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钢固态相变实验报告.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947065 上传时间:2023-08-03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9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45钢固态相变实验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45钢固态相变实验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45钢固态相变实验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45钢固态相变实验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45钢固态相变实验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45钢固态相变实验报告.docx

《45钢固态相变实验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5钢固态相变实验报告.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45钢固态相变实验报告.docx

45钢固态相变实验报告

 

材料科学基础实验报告

材料基礎科学実験レポートExperiment

 

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

金属材料工程(日语强化)

班级:

0707班

姓名:

赵宇

学号:

200766502

 

大连理工大学实验报告

学院(系):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

金属材料工程(日语强化)班级:

0707班

姓名:

赵宇学号:

200766502组:

___

实验时间:

2010-10-9——2010-12-18实验室:

材料馆111,123,117,113实验台:

指导教师签字:

成绩:

材料科学基础实验报告

材料基礎科学実験レポート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目標と要求):

(一)实验目的(目標):

1.掌握金相试样的制备过程,并对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

2.了解金属材料的热处理工艺,针对其应用特点进行热处理工艺设计,并进行热处理操作。

分析碳钢在热处理时,温度、冷却速度对其组织与硬度的影响。

3.掌握在金相显微镜下观察和分析材料的金相组织,掌握不同的热处理工艺中组织结构的转变。

4.了解各种硬度计的特点、原理、使用范围以及测定方法。

5.掌握定量金相的原理和测定方法。

6.了解几种常用工程材料的成分——组织结构——机械性能之间关系的一般规律。

7.了解光学金相显微镜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二)实验要求(要求):

完成该设计性开放实验课程,要求同学独立的进行查阅资料、制定并实施实验方案、整理和分析实验结果等各个实践环节,在实验观察和操作的基础上,以基本实验方法为主题,贯穿专业理论知识学习,培养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自己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在实验操作的实践中学习金属学等相关的基本知识,初步具备独立设计实验方案和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

二、主要仪器设备(機械と設備)

砂轮机、轮盘、砂纸(200#、400#、600#、800#、1000#)、抛光机、抛光布、抛光液、腐蚀液(4%硝酸酒精)、棉球、吹风机、光学金相显微镜、数码相机、布氏硬度计HB-300、洛氏硬度计HR-150、箱式电阻炉、读数显微镜JC-10

三、实验原理及步骤(原理と段取り)

(一)原材料处理(元の材料の処理):

1.切样(切り)

2.倒角(丸め)

防止在打磨过程中由于试样边缘锋利划伤手指或划破砂纸。

3.打磨平面(平滑化)

4.制样(サンプルを作り)

5.粗磨(粗研削)

先用200#砂纸打磨,注意保持试样垂直,保证磨出水平面。

到磨痕方向一致时,换400#砂纸,垂直于之前的磨痕进行打磨。

注意及时用清水将粗砂粒清洗掉。

6.细磨(精密研削)

试样经过粗磨后,表面依然存在较深磨痕。

依次用600#、800#、1000#砂纸重复上述步骤进行打磨。

7.抛光(研磨)

除去砂纸留下的细磨痕,获得光滑的镜面。

抛光时握住试样,使磨面均匀地压在旋转的抛光盘上,并随时将试样由中心至边缘往返移动。

抛光时要不断的添加磨料和润滑液。

待磨痕消除后,抛光即应停止。

如果抛光织物太湿润,抛光时间太长,抛光面会出现蚀坑,需返回到800#或1000#的砂纸上重新磨光,再重新抛光。

抛光后应马上吹干,进行腐蚀,防止生锈。

8.腐蚀(腐食)

使用4%硝酸酒精溶液作为腐蚀剂,用镊子夹取蘸有腐蚀剂的脱脂棉,不断的擦试抛光后的试样表面,腐蚀3-4秒后迅速用清水冲洗干净,然后用吹风机迅速把试样表面吹干,防止表面生锈。

(二)观察原始状态(元の状態の観測)

腐蚀好的试样,在金相显微镜下观察试样的原始组织。

并且与给出的参考照片进行比对,从而初步判断式样的材料成分。

若视野中出现黑色或其他颜色斑点,说明试样生锈,应重新进行抛光腐蚀。

(三)显微照相(顕微鏡写真)

用配备数码照相系统的金相显微镜拍摄试样的原始组织。

(四)定量金相技术(定量的な金属組織学的手法)

定量金相是指借助于金相显微镜(或图像分析仪)在二维平面上对显微组织作几何测量,然后推算出三维空间中组织特征的方法。

在金属和合金组织的各种形态参数的测量中,应用定量金相技术来测定第二相体积分数、第二相尺寸、质点间距、对有方向性组织的取向程度、比相界面、近邻率、连续性等。

本次实验中用到的方法有测量面积法、线分法和点标法。

定量金相计算的基本公式:

1.P

=P/P

落在测量上的点/总点数用来表示点分数

2.P

=P/L

测试线与待测对象的交点/测试线的长度

3.L

=L/L

待测线的长度/测试线的长度用来表示线分数

4.A

=A/A

待测所占面积/总面积用来表示面分数

5.N

=N/N

待测对象的个数/测试线的长度

6.V

=V/V

待测对象的体积/总体积

K-与置信水平P有关的量表征P

相对波动大小

ε-绝对误差

-均方差〔标准偏差〕表征量数据的分散性

P-置信水平

(五)硬度试验原理(硬さ実験の原理)

1.布氏硬度试验原理(ブリネル硬度)

根据GB231-84规定,布氏硬度试验法是用直径为D的淬火钢球(或硬质合金球),以相应的试验力F压入被测材料的表面,保持规定的时间后,卸掉试验力,用读数显微镜测出材料表面的压痕直径d。

计算压痕单位面积上所受的力,即为被测金属的布氏硬度值HBS(或HBW)。

但实验时,是根据d值查表求硬度值。

2.洛氏硬度试验原理(ロックウェル硬度)

洛氏硬度试验是将顶角为120°金刚石圆锥体或直径为1.588mm的淬火钢球压头,在一定载荷F作用下压入被测金属表面,保持一定时间后卸掉载荷。

根据压痕的深度h确定被测金属的硬度值。

但本实验中可以直接从洛氏硬度计的表盘上直接读出洛氏硬度值。

(六)碳钢的热处理(熱処理)工艺原理

钢的热处理是指将钢在固态下施以不同的加热、保温与冷却,以改变其组织和性能的工艺。

普通热处理有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等。

1.加热温度(加熱の温度)

碳钢普通热处理的加热温度,可按表1选定。

但生产中,应根据工件实际情况作适当调整。

热处理加热温度不能过高,否则会使工件的晶粒粗大,氧化、脱碳严重,变形开裂倾向增加。

但加热温度过低,也达不到要求的效果。

表1碳钢普通热处理的加热温度

方法

加热温度(℃)

应用范围

退火

Ac3+(20~60)

亚共析钢完全退火

Ac1+(20~40)

过共析钢球化退火

正火

Ac3+(50~100)

亚共析钢

Accm+(30~50)

过共析钢

淬火

Ac3+(30~70)

亚共析钢

Ac1+(30~70)

过共析钢

回火

低温

150~250

刃具、模具、量具、高硬度零件

中温

350~500

弹簧、中等硬度零件

高温

500~650

齿轮、轴、连杆等综合机械性能零件

2.加热时间(加熱の時間)

热处理加热时间(包括加热、保温时间)通常按工件有效厚度,用下列经验公式计算加热时间:

T=αD

式中:

T——加热时间(min);

α——加热系数(min/mm);

D——工件有效厚度(mm)。

当碳钢工件D≤50mm,在800~960℃箱式电阻炉中加热时,α=1~1.2(min/mm)。

回火的保温时间要保证工件热透并使组织充分转变。

实验时组织转变时间可取0.5h。

3.冷却方法(冷却の方法)

钢退火一般采用随炉冷却到600~550℃以下再出炉空冷。

正火采用空气中冷却。

淬火时,钢在过冷奥氏体最不稳定的范围内(650~550℃)的冷却速度应大于临界冷却速度,以保证工件不转变为珠光体组织;而在Ms点附近的冷却速度应尽可能低,以降低淬火内应力,减少工件变形与开裂。

因此,淬火时除了要选用合适的淬火冷却介质外,还应改进淬火方法。

对形状简单的工件,常采用单液淬火法,碳钢用水或盐水溶液作冷却介质,合金钢常用油作冷却介质。

四、实验内容与数据记录(内容と記録)

本实验的具体流程:

(一)观察原始试样金相组织(元の金属組織の観測)

切样〔きり〕→倒角(丸め)→打磨平面(平滑化)→制样(サンプルを作り)→粗磨(粗研削)→细磨(精密研削)→抛光(研磨)→腐蚀(腐食)(4%硝酸酒精溶液)→观察原始状态(元の状態の観測)→显微照相(顕微鏡の写真)→打硬度(硬さ試験)→定量金相(定量的な金属組織分析)→整理原始数据(データの整理)

原始组织显微照片

图a:

原试样(黑色为珠光体(パーライト)和白色为铁素体フェライ)

根据对显微镜下观察的组织进行分析,并与参考照片比对,初步判断该试样材料为

钢。

需要做定量金相和硬度测试进一步确定。

(二)定量金相计算过程(定量的な金属組織分析)

选定的显微镜为直线行,所以通过计算线分数来计算工件组织中各成分的含量,选择测量铁素体:

1)计算常数---

=0.01,P=96%,K=2,放大倍数为400,故每格长度为0.0033毫米,共100个小格。

2)估测线分数L

,任选一个方向,读得直线上的铁素体占的长度L1=40小格,然后换个方向,读得直线上的铁素体占的长度L2=43个小格

所以估测的L

=〔L1+L2〕/〔2*100〕=(40+43)/200=0.415。

3)估测遍数N

由公式

带入数据得N=4715。

所以实测遍数n=N/占格的晶粒数=4715*2/(40+43)=113.6,取114次。

实测L

为了计算和测量方便,取测试次数为15次。

依靠观察显微镜依次得到每次测量的铁素体占总直线的长度为:

L1=40,L2=43,L3=40,L4=43,L5=42,L6=43,L7=41,L8=45

L9=41,L10=42,L11=44,L12=43,L13=41,L14=40,L15=43

由以上得到的铁素体的含量可以计算出

中的含碳量:

=0.4207

x=0.4464%

得含碳量为0.446%

4)求实际的N,将步骤3)之中得到的L

带入公式得到N=4752。

5)求

将步骤3)中的L

和步骤4)中的N带入步骤3)中的公式得到

=0.005。

=1.0%。

结论:

试样为

钢,且试样组织中铁素体的线分数

=(42.07±1.0)%。

(三)打硬度〔硬さ実験〕

原始组织的硬度测试采用的是布氏硬度〔HB〕。

用布氏硬度计测得材料的硬度。

测量压痕直径后查表得出材料布氏硬度

=278

=264

=288

符合

钢的硬度范围

(四)第一次热处理(熱処理)

淬火〔焼入れ〕:

将试样加热到840-850℃〔加热介质为空气〕,保温30分钟,然后从电加热炉里取出试样,迅速投入水中冷却。

(五)第一次热处理后

1.依照前面所述过程重新制样〔粗磨、细磨、抛光、腐蚀〕,然后观察淬火后的显微组织,并照相。

淬火后组织显微照片:

图b:

840℃淬火:

(出现细小针状、条状马氏体(マルテンサイト),但晶粒偏大)

2.对试样打洛氏硬度(HRC)。

=66

=66.5

=67

淬火后硬度大幅上升

(六)第二次热处理

回火〔焼戻し〕:

将试样加热到600℃,保温1.5小时,然后取出,空冷。

(七)第二次热处理后

1.再次制样。

然后观察回火后显微组织,并照相。

回火后照片

图c:

600℃回火:

(出现索氏体,但显微组织不太明显)

2.打硬度

=30.5

=31.5

=31.2

回火后硬度大幅下降,与原试样硬度相近。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結果と分析)

(一)试样钢种型号的确定(サンプルの確認)

初始金相为铁素体和珠光体,与参考照片对比可初步确定为

钢。

通过金相分析知试样的铁素体含量约为42.07%,碳含量约为0.446%,因此可确定试样为

钢。

(二)试样金相组织分析(金属組織の分析)

1.钢在加热时的组织转变(加熱際の変化)

碳钢的室温组织基本上是铁素体和渗碳体两个相组成,只有在奥氏体状态下才能通过不同的冷却方式使钢转变为不同组织,获得所需要的性能。

所以热处理时须将钢加热到一定的温度,使其组织全部或部分转变为奥氏体。

1)奥氏体(オーステナイト)的形成

钢加热时奥氏体的形成也是通过形核及长大过程来实现的,其具体的转变过程可分为四个步骤:

A.奥氏体晶核形成:

奥氏体的晶核通常优先在铁素体与渗碳体的相界处形成。

这是因为在相界上成分不均匀,且晶格畸变较大,为产生奥氏体晶核提供了浓度和结构两方面的有利条件。

B.奥氏体晶核的长大:

奥氏体晶核形成后,晶核的一侧是铁素体,另一侧是渗碳体,从而使其与铁素体相接触处碳浓度降低,与渗碳体相接触处的碳浓度增高,这就为铁素体转变为奥氏体和渗碳体提供了条件。

通过原子扩散,奥氏体相铁素体和渗碳体两侧逐渐长大。

C.参与奥氏体溶解:

由于铁素体的碳浓度与结构都与奥氏体相近,所以铁素体优先于渗碳体消失。

因此,奥氏体形成后,其中仍有未溶解的渗碳体存在。

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未溶渗碳体将不断溶解,直至全部消失。

D.奥氏体的均匀化:

当残余的渗碳体全部溶解时,奥氏体的碳浓度仍不均匀,原渗碳体处的碳浓度比原铁素体处的高,所以需要延长保温时间,通过碳的扩散,可使奥氏体的碳浓度逐渐趋于均匀。

2)奥氏体晶粒的长大

珠光体向奥氏体转变刚完成时,奥氏体的晶粒很细小,但随着加热温度升高和保温时间的延长,会出现晶粒长大的现象,在给定温度下的奥氏体晶粒度称为实际晶粒度。

奥氏体晶粒长大是一个自发的过程,因晶界能量较高,通过晶粒长大,晶界面积减小,可降低系统能量。

奥氏体晶粒长大是通过晶界两侧原子的扩散,大晶粒吞并小晶粒来完成的。

2.钢在冷却时的组织转变(冷却際の変化)

过冷奥氏体的转变产物及转变过程:

当奥氏体过冷到A1点以下时将发生三种类型的转变,即珠光体转变、贝氏体转变和马氏体转变。

1)珠光体(パーライト)转变——高温转变

当等温温度低于A1而高于C曲线弯折处温度时,过冷奥氏体分解转变为铁素体和渗碳体的机械混合物,即为珠光体。

当奥氏体过冷到A1以下时,首先在奥氏体晶界处分解析出渗碳体片,接着在渗碳体附近的奥氏体转变成片状铁素体;铁素体片附近的奥氏体又析出渗碳体片,这样交替进行,直至奥氏体全部转变为珠光体。

2)贝氏体(ベイナイト)转变

当等温温度为550-350℃时,过冷奥氏体发生贝氏体转变。

条状或片状铁素体从奥氏体晶界开始向晶内以同样方向平行生长,随着铁素体的伸长和变宽,其中的碳原子向条间的奥氏体中富集,最后在铁素体条之间析出渗碳体短棒,奥氏体消失,形成上贝氏体。

当温度较低时,碳原子扩散能力低,铁素体在奥氏体的晶界或晶内某些晶面上长成针状,尽管最初形成的铁素体固溶原子较多,但碳原子的迁移不能逾越铁素体片的范围,只有在铁素体内一定的晶面上以断续碳化物的小片的形成析出,从而形成下被实体。

贝氏体转变也是形核长大的过程,但属于半扩散型转变,即只有碳原子发生扩散,而铁原子不扩散。

3)马氏体转变——低温转变

当奥氏体获得极大的过冷时,将转变为马氏体类型组织。

马氏体是碳在

-Fe中的过饱和固溶体,这种转变是在某一温度范围内完成的,随着转变温度降低,马氏体量不断增加,到一定温度转变便停止。

3.淬火钢回火时的组织变化(焼戻し際の変化)

1)第一阶段〔﹤200℃〕马氏体开始分解

马氏体分解为回火马氏体,碳部分地从固溶体中析出,形成过度碳化物。

此时过饱和α固溶体与细小的弥散度很高的ε相保持共格关系。

这样晶格畸变程度降低,淬火内应力减小,硬度基本不变,但脆性下降。

2)第二阶段〔200-300℃〕残余奥氏体分解

残余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或下贝氏体,马氏体继续分解,组织仍为回火马氏体为主,硬度降低不大,淬火应力进一步减小。

3)第三阶段〔250-400℃〕

回火屈氏体形成ε相转变为Fe3C,组织是针状铁素体基体内分布着极其细小的碳化物球状颗粒,成为回火屈氏体。

此时淬火应力大部分清除,钢的硬度和强度下降,塑性升高,弹性极限达到最大值〔400℃〕

4)第四阶段〔>400℃〕碳化物聚集长大

铁素体发生回复和再结晶,碳化物〔包括渗碳体〕进行球化退火过程,强度、硬度继续下降,塑性继续升高,内应力几乎完全消除,在500-1000℃的回火产物为回火索氏体。

(三)试样硬度变化分析(硬さの変化の分析)

试样经过热处理后硬度有很大变化。

淬火后硬度大幅上升,回火后硬度大幅下降。

这主要是应为试样在热处理过程中组织变化所引起的。

1.840℃淬火

淬火后试样内形成马氏体,马氏体强度与硬度较大。

并且淬火后会破坏金属内部的晶体结构,晶粒细化,位错增加。

位错密度的增加会使硬度上升。

2.600℃回火

回火后马氏体分解,铁素体发生回复和再结晶。

内应力和位错消失,试样的硬度下降。

试样热处理前后硬度对比

注:

布氏硬度折算为洛氏硬度,数值上布氏硬度约为洛氏硬度的十倍

(四)在金相显微镜下观察组织形貌时,看到有很多小黑点,或彩色斑块。

分析可能的原因:

抛光过重,或者是抛光的时间过长。

彩色斑块是由于试样生锈形成的,可能是抛光后未及时腐蚀,或腐蚀时试样未吹干,也可能是腐蚀后放置时间过长。

(五)淬裂分析(クラック焼入れの分析)

钢含碳量为0.42%—0.5%,属于亚共析钢。

一般来说,钢的含碳量和合金元素对钢的淬裂倾向有重要影响。

含碳量低于0.4%、Ms点在330℃的钢不易产生淬火裂纹。

而随着含碳量的增加,板条马氏体逐渐变为孪晶马氏体,淬火显微裂纹增加,从而会增大马氏体的脆性,降低钢的脆断强度,增大淬火裂纹。

同时,由于

钢是碳素结构钢,与合金钢相比,淬透性差,因此为保证性能一般采用冷却能力强的淬火介质——水。

但随着含碳量的增加,马氏体转变时热应力影响将减弱,组织应力影响将增强;在水中淬火时工件表面压应力减小,拉应力将增大,从而会增加淬火开裂的倾向。

减少

刚淬裂的方法:

1.亚温淬火(亜温界焼入れ)

随着淬火工艺的发展,亚共析钢的亚温淬火新工艺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生产中。

亚温淬火是使亚共析钢在略低于Ac3的温度下奥氏体化后淬火,一般为Ae一(5~10℃)。

中碳钢临界区淬火加热能得到极细的奥氏体晶粒,淬火后得到少量游离铁素体+马氏体+弥散分布的细小残余奥氏

体,并使磷等有害杂质集中于少量游离分散的铁素体晶粒内(不在原奥氏体晶界上)。

这种组织能在保证零件强度的前提下显著提高钢的缺口韧性,降低冷脆转变温度,使钢的脆性降低,韧度提高,并减小钢的回火脆性;同时,残余奥氏体使裂纹扩展变得困难(因受塑性变形或产生部分马氏体转变使应力松弛),这也会使钢的脆性降低。

钢的Ac3为780℃一般采用770-780℃亚温淬火。

2.双液淬火(ダブル焼入れ)

对于

钢,淬火出现开裂最敏感范围8~12mm内的零件可采用双液淬火。

双液淬火是将加热结束的工件先淬入冷却能力较强的介质,待工件的温度降至c曲线鼻温以下时,再将工件淬入冷却能力较弱的介质继续冷却以获得马氏体组织。

双液淬火的优点是在奥氏体不稳定区域快冷,而在马氏体转变区域慢冷,使零件淬火时的热应力及组织应力大大减小,因此不仅可以减小零件的淬火变形,还可以降低淬火的开裂倾向,

钢通常采用水——油双液淬火。

但在淬火过程中特别要注意零件在水中的停留时间,它是双液淬火中至关重要的一个参数。

若在水中停留时间过长,则起不到减小淬火变形、防止淬裂的作用;而如果过早的淬入油中,由于零件的温度还比较高,介质油的冷却速度又减慢,于是在冷却过程中就会发生非马氏体转变,从而降低零件的机械性能。

3.高温油冷淬火

对薄壁且含碳量偏高的

钢零件(一般含碳量>0.47%),可提高淬火加热温度至840~86O℃,并选取油作为冷却介质进行淬火。

这样适当提高淬火加热温度,可以使

钢淬火后获得较多的板条马氏体,从而使其韧性显著提高。

同时采用冷却能力较弱的油淬火,可以减小马氏体转变过程中的热应力和组织应力,从而减小

钢淬火开裂倾向。

(六)误差分析(誤差の分析)

1.定量金相计算误差分析:

可能造成误差的原因:

1)试样本身的成分有偏差

2)相制样时腐蚀过度或部分被氧化

3)计算中的统计误差

4)实验过程中所用仪器的系统误差

5)定量金相测量时的读数误差

6)取样范围小,并且不同方向侧的数据差距较大,造成概率统计偏差

2.硬度误差分析:

可能造成误差的原因:

1)硬度计使用不当

2)硬度计不精确,存在系统误差

3)测量布氏硬度时读取直径竖直出现偏差

4)热处理时时间或是温度控制失误

六、问题讨论(問題)

1.显微镜主要有哪几部分组成?

答:

显微镜包括光学系统、照明系统、机械系统等三部分。

光学系统包括物镜、目镜。

主要作用是完成金相的放大,并获得清晰的图像。

照明系统一般采用灯光照明

机械系统主要有底座、载物台、镜筒、调节螺丝及照明部件等。

底座:

起支撑整个镜体的作用;载物台:

用于放置金相试样。

备有水平面内能够前后、左右移动的螺丝及刻度,用以改变观察部位;镜筒:

是物镜、垂直照明器、目镜及光路系统及其他元件的连接筒;调节螺丝:

供调节镜筒升降之用。

有粗调螺丝、微调螺丝。

以及完成显微镜的聚焦调节。

2.说明含碳量对铁碳合金的组织性能影响的大致规律。

答:

组织:

随含碳量的增加,工业纯铁中的三次渗碳体的量增加;亚共析钢中的铁素体量减少;过共析钢中的二次渗碳体量增加;亚共晶白口铸铁的珠光体和二次渗碳量也减少,共晶渗碳体量增加;过共晶白口铁中的一次渗碳体和共晶渗碳体量增加。

性能:

随含碳量的增加﹐钢的强度和硬度升高﹐而塑性和冲击韧性下降。

3.金属有哪些特征?

答:

金属是一种具有光泽、良好的延展性、容易导电、导热等性质的物质。

金属的上述特质都跟金属晶体内含有自由电子有关。

大部分金属还原性强,在自然界中以化合态存在。

由于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可被制成各种形状的材料。

很多金属具有很高的硬度以及良好的力学性能。

4.什么是临界冷却温度?

它对淬火有何重要意义?

答:

合金冷却凝固过程中发生非晶转变所要求的最小冷速称为临界冷却速度。

在钢的生产中,是指只发生马氏体转变的最小冷却速度。

如果淬火时冷却速度低于临界冷却速度,淬火将得到屈氏体、马氏体及残奥的混合组织,影响淬火效果。

临界冷却温度愈小,钢在淬火时越容易获得马氏体组织,即钢接受淬火的能力愈大。

5.打布氏硬度应注意那些事项?

答:

(1)样品的厚度大于压痕深度的10倍,在压痕相对的一面,不应出现影响加载的弧面的形状。

(2)试样的上下表面要平行。

(3)为了测量精度,压痕中心到工件任意边缘的距离应大于压痕直径的2.5倍,相邻压痕的中心间距也应大于压痕直径的4倍。

(4)表面脱碳或表面硬化层必须在实验前去掉。

(5)试验中要保证R、P、t配合

6.洛氏硬度有哪几种?

它们适用于什么范围?

答:

洛氏硬度根据压头和载荷的不同共分为15种。

分别是:

HRA、HRB、HRC、HRD、HRE、HRF、HRG、HRH、HRK、HRL、HRM、HRP、HRR、HRS、HRV、15N、30N、45N、15T、30T、45T。

HRA适用于:

硬质合金、碳化物、表面淬火钢、硬化薄钢板等;HRB适用于:

铜合金、退火钢、铝合金、可锻铸铁等;HRC适用于:

淬火钢、冷硬铸铁、珠光体可锻铸铁、钛合金等;HRD适用于:

薄钢板、表面硬化层为中等厚度的钢、珠光体可锻铸铁;HRE、HRF适用于:

铸铁、铝镁合金、轴承合金等退火铜合金、薄软钢板等;HRG适用于磷青铜、铍青铜和可锻铸铁等;HRH适用于铝、锌铅等;HRK、HRL、HRM、HRP、HRR、HRS、HRV适用于轴承合金和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简洁抽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