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思想练习2副本.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967751 上传时间:2023-08-0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88.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思想练习2副本.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古代思想练习2副本.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古代思想练习2副本.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古代思想练习2副本.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古代思想练习2副本.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代思想练习2副本.docx

《古代思想练习2副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思想练习2副本.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古代思想练习2副本.docx

古代思想练习2副本

古代思想演变综合训练二

1.“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这一主张属于

A.儒家“仁爱”思想 B.墨家“兼爱”思想C.儒家“礼治”思想 D.墨家“非攻”思想

2.钱穆先生在《先秦儒至汉儒的流变》一文中说:

“汉儒乃一代之新儒,以传经言治为业,与先秦诸儒之以明道作人为唱者,畸轻畸重之间有不同。

先秦儒在汉儒心目中,亦属百家言。

汉儒传经,乃即所谓王官之学,一则主张于朝廷,一则兴起于田野,其为不同,显然可知。

”对于上述材料理解错误的是

A.先秦儒学以个人修为的道德规范为追求目标B.汉代儒学以传经治道为自身的政治理想

C.儒学逐渐由民间思想向官方哲学发展演变D.汉儒抛弃了先秦儒学对个人修为的关注

3.《老子》中说: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孝经》中说:

“天地之性,人为贵。

”《左传》中记载:

“夫民,神之主也。

……民之所欲,天必从之”。

《易•贲卦•象辞》中记载: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天下。

”以上资料的共同点是

A.体现了中国古代的人文精神B.体现了中国古代讲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C.说

明中国古代没有宗教和神学D.说明了中国古代要求统治者重视民意

4.《春秋繁露》记载:

“古之造文者,三画连其中,谓之王,三画者,天地人,而连其中,通其道也,谓之王。

”材料体现了

A.天人感应思想B.君权神授C.阴阳五行学说D.封建等级思想

5.梁漱溟在《中国文化要义》中认为:

“中国文化以周孔种其因,至秦汉收其果,几於有一成不变之观。

”这里所指的“一成不变之观”是

A.宗法血缘关系B.君权神授思想C.儒家传统道德D.法家治国精髓

6.美国前副总统戈尔因关心环保议题,开拍记录片《难以忽视的真相》记录地球生态所将面临的浩劫,而获得2007年诺贝尔和平奖。

面对地球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你认为中国哪一思想学派最能回应此议题

A、道家B、墨家C、儒家

D、法家

7.“王者配天,谓其道。

天有四时,王有四政,若四时,通类也,天人所同有也。

庆为春,赏为夏,罚为秋,刑为冬。

庆赏罚刑之不可不具也,如春夏秋冬不可不备也。

”以上反映的思想始于

A.战国时期的法家思想B.汉初“无为而治”的思想

C.汉武帝时期的儒家思想D.宋朝程朱理学

8.《孟子·梁惠王上》中说,小农一般只要有“五亩之宅”、“百亩之田”,即可养“数口之家”。

其宣扬的是

A.回归小国寡民的消极思想B.地主阶级以民为本的思想

C.儒家仁义孝悌等纲常礼教D.精耕细作自给自足的优点

9.“宋人有耕田者。

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该寓言出自

A.《诗经》B.《孟子》C.《离骚》D.《韩非子》

10.

下列言论中,与“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的观点属于同一思想流派的是

A.“至乐无乐,至誉无誉”

B.“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C.“声乐之人人也深,其化人也速”D.“时移而治不易者乱,能治众而禁不变者削”

11.“国弱民强,民强国弱。

故有道之国,

务在弱民。

……民,辱则贵爵,弱则尊官,贫则重赏”。

上述言论体现的是

A.君民对立、加强统治的法家思想B.实行仁政、缓和矛盾的儒家思想

C.消除等级、主张兼爱的墨家思想D.憎恶权术、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

12.《春秋繁露》记载:

“……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故为人主之道,莫明于在身之与天同者而用之……”,这体现了哪一思想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君权神授”,强化君主专制

C.“天人感应”,约束君主行为D.“春秋大一统”,加强中央集权

13.古人所谓“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强调的是祭祀祖先、悼念死者的教化作用。

这一主张属于

A.儒家思想B.道家思想C.墨家思想D.法家思想

14.“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不肖者抑而废之,贫而贱之,以为徒役”这句话主要反映了战国时期的…………

A.墨家思想B.儒家思想C.道家思想D.法家思想

15.“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持这一观点的人应是

A.墨翟B.孟轲C.荀况D.韩非

16.韩非在批评某家学说时说:

“举先王,言仁义者盈廷,而政不免予乱”。

他批评的是

A.法家学说B.道家学说C.儒家学说D.墨家学说

17.中华法系的特征是“以礼入法”,这里的“礼”主要是指

A.等级B.教化C.习俗D.祭祀

18.孔孟学说主要讨论的是

A.人与人的关系B.人与自然的关系C.国与国的关系D.夷夏关系

19.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秦朝灭亡后“法家学说信誉扫地,而儒家学说被长期推崇为官方教义。

不过,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

“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指的是

A.法家学说被董仲舒吸收B.法家思想是董仲舒新儒学的核心

C.“独尊儒术”体现了法家的思想专制原则D.儒家思想已经失去了先秦的“民本”特色

20.《汉书·元帝纪》记载,西汉宣帝说:

“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这反映出西汉自汉武帝以来的统治特点主要是

A.实行仁政B.严刑苛法C.清静无为D.外儒内法

21.西汉初年,奉行黄老之道,无为而治,后来汉朝“外儒内法,而剂之以道”。

这种统治政策变化的路径实际上反映了

A.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此削彼长的残酷性B.从立国安邦到皇权专制的现实变化与需要

C.道学理论的缺陷和新儒学的博大精深D.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争夺与利益分配的冲突22.有人认为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继承了儒家的“仁政”思想。

这是因为董仲舒

A.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C.认为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D.认为人君要爱护百姓,如果残暴,天将降灾祸于他

23.“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命于君。

君命顺,则民有顺命;君命逆,则民有逆命。

”这段话

A.突出君主权力的神圣性和决定性B.指出君主权力的合理性和公正性

C.强调君主权力的不可怀疑性D.体现出对君主权力的无可奈何

24.儒学对现代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右图是我国儒家思想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董仲舒,下列关于他的思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了新儒学B.促使儒家思想向前发展

C.其倡导的儒学核心是“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D.为封建统治者提供了统治思想

25.2009年7月22日中国长江流域出现了500年一遇的日全食奇观,创下日全食观测人口最多韵纪录。

而在公元前178年发生日食后,汉文帝为此下诏:

“朕闻之:

天生民,为之置君以养、治之。

人主不德,布政不均,则天示之灾以戒不治。

”汉文帝的认识和做法与下列哪一主张最为相似

A.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B.天人合一,天人感应

C.存天理,灭人欲D.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26.2009年7月22日,两千多年来时间最长的日全食横扫我国长江流域的苏州等地的。

历史上,西汉宣帝年间发生一次日食时,宣帝即刻下诏说:

“皇天见异,以戒朕躬,是朕之不逮、吏之不称也。

”汉宣帝的认识和做法体现了哪种主张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大一统C.天人感应D.无为而治

27.在曲阜孔府大门前,看到两旁的明柱上,悬挂着一副蓝底金字对联:

“与国成休安富尊荣公府第,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那么,真正让儒家思想“与国咸休,同天并老”思想家是

A.孔子的“仁”B.孟子的“民贵君轻”

C.董仲舒的“君权神授”D.荀子的“仁义”和“王道”

28.(2010·苏州五市三区高三期中)2009年7月22,两千多年来时间最长的日全食横扫我国苏州等地的长江流域。

历史上,西汉宣帝年间发生一次日食时,宣帝即刻下诏说:

“皇天见异,以戒朕躬,是联之不逮、吏之不称也。

”汉宣帝的认识和做法体现了哪种主张?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大一统C.天

人感应D.无为而治

29.“董仲舒是西汉一代最有影响的思想家,……我们民族性格中的封闭自我、因循守旧等劣根性,都与之直接相关。

”这一观点

A.肯定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B.肯定董仲舒的“独尊儒术”主张

C.否定董仲舒的“大一统”学说D.否定董仲舒的“三纲五常”学说

30.从孔孟到董仲舒,再到程颢、程颐、朱熹,儒家思想也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展,这种发展是为了

A.不断吸取外来的思想,丰富和发展儒家思想B.去粗取精,儒家思想更加纯洁

C.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D.批判继续儒、道、释的思想精华

31.汉代儒学是对先秦儒学的继承和发展,但与先秦儒学有很大的不同。

其中“发展”体现为 ①由以道德教化为主发展为外儒内法 ②由“民本”发展为“君本”③由批判暴政发展为承认现存统治秩序 ④以维护当政者的统治为出发点

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

32.董仲舒在《深察名号》中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

以下对这一思想理解最准确的是

A.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

C.建议以礼人法,以礼人俗D.认为民性本善,君权天授

33.有史学家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在某一时期以后“定型为以儒学为正宗,兼纳百家、融汇释道的帝国文化”。

该时期应该是

A.战国B.秦朝C.汉朝D.魏晋南北朝

34.冯天谕等人著的《中华文化史》认为:

“董仲舒是自汉代以来最有影响的思想家之一,……我们民族性格中的封闭自我,因循守旧等等劣根性,都与之直接相关。

”作者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是

①“克已复礼”主张②“独尊儒术”主张 ③“大一统”学说④“三纲五常”学说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5.董仲舒认为:

“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这里的“道”是指

A.封建统治秩序  B.封建统治原则C.自然规律  D.道家思想

36.在右图中,学生所学习的内容最有可能是

A.法家学说B.儒家学说C.道家学说D.佛教学说

37.《二十四孝图》为我们展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孝道”,《埋儿奉母》是其中之一。

讲述了晋人郭巨为供养母亲而准备活埋亲儿、巧得黄金的故事。

下列评价不正确的是

A.说明理学用三纲五常压抑、扼杀人性

B.传统文化中的“孝道”应全部抛弃

C.是对于人性善良的一个误导

D.反映了传统文化的糟粕

38.《中国文化概论》认为,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的二重性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伸向未来……。

对此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在春秋乱世,维护礼教纲常不被统治者所接受②“一手伸向过去”体现儒家学说的复古性、守旧性③“一手伸向未来”体现儒家学说维新、开明的特点④经过改造的儒家思想因适应统治者需要而成为正统

A.①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古代思想演变综合训练二答案

1【答案】B

【解析】材料意思是:

对待别人的国家,要象对待自己国家一样;对待别人的家庭,要象对待自己家庭一样;对待别人要象对待自己一样。

这反映的本质是要相亲相爱,体现墨家“兼爱”的思想主张。

2【答案】D

【解析】本题为否定选择。

汉代儒学是对先秦儒学的继承和发展,在个人修养与传经言治两个方面只有轻重之别,而不是抛弃对个人修养的关注。

3【答案】A

【解析】材料共同的特点是都体现人的作用,即体现了人文精神。

4

 

5

6【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理解。

道家思想以道、无、自然、天性为核心理念,认为天道无为、道法自然,由此在材料中体现了对地球生态黄静遭到破坏所采取的思想。

其余选项与题干内容不符。

7

8【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孟子仁政思想,关键把握孟子思想的核心即民本、仁政,小农能养家糊口关键在于统治阶级以民为本。

9【答案】D

【解析】材料选自守株待兔的典故。

作者表达的观点是“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大意是:

历史是向前发展的,当代必然胜过古代。

人们应该按照现实需要进行政治改革,不必遵循古代的传统。

这符合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的观点。

10

11【答案】A

【解析】题目言论强调:

国家弱则人民强,人民强则国家弱。

这是“君民对立”的思想。

治国的策略应该“弱民”,目的是加强统治。

“羞辱人民则人民追求官爵”,“让人民力量削弱”则人民尊重官员,让人民贫困则他们重视赏赐,这是法家强调一种统治的权术和策略,故选A。

“仁政”“憎恶权术”和“兼爱”的主张明显都不符合题意,排除其他三个选项。

12

13.A 解析:

道家主张“无为”“,虚无”、墨家主张“兼爱”“非攻”、法家的重视“法”而“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强调的是人对于道德的传承,强调的是治民以德,这符合儒家的思想。

14.A解析:

“举而上之,富而贵之”,是推选他并重用他,使他变得富贵。

可以看出是“选贤能,尚贤”的思想,这主要体现了墨家思想。

15.D 解析:

材料中体现了作者对法治的重视,在中国古代,法家的代表人物是韩非,其强调了依法治国的思想。

16.C 解析:

该题考查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和对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学派的主张的再认再现能力。

解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获取关键词“言仁义”,即主张仁义,是儒家学派。

题目的着眼点是题干中的材料提到的韩非批评的“言仁义者盈廷”,因为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由此可以判断答案为C。

17.A 解析:

“礼”,我们常指周朝的“礼”,是周朝为了体现贵贱尊卑制定的制度。

选A项。

18.A 解析:

属于容易题。

本题考查考生对历史概念的理解能力及考查考生对知识点掌握的熟悉程度。

属于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构建“和谐社会”。

孔子和孟子都主张“仁政”,目的在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

故A项正确。

此题考查考生再认、再现历史事实的能力,考查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孔孟学说这一知识点掌握的熟悉程度,对应了社会热点“和谐社会”。

孔孟学说儒家思想的的核心是“仁”、“仁政”。

“仁者爱人”,主张“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以爱人之心调解和谐社会的人际关系。

通过这样再认、分析,考生很容易选出正确选项A。

19【解析】:

C,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学说奉为官方教义,形成了思想专制局面,这与法家的思想专制原则如出一辙。

20【解析】:

“霸王道”就是加强王权统治,是法家思想的运用,而当时的统治思想是儒家思想,因此答案选D。

21【解析】:

B,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

无论是汉初的“无为而治”,还是汉武帝“外儒内法”都是为了维护统治,加强皇权的需要。

22【解析】:

选项A、B不是董仲舒的思想内容,选项C属于董仲舒的观点,但没有体现“仁政”的内涵。

故正确选项是D。

23【解析】:

A 材料表达了君权来自上天的赐予,君主命运对国家、民众命运的决定性影响。

24【解析】:

 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了新儒学发生在唐宋,故答案选A。

25【解析】:

B 根据“人主不德,布政不均,则天示之灾以戒不治。

”可知是天人感应。

26【解析】:

C 根据“皇天见异,以戒朕躬”可知是天人感应。

27【解析】:

C 经过蕉仲舒对儒家思想的改造,儒家思想才成为了统治思想。

28【解析】:

选C。

按照董仲舒的天人感应理论,如果皇帝做了有违天意的事情,上天就会降灾难或出现怪异现象以示警示,材料中日食发生时,汉宣帝的诏令即说明了这一点。

29【解析】:

选C。

大一统思想的基本精神主要包括政治一统、思想一统和民族一统三个相互联系的方面。

材料反映的是对儒家思想局限性的否定,因此可排除A、B。

董仲舒的“三纲五常”学说属于“

大一统”学说。

30【解析】:

选C

31【解析】:

C ④是二者的共同点。

先秦儒学强调道德教化,强调“民本”,通过批判暴政来抑制暴政;汉代儒学则侧重于君主专制强权。

32【解析】:

选D

33【解析】:

C 根据“以儒学为正宗”可知,儒家学说已经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这始于汉武帝时期,C项符合题意。

34【解析】:

B “克已复礼”是孔子的主张,故①要排除。

35【解析】:

B 董仲舒认为,道这个东西是由天派生出来的,道是社会制度、法则。

自然界不变化,则道德、伦理、纲常也不会变化,故答案选B。

36【解析】:

B 汉代学说武帝时,儒家经典成为了国家规定的教科书,故答案选B。

37【解析】:

D 这个故事是对人性的扼杀和对人性善良的误导,反映了传统文化的糟粕。

但我们不能因为这个故事就全面否定了传统文化的孝道。

38【解析】:

D儒家思想初创时因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而体现出保守性,汉代时经董仲舒的改造而被汉武帝接受而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说明了儒家思想与时俱进而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预测题01(考点: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之“孔子”)

《论语》“马厩失火,问人,不问马”反映了孔子

A.“苛政猛于虎”的思想B.“仁者爱人”的思想

C.“政在得民”的思想D.“为仁由已”的思想

预测题02(考点: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之“孟子”)

明太祖朱元璋读《论语》非常敬仰孔子,但读《孟子》就很厌恶孟子,曾经想把孟子的牌位搬出孔庙,《孟子》一书中哪一句话最可能招致明太祖对孟子的不满?

A.“君君、臣臣、父父、子子”B.“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C.“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智,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

D.“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预测

题03(考点: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之“老庄之学”)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蔽则新。

”这一名言最有可能是哪位先秦思想家提出的?

A.老子B.孟子C墨子D.荀子

预测题04(考点: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之“法家思想”)

《管子•任法》说:

“有生法,有守法,有法于法。

夫生法者君也,守法者臣也,法于法者民也。

”其“法治”思想的实质是

A.法律体现人民意志,维护人民利益B.用法律约束每个人的行动

C.法律是君主专制统治的工具D.体现中国古代的民主思想

预测题05(考点: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之“墨家的主张”)

孟子曾批判某家学说:

“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

”司马迁也说它:

“使天下法若此,则尊卑无别也。

”他们批判的是

A.儒家的“仁政”思想B.墨家的“兼爱”思想

C.道家的“无为而治”思想D.荀子的“性恶论”思想

预测题06(考点: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学成为正统之“焚书坑儒”)

秦始皇焚书坑儒的主要目的是

A.维护和巩固郡县制B.加强思想控制巩固统一

C.打击神仙迷信活动D.维护法家思想统治地位

预测题07(考点: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学成为正统之“从无为到有为”)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此言论属于

A.儒家实行仁政的思想B.墨家主张节约的思想

C.法家实行法治的思想D.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

预测题08(中

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学成为正统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董仲舒……开启了儒学神学化,儒家宗教化,孔子教主化的进程。

”最能体现这句话的思想的是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天人感应”、“天人合一”

C.“春秋大一统”D.三纲五常

预测题09(考点: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学成为正统之“太学的出现”)

假如你是汉武帝时期的一个书生,你所遇到的景况可能是

①你的教科书除了儒家经典外还会有法家经典②你可以到郡县的学校就读

③即使你不是贵族子弟也有机会读书④如果你考试合格的话,可以到政府任职

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③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