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嘉祥一中新校区学年高二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998876 上传时间:2023-08-0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71.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嘉祥一中新校区学年高二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山东省嘉祥一中新校区学年高二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山东省嘉祥一中新校区学年高二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山东省嘉祥一中新校区学年高二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山东省嘉祥一中新校区学年高二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嘉祥一中新校区学年高二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docx

《山东省嘉祥一中新校区学年高二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嘉祥一中新校区学年高二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嘉祥一中新校区学年高二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docx

山东省嘉祥一中新校区学年高二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

嘉祥一中新校区高二历史月考试题2015、10

一、选择题(共40小题,每题1.5分,共60分)

1、《世界文明史》中指出:

“中国古代……哲学家们在晚周时期大动乱的形势下,力图提

出稳定社会和安抚人心的原则”。

文中的“原则”不包括()

A.“爱人者,人恒爱之”B.“兼爱、非攻”

C.“春秋大一统”D.“无为而治”

2、《礼记》有载:

在中国古代城市管理制度中,“有以高为贵者,天子之堂九尺,诸侯七尺,大夫五尺,士三尺。

”这反映的是哪一思想

A.法家“严明法度”B.儒家“礼”

C.道家“无为而治”D.墨家“尚同”

3、美国纪录片《难以忽视的真相》记录了地球生态所将面临的浩劫,而获得2007年诺贝尔和平奖。

面对地球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你认为中国哪一学派最能回应此议题…()

A.墨家 B.儒家C.道家 D.法家

4、某村庄有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他经常这样教育自己的子孙:

“施恩图报非君子,恩将仇报是小人”“为人处世不可有贪心,衣能蔽体,食能果腹,足矣”“得饶人处且饶人”“浪费一粒粮食就会遭到五雷轰顶”。

你认为老人的言论反映出他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哪些思想()

①儒家       ②道家    ③墨家      ④法家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5、“仁政”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董仲舒提倡的“天人感应”继承了这一思想的表现是

A.“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四使并进”

B.“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C.“臣事居,子事父,妻事夫……此天下之常道也”

D.“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

6、斯塔夫里阿诺斯提出:

“促成中国文明的内聚性的最重要因素,也许是通称为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和文学、思想方面的文化遗产。

”这里的“道德准则”主要是指()

A.天人感应B.和谐中庸C.三纲五常D.民贵君轻

7、汉武帝创建太学,代表着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方向。

某班学生在探究性学习活动中给汉武帝创建的太学命名,下列名称比较准确的是()

A.汉朝中央政治学院 B.汉朝郡国联合大学

C.国际孔子学院 D.儒家师范大学

8、历史学家许倬云说:

“佛教进入中国,其引发的影响,……既带来了另一种思维,也迫

使中国固有的思想体系不断与佛教互动,终于融合为中国型的思想体系。

”符合这一表述的思想家是()

A.董仲舒B.朱熹C.李贽D.王夫之

9、有学者认为,孔子在中国历史的形象先后大致经历了被“圣化”、“矮化”、“正统化”、“神化”、“僵化”、“维新化”、“丑化”的过程,近似于七次洗礼。

其中对于“僵化”形象理解正确的是()

A.理学家们把孔子改造成“存天理,灭人欲”的政治说教者

B.董仲舒提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钳制了国人的思想

C.春秋时期孔子维护周礼,不知变通,以迎合时代需要

D.洋务派提倡“中体西用”,进一步强化儒家正统地位

10、“这一拜,保国安邦志慷慨,建国立业展雄才;这一拜,忠肝义胆,患难相随誓不分开;这一拜,生死不改,天地日月壮我情怀。

”《这一拜》歌曲中体现的忠义思想,主要来自儒家思想中的()

A.“仁政”学说B.“天人感应”学说

C.宋明理学思想D.“经世致用”思想

11、宋明理学家倡导的“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齐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论,均以()

A.研究天人关系为核心内容B.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

C.认识自然发展规律为导向D.关心社会进步为前提

12、五四运动时期进步的思想家把李贽当作反孔的先驱,冯元仲称赞他“手辟洪蒙破混茫,浪翻古今是非场。

通身是胆通身识,死后名多道益彰。

”以下哪一项观点最有可能是他的主张()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虽孔夫子亦庸众人类也

C.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D.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13、有学者认为,明清之际的中国思想界,“以复古开新的模式完成了集古代思想之大成。

”所谓“复古开新”,主要体现在()

①先秦民本观念复兴②工商皆本思想提出③君主专制受到批判④经世致用思潮形成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14、明清之际,思想界异常活跃,出现了一些著名的进步思想家,他们对儒家思想批判吸收,对时政提出自己的看法,形成以顾炎武为代表的()

A.重农抑商思想B.民贵君轻思想C.自由平等思想D.经世致用思想

15、公元751年,唐朝军队在中亚败于阿拉伯军队,被俘往阿拉伯的士兵中有不少技术工匠,这次战役客观上促成了中阿之间一次技术转移.这时中国传入阿拉伯的技术应该是()

A.造纸术B.活字印刷术C.指南针D.火药与火器

16、一直以来,中国图书只有手抄本,同一种图书的复本相当少。

但唐宋以后市面上的图书数量逐渐增多,图书出版业慢慢兴盛起来。

导致这一变化的最重要的原因是()

A.中外文化交流频繁B.商品经济的发展

C.造纸术的推广D.印刷技术的发展

17、某书云:

中国的“印刷术用于传播古老的观念,而不是新思想;火药加固了皇帝的统治,而不是正在出现的诸民族君主的地位;指南针除郑和用于著名的远航外,并不像西方人那样用于世界范围的探险、贸易和帝国的建立”。

作者旨在说明中国的三大发明()

A.对西方科技产生了爆炸性影响B.未能推进中国社会根本性的变革

C.指南针被郑和用于著名的远航D.改变了整个世界事物面貌和状态

18、与西方相比,中国古代虽是建筑、水利、机械、纺织大国,但物理成就不多;作为发明造纸术、火药的国家,可化学并不突出;农业技术高度发达,而生物学理论却相当薄弱。

这反映了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是()

①具有较强的经验性②重视实用技术

③缺乏相对独立的学科体系④注重以实验事实为根据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9、下图是南宋赵孟坚的《墨兰图》。

画中自题诗曰:

“六月衡湘暑气蒸,幽香一喷冰人清。

曾将移入浙西种,一岁才发一两茎。

”诗中流露了作者借物抒怀,孤芳自赏,清高拔俗的情趣。

该画属于

A.风俗画B.宫廷画C.文人画D.山水画

20、《诗经》是中国文化的源头之一。

19世纪法国人比奥认为,《诗经》是“东亚传给我们最出色的风俗画之一,同时也是一部真实性无可争辩的文献。

以古朴的风格向我们展示了上古时期的习俗风尚、社会生活和文明发展程度”。

他在此强调《诗经》具有:

A.强大的艺术感染力B.浓厚的古典主义韵味

C.质朴的现实主义色彩D.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

21、有文学家评论古代某词人时说,从整体创作风格看,他的词是儒家文化中的“舍生取义”、“杀身成仁”等英雄人格意识的现实表达。

该词人是…………………………()

A.柳永B.李清照C.辛弃疾D.李白

22、北宋时期,居住在汴京的人生活中可能做到的有( )

A.欣赏到柳公权的书法作品

B.向京剧四小名旦之一的张君秋学习京剧演唱艺术

C.到“瓦子”去欣赏《窦娥冤》

D.阅读欣赏《三国演义》

23、随着我国古代城市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壮大,一种新的植根于熙熙攘攘的商业生活和

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的市民文化崛起。

下列属于“市民文化”的是()

①《清明上河图》②汉赋③宋词④小说

A.①③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

24、历史学家陈旭麓先生认为“鸦片战争的整个过程里,中国以中世纪的武器、中世纪的政府、中世纪的社会来对付近代化的敌人。

战争以严酷的事实暴露了这种差距,促使一批爱国知识分子在比较中思考。

”当时爱国知识分子思考的结论是()

A.“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一切的黑暗。

B.“夷之长技三:

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C.“我们应该准备怎么能适应这个潮流,不可抵抗这个潮流。

D.“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

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25、王韬认为:

“当默深先生时,与洋人交际未深,未能洞见其肺腑,然‘师长’一说,实倡先声。

”文中的“默深先生”是指()

A.林则徐B.魏源C.曾国藩D.李鸿章

26、晚晴首位驻外使节郭嵩焘曾说:

“舍富强之本图,而怀欲速之心以急责之海上,将谓造船、制器用其一旦之功,遂可转弱为强,其余皆可不问,恐无此理。

”据此判断郭嵩焘批判的派别及理由是

A.顽固派,抵制学习西方B.洋务派,治国方略上坚持“中体西用”

C.维新派,坚持与西方商战D.革命派,要求武力推翻清政府

27、戊戌变法期间,湖南《湘报》发表了《醒世歌》:

“若把地球来参详,中国并不在中央,地球本是浑圆物,谁是中央谁四旁。

”这首诗歌所表达的主要思想是

A.提倡维新变法B.鼓励人们向西方学习

C.宣传科学救国D.劝导国人放弃天朝观念

28、康有为将孔子描绘成改革的先师,而谭嗣同则将儒家的“仁”推而广之,但却要求“冲决”儒家所倡导的“三纲五常”。

两者的共同之处是……………………………()

A.借助圣人之名全面否定传统文化B.以儒家思想作为改革的理论基础

C.坚持“中体西用”的原则D.“托古改制”为维新创造历史依据

29、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维新变法思想最突出的作用是()

A.宣传变法思想B.师夷长技以制夷

C.促进思想解放D.实行君主立宪

30、下列著作、报刊反映了中国人开眼看世界的历史过程。

其中对中国民众的求学、婚姻等社会观念的影响最大、最深的是()

A.B.C. D.

 

31、下面哪一部作品第一次将反封建旧道德的内容与新文学的形式巧妙地结合在了一起

 

ABCD

32、今天我们之所以能如此普遍地阅读到白话文,新文化运动中的两篇文章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它们是()

A.《文学改良刍议》和《文学革命论》B.《海国图志》和《狂人日记》

C.《庶民的胜利》和《文学革命论》D.《孔子改制考》和《文学改良刍议》

33、以下是1917—1921年《新青年》的主题统计。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得出的推论是()

介绍马克思主义

西方习俗礼仪

国事要闻

文章数量(篇)

36

5

30

 

A.马克思主义逐步成为当时中国思想界的一股强大思潮

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唯一途径是报刊

C.为《新青年》撰写文章的都是马克思主义者

D.《新青年》最关心的主题是西方习俗礼仪

34、19世纪末20世纪初,时人把当时中国的三个政治派别概括为“主保中国,次保大清”、“主保大清,次保中国”、“只保中国,不保大清”,这三个派别依次是……………()

A.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B.洋务派革命派保皇派

C.保皇派革命派维新派D.维新派顽固派革命派

35、对于近代化与社会转型,日本福泽谕吉说:

“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学,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

按照这个顾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

倘若次序颠倒,看似容易,实则不通,”按此推理,近代中国近代化进程应走的道路是……………………………………………()

A.洋务运动—政治革命—新文化运动B.政治革命—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

C.新文化运动—洋务运动—政治革命D.新文化运动—政治革命—洋务运动

36、“何谓三民主义呢?

简单地说,便是民有、民治、民享。

详细地说,便是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

……三民主义是为人民而设的,是为人民求幸福的。

”孙中山的这番讲话强调了()

A.三民主义理论中以民为本的思想B.三民主义的理论来源是天赋人权

C.三民主义的核心主张是民权主义D.三民主义的前提是实现民族独立

37、在《西方文明史》中,称孙中山组建的全国统一的资产阶级政党进循着三项纲领,

(1)民族独立

(2)民主政府(3)社会正义。

其中的“社会正义”是指………………()

A.“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B.“核定天下地价”、“土地涨价归公”

C.“(中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D.“要专门监督国家政治,以纠正其所犯错误”

38、假如你是一位高考阅卷老师,在试卷中,有这样一道题;“对新三民主义进行评价”。

某考生答题要点概括如下,你认为其中不该给分的是()

A.新三民主义是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政治基础

B.新三民主义成为国民大革命的革命纲领

C.新三民主义蕴含了三大政策

D.新三民主义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39、下列著作,可以反映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历程。

其先后顺序是()

①《星星之火,可以燎原》②《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③《新民主主义论》④《论十大关系》

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①③②④D.②①④③

40、“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者共同的本质特征是()

A.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B.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C.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D.中共党人的集体智慧的结晶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共40分)

4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分)

材料一桀纣之失天下,失其民也;失其民,失其心也。

得天下有道:

得其民,斯得天下也。

——《孟子·离娄上》

材料二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遣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

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自非大亡道之世者,天尽欲扶持而全安之。

——董仲舒《举贤良对策》

材料三厚敛于民以养禽兽,而使民饥以死,则无异于驱兽以食人矣……盖侈用则伤财,伤财必至于害民。

故爱民必先于节用。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材料四……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是故桀纣之亡,乃所以为治也,秦政、蒙古之兴,乃所以为乱也。

……为臣者轻视斯民之水火,即能辅君而兴,从君而亡,其于臣道固未尝不背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请回答:

(1)材料一认为天下得失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1分)为此,孟子提出了怎样的政治主张?

(1分)结合孟子所处的时代背景分析这一主张在当时能否实现?

(2分)

 

(2)材料二揭示了董仲舒什么主张和目的?

(3分)这一时期儒学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

(2分)

 

(3)材料三中朱熹认为爱民的关键是什么?

(1分)这一时期儒学的地位如何?

(2分)

 

(4)据材料四,指出黄宗羲评价天下治乱的标准。

(1分)为此他提出了什么主张?

(1分)据所学知识,指出明末清初以黄宗羲为代表的进步思想家对儒学发展的影响。

(2分)

 

(5)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不同阶段的儒学家治国理念的共同之处。

(2分)从儒学家的努力与儒学地位的变化中,你能得到什么认识?

(2分)

 

42、(20分)鸦片战争后,先进的中国人从“天朝上国”的梦幻里惊醒,开始探索新知,寻求强国御侮之道的新思想。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有好些新的因素推动着人们更新对西方和中国的认识:

……1892年,在西方传教士所办的各种学校中学习的学生已达一万六千余名。

从1815年至1891年间,中国先后创办的各种华文报刊达64种,加上香港地区的6种,共达70种之多,……努力介绍西方的科学技术成就、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状况以及近日新闻,为中国士子的视野与世界连接提供了客观条件。

同时,有数以百计的外国书籍翻译为中文出版。

到外国考察、留学、经商和做工的中国人至70年代末已达80万以上。

——袁伟时《帝国落日》

材料二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世界力图“改变中国”,而我们不能只是仇恨和愤怒,我们不能狭隘地站在爱新觉罗家族政权的立场上,而是应该站在文明中国的立场上。

“清代中国”需要改变,封闭和孤立的,腐朽和没落的,我们自己也在内部改变,无论是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还是辛亥革命;无论是李鸿章、康有为,还是孙中山,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都在尝试利用各种方法,内部改变着“清代中国”,不断催生着一个崭新的中国。

——据【裴钰《改变中国》】相关内容整理

 

材料三(结合右图)图文材料:

……中国不可能只从我们这里引进知识、科学和工业资源模式而不引进那些带有病毒性质的政治上的改革。

否则,她将什么也得不到。

——1881年7月23日《纽约时报》社论

 

材料四中国人从林则徐“开眼看世界”开始,进而自由平等博爱,进而民主和科学。

在这个过程中,每一步都伴随着古今中西新旧之争。

——陈旭麓(历史学家)《中国近代史》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中国了解西方的主要途径。

(4分)

 

(2)依据材料二,说明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促使中国“内部改变”的指导思想分别有哪些?

(6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在“改变中国”中的作用。

(4分)

 

(3)透过材料三中的图片,从中可以获取哪些有效的历史信息?

(3分)

 

(4)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近代学习西方的认识。

(3分)

 

嘉祥一中新校区高二历史月考试题参考答案

一、1---5CBCCD6---10CABAC11---15BBDDA16---20DBACC

21---25CADBB26---30BDDCD31---35CAADD36---40ABABC

二、41、(20分)

(1)因素:

民心。

(1分)主张:

仁政。

(1分)

在诸侯争霸、兼并战争的时代背景下,这一主张是得不到各诸侯国认同的,是不可能实现的。

(2分)

(2)主张:

天人感应。

(或天人合一)。

(1分)

目的:

神化君权;警戒限制君权,巩固统治。

(2分)

地位:

成为封建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任答即可,共2分)

(3)关键:

薄敛节俭。

(1分)

地位:

南宋以后,逐渐成为长期占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

(2分)

(4)标准:

百姓的忧乐。

(1分)主张:

天下为主,君为客。

(1分)

影响:

批判继承儒家思想,使儒家思想焕发新的生机。

(2分)

(5)理念:

以民为本(或关注民生)。

(2分)

认识:

儒学的发展不断适应统治者和时代的需要(或与时俱进)。

(2分)

42、(20分)

(1)教会学校的教育;报刊的宣传;新闻的传播;译著的介绍;国外华人的影响。

(答到四点即可给4分)

(2)指导思想:

“中体西用”;维新思想(实行君主立宪);三民主义(实行民主共和)。

(6分)

作用:

推动了救亡图存的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有助于中国社会的转型。

(4分)

(3)信息:

清政府开始重视海洋权,建立比较强大的近代海军;清政府把受挫的原因归结为不利的外部环境;清政府政治制度腐败,没能实现国家的强大。

(3分)

(4)中国学习西方过程中新旧思想产生激烈的碰撞,经历了一个由表及里,逐步深入的过程;经历了一个由思想认识到付之实践的过程。

(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