的方式介绍文件夹概念。

考虑到与整套教材的统一,建议直接把磁盘文件夹类比为传统文件袋或文件夹,因为今后要把不同的磁盘(分区)类比为不同的文件柜。

二、          把文件保存入自己的文件夹

建议按照下面的顺序进行教学:

1、观察过去我们的画图作品保存的位置,引导学生了解在“另存为”对话框中,什么地方告诉你文件保存的位置。

2、解释“另存为”对话框中部分信息和意义,如“磁盘”是保存文件和文件夹的地方,好比是文件柜。

磁盘用A、B、C等表示

3、选择一个磁盘,建立自己的文件夹。

即图10-1、10-2所示范的方式

4、把作品保存在自己建立的文件夹中,即图10-3。

练习的处理和说明:

本节练习中,所有文件操作应该都在“画图”软件的“另存为”对话框中进行,不要随意转移到“我的电脑”中。

 

第十一课用拼音些汉字

 

目的意图和内容概述:

本节依托“写字板”平台(也可采用“记事本”),开展“智能ABC输入法”的汉字输入教学。

本节只完成单字输入教学。

根据汉字输入法的不断改进和多样化,教师可以选择比较优秀,而且推广面比较宽的输入法进行教学,如:

紫光拼音输入法。

各部分说明:

(本节在叙述上将在再版中进行改进)

一、打开“写字板”

由于依托“写字板”环境进行输入练习,所以必须对环境进行简单的介绍和熟悉。

不过重点只需要了解输入的内容在什么位置上即可。

如果选择“记事本”环境,也仿照此法进行介绍。

注意:

图11-1中应该画出输入光标的位置,请教学时予以弥补注意。

二、转换输入法

注意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环境,认识类似图11-2的情况。

应该向学生提示,这就是你的机器所能够使用的所有输入法,由于所安装的输入法不同,可选的内容也不同。

注意结合操作实验,观察“小窍门”的作用——输入法切换。

三、用拼音写汉字

注意两个重要名称和对象——“输入条”和“文字待选框”

注意回车键的作用

本小节主要包括下面内容,请予以注意:

输入拼音敲空格后,输入条中出现我需要的汉字怎么操作(如:

春)

输入拼音敲空格后,输入条中没有出现我需要的汉字,但是“文字待选框”中有需要的汉字改怎么操作(如:

晓)

输入拼音敲空格后,“文字待选框”中没有出现需要的文字怎么操作(如:

啼)

拼音ǖ用V代替问题(如:

女)

练习的处理和说明:

教师可以单独安排一组后代表性的字,先进行练习,再输入P49内容

 

第十二课输入词组

内容说明和建议:

本课仍然基于“智能ABC”基础进行教学。

一、全拼输入词组

全拼输入词组的关键是第一字拼音输入完毕后,不要敲空格,更不可能选字,否则成为单字输入。

这里实际上主要涉及到全拼双字词的输入(只有“少先队员”一词是多字词)。

应该让学生设计一些多字词的输入练习。

“小知识”中所介绍的内容在拼音教学中叫“韵母自成音节”的汉字。

当这种汉字在词组中作为第二字时需要这样处理。

二、快速输入词组

严格说,应该叫“韵母输入法”。

不要误为首字母输入法。

这种输入法更适合多字词的输入,特别是一些专用名词和成语的输入。

如:

拖拉机联合国意大利程序设计高高兴兴举世闻名守株待兔

关于P52“知识窗”内容,希望根据自己系统是否具有此功能进行。

共用机房不要随意打开词频调整。

练习的处理和说明:

建议以指定词组进行重点训练(如P54中2、3、4题内容)。

图12-4的内容不要求输入标点符号。

 

 

第十三课标点符号的输入

内容说明和建议:

一、找找文章中的标点符号

本节内容与小学语文教学相关内容需要紧密整合,不要简单变成一个怎样输入标点符号的技术课。

P56“法默先生的闹钟”只是观察、认识标点符号。

完成填空后,应该让学生在键盘上找找它们的位置,并注意到哪些是上档符号。

二、输入标点符号

本来标点符号涉及许多概念(全角、半角、中文等),同时涉及比较复杂的选择,本节不准备涉及这些内容,采用刚刚进入(启动)“智能ABC”时的默认状态。

P57上面的内容只是涉及中、英文切换。

练习的处理和说明:

为了强化标点符号的输入,避免在本节花太多的时间进行汉字输入,建议教师预先准备一个已经完成汉字输入的写字板磁盘文件,让学生打开后,只进行插入标点符号的练习。

文字内容不要超越当时的语文水平。

 

第十四课为画图作品题字

本节把刚刚学习的汉字输入方法应用到“画图”中,实现为作品添加汉字。

“画图”中添加文字可能遇到各种问题,先解决哪些问题,后解决哪些问题没有严格的规定。

例如,何时进入拼音状态,何时设置字体、字型、颜色等都没有刻板的要求,所以不能硬搬教材顺序,建议参考下面的内容。

教学内容和建议:

1、图14-1可用于“画图”作品中文字输入的需求介绍,同时也是示范内容(具体内容不需要与教材一模一样)。

2、进行“画图”中文字输入的初步实验,包括下面内容

●       选择文字工具,进入工作区,确的文字输入框位置(应该包括两种方法:

其一:

教材所说的“左键单击”;其二:

拖动鼠标拉出任意大小的文字框)。

●       进入汉字输入状态(可先可后)

●       在默认状态下输入一段文字

●       发现文字框长度太短,输入内容自动提行怎么办?

(可以马上介绍文字框的调整)

●       发现文字太小,颜色总是黑色等问题怎么办?

(引入下面问题)

3、进一步学习“画图”文字内容的美化——涉及下面内容

发现“文字工具栏”,试探相关项目的功能,在文字框还没有消失的情况下实验下面内容

●       字体、字号设置

●       文字颜色设置

●       粗体、斜体设置

●       竖直排列

●       文字框背景挡住了画面背景怎么办——文字框透明设置

注意以上设置对框内文字马上生效

4、“画图”文字输入应该注意的问题

●       当文字框消失后,是否还能对文字进行设置?

●       当文字框消失后,发现有错,怎样取消这段文字?

●       当文字框消失后,是否还能对文字进行位置移动?

练习的处理和说明:

教材练习中部分内容有些超越。

如图14-4的文字倒影;图14-5中文字阴影。

请教师酌情处理。

 

第十五课创作郊游连环画

目的意义概述:

本节内容与语文、美术内容紧密整合,一方面要求通过阅读,构思画图作品,一方面通过画面,构思描述文字,在画图中插入文字。

内容说明和建议:

一、美文配图

这小节内容是根据文字描述,构思、创作自己的图片。

图15-1、15-2和15-3只是一个示范,不是样板。

要注意插入简练的文字说明。

二、综合练习

之需选择其中一个练习即可。

1题是独立创作。

要形成“连环画”效果,可以在一个画面中分区画出几个小图。

2题需要在局域网上准备素材,学生打开素材后,根据画面内容配文字说明。

三、作品设为桌面

这就是“画图”中,把自己的作品设为墙纸的操作。

建议结合作品插入文字的练习,制作一个有代表性的画面进行桌面设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图表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