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旅游业发展有关问题的建议》.docx
《《关于我国旅游业发展有关问题的建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我国旅游业发展有关问题的建议》.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于我国旅游业发展有关问题的建议》
《关于我国旅游业发展有关问题的建议》
傅勇林发表于xx-3-1216:
25:
00
旅游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一种新兴产业,近年来伴随着经济迅速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而有了长足的发展。
xx年,全国旅游总收入达6840亿元人民币,占全国gdp的5.02%,我国入境过夜旅游人数达4100多万人次,位居世界第4位;国内旅游人数达11亿人次;出境旅游人数达2885万人次,成为亚洲第一大客源市场。
与此同时,旅游业对社会就业的带动作用也更加显著。
xx年,我国旅游直接从业人员649万,间接从业人员3244万,从业总人数为3893万,占全国就业总数的5.2%;旅游业的发展还带动了交通、能源、通讯、服务业等行业的发展。
旅游业已成为促进全国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
在为此感到欣慰的同时,我们也看到,当前我国旅游业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影响了旅游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一、我国旅游业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旅游管理体制混乱
旅游行业管理体制不顺,多头管理、各自为阵的现象较为突出。
涉及到旅游的"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中,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只能管理旅行社及星级宾馆饭店,餐饮主要由卫生部门管理,旅游运输主要由交通部门管理,景区(点)的管理部门有文化、园林、建设等部门,购物场所的管理则涉及到工商、质监等部门。
这种条块分割,造成旅游要素难以整合,整体功能不能有效发挥,影响和制约了旅游业的发展。
(二)旅游法律法规不健全
中国的旅游业迄今已有20多年的历史,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部旅游基本法,现有的法规在实际应用中,也还存在需进一步充实和完善的方面。
一是实用性不强,不够具体,如:
旅游安全事故的处理及其赔付标准等问题没有明确的表述,在实际工作中缺乏操作依据;二是实用范围较窄,如:
在旅游过程中,涉及到航空、旅游景区(点)、酒店、餐厅等出现的许多问题,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无法实施有效的监管;三是制约力度较小,如:
在旅游过程中涉及到的航空、道路交通、宗教、文物古迹、景区(点)等方面的问题,无法依据现有的旅游法规来实施管理。
(三)旅游从业队伍的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高素质旅游人才匮乏,不能满足我国旅游业快速发展的需求。
仅以我国内地的导游人员为例,目前经过严格考试获得导游资格证书的仅8万多名,高级导游只有几百名,特级导游更少。
同时,由于一些新兴旅游产业如工农业旅游、生态旅游等的迅速崛起,对专门旅游人才的需求加大,而这些新领域的从业人员大多数属转岗型,没有接受过专业培训,接待讲解工作不是很规范。
旅游从业队伍的这种状况与我国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局面很不相称,成为制约旅游产业发展的薄弱环节。
(四)旅游资源的开发还不能完全适应市场发展趋势
我国旅游资源丰富,但旅游资源开发较缓慢,一些地方满足于"老天爷"、"老祖宗"留下的固有资源,对旅游资源尤其是资源文化内涵缺乏深层次挖掘和包装,旅游产品单
一、老化,缺少一批文化品味高、参与性强、吸引力大的拳头产品。
市场上仍以观光型旅游产品为主,休闲娱乐项目发展滞后。
同时,旅游产品的雷同,造成了大量旅游资源的浪费,如全国人造主题公园的雷同造成70%的主题公园亏损。
(五)旅游资源尚缺乏区域联动机制
各地旅游资源共享程度还较低,优势互补力度不大,没有建立联手打造黄金旅游线路、联合宣传促销、统一整治市场的联动机制,各省、市、州大旅游、大市场互动发展的格局尚未形成。
(六)旅游消费品品种单调,质量不高
各景区景点所提供的旅游购物品缺乏特色,大面积雷同,独特性和纪念性不足,难以吸引游客购买,不能引导旅游消费,创收能力低。
建议:
根据专题调研结果,经过认真研究,特提出如下建议:
(一)推行旅游与资源一体化管理体制
建议各地根据本地旅游景点(区)、文物保护单位、旅店、旅游购物、旅游餐厅等旅游资源管理实际,探索设置旅游行业与资源一体化管理的旅游管理机构,整合旅游产业要素,形成发展合力。
(二)建立健全旅游法规,加强旅游业法律法规建设
一是应加快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统一协调各部门的权利和义务。
二是应尽快修改"老化"的法律和法规。
三是应抓紧进行旅游专门法的立法工作,建立体系完备的涵盖旅游业主要领域的部门法,如《旅行社法》、《饭店法》、《导游法》、《景点景区管理法》等。
(三)加强执法监督,打击不法经营,维护旅游者的正当权益
应加强旅游业管理,实行旅游合同价格透明制,规范旅游广告宣传,重点查处驾驶员、导游、私拿回扣、欺客宰客、强制消费等现象,严厉打击非法从事导游活动和非法经营旅行社业务的"黑导"、"黑社"、"黑店"、"黑车",净化旅游市场,改善经营秩序,维护旅游者的正当权益。
(四)加大旅游人才培养,提高旅游从业人员整体素质
加快实现旅游行政管理人员从接待服务型向专业型的转变,以及旅游从业人员从讲解型、接待型服务向文化型、专业型服务的转变。
要从多角度、多层面采取措施,提高导游队伍的综合素质。
其一,要通过等级考试改善导游队伍的结构。
作为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应该提高对导游等级制度重要性的认识,组织导游参加等级考试,激励和引导导游人员不断学习提高。
其二,通过学历教育提高导游的文化层次。
受文化水平的限制,许多导游人员提供的讲解服务达不到游客的期望,有必要在适当时机提高导游入门的门槛,并对在职导游进行学历教育。
(五)加强旅游与会展节庆的互动
旅游会展节庆的举办不仅直接丰富了游客的旅游内容,而更重要的是培育了旅游节庆品牌,提升了城市形象,扩大了知名度和影响力,还增强了旅游产品的竞争力。
苏州在这方面的做法值得借鉴。
去年,苏州举办了第28届世遗会、中国第三届电博会、苏州市旅游节、寒山峙听钟声活动,各旅游区(点)还举办了形式多样的旅游节庆活动,如,虎丘庙会、拙政园杜鹃花和荷花展,尚湖牡丹花会,周庄旅游艺术节等,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六)创新旅游发展模式
随着旅游消费水平的提高,人们不再仅仅满足于观光旅游,尤其是sars过后,人们对健康、生态、休闲型产品的旅游需求逐渐趋强,休闲旅游将是游客对旅游产业发展提出的新要求。
这方面成都市作了很好的尝试。
成都市根据城郊不同区位、乡村不同产业特色,提出了全市农家乐区域特色发展规划,并通过区域统筹、规划引导,逐步形成了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区域乡村旅游发展格局。
如以
郫县友爱乡农科村农家园林为代表的园林型乡村旅游区,以锦江区幸福梅林等为代表的花卉产业型乡村旅游区,以龙泉驿书房村、桃花沟等农家果园为代表的花果观赏型乡村旅游区,以都江堰市青城后山、彭州市银厂沟等自然景区周边农家旅舍为代表的避暑休闲型乡村旅游区,以锦江区江家菜地等为代表的农事体验型乡村旅游区。
这些各具特色的旅游区,在为城市居民和游客提供农事体验、休闲娱乐环境的同时,也使乡村旅游成为成都旅游的特色品牌,值得推广。
(七)开展区域合作和联合促销
全国应形成一种有意识的、共同拓展旅游市场的伙伴关系,借助优势叠加和资源互补,充实旅游活动内容。
同时,开展地区整体目的地营销和联合促销。
根据地理位置的相关性和资源的互补性组成的联合区域,在共同开发国际旅游市场和联合宣传促销时必将产生吸引"合力",从而强化全国旅游形象并丰富其内涵。
比如:
共同设计旅游线路,把各方的主要景点串连起来;共同宣传促销,如联合举办促销活动、印制旅游宣传品,在各自的报刊、广播、电视上宣传合作方的旅游产品和企业;允许双方所属旅游社到对方辖区开办分支机构,并取消导游和全陪人员门票限制;取消外地旅游车入城入景点的限制措施;加强在旅游信息、旅游商品研发销售和企业管理等方面的交流和合作等;合作各方达成价格协议,或互相给对方的旅游社景区(点)门票、床位价格优惠,相关景区也可实行价格优惠的套票、联票,供游客自愿选购;在共同组成的旅游线上成立游客服务中心,方便专线旅游,交通一体化;实行企业联合经营,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收购、兼并、合股等资产重组,形成地区性的骨干企业或企业集团;建立以区域著名旅游品牌为域名的网站,开展数字化宣传、交流、管理、经营;共同培育区域主打产品或名牌产品。
最近西南、西北一些省区联合打造的川滇藏香格里拉、川陕三国文化、川黔渝金三角等旅游区,就是很好的尝试。
(八)加快以地方特色为主的旅游商品开发
建立旅游商品开发专项资金,促进传统工艺品的研究和特色旅游商品开发,推出一批具有地方性、纪念性、经济性、便携性的旅游商品。
第二篇:
我国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我国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应对措施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出行旅游成为人们节假日休息消遣的首选。
中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旅游资源丰富,吸引着无数国内外游客的到来,带动了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使旅游业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
但与此同时,我国的旅游业发展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因此,正视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问题并找出解决的办法应成为现阶段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一、我国旅游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1、旅游基础设施薄弱,景区配套设施不够完善。
我国旅游资源丰富,大大小小景区不计其数,因而在景区的建设上不够完善。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交通依旧是制约旅游业发展的瓶颈。
这个问题在节假日时期尤为突出,给游客带来很大的不便;其次,景区的安全措施不完善,使游客的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
最后,景区的环保、卫生等配套设施不齐全,制约了旅游发展。
2、旅游产品创新不够。
中国旅游产品早已存在的缺乏创新、品种单一的状况未有根本改观,旅游产品依旧是观光型产品与度假型产品占主流。
各个景区的旅游纪念品大同小异,没有代表景区特色的产品。
3、旅游环境保护意识不强,旅游资源在开发过程中遭到破坏。
其中一部分原因是旅游生态环境的退化,在旅游业发展的同时,我国许多旅游风景区、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均出现程度不同的环境退化问题:
水体污染,水土流失加重,植被覆盖量下降,动植物有效保护范围不断缩小。
最重要的原因则是缺乏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
旅游地的建设开发既缺乏科学指导,又缺乏合理监督。
加上我国大多数旅游者与管理者的环保意识不强,不文明现象时有发生。
许多旅游景点在规划之时就基本上没有或者很少考虑环保设施的配套开发,而环境保护管理又没有及时跟上,从而导致严重的旅游污染问题。
4、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的水平较低,区域发展不平衡。
这个不平衡主要是东西部发展不平衡。
我国西部地区旅游资源丰富但是开发力度不够;没有特色的旅游品牌。
东部地区资源紧张但发展太快以至于超过了环境承载力。
5、旅游企业竞争力依旧低下。
特别旅行社的发展存在小、散、弱、差等问题。
竞争手段单一,过度竞争现象严重。
据相关统计资料,中国各类旅行社有8993家,其中国内旅行社就有7726家,真正形成规模效应,效益好的旅行社所占比例较小,普遍存在着无序和恶意竞争的现象。
不仅使旅游企业的利润率普遍下降;而且造成旅游产品内容“缩水”,质量下降,游客数量减少,反过来又进一步加重旅游企业效益下滑的状况。
6、旅游管理体制不够顺畅,导游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高。
目前,中国旅游业在服务质量、管理水平、从业人员素质等方面,都远远不能适应旅游业发展的需要。
一些旅行社、景区景点的管理者、导游人员违规违法经营,任意削价无序竞争,欺客宰客,既侵害了旅游者的权益,又阻碍了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二、我国旅游发展出现问题的原因
1、行业管理机制不够完善。
由于各级旅游局管理体制正在改革之中。
旧的管理机制已经解体,新的管理机制尚未建立,旅游市场管理出现不少职能空位。
如旅游业联合促销、旅游业市场研究和战略规划、区域旅游管理、旅游生态环保等等重要工作基本上处于无政府状态。
2、资金匮乏。
投资需求不足的问题,在西部比较突出。
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在全国相对落后,多数属于不发达地区,经济实力不强。
因而,很多地区甚至无力进行资源普查和科学规划,导致资源开发水平不高,形式单一,档次低下,局部地区在盲目开发过程中也出现遍地开花和重复建设的现象。
3、国民的综合素质不高。
在一些大型景点,游客随手丢弃垃圾,在古迹上乱涂乱画等现象不绝如缕给景区的管理带来很大的不便。
这是环境保护意识不强的表现
4、旅游行业监管不严。
旅游行业自律组织残缺不全,很多旅游协会是徒有其名,不但行业服务的意识差,而且很多行业协会并未建立正常的人员录用、考核机制,缺乏专业人员,导致旅游行业协会自身的人才和组织建设上也和当前的经济发展不相适应,影响到协会服务质量。
三、应对措施
1、加强旅游立法,完善旅游业的产业政策。
制定和完善旅游业发展的产业组织政策、产业结构政策和产业布局政策,促进旅游业市场的有效竞争、规模经济、产业结构优化和产业布局合理化。
同时,还要形成和完善促进旅游业发展的财政政策、信贷政策、税收政策等财税支持政策。
2、积极开发我国的旅游产品。
积极的开发专项型旅游产品,着重完善观光型旅游产品,实现旅游产品由单一纵向型向综合横向型产品的转变,同时开发多档次转项产品和旅游特殊产品,使我国旅游产品更加适应国际旅游市场的要求。
3、发挥旅行社产业集群优势,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
对旅行社市场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控制,使旅行社的发展尽快走上法制化轨道;另一方面应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制定旅行社发展规划,努力建成水平基础上的垂直分工体系,帮助旅行社尽快实行品牌化和网络化经营、促成旅行社在旅游产业中发挥集群效应。
对导游人员的管理应坚持属地化、企业化,企业和景区景点必须把对导游人员的管理抓起来,省市旅游局要加强对导游人员的培训和考核,使导游和旅游团队的经营行为在企业和有关部门监督下进行。
4、加强旅游景区的环境保护,合理开发利用,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跨入21世纪的共同选择。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谋求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和谐发展,这就要求在兼顾人类长期利益和现实利益的前提下,合理配置资源,使旅游业与旅游景区的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结构和文化习俗等方面保持和谐的关系。
旅游业作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的优势产业之一,新一轮的全方位对外开放,对旅游业的发展会产生有利的影响。
我们要抓住机遇,促进中国旅游业向着生态、健康、文明的方向发展
5、加强我国的旅游营销。
(一)加强对外旅游宣传力度。
目前我国旅游业对外宣传尽管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是总体上宣传力度不够,宣传方式大多出于初级阶段,即旅行社在报纸、电台等媒体做广告,坐等客人上门报名。
我国必须采取主动的促销方式,利用品牌营销、整合传播、顾客关系管理等现代营销方法和手段,诱导潜在游客到我国旅游的欲望。
(二)树立良好的旅游目的地形象。
政府可以通过财政预算直接对旅游目的地形象进行策划,引导旅游企业、当地居民和各界媒体关注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塑造,完善城市的旅游功能,不断提升城市旅游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6、规范旅游监管。
对旅游行业协会的监管职能合理分配。
旅游管理部门应明确下放一定权力给行业部门,对于社会性监管职能,比如旅游业环境监管、星级评定、从业人员资格认证等职能完全可以下放给行业协会去完成,有实权的行业协会才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也可以在政府和企业之间发挥桥梁纽带的功能。
第三篇:
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状况分析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状况分析
1、对旅游业收入相对指标的回归分析
国内生产总值346344675958478678857477279553
旅游业总值113416552098248731123439
注:
货币单位为rmb亿元
设国内生产总值为自变量x,旅游业总值为函数y;根据定性分析已知二者存在正相关关系。
保守估计x与y之间存在线性相关关系;当x发生改变时,其他相关变量不变。
则我们可利用以上数据计算x与y之间相关程度强弱,计算公式如下:
b=Σxy-1/n(Σx)*(Σy)/x2-1/n(Σx)2
a=Σy/n-bΣx/n=-57223.4
则线性方程为:
y=a+bx=-57223.4+0.49979x
b:
相关系数;a:
常数值n:
总年数(本例中为6)
我们可依据该线性方程做出回归预测。
按国内生产总值年均递增7%的保守估计测算,已知xx年国内生产总值79553rmb亿元,则xx年国内生产总值预测值为179170rmb亿元(79553*(1+7%)12),把该预测值代入以上回归方程,则xx年我国旅游总收入预测值为32323.97rmb亿元。
这意味着我国旅游总收入将在xx年基础上翻了约9.4倍,相当于年均增幅达78%。
根据国际标准,若旅游业收入占到国内生产总值10%,则旅游业可被看作该国支柱产业。
xx年我国这一指标值为4.32%,而到xx年则可望达到18.04%。
旅游行业作为我国未来支柱产业的发展趋势确定无疑。
此外,世界旅游理事会(wttc)于xx年发表的(中国及香港特别行政区:
旅游行业对经济的影响(的专题报告预测,中国将在2020年获得世界旅游市场8.6%的份额,成为世界第一旅游大国。
因此,我们的第一个结论是:
中国的旅游业具有无限广阔的发展空间。
2.对国内居民个人旅游消费水平的抽样分析
在对我国城镇居民个人旅游消费水平作出估测前,首先请看一组我国城镇旅游者家庭月平均收入的抽样资料5:
0.5-10.4-0.50.3-0.40.2-0.30.05-0.20-0.05人数3142816301,7765756516组中值7,5004,5003,5002,5001250250
该样本抽取为简单随机抽样方式,总数为9273名游客
金额单位为rmb万元
则我国城镇旅游者家庭月平均收入可依据该组样本数据加权算数平均数值推断而得。
其计算公式如下:
x=Σxifi/Σfi(i=1…n)
x:
加权算数平均数;xi:
各组组中值;fi:
加权权数
依以上计算公式可得该旅客样本家庭月平均收入为x=1896.743元。
若以一个家庭三口人计算,则游客个人月平均收入为632.2477元,其个人年平均收入为7586.973元。
另一方面,6我国xx年城镇居民出游总人次达2.5亿人次,出游率高达89.2%,总花费1513.13亿元,人均花费607.0元。
按照最保守估计,假设我国城镇居民xx年人均
出游1次,则人均旅游消费占人均年收入的8%。
考虑到xx年我国国内通货紧缩,消费市场疲软及居民储蓄倾向很高的严峻形势,这一比率表明了国内居民很高的边际旅游倾向。
可以预见,随着我国总体经济形势向好,人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消费支出将会占据我国居民收入水平的更大份额。
目前欧美各国普通居民大约把年收入的20%-25%列支为旅游消费,尽管我国旅游经济的发展同这一比率相比还有相当的差距,但发达国家的今天会成为我们的明天,拥有世界最多人口及国民经济增长率的中国旅游市场是一个正经历着急剧扩张的新兴市场,一个全民旅游消费的浪潮正在来临。
3.对“团队”旅游与“散客”旅游的比较分析
首先,我们按照不同的旅游目的,对“团队”与“散客”两种旅游模式各自内部的人数构成百分比作一比较,7如下图:
注:
该简单随机抽样样本总数为9273人,其中散客8542人,团队游客731人从该图我们可以观察出:
组团旅游是最主要的观光度假旅游方式,以此为旅游目的团体游客约占团体游客总数的83.7%,但在诸如以探亲访友、会议、商务等为目的的旅行者中间,他们基本上是以散客出行的方式进行。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日益复杂化,人们的旅游目的也日益多样化,传统的“观光度假”将难以再现昔日一枝独秀的局面,一个旅游目的多元化、模糊化的新时期业已来临。
这无疑对我国旅游业传统的组织方式提出了深刻的挑战:
我国传统旅游行业是以旅行社的业务开拓为支撑点的,无论是旅游饭店宾馆,旅游车船公司,或是其他旅游企业均需要旅行社提供主要的客源,从而拉动整个旅游业,这一格局在今天仍基本维持。
然而动机决定行为,在人们旅游出行的心理机制日益多样化、模糊化,“散客”式抑或“自助”式旅游日益普及的情况下,变化已经发生了。
我们的一个基本判断是:
未来xx年我国国内游客客源将无可避免地发生由团体游客向散客的转移,因而各类旅游企业的当务之急是如何对传统的经营方式作出深远的战略性调整,如何尽可能掌握住“散客”客源。
本文稍后将对此作进一步阐述。
其次,按照不同的旅游目的分组,我们对不同组群的平均出游时间作一分析说明,8如下图:
一般说来,游客的旅游消费支出是与游客的出游时间长短成正比的。
而由上图可知观光度假的平均在外停留时间最短(xx年约为4.5天),远低于以健康疗养、探亲访友、专业访问等为目的的旅游在外停留时间。
另一方面,我们已知,除观光度假的游客而外,其他目的的旅客出行较少选择组团旅行的模式。
这预示着尽管团队旅游目前仍是一种主导的旅游模式,但随着我国经济文化日益复杂化,人的流动性越来越大的进程,散客客源已经形成一股不可忽视的市场潜流。
最后,按照不同的旅游目的分组,我们对不同组群的游客每次出游人均花费作一统计分析,9如下图:
由上图我们不难看出,观光旅游作为组团旅游的主要形式,其游客人均花费支出远低于散客旅游诸如会议、商务,专业访问等旅游形式的人均花费支出。
但遗憾的是,我国大多数旅游企业囿于传统的组团经营理念,不能另辟蹊径,结果导致传统的市场领域从业者众,无序竞争愈演愈烈,行业利润率逐年稀释;而具有无限成长潜力的散客旅游市场却被大多数从业者所忽略。
4.对我国游客获取旅游信息渠道的抽样分析
旅游者总是依据一定的旅游信息来源作出特定的旅行方式决策。
因此,对旅游者获取旅游信息的渠道进行仔细的观察和研究,对于从业者把握市场动态,并进而积极介入旅游消费者决策程序,最终诱导消费者作出于己有利的旅行安排。
10有关我国旅游者获取信息渠道的具体情况如下图所示:
注:
样本总数为9273人;累计共有9723人从以上渠道获取信息,即部分游客从一
种以上渠道获取信息
上图清晰地反映出:
无论是旅行社、景区旅游公司,或是宾馆饭店提供的旅游信息对消费者的影响都极其微小,而单位组织和亲友介绍是安排旅游最主要的渠道。
新闻媒体包括电视、广播,报刊杂志等对旅游消费者信息摄入的影响也是比较大的,并往往是无处不在,潜移默化的。
此外,上图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其他渠道无疑包括新兴的全球电子信息网在内,这一涵盖极广的“其他渠道”成为最主要的信息渠道无疑再一次证明:
在一个信息传播日益交叉、重叠,复杂化的电子技术时代,旅游企业无疑需要不断接触,进入广泛的媒体行业。
因为信息时代的游戏规则是:
谁控制了信息,谁就控制了消费者。
第四篇:
谈谈我国国内旅游业发展的现状及问题专题一、国内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内旅游发展迅速,覆盖面广,但总的说来仍然处于一种低消费、大众化、低水平、中近距离旅游的状况。
旅游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建设发展很快,但仍不能适应国内旅游发展速度的要求。
主要表现在:
1、从总的旅游人数和回笼货币来看,旅游人次数稳步增加,旅游消费额逐步提高。
2、从旅游消费方式和旅游消费结构来看,绝大部分属于观光旅游,文化型、享受型极少。
即走马观花式的参观型旅游活动多,而修学、健身、寻根、了解风土人情的专项特点旅游较少,一般游客住低档旅馆,饮食简单。
3、从旅游的地域性和客源分布来看,国内旅游热点多集中在经济较发达,知名度较高,如北京、江浙沪、广东等地,九寨沟、西双版纳、黄果树瀑布等风景点由于交通不便相对处于温冷点。
4、自我服务的散客多,有组织的较少。
5、旅游人员构成广泛、公费旅游占有很大比重.
二、国内旅游业的发展趋势预测。
1、旅游消费水平由低级向高级发展,旅游消费结构呈现多元化的状态,逐步向发达国家的旅游消费结构靠拢。
2、旅游人数稳步增长,有组织的团体将逐步增多。
3、旅行路线由短途到长途发展,人们将不满足家门口的短距离启蒙式旅游,而是向中长途涉足。
4、旅游方式由单一化向多样化发展。
5、旅游人员构成中自费旅游的人数将逐步增加,公费旅游仍将占一定比重。
6、国内旅游业的服务设施和配套设施日趋完善。
7、国内旅游向出国旅游延伸,由于边境旅游口岸的增加,使边境旅游日益成为焦点。
8、国内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