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新课标押题卷.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991616 上传时间:2023-08-0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3.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新课标押题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考语文新课标押题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考语文新课标押题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考语文新课标押题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考语文新课标押题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新课标押题卷.docx

《高考语文新课标押题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新课标押题卷.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语文新课标押题卷.docx

高考语文新课标押题卷

013高考语文新课标押题卷

本试卷分第一卷(阅读题)和第二卷(表达题)两部分

第一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每个人的生命史就像是他自己的作品。

这种作品可以是艺术的,也可以不是艺术的,犹如同是一种顽石,这个人能把它雕成一座伟大的雕像,而另一个人却不能使它“成器”,分别全在秉性与修养。

懂得生活的人就是艺术家,他的生活就是艺术作品。

过一世生活好比作一篇文章。

完美的生命史都有上品文章所应有的美点。

一篇好文章一定是一个完整的有机体,其中全体与部分都息息相关,不能稍有移动或增减。

一字一句之中都可以见出全篇精神的贯注。

比如陶渊明的《饮酒》诗本来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后人把“见”字误印为“望”字,原文的自然与物相遇相得的神情便完全丧失。

这种艺术的完整性在生活中叫做“人格”。

凡是完美的生命史都是人格的表现。

大而进退取与,小而声音笑貌,都没有一件和完整的人格相冲突。

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是陶渊明的生命史中所应有的一段文章,如果他错过这一个小节,便失其为陶渊明。

下狱不肯脱逃,临刑时还叮咛嘱咐还邻人一只鸡的债,是苏格拉底的生命史中所应有的一段文章,否则他便失其为苏格拉底。

这种生命史才可以使人把它当做一幅图画去惊赞,它就是一种艺术的杰作。

“修辞立其诚”是文章的要诀,一首诗或是一篇美文一定是至性深情的流露,存于中然后形于外,不容有丝毫假借。

情趣本来是物我交感共鸣的结果。

景物变动不居,情趣亦自生生不息。

我有我的个性,物也有物的个性,这种个性又随时代变迁而生长发展。

每人在某一时候所见到的景物,和每种景物在某一时候所引起的情趣,都有它的特殊性,断不容与另一人在另一时候所见到的景物,和另一景物在另一时候所引起的情趣完全相同。

毫厘之差,微妙所在。

在这种生生不息的情趣中我们可以见出生命的造化。

把这种生命流露于语言文字,就是好文章;把它流露于言行风采,就是美满的生命史。

文章忌俗滥,生命也忌俗滥。

俗滥就是自己没有本色而蹈袭别人的成规旧矩。

西施患心病,常捧心颦眉,这是自然的流露,所以愈增其美。

东施没有心病,强学捧心颦眉的姿态,只能引人嫌恶。

在西施是创作,在东施便是滥调。

滥调起于生命的干枯,也就是虚伪的表现。

“虚伪的表现”就是“丑”,克罗齐已经说过。

“风行水上,自然成纹”,文章的妙处如此,生活的妙处也是如此。

在什么地位,是怎样的人,感到怎样的情趣,便现出怎样的言行风采,叫人一见就觉其谐和完整,这才是艺术的生活。

(取材于朱光潜《谈美书简》,有改动)

1.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每个人都在创作一部自己的生命史,一个人能否让自己的人生成为艺术品,完全取决于他个人的秉性与修养。

B.陶渊明《饮酒》诗的一字之差、苏格拉底临刑前的一句叮咛,都被用来说明进退取与、声音笑貌是人格的体现。

C.情趣是物我交感共鸣的结果,“物”“我”的个性会随着时间、地点的变化而变化,情趣也会因之而不同。

D.“丑”是一种虚伪的表现,它因生命干枯,蹈袭成规旧矩而失去自己的本色,令人感到嫌恶。

2.作者说,“这种生命史才可以使人把它当做一幅图画去惊赞,它就是一种艺术的杰作”,“这种生命史”指的是怎样的一种“生命史”?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朱光潜先生看来,“完美的生活”应该具有“上品文章”的哪些“美点”?

请简要概括,并就你感受最深的一点,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和感悟。

(不少于200字)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小题。

吴汉,字子颜,南阳宛人也。

汉为人质厚少文。

及得召见,遂见亲信。

建武二年,封汉为广平侯。

明年春,围苏茂于广乐,周建招聚十余万人救广乐。

汉将轻骑迎与之战,不利,堕马伤膝,还营。

诸将谓汉曰:

“大敌在前而公伤卧,众心惧矣。

”汉乃勃然裹创而起,椎牛飨士,令军中曰:

“今日封侯之秋,诸君勉之!

”于是军士激怒,人倍其气。

旦日,齐鼓而进,建军大溃。

时鬲县五姓共逐守长,据城而反。

诸将争欲攻之,汉不听,曰:

“使鬲反者,皆守长罪也。

敢轻冒进兵者斩!

”乃移檄告郡,使收守长,而使人谢城中。

五姓大喜,即相率归降。

明年,贼率五万余人夜攻汉营,军中惊乱,汉坚卧不动,有顷乃定。

即夜发精兵出营突击,大破其众。

十二年春,汉乃进军攻广都,拔之。

遣轻骑烧成都市桥。

帝戒汉曰:

“但坚据广都,待其来攻,勿与争锋。

若不敢来,公转营迫之,须其力疲,乃可击也。

”汉乘利进逼成都,阻江北为营,使刘尚将万余人屯于江南。

帝闻大惊,让汉曰:

“比敕公千条万端,何意临事悖乱!

与尚别营,事有缓急,不复相及。

”诏书未到,谢丰、袁吉将众十许万攻汉,使别将将万余人劫刘尚,令不得相救。

汉与大战一日,兵败,走入壁。

汉乃召诸将厉之曰:

“欲潜师就尚于江南,并兵御之。

成败之机,在此一举。

”乃多树幡旗,使烟火不绝,夜衔枚引兵与刘尚合军,丰等不觉。

明日,汉悉兵迎战,遂大破之。

汉从征伐,诸将见战阵不利,或多惶惧,失其常度;汉意气自若,方整厉器械,激扬士吏。

汉尝出征,妻子在后买田业。

汉还,让之曰:

“军师在外,吏士不足,何多买田宅乎!

”遂尽以分与昆弟外家。

及薨,赐谥曰忠侯。

(选自《后汉书?

吴汉传》,有删节)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汉为人质厚少文文:

有文采

B.汉乃勃然裹创而起创:

伤口

C.而使人谢城中谢:

谢罪

D.汉乃召诸将厉之曰厉:

勉励

5.下列句子中,都能表现吴汉“意气自若”的一组是()(3分)

①堕马伤膝,还营②诸将争欲攻之,汉不听③汉坚卧不动

④勿与争锋⑤方整厉器械,激扬士吏⑥遂尽以分与昆弟外家

A.①③⑥B.②④⑥C.②③⑤D.②③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吴汉为人质厚少文,一经召见,便得到了皇帝的赏识信任。

并于建武二年,被封为广平侯。

B.吴汉趁着胜利,进逼广都,违背皇帝不得与刘尚分兵的告诫,导致被谢丰等人围困,与敌人大战一天后,军队失败,逃入营垒。

C.吴汉善于听取部下的正确意见,当将领们提出主帅因伤而卧会使军中产生恐惧心理时,吴汉接受了他们的意见,并着力鼓舞士气,最终打败敌军。

D.他对家人要求严格,出征归来得知妻儿在家购买田宅后,责备了他们,并把这些田宅全部分给了自己的兄弟以及外家。

7.翻译下面的句子。

(10分)

(1)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3分)

(2)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3分)

(3)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秋浦途中①

[唐]杜牧

萧萧山路穷秋雨,淅淅溪风一岸蒲。

为问寒沙新到雁,来时还下杜陵②无?

【注】①秋浦:

唐时为池州州治所在,诗人被贬官外放时途经此地。

②杜陵:

在长安西南,诗人家乡樊川所在地。

8.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前两句诗中的“萧萧”和“淅淅”两个拟声词。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诗的后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

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7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限选其中4道题)。

(1)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__________,__________。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诗经?

氓》)

(2)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王羲之《兰亭集序》)

(3)暧暧远人村,____________。

狗吠深巷中,____________。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4)________________,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________________?

(杜牧《阿房宫赋》)

(5)____________________,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______________________。

(欧阳修《醉翁亭记》)

(6)______________,最难将息。

______________,怎敌他、晚来风急!

(李清照《声声慢》)

乙选考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问题。

阑尾

①我的父亲以前是一名外科医生,他体格强壮,说起话来声音洪亮,经常在手术台前一站就是十多个小时,就是这样,他下了手术台以后脸上仍然没有丝毫倦意,走回家时脚步咚咚咚咚,响亮而有力;我父亲有两个儿子,相差两岁,一个是我哥哥,另一个就是我。

②在我八岁的时候,有一天,精力充沛的外科医生在连年累月的繁忙里,偶尔得到了一个休息之日,就带着两个儿子走了五里路,去海边玩了近三个小时。

回来时他肩膀上骑着一个,怀里还抱着一个,又走了五里路。

吃过晚饭以后天就黑了,他就和自己的妻子,还有两个孩子,坐在屋门前的一棵梧桐树下。

那时候月光照射过来,把树叶斑斑驳驳地投在我们身上,还有凉风,凉风在习习吹来。

③外科医生躺在一张临时搭出来的竹床上,告诉我们说每个人肚子里都有一条阑尾,他每天最少也要割掉二十条。

阑尾其实一点用都没有,可是这阑尾要是发炎了,肚子就会越来越疼,如果阑尾穿孔,引起腹膜炎,就会要人的命。

我吸了一口冷气,父亲看到了我的害怕,伸手过来拍了一下我的脑袋,说:

“其实割阑尾是小手术,只要它不穿孔就没有危险……有一个英国的外科医生……”他说那个英国的外科医生有一天来到了一个小岛,这个小岛上没有一家医院,也没有一个医生,可是他的阑尾发炎了,再不动手术就会穿孔了。

他只好让两个当地人抬着一面大镜子,他就对着镜子里的自己,给自己动手术。

④这个了不起的故事让我们听得目瞪口呆,我们激动地望着自己的父亲,问他是不是也能自己给自己动手术,像那个英国医生一样。

我们的父亲说:

“这要看是在什么情况下,如果我也在那个小岛上,阑尾也发炎了,为了救自己的命,我就会给自己动手术。

”父亲的回答使我们热血沸腾,我们一向认为自己的父亲是最强壮的,最了不起的,他的回答进一步巩固了我们的这个认为,同时也使我们有足够的自信去向别的孩子吹嘘:

“我们的父亲能自己给自己动手术……”我哥哥指着我,补充道:

“我们两个人抬一面大镜子……”

⑤就这样过了两个多月,我们父亲的阑尾突然发炎了。

他像一只虾那样弯着身体,龇牙咧嘴地让我们去医院找医生来。

一想到父亲的阑尾正在发炎,我心里突突地跳,心想父亲的阑尾总算是发炎了。

我们的父亲可以自己给自己动手术了,我和我哥哥就可以抬着一面大镜子了。

⑥走到胡同口,我哥哥站住脚,对我说:

“你想不想让爸爸自己给自己动手术?

”我说:

“我太想了。

”我哥哥说:

“所以不能找医生,我们到手术室去偷一个手术包出来。

大镜子,家里就有……”我高兴地叫了起来:

“这样就能让爸爸自己给自己动手术啦。

⑦于是,我哥哥去爸爸的医院偷出了一个手术包,然后我们回到了家里,打开手术包,把我们母亲每天都要照上一会儿的大镜子抬了过来,兴奋地对父亲说:

“爸爸,你快一点。

你快自己给自己动手术。

⑧父亲向我们瞪圆了眼睛,骂了一声“畜生”,一巴掌打在我哥哥的脸上。

⑨后来,我们的父亲哭了,他流着眼泪,断断续续地对我们说:

“好儿子,快去……快去叫……妈妈,叫妈妈来……”我们希望父亲像个英雄那样给自己动手术,可他却哭了。

哥哥和我看了一会儿父亲,然后就跑出门去……这一次我们没有自作主张,我们把母亲叫回了家。

⑩我们的父亲被送进手术室时,阑尾已经穿孔了,他的肚子里全是脓水,得了腹膜炎,在医院的病床上躺了一个多月,又在家里休养了一个月,才重新成为了医生。

可是他再也做不成外科医生了,因为他失去了过去的强壮,只能做一个内科医生了。

他每天坐在桌子旁,不急不慢地和病人说着话,开一些天天都开的处方,下班的时候,手里拿一块酒精棉球,边擦着手边慢吞吞地走着回家。

到了晚上睡觉的时候,我们经常听到他埋怨我们的母亲:

“说起来你给我生了两个儿子,其实你是生了两条阑尾,平日里一点用都没有,到了紧要关头害得我差点丢了命。

(取材于余华的同名小说,有删改)

11.下面对小说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小说的核心事件,一个是英国外科医生救了自己一命,另一个是两个孩子延误父亲的病情差点送了父亲的命。

B.第①段从不同角度表现父亲体格的强壮,与下文父亲生病之后虚弱的状态形成鲜明对比,使人生出很多感慨。

C.第②段描写月光溶溶、凉风习习,一家四口人围坐在梧桐树下聊天,画面平静优美,家庭氛围和谐亲密。

D.父亲经常埋怨孩子们的母亲给自己生了两条阑尾,这分明是在调侃和打趣,体现了父亲对两个儿子深深的爱。

E.这篇小说语言朴素,生动形象,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整篇小说前后勾连,环环相扣,一气呵成,耐人寻味。

12.简要分析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和作用。

(4分)

(1)一想到父亲的阑尾正在发炎,我心里突突地跳,心想父亲的阑尾总算是发炎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可是他再也做不成外科医生了,因为他失去了过去的强壮,只能做一个内科医生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作者对父亲这个人物是什么态度?

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

(7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如何评价两个儿子让父亲“自己给自己做阑尾手术”这件事?

请结合小说内容和生活体验谈谈自己的看法。

(不少于200字)(10分)

答:

__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刘仙洲:

新中国初期入党的知名教授

香港大学毕业后,刘仙洲本来有条件到英国留学,河北省高等工业学校也以高薪聘任他为讲师,但为了培养大批清寒有志青年出国深造,他毅然回到母校崇实中学,担任留法勤工俭学高等工艺预备班的教员。

刘少奇、李富春、李维汉都曾是这个留法预备班的学生。

他远见卓识地提出“工读协作制”,即学校附设实习工厂或者工厂附设补习学校,学生在学校学理,又在工厂求实践,把学和工结合于一体,把学生和工人融合于一身,用最经济的办法造就出理论与实际兼优的工程人才。

为了倡导“工读协作制”,1920年他曾上书教育当局,提出《我国工业教育应酌采工读协作制意见书》,但都被当局以“暂缓推行”、“留备采择”为名,不了了之。

1924年,年仅34岁的刘仙洲就担任了中国近代第一所大学——天津的工科大学北洋大学校长。

这所大学从创办起就由外国教授讲课。

刘仙洲聘请茅以升等中国著名学者任教。

他原想将这所大学创办成“东方麻省理工学院”,但当时国立大学均在北洋政府统辖之下,派系影响很深,办学经费不足,难以实现意愿。

1928年,他辞去北洋大学校长职务,受聘为东北大学教授兼工学院机械工学系主任。

1931年“九?

一八事变”,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我国东北三省,刘仙洲不愿做亡国奴,随即到唐山,受聘为唐山交通大学(今西南交通大学)教授。

1932年底,受聘为清华大学教授,参加了工学院和机械工程系的筹建工作,直至1937年“七七”事变,日本强占北平为止。

早在本世纪初,刘仙洲就认为中国工科高等教育带有浓厚的半殖民地色彩,在大学教学中都采用外国教材,长此下去,我国学术永无独立之日。

于是,他发奋编写中文教材,教一门课,便写成一本教材,由普通物理、画法几何、经验计划到机械学、机械原理、热机学、热工学等,编写了15本中文教材,不愧为我国中文版机械工程教材的奠基者。

他在编写这些教材过程中,参考了大量国外有关书刊,并注意联系中国实际,内容充实、条理清晰、深入浅出,深受师生的欢迎。

在教书育人工作中,刘仙洲素以勤奋、严格、诲人不倦著称。

他在授课期间,从不迟到早退,更不缺课;课前总是作充分准备,讲课语句简练,条理清晰,论述透彻;在黑板上写字和作图极其工整,一丝不苟。

从学者感到容易接受,理解很深。

他严于律己,又严格要求学生。

他规定学生不得无故缺课,作业和考卷过时不收。

有个学生计算飞轮半径,把小数点错移一位,1.2英尺竟成了12英尺,他严厉地指出:

“半径12英尺的飞轮,那个厂房要多高?

一个工程师这样马虎将会造成多大的损失!

”他在教学过程中一贯采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法。

让学生在听课的同时,观摩和接触实物或模型;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让学生拆装有关机械,学会使用它们,从而加深理解原理及应用。

他认为严谨正规、理论联系实际是培养工程师基本素质的重要条件。

他的很多学生毕业后.在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认真负责,理论与实际密切结合,做出了突出的成绩,这是与刘仙洲当年潜移默化的影响分不开的。

在中国机械工程发明史的研究中,刘仙洲既反对民族自卑,又反对夜郎自大。

他主张实事求是。

西方一般认为,机械传动的天文钟是欧洲人在14世纪初创始的。

刘仙洲经过长达20年的研究认定,早在公元130年,东汉张衡的水力天文仪就已附有机械性计时器。

1956年9月,他应邀到意大利出席第八届世界科学史会议。

刘仙洲在自己宣读的论文《中国在计时器方面的发明》中指出,公元2世纪,中国在齿轮的实用上已有相当高的水平,可以推断东汉张衡水力天文仪所附的计时器已经采用齿轮系作为传动机构。

但是,有的学者对此仍有疑。

回国以后,刘仙洲又根据有关文献和考古新发现进行深入研究,将上述论文重新修订发表,以更加令人信服的材料对这问一题进一步作了明确回答。

他确定:

张衡是中国创造机械计时器的第一个人,比西方约早1000年。

1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作者写“刘少奇、李富春、李维汉都曾是这个留法预备班的学生”,是从侧面写传主,表现了刘仙洲为培养人才做出的贡献。

B.刘仙洲是一个锐意改革的人,在担任天津的工科大学北洋大学的校长时,打破外国教授讲课的惯例,大胆聘用中国学者任教。

C.作为一个教育家,刘仙洲严谨认真。

在教学中,他主张实事求是,既反对民族自卑,又反对夜郎自大。

D.在第八届世界科学会议上,刘仙洲在宣读的论文中确定,张衡是中国创造机械计时器的第一人,比西方早一千年。

E.这篇传记选材精当,点面结合。

既有表现传主人格魅力的“面”上的材料,也有栩栩如生表现传主生动形象的“点”上的材料。

12.在教书育人工作中,刘仙洲是怎样潜移默化地影响他的学生的?

(6分)

13.为什么说刘仙洲是我国中文版工程教材的奠基者?

请简要分析(6分)

14.有人认为刘仙洲是一个脚踏实地的人,有人认为他是一个理想主义者。

你的看法呢?

请结合全文分析。

(8分)

第二卷(表达题,共80分)

五、语言文字表达(20分)

15.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申张 大拇指 弱不禁风 筚路蓝缕

B.妨碍 水笼头 分庭抗礼 铤而走险

C.凑合 撒手锏 虚左以待 优哉悠哉

D.发轫 舶来品 绿草如茵 暴戾恣睢

1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台湾作家九把刀所说的“希望30年后能够和金庸并驾齐驱”被一些媒体解读为“干掉金庸”,很多人批评他哗众取宠。

B.在NBA停摆期间,美国一些球星面对国外某些俱乐部开出的高额薪金铤而走险,到欧洲、亚洲的某些球队签约赚钱。

C.尽管国人没有寄予太大期望,然而中国女排却给了国人一个惊喜,每场战役中的表现都可圈可点,各方面都展现了强队本色。

D.中国的“日本研究”队伍大幅萎缩,无独有偶,美国也有类似现象,美国人的“我们对日本没有兴趣”使日本人十分伤感。

[来源:

学科网ZXXK]

17.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测量结果显示,水城威尼斯的历史老城区正在缓慢地持续下降,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主要是气候变暖造成的海平面上升。

B.步入天目湖山水园景区,游客们在世外桃源般的乡村田园,领略完全不同的江南乡土风情和特色民居建筑。

C.“天下第一村”华西村328米高的“空中新农村”大楼豪华程度令人惊叹,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慕名而至的游客。

D.1972年中美两国领导人共同商定的《上海公报》,为40年后甚至未来的中美关系定下了扩大共识、承认分歧、加强合作的准则。

18.在文中横线处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

铅色水鸫的行为最具代表性。

它常守候在溪面浮凸不动的岩石上,然后沿着岩石群逐一跳跃,捉捕溪岸附近肉眼难见的蜉蝣与蚊蚋科小虫。

溪涧的天地小,溪鸟的领域感自然十分强烈,铅色水鸫更是如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山不容二鸟,两者之间势必起冲突。

我却未看见小剪尾打赢过铅色水鸫。

①它的体积约莫麻雀大,攻击性却勇猛凶悍

②究其原因,原来它的习性类似铅色水鸫

③日后我也发现只有小剪尾独独会遭受铅色水鸫的排斥

④不但觅寻的主食来源一样,体积也相似,而且活动的位置都是岩石滩

⑤在溪涧王国里,这种场面算是最激烈的争斗

⑥我经常看见大它半倍的小剪尾遭到驱逐,落荒而飞

A.①⑥②④⑤③     B.①⑥⑤③②④

C.⑥①②④③⑤D.⑥①③⑤②④

六、写作(60分)

19.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华人首富李嘉诚的两个儿子李泽钜和李泽楷大学毕业后,想在父亲的公司干一番事业。

李嘉诚却说“我的公司不需要你们!

你们自己去打江山。

”兄弟俩去了加拿大,李泽钜开设了地产开发公司,李泽楷成了一家投资银行的合伙人。

李嘉诚常打电话询问兄弟俩有什么困难。

兄弟俩总是说:

“谢谢爸爸的关心。

困难是有的,我们可以自己解决。

”兄弟俩克服了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后来成了加拿大商界出类拔萃的人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解析

1.【答案】定是一个完整的有机体,其中全体与部分都息息相关,不能稍有移动或增减。

一字一句之中都可以见出全篇精神的贯注”的。

只有陶渊明不肯为五斗米折腰的小节和苏格拉底临刑前还叮嘱还邻人一只鸡的债的细节才是“用来说明进退取与、声音笑貌是人格的体现”。

2.【答案】示例一:

生活中即使是每一个生活小节都体现着独立(有特色)高尚的人格,并与整个的人格相协调。

示例二:

即便是生活的每一个小节都体现着高尚、独立(有特色)的人格,整个人生完美无瑕。

【解析】首先是审题,“这种生命史”在文中具体所指是什么?

“这种生命史”是怎样的?

为什么被当做“图画”?

为什么令人“惊赞”?

为什么是“艺术杰作”?

然后是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分析这些问题:

“这种生命史”——陶渊明、苏格拉底的生命史;怎样的——不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在临死前不逃脱叮嘱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城乡园林规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