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公开招聘《中学教育理论综合》复习题集第2601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976532 上传时间:2023-08-03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6.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公开招聘《中学教育理论综合》复习题集第2601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教师公开招聘《中学教育理论综合》复习题集第2601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教师公开招聘《中学教育理论综合》复习题集第2601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教师公开招聘《中学教育理论综合》复习题集第2601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教师公开招聘《中学教育理论综合》复习题集第2601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公开招聘《中学教育理论综合》复习题集第2601篇.docx

《教师公开招聘《中学教育理论综合》复习题集第2601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公开招聘《中学教育理论综合》复习题集第2601篇.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公开招聘《中学教育理论综合》复习题集第2601篇.docx

教师公开招聘《中学教育理论综合》复习题集第2601篇

2019年国家教师公开招聘《中学教育理论综合》职业资格考前练习

一、单选题

1.关于义务教育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适龄儿童、青少年有接受教育的义务

B、义务教育是自愿接受的教育

C、国家、社会有义务保证儿童接受教育

D、义务教育是带有强制性的教育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B

【解析】:

义务教育是具有强制性的教育,“自愿接受”说法错误。

2.人对某种意外的环境刺激做出的适应性反应称为()。

A、激情

B、应激

C、心境

D、美感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B

【解析】:

应激是生命体在各种内外环境因素及社会、心理因素刺激时所出现的全身性非特异性适应反应。

题目中,人对意外环境刺激做出的适应性反应属于应激的范畴。

故选择B。

3.教师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当自知道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日内提起行政复议申请,法律、法规规定超过此时限的除外。

A、15

B、20

C、30

D、60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D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第九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自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60日内提出行政复议申请;但是法律规定的申请期限超过60日的除外。

4.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的关系是()

A、二者之间是一致的,可以等同

B、教育与发展的关系

C、相互促进的关系

D、相互包容的关系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B

【解析】:

略。

5.教师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如果出现错误,应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

公开向学生说明。

体现了教育公正中的()。

A、坚持真理

B、一视同仁

C、赏罚分明

D、因材施教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

【解析】:

教师公正包括坚持真理、秉公办事、奖罚分明。

其中坚持真理是说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反映。

教师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如果出现错误,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公开向学生说明,体现了教师坚持真理。

6.人们欣赏名画《蒙娜丽莎》时,陶醉在“永恒的微笑中”,感到身心非常愉悦。

这种情绪是()。

A、道德感

B、理智感

C、美感

D、自豪感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C

【解析】:

美感是用一定的审美标准来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7.学生掌握知识的中心环节是()

A、应用

B、迁移

C、理解

D、巩固答案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C

【解析】:

知识的理解主要指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知识去认识事物的种种联系、关系,直至认识其本质、规律的一种逐步深入的思维活动。

它是学生掌握知识过程的中心环节。

8.善于沟通的教师是()的教师。

A、在学生面前总能滔滔不绝.有时候风趣幽默

B、常常能预计到自己的话语会对学生产生怎样的影响

C、常常耐心地聆听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即使在课堂讨论时.某个学生说个不停也不加以制止

D、学识渊博.常常对学生说一些术语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B

【解析】:

9.()是研究工作进行之初所做的书面规划,是如何进行研究的具体设想,是研究实施的蓝图。

A、研究计划

B、研究目的

C、研究结构

D、研究过程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

【解析】:

题干描述的是研究计划的内涵。

10.教师的劳动成果是学生的品德、知识和能力,而非显性的物质财富。

这说明教师的劳动具有()特点。

A、创造性

B、长期性

C、间接性

D、示范性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C

【解析】:

教师劳动的间接性指教师的劳动不直接创造物质财富,而是以学生为中介实现教师劳动的价值。

教师劳动的结晶是学生,是学生的品德、学识和才能,待学生走上社会,由他们来为社会创造财富。

11.在整个课程编制中最为关键的准则是()

A、课程内容

B、教学目标

C、课程标准

D、课程目标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D

【解析】:

课程目标是确定课程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的基础,是整个课程编制过程中最为关键的准则。

12.以下属于元认知计划策略的是()。

A、学生拿到教材后为自己设定学习目标

B、学生在考试中先做简单题目

C、学生在考试过程中时刻关注自己的做题速度与时间

D、学生测试结束后检查自己的答案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

【解析】:

元认知计划策略包括设置学习目标、浏览阅读材料、产生待回答的问题以及分析如何完成学习任务。

元认知计划是在活动前计划活动。

13.将所有解决问题的可能方案全部列举出来,逐一尝试,虽可保证解决问题,但效率不高的问题解决方式是()

A、研究式

B、探索式

C、启发式

D、算法式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D

【解析】:

题干所述为算法式策略的概念。

14.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的教师观是()。

A、主体性的教师观

B、以人为本的教师观

C、专业化的教师观

D、促进发展的教师观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D

【解析】:

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新课程下教师角色的根本变化,是教师角色转变过程中的一个飞跃与突破。

教师作为学生的促进者.根本任务就是促进学生的发展。

15.()是班级活动的主要形式。

A、主题班会

B、运动会

C、晨会

D、校会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

【解析】:

略。

16.国内关于骨干教师成长规律的研究表明骨干教师的成长过程分为四个阶段:

准备期、适应期、发展期、创造期,适应期是指()。

A、教师从事教育工作以前的阶段

B、教师初步形成教学能力的时期

C、骨干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高最快,逐渐走向成熟的时期

D、能够出色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教学专长型教师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B

【解析】:

准备期是指教师从事教育工作以前的阶段。

这个阶段的主要活动是学习,包括基础阶段的学习和专业阶段的学习。

在这个阶段中,骨干教师是潜在性的。

适应期是教师初步形成教学能力的时期,适应期完成的标志是适应或者胜任教育教学工作,潜在骨干教师一般能够达到胜任教育教学的高标准。

发展期是骨干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高最快,逐渐走向成熟的时期。

大多数骨干教师停留在发展期的时间比较长,过去的经验表明,80%左右的骨干教师终身停留在这个成长阶段。

创造期是教师开始由固定的、常规的、熟练化的工作进入探索和创新的时期,是形成自己的独到见解和教

17.教学和智育是()

A、同一关系

B、因果关系

C、隶属关系

D、交叉关系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D

【解析】:

教学与智育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作为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的智育,即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发展学生的智力,主要是通过教学进行的,但不能把两者等同。

一方面,教学是德育、美育、体育、劳动技术教育的途径;另一方面,智育也需要通过课外活动等才能全面实现。

因此,二者是交叉关系。

18.电影、电视、儿童故事中所描述的偶像型人物,他们在行为背后所隐示的勇敢、智慧、正义等性格,旨在引起儿童的()

A、直接模仿

B、综合模仿

C、象征模仿

D、抽象模仿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C

【解析】:

班杜拉认为,模仿有四种不同的方式:

(1)直接模仿,即最简单的模仿学习方式;

(2)综合模仿,即较复杂的模仿学习方式;(3)象征模仿,指学习者对楷模人物所模仿的不是其具体行为,而是其性格或行为所代表的意义;(4)抽象模仿,指学习者观察学习所学到的是抽象的原则,而不是具体行为。

由此可知,题干所述为象征模仿。

19.制定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

A、素质教育理念

B、创新教育理念

C、新课改理念

D、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D

【解析】:

略。

20.某小学为了创建学校特色,组织本校教师开设了一门动漫课程。

该课程属于()

A、国家课程

B、地方课程

C、校本课程

D、隐性课程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C

【解析】:

校本课程的开发主体是教师,其主导价值在于通过课程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21.“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教师提供支持”的课堂氛围属于()类型。

A、专制型

B、自由型

C、放任型

D、民主型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D

【解析】:

“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教师提供支持”体现的是一种师生关系和谐发展的课堂氛围,属于民主型课堂气氛。

22.教师的思想道德不仅影响在校学生,而且会通过学生和家长进而影响整个社会,这体现了教师职业道德影响的()

A、广泛性

B、针对性

C、多样性

D、奉献性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

【解析】:

教师职业道德影响的广泛性,是指教师的思想道德不仅影响在校学生,而且会通过学生和家长进而影响整个社会。

23.()是坚强意志品质的首要特征。

A、果断性

B、自觉性

C、自制力

D、坚韧性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B

【解析】:

自觉性是坚强意志品质的首要特征,它反映着一个人的坚定立场和信仰,是人的意志行动的力量源泉,贯穿于意志行动的始终。

24.国家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教育,使公民接受适当形式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业务教育和终身教育。

A、高等

B、中等

C、职业技术

D、继续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D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二十条规定,国家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使公民接受适当形式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业务等方面的教育,促进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互认和衔接,推动全民终身学习。

25.教育法律关系中两个最重要的主体是()。

A、教育部门和下属学校

B、教育机构和非教育机构

C、教师和学生

D、教育领导和教师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C

【解析】:

教育法律关系是指教育法律规范在调整人们行为过程中所形成的权利与义务关系。

教育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包括主体、客体和内容。

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是教育法律关系中两个最重要的主体。

26.将教育评价分为相对性评价、绝对性评价和个体内差异评价,其划分依据是()

A、教育评价在教学活动中的不同作用

B、教育评价参照的基准不同

C、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中有关实证与思辨的特色

D、评价的分析方法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B

【解析】:

略。

27.课程文本一般表现为()。

A、课程计划、课程目标、课程实施

B、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

C、课程主题、课程实施、课程评价

D、课程任务、课程主题、课程标准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B

【解析】:

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是课程文本的三种表现形式。

28.教师在对教具和实验进行演示操作的同时必须()

A、讲解操作的要领

B、讲解相关的书本知识

C、指导学生观察

D、激发学生的兴趣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C

【解析】:

教师在对教具和实验进行演示操作的同时要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运用多种感官去感知,以发展学生的思考力和观察力。

29.老师采取画小星星、贴笑脸等方式鼓励学生的德育方法是()。

A、品德评价法

B、榜样示范法

C、陶冶教育法

D、实际锻炼法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

【解析】:

品德评价法是依据一定的要求对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予以评定、褒贬,使受教育者从中受到教育的方法。

30.在品德发展过程中,个体主要通过社会榜样、观察学习等替代强化习得道德行为的模式称为()

A、体谅模式

B、价值澄清模式

C、社会学习模式

D、道德认知发展模式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C

【解析】:

略。

31.教育现代化的最高目的是实现()。

A、教育观念现代化

B、教育内容现代化

C、教育管理现代化

D、人的现代化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D

【解析】:

人的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核心,也是关键,因此,教育现代化的最高目的是实现人的现代化。

32.明知校舍或者教育教学设施有危险,而不采取措施,造成人员伤亡或重大财产损失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应依法追究()。

A、行政责任

B、民事责任

C、刑事责任

D、赔偿责任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C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七十三条规定,明知校舍或者教育教学设施有危险,而不采取措施,造成人员伤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33.计划安排每天的学习时间表属于学习策略中的()

A、组织策略

B、认知策略

C、精加工策略

D、资源管理策略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D

【解析】:

安排学习时间表属于资源管理策略中的时间管理策略。

34.监考老师在考生身边来回走动会影响学生水平的发挥。

这种现象是()

A、社会助长

B、社会干扰

C、社会惰化

D、社会促进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B

【解析】:

当他人在场或与他人一起从事某项工作时而使个体行为效率下降的现象称作社会干扰,也叫社会抑制。

35.“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强调的品德因素是()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D

【解析】: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就是说君子要少说虚话,多干实事,强调的品德因素是道德行为。

36.科学教师要想知道学生是否会做载物玻璃片,美术老师要想了解学生的绘画水平,品德教师要想判断学生的品德水平,最适宜的方法是()。

A、纸笔测验

B、表现评价

C、作品评审

D、现场答辩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B

【解析】:

表现性评价,指的是通过客观测验以外的行动、表演、展示、操作、写作等更真实的表现来评价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实践能力的评价方法。

37.教学策略中尤其适用于教授那些学生必须掌握的、有良好结构的信息或技能的是()

A、发现学习

B、掌握学习

C、独立学习

D、直接教学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D

【解析】:

直接教学是以学习成绩为中心、在教师指导下使用结构化的有序材料的课堂教学策略。

在直接教学中,教师向学生清楚地说明教学目标,在充足而连续的教学时间里给学生呈现教学内容,监控学生的表现,及时向学生提供学习方面的反馈。

由于在这种教学策略中,由教师设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材料,控制教学进度,设计师生之间的交互作用,所以这是一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策略。

直接教学尤其适用于教授那些学生必须掌握的、有良好结构的信息或技能。

当教学的主要目标是深层次的概念转变、探究、发现,或者是开放的教学目标时,直接教学就不太适用了。

本题选D。

38.教育史上最早出现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A、个别教学

B、小组教学

C、班级授课制

D、复式教学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

【解析】:

在教学史上先后出现的影响较大的教学组织形式有个别教学制、班级授课制、分组教学、设计教学法和道尔顿制等。

其中,个别教学制是古代学校的主要教学形式。

39.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通过任务分解,责任分工,协同互助,来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

这种学习方式属于()

A、掌握学习

B、探索学习

C、合作学习

D、发现学习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C

【解析】:

题干的描述体现了合作学习的内涵。

40.最早正式使用“班级”一词的是著名教育家()

A、埃拉斯莫斯

B、夸美纽斯

C、罗杰斯

D、布鲁纳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

【解析】:

略。

二、多选题

1.根据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

如果某类学生选择成功率为50%的任务,那么对他们来讲,可能的情形是()。

A、避免失败的动机大于获取成就的动机

B、探索一个问题,在遇到一定量的失败之后,反而会增强其解决这一类问题的愿望

C、对于完全不可能成功或稳操胜券的任务,动机水平会下降

D、如果获得成功太容易的话。

反而会降低其动机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B,C,D

【解析】:

阿特金森的理论认为,个体的成就动机分为两部分——趋向成功的倾向和避免失败的倾向。

如果一个学生获取成就的动机大于避免失败的动机,他们为了要探索一个问题,在遇到一定量的失败之后,反而会提高他们去解决这一问题的愿望,而且另一方面,如果获得成功太容易的话,反而会降低这些学生的动机。

研究表明,这种学生最有可能选择成功概率约为50%的任务。

所以此题选BCD。

2.依照桑代克的“试误说”,学习的三条基本规律有()

A、准备律

B、刺激律

C、效果律

D、练习律

E、应用律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C,D

【解析】:

桑代克认为,学习要遵循三条重要的原则:

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

3.根据课程管理制度进行分类,课程可分为()。

A、国家课程

B、地方课程

C、学校课程

D、班级课程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B,C

【解析】:

从课程内容的角度划分可分为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

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的角度划分,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而以课程任务为依据进行划分,则可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

4.教师应采取()措施提高课堂群体的凝聚力。

A、了解群体的凝聚力情况

B、培养群体的认同感

C、规定群体单一思想

D、形成群体成员的归属感

E、给予学生赞扬与鼓励,形成力量感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B,D,E

【解析】:

教师提高班级里群体的凝聚力,要做到:

(1)了解群体凝聚力的情况;

(2)帮助班级里所有学生对一些重大事件和原则问题保持共同的认识和评价,形成认同感;(3)引导所有学生在情感上加人群体,形成归属感;(4)当学生表现出符合群体规范和群体期待的行为时,给予赞许和鼓励,形成力量感。

5.我国心理学家一般把学习分为()

A、技能学习

B、知识学习

C、态度学习

D、动作学习

E、行为规范学习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B,E

【解析】:

按学习内容,我国学者一般把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行为规范的学习。

6.教学评价是根据一定的价值标准进行的价值判断活动,评价课堂教学需要把握几个尺度,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评价课堂教学的真实性,即“信度”

B、评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即“效度”

C、评价课堂教学是否使用启发式教学

D、评价课堂教学的生成性.即“活度”

E、以上选项都正确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B,D

【解析】:

围绕新课程观下的课堂观察评价需要把握三个“尺度”。

一是,评价课堂教学的真实性,即“信度”:

二是.评价课堂教学的生成性,即“活度”;三是评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即“效度”。

故正确答案为ABD。

7.“自我更新”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阶段论认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有()

A、“非关注”阶段

B、“虚拟关注”阶段

C、“生存关注”阶段

D、“任务关注”阶段

E、“自我更新关注”阶段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B,C,D,E

【解析】:

“自我更新”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阶段论认为教师专业发展分为“非关注”阶段、“虚拟关注”阶段、“生存关注”阶段、“任务关注”阶段、“自我更新关注”阶段。

8.班级授课制的优点是()。

A、有利于传授系统知识

B、有利于学生之间相互促进

C、有利于因材施教

D、有利于提升学生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能力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B,D

【解析】:

班级授课制的优点是:

①有利于经济有效、大面积培养人才,传授系统知识;②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③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学作用,学生之间相互促进,提升学生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能力。

缺点是:

①强调系统的书本知识的学习,容易产生理论与实际脱节的现象;②强调教学过程的标准、同步、统一,难以完全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

9.下列表述中,与“盈科而后进”所体现的教学原则相一致的是()

A、不陵节而施

B、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

C、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D、随人分限所及

E、学不躐等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B,E

【解析】:

“盈科而后进”强调的是学习应步步落实,不能只图虚名,体现的是循序渐进原则。

C项体现的是启发性原则,D项体现的是因材施教原则。

10.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属于()

A、经验性课程

B、综合性课程

C、三级管理课程

D、学科课程

E、实践性课程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B,C,E

【解析】:

综合实践活动的性质主要有:

(1)相对于学科课程而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经验性课程,不存在内在的知识逻辑和知识体系,按主题的形式来展开设计;

(2)相对于分科课程而言,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综合性课程,包括内容综合、学习方式综合和活动时空综合三个方面;(3)综合实践活动还是一门实践性课程,强调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4)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三级管理的课程。

11.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主要有()

A、激发学习动机

B、领会知识

C、巩固知识

D、运用知识

E、检查知识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B,C,D,E

【解析】:

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主要有激发学习动机、领会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知识。

12.下列选项中,属于读书指导法基本要求的是()

A、提出明确的目的、要求和思考题

B、教会学生使用工具书

C、结束后,教师要组织学生及时进行小结

D、用多种方式指导学生阅读

E、帮助学生逐步学会阅读的方法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B,D,E

【解析】:

读书指导法的基本要求包括:

(1)教师要提出明确的目的、要求和思考题;

(2)教会学生使用工具书;(3)帮助学生逐步学会阅读的方法;(4)用多种方式指导学生阅读。

13.知识应用的过程一般通过()环节来完成。

A、审题

B、联想

C、解题

D、生成学习

E、背诵记忆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B,C

【解析】:

知识应用的具体过程,就其智力活动方面来说,一般包含以下三个基本环节:

(1)审题;

(2)联想;(3)解题。

14.提出学校德育中严格要求和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的依据是()。

A、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要求

B、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要求

C、社会主义新型师生关系的要求

D、热爱、尊重与严格要求学生之间的辩证关系的要求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B,C,D

【解析】:

15.结合中小学教师在职进修的特殊性,组织教师进修时,一般是()

A、以业余为主

B、以自学为主

C、以长期为主

D、以短期为主

E、以国外学习为主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B,D

【解析】:

组织教师进修时,应以业余、自学和短期为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工作总结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