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酸的制备和性质》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964308 上传时间:2023-08-0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2.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硫酸的制备和性质》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硫酸的制备和性质》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硫酸的制备和性质》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硫酸的制备和性质》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硫酸的制备和性质》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硫酸的制备和性质》教学设计.docx

《《硫酸的制备和性质》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硫酸的制备和性质》教学设计.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硫酸的制备和性质》教学设计.docx

《硫酸的制备和性质》教学设计

《硫酸的制备和性质》教学设计

省宜兴一中韩艳红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硫酸的制备和性质》是苏教版《化学(必修)1》专题4第一单元《含硫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中的第二节内容,是继《二氧化硫性质和作用》之后的一节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引入《硫和含硫化合物的相互转化》的重要环节。

本课内容对学生来说既熟悉也陌生,硫酸在工业中的应用学生在生活中就有所耳闻,但真正的生产环节,学生不是很了解;浓稀硫酸的性质在初中就有所接触,但进行深入探究,学生还没有做过。

所以在本课的学习中,学生既能联系旧知识和生活实际来学习硫酸的制备和性质,又能进一步运用探究性学习的方法,探究浓稀硫酸的性质区别,构建硫和含硫化合相互转化的知识体系。

所以说,本课是一节将学科知识和生产实际相结合的重要内容,是一节运用探究方法探讨物质性质的重要内容。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①知道工业上生产硫酸的基本原理

②掌握浓硫酸的特性。

过程与方法①理解学科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②培养学生实验观察能力和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能力

③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释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充分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和意识,以求达到学生能用有关知识初步解决或结实对化学有关的实际问题的目的;同时对学生形成未来发展的相关基础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初步树立科学的观点和精神。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硫酸的工业生产;浓硫酸的特性。

难点:

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二、教法分析

教学方法的选择,既要考虑教师的教,也要考虑学生的学;既注重学生知识的获得,也注重学生智力和能力的发展。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知识水平,我决定采取以下方法:

 1.情境激学法,创设问题的意境,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促使学生在意境中主动探究科学的奥妙。

 2.实验促学法:

通过教师的演示,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分析实验现象,掌握浓硫酸的化学性质。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如教学录像、计算机等)丰富教学内容。

 4.探究讨论法:

通过学生的探究和讨论,准确掌握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上节课我们认识了酸雨,酸雨的主要成分是硫酸,酸雨给我们的生活与环境带来了极大的危害,他是环境的杀手。

但这个杀手也有他柔情的一面。

下面我们来认识一下硫酸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

[录象展示硫酸的重要作用]

[老师]所以硫酸的产量来衡量一个国家的工业发达水平。

[过渡]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硫酸的工业制备

[提问]接触法制备硫酸的工艺包含的三个步骤中所涉及到的化学反应是什么?

[实验探究,获得新知]

探究一:

硫酸的物理性质

过程:

引导学生观察浓硫酸,并提供有关浓硫酸物理性质的信息。

让学生思考如何稀释浓硫酸。

[提问]你对硫酸的知识你了解多少呢?

[师]很好,在初中我们就知道稀硫酸是强酸H2SO4=2H++SO42-

探究二:

浓硫酸的吸水性

过程:

学生动手用胆矾和浓硫酸做吸水性实验。

通过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提出问题:

蓝色的胆矾为什么变成白色粉末?

说明浓硫酸有什么性质?

可以应用在什么方面?

通过思考、交流、讨论,学生掌握浓硫酸的吸水性以及可以用浓硫酸做干燥剂等知识。

深入探讨浓硫酸的吸水作用是因为浓硫酸分子和水分子强烈结合,生成一系列的水合物,同时可以放出大量的热。

通过实验提出疑问并深入进行理论分析,这样学生既能产生兴趣,有不会只停留在表面现象上,从而在根本上掌握浓硫酸的吸水性。

探究三:

浓硫酸的脱水性

过程:

学生动手分别在纸屑、棉花、木屑上滴几滴浓硫酸,观察现象。

再用蔗糖和浓硫酸做脱水性实验。

[提出问题]为什么纸屑、棉花、木屑等有机物遇到浓硫酸会变黑?

为什么蔗糖遇到浓硫酸会变黑,体积膨胀并有使品红褪色的气体产生?

通过思考和讨论,学生掌握浓硫酸可以是有机物如蔗糖脱水“炭化”,并可以发生进一步的反应(如产生二氧化硫)。

探究四:

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1、铜与浓硫酸的反应。

[提问]铜能与稀硫酸反应吗?

为什么?

铜能与浓硫酸反应吗?

[过程]让学生按照教材92页实验三组装实验装置,进行铜与浓硫酸的反应实验,并观察实验现象。

然后向学生提问:

铜与浓硫酸反应的条件是什么?

根据反应现象可知反应后生成物是什么?

并要求他们写出反应方程式,指出氧化剂、还原剂、转移电子数目。

思考反应中浓硫酸表现出什么性质?

2、铝、铁与浓硫酸作用

[过程]让学生将铝片和铁片投入到冷的浓硫酸中观察现象,再加热混合物观察现象。

[提问]为什么比铜活泼的铝和铁与浓硫酸作用没有明显现象?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因为浓硫酸具有氢氧化性,使某些金属如铝、铁等表面发生“钝化”,阻止反应进一步发生。

而加热后铝、铁仍可以和浓硫酸反应。

结合以上两组实验,引导学生总结浓硫酸与金属的规律:

除铝、铁等少数金属常温下遇浓硫酸会发生钝化外,浓硫酸能与绝大多数金属发生反应,由+6价硫表现强氧化性,所以还原产物为二氧化硫而不是氢气。

[提问]浓硫酸是否可以氧化一些有还原性的非金属单质呢?

3、碳与浓硫酸反应

[让学生提出假设]碳与浓硫酸反应的产物,并设计实验验证。

学生根据反应物的特点推导反应产物,并结合其他相关知识组装实验装置进行实验。

学生在不断修正及我的指导下顺利进行实验,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可知碳可以被浓硫酸氧化为二氧化碳。

进一步引导学生总结非金属单质与浓硫酸反应的规律:

非金属单质与浓硫酸反应,本身被氧化为非金属最高氧化物或其水化物。

[提出疑问]

(1)之前做得蔗糖炭化实验,为什么炭化后的蔗糖体积膨胀并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

(2)浓硫酸有吸水性可以做气体干燥剂,但不能干燥哪些气体?

学生根据浓硫酸的氢氧化性想到不能用浓硫酸干燥具有还原性的气体如硫化氢、碘化氢、溴化氢等。

当解决以上两个疑问后,学生会对浓硫酸的强氧化性又跟深刻的认识,并能意识到知识之间是相关联的。

 

 

阅读课本

填写学案

 

 

观察与思考

 

硫酸是强酸

[回顾旧知识]引导学生回顾已了解的硫酸的知识,如硫酸是强酸,能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因此稀硫酸具有酸的通性;浓硫酸具有吸水性等。

这样可以顺理成章的引导学生关注浓硫酸的其他特性。

 

观察与思考

 

学生根据分析可以写出反应方程式并得出结论浓硫酸与铜反应时既表现氧化性又表现酸性。

 

观察与思考

 

学生很快就能解释出是因为蔗糖脱水后生产的碳继续在浓硫酸放热的条件下与浓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的结果,是之体积膨胀并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

培养学生辨证的看问题

 

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解释工业生产过程。

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让学生将生活实际与学科知识相联系,同时很好的复习了以前所学的知识。

 

这节知识是本课的重点

 

这一环节是本课的重点,我采用实验探究的方式组织教学,并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通过学生对实验的观察,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深入研究浓硫酸的特性,尤其是强氧化性。

 

师生的互动,营造了活跃的课堂气氛,教学过程中师生的思维品质得到了培养。

引导学生对比吸水性和脱水性的区别,脱水性是因为浓硫酸将有机物中的氢、氧原子按水分子组成夺取出来,这种作用使有机物脱水后生成碳,并呈疏松多孔状。

运用对比的方法学习浓硫酸的吸水性和脱水性,使学生对两个知识都有深入的理解,不会在今后的应用中产生混淆。

在这里,对于炭化实验的现象,可提示学生在后面的学习中会得出结论,使学生对后面的学习也产生了兴趣。

 

在探究铜与浓硫酸的反应时所用到的知识都是学生已有的知识,可以鼓励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去解释未知的事实,这样学生对探究新事物就不会感到无所适从。

 

在探究这个知识时可以提醒学生学习化学时所得出的规律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化学事实有他的特殊性,所以对于特殊的化学事实应给于更多的注意。

在进行这个实验时所用到的知识仍然是学生已有的知识,这会让学生对于学习更有信心,更有热情。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知识总结、巩固提升]通过上述过程引导学生总结本课内容。

1、硫酸的制备:

(1)矿石在沸腾炉中煅烧;

(2)二氧化硫在接触室中催化氧化;(3)三氧化硫在吸收塔中转化为硫酸。

2、浓硫酸的特性:

(1)吸水性;

(2)脱水性;(3)强氧化性。

[课堂练习、再现知识]

1、下列现象反映了硫酸的那些主要性质:

(1)浓硫酸滴在木条上,过一会儿,木条变黑___;

(2)浓硫酸敞口放置,质量增加_______;(3)稀硫酸可清洗金属表面的氧化物____;(4)浓硫酸不能干燥硫化氢气体__________;

(5)铜片放入浓硫酸中加热,有气泡产生____________;

(6)浓硫酸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变黑__________;

2、常温下,下列物质可盛放在铁质容器中的是()

A盐酸B稀硫酸C浓硫酸D硫酸铜溶液

3、如何鉴别已失去标签的稀硫酸和浓硫酸?

(请同学们提出尽可能多的方案)4、设计一套实验装置,验证木炭与浓硫酸的反应产物。

两位同学板演

(2、3)(4、5)

 

顺利掌握双基,而且其知识迁移能力获得同步提高。

引导学生经历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在观察的基础上,提出问题

《硫酸的制备和性质》说课稿

唐山市丰南区第二中学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苏教版《化学(必修)1》第四专题第一单元《含硫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中的第二节内容。

在教材编排上,本节内容紧扣上节《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是含硫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的进一步拓展。

浓硫酸的三大特性:

吸水性、脱水性和强氧化性的教学是稀硫酸性质的延续,让学生更全面了解硫酸的性质,构建硫和含硫化合物的相互转化知识网络。

本节课既是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也是实验安全教育、环保意识培养、唯物辩证观教育的教学过程。

二、教学对象分析

1.原有认知情况:

对酸的通性比较了解,,有氧化还原反应和对二氧化硫性质的认知基础,但是浓硫酸的特性比较陌生。

2.学生认知特点:

对物质的性质停留在表面的识记,未养成通过实验、逻辑思维分析物质性质的习惯。

3、探究能力:

在前期的学习中做过几个探究实验,有一定的经验。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浓硫酸的性质

教学难点:

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四、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复习已知的硫酸的性质;掌握浓硫酸的特性。

(2)能力目标:

分为以下三点:

①、通过浓硫酸性质的探究实验,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②、培养学生理论问题实验探究,实验现象回归理论的良好化学学习习惯。

③、进一步强化学生学习元素及其化合物的一般思路、方法和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掌握浓硫酸和稀硫酸性质的差异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

帮助学生树立起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并从实验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五、教法和学法

1、教法设计:

教学活动是教和学的双边活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为此,我采用了学生实验探究为主、老师引导为辅的教学模式,分为创设问题、提出假设、设计方案、验证假设、归纳结论五个阶段,进行开放式教学,在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等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参与和主动探索意识,顺着学生的思路走,以激发学生主题性学习的兴趣,开拓思维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感知和探索新知,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学法

指导:

让学生通过思考、提出假设、设计方案、验证假设、获得新知,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发展新知,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达到发展思维、提高能力的目的,培养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的独创精神。

六、教学过程

1、情境设计----激发学习兴趣

情境:

一封寻水自荐书引发的故事。

设计意图:

激发学习兴趣,回顾已学知识,为探究学习知识铺垫。

2.实验对比,揭示矛盾

对比实验,学生分别完成浓、稀硫酸与蓝色石蕊试纸、硫酸铜晶体对比实验。

做好相关记录。

稀硫酸蓝色石蕊试纸变红硫酸铜晶体溶解

浓硫酸边缘变红中心变黑晶体表面呈现白色

设计意图:

通过对比实验,使学生发现问题,产生认知冲突,确定探究目标。

3.实验分析,掌握区别

(1)组织实验分析:

请学生根据实验现象,结合已有知识,分析浓硫酸在反应中所

表现的特殊性质。

(2)组织性质讨论:

试分析浓硫酸的吸水性和脱水性的本质区别。

(1)对比:

稀硫酸蓝色石蕊试纸变红硫酸铜晶体溶解

浓硫酸边缘变红中心变黑晶体表面呈现白色

结论浓硫酸有酸性和脱水性浓硫酸有吸水性

(2)吸水性:

吸收物质中的水分子。

脱水性:

按水分子的组成,脱去有机物分子中的H、O原子。

设计意图:

帮助学生形成脱水性和吸水性的概念,明确浓硫酸脱水性和吸水性的本质区别,培养思维辨析能力。

4.科学推测,实验探究

探究实验

1目的:

蔗糖与浓硫酸的反应中体现了浓硫酸的哪些性质?

2硬件:

试管、玻璃棒、带玻璃导管的橡皮塞、胶头滴管、蒸馏水、品红溶液

3由学生进行假设,边假设边讨论验证假设的方案。

A浓硫酸表现吸水性和脱水性

B浓硫酸除表现吸水性的和脱水性外还可能有其他性质

教师辅助提示:

1实验之初,向蔗糖中加几滴蒸馏水。

2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理论,从元素化合价角度分析反应物和产物是什么?

3引导学生检验反应产物,防止环境污染。

按讨论所的实验方案,开始实验并做好相关记录。

使用药品或操作

现象

结论

总结探究的结果:

浓硫酸除表现吸水性的和脱水性外还具有强氧化性,还原产物为SO2。

设计意图:

蔗糖与浓硫酸的实验具有承上启下的意义,因为本实验可以全面体现浓硫酸的吸水性、脱水性、氧化性三大特征。

对于巩固所学新知识,促进知识内化,提供知识应用能力、体现探究成功的乐趣,均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5.实验深化,发展认识

引出问题,深入探究:

如何通过实验手段判断浓硫酸中+6价S与+1价H的氧化性强弱?

学生假设:

若浓硫酸能氧化金属活动顺序表中H后的金属铜,则能证明硫酸中+6价S的氧化性强。

参考教材,组织讨论铜与浓硫酸反应的验证性实验装置。

适时提示引导:

如何选取发生装置?

如何检验还原产物?

如何避免环境污染?

开始实验验证并做好相关记录。

使用药品或操作

现象

结论

总结归纳:

浓稀硫酸性质对照,突破难点

浓硫酸氧化性特点:

①、强

②、显氧化性的是+6价硫,还原产物是SO2

稀硫酸氧化性特点:

①、弱②、显氧化性的是+1价氢,还原产物是H2

可见浓度的变化,有时也会引起性质的变化。

设计意图:

通过铜与浓硫酸的实验设计与讨论,进一步拓展和深化学生对以浓硫酸为代表的

氧化性酸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实验分析和设计评价能力,促进探究性学习上升为理论指导的新高度。

6.思考巩固:

设计实验验证碳和浓硫酸反应的产物。

提示以下问题:

①浓硫酸在与碳反应中体现什么性质?

②如何检验反应产物?

③产物检验顺序?

7.课堂小结

8.布置作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