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揭阳市普宁一中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952020 上传时间:2023-08-03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165.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揭阳市普宁一中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广东省揭阳市普宁一中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广东省揭阳市普宁一中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广东省揭阳市普宁一中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广东省揭阳市普宁一中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省揭阳市普宁一中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docx

《广东省揭阳市普宁一中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揭阳市普宁一中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东省揭阳市普宁一中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docx

广东省揭阳市普宁一中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

2015-2016学年广东省揭阳市普宁一中高二(下)第二次月考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设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正确的是(  )

A.高温下,0.2molFe与足量水蒸气反应,生成的H2分子数目为0.3NA

B.室温下,1LpH=12的NaOH溶液中,由水电离的OH﹣离子数目为0.01NA

C.氢氧燃料电池负极消耗22.4L(标准状况)气体时,电路中通过的电子数目为2NA

D.0.1mol丙烯酸中含有双键的数目为0.1NA

2.如图所示的有机物G,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1mol该有机物分别与足量的Na、NaOH、Na2CO3反应,消耗它们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

3:

1

B.所有碳原子可能共平面

C.与溴水既能发生取代反应又能发生加成反应

D.能与新制的Cu(OH)2反应

3.下列实验中,对应的现象以及结论都正确且两者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

A.向淀粉溶液中加入少量的稀硫酸,加热几分钟,冷却后再向该溶液中加入新制Cu(OH)2.没有红色沉淀生产,说明淀粉没有水解

B..向无水乙醇中加入浓H2SO4,加热至170℃,产生的气体通入酸性KMnO4溶液,紫红色褪去.则使溶液褪色的气体是乙烯

C.CO2通入到饱和的Na2CO3溶液中有晶体析出,则晶体为NaHCO3

D.检验Fe2+时,加入KSCN溶液后,发现溶液变红,则Fe2+已被氧化

4.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酸性溶液中:

K+、MnO4+、SO42﹣Cl﹣

B.能使甲基橙显红色的溶液:

Fe2+,NO3﹣,Na+,SO42﹣

C.

=l0﹣12的水溶液中:

NH4+、Al3+、NO3﹣、Cl﹣

D.酸性透明溶液中:

Cu2+、Al3+、SO42﹣、NO3﹣

5.Q、R、X、Y、Z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五种短周期元素,在短周期的所有元素中Q的原子半径与Z的原子半径之比最小(不包括稀有气体),R、X、Y三种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同一周期中R的一种单质的熔点最高,Y与Q、R、X、Z均能形成多种常见化合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Y形成的最简单化合物的稳定性:

X>Y

B.Z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三周期第IA族

C.Q与R两元素组成的分子构型是正四面体型

D.X、Y最多可以形成5种化合物

6.常温下,浓度均为0.1mol/L的6种盐溶液pH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溶质

Na2CO3

NaHCO3

Na2SiO3

Na2SO3

NaHSO3

NaClO

pH

11.6

9.7

12.3

10.0

4.0

10.3

A.Cl2和Na2CO3按物质的量之比1:

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l2+Na2CO3+H2O=HClO+NaHCO3+NaCl

B.相同条件下电离程度比较:

HCO3﹣>HSO3﹣>HClO

C.6种溶液中,Na2SiO3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最小

D.NaHSO3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顺序为c(Na+)>c(H+)>c(HSO3﹣)>c(SO32‑)>c(OH﹣)

7.一种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原理示意如图.

下列有关该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电极A上H2参与的电极反应为:

CO+H2+2CO32﹣﹣4e﹣=3CO2+H2O

B.理论上,A极每消耗1molH2,则消耗

molCH4

C.电池工作时,CO32﹣向电极A移动

D.电极B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O2+2CO2+4e﹣=2CO32﹣

 

三、非选择题

8.氨气在工农业生产中有重要应用,如图1所示,向NaOH固体上滴几滴浓氨水,迅速盖上盖,观察现象.

①浓盐酸液滴附近会出现白烟,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FeSO4液滴中先出现灰绿色沉淀,过一段时间后变成红褐色,发生的反应包括Fe2++2NH3•H2O═Fe(OH)2↓+2NH4+和  .

(2)已知氨气极易溶于水,而难溶于有机溶剂CCl4.如图2装置中不适宜做氨气尾气吸收的是  .

9.现代传感信息技术在化学实验中有广泛的应用.

某小组用传感技术测定喷泉实验中的压强变化来认识喷泉实验的原理(图1).

(1)关闭a,将吸有2mL水的胶头滴管塞紧颈口c,打开b,完成喷泉实验,电脑绘制三颈瓶内气压变化曲线(图2).图2中  点时喷泉最剧烈.

(2)从三颈瓶中量取25.00mL氨水至锥形瓶中,加入  做指示剂;用0.0500mol•L﹣1HCl滴定.终点时溶液颜色由  色变为  色,用pH计采集数据、电脑绘制滴定曲线如图3.

(3)据图,计算氨水的浓度为  mol•L﹣1;比较当VHCI=17.50ml时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关系  .

(4)关于该滴定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锥形瓶中有少量蒸馏水导致测定结果偏低

B.酸式滴定管在滴定前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测得氨水的浓度偏高

C.酸式滴定管未用盐酸润洗会导致测得氨水的浓度偏高

D.滴定终点时俯视读数会导致测得氨水的浓度偏低.

10.为有效控制雾霾,各地积极采取措施改善大气质量.研究并有效控制空气中氮氧化物、碳氧化物含量显得尤为重要.

Ⅰ.氮氧化物研究

(1)一定条件下,将2molNO与2molO2置于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2NO(g)+O2(g)⇌2NO2(g),下列各项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a.体系压强保持不变b.混合气体颜色保持不变

c.NO和O2的物质的量之比保持不变d.每消耗1molO2,同时生成2molNO2

(2)在T1、T2温度下,一定量的NO发生分解反应时N2的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如图1所示,根据图象判断反应N2(g)+O2(g)⇌2NO(g)的△H  0(填“>”或“<”).

(3)NOx是汽车尾气中的主要污染物之一.汽车发动机工作时会引发N2和O2反应,其能量变化示意图如图2:

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

Ⅱ.碳氧化物研究

(1)在体积可变(活塞与容器之间的摩擦力忽略不计)的密闭容器如图3所示,现将3molNH3和2molCO2放入容器中,移动活塞至体积V为2L,用铆钉固定在A、B点,发生合成尿素的总反应如下:

CO(g)+2H2(g)⇌CH3OH(g)

测定不同条件、不同时间段内的CO的转化率,得到如下数据:

10min

20min

30min

40min

T1

30%

55%

65%

65%

T2

35%

50%

a1

a2

①根据上表数据,请比较T1  T2(选填“>”、“<”或“=”);T2℃下,第30min时,a1=  ,该温度下的化学平衡常数为  .

②T2℃下,第40min时,拔去铆钉(容器密封性良好)后,活塞没有发生移动,再向容器中通人6molCO,此时v(正)  v(逆)(选填“>”、“<”或“=”),判断的理由是  .

(2)一定条件下可用甲醇与CO反应生成醋酸消除CO污染.常温下,将amol/L的醋酸与bmol/LBa(OH)2溶液等体积混合,充分反应后,溶液中存在2c(Ba2+)=c(CH3COO﹣),则该混合溶液中醋酸的电离常数Ka=  (用含a和b的代数式表示)

11.软锰矿(主要成分为MnO2)可用于制备锰及其化合物.

(1)早期冶炼金属锰的一种方法是先煅烧软锰矿生成Mn3O4,再利用铝热反应原理制得锰,该铝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现代冶炼金属锰的一种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下表为t℃时,有关物质的pKsp(注:

pKsp=﹣lgKsp).

物质

Fe(OH)3

Cu(OH)2

Ca(OH)2

Mn(OH)2

CuS

CaS

MnS

MnCO3

pKsp

37.4

19.32

5.26

12.7

35.2

5.86

12.6

10.7

软锰矿还原浸出的反应为:

12MnO2+C6H12O6+12H2SO4=12MnSO4+CO2↑+18H2O

①该反应中,还原剂为  .写出一种能提高还原浸出速率的措施:

  .

②滤液1的pH  (填“>”、“<”或“=”)MnSO4浸出液的pH.

③加入MnF2的主要目的是除去  (填Ca2+、Fe3+或Cu2+)

(3)由MnSO4制取MnCO3

往MnSO4溶液中加入过量NH4HCO3溶液,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若往MnSO4溶液中加入(NH4)2CO3溶液,还会产生Mn(OH)2,可能的原因有:

MnCO3(s)+2OH﹣(aq)⇌Mn(OH)2(s)+CO32﹣(aq),t℃时,计算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填数值).

 

2015-2016学年广东省揭阳市普宁一中高二(下)第二次月考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设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正确的是(  )

A.高温下,0.2molFe与足量水蒸气反应,生成的H2分子数目为0.3NA

B.室温下,1LpH=12的NaOH溶液中,由水电离的OH﹣离子数目为0.01NA

C.氢氧燃料电池负极消耗22.4L(标准状况)气体时,电路中通过的电子数目为2NA

D.0.1mol丙烯酸中含有双键的数目为0.1NA

【考点】阿伏加德罗常数.

【分析】A.依据方程式:

3Fe+4H2O(g)

Fe3O4+4H2计算;

B.pH=12的氢氧化钡溶液中,氢氧根的浓度为0.01mol/L;

C.氢氧燃料电池负极消耗1molH2时,电路中通过电子的数目为2NA,结合电极反应计算;

D.1mol丙烯酸中含2mol双键.

【解答】解:

A.依据方程式:

3Fe+4H2O(g)

Fe3O4+4H2,消耗3mol铁生成4mol氢气,则消耗0.2molFe生成

mol氢气,故A错误;

B.pH=12的氢氧化钡溶液中,氢氧根的浓度为0.01mol/L,氢离子浓度=10﹣12mol/L,故1L溶液中含有的氢氧根的物质的量为0.01mol,水电离出氢氧根离子水个数为10﹣12NA个,故B错误;

C.氢氧燃料电池负极消耗1molH2时,电路中通过电子的数目为2NA,故C正确;

D.丙烯酸中含碳碳双键和碳氧双键,故1mol丙烯酸中含2mol双键,即0.1mol丙烯酸中含有双键的数目为0.2NA,故D错误;

故选:

C.

 

2.如图所示的有机物G,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1mol该有机物分别与足量的Na、NaOH、Na2CO3反应,消耗它们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

3:

1

B.所有碳原子可能共平面

C.与溴水既能发生取代反应又能发生加成反应

D.能与新制的Cu(OH)2反应

【考点】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

【分析】该物质中含有酚羟基、苯环、碳碳双键和羧基,具有酚、苯、烯烃和羧酸性质,能发生取代反应、氧化反应、加成反应、加聚反应、酯化反应等.

【解答】解:

A.羟基和羧基能和钠反应生成氢气,酚羟基和羧基能和NaOH反应,酚羟基和羧基能和碳酸氢钠反应,所以1mol该有机物分别与足量的Na、NaOH、Na2CO3反应,消耗它们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

3:

3=1:

1:

1,故A错误;

B.含有乙烯和苯结构特点,根据乙烯和苯结构知,该分子中所有C原子可能共平面,故B正确;

C.含有酚羟基且苯环上酚羟基邻对位有H原子,所以能与溴发生取代反应,含有碳碳双键,所以能与溴发生加成反应,故C正确;

D.含有羧基,所以能和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发生中和反应,故D正确;

故选A.

 

3.下列实验中,对应的现象以及结论都正确且两者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

A.向淀粉溶液中加入少量的稀硫酸,加热几分钟,冷却后再向该溶液中加入新制Cu(OH)2.没有红色沉淀生产,说明淀粉没有水解

B..向无水乙醇中加入浓H2SO4,加热至170℃,产生的气体通入酸性KMnO4溶液,紫红色褪去.则使溶液褪色的气体是乙烯

C.CO2通入到饱和的Na2CO3溶液中有晶体析出,则晶体为NaHCO3

D.检验Fe2+时,加入KSCN溶液后,发现溶液变红,则Fe2+已被氧化

【考点】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

【分析】A.葡萄糖在碱性条件下与新制Cu(OH)2浊液反应;

B.乙醇和浓硫酸反应制取乙烯的过程中,会有少量的SO2产生,SO2具有还原性,也可以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C.相同条件下,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可知反应生成的碳酸氢钠的溶解度小;

D.Fe3+遇KSCN溶液后变红色.

【解答】解:

A.葡萄糖与新制Cu(OH)2浊液反应需在碱性条件下,应加入碱将水解后的淀粉溶液调节成碱性,才可以产生砖红色沉淀,故A错误;

B.乙醇和浓硫酸反应制取乙烯的过程中,会有少量的SO2产生,也可以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故B错误;

C.相同条件下,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可知反应生成的碳酸氢钠的溶解度小,则由晶体析出可知,溶解度:

Na2CO3>NaHCO3,故C正确;

D.Fe3+遇KSCN溶液后变红色,说明存在Fe3+,可为Fe2+部分被氧化,故D错误.

故选C.

 

4.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酸性溶液中:

K+、MnO4+、SO42﹣Cl﹣

B.能使甲基橙显红色的溶液:

Fe2+,NO3﹣,Na+,SO42﹣

C.

=l0﹣12的水溶液中:

NH4+、Al3+、NO3﹣、Cl﹣

D.酸性透明溶液中:

Cu2+、Al3+、SO42﹣、NO3﹣

【考点】离子共存问题.

【分析】A.酸性条件下高锰酸根离子能够氧化氯离子;

B.该溶液呈酸性,酸性条件下硝酸根离子能够氧化亚铁离子;

C.该溶液为碱性溶液,铝离子、铵根离子与氢氧根离子反应;

D.四种离子之间不反应,都不与酸性溶液中的氢离子反应.

【解答】解:

A.酸性溶液中,MnO4+、Cl﹣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A错误;

B.能使甲基橙显红色的溶液为酸性溶液,Fe2+、NO3﹣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B错误;

C.该溶液中存在大量氢氧根离子,NH4+、Al3+与氢氧根离子反应,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C错误;

D.酸性溶液中存在大量氢离子,Cu2+、Al3+、SO42﹣、NO3﹣之间不发生反应,都不与氢离子反应,在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故D正确;

故选D.

 

5.Q、R、X、Y、Z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五种短周期元素,在短周期的所有元素中Q的原子半径与Z的原子半径之比最小(不包括稀有气体),R、X、Y三种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同一周期中R的一种单质的熔点最高,Y与Q、R、X、Z均能形成多种常见化合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Y形成的最简单化合物的稳定性:

X>Y

B.Z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三周期第IA族

C.Q与R两元素组成的分子构型是正四面体型

D.X、Y最多可以形成5种化合物

【考点】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关系.

【分析】Q、R、X、Y、Z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五种短周期元素,在短周期的所有元素中Q的原子半径与Z的原子半径之比最小(不包括稀有气体),原子半径最小的是H元素、最大的是Na元素,所以Q是H、Z是Na元素;

R、X、Y三种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同一周期中R的一种单质的熔点最高,且R原子序数小于Na,所以R的一种单质是原子晶体且为第二周期元素,所以R是C元素,Y与Q、R、X、Z均能形成多种常见化合物,则Y是O元素,X为N元素;

A.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

B.Z是Na元素,主族元素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与其周期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与其族序数相同;

C.Q、R分别是H、C元素,这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分子构型可能是正四面体结构、可能是直线形结构等;

D.X、Y分别是N、O元素,二者形成多种氮氧化物.

【解答】解:

Q、R、X、Y、Z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五种短周期元素,在短周期的所有元素中Q的原子半径与Z的原子半径之比最小(不包括稀有气体),原子半径最小的是H元素、最大的是Na元素,所以Q是H、Z是Na元素;

R、X、Y三种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同一周期中R的一种单质的熔点最高,且R原子序数小于Na,所以R的一种单质是原子晶体且为第二周期元素,所以R是C元素,Y与Q、R、X、Z均能形成多种常见化合物,则Y是O元素,X为N元素;

A.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非金属性Y>X,所以X、Y形成的最简单化合物的稳定性:

X<Y,故B错误;

B.Z是Na元素,主族元素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与其周期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与其族序数相同,所以Na位于第三周期第IA族,故B正确;

C.Q、R分别是H、C元素,这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分子构型可能是正四面体结构、可能是直线形结构等,故C错误;

D.X、Y分别是N、O元素,二者形成多种氮氧化物,如N2O、NO、NO2、N2O4、N2O3、N2O5等,故D错误;

故选B.

 

6.常温下,浓度均为0.1mol/L的6种盐溶液pH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溶质

Na2CO3

NaHCO3

Na2SiO3

Na2SO3

NaHSO3

NaClO

pH

11.6

9.7

12.3

10.0

4.0

10.3

A.Cl2和Na2CO3按物质的量之比1:

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l2+Na2CO3+H2O=HClO+NaHCO3+NaCl

B.相同条件下电离程度比较:

HCO3﹣>HSO3﹣>HClO

C.6种溶液中,Na2SiO3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最小

D.NaHSO3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顺序为c(Na+)>c(H+)>c(HSO3﹣)>c(SO32‑)>c(OH﹣)

【考点】盐类水解的原理.

【分析】酸性越弱,其酸根离子水解程度越大,对应的盐溶液的pH越大;

A、由表中数据可知,HClO的酸性大于HCO3﹣,小于H2CO3;

B、酸性越强,酸的电离程度越大;

C、能水解的盐促进水的电离,水解程度越大,水的电离程度越大;

D、NaHSO3溶液显酸性,HSO3﹣在溶液中部分电离,HSO3﹣的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

【解答】解:

酸性越弱,其酸根离子水解程度越大,对应的盐溶液的pH越大;

A、由表中数据可知,HClO的酸性大于HCO3﹣,小于H2CO3,则Cl2和Na2CO3按物质的量之比1:

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l2+Na2CO3+H2O=HClO+NaHCO3+NaCl,故A正确;

B、酸性越强,酸的电离程度越大,酸性:

HSO3﹣>HClO>HCO3﹣,则相同条件下电离程度比较:

HSO3﹣>HClO>HCO3﹣,故B错误;

C、能水解的盐促进水的电离,水解程度越大,水的电离程度越大,6种溶液中,Na2SiO3的水解程度最大,则Na2SiO3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最大,故C错误;

D、NaHSO3溶液显酸性,HSO3﹣在溶液中部分电离,HSO3﹣的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则NaHSO3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顺序为c(Na+)>c(HSO3﹣)>c(H+)>c(SO32‑)>c(OH﹣),故D错误;

故选A.

 

7.一种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原理示意如图.

下列有关该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电极A上H2参与的电极反应为:

CO+H2+2CO32﹣﹣4e﹣=3CO2+H2O

B.理论上,A极每消耗1molH2,则消耗

molCH4

C.电池工作时,CO32﹣向电极A移动

D.电极B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O2+2CO2+4e﹣=2CO32﹣

【考点】化学电源新型电池.

【分析】原电池工作时,CO和H2失电子在负极反应,则A为负极,CO和H2被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正极B上为氧气得电子生成CO32﹣,根据电子守恒结合反应方程式解答该题.

【解答】解:

A.原电池工作时,CO和H2失电子在负极反应,A为负极,负极上CO和H2失电子发生了氧化反应,电极A反应为:

H2+CO+2CO32﹣﹣4e﹣=H2O+3CO2,故A正确;

B.负极上CO和H2被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电极A反应为:

H2+CO+2CO32﹣﹣4e﹣=H2O+3CO2,B为正极,正极为氧气得电子生成CO32﹣,反应为O2+2CO2+4e﹣=2CO32﹣,

根据反应CH4+H2O=3H2+CO,理论上,A极每消耗1molH2,转移4mol电子,则消耗

molCH4,故B错误;

C.电池工作时,CO32﹣向负极即向着电极A移动,故C正确;

D.B为正极,正极为氧气得电子生成CO32﹣,反应为O2+2CO2+4e﹣=2CO32﹣,故D正确.

故选B.

 

三、非选择题

8.氨气在工农业生产中有重要应用,如图1所示,向NaOH固体上滴几滴浓氨水,迅速盖上盖,观察现象.

①浓盐酸液滴附近会出现白烟,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H3+HCl═NH4Cl .

②FeSO4液滴中先出现灰绿色沉淀,过一段时间后变成红褐色,发生的反应包括Fe2++2NH3•H2O═Fe(OH)2↓+2NH4+和 4Fe(OH)2+O2+2H2O═4Fe(OH)3 .

(2)已知氨气极易溶于水,而难溶于有机溶剂CCl4.如图2装置中不适宜做氨气尾气吸收的是 C .

【考点】氨的化学性质.

【分析】

(1)①浓盐酸和浓氨水易挥发,浓盐酸液滴附近会出现白烟,发生HCl与氨气的反应生成氯化铵;

②氢氧化钠具有吸水性,溶于水并放热,滴加氨水,生成氨气,氨气与浓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铵,与浓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铵或硫酸氢铵,氨气与硫酸亚铁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氢氧化亚铁不稳定,易被氧化生成氢氧化铁,以此解答;

(2)根据氨气极易溶于水,尾气吸收时要防止倒吸,导气管不能插入到液面以下以及氨气难溶于有机溶剂CCl4.

【解答】解:

(1)①浓盐酸液滴附近会出现白烟,发生HCl与氨气的反应生成氯化铵,该反应为NH3+HCl═NH4Cl,故答案为:

NH3+HCl═NH4Cl;

②FeSO4与碱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发生反应为Fe2++2NH3•H2O═Fe(OH)2↓+2NH4+,然后出现灰绿色沉淀,过一段时间后变成红褐色,是因氢氧化亚铁被氧化,发生反应为4Fe(OH)2+O2+2H2O═4Fe(OH)3,

故答案为:

4Fe(OH)2+O2+2H2O═4Fe(OH)3;

(2)A、水的密度比四氯化碳小,浮在四氯化碳的上面,四氯化碳不能和氨气反应,也不溶解氨气,该装置既能够吸收易溶性气体,又能够防止倒吸.故A正确;

B、吸收装置中的导管下连漏斗,漏斗的边缘紧靠液面,易吸收易溶性气体,能防止倒吸,故B正确;

C、吸收装置中的导气管插入到液面,易吸收易溶性气体,但产生倒吸,故C错误;

D、吸收装置中的导管没直接伸入到液体中,而是与烧杯连接紧密,易吸收易溶性气体,能防止倒吸,故D正确;

故选:

C.

 

9.现代传感信息技术在化学实验中有广泛的应用.

某小组用传感技术测定喷泉实验中的压强变化来认识喷泉实验的原理(图1).

(1)关闭a,将吸有2mL水的胶头滴管塞紧颈口c,打开b,完成喷泉实验,电脑绘制三颈瓶内气压变化曲线(图2).图2中 D 点时喷泉最剧烈.

(2)从三颈瓶中量取25.00mL氨水至锥形瓶中,加入 甲基橙 做指示剂;用0.0500mol•L﹣1HCl滴定.终点时溶液颜色由 黄 色变为 橙 色,用pH计采集数据、电脑绘制滴定曲线如图3.

(3)据图,计算氨水的浓度为 0.0450 mol•L﹣1;比较当VHCI=17.50ml时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关系 c(NH4+)>c(Cl﹣)>c(OH﹣)>c(H+) .

(4)关于该滴定实验的说法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起诉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