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选修课教育学期末考试重点范围.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950642 上传时间:2023-08-0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5.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选修课教育学期末考试重点范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大学选修课教育学期末考试重点范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大学选修课教育学期末考试重点范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大学选修课教育学期末考试重点范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大学选修课教育学期末考试重点范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学选修课教育学期末考试重点范围.docx

《大学选修课教育学期末考试重点范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选修课教育学期末考试重点范围.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学选修课教育学期末考试重点范围.docx

大学选修课教育学期末考试重点范围

文档编制序号:

[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大学选修课教育学期末考试重点范围

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一、萌芽阶段

《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学专着,已初步具备了“教育学的雏形”。

《学记》辑于《礼记》之中,作者不祥,一般认为是孟子的学生乐正克所作。

《学记》成书时间大约在战国末期,全篇1229字,篇幅虽短,内容却涉及教育的作用、学校教育制度、教育教学原则、方法等许多方面,是对先秦时期教育教学第一次从理论上进行了比较全面系统的总结,奠定了我国古代教育的理论基础。

苏格拉底及其后继者们的教育活动,都孕育了较为丰富而系统的教育理论。

苏格拉底的“产婆术”被认为是启发式教学法在西方的渊源。

古罗马着名演说家、教育理论

家昆体良(MarcusFabiusQuintilianus约35—95)被公认为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位教育理论家。

他的《论演说家的教育》也成为西方第一部系统阐述教育理论的着作。

二、独立形态时期

三、发展多样化阶段

四、理论深化阶段

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一)什么是教育学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探讨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确立教育价值、优化教育艺术的一门科学。

(二)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学是一门社会科学,是把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教育作为自己专门的研究领域。

它的研究对象就是教育、教学现象和教育问题。

二、什么是教育

广义:

一切增进人的知识与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

狭义:

学校教育,即指社会通过学校对受教育的对象所施加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以使受教育者发生预期变化的活动。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

教育是人类有意识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中西教育可以从词源上看到两者区别:

中国的“教育”有“外铄”的渊源

西方的“教育”有“内发”的传统

教育在形态上的发展

教师的含义

广义:

教师与教育者是同一语。

狭义:

指学校的专职教师,是在学校中传递人类科学文化知识与技能,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一定社会需要的专门人才的专职人员。

二、教师的社会地位

(一)教师的专业地位

(二)教师的经济地位

(三)教师的政治地位

(四)教师的职业声望

(二)学生

1。

学生的本质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人;学生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

○2。

学生的特点

主动性;未完成性;开放性;独特性;创造性

3.两种不同的学生观

教师中心论——赫尔巴特

儿童中心论——杜威

4.学生的社会地位

(一)青少年儿童是权利的主体

儿童利益最佳原则

尊重儿童尊严原则

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

无歧视原则

(二)青少年儿童的合法权利

生存的权利;受教育的权利;受尊重的权利;安全的权利

(三)学生应履行的基本义务

学生的义务是指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必须履行的责任,表现为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必须作出一定行为或不得作出一定行为。

依学生的不同年龄阶段和就读学校的不同类别,学生的具体义务各有差别。

1)学生有遵守法律、法规的义务;

2)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3)学生有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义务;

4)学生有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的义务。

五、学生的发展与教育

1.学生发展的内涵

学生在遗传、环境和学校教育的相互作用下,其身体心理两个方面所发生的量和质的变化。

○2.学生发展的特点

发展的不平衡性;发展的顺序性;发展的阶段性;“最佳发展期”;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1、发展的不平衡性

⑴生理和心理成熟的不平衡性。

(2)发展速度的不平衡

教育:

抓住关键期,适时而教

2、发展的顺序性

(1)身体发展

(2)心理发展

教育:

循序渐进、不要拔苗助长

3、发展的阶段性

教育:

分段进行

4、个体差异性

个体学生的发展速度、水平、优势领域千差万别。

教育:

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5、分化与互补的协调性

教育:

对差生树立信心、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

○3.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

一、家庭

1.亲子关系:

依恋关系理论

2.家庭自然结构:

残缺家庭、不和谐家庭、留守儿童

3.家庭经济条件:

经济条件的两面性

4.父母的教养方式:

父母的教育观、价值观、对孩子期望、教养方式。

二、学校

1.教师的影响2.校园文化3.校规校纪

期望效应并不是只有好的一面,它应分为两种:

一种是积极向上的,又被称为“盖拉蒂效应”模式。

还有一种消极,否定的,称为“戈莱姆效应”模式。

三、同辈群体

同辈群体的特征

1.平等性:

年龄、知识、能力等方面相近,地位平等;

2.趋同性:

地位、年龄、兴趣、爱好、价值观大体相同;

3.开放性:

成员之间的交流在语言、方式、话题等方面不需要限定形式;

4.互动性:

同辈群体提供了个体间交流各种社会信息、看法的平台。

同辈群体的影响

保护和发展功能:

(1)满足情感交流的需求

(2)促进青少年学习和兴趣爱好发展

(3)是获得生活经验和社会信息的主要来源(4)对生活目标和价值观的影响

(5)培养社会角色,学习行为规范(6)环境适应能力和合作竞争的本领

消极影响

(1)与社会主流文化存在着相悖

(2)一定的自卫性和排斥性

(3)行为规范非正式性(4)单一的感情纽带(5)易导致盲目性

(三)教育影响

教育内容

含义:

是经过课程设置和编制而具体化了的知识、技能、思想观念、行为习惯,是教师和学生作用的对象和客体,是教师活动、研究的主要对象之一,是学生活动所作用的全部对象。

表现形式的变化:

1.生产经验和群居生活共同遵守的风俗习惯。

2.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

3.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学材料

特点:

1.是一种特定的,具有教育性的人类文化成果。

2.是人类文化再生产的结果。

3.具有简洁性和高度概括性等特征。

4.是师生共同活动的客体。

教育方法

1.含义:

师生在教学活动中,为了完成一定的任务而采用的方式和手段的总称。

它既包括教师的教法,也包括学生的学法,是教师行为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有效组织。

A.是师生共同活动的方式B.教学方法的选择和组合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

教育技术

1。

含义:

教学活动中所应用的教学媒体的硬件和软件。

2。

类别:

物化形态、智能形态

3。

发展阶段:

通过口授或演示后向后代传递;通过文字和系统的教育传递文化;通过高科技途径传递和保存文化

(四)教育要素之间的关系

1。

教师、学生与知识的关系

2。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形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

1.社会关系2.教学关系3.心理关系4.政治关系5.组织关系6.管理关系

在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基本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一、师生在教育内容上是授受关系

二、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关系

三、师生在道德上是相互促进关系

师生关系类型:

有人根据师生之间在教育过程中不同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将师生关系分为三种类型:

专制型这一类型是以命令、权威、服从、疏远为其心态和行为特征的。

放任型这一类是以无序、随意、放纵为其心态和行为特征的

民主型这种类型是以开放、平等、互助为其主要心态和行为特征的。

理想师生关系的基本特征:

1.尊师爱生,相互配合2.民主平等,和谐亲密3.共享共创,教学相长

良好师生关系构建的基本策略:

1.努力提高自我修养,健全人格

2.正确对待学生/了解和研究学生/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热爱、尊重学生

第2章教育的历史发展

教育的起源:

(一)教育的神话起源说

(二)生物起源说(三)心理模仿起源说(四)劳动起源说(五)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起源说

第2章教育的历史发展

一、原始社会教育

原始社会特征:

生产工具以石器为主、共产主义的生活方式、巫术性质的原始舞蹈和严格的仪式性的知识

2.原始社会教育的特征

(1)教育形态教育水平低。

(2)教育没有阶级性。

(3)教育与原始宗教或仪式有着紧密的联系。

二、古代教育

(一)古代中国教育

1。

国家办学

三古:

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

西周:

官学体系,分国学、乡学,以六艺为内容。

2。

私学兴盛:

春秋战国学派纷立,百家争鸣。

3。

以吏为师

4。

选取取士、九品中正制、科举选士

中国: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二)古希腊罗马教育

1。

斯巴达军事体育教育2。

雅典公民教育3。

古罗马教育系统

西方:

“七艺”——文法学、修辞学、辩证法、算术、几何学、天文学和音乐

(三)欧洲中世纪教育:

教会学校/宫廷学校/骑士学校/中世纪大学

(四)古代教育的特征:

等级性/工具性/专制性/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二、近代教育(14世纪至二战前)

(一)近代教育的社会背景

1。

文艺复兴运动推进古代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

2。

科学革命、技术革命,改变着教育,教育成为大工业生产的必要条件。

(二)近代教育的特征

1。

教育事务在国家事务中具有重要地位,公共教育事业受到政府的重视。

2。

国家实施初等教育3。

中等职业教育获得发展4。

新型大学纷纷建立,高等教育职能发生变化。

5。

学校教育朝着制度化、系统化方向发展。

三、现代教育

(一)现代教育的社会背景

1。

科学技术发展与现代化发展同步2。

教育成为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基石。

社会发展趋势对教育产生影响、导致了众多新教育现象:

教育终身化;教育全民化;教育民主化;教育多元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二)现代教育特征

1。

教育形态发生重大变化

2。

大力加强基础教育,不断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

加强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沟通和结合,职业教育多层次发展。

4。

精英化高等教育和大众化高等教育同时推进。

(15%-50%)

5。

国际教育交流和合作日益频繁。

6。

终身教育体系在逐步构建。

当代教育发展和改革趋势

一、教育的民主化

要求教育具有“平等、民主、合作,能协调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积极合作的特点”

1.教育机会均等2.教育管理民主化3.教学民主化

二、教育终身化

人们在一生中所受到一切形式教育的总合。

1.教育的终身化:

从胎儿到坟墓的全程教育2.教育的全民性:

没有限制对象的全民教。

3.教育的开放性:

超越学校围墙的教育。

4.教育的自主性:

自我导向学习的教育。

5.教育的实用性:

完善自我的教育。

三、教育的国际化

1.教育目标国家2.课程内容国际化3.教育渠道国际化

国际化人才:

是指具有国际化意识和胸怀以及国际一流的知识结构,视野和能力达到国际化水准,在全球化竞争中善于把握机遇和争取主动的高次人才

国际化人才应具备以下7种素质:

1.宽广的国际化视野和强烈的创新意识;2.熟悉掌握本专业的国际化知识;3.熟悉掌握国际惯例;4.较强的跨文化沟通能力;5.独立的国际活动能力;6.较强的运用和处理信息的能力;7.具备较高的思想素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

四、教育的个性化

1.教育的人道化、人性化。

2.考虑个人的心理、生理特点,考虑个人的天赋、兴趣、社会志向、职业选择等。

3.学校的个性特点。

五、教育的信息化

1.需要教育培养适应信息化社会的人才。

2.教育要把信息技术手段有效运用到教学和科研中。

(1)让学生学会使用电子计算机。

(2)让学生学会收集、选择、处理信息;进而学会创造信息。

(3)促进学校教学手段的信息化,包括摄影机、录象机、录音机、语音室、电子实习平台等。

(4)建立信息库、信息网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化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