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活动中同伴互动策略的研究.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998630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5.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区域活动中同伴互动策略的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区域活动中同伴互动策略的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区域活动中同伴互动策略的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区域活动中同伴互动策略的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区域活动中同伴互动策略的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区域活动中同伴互动策略的研究.docx

《区域活动中同伴互动策略的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域活动中同伴互动策略的研究.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区域活动中同伴互动策略的研究.docx

区域活动中同伴互动策略的研究

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同伴互动策略的研究

观察记录表

表一序号

时间

2014年2月

活动地点

娃娃家

互动形式

发表见解、

请求帮助

案例名称:

大家的力量

观察目的:

1.教会他一些与同伴友好交往的技能技巧。

2.启发幼儿具有角色意识及同伴间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活动记录:

在娃娃角区域内,今天进区玩的是金曹阳、纪洲、陈浩男、周玥等几位小朋友,这次他们玩的游戏是抢救在海啸中受伤的病人。

游戏一开始,由纪洲为队长组成的120医疗队就忙开了。

首先,他们接待的第一个伤员是小兔,因为小兔伤势比较严重,据纪队长讲它几乎没有呼吸了。

于是,几个医生一起上,有的给小兔接氧气,有的给小兔打针,陈浩男则在给小兔电击。

我问他:

“你这是在干什么呀?

”他说:

“这是最有效的抢救方法,我在电视中看到的,一般在伤员最危险的时候就用这个方法。

”“真不简单!

”我当即就表扬了陈浩男。

(这是由幼儿发起的一次活动内容,无论是在整体过程中还是在各个环节上,其积极行为多于消极行为)

这时,又有几个病人送过来了,当然,我也加入了他们的抢救队伍。

(因为我听见医生们都在说:

“太忙了,太忙了!

”)小朋友见我参加了,都高兴的跟什么似的,劲头更足了,他们安排给我的任务是接听电话。

于是,在老师和小朋友的共同活动中,内容更加丰富了。

他们听心跳、摸胸口、相互讨论抢救方法……忙进忙出,俨然一副小医生的样子。

这时,又送来一个危急病人,是一个娃娃,好象连呼吸也没有了。

小医生们开始议论纷纷:

“曹老师,是不是他已经死掉了?

”“不会吧?

看看他还有没有气?

”“先听心跳!

有心跳就说明他还有气!

”于是,他们有的捏捏娃娃的脸,有的推推娃娃,有的用听筒听娃娃的心跳……在老师的引导下,又一次抢救行动忙碌而有序的进行着。

在活动结束时,我表扬了他们120抢救小组。

因为有了大家的合作力量和团结协作的精神,才能将这么多的伤员抢救过来,小朋友初次经历了救死扶伤的过程,也尝试到了成功后的喜悦,小脸上个个都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分析指导建议:

上述案例是一种由幼儿发起行为,引出互动活动。

由于该活动是由幼儿发起的,所以,幼儿在活动中所能达到的教育性目标,不是教师所能掌握的,而只能从幼儿自己的活动及教师的反馈刺激中实现。

这也就直接确立了幼儿在师幼互动中的主动地位,激发了幼儿主体性的发挥。

起初,该活动只是幼儿自己,但在活动中途老师饶有兴趣的参与到活动之中,她不仅影响了互动中的教师和幼儿,使幼儿在活动中的劲头更足了。

教师在这次活动充当的角色不是管理者、指挥者,更不是机械的灌输者或传授者。

教师不是告诉幼儿该做什么,该怎么做,而是作为一个互动环境的创造者、交往机会的提供者、积极师幼互动的组织者、以及幼儿发展的支持者、帮助者、指导者和促进者出现在活动之中。

由幼儿关注的这次抢救海啸中受伤的伤员事件,自然引入到安全知识的巩固练习中,提取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从幼儿的情感需要出发,而不是局限于约束纪律和简单的传授知识,教师在与幼儿一起游戏的过程中,不是流于表面层次的互动,而是深入有效的参与活动。

在活动中充分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幼儿主动学习和探究,在幼儿寻求指导时教师才适时给予引导帮助,鼓励幼儿自身主动的学习,来积极的建构自己的知识储备,教师作为一个支架,因帮助幼儿逐渐发展并逐步独立。

日期2014年2月记录者曹梅

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同伴互动策略的研究

观察记录表

表一序号

时间

2014年3月

活动地点

表演区

互动形式

指导游戏

案例名称:

孙悟空打妖怪

观察目的:

1.让幼儿学习用适当的方式来表达宣泄自己的情感。

2.让他们在游戏中学习交往的方法,以确保游戏的进行。

 

活动记录:

表演区投放了的自制的有关西游记人物的面具,小朋友很感兴趣,今天刘睿、陈菓、鲍煦、顾浩然等几位小朋友来到区域,我看见他们都争着带上孙悟空的面具来表演。

于是,我走到他们身边建议小朋友一起表演最近学的一首儿歌《孙悟空打妖怪》,

小朋友一听都表示赞同,我进一步引导说:

如果你们都做孙悟空也没办法表演呀!

老师给你们出个主意,现在你们相互协商一下,每个人扮演儿歌里的一种角色,然后再相互交换角色表演好吗?

小朋友表示同意,于是他们经过一番商量后,分配好各自的角色,戴上了不同的面具,如猪八戒、唐僧、沙和尚,陈菓扮演老妖婆,没有面具,于是刘睿和她一起想了一个办法,刘睿找来一块头巾系在思思头上,其他小朋友一看都开心的笑了。

小朋友有的手拿各种自制的武器准备表演,老师鼓励他们大胆地按照儿歌内容做动作,大声边朗诵儿歌边表演。

小朋友开始表演了,能一个个按照儿歌的顺序出场,因为是第一次,有的在表演时还有些放不开,但当“老妖婆”出场时,开始变得有些兴奋起来,“老妖婆”被孙悟空打倒后,大家一起高兴地欢呼起来。

接下来再表演时,小朋友的表演欲望高了,他们也知道大家都有表演的机会,没怎么争抢角色,有的小朋友在表演时也能大胆做出自己想像的动作来,老师也及时地加以鼓励。

分析指导建议:

当老师在表演区发现小朋友都在争着带孙悟空的面具时,及时介入并加以引导,用建议小朋友表演儿歌《孙悟空打妖怪》的方式,启发他们去愿意扮演其他的角色,同时引导他们学会相互协商,分配好各自的角色。

小朋友在老师的鼓励下开始了第一次的表演,陈菓和刘睿小朋友还能自己动手装扮角色,而正是有了第一次的表演,小朋友表演欲望增强了,他们也没有再发生争抢角色的现象,因为他们开始懂得只要能相互协商,人人都有机会参加表演,也体验到扮演每一种角色都很有意思,感受到合作表演的乐趣。

日期2014年3月记录者汤立梅

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同伴互动策略的研究

观察记录表

表一序号

时间

2014年4月

活动地点

生活区

互动形式

矛盾冲突、

共同游戏

案例名称:

我爱刷牙

观察目的:

1.在幼儿交流的过程中,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

2.初步懂得关心同伴,与同伴能友好相处。

活动记录:

“生活模仿区”是孩子们很感兴趣的游戏区域,但是因为他们是小班的宝宝,生活经验欠缺,如果没有老师正确的引导,有的区域活动就不能很好发挥它的正确作用,苏资瑞和于周涵在模仿区玩的好不开心,只听见苏资瑞说:

“我起床了,先刷牙吧!

”她就把牙膏挤到牙刷上,放到嘴里刷起来。

于周涵连忙说:

“你真的刷牙啦?

”连忙走过去,制止了她的动作,说:

“这牙膏、牙刷都是让你模仿刷牙,不是真刷,这样会有小虫虫钻进你肚子的。

分析指导建议:

小班的孩子是好模仿的,他们喜欢模仿生活中的一些人和事。

在这种游戏中,他们在沉溺于游戏情景时,往往会将假想与现实混淆,以假乱真。

此时,教师如果及时的介入,成为孩子们的游戏伙伴,以平等身份参与游戏,与幼儿共同探索操作,这样会营造起一种宽松和谐的气氛,唤起幼儿的装扮意识。

 

日期2014年4月记录者曹梅

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同伴互动策略的研究

观察记录表

表一序号

时间

2013年12月

活动地点

活动室

互动形式

调整交往

伙伴

案例名称:

小小摄影师

观察目的:

1.让性格较孤僻,且任性,与小伙伴交往相处不是很融洽的孩子,得到发展。

2.鼓励孩子主动参与同伴交往活动。

活动记录:

角色游戏开始了,杨可馨戴上了摄影师的工作牌,拿起了照相机招呼着跟前来回走过的小伙伴“快来拍照呀!

我们的挂历照可好看了。

”在她的鼓动下果然有客人走了进来。

“我想拍这样的照片,”赵姝涵指着桌上的台历照说。

杨可馨马上热情相迎,并把小猪道具递给了赵姝涵。

“好的,来笑一下,我给你拍。

”喀嚓一声快门按了下来。

此时一旁的李启航说:

“我也拍一张,但我要和挂历上的一模一样穿上皇帝衣服拍。

杨可馨一时为难起来,说:

这个衣服没有,我给你戴个面具吧,也很好看的。

”李启航说“还有其他衣服吗?

”当得知没有时只好摇头走开了。

杨可馨又接待了几个客人后生意显得冷清了一些。

她开始拿出了纸和笔画起了照片,画完后将照片装入了相片袋继续开始向照相馆外张望、招呼着。

但生意似乎仍不理想。

分析指导建议:

从照相馆游戏中可看出,小班孩子的角色游戏的主题扩展,情节得到了发展。

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小班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他们的思维也有直觉行动性开始转向具体形象的思维,比起托班幼儿的角色游戏情节要复杂。

摄影师能向客人作介绍且会用语言招呼客人。

能用语言与同伴交往。

再者,小班幼儿在进行角色游戏时能认真扮演角色,并且还有了初步的规则意识。

随便离开岗位的现象少了,因为他们在游戏前就分配好了各自的角色,有了一定的角色意识。

从游戏过程中我也发现了现有的游戏材料已不能满足幼儿游戏情节发展的需要了。

而材料投放是要以幼儿需要兴趣为出发点的;游戏中幼儿根据自己的愿望和想法与玩具材料发生互动,才能使活动的方式方法具有灵活性,才有可能使幼儿真正产生兴趣和自主体验,在照相馆中的小道具显然是平乏的。

日期2014年5月记录者曹梅

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同伴互动策略的研究

观察记录表

表一序号

时间

2013年9月

活动地点

表演区

互动形式

协调意愿、分享合作

案例名称:

冷落的表演区

观察目的:

1.观察图书阅读区投放幼儿自带图书后幼儿的阅读。

2.在幼儿交流的过程中,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记录:

区域活动开始了,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的选择了区域中安静的游戏,我发现外面的音乐角一个人也没有。

于是,我暗示到:

“外面的音乐角谁愿意去玩啊?

”可是没有人理睬,也许是幼儿光顾着玩游戏没有听见吧,于是我耐心地提高了嗓门:

“宝宝们,今天谁愿意去当小小演奏家啊?

”这时,皮皮飞举手说:

“我去吧。

”后来有几个幼儿也陆续的响应了,要求去音乐区去玩。

  音乐角的游戏开始了。

从窗口望去,皮皮飞等几名幼儿都在敲敲唱唱,可是一会儿敲打不见了,我就到阳台上了热情了问:

“朱丽霞,你来和音块宝宝玩一玩,我欣赏一下。

”于是她拿了5个颜色排了一排,敲了起来,但是不太熟练,“哦,敲的真好听,我也来试试!

”我按照她排的顺序很流畅的敲了起来,于是她也学我样子又重新玩了起来。

在旁边的皮皮飞迫不及待的要向我展示:

“曹老师,这个我也会的,我来给你表演一次好吗?

”说完,他很快速的排好颜色卡片,熟练的边敲边唱。

在一番表演鼓励以后,我发现香霖在没有摆了好几排颜色卡片在敲,于是我走过去问:

“香霖,你来给我敲敲看”,我发现他敲了半天都没有敲对,几次下来都没有成功,不是音块敲错了,就是手嘴演唱不一。

辅导过后他们几个继续游戏。

  在区域活动进行到一半的时候,一会就听不到音块响了,跑过去一看,他们在聊天,看到我在看就敲了起来,香霖则在那里瞎玩,嘴里还不停的说一点都不好玩。

分析指导建议:

在投放材料的过程中,发现幼儿的爱好已经不高了,没有及时的调整材料,材料也比较单一。

探究爱好是引起和维持注重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推动人探究活动的一种精神力量,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最具有强烈情绪色彩的因素。

可见幼儿探究爱好的培养比幼儿获得知识的多少更为重要。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创设一种丰富的、适宜的物质、心理和有情感的环境,让幼儿获得充分的大量的自主活动与探索的机会。

当幼儿对某样事物有着浓厚的爱好时,便能在活动中保持愉快的情绪,处于积极主动的探求状态,爱好是幼儿学习的原动力。

而幼儿的能力与水平又是制约其发展的影响因素。

当幼儿觉得游戏也就如此时,象皮皮飞对他来说自由摆弄音块很轻易,没有什么新鲜感了,失去活动的爱好,所以他就不愿意再玩了。

日期2014年6月记录者曹梅

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同伴互动策略的研究

观察记录表

表一序号

时间

2014年2月

活动地点

阅读区

互动形式

请求交往、同伴合作

案例名称:

亲亲书店

观察目的:

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启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