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docx
《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
大方县鹏程煤矿
矿井水文地质类型
划分报告
编制:
刘卓
编制日期:
2017年4月24日
会审名称
会审人员签字:
总工
安全矿长
生产矿长
机电矿长
通防副总
地测副总
会审意见:
矿长审核意见:
会审表
目录
第一章概况1
第一节矿井位置及交通1
第二节自然地理3
第三节矿井的生产概况4
第二章以往地质工作及水文地质工作现状9
第三章矿井水文地质10
第一节矿井水文地质条件10
第二节矿井充水因素分析、周边老空区分布状况12
第三节矿井涌水量情况19
第四节突水点位置及突水量情况20
第五节开采受水害影响程度及防治水工作的难易程度21
第四章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及防治水工作建议22
第一节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22
第二节防治水工作建议23
第一章概况
第一节矿井位置及交通
大方县普底乡鹏程煤矿位于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中部,直距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管理中心仅3km。
隶属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普底乡管辖。
地理坐标为:
东经:
105°49′58″~105°51′10″,北纬:
27°12′55″~27°13′26″。
调整后采矿权范围由10个拐点坐标圈定(见表1-1),东西长0.78km,南北宽0.65km,面积1.4379km2。
表1-1大方县鹏程煤矿拐点坐标(西安80)
拐点编号
纵坐标(X)
横坐标(Y)
0
3012442.045
35582421.422
1
3012092.043
35582571.422
2
3012082.042
35582956.424
3
3011772.040
35583091.424
4
3011777.038
35583671.427
5
3011860.039
35583681.427
6
3011860.037
35584421.431
7
3012742.042
35584421.434
8
3012742.043
35583771.430
9
3012697.043
35583676.429
矿区面积:
1.4379km2,开采深度:
+1700m~+1370m
二、矿区交通
矿山有简易公路经普(底)—百(纳)与326国道相接,距大方县城约40km,距黔西县城约35km。
交通方便(见交通位置图)。
见图1
图1交通位置示意图
第二节自然地理
一、地形地貌
矿区属长江流域乌江水系六冲河支流下洞河上游西溪河。
所处位置属赤水河和六冲河之分水岭地带,为侵蚀—剥蚀低中山地貌,受六冲河支流下洞河的切割影响,地形相对较陡,冲沟发育,地势中间高四周低,自然坡度8°~20°,相对高差300m。
区内最高处位于矿区内南西部山头,海拔标高1911.4m,最低处位于矿区内松林冲沟,海拔标高1585.0m,相对高差326.4m。
井田内无河流、山塘和水库等地表水,东部和西部发育有两条季节性冲沟和少量的泉眼。
冲沟流量受大气降水的控制变化幅度较大,雨季暴涨,枯季干涸。
东部发育的松林冲沟由西向东径流。
西部发育的岩脚冲沟由东向西径流。
二、气象水文
1、气象
该区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根据大方县气象局资料,7月份最高气温为22.3℃,1月份最低气温为-4.5℃,年平均气温22.3℃,无霜期为每年265天,年平均降雨量为1181mm,雨季多集中在5月~9月,此段时间内降雨量累计可达670mm~680mm。
12月至次年3月为旱季。
平均风速为2.3m/s,最高风速为20.0m/s。
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0﹪左右。
2、水文
由于矿区所处位置较高,矿区范围内无大的河流、湖泊、水库等地表水体,但沟谷发育。
地表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其水量取决于大气降雨的强度。
矿区大气降雨量较为丰富,地表水除部分沿岩石裂隙、层间裂隙、采矿裂隙等渗入地下外,大部分地表水以坡面流的形式汇入就近的沟溪中,最终汇入大洞河。
经现场踏勘和矿方介绍,区域侵蚀基准面为+1400m,主、副、风井标高为+1601.00m、+1601.00m、+1603.00m,故洪水对井口和工业场地威胁较小。
第三节矿井的生产概况
1.整合前后各系统之间关系
鹏程煤矿由原鹏程煤矿和原普华煤矿整合而成,据贵州省国土资源厅2011年3月由颁发的10年期(2011年3月至2021年3月)采矿许可证(证号:
C520000************8111),整合后生产规模为30万t/a。
2.三个系统分述
⑴原普华煤矿生产系统
原普华煤矿为私营企业,始建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为无序生产的小煤窑。
根据贵州省有关整顿乡镇及个体煤矿的有关规定,2002年进行技改曾停产,并于2005年1月依法换取了采矿许可证、煤炭生产许可证、煤炭经营许可证,设计生产能力为3万吨/年。
根据矿体赋存条件,采用斜井开拓,主井井筒方位角为3度,以20度的坡度掘进232m后见M8煤层,标高1563.8m,然后沿走向向北翼开拓运输大巷,运输大巷长400m,再分上、下山采煤。
另布置两条巷道沿倾向向深部布置提升巷,边探边采,主井向下伸延700m。
对本井田的构造形态基本清楚。
2003年以来,该矿已动用M8煤层储量32.1万吨,平均回采率达35%以上,累计生产原煤约11.4万吨,上交各种税费后,盈利300万元,经济效益较好。
⑵原鹏程煤矿生产系统
鹏程煤矿为私营企业,始建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为无序生产的小煤窑。
根据贵州省有关整顿乡镇及个体煤矿的有关规定,2001年12月依法取得采矿许可证、煤炭生产许可证、煤炭经营许可证,设计生产能力为3万吨/年。
有两个井口。
坐标分别为,主井:
X=3012225,Y=35584155,H=1642m;风井:
X=3012296,Y=355814186,H=1650m。
根据矿体赋存条件,斜井开拓方式,自上而下首采M8、M4、M3、M2煤层。
为确保回采安全和充分回收煤炭资源,各煤层设计采用沿倾向自上而下、沿走向采用长壁后退式采煤法,采煤方式为放炮落煤,顶板采用木支柱。
选用留矿采矿方法,煤炭在平巷内由矿车运送至地表,经简易手选后汽车运输至毕节火电厂、邻近工矿企业及贵阳市民用。
矿井采用机械抽排水至地表后自流排泄和机械通风。
原鹏程煤矿生产矿井调查:
主井位于M8煤层露头附近(标高1642m),沿M8煤层倾向掘进,斜长230m(标高1614.9m)处见煤,见煤后受地形及煤层的分布情况,先在南翼布置采面;然后主井向下伸延50m(标高1609m)处落平后沿走向向北翼开拓。
自2003年以来,该矿已动用M8煤层储量14万吨,平均回采率达35%以上,累计生产原煤5万吨,上交各种税费后,盈利200万元,经济效益较好。
⑶整合后鹏程煤矿生产系统整合后鹏程煤矿,不利用原来的两套老生产系统和工业场地,而是新设计三个井筒(主井、副井、风井),工业广场位于井田的东南角,井筒间平行布置。
主井、副井井筒大致沿倾向布置在M2煤层中,长度分别为580m、590m;风井井筒大致沿倾向布置在M4煤层中,长度630m。
浅部正在沿煤层走向形成M4煤层的采煤工作面,深部在主、副井井筒+1525m标高设置井底车场、机电硐室和井底水仓,井底水仓布置在煤系地层下伏的茅口灰岩中。
在井底车场向前开始用上山石门以20度的坡度揭穿M8煤层,揭穿M8煤层后,布置上部车场。
然后沿M8煤层正在布置的采煤工作面,通过各煤层的揭露情况,结合原核实报告,各煤层厚度比稳定,有扩大生产能力为30万吨/年的必要条件。
3、周边矿井及小窑
鹏程煤矿南面与大方县渝兴煤矿相邻、北面与大方县川贵地财煤矿相邻。
两煤矿为正在生产的小煤矿,从周边煤矿的开采情况看,矿区内的煤层层数为4层煤(M2、M3、M4、M8),构造复杂复杂程度属简单。
1)渝兴煤矿
渝兴煤矿:
位于井田的面部外围,有两个井筒,主井口从煤层的顶板揭穿煤层,见煤点距井口斜长210m,标高1548.20m。
风井顺8号煤层掘进。
只开采8号煤层,煤层厚度稳定,未见褶曲和断层等构造,主井筒用砌楦,运输大巷及回风巷用坑木及锚喷支护,局部有片帮现象发生,未见底鼓现象,涌水量不大,正常涌水量260m3/d,主要水源为浅井筒50m以浅的风化裂隙水,深部基本无水。
煤质较好,并且变化不大,为低-特低硫、高热质优质无烟煤,口井价在2008年卖到850-900元/吨,经济效益较好。
其他煤层没有开采和揭露和开采。
2)川贵地财煤矿
川贵地财煤矿:
位于井田的北部外围,有三个井筒,三个井筒大致平行布置,各井口均从M4煤层的顶板布置,从煤层的顶板揭穿煤层。
主井分别在距井口斜长50m、95m、138m处见M4、M3、M2号煤层,标高分别为1623.3m、1615.2m、1600.8m。
副井分别在距井口斜长53m、98m、141m处见M4、M3、M2号煤层,标高分别为1623.9m、1615.9m、1602.8m。
风井分别在距井口斜长58m、103m、18m处见M4、M3、M2号煤层,标高分别为1621.5m、1614.7m、1601.3m。
三个井筒均揭露M2煤层后,在井筒的西翼布置有三个开采M2煤层有采面,没有开采M4、M3号煤层。
只开采M2号煤层,煤层厚度稳定,未见褶曲和断层等构造,主井筒用砌楦,运输大巷及回风巷用坑木及锚喷支护,局部有片帮现象发生,未见底鼓现象,涌水量不大,正常涌水量280m3/d,主要水源为浅井筒80m以浅的风化裂隙水,深部基本无水。
由于有2-3层夹矸,煤质一般变化不大,为中高硫、高热质无烟煤,灰分在25-35%,口井价在2008年卖到350-500元/吨,经济效益一般。
在开采过层中没有发生过水害事故,说明在开采标高以内未见茅口灰岩水的影响。
3)其他小煤矿
离本矿稍远的有红林煤矿、林丰煤矿、金象煤矿,这些煤矿均为15-30万吨/年的井型,从周边的煤矿生产状况看,本矿内的资源较可靠。
4)老窑
由于当地小煤矿开采历史悠久,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有多家小煤窑开采。
大多是当地村民利用冬春农闲时自采自用,且矿区内煤层倾角较缓,受水、通风等限制,一般开采巷道不长,30m~100m,个别点可达200m。
各可采煤层均有老窑分布。
本次野外工作以访问当地村民为主,核实的有5个老窑,总长度267m,由于老窑废弃时间较长,且已垮塌其采空区及煤层厚度情况无法核实。
该矿采空区分布在M11、M8、M4煤层中。
井田范围内的M11煤层已全部开采完毕,采空区面积为941012m2,积水量约282300m3;M8煤层最低开采标高为+1540m,采空区面积为280436m2,积水量约84130m3;M4煤层最低开采标高为+1574m,采空区面积为15850m2,积水量约7974m3。
矿区内可采煤层为M11、M8、M4、M3、M2煤5层,均为全区可采煤层。
可采煤层特征见表1-2,现将各煤层特征分述如下:
M11煤层:
位于P31上部,厚1.55~1.65m,平均厚1.60m,平均倾角6°,煤层结构较简单。
顶板为粘土岩,伪顶为泥质粉砂岩,底板为砂质粘土岩。
上距龙潭组顶界40m,下距M8煤层35m,在矿区内已采空。
M8煤层:
位于P31上部,厚1.30~1.70m,平均厚1.50m,平均倾角6°,煤层结构较简单。
顶板为粘土岩,伪顶为泥质粉砂岩,底板为砂质粘土岩。
上距M11煤层35m,下距M4煤层47m,在矿区内稳定可采已部分采空。
M4煤层:
位于P31下部,厚0.80~1.10m,平均厚0.90m,平均倾角6°,煤层结构较简单,为单一煤层。
顶板为粘土岩,伪顶为泥质粉砂岩,上距M8煤层47m,下距M3煤层5.7m,属稳定的可采煤层。
M3煤层:
位于P31下部,厚0.80~1.30m,平均厚1.05m,平均倾角6°,煤层结构较简单,夹矸石2~3层,中部矸石厚0.05~0.10m。
顶板为粘土岩,伪顶为泥质粉砂岩,上距M4煤层5.7m,下距M2煤层5.5m,属稳定的可采煤层。
M2煤层:
位于P31底部,厚1.20~1.80m,平均厚1.50m,平均倾角6°,煤层结构较简单。
顶板为粘土岩,伪顶为泥质粉砂岩,上距M3煤层5.5m,下距茅口组顶界5~10m,属稳定的可采煤层。
在该矿矿界范围内的共形成了面积约1237298平方米的采空区,预测积水量约374404立方米,其中M11煤层已全部开采完毕,采空区面积为941012m2,积水量约282300m3;M8煤层最低开采标高为+1540m,采空区面积为280436m2,积水量约84130m3;M4煤层最低开采标高为+1574m,采空区面积为15850m2,积水量约7974m3。
煤层编号
最小-最大
煤层间距(米)
煤层结构
稳定程度
顶板岩性
底板岩性
平均
M11
1.55-1.65
1.60
35
较简单
稳定
粘土岩
砂质粘土岩
M8
1.30-1.70
1.50
较简单
较稳定
粘土岩
砂质粘土岩
47
M4
0.80-1.10
0.90
较简单
稳定
粘土岩
砂质粘土岩
5.7
M3
0.74-7.16
4.00
较简单
稳定
粘土岩
砂质粘土岩
5.5
M2
1.20-1.80
1.50
较简单
稳定
粘土岩
砂质粘土岩
鹏程煤矿可采煤层特征见表表1-2
第二章以往地质工作及水文地质工作现状
一、水文地质技术工作:
1、根据矿井安全生产的需要及《防治水规定》的要求,建立健全水害防治工作各级岗位责任制、水害防治技术管理制度、水害预测预报制度及水害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2、配备了专门负责防治水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从事地测防治水技术工作。
3、配备专用探放水设备:
1)根据防治水计划要求购买了ZDY-750型探放水钻机3台,孔径75-50mm,功率18.5kw,三台。
2)根据矿井排水方案,在水仓安设D85-43×5型离心泵3台,流量85m3/h扬程135m,功率90kw,正常涌水时,一台工作,两台备用,一台检修;最大涌水量时,三台工作,一台备用,在回风斜井安设两趟D150×6.0的无缝钢管,每趟长度约900m,一趟工作,一趟备用。
3)采掘过程中坚持“逢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探放水规定,对施工巷道前方的地质构造进行探测。
4、编制矿井中长期防治水规划和年度防治水预案,定期组织实施矿井水情水害隐患排查工作。
5、完善矿井防治水基础资料:
补充完善了矿井防治水图件及矿井防治水基础台账;建立计算机数据库及数字化图件;
二、水文地质工作成果
建矿以来,经过地测及相关部门不断的努力,现已基本查明了矿井范围内水文地质情况:
1、查明了矿区范围内的水文地质因素、充水因素、充水方式、矿井涌水量的动态变化与开采情况;
2、对矿井周边小煤矿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调查,祥细收集了周边小煤矿的位置、开采层位、充水情况、地质构造、采煤方法、隔离煤柱等资料。
撑握周边煤矿的采掘动态,为矿井采掘部署提供了有力的依据,给矿井安全生产带来保障;
3、调查与收集了矿区范围内河流等水体的历年水位、流量、水质、和地表水体与下伏含水层的水力关系等;
4、查明了矿区范围内补给和排泄通道、发育规律补给区等情况。
第三章矿井水文地质
第一节矿井水文地质条件
1、根据盘江煤电(集团)煤矿设计研究院二O一一年五月编制大方县普底鹏程煤矿开采方案设计(变更)安全专篇提供数据知道正常涌水量为22.08m3/h,最大涌水量为57.42m3/h。
2、井田水文地质条件,主要含(隔)水层类型,矿井水文地质条件、水文地质类型
(1)井田水文地质条件
区域位于长江流域乌江水系六冲河支流下洞河上游西溪河的地下水补给、迳流区。
所处位置属赤水河和六冲河之分水岭地带,区内地形为侵蚀—剥蚀低中山地貌,境内碳酸盐类岩石广泛分布,岩溶地貌如溶丘、洼地、峰丛、溶斗、伏流等分布普遍。
区域内岩层主要为碳酸盐岩和碎屑岩两大类,碳酸盐岩主要包括寒武系中上统娄山关组、二叠系下统梁山组、栖霞组、中统茅口组上统长兴组、三叠系下统关岭组、永宁镇组、夜郎组二段的灰岩等,碳酸盐岩分布面积广,分布区多属裸露及半裸露的基岩山区,地表岩溶洼地、落水洞、溶斗、岩溶潭、岩溶大泉等较发育,地下局部发育溶洞、暗河,大气降水容易通过地表大量的负地形渗入岩溶裂隙、管道、暗河之中,岩层中赋存着丰富的岩溶水,富水性强,这些岩溶水长途径流,最后以岩溶大泉、岩溶泉群或暗河等形式集中排泄于当地河谷中。
区域的侵蚀基准面为北西面的马场河,河面海拔标高+885m,为最低侵蚀基准面
3、主要含、隔水层
1)长兴组(P3c)
呈窄条状分布于向斜的两翼,岩性为中厚层燧石灰岩、泥灰岩、夹泥质粉砂岩。
因其出露宽度及厚度有限,接受大气降水补给的条件及地下水的迳流条件较差,故其含水性中等,对煤层开采有一定的影响。
为矿井开采的直接充水含水层。
属中等富水的含水层。
2)龙潭组(P31)
分布于井田的东西两侧,为一套海陆交互相含煤岩系,岩性由薄~中厚层的细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泥岩、粉砂质泥岩等组成互层夹煤层。
接受大气降水补给的条件及地下水的迳流条件较差,富水性较差。
在井下的井巷工程揭露中,在节理裂隙发育地段有滴水,局部有淋水,进水方式为顶板进水。
该地层为矿井开采的直接充水含水层,含基岩裂隙水,属区内弱含水层。
3)茅口组(P2m)M4煤层相距23m左右,M4煤层与M8煤层层间距为46.7m,也就是说M8煤层距茅口组69.7m。
4)井下:
主井筒底部,该地层中的+1520m标高,设有主、副两个水仓,未发现涌、漏水现象和岩溶发育;从川贵地财煤矿开采M2煤层的情况看,在+1600m标高以上,未有茅口灰岩的突水。
第二节矿井充水因素分析、周边老空区分布状况
一、矿井充水因素既决定于水文地质条件,又决定于开拓方式。
充水强度受充水水源和通道的影响。
1.大气降水对矿井充水的影响
矿井内龙潭组裸露或浅埋,主采煤层普遍埋藏较浅,风氧化带沿倾向深度普遍达50m左右,补给面积较大,植被较发育。
尽管岩层富水性弱,由于大气降水的直接补给,可沿节理、裂隙等渗入矿井。
当矿井煤层开采后,易对顶部岩层造成破坏,产生“冒落”,增大地表水对矿井的渗入。
2.地表水对矿井充水的影响
矿区属长江流域乌江水系六冲河支流下洞河上游西溪河。
矿区所处位置东北西三面为茅口组形成的典型岩溶地貌,由于井田所处地势较高,地表虽没有地表水体分布,但大气降水直接通过岩溶洼地、岩溶漏斗等转入地下水,因此地表水不发育。
加之矿区为侵蚀—剥蚀低中山地貌,受六冲河支流下洞河的切割影响,地形相对较陡,冲沟发育,地势中间高四周低,有利于大气降水的排泄,区内无河流、山塘和水库,东部和西部发育有两条季节性冲沟和少量的泉眼。
冲沟流量受大气降水的控制变化幅度较大,雨季暴涨,枯季干涸。
矿区东部的松林冲沟由矿区中部向东径流,流量0.6~8.7l/s;矿区西部的岩脚冲沟由矿区中部向西径流,流量0.8~12.2l/s;矿区东部的3处泉眼,自原鹏程主井旁流向松林冲沟,流量分别约0.6l/s、0.3l/s、0.2l/s。
由于矿体位于地表水分布标高之上,因此在受采动的影响的情况下,这些地表水将会成为矿井的主要充水水源。
3.老窑及采空区积水对矿井充水影响
原普华煤矿已封闭,在开采过程中要严防采空区积水突入矿井的可能,必须进行超前探放水。
当地小煤矿开采历史悠久,小煤矿大多是利用冬春农闲时自采自用。
矿区内煤层倾角较陡,由于受水、通风等限制,一般开采巷道不长,个别点可达50~150m。
各可采煤层均有老窑。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特别是九十年代,小煤矿滥采乱挖现象较普遍。
近几年管理部门对不具备生产条件的小煤矿进行了清理、整顿,关停。
本次野外工作调查老硐17个,分别为LD1~17,总共长度为1467米,其余老窑由于废弃时间较长已无法调查,因此,老窑形成的采空区也无法核实。
总之:
井田内老窑及小煤矿开采历史悠久,有垮塌、积水现象,对采空范围及老硐积水资料不能如实反应,今后开采时边探边采,预防老窑水溃入矿井。
4.含水段对矿井充水的影响
(1)、第四系孔隙水
矿区内覆盖的第四系结构松散,孔隙度大,渗透性好,雨季能入渗并储存地表水及大气降雨,内部积水与煤层之间无隔水层,开采浅部煤层时可直接渗入矿井,其地下水是浅部煤层开采的直接充水水源。
但因厚度不大,分布不广,蓄水量有限,对煤矿开采影响较小。
(2)、夜郎组(T1y)—弱含水层
大面积出露于井田中部的向斜轴附近,岩性主要为薄至中厚层灰岩夹砂泥岩,灰岩中岩溶发育。
该组底部有10~20m的薄至中厚层泥岩、砂质泥岩,是较好的隔水层,其上为100m左右的泥灰岩,使上部的岩溶含水层与龙潭组煤系地层水力联系不明显,但煤矿大面积开采形成裂隙后,将加强其间的水力联系,对煤层开采具有一定的影响。
为矿井开采的间接充水含水层。
属中等富水的含水层。
因些该组地下水对未来煤矿充水的影响微弱。
(3)、长兴组(P3c)—弱含水层
呈窄条状分布于向斜的两翼,岩性为中厚层燧石灰岩、泥灰岩、夹泥质粉砂岩。
因其出露宽度及厚度有限,接受大气降水补给的条件及地下水的迳流条件较差,故其含水性中等,对煤层开采有一定的影响。
为矿井开采的直接充水含水层。
属中等富水的含水层。
为煤矿床开采的直接充水水源。
(4)、龙潭组(P31)
分布于井田的东西两侧,为一套海陆交互相含煤岩系,岩性由薄~中厚层的细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泥岩、粉砂质泥岩等组成互层夹煤层。
接受大气降水补给的条件及地下水的迳流条件较差,富水性较差。
在井下的井巷工程揭露中,在节理裂隙发育地段有滴水,局部有淋水,进水方式为顶板进水。
该地层为矿井开采的直接充水含水层,含基岩裂隙水,属区内弱含水层。
(5)、茅口组(P2m)
该层位于开采层煤层之下,岩性以浅灰色至深灰色厚层、块状灰岩为主,岩溶管道发育,为区内强岩溶含水层。
与M2煤层相距0.30-5.80m,M3煤层相距层12m左右,M4煤层相距23m左右。
此地层对M2、M3、M4煤层的开采影响较大,尤其在当地侵蚀基准附近(+1400m)及以下采煤时,有突水的可能。
5.断层对矿井充水的影响
区内断层不发育,目前尚未发现断层,对未来煤矿开采影响较小。
6.水文地质类型
本区地下水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自然斜坡有利于地表水排泄;矿体位于当地最低排泄基准面(885m)以上;矿层埋深不大(最大为龙潭组地层);地表水系不发育;地下水以基岩裂隙水类型为主;茅口组灰岩下伏不整合于含煤地层,对未来开采深部M2、M3、M4煤层有较大影响,可能发生突水事故;长兴组地层在区内分布较少,其富水性中等,对未来煤矿充水的影响较大;夜郎组地层上部含水性较强,下部隔水性较好,下部地层切断了上部与煤系地层之间的水力联系;龙潭组含煤地层本身,含少量基岩裂隙水,为矿床直接充水含水层;老窑与生产矿井采空区及井巷分布较多,存在一定积水量。
综合以上条件,本区水文地质类型属Ⅲ-四-2类型,且存在1类型潜在水患。
7、充水因素
1)大气降水
矿井内龙潭组裸露或浅埋,主采煤层普遍埋藏较浅,风氧化带沿倾向深度普遍达50m左右,补给面积较大,植被较发育。
尽管岩层富水性弱,由于大气降水的直接补给,可沿节理、裂隙等渗入矿井。
当矿井煤层开采后,易对顶部岩层造成破坏,产生“冒落”,增大地表水对矿井的渗入。
2)地下水
矿区属长江流域乌江水系六冲河支流下洞河上游西溪河。
矿区所处位置东北西三面为茅口组形成的典型岩溶地貌,由于井田所处地势较高,地表虽没有地表水体分布,但大气降水直接通过岩溶洼地、岩溶漏斗等转入地下水,因此地表水不发育。
加之矿区为侵蚀—剥蚀低中山地貌,受六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