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考试重点.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985543 上传时间:2023-08-0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4.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考试重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教育学》考试重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教育学》考试重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教育学》考试重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教育学》考试重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学》考试重点.docx

《《教育学》考试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考试重点.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学》考试重点.docx

《教育学》考试重点

绪论(必背)

1,教育的定义:

广义教育——指一切有目的的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和品德的社会活动(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可能无组织,自发,零散或者有组织,自觉,系统的。

狭义教育:

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而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低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

特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专门培养人的活动;对象是青少年儿童;在受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指导下进行的社会活动。

教育基本要素: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

二,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代表人——孔子,墨子,孟子,荀子,朱熹。

代表作——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诗,书,礼,易,春秋;学记,颜氏家训,四书集注,童蒙须知。

西方:

古希腊的苏格拉底(产婆术),柏拉图(理想国),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和伦理学),古罗马的昆体良(雄辩术原理)

(1),孔子:

提出“庶,富,教”人口,财富,教育是立国三要素,经济发展与教育的关系,通过教育传播孝顺,兄弟友爱,民心立国之本,只有通过教育才能赢得民众的信任。

——因材施教原则;启发诱导原则(不乏不菲,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学思结合(学而不思则惘);谦虚笃实(知之为知之)******

(2),孟子《学记》:

教学原则——教学相长原则;预时孙摩原则(不陵节而施);课内外结合原则;长善救失原则,启发诱导原则。

(3),柏拉图——教育有国家兴办,并强制实施,受教育早越好,以游戏为主。

(4)亚里士多德——灵魂(植物,动物,理性)说;教育目的主张;体,德,智

(5)昆良体——《演说家的教育》和《雄辩术原理》

三,教育学的创立阶段:

教育学从哲学,伦理学中分化出来,走向学科独立。

4,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大教学论)——独立教育学形成的标志——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第一次班级授课制,统一学制和学年制(婴儿期,儿童期,少年期,青年期)

5,英国——洛克(教育漫话)“白板说——人生来是白板,知识和差异是教育学习来的”——绅士教育******

6,英国——卢俊(爱弥尔)——培养自然人——进行三种教育(自然的教育,人的教育,事物的教育)——婴儿,儿童,青年,青春

7裴斯泰洛奇(发展人天赋的内在力量)瑞士——裴斯泰洛奇(林哈德与葛笃德)

8,德国——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是“科学教育学”形成的标志——科学教育学之父(第一个提出教育学应以心理学为基础)*****——提出比较完整的课程体系,把四段教学法改为五段教学法。

——课本书本为中心

9,美国——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教育即是生长,生活,经验的改造——儿童中心论

四,教育学的分化阶段: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时的教育学走向更为科学分化的阶段

10,杨贤江——中国最早用马克思主义论述教育问题——一李浩吾化名《新教育大纲》

11,苏联——克鲁普斯卡娅《国民教育与民主教育》——最早以马克思主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理论

12,苏联——赞科夫《教学与发展》——以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五条教学原则(高难度,高速度,理论指导实践,理解学习过程,是所有学生都的到发展)。

13,苏联——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先给孩子》《帕斯雷什中学》——全面和谐教育(把人活动的两种职能配合起来是两者达到平衡:

认识客观世界,人的自我表现)

14,美国——布鲁纳《教育过程》——结构主义教学理论

瑞士——皮亚杰《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

15,20世纪教育学的主要派别德国的实验教育学;德国的文化教育学——狄尔泰,斯普朗格;美国实用主义教学;法国制度教育学(乌里,洛不落);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系统科学的教育学;批判教育学——美国鲍尔斯,阿普尔,吉鲁,法国布厄迪尔,

第一章教育的产生和发展(必背)

1,教育的其他起源说:

生物起源说(十九世纪法国——利托尔洛)和英国教育家(沛,西能)——不仅人类社会有教育动,物之间也存在低级形式的教育;心理起源说——美国心理学家孟禄——教育起源于儿童岁成年人的一种无意识模仿(遗传,先天,本能,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

2,教育历史三种不同划分尺度:

生产力尺度(古代教育,现代教育),生产关系尺度(原始社会教育,奴隶社会教育,封建社会教育,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社会主义社会教育),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统一尺度(原始教育形态,古代学校教育,现代学校教育)*****

3,原始教育形态特征:

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融合在一起;教育的无阶级性,平等性;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手段和方法单一。

4,奴隶社会教育:

我国是历史上出现学校最早的国家,夏朝,“痒,序,校”;欧洲奴隶社会——斯巴达教育(农业城邦的,军人和武士)和雅典教育(商业,多方面发展的人才)

5,封建社会教育:

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

6,古代学校教育特征:

教育成为社会的专门职能;与生产劳动想脱离,非生产性;适应古代政治与经济具有阶级性封建社会具有等级性;适应古代思想文化发展(道统,专制,刻板,象征;尚未形成复杂的结构体系)

7两种国家形态:

从社会性质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水平上(工业社会和知识社会)*****

8.当代中国教育的历史定位:

新中国建立至今属于现代教育范畴,1903年清政府“废科举,兴学堂”引进西方学制,开班京师同文馆,便开始现代教育,具有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的现代教育。

9.《教育规划纲要》2010-2020工作方针:

优先发展教育,以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

战略目标:

两个基本,一个进入:

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建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第2章教育与社会发展

1,教育对经济,政治,科技,文化具有推动和阻碍的作用*****

2,教育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为经济提供良好基础;再生产劳动力;再生产科学知识;促进现代经济的发展;

3,教育在政治发展中的作用:

促进人的政治社会化;培养专门的政治人才;促进现代政治民主化;

4,教育在文化,,,:

传递——保存文化的功能;传播——交流文化的功能;选择——提升文化的功能:

创造——更新文化的功能

5教育在科技发展中的作用:

传播科学技术;创新科学技术。

6,教育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

对社会主义建设具有先导,全局,基础性作用;切实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

7文化对教育的作用:

影响教育的价值取向;目的的确立;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使用;

经济对教育的作用:

教育规模和发展速度;结构布局;目标设定;组织形式,手段和方法

政治对教育的作用:

决定教育性质和目的;()教育事业的领导权;社会成员受教育权利;部分教育内容******

8,科技对教育的作用:

,,,的发展改变让你们知识,学习,教育的观念;变革着现代教育课程设置和内容体系;变革着现代教育手段,方式,方法;科学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科学化,个性化(智能化),自主化(人机互动),民主化提供了平台

9,科教兴国战略:

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的指导下,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

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必背)

1,人身心发展的概念:

人的身心发展包括人的生理(正常发育和体制增强)和心理(认知和意向的发展)发展两方面。

*****

2,人身心发展的基本特征:

人身心顺序性——要求客观循序渐进,不陵节而施,不揠苗助长,(皮亚杰——感知运算水平,前运算水平,具体运算水平,形式运算水平;道德认知发展——前世俗水平,世俗水平,后世俗水平),人阶段性(年龄特征,不同阶段要区别对待),人不平衡性(不同年龄阶段发展不平衡,不同方面不同发展时期不平衡——在关键期和最佳期),人互补性(身体机能的互补,长善救失),人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3,人身心发展的动力观:

内发论(人发展动力源自自身需要,发展顺序有成熟机制决定——孟子人性本善)

外铄论(人发展源自外在需求,环境和教育的影响——荀子人性本恶)

多因素相互作用论(人发展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遗传素质是物质前提,社会环境是外部条件,良好教育是重要条件,个人主观能动性是内因)

4,遗传素质的概念——人们从父母先代继承下来的解剖生理特点。

—生理和物质前提,制约发展进程;身心差异

环境的概念——人生活于其中,赖以生存并影响人发展的一切外部条件总和(家庭:

过度保护型;过分干涉型;严厉惩罚型;温暖理解型)。

****

主观能动性的概念——人的主观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和能动作用,

5,教育对人身心发展的作用:

主导作用(学校教育有目的,计划,组织,系统)和促进作用(健全,提升价值);

条件:

遵循人的发展规律;处理好内外因素;处理好(遗传因素,环境,教育)之间的关系。

*******

第4章教育的目的(必背)

1,教育目的概念:

把受教育着培养成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总和。

2,各种教育目的理论的主要代表及其基本观点:

(1)宗教本位论——中世纪欧洲封建社会,培养虔诚教士(唯心主义)(教士教育和其实教育)

(2)社会本位论——从社发展需要出发注重价值,培养合格公民和社会成员

代表人物:

柏拉图(培养哲学家和军人——奴隶主国家的扞卫者——主张教育统一有国家办

理);法国涂尔干(社会超越个人,社会需要培养人才);德国凯兴斯泰纳(公民教育,劳作学校);美国赫钦斯《教育与信任》******

(3)个人本位论(确立儿童的主体地位,提出自由人;)——从个体本能需求出发,教育服从人成长规律和满足人需求******

卢俊——培养自由人;美国罗杰斯——培养和发展个体的自我意识

3,素质教育含义:

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的教育;2是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坚持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育;3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努力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

**********

4,素质教育的实施:

坚持德育为先,坚持能力为重,坚持全面发展,需要从教育的体制,观念,模式,教学方法,课程和教材,教师队伍建设,外部条件等多方改革。

(三个坚持一个需要)

第5章教育制度与法规

1,教育制度概念:

广义教育制度——国民教育制度(为了完成教育目的建立起设施和规章制度)

狭义教育制度——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教育设施和规章制度。

2,教育法规概念:

由有权立法的国家机关制定的,调整教育关系的各种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总称。

《教育基本法》******——基本方针任务和制度

3,义务教育的含义与性质:

依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强制性;免费性;普及性*******

4,依法执教的含义:

有法律法规明文规定的——按照,,,来执行;没有的,在学校规章制度和法定职权范围内工作。

5,取得教师资格的条件:

必须是中国公民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有法律规定的学历或者通过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有教育教学能力。

6,教师考核与奖励的主要条例:

1,德(思想品德),能(业务水平),勤(工作态度),绩(工作成绩)******——————德能勤绩2,考核结果受:

受聘任教,晋升工资,实施奖惩的依据。

奖励:

成绩优异——学校实施;突出贡献——地方人民政府;重大贡献——国家

7,教师权利与义务(不不必背)(P108)

8,学生权利:

受教育(入学;上课;教育选择;升学);尊重和保护学生的人身权;尊重和保护学生财产权————————受教育,人身权,财产权*****

9,取得教师资格的条件:

中国公民;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有法律规定的学历和取得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证;有教育教学能力。

*****

第6章教师与学生(必背)

1,教师(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的多重角色:

诊断者,传授者,指导者,评价者,管理者,研究者,协调员(诊传指,评管研协)*****

2,新时期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

3,学生的本质特征:

发展性(婴儿(先学前期)——幼儿(学前)——童年(学龄初期)——少年(学龄中期))——青年(学龄晚期);差异性;主动性;独立性。

******

4,掌握,教师提升职业道德品质的基本要求:

立足实践面对现实;持续提升崇尚先进;自我反思自主发展

5,掌握,构建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的基本策略:

师生活动和师生对话(P101)

6,骨干教师成长过程:

(准备期,适应期,发展期,创造期)——新任教师;合格教师,骨干教师;专家教师;*****

7,新型师生关系——教育关系;道德关系;心理关系:

特征尊师爱生,民主平等,教学相长

第七章课程

1,课程的定义:

学习科目广义至学生在学校获得全部经验,狭义各级各类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的规定的及其进程的总和。

2,制约课程发展的因素:

社会生产力,政治经济制度,文化与科技,学生发展的需要与特点,课程理论等。

3,课程分类:

(管理制度的角度——国家,地方,学校)(按组织核心——学科,活动,综合——融合,广域,核心)(按自由度——选修,必修,其中选修包含限定性和任意选修)(形式与地位——显性,隐性)*******

4,课程设计的概念:

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形式课程计划,学科课程和教材系统化活动(包含计划的设计,标准的设计,教材的设计)

其存在三种模式:

学科中心设计,学习者中心设计,问题中心设计。

5,课程计划:

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部主管部门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也叫课程方案(包含指导思想,培养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实施与评价,课程管理)

6,学科课程标准又称课程标准:

国家根据课程计划以刚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某门课程的内容及其实施,评价的指导性文件*******。

(结构——课程前言,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实施建议)

7,教材:

知识受活动中的主要信息媒介,是学科课程的进一步展开和具体化。

(目录,课文,习题,实验,图表,注释,附录,索引,,原则方向性,完整性,适切性)

8,课程改革基本理念和实施要求:

课程发展趋势(选择化和个性化,平衡化,综合化)

课程改革的根本任务: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全面推挤素质教育。

课程改革刚要的内容:

课程改革目标,课程结构,课程标准,教学过程,教材开发与管理,课程评价,课程管理,教师的培养和培训,课程改革与实施

第八章教学

1,教学的定义与任务: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是实施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

任务(是学生掌握系统的现代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

(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造力)

(发展学生体力,促进学生健康)

(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高尚的思想品德,健康的审美情趣,良好的心理素质)

2,教学原则的定义:

有效的进行教学必须遵循的要求,贯彻教学原则,正确的处理矛盾,(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开而弗达,不愤不菲),巩固性原则(温故知新),循序渐进原则(学不滋等,不陵节而施),因材施教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3,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备课,上课,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查询的检查与评定。

4,教学组织的基本形式:

中小学的有:

班级授课制(课的类型有单一柯和综合课),个别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分层教学,现场教学,复式教学

5,教学方法:

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育目的,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手段和一整套工作方式(包括老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1言语类: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自学指导法。

2直观感知类:

演示法,参观法。

3实际训练:

联系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

4,探究式5陶冶,,,情景教学法,欣赏教学,。

6,教学手段:

教师对学生开展教学活动,相互传递信息的重要工具。

7,教育过程基本环节:

激发学习动机;感知教材;理解教材;巩固知识;运用知识

第九章德育

1,德育:

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政治,思想,法纪,道德品质)(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道德要求和受教育者的个体需求及其品德形成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主动的内化与外化,促进其养成一定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

2,德育过程:

以形成受教育者一定思想品德为目标,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参与的教育活动过程(四个制约因素:

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德育方法。

存在三个矛盾:

学校教育与一般社会影响,教育者提出的目标与受者道德水平*****最重要,受教育者的道德的认知与实践的矛盾)*********

3,德育原则:

教育者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德育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称为德育工作的方法论)。

————方向性原则,知行统一原则,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教育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从学生实际出因材施教原则。

******

4,德育途径:

也称组织形式:

教学,社会实践活动,课外活动,团队活动与集体活动,班主任工作,志愿者活动*******

5,德育的基本规律:

对学生知(道德认识——人对是非善恶的评价,认知。

包含德知识和道德判断),情(道德情感——客观事物是非善恶的内心体验),意(道德意志——实现一定道德行为所付的努力),行(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提高******;促进思想内部矛盾斗争过程,自我教育;组织学生活动和交往;是长期和反复的。

6,德育方法:

说服教育,榜样示范,指导实践,陶冶教育,品德评价。

*******

第十章班级

1,班级:

学生集体的基层组织,是学校进行教育和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

(中国最早的1862年京师同文馆)

2班集体形成的条件:

确定班级发展目标;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建立班集体的规则和秩序;组织多种多样的活动;培养集体舆论和班风。

3,班级中非正式群体的特点:

自发性(处于自愿结合而非强迫);相似性(相似的心理特征和需求);封闭性();凝聚性(认同感归属感);竞争性();权威性,,,,,畅通性,盲目性,散漫,排他,可变性等。

4,班级非正式群体管理策略:

在思想上正式,,,,存在的客观必然性和必要性;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创造自我的表现机会,满足非正式群体的需求;注意发挥和引导好非正式群体中核人物的作用;正确认识学生中非正式群体,针对不同类型的非正式群体,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加强正式群体的建设,减少费正式群体不良因素的侵蚀。

5,班主任:

是全面负责一个班级的思想,学习,生活等工作的教师。

(是组织着,教育者,指导者,是教育的得力助手,是教师与团队组织的纽带,沟通学校社会家庭的桥梁作用)

6,班主任的主要任务和职责:

1,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2,教育学生努力学习,完成学习任务,3,指导学生课余生活,关心身体健康,4,组织学生参加劳动和其他社会活动;5,指导班委会,少先队,共青团工作;6,做好家长工作,争取社会有关方面的配合;7,评定学生操作。

******

7,班级管理:

班主任带领学生,通过各种活动的形式,对班级中的人,财,物,信息,时间等资源进行组织管理,以实现班级目标的过程

8,班级常规管理:

组织纪律管理;环境卫生管理;文档管理;工作计划和总结******

9,班级活动的定义:

在班级范围内开展的学科教学之外的各种教育活动,

10.班级活动的意义:

促使学生提高认知能力;促使学生提高时间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

11,班级活动设计与实施要求:

选题;制定活动计划;活动实施与总结(中心环节);

第十一章中小学教育科研

1,中小学教育科研的方式:

调查研究;行动研究;经验研究;个案研究;叙事研究;实验研究

2,中小学教育科研的方法;实验分析法(作业日记作文试卷——便于携带;食物保存容易;易于分析;便于分析教育教学发展内容);观察法(最基途径之一——谁,什么,何时,何地,如何,为什么);问卷法(问卷编制原则——适宜原则;简明原则;整齐原则;伦理原则;客观原则);访谈法(简明扼要,开放性问题,充分了解被访谈人的背景,适当的提问方式,避免发表自己主观意见);实验法:

3,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实施过程:

课题选择;查找文献资料;设计研究,撰写研究方案;研究实施与资料收集;资料的处理与分析;研究报告的撰写,课题结题。

4,行动研究:

教育实践工作者为改善教育教学实践而开展的研究。

特征:

目的——改进实践,内容——教育过程存在的问题,研究循环型;在日常教育教学中。

5,经验研究:

教师通过对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进行回顾和反思进行研究;过程(积累经验,分析经验;撰写经验研究论文)

6,个案研究:

对某一现象,事件,个人,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

特征(独特性,全面性,代表性)

7叙事研究:

口头或书面的方式讲故事(特征——呈现事件情节;重视北京;凸显个人,重视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