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高考生物考点突破专题11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原卷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975477 上传时间:2023-08-03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396.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备战高考生物考点突破专题11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原卷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备战高考生物考点突破专题11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原卷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备战高考生物考点突破专题11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原卷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备战高考生物考点突破专题11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原卷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备战高考生物考点突破专题11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原卷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备战高考生物考点突破专题11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原卷版.docx

《备战高考生物考点突破专题11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原卷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战高考生物考点突破专题11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原卷版.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备战高考生物考点突破专题11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原卷版.docx

备战高考生物考点突破专题11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原卷版

专题11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原卷版)

 

1.某生物的基因型为AaBB,通过下列技术可以分别将它转变为以下基因型的生物:

①AABB ②aB ③AaBBC ④AAaaBBBB。

则以下排列正确的是(  )

A.诱变育种、转基因技术、花药离体培养、细胞融合

B.杂交育种、花药离体培养、转基因技术、多倍体育种

C.花药离体培养、诱变育种、多倍体育种、转基因技术

D.多倍体育种、花药离体培养、诱变育种、转基因技术

2.在作物育种中,使作物具有矮生性状是某些农作物性状改良的方向之一。

实验小组利用诱发基因突变的方法从某二倍体野生型水稻(株高正常)田中获得了一株矮生型突变体,将该突变体的花粉离体培养后得到若干单倍体植株,其中矮生植株占50%。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获得的单倍体矮生植株长势弱小,所结的种子比野生型水稻的小

B.可用矮生型突变体植株逐代自交的方法来获得能稳定遗传的植株

C.单倍体矮生植株与矮生型突变体植株在自然条件下不能进行基因交流

D.获得单倍体矮生植株的过程中,细胞的染色体组数目发生了整倍性的变化

3.基因型为AaBb(两对基因自由组合)的某二倍体动物,可以产生如图中各种基因型的细胞,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在雄性动物体内能同时找到基因型为AaBb、AB、Ab、aB和ab的细胞

B.①过程产生的变异属于可遗传变异

C.③过程产生的变异结果是产生了新基因,为种群进化提供了原材料,是有利的变异

D.④过程产生的原因可能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未分离

4.下图表示某种细菌的一个反应程序:

一种氨基酸在酶的作用下产生另外的氨基酸。

1〜6代表不同的氨基酸(对生命都是必需的),V〜Z代表不同的酶。

原始种的细菌只要培养基中有氨基酸就能生长,变异种的细菌只有在培养基中有氨基酸1、2、5时才能生长。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种细菌的变异种中不存在的酶是V酶、Z酶

B.该种细菌的变异可能有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畸变

C.促使该程序进行的是细菌中的酶,它具有催化和调节的特性

D.细菌各种酶的场所合成有游离的核糖体和在粗面内质网的核糖体

5.下列关于变异的说法,正确的是

A.基因位置的改变不会导致性状改变

B.从根本上说没有突变,进化不可能发生

C.基因重组可以产生新的基因

D.高茎豌豆产生矮茎子代属于基因重组

6.关于变异和进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碱基对缺失的基因突变不会导致基因数目减少

B.突变既可能改变基因的结构,又可能改变基因的数量或排列顺序

C.物种的形成可以不经过隔离,但是都要经过漫长的进化过程

D.突变产生的变异往往有害,但生物的进化离不开突变

7.下列关于“一定”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姐妹染色单体上出现等位基因一定发生了基因突变

B.DNA复制过程中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一定会导致基因突变

C.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同一生物体内所有细胞中的mRNA和蛋白质一定不同

D.酵母菌细胞核内和细胞质内的遗传物质一定都是DNA

8.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致病机理是22号染色体与9号染色体发生了交换,导致酪氨酸蛋白激酶过度活化,引起细胞增殖失控。

此病患者的白细胞数量是正常人的10~25倍。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酪氨酸蛋白激酶过度活化是这种白血病的致病原因

B.可以通过抑制酪氨酸蛋白激酶的活性来抑制细胞异常增殖

C.染色体之间的交换属于基因重组

D.正常人产生白细胞的速度比此病患者的慢

9.农业科学家将一个地区的品种与其他地区的品种杂交,然后通过在两个地区间不断地反复交替穿梭种植、选择、鉴定,最终选育出几种抗病高产的小麦新品种。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各地区的小麦基因库为育种提供了原材料

B.该育种培育的新品种只能适应一个地区的环境条件

C.该育种培育的小麦基因型频率改变但基因频率不会改变

D.该育种利用的主要原理是染色体畸变

10.玉米(2N=20)的单倍体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后形成二倍体植株。

如图是该过程中某时段细胞核DNA含量变化示意图。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a-b过程中细胞内不会发生基因重组,但会发生基因突变

B.秋水仙素的处理可抑制c-d过程纺锤体的形成

C.e点后的不同细胞内可含有2或4个染色体组

D.f-g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染色体数减半

11.下图表示将四倍体水稻的花药培育成试管苗的过程。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花药需脱分化才能形成愈伤组织B.愈伤组织需经分裂和分化形成试管苗

C.c培养基中含有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D.d中试管苗含2个染色体组,是二倍体

12.如图为生物变异的几种不同类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此图表示基因重组,交换的两条染色体为同源染色体

B.

如图表示染色体易位,交换的两条染色体为非同源染色体

C.

如图表示基因突变,a变成b后生物的性状就会发生改变

D.

如图可表示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重复或缺失

13.下列关于生物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A.通过杂交育种能获得杂种优势性状

B.多倍体育种得到的个体都是纯合子

C.诱变育种的目的性比单倍体育种强

D.杂交育种的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

14.下列有关生物变异及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原核生物由于基因重组和突变,存在多种变异类型

B.用于种植的各种农作物的种子都是能稳定遗传的纯合子

C.通过激光照射能定向改变生物的性状,获得人类所需的品种

D.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获得大量三倍体无子西瓜幼苗

15.1986年,苏联乌克兰境内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了核泄漏,此后几年,在该地区发现了一定数量的巨型老鼠。

下列关于生物变异与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地区巨型老鼠的出现一定是基因突变所致

B.若要判断该地区巨型老鼠是否发生了染色体变异,可以利用显微镜进行观察

C.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D.该地区发生的共同进化,只发生在具有竞争、捕食关系的生物之间

16.植物的自交不亲和性是指当花粉落在自身柱头上时,花粉不能够正常萌发或不能穿过柱头,无法完成受精作用而不能结实的现象。

下图为培育自交不亲和油菜的过程,其中A、C代表不同的染色体组。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自交不亲和现象有利于防止自交退化,保持油菜的遗传多样性

B.油菜可能是由两个不同物种通过自然种间杂交后直接获得的物种

C.F1是由AAC组成的三倍体,其中C组有9条染色体

D.选育的油菜自交不亲和是由于来自于白菜的不亲和基因所致

17.如图为某种动物的一个卵细胞染色体组成示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该细胞中的染色体可以看成一个染色体组

B.该动物的体细胞中含有4对同源染色体

C.该动物的一个卵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可形成4个四分体

D.该动物的一个体细胞在有丝分裂中期共含有16个DNA分子

18.细胞在分裂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对辐射的敏感性不同。

图中乙是细胞受到辐射后产生的染色体变化示意图。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a点时受到辐射可能会阻止DNA合成B.由乙可知,b点时受到辐射着丝点会分裂

C.该细胞受到辐射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D.乙中的变化一定发生在a点前

19.下列关于育种方法和原理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纯种非糯性水稻和糯性水稻杂交,取F1花粉加碘液染色,蓝黑色花粉:

橙红色花粉=3:

1

B.培育“黑农5号”大豆和青霉素高产菌株的原理是基因突变

C.培育三倍体无子西瓜所依据的主要遗传学原理是染色体变异

D.单倍体育种过程中常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

20.下列关于生物变异、育种和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体现了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

B.基因重组指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新组合,因此,雌雄配子随机结合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重新组合属于基因重组

C.多倍体育种获得的无籽西瓜是由三倍体植株产生的

D.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发生基因频率的改变标志着新物种的产生

21.2017年7月,“太空灵芝”落地福州仙芝楼,填补了我国医用真菌空间育种的空白。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太空环境定向诱导后,可筛选出人们需要的性状

B.太空环境作用下,“太空灵芝”成为一种新的物种

C.在菌株培育和选择过程中,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

D.太空环境作用下,灵芝菌株只可能发生基因突变

22.已知甲、乙两不同物种植株均为二倍体纯种,甲植株高产、乙植株耐盐碱。

现要利用这两种植株培育出既高产又耐盐的新品种,下列技术不可行的是

A.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可获得四倍体杂种目的植株

B.将乙种植株耐盐基因导入到甲种植株的受精卵中,可培育出目的植株

C.两种植株杂交后,得到的F1再利用单倍体育种技术可较快获得纯种的目的植株

D.诱导两种植株的花粉融合并培育成幼苗,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可培育出目的植株

23.下列有关遗传变异的叙述,错误的是

A.肺炎双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不能证明S型菌的DNA可使小鼠致死

B.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实验中,沉淀物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搅拌不充分所致

C.花药离体培养过程中,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均有可能发生

D.皱粒豌豆的形成说明基因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性状

24.下图所示为某种多倍体的培育过程,下列有关这一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A.物种a和物种b是生物繁殖和进化的基本单位

B.杂种植物细胞内的染色体来自不同物种,一定不含同源染色体

C.图示多倍体的形成过程中,既发生了染色体变异,也发生了基因重组

D.图示杂种植物的形成,说明物种a和物种b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

25.

为油菜细胞中的一种中间代谢产物。

在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

的控制下,可转化为油脂或蛋白质。

某科研组研究出产油率更高的油菜品种,基本原理如图。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研究可能是通过抑制基因

的翻译来提高产油率

B.过程①和过程②所需的嘌呤碱基数量一定相同

C.基因

与物质

在化学组成上的区別是前者含有胸腺嘧啶和脱氧核糖

D.基因

和基因

位置的互换属于染色体变异

26.图甲表示某动物精原细胞中一对同源染色体,图乙表示该精原细胞形成的精细胞中的一条染色体,若只考虑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基因,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复制形成的两个A基因发生分离的时期为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B.图乙所示的精细胞形成的最可能原因是在减数分裂间期发生了基因突变

C.与乙同时产生的另外三个精细胞的基因型最可能为AdE、aDe、aDe

D.该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最可能产生了四种不同基因组成的精细胞

27.研究发现四倍体西瓜在育种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正常种植该西瓜的种子可获得品种a,对该西瓜的花粉离体培养再使用秋水仙素处理可获得品种b,离体培养该西瓜的叶肉细胞再使用秋水仙素处理可获得品种c,用β射线处理该西瓜的种子后种植可获得品种d。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二倍体西瓜品种b的体细胞中有两个染色体组

B.品种a和品种c进行杂交可能产生可育的后代

C.品种d基因突变的方向和西瓜进化的方向一致

D.经秋水仙素处理后的叶肉细胞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无法断裂

28.豌豆茎的高度与花的颜色分别由两对等位基因D/d、R/r控制,两对等位基因与染色体位置关系尚不明确,现有基因型为DdRr、DDdRr、D0Rr(仅考虑D/d一对基因异常,“0”表示相应基因缺失)的豌豆都能产生配子,但某对等位基因均缺失时,受精卵不发育。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基因型为DDdRr的植株可能是发生染色体结构变异导致的

B.基因型为D0Rr的植株自交,子代染色体异常的植株约占2/3

C.若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则一个基因型为DdRr的精原细胞可能产生4种精子

D.若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基因型为DDdRr的植株能产生的正常配子数约占1/3

29.日前,我国科学家发现了一种全新的孟德尔显性遗传病及糖基化疾病——卵子死亡,表现为某些患者卵子取出体外放置一段时间或受精后一段时间,出现退化凋亡的现象。

疾病的致病基因为细胞连接蛋白家族成员PANX1存在突变,突变通过影响蛋白糖基化、激活通道、加速ATP释放,致表现型出现。

这是目前发现的PANX家族成员异常的首个离子通道疾病。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该疾病发病过程中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方式与囊性纤维病类似

B.推测细胞能量供应异常是卵子死亡的直接原因之一

C.科学家研究的患者家系中,PANX1基因存在不同的突变,体现了基因突变的随机性

D.该疾病致病基因的发现,为女性不孕及试管婴儿反复失败提供了新的诊断和治疗思路

30.小麦的穿梭育种是将一个地区的品种与其他地区的品种进行杂交,然后通过在两个地区间不断地反复交替穿梭种植、选择、鉴定,最终选育出多种优良性状的小麦新品种。

下列关于小麦穿梭育种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穿梭育种使小麦的染色体发生了定向变异

B.穿梭育种培育的新品种可适应两个地区的环境条件

C.穿梭育种充分地利用了小麦的基因多样性

D.自然选择方向不同使各地区的小麦基因库存在差异

31.下列关于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非同源染色体互换部分片段会引起细胞内基因重组,基因的种类也会改变

B.21三体综合征患者的体细胞中有三个染色体组

C.染色体变异中的倒位会使染色体上的基因排列顺序发生改变

D.单倍体生物的体细胞中都没有同源染色体,因而不具有可育性

32.一对等位基因(F,f)位于常染色体上,经调查兔群中雌兔基因频率为FF(30%)、Ff(60%)、ff(10%);雄兔基因频率为FF(20%)、Ff(40%)、ff(40%)。

假设随机交配,且后代生活力一致,则子代中

A.基因型改变,该群体发生了进化

B.Ff基因型频率为52%

C.F基因频率雌兔为60%、雄兔为40%

D.雌兔、雄兔基因型频率不同,进化方向相同

33.下列关于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共同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B.物种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C.要形成生殖隔离,必须经过地理隔离

D.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种群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34.如表为某地区人群中红绿色盲的部分基因型频率调查结果。

则该地区人群中Xb的基因频率约为(  )

女性

男性

基因型

XBXB

XBXb

XbXb

XBY

XbY

频率

39%

9%

25

46%

4%

A.11.3%B.17.0%C.8.2%D.13.0%

35.生活在加拿大北方森林中的猞猁捕食雪兔,对它们之间捕食关系的分析错误的是

A.雪兔数量减少的同时猞猁数量也减少

B.雪兔和猞猁将通过相互选择共同进化

C.猞猁的存在有助于整个群落的相对稳定

D.雪兔和猞猁间的信息传递在捕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36.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多种因素有关,下列是针对某XY型二倍体动物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相关叙述,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A.如果种群内的个体不进行随机交配,则基因频率一定改变

B.种群内的个体只要随机交配,则基因频率一定不会改变

C.雌雄配子结合是否随机是影响种群基因频率的重要因素

D.只有雌雄个体的比例为1:

1的种群的基因频率才不会改变

37.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长期使用一种杀虫剂,药效下降,是因为杀虫剂使害虫产生了抗药性变异

B.马和驴交配,产下不育的“骡子”,说明马和驴存在生殖隔离

C.华南虎和东北虎的形成,是由于地理隔离导致生殖隔离的结果

D.19世纪的英国工业革命,使灰色桦尺蠖演变成新物种——黑色桦尺蠖

38.某地区人群男女比例为1:

1,其中女性群体中的色盲和携带者比例分别为1%和15%,男性群体中的色盲率为7%,则该人群中色盲基因的频率为(  )

A.0.06B.0.08C.0.95D.0.14

39.下列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错误的是

A.滥用抗生素会加快细菌进化的进程

B.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对环境的适应性不断增强的过程

C.捕食者能促进被捕食者种群的发展

D.随机交配不会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

40.白化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多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抗维生素D佝偻病为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红绿色盲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理论上,这四种人类单基因遗传病的发病率大于致病基因频率的是

A.白化病在女性中的发病率

B.多指在男性中的发病率

C.抗维生素D佝偻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

D.红绿色盲在女性中的发病率

41.下列关于遗传变异与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两杂合子交配,后代出现隐性纯合子的原因是等位基因的分离

B.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先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再组合

C.禁止近亲结婚可显著降低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

D.某种群b基因频率的降低,则说明该种群发生了生物进化

42.某海岛有一种中地雀,原来没有竞争者。

在记录的时间段内,1977年和2004年发生了2次旱灾;2005年以大型种子为食具有大鸟喙的大地雀入侵。

如图记录了中地雀鸟喙平均尺寸的变化。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1973﹣2006年之间该岛上中地雀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变化

B.1977年的旱灾诱发了基因突变,进而造成鸟喙尺寸的增大

C.2005年后中地雀很可能主要以大地雀不吃的小种子为食

D.2005年后共存于一个海岛上的两种地雀之间存在协同进化

43.在圣露西亚岛有两种植物靠一种蜂鸟传粉。

一种植物的花蕊蜜管直而短,另一种则弯而深。

雌鸟的长鸟喙适于在弯曲的长筒状花蕊蜜管中采蜜,雄鸟短鸟喙适于在短小笔直的花蕊蜜管中采蜜。

由此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A.雌雄蜂鸟在不同植物上采蜜缓解了雌雄蜂鸟间的种内斗争

B.两种植物花蕊蜜管形态的差异是因蜂鸟采蜜导致的变异

C.花蕊蜜管形态与鸟喙长度相适应是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

D.蜂鸟的性别比例和种群密度会影响两种植物的种群密度

44.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无论是自然选择还是人工选择作用,都能使种群基因型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B.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动力

C.有害突变能成为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D.虽然亚洲与欧洲之间存在地理隔离,但两洲人之间并没有生殖隔离

45.植物化学性防卫与植食性动物之间的协同进化过程如下表所示。

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次序

植物反应

动物反应

1

毒素1合成与积累

所有物种回避

2

毒素1继续合成

少数物种适应,大多数物种回避

3

在有限的捕食压力下存活

毒素1成为适应物种的食诱食剂

4.

___________

大多数物种适应,引起觅食压力

5

毒素2合成与积累

所有物种回避

6

继续合成毒素1和毒素2

少数物种适应,大多数物种回避

A.动物的取食诱导植物体产生了合成毒素的性状

B.植物的区域分布对植食性动物的分布有影响

C.适应毒素的动物种群的基因库一定发生了改变

D.合成更有效的新型毒素是植物进化的方向之一

46.我国借用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积极打造“一带一路”。

小麦原产西亚,不少学者推断大约在4600多年前小麦沿着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在人们拓荒种麦的过程中发生了群落的初生演替

B.如今我国的小麦与原产地小麦的基因库之间有区别

C.麦田群落与森林群落相比,不存在空间结构

D.引入外来物种均会对本地原有物种的生存构成威胁

47.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共生关系的两种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可形成适应对方的特征

B.种群内个体之间的差异越大,种群越不易遭环境淘汰

C.生物进化过程中,种群基因频率可能改变,也可能没有改变

D.对于一个处于地理隔离的小种群来说,当种群进一步减少时,其根本的潜在威胁是丧失基因多样性

48.如图,A、B、C表示自然条件有差异、存在地理隔离的3个地区。

物种甲的部分个体从A地区迁移到B、C地区,经长期进化逐渐形成两个新物种乙、丙(乙、丙两群体数量较多,雌雄比例相当)。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上述过程说明地理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B.甲、丙存在地理隔离,但两种群的基因频率相同

C.可遗传变异的差异是决定乙、丙进化方向的根本原因

D.若种群丙中XBXB占18%,XBXb占24%,则XbY约占20%

49.不同基因型的褐鼠对灭鼠灵药物的抗性及对维生素K的依赖性(即需要从外界环境中获取维生素K才能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表现型如表。

若对维生素K含量不足环境中的褐鼠种群长期连续使用灭鼠灵进行处理,则褐鼠种群(  )

基因型

rr

Rr

RR

灭鼠灵

敏感

抗性

抗性

维生素K依赖性

中度

高度

A.基因r的频率最终下降至0

B.抗性个体RR:

Rr=1:

1

C.绝大多数抗性个体的基因型为Rr

D.RR个体数量增加,rr个体数量减少

50.下列关于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因色盲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所以男性群体中色盲基因频率大于女性群体中的

B.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型频率改变说明物种在进化

C.基因型为Aa的个体逐代自交,后代所形成的种群中,A基因的频率大于a基因的频率

D.可遗传变异为进化提供原材料,突变是生物发生进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非选择题

1.玉米(2N=20)是一种雌雄同株的植物,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1)某品种玉米2号染色体上的基因S在编码蛋白质时,控制最前端几个氨基酸的DNA序列如图1所示,已知起始密码子为AUG,若基因S中箭头所指碱基对G/C缺失,则该处对应的密码子将改变为_____________。

(2)玉米的易倒伏(H)对抗倒伏(h)为显性,抗病(R)对易感病(r)为显性,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图2表示利用品种甲HHRR和乙hhrr通过三种育种方法I-III培育优良品种hhRR的过程。

①方法I的育种原理是_____________,三种方法中难以获得优良品种hhRR的是方法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方法Ⅱ中HhRr自交获得,假设只保留F2中抗倒伏抗病植株的雄蕊(其他雄蕊全部去除),所有植株雌蕊全部保留且都能成功受粉和发育,则所得F3中能稳定遗传的抗倒伏抗病植株占_______________.

(3)在栽培玉米(2N)过程中,有时会发现单体植株(2N-1),利用2号单体植株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杂交亲本

实验结果

2号单体(

)×正常二倍体(

子代中单体占25%,正常二倍体占75%

2号单体(

)×正常二倍体(

子代中单体占4%,正常二倍体占96%

产生该单体的原因可能是亲本______过程异常,从表中数据可以分析得出_____________.

2.玉米(2N=2)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已知玉米的高秆、易倒伏(D)对矮秆、抗倒伏(d)为显性,抗病(R)对易感病(r)为显性,控制上述两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为获得纯合矮秆抗病玉米植株,研究人员采用了下图所示的方法。

根据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1)若过程①的F1自交3代,产生的F4中的纯合抗病植株占________。

(2)过程②利用其花药离体培育成的单倍体幼苗的基因型,在理论上应有______种;若单倍体幼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