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学笔记完美打印版_精品文档.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00000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 页数:206 大小:612.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方剂学笔记完美打印版_精品文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6页
方剂学笔记完美打印版_精品文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6页
方剂学笔记完美打印版_精品文档.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6页
方剂学笔记完美打印版_精品文档.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6页
方剂学笔记完美打印版_精品文档.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方剂学笔记完美打印版_精品文档.doc

《方剂学笔记完美打印版_精品文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方剂学笔记完美打印版_精品文档.doc(20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方剂学笔记完美打印版_精品文档.doc

第一章解表剂

概说

一、概念:

凡以解表药为主组成,具有发汗、解肌、透疹等作用,用以治疗表证的方剂,统称解表剂。

二、立法依据:

解表剂是根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其在皮者,汗而发之”、“因其轻而扬之”的原则立法,属八法中的“汗法”。

三、功用:

解表剂总的功效是:

发汗、解肌透疹、消痈。

四、适应范围:

主要用治表证,凡风寒所伤或温病初起,以及麻疹、疮疡、水肿、痢疾等病初期,见有恶寒、发热、头痛、身痛、苔薄白、脉浮等表证者,均可用解表剂治疗。

1、小儿麻疹:

麻疹以透为顺,本法具有辛散发表作用,可使疹毒由肌表向外透达。

2、痈疮肿毒:

初期病位在表,且多见恶寒、发热等表证,使用本法可促进痈肿消散。

3、水肿:

初起而见有发热、脉浮等表证者,多为风湿之邪束于肌表,肺失宣降,通调水道功能失调,水液留于肌肤而为水肿。

本法发汗解表,宣通肺气,使在表之邪随汗而解。

表证病性有寒热之别,患者体质有强弱之异,故分为:

辛温解表、辛凉解表、扶正解表三类。

六、注意事项:

1、解表剂多为辛散轻扬之品,不宜久煎,否则药性耗散,解表作用减弱。

2、解表剂宜温服,服后可饮适量热水,并宜加衣盖被以助取汗,但以遍身微似有汗为佳,若汗出不彻,则病邪不解;汗出太过,又可耗伤津液,甚至造成亡阳危候。

3、要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南方地带或夏季气候炎热,人体腠理疏松,易出汗,故使用解表剂,用量不宜过重,亦不宜用较峻烈的发汗剂;北方或冬季较寒冷,使用本类方剂,用量宜重,并选用发汗力较强的方剂,以免汗出不彻。

4、若表邪未解,而又见里证者,一般原则应先解表后治里;表里并重者,则应表里双解。

若外邪已入里化热或麻疹已透,疮疡已溃,虚证水肿,吐泻失水等,不宜使用本类方剂。

5、本类方剂,一般宜饭后服用,服后禁食生冷、油腻之品,以免影响药物的吸收。

第一节辛温解表

麻黄汤《伤寒论》

方歌

麻黄汤中臣桂枝,

杏仁甘草四般施;

发汗解表宣肺气,

伤寒表实无汗宜。

组成

麻黄桂枝杏仁甘草

功用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主治

外感风寒表实证——八纲辨证

(太阳伤寒证——六经辨证)

症见:

恶寒发热,头疼身痛,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

方解

麻黄:

发散风寒,宣肺平喘,可恢复肺之宣发之功能。

—君

桂枝:

解肌发表,温经通阳,助麻黄发散肌表之寒。

—臣

杏仁:

宣肺利气,止咳平喘,与麻黄配伍则肺气可宣可降,喘止咳平。

(二药性味,麻黄属升,杏仁属降,一升一降,相得益彰)——佐

炙甘草:

调和诸药。

(1)缓解麻黄、桂枝悍烈之性,不致发汗太过。

(2)使气分之麻黄和血分之桂枝协调为用。

(3)协调升发之麻黄与肃降之杏仁的作用。

(4)炙甘草本身有止咳平喘之功。

——使

运用

1、辨证要点:

恶寒发热,无汗而喘,脉浮紧。

2、使用注意:

只能用于体质强壮者,且只能暂用不宜久服。

表虚自汗、体虚外感、新产妇人禁用。

对疮家、淋家(血淋)、衄家、亡血家皆禁用。

重点

组成、功用、主治。

桂枝汤《伤寒论》

方歌

桂枝芍药等量伍,姜枣甘草微火煮;

解肌发表调营卫,中风表虚自汗出。

组成

桂枝芍药甘草大枣生姜

功用

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主治

外感风寒表虚证——八纲辨证

(太阳中风证——六经辨证)

症见:

头痛发热,汗出恶风(与恶寒有程度上的不同),鼻鸣干呕(呕:

有声无物谓之呕;吐:

有物无声谓之吐。

),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

病因病机

营卫不和一般是指表证自汗的病理而言。

主要包括:

1、卫弱营强:

卫气虚弱,不能固护营阴,营阴外泄,汗液自汗而出,症见身不热而时有汗出。

2、卫强营弱:

卫气强而浮越于外,郁于肌表,内迫营阴而汗自出,症见时发热而自汗,不发热则无汗。

病机关键:

外感风寒,营卫不和。

方解

桂枝:

解肌发表,散外感风寒之邪(调卫)——君

白芍:

敛阴和营,固在内之营阴。

(和营)——臣

生姜:

发散风寒,温中止呕,助桂枝解除表邪。

大枣:

补益脾胃,补脾生津,助白芍和营。

——佐

炙甘草:

调和诸药。

——使

运用

1、辨证要点:

发热恶风,鼻鸣干呕,脉浮缓。

2、除风寒表虚证外,还可以治疗内伤杂证、病后、产后等因营卫不和、阴阳不和而致之证。

重点

1、组成、功用、主治。

2、本证的病因病机、服用方法。

九味羌活汤《此事难知》

方歌

九味羌活防风苍,辛芷芎草芩地黄;

发汗祛湿兼清热,分经论治变通良。

组成羌活防风苍术川芎白芷细辛黄芩生地甘草

功用

发汗祛湿,兼清里热。

主治

外感风寒湿邪,兼有里热证。

症见:

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项强,肢体酸楚疼痛,口苦微渴,舌苔白或微黄,脉浮。

方解

羌活:

散表寒,祛风湿,止痹痛。

(太阳)

——君

防风:

祛风散寒除湿。

苍术:

发汗祛湿健脾。

(太阴)

——臣

川芎:

(厥阴、少阳)

细辛:

(少阴)

白芷:

(阳明)祛风散寒,行气活血,宣痹止痛。

黄芩、生地:

清泻里热。

(治、制)

——佐

甘草:

调和诸药。

——使

配伍特点

升散药与清热药同用,使升者不峻,寒者不滞;体现了分经论治的基本结构。

本方药备六经,通治四时。

运用

1、辨证要点:

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肢体酸痛,口苦微渴。

2、本方为四时感冒风寒湿邪的常用方剂。

书中记载:

“此方冬可以治寒,夏可以治热,春可以治温,秋可以治湿,是诸路之应兵也。

”所以应用本方要结合季节气候的不同,灵活加减。

重点

组成、功用、主治及配伍特点。

小青龙汤《伤寒论》

方歌

解表蠲饮小青龙,麻桂姜辛夏草从;

芍药五味敛气阴,表寒内饮最有功。

半夏细辛干姜桂枝五味子麻黄芍药甘草

功用

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主治

外寒里饮证。

症见:

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喘咳,痰涎清稀而量多,胸痞,或干呕,或痰饮喘咳,不得平卧,或身疼重,头面四肢浮肿,舌苔白滑,脉浮。

方解

麻黄:

发汗散寒,以解表邪,且宣肺平喘。

桂枝:

发汗散寒,以解表邪,且温阳协助温化水饮。

——君

干姜:

温脾肺之寒。

细辛:

解表温肺散寒。

半夏:

燥湿化痰,蠲饮降浊。

——臣

芍药

五味子

养阴敛肺防止汗散太过伤津耗气

——佐

炙甘草:

调和诸药。

——使

配伍特点

一以麻黄、桂枝解散在表之风寒,配白芍酸寒敛阴,制麻黄、桂枝而使散中有收;二以干姜、细辛、半夏,温化在肺之痰饮,配五味子敛肺止咳,令开中有合,使之散不伤正,收不留邪。

运用

1、辨证要点:

发热恶寒,无汗,咳嗽,痰清稀而多,舌苔白滑,脉浮。

2、现代运用:

本方常用于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炎、百日咳、肺心病、过敏性鼻炎、卡他性眼炎等属于外寒里饮证者。

3、使用注意:

本方辛散温化之力较强,必须确属寒水相搏于肺者,方可使用。

阴虚干咳无痰,口渴,舌苔黄,脉数者不宜使用。

4、加减:

恶寒无汗者+重用麻黄、桂枝,可加生姜、大枣以调和营卫。

外感已解,但喘咳未止:

去桂枝、麻黄,+少量炙麻黄

胸满,痰多,气急不得卧:

重用细辛、半夏,再加生姜,以增强其降逆下气,温化寒痰之功。

重点

1、组成、功用、主治。

2、小青龙汤配伍白芍、五味子的意义。

第二节辛凉解表

银翘散《温病条辨》

方歌

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豉薄荷;

甘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无过。

组成

连翘银花桔梗薄荷竹叶荆芥穗豆豉牛蒡子甘草苇根(用法中加入)

功用

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主治

温病初起。

症见:

发热,微恶风寒,无汗或有汗不畅,头痛口渴,咳嗽咽痛,舌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方解

金银花、连翘:

辛凉透表,清热解毒,芳香避秽。

——君

薄荷、牛蒡子:

疏散风热,解毒利咽。

芥穗、豆豉:

解表散邪,防止凉遏太过。

(制性取用)

——臣

芦根、竹叶:

清热生津。

桔梗:

宣肺止咳,清利咽喉。

——佐

甘草:

调和诸药,护胃安中。

——佐使

配伍特点

一是辛凉之中配伍少量辛温之品,既有利于透邪,又不悖辛凉之旨。

二是疏散风邪与清热解毒、芳香辟秽之品相配,构成外散风热,兼清热毒,芳香辟秽的清疏兼顾之剂。

运用

1、辨证要点:

发热,微恶风寒,口渴咽痛,脉浮数。

2、《温病条辨》称本方为“辛凉平剂”。

3、使用注意:

本方多为芳香轻宣之品,不宜久煎。

对于外感风寒及湿热病初起则禁用。

4、加减:

本方也可用于风疹发热和麻疹初起。

麻疹初起,透发不齐+浮萍、蝉蜕等以透疹达邪;疹色红赤,有热入营份现象+生地、赤芍等以清营凉血解毒。

治疗痈疮初起而有风热表证者+蒲公英、大青叶、紫花地丁等以加强清热解毒,散结消痈的作用。

重点

1、组成、功用、主治及方解、配伍特点。

2、银翘散中配伍荆芥穗、豆豉的意义。

桑菊饮《温病条辨》

方歌

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

清疏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组成

桑叶菊花杏仁连翘薄荷桔梗苇根甘草

功用

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主治

风温初起。

(表热轻证)

症见:

咳嗽,身热不甚,口微渴,脉浮数。

方解

桑叶:

散上焦风热,清宣肺热而止咳。

菊花:

散风热,清利头目而肃肺

——君

杏仁:

肃降肺气。

桔梗:

开提肺气。

——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畜牧兽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