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上册精品知识点特例题目.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974867 上传时间:2023-08-0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8.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二物理上册精品知识点特例题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初二物理上册精品知识点特例题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初二物理上册精品知识点特例题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初二物理上册精品知识点特例题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初二物理上册精品知识点特例题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二物理上册精品知识点特例题目.docx

《初二物理上册精品知识点特例题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二物理上册精品知识点特例题目.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二物理上册精品知识点特例题目.docx

初二物理上册精品知识点特例题目

导读:

7、音乐家贝多芬晚年失聪后还能继续谱写出伟大的作品来,就是用牙齿咬住一根木棍的一端,将另一端顶在钢琴弦上,当他弹出一个音阶时,声音通过木棍、牙齿和颅骨直接传到他的内耳(耳蜗)。

8、骨导式助听器的原理与传统助听器类似,只不过是将放大的声音经由一个振动器传出,而振动器必须置于耳后的乳突上,因此最常使用的方法就是利用眼镜框架或发箍,而在外面方面,又以眼镜式较优,也

7、音乐家贝多芬晚年失聪后还能继续谱写出伟大的作品来,就是用牙齿咬住一根木棍的一端,将另一端顶在钢琴弦上,当他弹出一个音阶时,声音通过木棍、牙齿和颅骨直接传到他的内耳(耳蜗)。

8、骨导式助听器的原理与传统助听器类似,只不过是将放大的声音经由一个振动器传出,而振动器必须置于耳后的乳突上,因此最常使用的方法就是利用眼镜框架或发箍,而在外面方面,又以眼镜式较优,也较常用,骨导式助听器是利用头骨、颌骨能够较好地传声原理使耳聋病人听到声音的。

9、当医生在给病人检查腹部是否有积水时,常会用手轻轻敲击患者的腹部,细细倾听其发出的声音,此为“叩诊”,医生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调来判定患者腹部是否有积水的。

因为腹腔中积水有无及多少不同,叩击时振动快慢不同,水多时振动慢,频率小,音调低;水少时振动快,频率大,音调高。

10、一种新型保险柜安装有声纹锁,只有主人说出事先设定的暗语才能打开,别人即使说出暗语也打不开锁,这种声纹锁辨别主人声音的依据是音色。

音色取决于振动物体本身的材料、结构,不同的人的声带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11、人听不到声音的几种情况:

1)声源振幅太小,声音响度太小;2)声音的频率过高或过低,如超声波或次声波(超声波是高于20000Hz的声音,次声波是低于20Hz的声音);3)没有传播声音的介质,声音被障碍物阻挡。

12、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程度,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程度;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而响度是由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决定。

音调高的声音不一定响度大,响度小的声音不一定音调高,如蚊子发出的声音响度很小,但它的音调比牛的叫声高得多,而牛的叫声响度却比蚊子的大得多。

13、笛子能奏出不同音调的声音,就是由于吹气引起笛腔中空气柱振动,吹笛时,用手指堵住不同的笛孔来改变空气柱的长度,从而改变空气柱振动的快慢,进而改变音调的高低。

乐音的波形变化有规则(或有周期性)。

14、有一种电子牙刷,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既干净又舒服,关于电子牙刷,正确的说法是:

超声波能传递能量。

超声波可以在空气中传播,超声波的频率高于20000Hz,所以音调很高,在人的听觉范围之外,人听不到,超声波能传递能量,产生的振动能把牙齿上的污垢敲击下来。

15、医生用听诊器为病人诊病,说明固体可以传声,也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来自患者的声音通过橡皮管内的空气传送到医生的耳朵,这样可以提高声音的响度。

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当胸腔发生病变时,发出声音的音色发生变化,根据这一信息诊病,使用听诊器可以减少声音分散,能提高声音的响度。

16、汽车的废气离开引擎时压力很大,如果让它直接排出去,将会产生令人难受的噪音,工程师们安装了消音器,消音器里面排列有许多网状的金属隔音盘,当汽车废气从排气岐管进入消音器,经过隔音盘从排气管排出后,废气产生的声音就很小了。

导读:

答案:

木盆里装有水,请问:

以上三个材料都蕴含了一个什么物理道理?

,27、古代,我国一些深山古庙的房檐下,常常倾斜的挂着一面青铜大镜,当有人从山下的小路走上来时,庙里的和尚不开门窗只需在打坐时向地上的木盆看一眼,便知来者何人,请推算木盆里装的是什么,画出示意图说明和尚是怎样看清来人的。

解析:

和尚看木盆就能看到来人,说明来人的反射光线射入了和尚的眼睛。

答案:

木盆里装有水,如下图所示。

28、如下图所

27、古代,我国一些深山古庙的房檐下,常常倾斜的挂着一面青铜大镜,当有人从山下的小路走上来时,庙里的和尚不开门窗只需在打坐时向地上的木盆看一眼,便知来者何人,请推算木盆里装的是什么,画出示意图说明和尚是怎样看清来人的。

解析:

和尚看木盆就能看到来人,说明来人的反射光线射入了和尚的眼睛。

答案:

木盆里装有水,如下图所示。

28、如下图所示,S是发光点,S′是S在平面镜中的像,N是射向平面镜的一条入射光线,请在图中画出平面镜的位置和N的反射光线。

解析:

依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和原理可按下列方法完成本题:

连接SS′,作SS′的垂直平分线,可画出平面镜;作SN交平面镜于O点,连接S′O并延长,OA即为SN的反射光线,如下图所示。

29、如下图所示的军事观察孔,图中的虚线表示空气的观察范围,现在孔中嵌入玻璃砖后,观察范围将变大。

当光从空气斜射向玻璃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是

解答此题的关键,在没嵌入玻璃砖时,由于光的直线传播,看到的范围如下图甲的虚线所示;嵌入玻璃砖后,光线从空气射入玻璃中,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如下图乙所示,观察比较可知,观察的范围变大了。

30、在透明玻璃杯的底部放一枚硬币,然后倒入一些水,把杯子放到与眼睛水平的高度,再慢慢下移,当杯子下移到某一位置时,如下图所示,可以看到大小两枚硬币,其中下面较大的像是因为玻璃杯是凸面形状,侧面部分的水起到凸透镜的放大作用,上面较小的像,是因为光的折射,眼睛看到的是位置偏上的虚像。

31、雨后的天空,有时会出现美丽的彩虹,彩虹是太阳光透过空中的小水珠发生折射后的色散现象。

32、在城市的大宾馆里有“手一伸水自来,手一收水自停”的全自动感应水龙头,如下图所示。

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发出红外线,当人体接近水龙头时,手发出的红外线被感受器接收,电子线路将放水开关打开;当人手离开水龙头时,电子线路接收不到手发出的红外线,电子线路将放水开关关闭,从而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

33、通过如下图所示的探究,阳光通过三棱镜,在光屏上呈现彩色光带,这说明太阳经过棱镜后分解为七色光,这说明太阳光是由各种色光组成的;光谱由上至下为红、橙、黄、绿、蓝、靛、紫,因此A处为红光,AB之间为可见光,红光外侧为红外线,其特点是热作用强,能使温度计示数上升;B处外侧为紫外线,其化学作用强,底片易感光;由于黑颜色物体能吸收各种光,所示要使温度计示数变化明显,应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涂成黑色。

34、关于睛朗的天空为什么是蓝的,因为空气是透明体,它不吸收太阳光中除蓝光外的其他色光,空气中的微小物或小水滴也很少发散除蓝光之外的其他色光。

35、彩色电视机是利用色光的三原色混合可得到不同的颜色的光的道理,使电视画面呈现彩色的,电视机荧光屏上涂有三种不同的荧光粉,光电子束打在上面的时候,一种能发红光,一种能发绿光,一种能发蓝光,在彩色电视机的显像管中装有三个电子枪,它们发出的电子束分别打在相对应的三种荧光粉上,电子束的强弱不同,对应的荧光粉发出的光也不同,受电视信号控制的三个电子枪分别描绘出红、绿、蓝三种画面,这三种画面组合起来就是彩色画面。

36、一位演员在舞台上,她穿白色的上装和红色的裙子,当用绿色追光灯照射她时,观众在台下看到她的服装呈什么样的颜色?

解析:

由于白色能反射各种色光,因而会看到演员的上装是绿色,由于红色只能反射红光,对其他色光吸收,所以会看到演员的裙子是黑色的。

37、电影银幕和教室里的投影屏幕都是用粗糙白布制成的,屏幕是粗糙的,能使射向它的光发生漫反射,使不同位置的座位上的观众都能看到画面;白色能反射电影放映机射向它的各种色光,使观众能看到色彩正常的画面。

38、张华同学在观察一座音乐喷泉后设想,如果在喷泉的水底再设置一些彩灯,当五颜六色的光线从水下射出后能将喷泉勾勒出更加绚丽多彩的情景,如下图所示,MM′为空气与水的界面,设水下装有一盏彩灯S,射出一条光线SA,经平面镜反射后沿BO方向射到界面上的O点,再从O点射出水面,请你在图中画出平面镜的准确位置和光线射出水面后在空气中传播的大致方向。

解析:

将入射光线SA与反射光线BO延长交于一点,这一点即为反射点(或入射点),作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夹角平分线为法线位置,镜面过反射点与法线垂直,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

39、请看下面三个材料:

1)菜农塑料大棚上积水会烧坏棚内蔬菜,如下图甲所示;2)为了防止森林火灾,在森林里不允许随地丢弃透明的装饮料的塑料瓶,如下图乙所示;3)我们的祖先用冰透镜向日取火,如下图丙所示。

请问:

以上三个材料都蕴含了一个什么物理道理?

解析:

由于塑料薄膜上的积水形成一个大凸透镜,对太阳光有会聚作用;在饮料瓶盛水后其作用相当于凸透镜,睛天时这些盛饮料的塑料瓶对太阳光起会聚作用,易导致局部高温而引发火灾;我们祖先用冰凸透镜会聚太阳光也可以取火。

40、要使光线发生如下图所示的偏折,则方框内放置的光学元件是平面镜、凸透镜、凹面镜、三棱镜均可。

解析:

填三棱镜时,要选取等边棱镜,让光线垂直一边入射,光的传播方向不变,这样可使问题简单;使用凸透镜时,先作出主光轴,利用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会聚在焦点及光路可逆性;凹透镜的作图与凸透镜相似,相关图示如下图所示。

导读:

光屏上出现清晰的最小最亮的点,测出凸透镜到亮点的距离;2)操作不正确,在测出物距后,再移动凸透镜,物距发生了变化。

52、眼睛是如何看到物体的:

眼球好象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它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把这个信号传输给大脑,我们就看到了物。

53、眼睛的调节:

如下图所示,眼睛可以通光屏上出现清晰的最小最亮的点,测出凸透镜到亮点的距离;2)操作不正确,在测出物距后,再移动凸透镜,物距发生了变化。

52、眼睛是如何看到物体的:

眼球好象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它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把这个信号传输给大脑,我们就看到了物。

53、眼睛的调节:

如下图所示,眼睛可以通过睫状体来改变晶状体的形状,看远处物体时,睫状体放松,晶状体变薄;看近处物体时,睫状体收缩,晶状体变厚,从而使远近物体的像都能成在视网膜上。

54、比较下图所示的眼睛和照相机的结构,把照相机与眼睛功能类似的部件填入表中:

58、望远镜:

1)种类:

开普勒望远镜、牛顿反射式望远镜。

2)主要构造:

开普勒望远镜(天文望远镜),两组凸透镜——物镜和目镜,物镜的焦距长而目镜的焦距短;牛顿反射式望远镜:

一面很大的凹面镜代替物镜。

3)原理:

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用来把这个像放大。

59、开普勒望远镜的物镜利用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工作,相当于照相机;目镜对位于焦点内的实像进一步放大成虚像,相当于放大镜工作原理。

60、在用显微镜观察洋葱的细胞组成时,李伟发现物体的像太小,看不清楚,这时他应该使物镜靠近物体,目镜远离物体一些。

解析:

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都是凸透镜,物体由物镜成实像时,要使像变大,物距就要减小,同时像距要增大,实像离目镜的距离就会减小。

目镜成虚像时,物体离透镜越远,像越大,因此要增大对实像的放大倍数、清晰度,就要使目镜远离物镜。

61、小明同学利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发现被观察的物体在视野的左侧,它应该怎样调节才能使被观察的物体处在视野的中央?

解析:

显微镜的物镜成倒立的实像,目镜成正立的虚像。

因此,眼睛看到的像与原物比较实际上是倒着的,像在视野左侧,物则偏右侧,因此应把物向左侧移动。

62、制作简易望远镜和显微镜的方法:

1)凹透镜作为目镜,以凸透镜作为物镜,可以做成望远镜;2)以焦距较小的凸透镜作为目镜,焦距较大的凸透镜作为物镜,可以做成望远镜;3)以焦距较大的凸透镜作为目镜,焦距较小的凸透镜作为物镜,可以制成显微镜。

63、烛焰、凸透镜和烛焰的像的位置如下图所示,请你根据相关知识大致确定凸透镜焦点的位置(要求保留必要的光路)。

解析:

要确定焦点的位置,必须熟悉凸透镜成像的本质,即烛焰上某点发出的任意一条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必将射到对应的像点上,这样,我们可以选一个特殊的点(例如,烛焰的顶点),画一条特殊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它经过凸透镜折射后必将落到烛焰像的尖上,如下图所示,由于平行于主光轴的光

线经凸透镜折射后通过焦点,则下图中F即为凸透镜的一个焦点,根据光路的可逆性,同样的方法可以确定凸透镜的另一个焦点位置。

64、王老师在课堂上,看近处课本时又要戴上眼镜,观察远处同学时又摘下眼镜,这样戴上摘下,非常不方便,王老师的眼睛是远视眼,可以用凸透镜来矫正,小军将一种新型眼镜送给了都是,如下图所示,镜片A区厚度相同,B区可以矫正视力,现在王老师可以通过B区看书,通过A区看同学,再不需要频繁戴上摘下眼镜。

解析:

根据王老师用眼镜情况,“看近处”戴眼镜,“看远处”不戴眼镜,说明王老师的眼睛是老花眼,眼镜是远视眼镜——凸透镜,“近视眼”看远处的物体不清楚,需戴近视镜,近视眼镜是凹透镜。

王老师看近处的书时,需载眼镜,看远处同学时,不需要戴眼镜,所以B处应该是矫正视力的凸透镜,A处不是透镜,所以A处的厚度必须相同。

65、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1)温度计的玻璃泡在浸没在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的底部或侧壁;2)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性再读数;3)读数时玻璃泡要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上表面相平。

66、有一支刻度均匀但不准确的温度计,把它放在冰水混合物中示数为3℃,放在沸水中示数为93℃,放在教室内的示数为21℃,则教室内的实际温度为20℃。

解析:

不标准的温度计的3℃和93℃分别与标准温度计的0℃和100℃对应,所以不标准的温度计1℃相当于标准温度计的100/93-3℃即10/9℃,而教室内不标准的温度计的示数为21℃,比标准温度计上0℃高出21℃-3℃=18℃,所以,不标准的温度计21℃相当标准温度计的度数为:

10/9×18℃=20℃。

67、宇宙中温度的下限大约为-273℃,这个温度叫绝对零度,以绝对零度为起点的温度叫热力学温度,它的单位是开尔文,简称开,符号K,国际单位制中采

导读:

答案:

1)如下图所示,答案:

1)如下图所示;2)沸腾前吸热,温度上升,沸腾时吸热,温度不变,沸点为90℃,沸点低于100℃,液面气压小于1标准大气压,不是纯水,沸腾前温度上升先快后慢等。

82、如下图所示,甲容器内盛有水,乙容器内盛有酒精、水、煤油三种液体中的一种。

在1标准大气压下,若对甲容器的底部持续加热,最终发现乙容器内的液体发生沸腾,则乙容器内盛的液体是酒精。

(1标准大气压下答案:

1)如下图所示;2)沸腾前吸热,温度上升,沸腾时吸热,温度不变,沸点为90℃,沸点低于100℃,液面气压小于1标准大气压,不是纯水,沸腾前温度上升先快后慢等。

82、如下图所示,甲容器内盛有水,乙容器内盛有酒精、水、煤油三种液体中的一种。

在1标准大气压下,若对甲容器的底部持续加热,最终发现乙容器内的液体发生沸腾,则乙容器内盛的液体是酒精。

(1标准大气压下,酒精、水、煤油的沸点分别是78℃、100℃和150℃)。

解析:

在1标准大气压下对甲容器中的水持续加热,水的温度升到100℃时便沸腾,由于热传递,乙管中的液体最多也只能达到100℃,若乙管中是煤油,因温度达不到沸点,而不会沸腾。

若装的是水,则虽然达到沸点温度,但无法从甲容器继续吸热,也不会沸腾。

因此乙管中装的只能是酒精,因甲容器可使乙管的温度达到78℃且能给乙管加热。

83、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温度”、“液体表面积”、“液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还会与液体种类有关。

84、据中央电视台报道:

2005年8月的一天晚上(当时气温20℃左右),厦门市一辆运送液化石油气的汽车发生了交通事故,导致车上气罐内的液化石油气泄漏,泄漏的液化石油气急剧汽化。

消防队员在施救过程中,无意间发现泄漏孔附近潮湿的棉纱结了冰,于是消防队员用潮湿的棉纱堵住泄漏孔,不一会儿棉纱居然也结了冰堵住了泄漏孔。

看了这则报道后,小王猜想泄漏孔附近的温度应不高于0℃;而小王的母亲则猜想泄漏孔附近的温度仍然为20℃左右。

1)根据上述报道中描述的现象,你认为小王的猜想是正确的,这样猜想的依据是潮湿的棉纱结冰,而结冰必须是在0℃或0℃以下。

2)请你解释为什么堵泄漏孔的潮湿棉纱会结冰?

解析:

凝固过程中不能放热,常温下压缩体积将石油气液化,液化石油气泄漏时压强减小,所以会急剧汽化,汽化时从周围吸收大量热量,因而水会结冰。

85、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实现了全线贯通,修筑青藏铁路必须解决千年

冻土问题,冻土在夏季会因熔化而体积缩小,这样路基会破裂或塌陷,为了解决这一难题,青藏铁路在修建过程中,在铁路两侧插了很多叫做“热棒”的柱子,如下图所示,这些热棒里面装有液态氮,当路基温度升高时,液态氨吸收热量发生汽化,变成气态氨,气态氨上升到热棒的上端,通过散热片将热量传递给空气,同时液化成液态氨又沉入棒底,这样,热棒就相当于一个天然“制冷机”,使冻土维持低温。

解析:

“热棒”的结构是中间空心、内装液氨,下部埋入深土中,上部装散热片,当路基温度升高时,热棒中的液态氨气化吸热,吸收土壤中的热量,降低土壤的温度,保持土壤温度不变;气态氨上升到热棒上端,通过散热片放热,液化成液态氮。

86、雪人没有溶化却变小,是雪升华了。

87、用久的白炽灯泡壁变黑的原因:

白炽灯泡工作时,灯丝的温度达2000℃,在这样的高温下,灯丝钨升华成钨蒸气充满灯泡,当我们将灯光关闭时,灯泡内的温度急剧下降,钨蒸气又直接凝华成固体的钨附着在灯泡内壁上,日积月累,灯泡壁就变黑了。

88、生产中利用升华吸热来获得低温:

1)利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的升华吸热,来使运输中的食品降温,防止食品腐烂变质等,“干冰”并非通常所说的固态的冰,而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它的特点是可以从固态直接升华为气态,同时吸收大量的热,还不至于有残留物,利用其特点,可以用来做强制冷剂贮藏食物或用在医学科研上,现代医学上有种“冷冻疗法”,即使部分组织(如:

疣子)迅速低温冷冻,使其组织坏死,达到不用“动刀”而治愈的目的;

2)舞台上利用升华吸热获得“烟雾”:

舞台上利用干冰升华,从空气中吸热,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空气液化形成小水珠,附着在空气中的烟尘上形成“烟雾”;

3)利用升华吸热进行人工降雨:

飞机在空中喷洒出的干冰迅速在空气中升华吸

导读:

不难得出正确的答案,热,使空气温度急剧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成小冰粒,冰粒逐渐变大而下落,下落过程中,冰粒又熔化成水滴,水滴变大降落形成雨。

89、六冲程引擎是《大众科学》评选出的2007年度世界十大发明之一,它在四冲程的吸气、压缩、做功和排气冲程后,将水注入汽缸,由于缸内温度极高,水在瞬间汽化为蒸气,推动活塞运动,产生第五冲程,最后蒸汽进入冷凝部,液化成水,下一个循环可以再次热,使空气温度急剧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成小冰粒,冰粒逐渐变大而下落,下落过程中,冰粒又熔化成水滴,水滴变大降落形成雨。

89、六冲程引擎是《大众科学》评选出的2007年度世界十大发明之一,它在四冲程的吸气、压缩、做功和排气冲程后,将水注入汽缸,由于缸内温度极高,水在瞬间汽化为蒸气,推动活塞运动,产生第五冲程,最后蒸汽进入冷凝部,液化成水,下一个循环可以再次使用。

解析:

物态变化知识的难度不大,但它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六冲程引擎在工作过程中,有两次物态变化过程,既达到了汽缸降温的目的,又充分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

90、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

实验发现,带电后的物体凡是与跟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互相吸引的,必定与跟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互相排斥;凡是与跟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互相吸引的,必定与跟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互相排斥。

因此,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

1747年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规定:

用绸子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做正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

实验研究表明电荷之间相互作用规律是:

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91、电荷量:

一根摩擦过的玻璃棒或橡胶棒所带的电荷量大约是10-7C;一片带电的云上所带的电荷量大约有几十库仑。

92、电子是带有最小负电荷的粒子,称为元电荷,用符号e来表示:

e=1.6×10-10C;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正电荷与核外电子总共所带的负电荷的数量上相等,整个原子呈中性。

93、导体和绝缘体:

导体容易导电的原因:

导体中有大量可以自由移动的电荷。

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原因:

电荷几乎都被束缚在原子范围内,不能自由移动。

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在一定条件下,绝缘体也可变成导体。

94、摩擦起电的实质:

当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哪个物体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弱,它的一些电子就会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失去电子的物体因为缺少电子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由于有了多余的电子而带负电,相互摩擦的两个物体同时带上等量的异种电荷。

摩擦起电实质上并不是创造了电,只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正、负电荷分开,电荷的总量并没有改变。

95、摩擦起电的条件:

1)相互摩擦的物体是不同的物质,同种物质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是相同的,相互摩擦时就不会出现电子的得失,因此不可能起电;2)摩擦起电的两个物体要与外界绝缘,如果用手拿着金属棒去摩擦别的物体,金属棒是不会带电的,这是因为金属、人体都是导电的,人体又与大地相连,摩擦过的金属棒上带的电通过人体传给了大地,因此金属棒不会带电。

96、利用验电器来检验,先将带电体接触电器的金属球,使验电器带上跟带电体性质相同的同种电荷(接触起电),验电器的金属箔片因带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而张开一定的角度;然后将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玻璃棒带正电)接触验电器的

金属球,细心观察验电器金属箔片张角的变化,荷张角继续增大,说明原带电体带正电;若张角由大变小或直至闭合,再重新张开成为一个角度,说明原带电体带负电。

97、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方法:

1)用验电器验证;2)是否吸引轻小物体;3)利用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98、金属容易导电,但通常不显电性即不带电,同样,带电的物体也不一定导电,如:

橡胶棒,但它不容易导电。

99、有甲、乙、丙、丁四个小球,已知甲带负电,乙排斥甲,丙吸引乙,丁吸引丙,则丁球带电或不带电均有可能。

解析:

根据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及带电体能吸引不带电的轻小物体的基本性质来判断,从已知的带电体的带电性入手,逐一分析,不难得出正确的答案,甲带负电,甲与乙排斥,可知乙一定带负电;乙与丙吸引,丙可能带正电,也可能不带电;丙与丁相互吸引,若丙带电,则丁可能带与丙相异的电荷,也可能不带电。

100、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从大小上讲,原子核的半径只有原子半径的十万分之一;从运动情况讲,电子绕原子核高速运动;从构成一个整体上讲,电子带负电,原子核带正电,受电场力吸引作用,二者才不分开,这些都同太阳系中各行星绕太阳运动的情况相似。

101、用线悬挂着A、B、C、D、E、F六个轻质小球,它们之间作用情况如下图所示,则肯定带电的小球是B、C、D,肯定不带电的小球是A、F,不能确定是否带电的小球是E。

解析:

从图中现象可知:

C、D因为相互排斥,所以C、D一定带电;A、F无吸引或排斥作用,A、F不带电;又A和B相吸,则B肯定带电;E可能与B带异种电荷,也可能不带电。

102、有完全相同的甲、乙两个验电器,甲验电器因带正电使金属箔张开一定的角度,现将乙验电器带上等量的负电荷,将两个验电器的小金属球接触一下,则乙上多余的电子会全部转移到甲上,这时乙便没有了多余电子,甲也不缺少电子,它们都将恢复成不带电的状态,因而它们金属箔的张角都闭合,这是正、负电荷的中和现象,应当注意的是,所谓“中和”并不是电荷消失了,只是正、负电荷数相等,对外不显示电性。

103、厦门岛自古常年有白鹭栖息在岛上和水边,又称作鹭鸟、鹭洲、鹭江等,在半兰山栖息着大批白鹭,它们有时会在高压铁塔上筑巢,这样遇到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文学研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