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中学校企联合办学模式的研究》结题报告.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016394 上传时间:2023-08-04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487.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中学校企联合办学模式的研究》结题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职业中学校企联合办学模式的研究》结题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职业中学校企联合办学模式的研究》结题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职业中学校企联合办学模式的研究》结题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职业中学校企联合办学模式的研究》结题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职业中学校企联合办学模式的研究》结题报告.docx

《《职业中学校企联合办学模式的研究》结题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中学校企联合办学模式的研究》结题报告.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职业中学校企联合办学模式的研究》结题报告.docx

《职业中学校企联合办学模式的研究》结题报告

《职业中学校企联合办学模式的研究》结题报告

唐山市对外经济贸易学校 负责:

王洪忠 执笔:

米福禄

1998年前后,社会上存在着这样一种“两难”的怪现象:

企业招工难,职校毕业生就业难。

生产企业缺少技术工人,但在劳动力市场上却招不到,而职校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却不受企业的欢迎。

毕业生就业难导致招生能难,一些职校因此走入困境,全国职业教育滑坡。

能否根据企业的需求进行办学,建立校企联合办学的模式,以实现与企业紧密接轨,推进职业中学的改革与发展?

我们从1999年开始就对此问题进行探索。

2002年11月以《职业中学校企联合办学模式的研究》为题提出课题申报,2003年3月正式批准立项为浙江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第二轮重点研究课题。

我们进行了认真的研究与实践,在理论与实践二方面都取得了预期的成果。

一、课题研究概述

(一)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1、校企联合办学是国际职业教育的基本走向

在本课题的研究中,我们查阅了大量的相关资料,并考察了德国等欧盟成员的职业教育,发现校企联合办学是各国职业教育普遍采用的一种办学模式,并成为一种基本走向。

德国的“双元制”是最典型的一种校企联合办学模式。

所谓“双元制”是指青少年既在企业里接受职业技能和相应知识的培训,又在职业学校里接受职业专业理论和普通文化知识教育。

这是一种将企业与学校、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紧密结合起来,以培养专业技术工人为目标的职业教育制度。

德国的“双元制”已经有100多年的发展历史,其主要特点是:

以能力培养为主、以技能培训为主、理论教学为技能培训服务;采用模块式教学,学习内容安排由浅入深螺旋式上升;在企业与职业学校两个地点学习;学生同时具有学徒的身份。

自从19世纪初开始,美国就推行“合作教育”,提出一些专业和一些项目的学生一年中必须有1/4的时间到与自己专业对口的公司或企业单位去实习,以获得必要的知识。

美国的职业院校很重视吸收企业界人士参与办学。

例如芝加哥市有许多炼钢、炼油企业,该地的职业技术学校便开设相应的专业。

为使这方面的人才培养工作与企业实际需求相一致,学校设立以下几种机构:

一是工业顾问委员会,委员是本地区企业界的知名人士或企业主,他们讨论、研究本地区工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确定专业设置;二是专业委员会,请专家教授参加,研究专业课的教学计划;三是人才调查办公室,由学校和企业界双方人员调查本地区各行业对人力的需要,根据需要办学。

在加拿大,培养职业技术人才的主要机构是社区学院。

社区学院每个专业都设有专业顾问委员会,其成员由专业负责人和各相关企事业单位的专家组成。

委员会每学期或每学年都要召开会议,研究本专业教学内容的改进,实验设备的改善和专业发展预测等问题。

学院根据顾问委员会的意见,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以及招生数量。

学院与企业界的交流与合作,使学院的专业教学适应企业、社会的需要,跟上技术发展的步伐,也使毕业生的质量与数量与企业、社会的需要相一致。

“教学工厂”是新加坡职业技术教育的新模式。

它力图把“工厂的需求”和“学校的教学”这两方面尽可能地沟通和整合在一起。

它将现代工厂的经营、管理理念引入学校,将现代工厂的生产、经营环境微缩或模拟到学生的教学活动中,甚至将企业的某一个生产、经营环节引入学校,学校直接参与到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使培养出来的学生既具有先进的理论知识,又具有现代化工厂所需要的实践技能,使学校教学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学用结合”。

韩国为加强职业学校与企业的联系,从1994年起实施了“2+1制”,即头两年在学校接受职业教育,第三年则在企业接受为期一年的实习培训。

此外,澳大利亚的“新学徒制”、前苏联的产学联合体、日本的产学合作、英国的“三明治式”等都是国外校企联合办学的模式。

然而,国外的校企联合办学模式是建立在各自国度的经济、文化、法制基础上的。

我们中国有自己的特定国情,如只有几十年的工业发展基础,而且大多数都是中小企业等等。

照搬外国的办学模式显然是不现实的,但是其精神实质:

学校与企业相沟通,教育与科技工艺的发展相适应,理论知识的教学与实践技能训练相结合,却十分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

2、校企联合办学是国内职业教育改革的热点

根据我们的研究,我国许多职业教育的法规与政策已经多次作出校企联合的办学的规定,已经为许多领导与专家学者所关注,许多职业中学都在积极探索校企联合办学。

例如:

山东平度市职教中心与青岛海尔集团、青岛海洋大学、山东工程学院联合办学,形成多位一体、共同发展的职教联合体。

该校面向全国培训职教师资,面向联合办学企业开展技术培训,取得很大成绩。

武汉市东西湖职业技术学校结合当地的产业结构特点,以“食品饮料”为骨干专业,并与企业联合办学。

他们请啤酒厂技术员上课,实习即到啤酒厂去,并负责一条专门的生产线,称为“东职生产线”,按厂里下达的生产任务和质量要求进行生产。

诸暨市轻工技校与万安集团、凯达集团、海亮集团、盾安集团等企业联合办学,“冠企业名,按企业需,育企业人”,“招生――教学――就业”一条龙。

获得了企业投入的车床、气体保护焊等价值达40万余元的生产实习设备和10多万元的奖学基金。

宁海县高级职业技术中心学校与北京精雕科技公司联合办学,按企业需求设置课程,实行订单式教学,为企业定向培训人才。

企业提供所需的实习实训设备,派出技术人员参与学校教学,共同开发课程。

对于校企联合的办学这一问题,尽管已经成为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一个热点,但总体上还是处于探索阶段,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在实践中也还没有形成稳定的模式与成熟的经验。

许多学校的校企联合办学由于只是学校行为,企业没有积极性,一些学校缺少有效的互动机制,致使校企联合走入困境或流于形式。

3、校企联合办学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内在需要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对永康当地的企业进行了比较深入的调查研究,深切感受到:

企业需要与学校联合办学。

永康市是全国著名的“五金之都”。

全市有工业企业1万多家,从业人员30多万人,出口创汇产品100多种,产品涵盖机械五金、装潢五金、日用五金、建筑五金、工具五金、小家电等1万多个品种。

永康已成为全国最大的防盗门、电动工具、电动剃须刀、小型拖拉机、柴油机的生产基地与出口基地,不锈钢保温杯、电动车的产量和出口量居全球第一。

2001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62.4亿元,2002年为301.9亿元,2003年达到381亿元(如图1所示)。

目前,永康的企业正在由传统家庭作坊向现代集团公司转换,由生产小五金向生产高科技产品转换。

永康正在融入“长三角”,打造先进五金制造业基地。

永康市发达的五金产业,形成了技术人才特别是生产第一线技术工人的强大市场需求。

根据人才市场调查的资料显示:

永康企业每年需新增科研、设计、生产、经贸、管理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达1万余名。

同时企业职工的素质普遍偏低,据我们对永康市20多万企业职工的不完全调查,大专或以上毕业占7.5%,高中程度占22.8%,初中及以下文化的占60.7%(如图2所示)。

永康企业职工的技术水平情况(如表1所示)普遍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

企业职工素质的低下制约产品科技含量的进一步提高,制约永康经济的快速发展。

表1:

永康市企业职工技术水平与全国及发达国家的差距

高级技工

中级技工

初级技工

无技术证书

永康市

0.8%

3.5%

5.4%

90.3%

全国

5%

25%

32%

38%

发达国家

15%

75%

10%

0

企业间的竞争其实质是人才的竞争、技术的竞争,没有高素质的生产工人,企业将会面临被淘汰的危险,更谈不上企业的发展。

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许多企业主已经意识到提高职工素质的重要性与迫切性。

例如2002年永康的一位老总在广交会上与外商达成了电动工具供销意向,从上海请来3个高级技工,用了1个月时间生产出2只电动工具样品。

此样品完全可以和德国的样品相媲美,而价格却便宜45元,外商连叫“OK”,当即签下了100万美元的合同。

然而进行大批量生产时,却没多少产品是合格的,企业不但失去了订单,还得赔偿违约金,共计损失了500多万元。

此类事实充分说明:

企业可以高薪聘请高级技术人员生产一、二只样品,却不能“买”到大批技术工人进行批量生产。

由于我们永康的企业大多数是中小企业,绝大多数是私营企业,企业本身没有独立办学培养人才的可能,因而他们盯上了培养高素质的技术工人的职业中学。

许多企业(特别是一些上规模的企业)老总对我们职业中学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热情,对校企合作表现出积极的姿态。

这为我们进行校企联合办学提供了极为有利的社会条件。

4、校企联合办学是职教改革发展的必由之路

在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各级政府的重视下,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也存在着许多的问题。

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办学模式上,职业教育缺少自己的特色,教育教学没有与当地的企业接轨,培养的学生岗位适应能力不强,造成就业与招生的相对困难;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等与社会实际需求脱节。

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着学生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也制约着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生产现场为培养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所必需。

职业教育的主要特色在于它所培养的人才具有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和相应的职业素质。

而技术应用能力和相应的职业素质的获得,取决于理论和实践的高度结合,这需要教学过程各环节的整体优化,其中实践性教学环节是最重要的。

职业中学要完成实践性教学任务,使职业教育的质量特色真正实现,除有良好的校内基地外,还必须有数量足够、水平较高的校外实习基地,使学生有相当时间在生产和服务的真实现场经受真刀真枪的熏陶和磨练。

显然,没有企业的参与办学,要达到这个目的是不可能的。

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大批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熟练劳动者和各种实用人才。

这就决定了职业学校的办学思想、办学模式必须适应本地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

如果没有企业的参与与支持,职业教育很难做到真正的理论联系实际,很难及时适应社会需求;职业学校如果不加强校企联合,办学单一化、内向化,就很难实现培养目标,培养的人才就会失去市场竞争力。

在教育经费短缺的情况下,如果没有企业的大力资助与合作,就很难改善办学条件。

因此建立校企双赢的机制,实行校企联合的办学,这是校企联合办学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由之路。

总之,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构建校企联合办学模式,这对于顺应国际职业教育改革的潮流,构筑我国终身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对于培养高素质的技术人才,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对于建立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职业教育办学模式,促进学生和职业中学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课题研究目标与内容

本课题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在行动中研究,边研究边实践。

课题研究目标是在终身教育等理论的指导下,初步探索校企联合办学的理论,并在实践中构建职业中学校企联合办学的模式,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研究校企联合办学的定义、内涵、原则、条件、类型与内容等理论问题。

2、研究国内外校企联合办学的情况,研究永康当地企业发展情况及对所需人才规格的需求。

3、研究职业中学专业设置与课程设置。

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情况合理设置专业和课程,并探索教学内容的改革和校本教材的开发。

4、研究教学方法。

探索在强化理论教学的同时,如何突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探索在改进教师教法的同时,突出学法的研究,使学生不但要“学会”,而且要“会学”。

5、研究学分制的改革。

根据企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试行“过程学分”和“替代学分”。

6、研究师资队伍建设。

探索“教师下企业,技术人员进学校”的教师培训方法,增强教师的职业意识,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

7、研究企业职工培训,探索职业中学进行职后培训方法和模式。

(三)课题研究的过程与步骤

本课题的研究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1、准备阶段:

2002年9月至11月,我们在总结前期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有关的教育理论,聘请指导专家,成立课题组。

在专家组的指导下,研究校企联合办学的背景,探讨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内容,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并向上申报。

被立项为浙江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第二轮重点研究课题。

2、实施阶段:

2002年12月至2004年6月,在总课题组的统一部署下,各研究小组围绕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内容,开展的各个方面的研究工作。

1)到企业调查研究。

我们组织多个调查小组深入100多家企业进行调查研究,召开座谈会,积累了大量资料。

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当地企业的生产发展情况与进步情况,掌握了企业对职业中学人才培养的规格与要求,摸清了企业对联合办学的动机与态度。

2)研究国内外职业教育的情况。

课题组成员曾亲赴德国等欧盟成员国考察职业教育的情况,并先后参观考察了省内外30多所中等职校,初步掌握了国内外中等职业教育的现状。

3)举办或参加多种学术会议。

课题组成员先后到杭州、诸暨与义乌等地参加相关的研讨会,参加在青岛(2003年12月)、上海召开(2004年3月)的全国性学术会议。

学校于2003年11月举办了“浙江省打造先进制造业暨校企联合研讨会”。

在各种会议上交流了校企联合办学的经验,共同探讨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的方法。

4)请专家进行理论指导。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先后请浙江省教科院的方展画、郭耀邦,金华市教育局应恩民、教科所吴惠强等领导与专家对本课题进行指导。

并先后请了华东师大的钱景芳、浙大的吴雪萍、浙工大的杜时贵、徐佳等专家亲临讲学。

5)搜集整理资料。

在上述研究活动的基础上,我们还广泛搜集报刊杂志与因特网上的相关资料,通过整理,积累了约1000多万字的研究及参考资料,并且编印成册。

6)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写出了200多篇论文,其中有90多篇在报刊杂志上发表或在各级论文评选中获奖;写出了40万字的专著并公开出版。

通过研究,初步形成了职业中学校企联合办学的理论框架。

(详见本报告的第二部分)

7)我们把研究的成果及时应用到实践中,初步构建了以当地产业为依托的具有本校特色的校企联合办学模式(详见本报告的第三部分)

3、总结阶段:

2004年7月至8月,进行课题研究总结,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详细的研究过程参见附件《课题研究大事记》)

二、课题研究的结论

在本课题的研究中,我们从理论的层面进行了探索。

这一部分主要阐述校企联合办学理论研究方面的成果,包括校企联合办学的依据、概念、条件、原则、类型与内容等。

(一)校企联合办学的依据

1、法律政策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第二十三条规定:

“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实施职业教育应当实行产教结合,为本地区经济建设服务,与企业密切联系,培养实用人才和熟练劳动者。

1998年12月,教育部制定《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强调“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要走产教结合的道路,实行更加灵活的教学模式,努力办出特色,更好地为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2002年8月,国务院颁发了《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

“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要适应经济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劳动力市场变化,及时调整专业设置,积极发展面向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专业,增强专业适应性,努力办出特色。

……加强职业学校与企业、行业等用人单位的联系,建立职业学校与劳动力市场密切联系的机制。

以上规定从法律法规的层面上为校企联合办学提供了依据,同时也为我们指明了校企联合办学的目的与方向。

2、理论依据

校企联合办学的理论依据之一是教育的基本规律。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这是教育的基本规律之一。

马克思曾说过:

“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

”教育作为整个“社会生活”的一部分,其性质和运行方式也是由社会生产决定的。

当前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核心的“物质生活”已构成我国职业教育生存与发展的大环境,而职业教育与现代经济的本质联系和直接联系决定了教育必须改革。

与社会经济接轨,是职业教育与经济相互联系的必然选择。

职业中学的办学目标是为当地经济建设培养初、中级的技术人才,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是我们职业中学办学的出发点与归宿。

企业的需求是职校的生长点,校企联合是职校办学的必由之路。

我们必须转变旧的思想观念,主动适应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与当地经济发展紧密地结合起来;必须打破常规,根据企业的需求与学生的需要进行教育教学改革,使学校的一切办学行为与企业接轨。

唯有如此,才能充分发挥职业教育为当地经济发展服务的功能,体现职业教育的市场价值,才能使职业中学获得生存与发展的强大的生命力,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校企联合办学的理论依据之二是终身教育理论。

终身教育是能满足个体一生中各阶段生存发展的多方面需求的教育,它包括职前的学前教育、学校教育,也包括职后的成人教育和退休后的老年教育;既有职业性教育,也有人文和社会生活教育。

终身教育理论有三个基本观点:

其一,它否定了学校才是提供教育的场所,指出学校教育不是人生接受教育的唯一阶段,人的教育应贯穿从出生到死亡的全过程;其二,它否认了青少年在学校接受的知识可以终生受用的观点,提出成人教育对整个教育的贡献具有决定意义,是别的教育所无法替代的;其三,它认为教育的本质不是经验和知识的传承,而是满足个人和社会发展的双重需要,是全体公民的权利。

我国《教育法》中明确提出,要“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1999年,教育部制定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进一步明确提出“到2010年基本建立起终身学习体系”。

根据终身教育的理论,职业教育应该改变封闭的办学模式,实行开放办学,与社会经济相沟通,与企业单位相接轨,与普教成教相联系,与企业职工培训相结合,与终生学习要求相符合。

(二)校企联合办学的定义与内涵

“职业中学校企联合的办学模式”是指职业中学主动与企业接轨,根据企业的需求进行办学的一种模式,也即是一种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学校运行机制。

这里所说的“企业”,不仅仅是指工业企业,而是泛指社会上与学校所设专业相关的企事业单位及其他各种部门。

校企联合办学的本质特征是:

将职业教育置于现代经济生活中,依靠企业办学。

把企业作为学校物质基础的后盾,作为办学信息与先进技术的主要来源,作为学生生产实习的场所,作为培养专业师资的基地,作为学生就业安置的摇篮。

校企联合办学的基本内涵有五点:

一是学校与企业建立紧密的联系,把企业的需求作为办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二是学校及时掌握企业当前的经济信息、技术信息和今后的发展趋势,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制度,使所培养的学生与企业需求相一致;三是学校积极开展企业职工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实现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相结合,为在职职工提供继续学习的机会;四是企业强化办学意识,不但为学校的教学与实习就业提供方便,在办学的场地与资金上为职业中学提供支持,并且参与职业中学的教学过程。

五是校企双方在联合办学中实现双赢,这种办学模式不单是学校的行为,而同时也是企业的自觉行动。

(三)校企联合办学的条件

校企双方要实行联合办学并取得成效,需要一定的主观与客观条件。

1、职业中学需要有强烈的改革意识与创新的精神。

这是校企联合办学的主观条件。

实行校企联合办学,不仅只在于形式上的开会、签协议、作广告宣传,而更需要对学校的办学思想、培养目标、教育教学进行全方位的改革与适应,这比关起门来办学,比“以纲为纲、以本为本”地教学要困难得多。

在实施联合办学中必须要处理许多关系,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必然会遇到许多阻力与困难,这就需要我们转变传统的办学观念,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强烈的改革意识与创新的精神。

时至今日,一些职校还是按传统的观念,关起门来办学,按普高的模式办职校,学校没有自己的特色,学生没有自己的特长,动手能力不强,不受企业的欢迎,形成了“就业难――招生难”的恶性循环,导致学校每况愈下;一些职校虽已经认识到职校办学的难度与问题的严重性,但只是在埋怨“社会鄙薄职业教育”,在惊呼“普高热冲击职教”,可就是不敢高扬职教的旗帜,以自己鲜明的特色与普高抗衡,在办学的困难与挑战面前束手无策;一些职校尽管也在探索开放办学、校企合作,然而一碰到企业的冷漠,一想到需要学校的全方位改革,就浅尝辄止,畏缩不前。

所有这些,都是落后的思想观念在作怪,缺乏敢为人先的勇于改革创新的大无畏精神。

2、职业中学需要有一定的规模与档次。

联合办学也是讲实力的,较大的办学规模、较高的办学质量,较好的知名度与社会的认可度,都是顺利进行联合办学的重要条件。

如果学校的规模过少,特色不明显,对企业就没有吸引力。

因为企业认为与这样的学校联合办学对提高职工素质和增加品牌效应方面并没有带来多大好处。

就象我们永康市职业技术学校,五年前我们的学校规模还少,特色也不鲜明,当我们寻求企业联合时,一些企业老总往往是礼貌地与我们握一下手,就“拜拜”了。

可是在我校规模扩大、名声雀起,成为国家级重点职校的今天,许多企业老总主动找上门来,千方百计寻求与我们联合。

当然这并不是说规模少档次低就不能实行校企联合办学,只不过操作难度大一些而已。

“在寻求企业联合中找出路,在与企业联合中求发展”,这是我们职业中学应有态度与正确策略。

我们永康市职技校在实行校企联合办学的过程中,自身弱小时也免不了低声下气,也曾“山重水复疑无路”,但为了职校的生存与发展,决心杀出一条血路,凭着执着的追求与不懈的努力,终于实现了一个又一个的跨越,在校企联合办学方面出现了“柳暗花明又一村”。

3、企业需要发展到一定阶段。

当企业还处在家庭作坊式的阶段时,由于其小规模生产,产品的技术含量低,对职工素质要求不高,因此对校企联合办学也不那么重视。

可是当企业发展到集团公司的阶段时,由于生产规模扩大,生产管理严格,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职工素质对于企业成长的作用日益明显,企业就会意识到技术人才的重要性,对校企联合办学就产生积极性。

同时,只有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才能有相应的人力、物力和技术与学校进行合作。

就一个企业而言,在不同的成长阶段,其动机与需求是不一样的。

因此我们在选择联合办学的对象时,必须注意到企业的发展情况,并根据企业的不同成长阶段,采取灵活的合作方式。

4、需要有政府的重视与支持。

校企联合办学对于发展当地经济,提高职业教育水平具有重大的促进作用,地方政府应该积极提倡与支持。

地方政府的支持与引导,或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或直接参与联合办学,是推进校企联合办学的有利条件。

如诸暨市店口镇政府的“知识扶贫、岗位扶贫”政策,我们永康市政府对校企联合办学的积极倡导,都有力地促进了校企联合办学的开展。

有些地区的校企联合办学之所以走入困境,原因之一就是没有争取政府的重视与支持。

各级人民政府,特别是县一级政府,必须象抓经济一样抓职教,象抓计划生育一样抓校企联合。

5、需要建立一种互动的机制。

职业中学是教育实体,企业是经济实体,其性质完全不同。

如果说这两种实体能够结联合起来,其主要结合点就是人才:

学校是人才的培养者,能够输送人才,而企业是人才的使用者,需要输入人才。

因此要实现校企之间能够稳定持久地联合办学,必须建立一种互动机制。

一是签订必要的协议,明确校企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违约应承担的责任;二是建立必要的组织,如职教集团、办学委员会、专业指导委员会等;三是根据设定的合作项目开展经常性的活动。

如果校企双方不建立这种互动机制,校企联合办学就会流于形式。

(四)校企联合办学的原则

在课题研究中,我们总结了如下几条校企联合办学的原则:

1、学校主动原则

“校企联合办学”这一命题可简单解释为学校与企业联合起来办学校,而不是企业与学校联合起来办企业。

这个联合体中学校居于主动地位,企业却居于从动地位。

校企联合办学的直接目的是为了办好职业中学,培养高素质人才,而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促进企业的发展壮大却是间接目的。

企业渴望人才,愿意联合办学,但他们也明白人才培养的主体不是企业而是学校。

因此我们在校企联合办学中,必须坚持学校主动原则。

不能坐等企业主动上门,等待意味着自我封闭,自甘落后。

我们必须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主动与企业接轨,主动策划,主动出击。

当有的企业还没有联合办学的意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管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