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西高腔的传承与发展.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944137 上传时间:2023-08-0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8.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岳西高腔的传承与发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岳西高腔的传承与发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岳西高腔的传承与发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岳西高腔的传承与发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岳西高腔的传承与发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岳西高腔的传承与发展.docx

《岳西高腔的传承与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岳西高腔的传承与发展.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岳西高腔的传承与发展.docx

岳西高腔的传承与发展

摘要

岳西高腔是安徽省岳西县独存的古老的稀有剧种,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传承历史。

其社会学的艺术研究价值和突出的艺术价值在中国戏曲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并被列入中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资文化遗产。

但是随着现代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和西方音乐、文化的冲击,我国民间音乐的生存环境日益恶化,许多民间音乐品种濒临灭绝的边缘,岳西高腔的处境也不容乐观。

本文将从岳西高腔的历史发展沿革;岳西高腔的艺术特征;岳西高腔在保护与传承中存在的问题;相应的传承与保护岳西高腔策略四个方面进行撰写。

旨在通过对岳西高腔的传承与发展的研究,为促进岳西高腔的发展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

岳西高腔;艺术价值;传承;发展;

 

ABSTRACT

YueXiGaoQiangwasanancientrareoperadevelopedandkeptinYuexi,AnhuiProvince,whichoriginatedfromQingyangcavityinMingDynasty,havingmorethanthreehundredyearsofhistory.ThevalueofartresearchinsociologyandoutstandingartisticvaluehadanimportantpositioninthehistoryofChineseopera,andwaslistedasthefirstbatchofChina'snationalnon-materialculturalheritage.Butasthechangeofmodernproduction,lifestyle,andtheimpactofthewesternmusicandculture,theenvironmentoffolkmusicinourcountryhadbecomeevenworseandthusmanykindsoffolkmusicwasonthevergeofextinction.ThispaperaimstotheresearchofheritageanddevelopmentofYueXiGaoQiang,toappealtotheattentionofYueXiGaoQiangandpromotethedevelopmentofYueXiGaoQiang.

 

Keyword:

YueXiGaoQiang;artisticvalue;protectionandinheritance

 

目录 

前言………………………………………………………………1

一、岳西高腔的历史发展沿革及其现状调查………………………1

(一)岳西高腔的历史发展沿革……………………………………2

(二)岳西高腔的发展现状调查……………………………………2

二、岳西高腔的艺术特征分析………………………………………3

(一)剧目与民俗融为一体………………………………………4

(二)伴奏以打击乐为主………………………………………4

(三)主要有“打、唱”两种表演形式……………………………4

三、岳西高腔的传承与发展存在问题………………………5

(一)现代音乐的冲击与文化多样性的产生………………………5

(二)人才流失严重高腔艺术后继乏人……………………………5

(三)资金不足,保护工作无法落实………………………………6

四、岳西高腔在当下的保护与传承的思考…………………………6

(一)结合当地旅游宗教文化资源…………………………………6

(二)贴近人民生活推陈出新………………………………………7

(三)创办学校树立品牌形象……………………………………8 

(四)加大推广力度培养观众……………………………………8 

结论………………………………………………………………9

参考文献……………………………………………………………9 

 

前言

根据相关史料记载,岳西高腔是明代万历年间的四大声腔之一,是被人称为“时调青昆”的青阳腔的遗脉。

是由古岳西文人传入皖西南大别山区的岳西县。

明清以后,青阳腔日渐衰弱凋零,但这一稀有的的古老剧种却完整的保存在了岳西这片土地。

岳西高腔成为了研究明清戏曲的活体,其中包含了大量明清戏曲的风格。

2006年5月,文化部将岳西高腔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岳西高腔其剧目、音乐和演唱形式、生存方式,均已烙上明清时代的文化印记,此外,岳西高腔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已深深融入岳西的民俗文化之中。

因此,岳西高腔有着戏剧学、音乐学、文化学、社会学、民俗学等多学科极高的学术研究价值、艺术欣赏价值与开发利用价值。

我们应当进行深入性的研究和保护。

 

一、岳西高腔的历史发展沿革及现状调查

岳西高腔,明代古老剧种青阳腔遗脉,流传于皖西南大别山区的岳西县,距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

明末清初传入岳西,于上世纪50年代文化部正式定名为“岳西高腔”。

岳西高腔的历史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时期。

(一)岳西高腔的发展沿革

安徽省岳西县地处皖西南大别山腹地,因坐落在古南岳天柱山以西,故称岳西。

境内崇山峻岭,千山竞秀,岗峦起伏,万壑争流,有皖水出山,经潜山、怀宁入长江。

岳西县现辖24个乡镇,人口40多万。

汉族居民为主,文化形态受楚文化和吴文化双重影响,风土清纯,民风、民俗敦厚,民间文艺丰富多彩,民间戏曲广为流传、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

良好的社会环境、人文环境为岳西高腔的产生提供了条件。

据考证:

岳西最早传入高腔的是原“潜北”地区,区内有潜水自山里穿潜、怀两县注入长江,昔日为山区对外文化、经贸交流的主要通道。

“水路即戏路”,明末清初之际,潜水上游的柳畈、菖蒲、五河等地。

当时,山里的文人常常乘木排沿潜水出山,于安庆、石牌以及沿江上下来来往往,求学、应考、任教、谋职、行医等。

在频繁的民间交往中,有部分文人对高腔文词的欣赏和对唱腔的喜爱,逐渐将高腔传到了家乡—潜北。

岳西高腔有了最初的萌芽。

清•嘉庆中期,今岳西县菖蒲区柳坂乡,当时已经有小规模的演唱高腔活动;道光初,柳畈的柳荣获(1784—1839,清优廪生)的七位胞兄弟(均文人)组成高腔围鼓班,在当地公开演唱并续传后人。

当时他们的演唱形式还只是围鼓坐唱,从不化妆登台表演。

稍后,五河王达三(1808-1893,清监生)、王曰修(清举人、知县)和王炽远(军功六品)的六位胞兄弟(均监生)共十余人,组成一个规模较大的围鼓班,在五河、桃李演唱并续传文友。

嗣后,潜北境内的茅山、小河南、向山、斑竹等数十处高腔围鼓班相继组成。

岳西高腔的到进一步发展壮大。

清•光绪六年(1880年)春,一位江西倪姓的高腔艺人,在安徽五河五河长住了三年,开科目、教授徒弟,教唱了高腔戏二百余出,培养了大批优秀的青少年岳西高腔演员。

组建了设备相当完善、行当较齐全的五河高腔班,常赴毗邻县乡巡回演出。

在此期间岳西各地也涌现出一批从事舞台表演的高腔班社。

之后,岳西高腔不断壮大,设立了高腔班数十处。

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由于民间经济形势好转,加上艺人的辛勤传播,围鼓坐唱、舞台演出两种形式的岳西高腔班社,在当时已经全面融入各民间灯会,与本土民风民俗文化相融合,深受观众的喜爱。

岳西高腔进入高速发展的时期。

清末民初,社会动荡变革,岳西高腔沉寂了二十余年,当时只有少量围鼓班社依然坚持演出。

光绪年间,随着黄梅戏和弹腔进一步发展,双重夹击下,岳西高腔班社停滞不前。

抗战时期,大别山区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连年战火频仍,人民处在纷扰离乱之中。

各地为庆升平歌盛世而举办的“太平灯会”,也停办多年,许多带有高腔演出的习俗更是久废不兴,从而导致与民俗共存共荣,以灯会为基地的岳西高腔频临绝境。

岳西高腔渐渐衰落。

此后半个世纪,几度兴衰,至建国前夕,战乱、灾荒之中的岳西高腔濒于绝响边缘。

建国初期,百废待兴之际,岳西县委,县政府倾力于这—古老剧种的恢复与抢救:

成立专业高腔剧团,培训学员,搜集积累艺术资料,进行艺术改革试验,促进业余演出。

精排的传统高腔剧目历次参加省、市献演、调演。

上世纪60年代中期“文革”,更是岳西高腔的人为灾难。

耗时10余年精心收集整理的250多本高腔剧本,价值10多万元的演出服装,被付之一炬。

岳西高腔陷入了严重的生存危机。

80年代后,县政府对岳西高腔展开全面普查和有力的抢救与保护,恢复部分高腔演唱小组,在城乡组织专业、业余高腔演出活动,并通过相关媒体对岳西高腔的宣传和推介做出了积极努力,岳西高腔原始资料的采录、整理和学术研究以及艺术资料出版工作也取得显著成果。

现在,仍保留着200多出高腔剧目和100多出高腔的唱腔录音。

《中国戏曲志》、《中国戏曲音乐集成》等书中留有大量关于岳西高腔的艺术音乐资料。

但是,岳西高腔的传承与保护工作也面临诸多困难,既有财力上的投入不足,又存在人才上的缺乏。

突出缺乏岳西高腔的音乐研究、作曲、剧本创作、编导及表演人才,使得岳西高腔的业务培训及研讨活动难以开展。

岳西高腔百废待兴。

(二)岳西高腔的发展现状调查

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发展,随着新文化的冲击,群众文化的多元化,民间习俗的变异等等,多种因素导致岳西高腔这一古老稀有剧种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危机。

建国初期,岳西高腔剧团与岳西县黄梅戏剧团合并,成为一个小的分支。

很多演员转而学习黄梅戏等其他剧种。

岳西高腔专业演出及民间演艺活动几乎停滞,这也导致了欣赏高腔、爱好岳西高腔的群体越来越小,受众也越来越窄。

在这样没有社会氛围、传承保障又不佳的状况下,近几十年已经很少有人愿意学习高腔的演唱,岳西高腔再次面临绝灭的危险。

据安庆市委主委丁大章的调查,岳西民间现存的老艺人已不足于50人,年龄大多在70至90多岁之间,且体弱多病,能登台演唱岳西高腔的已是屈指可数;而经过系统训练的专业演员仅有8人,其中,真正对高腔有系统研究的仅有2人,且均已退休。

由于高腔的演唱对气息、音调要求很高,这些人中的大部分已不能演唱了,并且由于剧本的缺失以及不系统的训练能够演唱的剧目已经寥寥无几。

随着老艺人的相继去世,高腔艺术的延续和传承后继乏人,状况堪忧。

2006年6月,国务院正式公布岳西高腔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同年10月,岳西县政府专设“岳西高腔艺术中心”,作为保护工作的专门机构;2008年6月,国家文化部批准,蒋小送和王琦福两位老艺人为首批“非遗”项目(传统戏剧)岳西高腔代表性传承人。

同年,县政府特批恢复岳西高腔剧团建制,与县黄梅戏剧团一个单位两块牌子。

2010年,岳西县在全国文化体制改革中,为理顺关系,整合资源,将岳西高腔艺术中心和岳西高腔剧团合并,成立岳西高腔传承中心。

至此,岳西高腔的保护与传承工作步入一个新阶段。

 

二、岳西高腔的艺术特征

岳西高腔艺术风格独特,其戏曲文学、戏曲音乐、表演艺术及基本活动形式都自成体系。

岳西高腔的剧目可分为“正戏”和“喜曲”两类,来源于宋元南戏与明清传奇。

其中“正戏”占绝大多数,包括《荆钗记》等南戏五大传奇剧目的精彩折子,具有较高的文化品位和文学价值。

音乐体制基本属“曲牌联缀体”,并运用了“破曲加滚”、“并曲加滚”、“曲外加滚”的艺术形式,声腔单一,腔、滚结合,唱、帮、打三要素融为一体。

最大特征继承了“滚调”艺术并发展成“畅滚”。

“滚唱”又名“滚调”或“滚板”,始于弋阳腔,青阳腔的“滚唱”是在弋阳腔“加滚”的基础上又大大发展了的,成为当时一种受到群众普遍欢迎的新腔。

以下将从三个方面分析岳西高腔的基本艺术特征。

(一)剧目与民俗融为一体

岳西高腔的剧目是集演唱与民风民俗为一体,在特定的场合必须唱特定的“专题剧目”。

如在寿辰上,要唱《庆寿》、《讨寿》、《上朝》等寿戏。

在搬新家时,要唱《观门楼》、《修造》、《贺屋》等贺新家的剧目。

它可参与有关宗族、宗教及平民生活中喜庆、娱乐等一切活动的演出,唯独不演赌戏,不参加丧葬活动。

岳西高腔在演出时还需要一定的仪式和程序,一出剧目需要十几出甚至几十出的演出。

(二)伴奏以打击乐为主

岳西高腔的伴奏不采用管弦类伴奏,伴奏只需打击乐器、帮唱等形式。

主要形式分为两种,一种是唱腔锣鼓,包括靠腔鼓和过门锣;另一种是为衬托演员表演动作的动作锣鼓。

常见的伴奏乐器有大锣、大钹和唢呐。

岳西高腔的唱腔也与当地的民俗为一体,例如,为了驱邪纳福,在有灾之年的“二月二”玩灯时,将会出演《太平灯》,演出并不需要在固定的舞台上,而是需要演员流动地演出,剧中的伍猖兵马需要涂上五色花脸,或者是戴红、黄、青、白、黑五种颜色的面具进行表演。

(三)主要是“打、唱”两种形式

岳西高腔在音乐方面,高腔唱词清雅,声调高昂,人声帮和,表演起来一唱众和,真是委婉抒情,古朴悠扬。

岳西高腔表演形式主要是“打、唱”,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属于清唱的“围鼓”,形式是由几个艺人围鼓而坐,由鼓板师领头,手中各执一件打击乐器,一唱众和;另一种形式是岳西高腔表演中占主导地位的表演形式,也就是化装登台演出。

岳西高腔的艺人一般分正生、正旦、小生、小旦、净、丑、末、夫、外、杂十种行当,在扮演剧中角色的时候,其角色体制基本沿用青阳腔的行当角色体制。

三、岳西高腔传承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近些年来,在岳西县政府、岳西高腔传承中心以及岳西高腔艺人们的共同努力下,对岳西高腔进行了一系列的抢救发掘与保护等工作,使岳西高腔再次焕发了一丝生机,并开始逐渐走向复兴的道路。

但是,实施岳西高腔传承与发展工作的过程中依然面临着诸多困难与考验。

具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现代音乐的冲击与文化多样性的产生 

岳西县地处偏远的大别山区,境内山高岭大,交通不便,文化传播种类及形式过于单一,处在一个比较封闭的状态。

在岳西高腔盛行的那个年代,经济相对落后,没有电视没有网络等现代化的传播工具,也没有歌厅、舞厅等娱乐场所。

所以在农闲时节里,村里的岳西高腔班社的演出就成了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但如今,社会在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有了大幅度提高,人们的文化生活也变得丰富起来。

我们有了广播有了电视有了电脑有了更多的新兴的传播媒介,同时,改革开放二十年的发展,西方文化大量的涌入,一些中青年,受外来文化的影响,热衷于西方的生活方式,对流行音乐的热爱,而对本民族、本地区的乡土民间音乐却知之甚少。

流行音乐、电影、电视剧等等更多的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主流文化。

在岳西当地,现在能够会唱高腔的人已经寥寥无几,大多也已风烛残年了,而青少年中,甚至有很多连岳西高腔为何物都无从知晓。

如何应对现代音乐文化的冲击,如何在文化大发展的今天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这是岳西高腔今后需要研究的重点课题。

(二)人才流失严重高腔艺术后继乏人

岳西高腔的演唱群体分为“民间艺人”和“专业演员”两大类。

以民间艺人为主,经过系统培训的专业演员只占很小的比例。

据岳西高腔传承中心崔先介绍,现在整个岳西县唱高腔的只有200来人,除了传承中心,就是16个民间剧社。

而传承中心,作为全县唯一的专业高腔剧团,规模却小的可怜,共20人。

由于人手严重不足,在第六届黄梅戏艺术节上,岳西高腔的专场演出,外援就请了一大半。

崔安西无奈地表示,目前中心仅有6个专业演员和4个打击演奏人员,遇到大的演出交流任务,就只能临时请人。

如果吸纳进20名年轻学员,进行3年左右的扎实培训,方能有效完成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的任务。

传承人王琦福对岳西高腔的现状,亦有相同的担忧:

“老艺人越来越少,年轻人又很少有人喜欢习唱,这才是高腔传承中最困难、最危险的地方。

传承高腔,必须从传承新人入手,越快越好。

”后继乏人是当前最现实、最关键的问题。

(三)资金不足,保护工作无法落实

岳西高腔主要表现为群众自发性业余活动形式,在农闲时节一些民间艺人聚集在一起围鼓作唱。

演出基本上不以盈利为目的。

随着民间班社和老艺人的逐渐消失,缺乏正式的保护组织,当前的岳西高腔保护基本上停留在少数热爱人士的自发行动上。

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成功后,当地府和文化部门组建了岳西高腔艺术中心,制定了保护计划,并向国务院申报了六百七十万元的专项保护经费,但由于诸多原因至今保护经费尚没有任何着落,致使保护措施无法着手实行,尤其是音乐、音像、图片资料,亟待现代科技手段存储,要做好这些工作不但需要传承人不懈的努力也需要有资金的大力支持。

也希望有关部门尽快落实解决这一问题。

针对资金不足的问题,笔者认为如何让岳西高腔走上商业化形式的道路也是我们今后需要研究的重点。

四、岳西高腔在当下保护与传承的思考

人类文明始终在不停的革新状态,岳西高腔的传承与发展始终面临着无数个机遇和挑战,在不同的挑战面前,只有不断的推陈出新,“变”中求存,才能适应社会潮流的发展趋势。

岳西高腔的生存状况岌岌可危,那么首先我们要解决是其的生存状况问题。

当前,应从抢救和保护岳西高腔的工作入手。

要做好岳西高腔的传承与发展工作,首先必须“纵向探索”,即认清岳西高腔的历史,寻找它在历史发展中的兴衰规律,探究它几乎走向绝境的原因。

其次,横观其他传统戏曲的发展历程,尤其是新中国以后绝境逢生的戏曲,分析研究它们迅速崛起的关键因素。

然后,将前两者的研究结果做一个深入的总结,采取扬长避短的方法,吸取岳西高腔自身发展失败的教训,总结其他戏曲兴起的经验。

总之,只有采用纵横探索的研究方向,才能找出一条适合岳西高腔自身发展并有别于其他传统戏曲的光明大道。

现结合岳西高腔传承与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的分析,就下一步岳西高腔的传承发展提出如下思路:

(一)结合当地旅游宗教文化资源

以禅宗文化为依托,寻找新的发展契机。

天柱山与岳西境内的司空山同属于大别山区。

目前,天柱山旅游品牌已是颇具影响力,而司空山则还在旅游开发的艰难摸索中。

岳西司空山曾是中国禅宗的发祥地,风景优美,山川秀丽,更是有过“中国禅宗第一山”的美誉。

发祥于司空山的禅宗文化流传甚广。

我们可以借鉴天柱山的开发方面的经验,将司空山打造成一个新的旅游品牌。

岳西高腔自传入岳西以来就“与民俗相融合得生存”,今民间风俗已发生变化,高腔逐渐失去生存的土壤,若根据禅宗文化在民俗中的表现形式,适度吸取禅宗文化的优秀思想,创新和发展岳西高腔的新剧目和剧目内容,为岳西高腔创作一批更具生命力和时代气息的新作品。

让高腔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又不失时机地抓住禅宗文化的链接点,推销以禅宗文化为内容的岳西高腔戏,既能更好的开发禅宗文化旅游,又能为岳西高腔的新发展找到新的连接点。

以旅游开发为契机,寻找突破点。

在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的今天,高腔要寻找新的发展,必需寻找合适的自己的突破点,以求得继续生存和发展的土壤。

岳西县是皖西南地区的旅游重点开发县,是集“山、水、石、泉、寺、林”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资源大县。

据岳西县旅游局统计:

县内一级资源有司空山、明堂山、鹞洛坪自然保护区、妙道山国家森林公园、天仙河等5处;二级资源有枯井园、法云寺等18处;三级资源有深村红叶、金壁寺、太白书堂等58处,旅游开发前景十分广阔。

沿袭民俗走来的岳西高腔,在已渐失原生存土壤的情况下,结合其生长环境,顺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潮流,把旅游产业作为今后发展战略的一部分。

具体简述为一下几点:

1.结合旅游景点、地方传说等素材,创作新时代的高腔戏曲,使戏曲成为旅游发展的活广告,又使旅游发展成为高腔发展的新动力。

2.结合景点特色,开发新文化景点,比如民俗观光点等。

将能联系旅游地的以及新创作的戏曲,在景点舞台进行定期演出。

既能发展传承和更广的向游客传播高腔,又能为旅游业增添一道亮丽风景线。

(二)贴近人民生活推陈出新

中国戏曲艺术是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集大成者,在它漫长的发展历程中,不断地与时代交织,传承着文明、缔造着文明。

不论是国戏还是地方戏,它的发展轨迹并不仅限

于形式的变化,翻开历史的长卷,我们不难看到在社会进程中,戏曲艺术的生存方式,发展势态是与社会的文明进步,人类的生存方式息息相关的。

时代的精神理念,深刻地影响着戏曲的生存与发展,岳西高腔也不例外。

只有在传承与发展中不断增强思“变”意识,才能使岳西高腔焕发生机。

1.在剧本创作上要把时代精神放在第一位,使其反映的是新世纪和平年代、和谐社会的生活,是当代人身边发生的大小故事。

 

2.在音乐上,要根据当代人的审美要求,扑捉当代人对岳西高腔音乐继承的闪光点,将其注入时新的音乐元素,配置新型的乐队,丰富它的伴奏。

3.艺术表演上也要加入时代元素。

如塑造新时代的人物形象,贴近时代的编排与舞台包装等。

这样就可以拉近传统的岳西高腔与新时代的距离。

 

贴近人民生活不仅能真实的反映当代人民生活的现状,而且又能给现实生活永不枯竭的推动力,在这种推动力驱使下传统的岳西高腔才能保证传承,确保发展。

在宣传推广上走对内普及与对外推介相结合的路子岳西高腔作为古老稀有剧种,由于多年来没有舞台演出,更没有在舞台上演过大戏,境内外群众对它了解甚少。

当然,岳西高腔艺术的传播和发展离不开各阶层的大力支持和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

一是要与教育部门合作,开展岳西高腔进校园活动,将普及岳西高腔知识列入中小学素质教育内容;二是鼓励和扶持特色“小高腔班”教学活动,并引导各个层次的业余班社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三是岳西高腔剧团继续开展演出进社区、下基层活动,提高广大群众的认知度。

四是利用现代传媒扩大岳西高腔艺术的普及面,立足岳西,辐射全市、全省乃至全国,实现岳西高腔保护、继承、弘扬基地的宣传和信息传播优势。

五是借助岳西网这一平台,开辟专版专栏,介绍岳西高腔知识,刊登评论文章,推介研究成果。

贴近人民生活不仅能真实的反映当代人民生活的现状,而且又能给现实生活永不枯竭的推动力,在这种推动力驱使下传统的岳西高腔才能保证传承,确保发展。

(三)创办学校树立品牌形象

岳西高腔艺术人才严重老化,后备人才匮乏断层,年龄梯次极不合理,新老交替十分困难。

为了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应该把岳西高腔艺术人才的队伍建设列入岳西高腔传承与发展事业的重中之重。

有关政府需要加大扶持力度,创办岳西高腔艺术学校。

面向全国招收岳西高腔爱好者,在编剧、音乐、导演、表演、舞美、管理、市场等各个门类全面培养岳西高腔人才,让拔尖学员尽快补充到现在的演出队伍里来。

同时结合“以师带徒,师徒传承”的戏曲人才培养传统模式,以缓解目前表演艺术人才断层断档难题。

从长远的角度看,创办岳西高腔艺术学校,不仅是全面培养岳西高腔艺术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岳西高腔艺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除此之外,岳西高腔传承与发展中的品牌效应也很关键。

在中国戏曲界曾流行这样一句名言:

“一个好剧目可以救活一个剧种。

黄梅戏的《天仙配》、《女驸马》就是一个典型的例证。

尽管《女驸马》是岳西高腔的剧目而非黄梅戏的传统曲目,但是经过优秀剧作家的合理改编、加工,使得黄梅戏成为了当代家喻户晓的名戏,也是当代中国传统戏曲中的品牌戏。

可见,做好岳西高腔的传承与发展工作的重要任务是岳西高腔经典剧目的你再创造,树立岳西高腔的品牌形象,简单的概述为以下:

第一、发掘、整理、改编岳西高腔特色的传统剧目,如《龙女小度》、《拜月记》等。

第二、面向全国征集优秀的剧本,创造新的剧目。

第三、借鉴新编黄梅戏《雷雨》的经验,岳西高腔也可以尝试表演中国。

这样做的话,岳西高腔的宣传效果与品牌形象的塑造上将起到一举两得的作用。

虽然打造岳西高腔品牌戏的工作任重道远,但我们要有足够的耐心和细心,用心挑选剧目,不断地实践排练,及时总结实践表演的经验和教训过程中去完善新剧目。

最终将不断磨练的好剧目打造为名副其实的经典剧目,以此来树立岳西高腔的品牌形象,吸引更多的民众来关注它的传承,推动它的发展。

(四)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培养观众

岳西高腔作为古老稀有剧种,由于多年来没有舞台演出,更没有在舞台上演过大戏,境内外群众对它了解甚少。

当然,岳西高腔艺术的传播和发展离不开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纺织轻工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