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经典影视作品赏析.docx
《红色经典影视作品赏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红色经典影视作品赏析.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红色经典影视作品赏析
《红色经典影视作品赏析》教案
常炜
写在前面的话:
1、关于鉴赏的三个层次:
(1)、意识层面。
(2)、技术技巧手段和主题内容的结合。
(3)、潜意识层面。
2、艺术是以表达人类潜意识和情感为终极目的的,求知、教育、娱乐是艺术附带的功能。
(有压抑才有艺术)
3、影视艺术的最大特点就是直观生动。
(表现媒介决定论)
4、电影是大众传播文化。
(关于文化;直播——快速;直接__传播面广,深入到社会生活、日常生活、社会、自然科学各领域;直观——最全息、生动的信息,影响力感染力强;后殖民主义、女权主义、意识形态批判;列宁)
5、红色经典电影不应局促于17年期间的电影。
(不能代表中国电影的先进性)
第一讲中国电影本土化艺术传统的梳理
在文化全球化的语境下,认识自己的优劣所在,才能更好的抵制文化侵略,构成东方电影的独特景观,才能中肯的分析中国电影、中国的红色电影。
一、东方文化的情感表达方式:
(总结为两个词:
节制与含蓄)
1、东方电影的情感表达最为真切地透露了与西方电影的区别:
崇尚中庸为度,节制、含蓄的情感抒情方式。
(哀而不伤、乐而不淫;发乎情,止乎礼;不得中行而思狂狷——显示合理性——先压抑再蓄势最后爆发;曲则全,枉则直——《老子》P64)
2、中国电影中隐忍节制人生情感占了主体。
(《神女》、《小城之春》;反派_巧言令色鲜矣仁——庐山恋;企者不立——《老子》P69)(节制压抑就是美,节制能产生联想,节制而后的自然爆发能使叙事张弛有度)
3、中国电影的含蓄而具有“言外之意”的表述方式。
(含蓄——妙处难与君说——诗意的诞生;注重气氛先声夺人)
(1)、空镜头的大量使用。
(景语既是情语;情感相通:
西方以感官动情,中国移情,天人合一的表达P4——雨夜寄北;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2)、电影插曲的频繁穿插也是中国电影的特点。
(歌永言;主客观音;主题曲与主题音乐)(与印度不同——叙事)
二、东方文化的故事叙事方式:
(总结为一个“戏”字)
1、东方文化下重情节的戏剧化叙事模式。
(唐传奇、宋话本、稗史——说唱艺术;元曲的巨大影响;戏:
重冲突和情节的曲折离奇等)
2、中国电影的现实主义传统在一定意义上推动了戏剧化的中国电影叙事方式。
(尖锐冲突中塑造性格;与写实主义相比,典型化有人为痕迹;30年代中国电影已经形成现实主义传统)
3、中国电影叙事方式的一些体现:
(1)、重情节,强调冲突,强调情节的离奇、完整,强调结尾的设计。
(现实主义或功利特点而来的“曲终奏雅”——重尾既是完整)
(2)、简单的二元对立电影叙事模式。
(伦理精神;《春秋》——容易“载道”;人物,价值趋向的简单、明了;二元对立模式也是情感表达的需要)
(3)、传奇性的电影叙述手段。
(夸张、突转与无巧不成书;性格第一还是情节第一?
——为了离奇的情节而恶劣化个性倾向)
(4)、全知视角的电影叙事方式。
(安排周到、流畅,易于主观表达——所有事都知道,随意切换话题;有上帝、有真理;一句话,作者会对故事的表达、走向、意义的确立等诸多事项都有极强的控制力)
(5)、顺序叙事。
(简单情节线;戏剧的时空限制——三一律)
三、东方文化的独特风格:
1、静态、阴柔的东方文化影响中国的传统电影。
(内敛——清醒冷静、温情脉脉的中庸;超越生死的冷静——鼓盆而歌;澄怀观道的追求——禅;静故了群动,不追求过程的热闹,而求终极的追问)
2、沉静中思接四载、讲求意境。
(用人世故事讲天道——八月;追求画面、场景的象外之意——得意忘象;对伊朗电影评价)
3、沉静中咀嚼苦难、哀而不伤。
(少直面的抗击、倾诉;抵触式冲突;小城之春、神女、黄土地;——没有表现“伤”,“伤”才得以弥散出“难以尽述”的魅力——撒玛莉娅——讲究意境或是说讲究“言不尽意”审美特点)
4、沉静中隐忍爆发,张弛有致,是中国电影进一步的情感表现。
(冷寂滞重,缓缓加压,而奔突于内;对现实的批判性——如此隐忍都不得善终;)
5、质朴纯真的表现形态和简约的线性延展。
(线索清楚、因果明显、唯恐遗漏、时空关联紧密;理性国度——叙事形式不张狂,安静)
6、道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道不只是宇宙的本体——无,也指事物之规律法则)
(1)、道家以“自然无为”为美,以对“道”——宇宙本体和生命的体悟为审美和艺术的最高目标。
超功利,高于儒家的“伦理美”。
对现实通过“坐忘”而超越,追求人格、精神上的最高自由,而美就是自由的产物,美的境界就是人的自由生活的境界。
(对奴隶社会的态度;对美的本质的把握来源于道家——审美的境界也是人生自由的境界;道家的审美胸怀、道家的人的自由逍遥、美在哪里——审美主体的自由状况是审美达成的一个前提)
(2)、道家的一些诉求:
(老子基本主张——批判、因性、无为、超越四意识;庄子对中国艺术的影响更为直接、显著,魏晋时期道家美学更为成熟,影响力最为巨大)
A、庄子追求超越人世的羁绊,在人的绝对自由中感知、追求道的真谛。
而其方法就是“坐忘”。
(超越生死、是非、善恶、功利——一句话,无我,无我执;“坐忘”是一种审美胸怀,它所对应的天人合一的人格境界和审美境界)(坐忘:
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智,同于大通,此为坐忘)(逍遥而后道)
B、对庄子而言,美的本质在于“道”,“道法自然”(道法朴、素——归于虚无,道的基本规律就是:
无中生有,而后复归其无,如此循环周而复始;)(所谓自然:
同德;朴素),道的基本特征即是“无为而无不为”、“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体验到道“自然无为”的本性,并以此为人世生活的根本原则,一任自然,不为利害得失奔波,就会达到至人的人生境界。
也即以个体人格超功利的自由为美。
(虚无恬淡,乃合天德;与人类追求的理想境界相通)(自然而返朴归真为最美——天地的大美;人的自由之美;社会与天地的一致性——我心即天理。
即人的社会要美就是符合天地之大美《国学寻美》P227《天道》中一段话)(庄子这里:
超越意识;无为意识;天人合一的齐物观——忘掉社会我;天道既是人道,观天道而知人道)(听歌)
C、魏晋玄学孕育了任性放达、风神萧朗的魏晋风度;而魏晋风度是魏晋美学的感性呈现。
它以人的觉醒为最大特点。
(玄学形成的基础:
战乱而人生苦短——谈玄论道就是对现实的逃避,苦难也迫使人做新的思考,玄学成了他们及时行乐的理论依据;儒教一统格局的改变——三教兴起,而道家理论更符合当时人的心理——因性、超越;正始之音——王弼、何晏;三玄:
老子、庄子、周易;文的自觉——为艺术而艺术——不假良史之词,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与后)(魏晋南北朝历史回顾;儒家的人本主义和道家的“人的自觉”区别)
D、玄学的核心命题是:
天地万物皆以无为本。
(玄学的“有无”之争——无:
内在无限的可能性,有:
外在丰富多样的现实性。
在哲学上、在人生的启发上就是:
内在的精神不灭,而外在的任何功业都是有限和能穷尽的——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在政治主张上就是:
越名教而任自然。
在艺术主张上就是“得意忘象”、讲究意境;)
E、越名教而任自然,超越外在世界,直接关心本体。
(魏晋的批判意识日炽VS六经为太阳,不学为长夜;非汤武而薄周孔;不是神的意志,而是人的命运;不是社会功业,而是个人养生;追求的不是外在的行为道德——动的行为,而是内在的才情风神——静的玄想)(生命如此苦短,何不及时行乐;人生如此荒谬,何不向内求助己——珍重生命、珍重自己——何不策高足,先居要路津;魏晋悲剧的人生却更能反映对生命的爱恋——建安风骨;桓温、王右军、嵇康);(魏晋这里:
因性意识、批评意识)
F、庄子要求忘我,魏晋风度对感性人生执着认可。
(个人、对感性人生的认可、放任)
G、气韵生动、得意忘象、言不尽意的美学追求形成。
对感性人生的执着,对任性超然、性分高远、潇洒自然、无为而无不为的理想人格的审美追求。
(薪火相传——惠远大师;内在的精神不灭,而外在的任何功业都是有限和能穷尽的;药、酒——酒神精神、姿容、声韵、华丽文章、玄言)
(3)、美是人类自由创造活动的产物,本质上,她是人类自由的显现,美给人的是自由解放的感觉。
魏晋风度所体现的人生境界和美学内在的联系到了一起。
(人与世界、自由与必然的关系:
求真、乐善、审美——人与自然、社会和谐,人成为自由的,全面发展的人;体现为实践、认识、审美三种不同的活动;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审美境界;“审美具有令人解放的性质”)
(4)、道家美学代表着中国美学的真精神,道家美学更多地指向人生和宇宙的深层,追索“形而上”的意义。
中国艺术受道家美学的影响,更多给人以一种哲理意蕴的体悟,而对具体、有形物象和社会问题采取的是较为超脱的心态,带有某种飘逸而高蹈的风采。
他们更关心的是个体生命的实现,人的本真生命的吟唱,更善于隐喻人生的况味以及表现心灵的幽秘。
四、东方的功利教化传统:
(思想大于艺术形象)
1、传统梳理:
应当承认,以意识形态内涵为志向,注重教育观念是中国电影浓重的色彩。
(文以载道;政治势力角逐;苦难的现实使艺术的主题被规定;中国电影主题的显豁性更强;P13的各家言论)
2、观念辨析。
(1)、不能没有国家意志、正面意义的主流作品,但不能容忍单一教化的非艺术创作。
(没有国家功利的电影不存在;美中对比——鲜活的性格,而非概念判断;多样的手段,而非刻板的俗套;“教化”重在“化”)
(2)、关于“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
A、主旋律:
是关于主题思想而言的,一是它必须是符合人道的、人性的,或者说是符合人文精神的;二是它必须是符合人类进步方向的;三是应当有益于世道人心的;四是一个时代令人激动的、有利于国家统一、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代表昂扬时代精神的艺术品。
(《春秋》;在多元化文化的情形下,主旋律应是人类进步的方向;)
B、多样化的艺术作品是多元化时代的要求,是艺术发展规律的要求。
C、主旋律电影应该是高标独立,中气饱满的艺术精品;艺术成就和教育功能的实现休戚相关。
(真人——同化,注重人情的表达;人物性格<个性化>、题材、艺术形式、风格的多种样式;反对主旋律商业化;)
(3)、关于儒家对中国文化影响一点认识。
(本段可独立成章,也可放在这里做“功利化”的一种解释)(儒家理论可归结为:
和谐、人本、忧患、力行、道德五大意识)
A、“仁学”为基础。
中国的艺术、美学是建立在伦理道德基础上的,艺术、美是伦理道德“善”的表现形式,而儒家的美学则是一种关于伦理的艺术、伦理的美学。
政治、风俗的理想境界就是审美境界,美和艺术在儒家那里没有独立地位。
(里仁为美;克己复礼为仁——礼既是道德伦理、既是实现仁的手段;“仁就是一切德性的综合”——冯友兰;仁的内层:
一是“礼化”、道德化;二是对自己认定的信念的坚守的人格力量——浩然正气。
外层:
处世态度——用、行、舍、藏;)
B、“诗教”、“乐教”,艺术和审美在儒家这里不过是行礼施仁的手段。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文以明道——韩,明道及物——柳——救济人病、裨补时阙;宋极端化——载道;儒道成为“天理”和人欲对立。
抑“文”的“道外无文”——朱子)(忧患意识、士不可不弘毅;天下兴亡)
C、美善统一的艺术标准,讲究中和之美。
强调用社会的理性的道德原则去规范个体的感性欲望,禁止一切同“礼”相违背的激烈的情感流露和表现,把审美和艺术局限在宗法伦理道德规范的狭隘范围内。
(尽美矣,未尽善——美来自于善的意思,没善,美和艺术是不足以证明自己的——里仁为美;和的含义——中庸原则,理性国度;思无邪,中和——社会的理性高于自然的感性,艺术表现的应该是节制的社会情感;人文的山水P88)
D、文质彬彬的审美观。
注重艺术的形式和内容。
(内容与形式)(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E、“兴”、“观”、“群”、“怨”的艺术功能论。
(乐教、诗教)
F、总结:
儒家观点桎梏了艺术自由的天性和狭隘了艺术更广泛和本质的含义,然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情怀也成了中华民族自强有为、生生不息的结实基础。
(忧患意识,曾参,力行意识)
五、东方文化的伦理道德表述。
(克己复礼为仁——礼是仁的途径;儒家是从伦理道德的角度观察艺术问题的)
1、在中国电影打动人心的因素中,道德伦理传统是重要的方面。
遵守人伦常情构建情感世界和借助人伦情感来褒贬判断,成为中国电影常见的情感支点。
(谢晋模式——煽情;父父;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
——家国一体;)(在艺术里,道德伦常的表达以情感的充分表现之上)
2、伦常道德与现实主义的结合,可以反映现实生活、认识现实、批判现实。
(《人生》,《神女》,《一江春水向东流》的两种境界——从情感悲剧的道德批判到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大团圆”是中国人的“人之常情”、审美理想。
——但在这部电影里:
人是会变的~~~~悲剧的结局体现了现实主义的精神)(文以明道——明道及物)
3、挖掘展现人伦情感的复杂与矛盾,是塑造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而性格的发展往往指向作者对生活的态度指向人性的发掘。
(小城之春;复杂的情感纠葛会带来人们内心的冲突,而这种内心冲突最能体现立体的性格;)
4、中国电影人伦常情的表现,一方面体现了东方民族传统优势,富于人性情感韵味。
另一方面,道德标尺难以反映丰富世界的多样性。
(人伦情感和自然情感)
第二讲中国电影史简说
第一节中国早期电影(1905-1931)
1、1905年《定军山》问世的意义:
标志中国电影的诞生;唤醒中国独立拍片的自觉意识;纪录的是京剧,不是生活,体现了民族的审美选择和欣赏趣味,充满道义和责任的寓教于乐。
(1896年8月11日——马房失火、酒家沽饮、左右亲嘴、扑地寻欢、秋千弄技)(戏装照、四品顶戴、任庆泰、任景丰、丰泰)(四海一人谭鑫培,声名卅载轰如雷——启超;秋与春夏之交;刘仲伦堂弟刘仲明)
2、中国电影开疆拓土的先驱:
张石川、郑正秋。
(浙江、广东;兴趣与道义)(黎民伟、侯曜)
(1)、张、郑风格:
题材内容多以家庭伦理为背景,结构严谨、通俗易懂;情节曲折离奇,戏剧性强,讲究有“戏”可看;滑稽逗趣,追求娱乐性与消遣性。
这些风格又为后来者称为旧派电影。
(2)、郑、张1913年作品《难夫难妻》,与黎民伟的《庄子试妻》(严珊珊,女子炸弹队)并称中国最早的故事短片(布拉斯基1909-新民公司)。
1923年张、郑编导的《孤儿救祖记》反响极大,造成空前的国产电影运动。
1916年,张石川和管海峰在上海创办了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家影业公司——幻仙影片公司,拍摄了《黑籍冤魂》(一战)。
1928年,张石川、郑正秋联合编导了中国第一部武打片《火烧红莲寺》。
1931年,张石川的《歌女红牡丹》把中国电影带入了有声时代(腊盘发音)。
1922年郑、张开办了明星公司,这是中国电影史上的一件大事,公司成立的13年里拍摄了《十字街头》、《马路天使》、《姊妹花》等50多部优秀影片,其中,《投果缘》、《上海一妇人》、《玉梨魂》(家庭伦理剧的典型——鸳鸯)、《盲孤女》就是在中国电影的成长期完成的(1930年前);同时公司培养了夏衍、钱杏村、郑伯奇等剧作家,培养了蔡楚生等一大批优秀的导演,培养了胡蝶、阮玲玉等电影明星。
(《投果缘》——余英——明星电影学校)(《难夫难妻》——第一个创作剧本比胡适的《终生大事》;张的地位影响——《剿匪纪实》;从娱乐到改良到现实——《脂粉市场》32,《压岁钱》37)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3、1918年,商务印书馆成立了活动影戏部,拍摄了风景(《南京名胜》、《长江名胜》、《西湖风景》、《北京风景》、《济南风景》)、教育(《驱灭蚊蝇》、《慈善教育》、《技击大观》、《女子体育观》、新剧(滑稽、道德、神怪武打——《清虚梦》)、古剧(《天女散花》、《春香闹学》——梅兰芳)等四类影片,然中国电影业发展未成气候。
(《清虚梦》中国电影第一部运用特技摄影的影片——穿墙、自移、破而复原;租赁)
4、1911年6月,清政府上海“自治公所”公布了“取缔影戏戏场条例”,可算作中国电影检查制度的雏形。
(P8;美国电影取代法国成为主流——低俗的侦探、1914年)
5、1920至21年间,中国出现了第一批长故事片,代表作《阎瑞生》、《红粉骷髅》、《海誓》。
《阎瑞生》是中国第一部长故事片。
(红——管海峰、袁寒云;《阎瑞生》——10本,投机、百片导演杨小仲、任彭年;《海誓》——上海影戏公司,不伦不类,但杜宇)
6、1925年全国有电影公司170家,其中比较有名的是明星影片公司(伦理——《玉梨魂》、《爱情与黄金》;包笑天、洪深)、长城画片公司(21创立——24回国,华侨青年创立于纽约——《红灯照》、《初生》;侯曜——为人生而艺术,社会问题片;《弃妇》1924)和神州影片公司(汪煦昌——留法学电影,艺术本色、技巧、电影艺术特点-表演的生活化;《难为了妹妹》、《花好月圆》)。
7、20年代后,还有天一(25年创立,37年全部迁到香港,拍片120部以上,是中国电影史上无法绕开得巨大“存在”。
赚钱最多;率先篡改民间故事和古典小说;古装片热由此盛行;南洋;力避欧化《梁祝痛史》——古装第一;文化上的坚持,营销、技术上的求新与变;早早明白了电影的商业、工业属性——特色经营与成本利润第一)(文化坚持——把握前市场;营销求变——直销;技术求变——有声、彻底、《白金龙》第一部粤语片31;题材内容与时俱进——向上爬的小市民);、民新(黎,23,新闻,联华;《胭脂》24——香港第一故事片;《西厢记》;《木兰从军》28——侯曜;《玉洁冰清》26——欧阳予倩)、联华(29年,先成就放映院线,新派电影——西化的知识分子,罗明佑)、大中华百合影片公司(黑幕电影《连环债》、《风雨之夜》“使人堕落的范本”;颜料商人吴性裁<百合>,表现买办和黑幕;《美人计》——15万、一年;史东山——唯美主义《王氏四侠》)上海影戏公司(20年创办;但杜宇;唯美《重返故里》25、《盘丝洞》27)脱颖而出。
(田汉26,南国电影剧社——《到民间去》——未完成,打破了电影只求商业利益的模式30《卡门》)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8、1926年起,中国影坛一直被商业片统治,古装、武侠、神怪片横行中国银幕。
(天一;开心开心影片公司)(古装——天一、武侠、神怪——,明星;子不语)。
9、20年-30年间,鸳鸯蝴蝶派盛行中国影坛。
(650部多半;20,24-《玉梨魂》)
10、30年前电影代表作:
《孤儿救祖记》23;《玉梨魂》24;《爱情与黄金》26年,洪深(留美——清华、哈佛、复旦,《申屠氏》25年——第一完整剧本);《弃妇》侯耀;《玉洁冰清》26年,欧阳予倩;《故都春梦》29年,《野花闲草》30年,孙瑜;《儿孙福》,史东山。
11、中国电影,在开始的25年里,一直受到外国电影的挤压。
(23,英美烟草公司广告部——25年,26、27年;学习苏联——)
12、影戏理论的发端。
(电影要和戏剧离婚;完整、冲突,视点转换少,程式化)(侯耀《影戏剧作法》25年;徐卓呆《影戏学》23年——中国最早影戏理论专著)
13、中国电影不管从初创期(05-20年)、还是发展期(21-30),主要是作为一种商业和赚钱工具而存在的,格调不高、价值不高。
(营业主义加一点良心)
第二节变革与兴盛:
(1932-1937年)
一、时代背景和左翼电影
1、1930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左翼作家联盟成立。
同年8月,中国左翼剧团联盟成立(南国剧社),他们将反帝,反豪绅、地主、资产阶级,拥护中国及苏维埃红军以及普及工农群众文化视为己任。
(24-27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26至28;27)
2、1931年9月,左翼剧联通过了《最近行动纲领——在现阶段对于白色区域戏剧运动的领导纲领》。
提出:
除生产电影剧本供各制片公司并动员盟员参加各制片公司活动外,应同时筹款自治影片;组织电影研究会,吸收进步演员和技术人才。
以为中国左翼电影运动的基础;准备发动中国无产阶级电影运动与布尔乔亚及封建的倾向作斗争。
3、九.一八、一.二八之后,民族面临空前危机,时代的核心矛盾促成了艺术的明确主题。
(《啼笑因缘》32;论“代”的中国划分法的弊病;阿英——钱杏村——太阳社代表人物、夏衍——沈端先、郑伯奇;田汉、阳翰笙——艺华)
4、1933年在瞿秋白的领导下,党的电影小组成立,夏衍为组长,阿英、王无尘、石凌鹤、司徒慧敏为成员,他们进入电影公司,从编剧上下工夫,聚集介绍左翼剧联新人到各电影公司,建立左翼批评,展开关于中国电影文化运动方针任务的讨论,有目的的介绍以苏联为主的外国电影经验(《电影导演论》、《电影脚本论》——普多夫金),支撑起了30年代中国电影的左翼天空。
5、1932年至1933年,左翼电影迅速兴起,直面现实矛盾、思想观点鲜明,受到观众欢迎,33年被称为中国电影年。
(《春蚕》、《狂流》33年,程步高;《姊妹花》33年;《中国海的怒潮》33年,阳翰笙;《上海24小时》、《女性的呐喊》33年,沈西苓;但直露、粗糙;《渔光曲》1934年;《神女》34年、《桃李劫》34年,应云卫、袁牧之;关于软性电影——33年——唐纳)
6、1935年,华北事变,一二.九运动以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人民抗日要求高涨,左翼电影运动重新高涨,出现了国防电影。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宣言——35;36年《生死同心》、《夜奔》、《迷途的羔羊》、《狼山喋血记》、《联华交响曲》、《王老五》、《壮志凌云》、《青年进行曲》、《压岁钱》、《十字街头》37、《马路天使》37。
)(82年中国电影回顾展上,意大利著名影评家卡西拉奇颇有所思地说:
“意大利引为自豪的新现实主义,还是在中国的上海诞生的”“《马路天使》是新现实主义的先驱,是中国电影的光荣”——杜萨尔)
7、30年代电影作品大观:
1933年,夏衍编剧的《狂流》是左翼电影的开山之作,夏衍无疑是左翼电影运动的旗手,1937年袁牧之的《马路天使》(悲喜剧)是左翼电影的成熟之作。
吴永刚的《神女》(联华一厂;境语、含蓄、特写;人物内心冲突;淡化社会背景——但不妨碍控诉世界的荒诞——她是孩子的障碍、她为什么成娼;改良主义),夏衍《春蚕》、《压岁钱》,中国第一部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奖由蔡楚生1934年导演的《渔光曲》(子英),1934年《桃李劫》代表声音元素在电影中可以较成熟应用。
1933年,郑正秋的《姊妹花》(未克全功),“诗人导演”孙瑜P52《小玩意》-1933、《大路》-1934(造型、叙事的流畅;恩来同学4年;明朗现实主义——热爱生活给人以生之愉悦的赤子之心;1950《武训传》;自己最满意的是《大路》;有声电影;张瑞芳、郑君里、王人美、金焰、白璐、阮玲玉;《野玫瑰》32——握手礼、《火山情血》32——鼻子、动物、开唱机,《小玩意》——;联华第一部,从武侠走向社会——《故都春梦》;升降机——《野玫瑰》32;《长空万里》41——空战第一;南开、清华、威斯康辛——文学、戏剧,纽约摄影学院学习电影摄影、洗印、化妆、剪辑,哥伦比亚大学学习电影编剧、导演等)。
沈西苓《上海24小时》、《女性的呐喊》、《十字街头》37。
袁牧之《马路天使》(千面人,电影局第一任局长,组建延安电影团、东北电影制片厂;《延安与八路军》)。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二、30年代无声片的成熟
1、30年代是中国电影艺术飞跃发展的时期,一方面无声电影走向成熟,产生了不少传世之作,成就了中国电影的第一个黄金时代。
另一方面有声电影出现。
2、各大电影公司的默片创作:
(辉煌原因,3点)
明星公司:
《春蚕》,《铁板红泪录》阳翰笙编剧、洪深导演,《姊妹花》郑正秋,《劫后桃花》35年张石川导演(洪深编剧、蝴蝶主演——电影皇后),《乡愁》、《船家女》35年沈西苓。
联华公司:
此时分为一厂的罗佑明、黎民伟集团,二厂的吴性裁集团。
33年《都会的早晨》、《三个摩登女性》、《城市之夜》等11部优秀影片。
34至35年《渔光曲》、《大路》、《新女性》、《神女》等优秀影片默片达到高峰。
天一公司: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