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973894 上传时间:2023-08-03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34.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本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部编本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部编本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部编本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部编本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本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教案.docx

《部编本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本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教案.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本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教案.docx

部编本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教案

课题:

第四单元

一、单元及课文内容分析: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爱”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司马光》《掌声》《灰雀》和《手术台就是阵地》四篇课文组成。

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阅读这些故事,感受人物的仁爱之情,学会理解课文的意思。

《司马光》本课描写了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掌声》本课两次掌声带给英子的心理变化,重点是通过语言和动作的描写,来体会英子的心理变化;《灰雀》讲述了列宁、男孩和灰雀之间的故事,体会列宁和男孩是如何爱鸟护鸟的。

《手术台就是阵地》写了白求恩大夫在万分危急的情况下,坚守阵地,连续三天三夜冒着生命危险为伤员动手术的事迹。

“口语交际”的内容是“指教。

”语文园地是由“交流平台”“识字加油站”“词句段运用”和“日积月累”四个栏目组成。

二、学情分析:

大部人学生通过两年的学习,对语文已有了初步的了解,他们学习语文的习惯也已经初步形成。

但语文课程一定要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学习方法。

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就会产生两个飞跃:

一是由“学会”变为“会学”,二是由“被动学”变为“主动学”,达到“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的理想境界。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低年级学生喜欢直观、形象、生动的画面特点,多采用简笔画、录像、动画片演示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单元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认识和书写生字,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

1、多采用简笔画、录像、动画片演示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积累词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喜欢阅读,主动阅读。

2、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积累词句。

四、单元重难点:

1、学会认识和书写生字,积累词语。

2、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

3、引导学生喜欢阅读,主动阅读。

4、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积累词句。

五、教法与学法:

在本单元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探究发现,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

学生在教师讲解的基础上,通过朗读,体会故事的深层含义,获得生活启示。

六、课时安排:

本单元预计用12个课时安排教学。

 

课题

24、司马光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会认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过程与方法: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流利地翻译本篇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此篇文言文,我们能够学习到司马光身上的哪些品质。

教学重、难点

1.能翻译此文,读懂其意思。

2.学习司马光身上的舍己救人品质。

教法与学法

教法:

情景教学法、引导法。

学法:

自读自悟、合作探究法、体验法。

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会认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一、资料展示,导入新课。

师:

这堂课我们要来认识一位古代的小朋友,他是谁呢?

(板书:

司马光)

学生完整地读课题。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2、合作探究识字方法。

三、生字书写。

1、学生合作交流生字特点,提出书写注意事项。

2、小组汇报交流结果,教师补充。

3、学生描红,教师巡视。

4、教师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提出书写需要注意的地方。

5、教师示范书写。

6、学生再次书写。

教师巡视,注意学生的书写姿势。

7、小组比赛写字,互相评价。

四、课堂小结。

1、教师指名认读生字。

2、学生说一说这节课学会了哪些字,教师选一组学生到黑板上模仿老师的板书写一遍生字,台下的学生在自己的田字簿里进行书写。

 

板书设计:

24、司马光

司庭登跌众弃持

课时作业:

1、书写本课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后反思:

 

课时安排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流利地翻译本篇课文。

2、通过此篇文言文,我们能够学习到司马光身上的哪些品质。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第一次接触文言文,文言文具有语言简练的特点。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文言文是怎样叙述《司马光》这个小故事的。

老师还要告诉你们学习文言文的诀窍,就是古人说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现在老师先读一读,请同学们注意听。

二、读通课文,整体感悟大意。

1.请同学把课文试读一次,要求读准字音,若有读不准的,请画出来与同桌交流。

2.大家在读好字音的基础上,再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并读给同桌听。

3.教师抽查学生读文情况,学生评议。

三、看注释,自解句意文意。

1.自读自悟。

每读一句,就看这句有关词语的注释,把注释的意思放到句子里,揣摩句子的意思,这样读懂每一句话,自己弄不懂的记下来,留待小组合作学习时提出与同学研讨。

2.小组合作学习。

各自汇报对每句话的理解,一句一句相互研讨,说句子意思,弄不懂的语句记下来,留待向全班同学或老师请教。

3.全班交流。

①各组推荐代表说每句话的意思,互相评议,每句意思的说法不求完全一致,但求主要意思不错。

学生说不准,教师应予以点拨。

②各组提出疑难问题,同学讨论,教师点拨。

③把每句话的意思连起来,说全文大意。

四、朗读课文,感悟人物。

1.我们读了几遍课文,应该逐渐开始认识司马光小朋友了,你能说说在课文里司马光做了什么事吗?

(先同桌小声交流,再全班交流。

(1)自己读读,根据句子的意思学做司马光的动作。

(光持石击瓮破之)

(2)讨论:

你学着司马光做了什么动作?

(师走到学生中,询问了解学情。

(3)情景感悟:

请一学生上台做做。

①你做这样的动作能帮助自己理解“持”“击”的意思吗?

②通过朗读体会,让学生提建议怎样把这两个动作做得再好些。

(如:

要举双手,要对准了,要用力等。

(4)司马光持石击瓮时,心里怎么想?

(5)继续探寻司马光的心理,感受一下砸缸之前司马光在想什么。

(6)小结:

原来砸缸不是目的,救人才是目的。

司马光砸缸砸得好!

(7)了解结果,引读“水迸,儿得活”。

2.假如当时你也在场,你会怎样想,怎样做?

(引导动脑筋想办法。

3.从司马光砸缸救人这件事上,你觉得司马光是一个怎样的小朋友?

你想对他说什么话?

五、品读,读出理解和韵味。

1.自己练习朗读,把对词句的理解读出来。

“与群儿戏于庭”要读出欢快的语气;“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要读出着急的语气;“光持石击瓮破之”要读出沉着的语气,敬佩的语气;“水迸,儿得活”要读出高兴的语气。

2.指名读。

评议是否读出文句的情感、韵味。

3.齐读,读出语气和韵味。

六、拓展延伸。

由于司马光从小爱动脑筋,会想办法,所以后来他成了宋朝一位非常有名的人,写下了著名的《资治通鉴》。

同学们想进一步了解司马光的话,课后就再去找一些有关司马光的故事读读吧。

 

板书设计:

24、司马光

众皆弃去 光持石击翁破之

遇事沉着有主张

 

课时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书写本课练习册。

课后反思:

 

课题

25、掌声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13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掌握2个多音字,理解生词意思。

过程与方法: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懂得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鼓励,要主动去关爱别人,特别是对身处困境的人;同时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正确地看待自己。

教学重、难点

通过本课的学习,懂得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鼓励,要主动去关爱别人,特别是对身处困境的人;同时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正确地看待自己。

教法与学法

教法:

讲授法、练习法。

学法:

类比学习法、联想学习法。

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认识13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一、导入揭题。

1.我们鼓掌时发出的声音叫什么?

(板书:

掌声)

2.我们常常会在什么情况下听到掌声?

3.预习了课文后大家知不知道,知道文章写谁为谁鼓掌?

为什么事鼓掌?

二、初读课文。

1.师范读。

2.生自读课后生字词。

3.师出示词语,检查认读情况:

班里 愿意 投向 调来 情况 持久 讲述 交谈

珍惜 慢吞吞 困境 残疾 犹豫 骤然 鞠躬

舞蹈

4.理解词义:

持久:

保持的时间长。

困境:

困难的处境。

犹豫:

拿不定主意。

骤然:

突然。

5.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概括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6.讨论分段,概括段意:

①写英子因患有残疾而忧郁、自卑。

②老师由于不了解情况而让英子上台演讲,英子在同学们的掌声中上台演讲,获得成功。

③同学们的掌声使英子鼓起了生活的勇气,不再忧郁了。

④点明中心:

人人都需要掌声。

7.每组各读一段。

三、书写生字。

1.师指导写“班”“境”“愿”。

2.生习字,师巡视指导。

 

板书设计:

25、掌声

掌班默腿轮

投调摇晃烈勇

课时作业:

1、书写本课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后反思:

 

课时安排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本课的学习,懂得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鼓励,要主动去关爱别人,特别是对身处困境的人;同时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正确地看待自己。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一、复习。

1.认读词语。

2.说出文章各段的内容。

二、前后对比,感受英子变化。

1.英子曾经是怎样一个人?

请同学们自己读读第一段。

2.英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胆小、自卑、没有勇气面对现实……)

3.这样的印象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1)出示:

她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

(2)指名读这句话。

(3)她为什么坐在教室的一角?

(4)“默默地”说明了什么?

(5)你从“总是”中又体会到了什么?

(6)齐读这句话。

可是不久以后,英子像变了个人似的,她变得怎样了?

(7)指名说。

(8)读读这一小节。

(出示:

“说也奇怪……”)

(9)英子变得怎么样了?

(自信、勇敢……)

(10)你认为省略号还省去了什么?

谁来补充?

(11)是什么原因,使她变得判若两人?

(指名说)

真替英子的变化感到高兴呀,就让我们高兴地来读读第5段吧!

英子前后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能从你的朗读中把这种变化表现出来吗?

(分组读1、5两段。

4.读到这儿,在我们心中一定留下一个很大的问号,那就是英子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

你认为是因为什么?

(掌声)

过渡:

掌声竟会有这么神奇的作用!

让我们回到那次难忘的演讲中去。

三、感悟重点,领会掌声内涵。

1.学生自由读2、3、4自然段。

2.同学们给了英子几次掌声?

用不同的符号划出表示掌声的词语。

3.第一次掌声“热烈、持久”。

大家来鼓掌(指名读)英子感受到了吗?

谁来读一读,让大家感受到掌声的力量?

4.同学们为什么要给英子这样的掌声呢?

在掌声响起来之前发生了什么事?

5.出示:

轮到英子的时候,全班四十多双眼睛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英子立刻把头低了下去。

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

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她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

(1)谁来读第一段话?

英子为什么立刻把头低了下去?

在那一刹那,英子首先想到的是什么?

齐读第一段。

(2)自由读第二段话,注意体会带点的词语。

“犹豫”是什么意思?

(拿不定主意)英子犹豫什么?

(上去还是不上去)

英子想上去吗?

(不想)为什么?

英子能不上去吗?

(不能)为什么?

因此,从“慢吞吞”、“眼圈红红的”我们体会到英子的内心是多么的——(生答:

痛苦、无奈)。

齐读。

(3)师:

在万般无奈下,在无比痛苦下,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英子终于——(引读)。

是啊,同学们已经走进了英子的心里,关注着她。

其实同学们早已在关注她,这关注的目光里包含着什么?

(4)英子终于走上了讲台,教室里顿时响起了什么?

包含着什么?

(回顾前面的课文。

(5)掌声渐渐平息,英子开始演讲了,她讲得怎么样?

听了演讲,如果你是英子的同学你想对她说些什么?

6.同学们把要对英子说的话用什么表达出来?

(第二次掌声)这时的掌声又是什么?

这时的掌声又犹如什么?

(学生自由说,并让说得精彩的同学把关键词板书在黑板上)

再次听到这经久不息的掌声,英子内心又是多么的——(生答:

感激)

7.听到同学们的第二次掌声,英子怎样了?

出示:

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同学们的掌声里一摇一晃地走下讲台。

齐读。

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无数的话语在英子心头涌动,她想说——(生答)英子什么也没说,只是向大家——(引读)

8.是啊,从那次演讲以后,英子像变了个人似的,她……(再次引读)

9.后来,英子上了中学,她给“我”写来了一封信,想看看吗?

指名读最后一段。

四、总结升华,读背作者感想。

这掌声仅仅是指这次掌声吗?

这掌声包含着什么?

(关爱、友情……)是呀,当别人需要你的掌声的时候,我们就要毫不吝啬地把自己的掌声送给别人。

出示:

是啊,人人都需要掌声,特别是当一个人身处困境的时候。

让我们珍惜别人的掌声,同时,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

齐读这一段,把这一段话工工整整地抄下来,把这爱记在心里。

以后如果有人遇到困难的时候,你就把这段话送给他;如果你自己遇到困难,你可以拿出来看看。

记住:

还有很多朋友在关心你,爱护你!

 

板书设计:

25、掌声

原先的英子:

文静、默默、早早、最后不愿意(忧郁)

热烈的掌声(关爱)→受到鼓励、鼓起勇气

改变的英子:

快乐 游戏 跳舞(开朗)

 

课时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书写本课练习册。

课后反思:

 

课题

26、灰雀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宁、惹、仰”等10个生字。

会写“郊、雀、养”等12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郊外、散步、胸脯”等词语。

过程与方法: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2.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

教法与学法

教法:

讲授法、谈话法。

学法:

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宁、惹、仰”等10个生字。

会写“郊、雀、养”等12个生字。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一、交流资料,合作学习。

1.出示列宁照片,这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同志。

利用课前预习收集的资料,谈谈你对列宁的了解。

(1)学习小组交流资料(教师下组参与,发现有价值的交流资料)。

(2)全班交流。

列宁,著名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思想家。

2.学生交流后,教师小结简介列宁。

今天要学习的这个故事,就是一个发生在伟大领袖列宁身上的看似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故事。

3.板书课题。

二、读通课文,自主学习。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好自然段序号。

指名读:

雀、郊、养、粉、粒、男、或、者。

重点指导:

或:

半包围结构,不要漏写一撇。

诚:

左右结构,注意不要写成“城”。

2.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

3.赛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读书竞赛,互相提提意见,帮助别人读得更好。

三、指导学习,读懂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说说了解到了什么。

2.课文是怎么描写这三只灰雀的?

找出来读一读。

说说哪几个词语用得好,借助多媒体动画,相机理解“婉转”、“来回跳动”、“惹人喜爱”。

3.教师引读列宁喜爱灰雀的句子,引导学生体会列宁心中的感受,指导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

4.巧妙结尾,设置悬念:

第二天,那只深红胸脯的灰雀竟然不见了。

那只灰雀到哪里去了?

列宁和小男孩围绕着这只灰雀发生了一段怎样的故事呢?

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四、课堂作业。

1.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

 

板书设计:

26、灰雀

雀郊养粉粒男

或者冻惜肯诚

课时作业:

1、书写本课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后反思:

 

课时安排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2、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1.贴出三只灰雀在枝头欢歌、跳跃的图画。

听,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多么惹人喜爱。

列宁每天散步都来到这儿,和它们打打招呼,问候问候它们。

可有一天,列宁发现有一只灰雀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儿去了呢?

二、深入学习,读懂第3至10自然段。

1.自由轻声读一读课文3-10自然段,哪几段是列宁说的话,哪几段是小男孩说的,找一找、读一读。

2.屏幕出示课文3、5、7、9自然段,请大家读列宁的这几句话,仔细体会列宁这些话的意思。

a.学生交流。

你对哪句话特别有体会,可以说一说,也可以把你的体会朗读给大家听。

b.列宁的着急、担心、惋惜、关心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情感。

用一个词来概括,是什么?

板书:

爱。

3.聪明的孩子,有谁知道灰雀到底到哪里去了?

你从课文哪儿看出来的?

出示4、8、10段。

a.学生各自练读这几段话,指名朗读检查。

指导读好“一定会飞回来的!

”这句话。

b.读后体会:

这时候,小男孩在想什么呢?

c.男孩为什么要捉走这只灰雀?

他对灰雀的喜爱和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有什么不同?

小组讨论、发表看法,相互补充,汇报体会。

5.相机小结:

列宁的爱是给鸟自由,男孩的爱却夺去了鸟的自由,列宁才是真正地爱鸟!

6.细细体会列宁和男孩的心理感受,分角色朗读3-10自然段。

三、合作交流,读中感悟。

1.在列宁真爱的感染下,小男孩把灰雀放回树林,看,它们又在枝头欢唱了。

多媒体投影显示:

列宁和小男孩在白桦树旁看着灰雀。

2.自由朗读11-13自然段。

3.读了这几段,你会提出什么问题吗?

学生交流,提出疑问,如:

“列宁为什么要问鸟?

鸟怎么会说话呢?

”等等。

4.小组讨论,解答上面列出的两个关键问题。

教师参与讨论、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列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他可不愿伤害这个可爱的小男孩的心,这就是对孩子的爱!

5.你们一定也和列宁一样,为鸟儿重归自然、为孩子改正错误而高兴吧!

拿起书来,读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6.小结板书,总结课文。

四、收集故事,积累提高。

1.学了这篇课文,你发现了什么?

大家一起来说说。

2.收集列宁或其他名人的故事,读一读,开展讲故事比赛。

 

板书设计:

26、灰雀

爱    放

找    捉

列宁  爱  男孩

 

课时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书写本课练习册。

课后反思:

 

 

课题

27、手术台就是阵地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会13个生字。

过程与方法:

1.学习先找出重点段再给课文分段的方法。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了解白求恩大夫在万分危急的情况下,坚守阵地,连续三天三夜冒着生命危险为伤员动手术的事迹,教育学生学习白求恩大夫的国际主义精神和对工作极端负责,对同志极端热忱的高尚品质。

教学重、难点

学习课文第二段,抓住三次环境描写及与之相对应的三次人物描写,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精神。

教法与学法

教法:

谈话法、引导点拨法。

学法:

自读自悟、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会认13个生字。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课文摄影插图,同时播放激烈的炮声录音。

教师讲述:

这是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野战医院紧张抢救伤员的情景。

看,这位外国医生不顾个人安危,正在为伤员做手术,他说:

“手术台就是医生的阵地。

(板书课题)

这个外国医生是谁?

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句话的?

学了这节课,我们就有了答案。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学生自主朗读,合作识字。

合作探究识记生字的方法。

三、课堂预习。

1、提出预习要求,进行预习。

2、检查预习。

3、简介白求恩。

四、课后拓展。

学生收集关于白求恩的事迹,并与小组成员分享。

 

板书设计:

27、手术台就是阵地

斗棒恩大血撤险

瓦帘迅速夺秒

课时作业:

1、书写本课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后反思:

 

课时安排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有节奏地朗读课文。

2、积累词语,了解白求恩的事迹,体会白求恩的精神。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一、导入目标。

1.师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第27课:

手术台就是阵地。

请同学齐读课题。

(师板书课题:

27、手术台就是阵地)

2.师口述并用投影出示本课学习目标。

二、通读课文,理清思路。

1.师范读课文,生边听边思考:

这篇课文讲的是什么时间在什么情况下谁做了什么事?

2.默读课文,思考:

哪几个自然段是讲白求恩坚持在火线上抢救伤员的事的?

3.师归纳总结:

课文2-4自然段集中讲述了白求恩以手术台为阵地,坚持在前线抢救伤员的经过,可以合并成为一段,这就是课文的中心内容,也就是课文的重点段。

4.指读课文一和五自然段,思考:

这两个自然段分别讲了什么内容?

5.默读课文,给课文分段。

板书:

第一段:

(1) 第二段:

(2-4) 第三段:

(5)

6.请学生回忆分段的方法,在学生回忆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如下:

(1)通过自读课文,明确课文的主要内容。

(2)找出课文中表现主要内容的段落,即重点段。

(3)思考其它自然段各讲了什么,给课文分段。

7.师总结:

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一种新的分段方法,也是本单元的训练重点。

板书:

先找出重点再分段

三、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了解事件背景。

指名一人读第一段,其他人思考:

通过读这一段,你了解什么?

四、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了解白求恩的事迹,体会白求恩的伟大精神。

1.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默读课文第二节:

用“______”划出描写战斗情况的句子,用“----”划出描写白求恩表现的句子。

思考:

你从中懂得了什么?

(板书:

情况表现)

(2)集体讨论,汇报讨论结果。

板书:

读句子 抓词语 谈体会

①抓住“几发炮弹、小庙前、弹片、烟雾”等词语,体会出战斗形势很紧张。

板书:

几发炮弹 小庙前 弹片 烟雾

②抓住“敏捷、十分镇定”等词理解白求恩医术高明、临危不惧、不考虑个人安危的崇高品质。

板书:

敏捷 十分镇定

(3)教师归纳总结:

战斗形势这样紧张,白求恩时刻处于危险之中,但他心中只有伤员,坚守在手术台前是那样镇定从容。

(4)指导朗读。

(5)生自由练读、指名读、评议、男女生分角色读。

(6)打出投影,总结学法。

一读了解内容

二找重点词语

三议深入理解

四读体会感情

2.用同样的方法学习课文的第三、四自然段。

(1)第三自然段采用小组讨论,汇报,交流形式学习。

①学习这自然段主要抓下语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