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第一次高中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思想政治质量分析报告.docx
《云南省第一次高中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思想政治质量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第一次高中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思想政治质量分析报告.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云南省第一次高中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思想政治质量分析报告
2012年云南省第一次高中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
文科综合思想政治学科能力测试质量分析报告
云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第一部分学生成绩统计表
(注:
比率值均为百分比。
)
表1、全卷基本情况(抽样811份)
样本数
满分值
平均分
难度
标准差
及格人数
及格率
最高分
最低分
811
100
68.39
0.68
14.47
596
73.49
98
18
表2、分数段分布情况
分数段
0~29
30~39
40~49
50~59
60~69
70~79
80~89
90~100
人数
8
18
73
116
170
218
182
26
从以上图表可以看出,本次811份抽样试卷的平均分为68.39分,难度值为0.68。
及格人数为596人,占73.49%。
分数段主要集中在70-79分,有218人;其次为80-89分,有182人;再次为60-69分,有170人。
第二部分试题分析
一、命题思想
云南省2012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政治试卷是依据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布的、《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文科-课程标准实验版)》的要求命制。
在内容、题型、结构、命题设计等方面,做到与近年来全国高考新课标卷试题特点相符合。
试题围绕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和生活与哲学的相关知识,突出以学生生活、社会生活为基础,自主原创、视野开阔,积极反映当前重大社会热点,所选材料鲜活,设问角度新颖,命题以能力立意为主,考点集中在《考试大纲》规定的主干知识和核心概念上,试题难度值为0.68,体现了高考命题的基本要求,达到了考前复习检测的目的。
二.试题结构与各模块所占比例
表3:
题型、知识和分值
分值
知识
I卷(选择题)
II卷(非选择题)
合计
题号
分值
题号
分值
经济生活
12、13、14、15
16分
38
(2)
14分
30分
政治生活
16、17、18
12分
38
(1)
12分
24分
文化生活
39
(1)、39(3)
14分
14分
生活与哲学
19、20、21、22、23
20分
39
(2)
12分
32分
小计
48分
52分
100分
从上表可以看出,第一卷选择题占48%,第二卷非选择题占52%,考试内容包括《思想政治》四个必修模块内容。
总体与新课标高考标准的试卷形式要求一致,体现了统测的性质、目标及其在新课标高中政治课教学中的导向作用。
表4:
试题考点对应热点及能力要求
题号
考点
情境
能力
要求
难易
程度
分
值
12
个人所得税的计算
新个税法的实施
运用
难
4分
13
价格变动对商品需求量的影响
实行阶梯电价
运用
易
4分
14
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
太空产业的发展
理解
易
4分
15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二十国集团第六次峰会
理解
中
4分
16
公民民主决策的途径
我国民主形式的日益丰富
理解
中
4分
17
我国的外交政策
亚太经合第19次非正式会议
运用
中
4分
18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中央扶持新疆经济发展
理解
中
4分
19
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教材单元引言
理解
中
4分
20
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公安部的工作
运用
难
4分
21
人生价值在社会和个人中统一
对联
理解
中
4分
22
意识的本质
漫画
理解
中
4分
23
辩证否定观
名言
理解
难
4分
38
(1)
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中国共产党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政府的房地产调控政策
理解
中
12分
38
(2)
国家宏观调控的作用;政府稳增长、控物价、惠民生的措施
运用
中
14分
39
(1)
我们的中华文化
云南文化特点
云南文化产业发展
理解
易
8分
39
(2)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运用
难
12分
39(3)
文化传承与创新
运用
中
6分
从上表可以看出试题理论联系实际,突出社会生活热点,如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关于文化体制改革的目标内容要求的主要论述;2011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于财政货币政策、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云南文化产业的发展等背景材料新颖,紧扣当前国内国际重大时政问题,凸显时代性和现实性。
三、试题特点
试题注重贯彻落实新课程基本理念,其结构、设问、题型等,体现了近年来新课标全国卷思想政治高考试题的特点:
1、注重对学科基础知识、主干知识的考查,覆盖面广(见表4、5)
试题注重考查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观这一主题,经济生活方面涉及价格、消费、经济全球化、国家宏观调控、政府稳增长、控物价、惠民生的措施;政治生活围绕公民民主决策、有关我国党和政府的知识、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及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我国的外交政策;文化生活中的文化的特点、作用、创新;生活与哲学中的、实践与认识、辩证否定、人生价值在社会和个人中统一、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等,突出对学科基础知识、主干知识的考核,同时兼顾考查的覆盖面。
表5:
试题内容在各模块对应单元分布情况
第一单元
第二单元
第三单元
第四单元
经济生活
价格变动的影响
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
个人所得税的计算
国家宏观调控的作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政治生活
民主决策的途径
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中国共产党
我国的外交政策
文化生活
文化传承与创新
我们的中华文化
生活与哲学
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意识的本质
辩证否定观;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人生价值在社会和个人中统一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考试内容覆盖到各个单元,努力提高覆盖面,以实现考试的基础诊断目标。
2、注重能力考查(见表4)
试题从多角度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和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所有试题都运用情景材料设计,要求考生能够通过阅读材料和问题,从中提取有效信息,并在答题中正确运用这些信息,考查信息收集处理能力;试题考核考生对基本事实、基本概念和观点的内涵的理解并做出合理判断,包括对选择题素材的理解判断和对主观题中的信息、社会现象、基本结论的比较分析,考核理解判断能力;试题要求考生通过对社会热点、生活实际和历史现象的具体分析,明确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意义,分析事物的成因,归纳出社会政治、经济和思维领域的科学结论,考核分析归纳能力;试题要求考生在掌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基础上,运用不同知识综合解决复杂的现实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考核综合运用能力。
3、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突出社会热点
试题结合当前党和国家的重大路线、方针、政策及云南地方特色材料为情境设置问题,体现新课程的基本特点。
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并自然地融入情感、态度、价值观因素。
试题贴近时代、贴近社会现实、贴近学生生活,时代气息浓郁,关注社会热点重点、问题,令人耳目一新。
4、凸显人文性特征
试题重视学生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考核,试题体现以人为本,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
试卷在试题编排、文字阅读量、答题要求等方面,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和学习的情况。
在情境选用和问题设计中关注学生的真实生活,关注学生自身的生活经历、经验和学习思维特点,强调学生参与社会实际生活的能力,重视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培养等。
试题还重视优秀文化素材的运用,使试题充满了人文色彩。
5、创设问题,注重探究
如38题第
(2)问,你认为政府应采取哪些经济措施以落实稳增长、控物价、惠民生的目标。
39题第(3)问,结合材料并根据所学的文化生活知识,就如何更好地发展云南文化产业提三条建议。
都充分体现出试题设问的探究性、体验性,有利于学生提高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6、试题综合性、融合性突出
选择题的选项注意学科内知识内容的融合,具有综合性。
材料分析题每题至少两个问,重点考查学生运用知识从不同侧面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题的融合性特点突出。
第三部分学生答题分析
一、客观试题分析
(一)学生做选择题情况统计
表6:
客观题统计表
题号
满分值
正确
答案
A人数
A比例
B人数
B比例
C人数
C比例
D人数
D比例
第12题
4
B
239
29.47
342
42.17
152
18.74
76
9.37
第13题
4
C
8
0.99
59
7.27
733
90.38
11
1.36
第14题
4
D
10
1.23
37
4.56
34
4.19
729
89.89
第15题
4
A
684
84.34
59
7.27
22
2.71
44
5.43
第16题
4
B
32
3.95
576
71.02
134
16.52
69
8.51
第17题
4
C
56
6.91
30
3.7
598
73.74
127
15.66
第18题
4
D
119
14.67
10
1.23
7
0.86
674
83.11
第19题
4
B
95
11.71
630
77.68
77
9.49
8
0.99
第20题
4
A
519
64
63
7.77
157
19.36
72
8.88
第21题
4
C
69
8.51
117
14.43
619
76.33
6
0.74
第22题
4
A
596
73.49
60
7.4
62
7.64
91
11.22
第23题
4
D
5
0.62
23
2.84
269
33.17
514
63.38
题号
未(多)选人数
未(多)选比例
平均分
难度
区分度
标准差
满分
人数
满分
率
第12题
2
0.25
1.69
0.42
0.23
1.97
342
42.17
第13题
0
0
3.62
0.91
0.29
1.16
733
90.38
第14题
1
0.12
3.6
0.9
0.35
1.19
729
89.89
第15题
2
0.25
3.37
0.84
0.32
1.46
684
84.34
第16题
0
0
2.84
0.71
0.54
1.82
576
71.02
第17题
0
0
2.95
0.74
0.34
1.76
598
73.74
第18题
1
0.12
3.32
0.83
0.46
1.51
674
83.11
第19题
1
0.12
3.11
0.78
0.34
1.66
630
77.68
第20题
0
0
2.56
0.64
0.43
1.92
519
64
第21题
0
0
3.05
0.76
0.34
1.71
619
76.33
第22题
2
0.25
2.94
0.74
0.37
1.76
596
73.49
第23题
0
0
2.54
0.64
0.34
1.92
514
63.38
依据上表可知:
选择题共12题,满分48分;平均分35.59分,难度值为0.75;及格人数601人,最高分48分,最低分12分。
客观题的正确率12题42%;20、23题在60%至69%之间;16、17、19、21、22题在70%至79%之间;15、18在80%至89%之间;13、14题都在90%以上。
12题最难,其次是20、23题;最容易的是13、14题。
考生在四个必修模块的得分率相对比较平稳,而丢分最多的是12题,正确答案为B,选B项的只占42.17%,选A项的占29.47%。
从总体得分情况看,高三政治课教学复习情况符合预期,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得到贯彻实施,学生基本能够适应新课程的考试要求,但仍存在一些不足。
1、基础知识的掌握不扎实。
一方面是学生对基础知识落实不到位,还没有构筑完整的知识体系;另一方面是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往往在于简单地记忆,没有真正理解,特别是对复习中相关的知识还没有形成整体性的把握,无法抓住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如第20题,公民参与决策的方式与公民参与民主监督的方式混淆。
2、不能全面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
考生在材料中找不准关键信息点,解读时容易产生歧义,从而错选。
如14题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看,看不到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第20题,看不到实践与认识之间的关系等,考生获取信息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不全面。
3、新课程教学要求中的生活化、实践性、探究性不落实到位。
答题时照搬照抄课本的知识,不能调动、运用自己的知识积累与思维方法加以分析,反映出学生对于自己的生活问题、发生在身边的事件缺乏深入的理解,加上对知识的理解掌握还不到位,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相对较弱。
4、分不清选择题题干要求,找不准题干与选项的关系。
学生审题能力不强,不能通过分析材料,寻找题干和题肢之间的内在联系。
有些考生在看完题干材料后立刻转入对题肢的分析,对题肢与题干规定性的一致性还不清楚,便草率选择。
(二)学生做选择题的情况分析
测试情况统计和分析评价
12.2011年9月1日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开始施行。
个人所得税税率表如下:
级数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
税率(%)
1
不超过1500元的
3
2
超过1500元至4500元的部分
10
3
超过4500元至9000元的部分
20
…
…
…
7
超过80000元的部分
45
(注:
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为3500元)
小刘在某企业工作,2012年2月份工资收入5000元,奖金3500元,小刘该月应交纳个人所得税是
A.395元B.445元C.1000元D.1700元
答案:
B
难度值:
0.42区分度:
0.23平均分:
1.69
试题分析:
个税起征点的调整主要是减少中低收入者的税赋负担,调节社会公平。
本题以此为背景,考查学生计算个人所得税,主要考查考生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我国实行超额累进税率。
(5000+3500)-3500=5000元,本题分三步计算,1500×3%+(4500-1500)×10%+(5000-4500)×20%=445元。
正确答案为B。
学生答题存在的问题:
易误选A,主要原因是做此类计算题,没有按新的个人所得税法的要求计算,而是按两级计算,即1500×3%+(5000-1500)×10%=395;误选C,原因在于忽略超额累进税率,直接用5000×20%=1000;错选D,是用8500×20%=1700;这反映了考生对涉及计算题的知识理解不透彻,没有掌握计算方法或缺乏计算题的解题思路。
13.电力是一种商品,假定甲商品是它的互补品,乙商品是它的替代品。
如果实行阶梯电价,那么,在其他条件不变时
①甲商品的需求量大幅上升②甲商品的需求量减少
③乙商品的需求量仍然不变④乙商品的需求量增加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
C
难度值:
0.91区分度:
0.29平均分:
3.62
试题分析:
本题以实行阶梯电价为背景,考查价格变动对商品需求量的影响,主要考查考生的运用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抓住关键词“实行阶梯电价”,再运用主干知识,价格变动对相关商品的需求量的影响,答案C也就随之浮现。
绝大多数学生对源于生活的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较高,能够灵活运用。
正确答案为C。
学生答题存在的问题:
易错选B,主要原因在于没有理解价格变动对相关商品的需求量的影响。
14.当今太空技术运用于生活将会引发出新的消费现象,促进与太空相关产业的形成和发展。
从生产与消费的角度看,这主要说明
A.消费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
B.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能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C.消费所形成的新需求,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决定作用
D.一个新的消费现象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答案:
D
难度值:
0.90区分度:
0.35平均分:
3.6
试题分析:
本题以太空产业的发展为背景,用经济原理来解释经济现象,考查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理解能力、运用能力以及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A、B、C三个选项都有干扰性,但新的消费现象,促进与太空相关产业的形成和发展,所以正确答案为D。
绝大多数学生对源于生活的知识掌握程度较高,能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学生答题存在的问题:
易误选B、C,主要原因在于学生只看到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没有理解题干与题支的内在联系,对材料信息的理解不透彻,对材料信息的获取不全面。
这启示学生要仔细审题,认真阅读材料中的每一个信息点,提高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15.为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我国政府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六次峰会上提出,二十国集团应该继续发扬同舟共济、合作共赢的精神,努力促进世界经济增长和金融稳定。
这说明经济全球化
A.使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在一起,各国要加强合作
B.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又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C.使任何国家都无法置身于事外
D.提高了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的效率
答案:
A
难度值:
0.84区分度:
0.32平均分:
3.37
试题分析:
本题以二十国集团第六次峰会为背景,考查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主要考查学生准确和完整地理解所获取的有关信息的能力。
四个选项均与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有关,学生获取“同舟共济、合作共赢”这一关键信息,对解答此题至关重要。
正确答案为A。
学生答题存在的问题:
考生易误选D,主要原因在于对材料信息理解透彻,被“促进世界经济增长”这一信息所干扰。
这反映了学生获取材料信息及理解信息的能力有限;同时,这也提醒考生应加强对教材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的复习和巩固,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16.在社会生活中,随着我国民主形式的日益丰富,民主渠道逐步拓宽,公民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决策,其途径有
①舆论监督制度②专家咨询制度
③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④信访举报制度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答案:
B
难度值:
0.71区分度:
0.54平均分:
2.84
试题分析:
本题以我国民主形式的日益丰富为背景,联系政治生活的实际,考查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途径,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分析、比较政治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的能力。
①④为公民参与民主监督的途径,②③为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途径。
正确答案为B。
学生答题存在的问题:
易误选C,这说明考生分不清公民参与民主决策与民主监督的途径,对主干知识的掌握比较欠缺。
也易误选D,说明学生对原理理解不全面和不深入,对材料信息的解读也有误。
此外,学生对教材知识的掌握比较含糊,也反映了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不强。
17.我国在亚太经合组织第十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就世界和亚太经济形势阐述了中方的立场和主张:
努力推动经济平衡、包容、可持续、创新、安全增长,实现亚太地区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这反映了
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
②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③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④国家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答案:
C
难度值:
0.74区分度:
0.34平均分:
2.95
试题分析:
本题以太经合第19次非正式会议为背景,考查我国的外交政策和当今时代的主题。
主要考查学生从题目中获取和解读的试题信息,有针对性地调动有关的经济方面的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做出必要的判断的能力。
“实现亚太地区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是关键信息。
正确答案为C。
学生答题存在的问题:
易错选D、A,原因在于学生没读出实现亚太地区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这一关键信息,这反映了学生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的能力不强,对共同的国家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这一概念理解不准确;对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点掌握得不清晰。
18.2011年,中央决定减免新疆经济困难地区企业所得税,免除新疆经济困难地区公益性项目的配套资金。
同时,全国19个省市对口援助新疆资金超过100亿元。
这些举措体现了
①我国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②国家扶持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决定因素
③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
④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答案:
D
难度值:
0.83区分度:
0.46平均分:
3.32
试题分析:
本题以中央、全国19个省市扶持新疆经济发展为背景,考查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及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正确答案为D。
学生答题存在的问题:
本题易误选A,原因在于学生我国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有比较清晰的认识,但是对我国处理民族关系三原则之间的关系理解不准确,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不熟练,对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欠缺。
19.没有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就不可能为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道路;没有法国资产阶级启蒙运动,就不可能产生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没有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就不可能产生中国辛亥革命的大势。
从哲学上看,这主要表明
A.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B.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C.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D.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答案:
B
难度值:
0.78区分度:
0.34平均分:
3.11
试题分析:
本题以排比的形式,通过对不同历史事件的描述,蕴含相同哲理为背景。
考查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等知识;主要考查学生理解能力、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材料主要表明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正确答案为B。
学生答题存在的问题:
本题易错选A,原因在于学生理解能力、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不强,对材料信息的获取不全面。
材料突出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这一信息,学生却误认为是主要表明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
错选C的原因除学生理解能力、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不强外,还表现为对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误认为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学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
20.2011年,在公安部开展的全国公安机关“大走访”开门评警和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活动中,充分认识到社会上的“四黑四害”现象,给社会和部分家庭造成了危害,于是部署全国公安机关集中开展“打四黑除四害”专项惩治行动,确保社会的安全稳定。
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③实践是认识的目的④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A.①④B.②③C.①②D.③④
答案:
A
难度值:
0.64区分度:
0.43平均分:
2.56
试题分析:
本题以公安部从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