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防御机制及其在心理动力学取向心理治疗中的应用.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004819 上传时间:2023-08-0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6.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我防御机制及其在心理动力学取向心理治疗中的应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自我防御机制及其在心理动力学取向心理治疗中的应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自我防御机制及其在心理动力学取向心理治疗中的应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自我防御机制及其在心理动力学取向心理治疗中的应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自我防御机制及其在心理动力学取向心理治疗中的应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我防御机制及其在心理动力学取向心理治疗中的应用.docx

《自我防御机制及其在心理动力学取向心理治疗中的应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我防御机制及其在心理动力学取向心理治疗中的应用.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自我防御机制及其在心理动力学取向心理治疗中的应用.docx

自我防御机制及其在心理动力学取向心理治疗中的应用

自我防御机制及其在心理动力学取向心理治疗中的应用

徐州市心理卫生协会副理事长张学良

防御机制的概念由精神分析理论的创立者弗洛伊德(1896)引入现代心理学,其主要观点是各种无意识的心理策略被用来防卫、曲解或掩盖不可接受的本能和想法,阻止它们进入意识。

这个重要的观点已经被系统化地贯穿于弗洛伊德的各种理论中。

弗洛伊德逐渐将压抑这一防御机制确定为精神分析的基石。

然而,防御机制这一概念的完整形成和对其心理学根源和功能的探索是由他的一些追随者完成的。

特别是佛洛依德的女儿安娜.佛洛依德在她的著作《自我和防御机制》中对她父亲的防御机制理论进行了总结和延伸。

20世纪后半期由其他精神分析家提出了其他的一些防御机制。

当代精神病学家或临床心理学家,试图对防御机制进行分类,提出了不同的分类方法。

作为心理动力学取向的治疗师,必须了解关于防御机制的相关知识,这在心理治疗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1、防御机制的概念与作用

1.1定义防御至少有三种方法(Conte&Plutchik,1995;Paulhus等,1997)。

在弗洛伊最早期的著作中,防御被定义为是一种阻止创伤事件记忆(如性侵犯)进入意识从而达到避免再次经历痛苦的方法。

在弗洛伊德后期的结构模型中,防御被定义为一种心理策略,用于应对由不可接受的本能(由本我产生的性或攻击本能)和超我之间冲突引起的焦虑。

因此,如果一个人体验到一种不可接受的性或攻击本能,那么这个人就会经受对这些本能的行为后果的焦虑,因为这些行为违背了超我的原则。

违背了这些原则会导致内心(如内疚)和外在的忧虑,如生气和性或攻击行为带来的报复。

防御机制正是用来调节和降低焦虑以及内心冲突引起的其他负性情绪体验。

客体关系理论、自我心理学和人际精神分析理论对防御的看法有一些不同。

在这些理中,防御被看成是一种应对由两种不相容的需要引起的焦虑的方法。

个体一方面希望表达不被照顾者、重要家庭成员或社会关系网所接受的自我的某些方面,但另一个方面又希望维持这些重要人物的支持,或保持由于遵从这些重要人物的禁令而形成的个体的内化形象。

例如,一个年轻人很生他妈妈的气,他可能希望直接表达出他这种气愤,但是他又害怕受到妈妈的惩罚或自己感到内疚。

如果他使用了不成熟的被动敌对行为的防御机制,那么他会通过做家务但是故意做得很慢或很差来调节他这种与内心冲突有关的消极情绪。

如果他使用神经症防御机制,那么他会通过把对妈妈的气愤发在兄弟姐妹身上并打他们来处理这种内心冲突。

如果他使用一种成熟的防御机制(如升华),那么他可能在做完家务后踢足球,通过身体去释放这些与消极情绪相关的紧张能量。

1.2为了应付焦虑,自我必须拥有应对情景的手段。

自我有一些手段可以使焦虑水平控制在可以容忍的范围之内,不论焦虑是来自于内部心理冲突还是源于外部世界的压力。

当自我防御机制在无意识层面上起作用时,它拒绝或扭曲现实。

当自我防御机制很少使用得到启动时,它们在减少压力方面起着提供适应能力的作用。

可是,如果它们被频繁地使用,这种使用就可能成了病态的,而个体也就发展出一种回避现实的风格。

1.3在结构模式中,防御机制被看作是防止对潜意识的性或攻击愿望的觉察;但在当代心理动力学思考中,它们不太可能仅仅被解释为防御驱力的压力。

当前,心理动力学评估者会把防御看作是在羞耻和自恋性脆弱面前保持自尊感,在一个人感到受到抛弃或其他危险的可怕的威胁时,确保安全感,以及把自己与外在的危险隔离开来(比如通过否认或轻视)。

防御机制并不是简单地防御一种情感或一种无法接受的观念,它们也会改变自我和客体的关系(VaillantandVaillant,1998)。

它们可以使患者能够处理与来自过去的内在客体的、或当前的外在现实中重要人物的冲突。

当我们在评估患者的人格时,防御几乎总是深植于患者的关系中。

特定的防御与特定的人格类型,或者,在某种情况下与特定的人格障碍相联系。

例如,偏执型人格的患者使用投射作为主要的防御,因为这样可以让他们否认不愉快的感受,并归因于他人。

2、防御机制的分类与种类

防御机制的种类很多。

最近有人总结出的防御机制达百余种。

心理学家和精神医学家试图将常用的心理防御机制给予分类。

即防御机制可以看作是等级的,从最原始的到最成熟的。

比较常见的是三分法、四分法和七分法。

分述如下:

2.1三分法:

GlenO.Gabbard,M.D.在《长程心理动力学心理治疗基础读本》(Long-TermPsychodyanmicPsychotherapyABasicText)一书中,列举出26种防御机制,并将其分为原始性的防御、较高水平的(神经症性的)防御和成熟的防御。

原始性的防御包括:

分裂、投射性认同、投射、否认、分裂、理想化、付诸行动、躯体化、退行和分裂样幻想等。

较高水平的(神经症性的)防御包括:

内射、认同、移植、理智化、情感隔离、合理化、性欲化、反向形成、压抑(潜抑)、抵消等。

成熟的防御包括:

幽默、抑制、禁欲、利他、预期和升华。

2.2四分法是将熟知的防御机制分为四类:

自恋性、不成熟性、神经症性和成熟性防御机制。

施琪嘉、WolfgangSenf在《心理治疗理论与实践》一书中所列举的内容表述如下:

自恋性防御机制通常见于5岁以前的幼儿,在成人的梦境及幻想中也很常见。

运用它们可以改变现实。

但这将使运用者看上去与“疯子”无异。

一般而言,它很难因心理治疗性的解释而发生改变,但可以因现实的改变(如药物氯丙嗪或应急环境的解除)而改变。

妄想性投射、歪曲、精神病性否认和分裂均属于自恋性防御机制。

不成熟性防御机制通常见于3—16岁的儿童及青少年,也常见于人格和情感性障碍的病人中。

常由于受到人际间过于亲密关系的威胁或害怕体验这种关系的丧失而作出的应急状况的改变。

其表现形式常委不受社会接纳的错误行为。

一般来说,通过交谈,可以达到改变的目的,但这种改变需要反复强化的长程心理治疗性解释以及人际关系的改善,即需要治疗师以更成熟的直觉的方式去发展关系。

这类防御机制包括非精神病性投射、作为防御的认同、分裂样幻想、疑病症、被动攻击行为和见诸行动。

神经症性防御机制通常见于神经症患者中,但也可在成人性应激状态下出现。

使用该机制的目的在于能改变自身的感觉或本能的表达,故常以个人性怪异的方式显现出来。

这类防御机制包括潜抑(压抑)、置换、反向形成以及各种理智化的防御机制,如隔离、合理化、抵消及怪异思维。

成熟的防御机制见于10岁以后的正常个体,通常在青春期作为认同的副产品,为原始良知在发展自我理想化形象的取代产物。

它们反应了皮亚杰所提出的与青少年认知相关的逐渐增强的精神整合复杂性。

如升华、压制(抑制)、参与、利他及幽默均为整合了的良知、现实、人际关系及个人情感,出现于恰当的场合,在一定的情况下,它们有着不同社会群体、社会阶层的差别,在应激性增加的情况下,这些机制可变为成熟程度较低的防御。

2.3七分法:

在《心理障碍的诊断和统计手册》第五版(美国心理学会,1994)的附录B中列出一个防御效能量表,它把防御机制分成七个层次。

这个量表是由GeorgeVaillanl教授、MardiHorowitz授、BramFridhandler教授、S.COOper教授和MichaelBond教授共同编制出来的,他们都是这个研究领域中的专家。

这个量表的编制是建立在临床实践和实验研究基础上的,包含我们对防御机制及其运作上最全面的认识。

这个量表包括了多数对防御的定义,包括有意识的应对机制(如坚持己见)和传统定义中的无意识防御机制(如压抑)。

这个量表明确指出,防御可以让人们调节由不可接受的性或攻击本能与社会期待之间的冲突,以及外在人际压力、威胁或创伤引起的消极情感(如焦虑或压抑)。

不同层次的防御用不同的方式来实现这种调节功能。

第一层次的防御即处在适应层次的防御,通过平衡不可接受本能与社会期待,或通过平衡需求与应对资源来调节消极情感。

这种平衡可以使个体得到最大化的满意感。

同时,当心理达到平衡后,相互冲突的本能与期待、需求与资源以及引起的有关情绪将保持在意识之中。

预期、合群、利他、幽默、坚持己见、自我观察、升华和压制属于成熟的防御机制。

第二层次的防御(含有精神抑郁或妥协成分)通过阻止不可接受的希望进入意识来调节消极情感。

由此可见,压抑属于防御机制在这个层次的原型。

其他属于这个层次的防御包括置换、分裂、理智化、情感隔离、反向作用和解脱。

第三个层次的防御通过贬低、理想化或全能来减轻对自我或他人的表象歪曲。

处在这个层次的防御通过提高或夸大自我表象的积极方面,或强调其他人的消极特质来调节自尊。

一般把这种防御看成是自恋表现,因为这些防御是自恋型人格的典型特征。

这个层次的防御与在第三章提到的乐观的自我评价和积极幻想有关。

第四层次的防御通过否认、投射或合理化来调节由本能与社会期待之间的冲突引起的消极情感。

第五层次的防御属于通过深度的意象歪曲来调节由冲突引起的消极情感。

分裂属于这一层次防御的原型。

在这一层次中,通过把一些人看成是“没有优点的坏人”,以及把所有不可接受的攻击本能都指向他们来调节消极情感。

同时,又把一些人看成是“没有缺点的好人”,而且非常尊敬他们。

一般把这些防御看成是边缘型表现,因为这些防御是边缘型人格的典型代表。

第六层次的防御通过行为化处理消极情感,它通过攻击行为或不道德的性行为或社会退缩行为来调节与冲突有关的消极情感。

第七层次的防御即防御失调,如果个体没有成功调节由冲突引起的消极情感,那么他会通过逃离现实、沉迷于精神上的否认、心理上的歪曲或妄想的投射来应对这些冲突。

2.4尽管存在着许多不同的防御机制,每一个个体实际上应用的却并不多,它们只在内部危险出现的情景下才开始工作。

3.适应性的防御

预期、合群、利他、幽默、坚持己见、自我观察、升华和压制属于适应性的防御。

所有这些防御都是通过把消极情感转化成积极行动来调节由性或攻击本能所引起的冲突或人际关系的威胁或创伤引起的情绪焦虑。

积极的适应性防御可以丰富我们的生活,它们可以让我们充分利用恶劣的情境来帮助自己。

我们可以用金属转变成金子的加工过程来比喻这种适应性防御的加工过程,它使不可接受的本能通过某种方式发泄出来,以此来丰富我们的生活。

3.1预期是指首先在冲突或压力产生之前判断和体验将要产生的情绪反应和结果,然后想出处理这些困难情绪状态和体验的解决方法。

预期同时包括认知计划和允许个体体验和调节将在此情境下产生的某些情绪。

例如,我作为一名帆船教练,在一条相对比较安全的小河指导儿童在有风的时候如果发生翻船如何操作,这样做可以使儿童在强风而没有安全保障的水域发生翻船时更好地调节他们的焦虑。

翻船操作训练,可以帮助他们运用预期这种防御机制。

3.2合群是指从他人身上寻求社会支持,与他人分享困难,但不要求他人分担解决困难的责任和缓解忧虑的责任。

例如,上班劳累了一天的妇女可以采用合群这种防御方式来应对她所产生的冲突。

她回家后打电话给一个知己,与她讨论自己对老板的不满和工作表现。

这种合群或寻求支持的防御机制可以增进友谊。

在一定意义上,这种防御机制具有转换功能,它把消极情绪转换成友谊的加深。

3.3利他是指个体为了满足他人的需要适当地做出一些贡献,以此来获得满足感,但同时又不会过多地自我牺牲。

例如,早期在身体上受过伤害的妇女,要应对她对自己、小孩的敌对想法,一方面希望自己的行为符合道德标准;另一方面,用一些时间帮助遭受家庭暴力的儿童。

3.4当幽默被用来作为一种防御机制时,我们通过反讽或逗乐的方式看待冲突或应激,以此来达到重建情境的目的。

例如,在歌曲《爱丽丝的饭店》中,ArloGuthrie被警察逮捕,原因是在一个非法的垃圾箱中发现一封写给Arlo的信件。

Arlo通过对长官说他没有撒谎来调节对这位逮捕自己的长官的不可抑止的愤怒焦虑,他说他确实把信放在了垃圾山的最底部。

当焦虑和敌对反应转化成幽默时,我们就可以从中获益。

3.5坚持己见是指用一种直接但不强迫的方式来表达与冲突有关的想法或感受。

例如,考试前一晚邻居在家中举行喧哗的晚会直到凌晨4点,那么我们可以通过坚持要求邻居调低音量来调节自己的怒气。

3.6自我观察是指观察情境如何导致冲突和应激,然后运用这种新的领悟去减轻消极情绪。

例如,希望在圣诞节前做得非常周到,把一切都准备妥当的要求会带来压力,事先观察由这种压力引起的敌对反应可以使个体对这些要求处理得更好。

3.7升华是指把由冲突或应激引起的消极情绪引导成一种被社会所接受的行为(如工作、运动或艺术)。

例如,当儿童保护案件中的专家证人受到辩方律师的恶意诘问时,可以把由这种恶意诘问引起的反抗行为引导成进行有氧运动或对此案件进行更专业的描述,这就是升华。

升华也可以是把没有满足的性引导成进行音乐和诗歌创作的防御机制。

3.8压抑是指有意识地避免想起冲突或应激。

例如,在下班后与朋友出去喝酒时,有意识地把会引起内心冲突的与工作有关的想法和感受暂且放在一边,这就是压抑。

压抑这种防御体现出一种淡泊主义和沉着而坚强的能力。

4.防御过程

防御过程。

(defensiveprocesses)是利用多种防御机制获得复杂的有组织的运动、知觉、认知的自我机能。

有性格防御、转换、幻想和梦四种形式。

4.1性格防御(characterdefense)

持续地采取某种态度或反应对待他人,并以人格的形式固定下来,以此摆脱焦虑,保护自身。

例如,待人过分亲切,以防御内心隐藏的攻击或施虐的欲望:

追求完美主义,用以防止受侮辱的危险。

4.2、转换(conversion)

内心冲动通过身体的感觉器官和随意肌的症状表现。

例如,怕钉棺材盖的少患上肢麻痹。

心因性失明也是转换机制的作用。

转换所启动的防御机制包括压制、认同、置换、否定、象征化等。

正读初二的一位男生L因右上肢麻痹找到精神科,说是被老师殴打所致。

骨科和神经外科检查,骨骼和神经都未见任何异常,也没有被殴打的迹象。

在精神科观察室,一边是L的母亲气愤地攻击班主任老师,一边是老师羞愧难当与惊慌的神色。

班主任老师觉得冤枉。

那天,L和另一名同学打架,他边训诫边责打了他们,打的的确是L的右上肢。

L穿的是名牌服装,看到母亲责难老师时竞在微笑,丝毫未表现出上肢麻痹患者应有的忧虑。

“妈妈,给我买辆自行车吧?

’,

“嗯,我的孩子,当然可以。

”L的要求立即得到了满足。

他的母亲过分宠爱他,把他看成是婴儿。

L被诊断为“转换障碍",住进了医院。

当一个人的愤怒被压抑或因惧怕报复而焦虑时,病症会通过身体的其他部位表现出来,如上肢或下肢麻痹、头痛、语言障碍、视力障碍,严重时可导致失明。

这不是诈病。

弗洛伊德就曾被诊断为诈病而招致歧视.事实上,这是一种神经症。

如果此病在初期误诊或未得到及时治疗,可转变为慢性,治愈的难度很大。

住院分析是为了阻止继发性获益(因病而获得物质上和社会上的利益)。

对于K君来说,获得自行车、使老师陷入窘境和独占母亲等都是继发性获益。

住院一周后,K君完全康复,能打乒乓球。

4.3、幻想(fantasy)

这是一种自我适应过程(ego—adaptiveprocess),在精神健康和创造性思考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它和白日梦(day—dreaming)是一回事。

自由奔放的想象如不脱离现实,有可能成为未来设计的基石,也是健全的精神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是一旦脱离了现实就有危险。

如果幻想无法通过现实获得充分的满足,所受能挫折感就会加重,与此欲望相关的幻想也越多,并通过幻想寻找退行性]代替物来满足。

也就是说,幻想是错觉的愿望实现(illusionofwish—fulfillment)。

弗洛伊德说,“幻想中,快乐原则战胜及压倒现实原则”。

4.4、梦(dream)

梦具有满足心理愿望和防御焦虑的机能。

梦的内容可分为两种:

显梦和隐梦。

显梦是我们在梦中看到的表象,隐梦是引起这个显梦的无意识根源。

大部分显梦是通过梦的工作变形后表现出来的。

这如同核桃的外皮,剥掉外皮,可以发现隐藏的隐梦。

这个过程叫做梦的分析。

梦的工作里有多种防御机制在起作用,即压缩、置换、象征化、退行等。

隐梦的内容是梦真正意义之所在,它有4种根源:

第一种根源是本能欲望。

幼儿期的记忆或幻想会积极地参与到这里。

例如,幼时受过继母虐待的青少年会梦到用刀把女妖一劈两半。

第二种根源是身体的感觉注入(sensoryinput)。

有体内刺激(如饥饿时做大嚼山珍海味之梦)和体外刺激(如听着自鸣钟睡觉,梦中经历炮火轰隆的战场)。

第三种根源是现实生活中的愿望(wishincurrentlife)。

躲在内心某一个角落里的想法或感情可以作为梦的根源。

第四种根源是白天发生的事情(day—residue,日间残余)。

我们平时所说的“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就是这个道理。

5防御机制的评估及在心理治疗中的应用

人们的防御模式几乎与他们的声音、指纹一样,都具有个性化特点。

某些人以悲伤防御愤怒,而其他人则以愤怒防御悲伤。

某些人防御深藏内心的羞耻;而其他人则设法摆脱内疚。

某些人具有广泛的防御技能,而其他人则以不变应万变,只用几种防御机制却屡试不爽。

为了帮助来访者,作为以心理动力学为取向的治疗师,需要了解来访者以何种特有的方式来运用思维、情感和行动来平息内心的心烦意乱。

从心理治疗角度来看,懂得心理防御机制的相关知识,对于来访者进行恰当的防御机制的评估,可以帮助治疗师进一步深入了解来访者的症状与心理问题,对于心理治疗的实施特别有帮助,具有很重要的临床意义。

5.1防御机制的评估

目前为止,已经编制出他评和自陈量表来评定适应性防御机制。

防御机制等级量表(Perry&Kardos,1995)是一种通过录音或口头记录客观评定防御机制最好的测量工具。

严格意义上讲,防御机制无法通过自陈量表测量,因为防御机制是在意识之外进行的。

然而,可以设法通过自陈量表来测量由无意识派生出来的有意识的防御机制,但是,这只能够测量出那些不利于适应的防御机制。

防御类型问卷(Bond&Wesley,1996)和防御机制剖析(Johnson&Gold,1995)属于比较好的自陈式调查工具,因为它们都包含了测量适应性防御机制的分量表。

防御机制等级量表:

这套测量工具是在7个层次上对27种防御机制进行评定的量表。

(1).成熟的防御机制:

合群;利他;预期;幽默;坚持己见;自我观察;升华;压制。

(2).带有强迫意识的防御机制:

隔离;理智化;解除。

(3).其他神经症防御机制:

压抑;分裂;反向作用;替代。

(4).程度比较低的歪曲意象自恋型防御机制:

全能;理想化;贬低。

(5).拒绝型防御机制:

否认;投射;合理化和幻想。

(6).程度高的歪曲意象的边缘型防御:

分裂;投射性认同。

(7).行动式的防御:

行为化;被动攻击;疑病症。

(Perry&Kardos.1995)

这些评定量表对评定这些防御机制存在与否,以及通过访谈录音、录像或访谈日志区别各种防御机制都有一个明确的标准。

通过计算机可以统计出被测者在这27个分量表中的得分情况,以及被测者在防御功能上的总体得分情况,效度和信度都比较好。

这些量表与适应功能和心理健康的测量有关联。

防御类型问卷:

这个自陈问卷包含了88个条目,它可以得出防御机制在4种类型上的得分情况。

4种类型包括不利于适应的行为(33个条目),意象歪曲(15个条目),自我牺牲(8个条目)和适应性防御(7个条目)(B。

nd&Wesley,1996)。

每种防御类型都由一些特殊的防御机制组成。

不利于适应的行为类型包括:

被动攻击;投射;倒退;抑制;投射认同;行为化;躯体化;退缩;幻想;拒绝帮助;埋怨和解除。

意象歪曲类型包括:

全能;伴无能之全能;否认;分裂;原始理想化;投射和隔离。

自我牺牲类型包括假性利他;反向作用和否认。

适应性的防御类型包括压制;升华;幽默;预期和合群。

这套量表也包含了社会满意反应的分量表。

每个条目的回答用9分Liken量表从“1=非常反对”到“9=非常赞同”来进行评定。

这4种防御类型按照运作效能从不健康到健康的顺序组成一个统一体:

不利于适应的行为,意象歪曲,自我牺牲和适应。

其标准化数据可用于各种样本,包括非患者、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以及其他精神病患者。

这些分量表都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和较高的重测信度。

这套测量工具具有良好的效度。

7岜的分量表与临床上用的防御机制评定量表有关。

病人比正常人群在不利于适应的防御类型量表上的得分高得多。

对条目的因素分析也证实了它4个分量表的结构。

防御机制剖析:

这是一个包含40道题目的量表,它在4种类型上包含了14个分量表。

(1).缓解紧张:

躯体失调;间接失调;躯体驱逐和言语驱逐。

(2).早期防御:

否认和退缩。

(3).中间型的防御:

解脱;转移;对抗自我;反向作用和补偿。

(4).进步的防御:

替代;合理化和理智化。

(Johson&Gold,1995)

这套测量.一T:

具中的每道题目都描述了一种引起冲突或紧张的情境,对每道题的回答可以根据标准来判断其属于14个量表中的哪个范畴。

这套量表具有良好的内部一致性、再测信度和效度。

5.2防御机制知识在心理治疗中的应用

我们说明了这些各种各样的心理防御机制,到底了解这样的观念与学理究竟有何用处?

5.2.1其首要的用处就是能比较有深度而且透彻性地了解求医者或患者的心理与行为。

即透过其精神上的症状与行为而能去体会与把握内心里的欲望、思念、情感是什么,面对何种困难,想处理何种情结等种种问题,进来可以导出辅导的方向。

换句话说,可以利用深层心理的知识,动态性的眼光来看出行为的本质与意义。

懂得心理防御机制,就是有这个好处。

5.2.2、体会来访者的心理成熟程度

由于根据学者们过去的临床经验,已经把各种心理防御机制区别为不同水准的成熟性质。

了解患者常使用的主要心理机制,间接地也可以了解来访者的心理成熟情况。

再者,由于各种心理防御机制常被不同种类的精神疾病患者采用,经由被采用的心理机制,也可以间接地证实患者所患的精神疾患是哪一种,可帮助做诊断上的鉴别与区分。

譬如,主要使用外射作用的患者,理论上是蔑视了现实的情况,可被判断是属于精神病的妄想状态。

主要是采用潜抑作用,也使用幻想作用,有退行的倾向,可说是癔症的患者。

至于主要使用合理化作用、抵消作用、反向作用、或转移作用,都是强迫症的特性。

靠这样动态性的诊断,不但可以补助描述性的鉴别诊断,还可以帮助我们体会对各种精神疾患要施行不同性质的辅导的要领。

即:

精神病的患者主要在加强对现实感,建立区别现实界限的精神能力,不要破坏其防御的机制;而对神经症却是相反,帮助去发掘并面对内心里的情结,减除各种过分使用的防御机制。

5.2.3、帮助来访者了解自己的行为性质

透过心理防御机制的探讨与讨论,可以帮助患者能对自己的心理及处理困难的模式有深度的了解,进一步地讨论与考虑要采用何种方式来处理自己的心理困难。

也就是说,脱离精神症状的层次,而能把着眼点放在自己的心理,自己的心理反应,在心理的层次去想办法改善自己的思考、意念、情绪与行为,可说是达到心理辅导的主要目的。

换句话说,探讨心理防御机制,是心理辅导上很重要的操作,可以提升辅导的性质与层次。

5.2.4、督促行为上的成熟

由于各种心理防御机制有成熟度高低的区别。

因此,最后一个好处就是,可透过防御措施的分析与讨论来时时督促来访者去有意识性地考虑:

什么样的处理措施是比较具有成熟性的,比较有效的,是值得去更改的目标。

这是单讨论精神症状时,所得不到的好处与效果。

当然一个人成熟与否,不能单纯依靠所采用的防御机制来判断;还需要考虑所面对的挫折或应激的严重程度,也要去参考所需处理的情结的性质,而综合性地做判断。

只能跟自己过去与现在而做相互比较,看是否逐渐改变使用比较成熟性的防御机制,表现是进步了没有。

这些都是治疗者对心理防御机制有充分的了解与知识以后,可以好好在治疗上运用的各种好处。

参考文献: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互联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