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城四堡雕版的赏析与保护.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994393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0.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连城四堡雕版的赏析与保护.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连城四堡雕版的赏析与保护.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连城四堡雕版的赏析与保护.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连城四堡雕版的赏析与保护.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连城四堡雕版的赏析与保护.docx

《连城四堡雕版的赏析与保护.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连城四堡雕版的赏析与保护.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连城四堡雕版的赏析与保护.docx

连城四堡雕版的赏析与保护

连城四堡雕版的赏析与保护

  一、雕版赏析    福建省连城县的四堡雕版印刷工艺是福建省乃至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朵奇葩,连城四堡与北京、武汉、江西许湾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雕版印刷基地。

连城四堡是目前中国唯一的雕版印刷基地幸存地,留存下来的雕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印刷术的一个有力物证,它凝聚了造纸术、制墨术、雕刻术等几种优秀的传统工艺,最终形成独特的文化工艺,为后来的活字印刷术开了技术上的先河,对人类的文明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突出贡献。

雕版印刷不仅是中国历史进程的见证,文化交流的源泉,各民族和地区的文化维系方式的纽带,而且在历史上发挥过很大的作用,即使在当代,它仍有延续传统技艺、标志文化特征、展示人类文化智慧的独特作用。

雕版作为一种艺术品,不仅对繁荣文化起到了重要的创造性作用,而且它本身也极具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

本文以连城县博物馆馆藏的雕版(国家三级文物)为例,为读者如何赏析雕版起个抛砖引玉的作用,不足之处,还请方家雅正。

  四堡雕版的开创人为明代杭州太守邹学圣,他于万历八年(1580年)辞去官职回到家乡雾阁,带回了苏杭的雕版印刷术,开始建立书坊,至清康熙近百年的草创和发展,到了乾隆、嘉庆、道光时期,四堡雕版印刷工艺进入辉煌鼎盛时期。

据《范阳邹氏族谱》称:

“吾乡在乾嘉时,书业甚盛,至富者累相望。

咸同以后,乃不振,间有起家者,多以节啬积赢,然亦不及前人也。

”在这一百二十多年的历史发展中,四堡雕版印刷工艺创造了我国雕版印刷史上的辉煌。

据《四堡乡志》记载:

四堡在清代先后共创立堂博(印书房)123个,其中范阳邹氏32家,闽汀龙足乡邹氏世系42家,长汀四堡里马氏世系38家,不时业主姓氏11家。

这其中比较著名的有30多家,如碧清堂、文海楼、文香楼、翰宝楼、五经堂、林兰堂和翼经堂等。

  从现有的雕版印刷实物和文献记载来看,四堡雕版印刷书籍种类共489种,其中有《四库全书》、《四书集注》等儒家经典105种;有《千金翼方》等医药类58种;有《人家日用》、《弟子规》等日常实用65种;有《文心雕龙》、《楚辞》等文学类80种;有历代文人诗文、宋词、元曲、小说等51种;有地理堪测占卜星算等42种;有启蒙读物41种。

鼎盛时期的四堡雕版刻书“刷就发贩几半天下”。

由于当时由堡的书坊所印之书信誉极高,销量极大,几乎达到“垄断江南、行销全国”的局面。

  清代的连城四堡附近山上盛产枣木、梓木、梨木和小叶樟等树种,为雕版提供了良好的生存之地,四堡雕版所用的材料大多就近取材,由于樟木有着特殊的芳香气味,有防虫防蛀作用,因此四堡雕版以樟木居多。

从连城县博物馆征集的四堡雕版来看,当时的雕版可谓种类繁多、五花八门、无所不及,有文献文书类雕版、堂号雕版、生活用品类雕版、官府封条雕版、儒道题材雕版、小说插图雕版、医药医书雕版、族谱雕版、门神年画雕版等等。

  清代四堡雕版印刷工艺非常讲究,所刻雕版也是精致大方,雕工细腻,文字类的雕版所刻字体多为宋体,笔画齐整,字形清秀;人物、动物、植物、花卉雕版刻得栩栩如生、线条流畅。

雕版的类型可分为单面雕刻和双面雕刻;形状有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不规则形等。

下面就来欣赏连城县博物馆精选到上海世博会展览的几件精美雕版,这些雕版均被鉴定为国家三级文物。

  

  二、四堡雕版的衰落与保护

  

  四堡雕版印刷业从极其辉煌到衰落,经历了三次大的冲击:

第一次是在四堡印刷业鼎盛时期的嘉庆、道光年间,外地来四堡采购书籍者众多,江西许湾书商曾派专人来四堡坐地采购转运。

但本地人以为外地人来四堡建房雇工,大发书财,颇为眼红,因而多次排挤与刁难,许湾书商一气之下,购走四堡刻板,回去搞自己的印书坊,不再采购四堡书籍。

其后不久,许湾印刷业迅猛发展成为四堡最大的竞争对手。

四堡印刷业一度的垄断局面遂被打破。

第二次冲击是在咸丰、同治年间,石印在上海出现。

石印版较雕版快速,且字迹清晰,装帧亦较美观,在与四堡竞争中,明显占据优势。

四堡印刷业受到沉重打击,渐渐失去了竞争力,开始下滑。

第三次冲击,对于四堡雕版印刷来说,是致命的一击。

随着印刷业生产工具的改进,清同治、光绪年间,国外铅印新工艺传入上海,铅版装潢讲究,携带方便,且价廉质好,颇受欢迎,发展势头极猛,很快占领了市场。

四堡的雕版印刷就此一蹶不振,在清末民初被挤至无立锥之地,从此书坊纷纷倒闭,书籍大量积压,雕版汗牛充栋,堆于屋角生虫霉烂。

历经数百年的风雨沧桑,四堡雕版所刻书籍、印刷工具、雕版等文物被虫蛀腐坏,古雕版、古书籍等文物流失严重。

  说到四堡雕版,离不开它的生存环境――古书坊。

四堡古书坊建筑群是我国明清雕版印刷业极度兴盛、经济文化空前繁荣的产物,因此,它又是雕版印刷文化的物化表征形态,是四堡辉煌历史、丰厚文化的见证。

四堡作为现存完好的明清中国雕版印刷基地唯一的幸存地,它能否很好地保存并传承下去是每一位客家儿女的大事。

幸运的是,四堡目前还保存着大量完好的古书坊建筑80余处,古书坊建筑群主要分布在四堡的马屋片区和雾阁片区,其中中南村、四桥村、雾阁村和田茶村等四个行政村的古书坊建筑占整个四堡乡的90%,占地面积约82.5公顷。

这些古书坊建筑大多是集起居生活、印刷作坊、教育娱乐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清代家庭作坊式建筑。

作为印刷作坊,其特殊的功能决定着其源起与兴衰的历史必然,从某种意义上讲,建筑与雕版印刷业两者的兴起、发展、鼎盛、衰落过程具有完整的同步性、同时性和对位性。

四堡古书坊建筑应雕版印刷业的实际需求,随其兴起而出现,并随其发展与鼎盛在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的经营需求下,在地方经济繁荣发达的催生下,数量急剧增加,规模越来越大,逐步走向辉煌;最后在外部因素的冲击下,雕版印刷业的衰落使古书坊建筑也随之式微而走向衰败,功能缩减退化为纯粹的居住建筑。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不仅要完整地保存其历史遗留下来的物质形态,更要保存物质形态所处的历史文化环境。

只有这样才能完整地保护好四堡雕版遗存的历史原真性与其所蕴含的历史信息,而不仅仅是对遗产物质躯壳的被动僵死的保护。

正是基于保护传统文化和地域文化的目的,1999年四堡乡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历史文化名乡,2001年7月四堡古书坊建筑群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5年10月,连城四堡雕版工艺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列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

通过国家、地方政府的一系列保护措施,有效地保护了祖先留下的这一文化遗产。

  从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连城县人民政府开始出台一系列的保护措施。

1999年初,通过搜集散落在民间的大量古书籍、古雕版、印刷工具成立了中国四堡雕版印刷展览馆,展览馆向人们展示了明清时期保存下来的古雕版354块、古书籍375册以及传统服饰、古家具等,还专门辟了一间厅堂展示雕版印刷工艺流程,展出整套的印刷工具,通过对四堡雕版印刷的历史沿革、生产场景、相关工具、工艺流程、出版书籍、雕版文物的静态展示,使更多的参观者对我国雕版印刷文化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从而也促使更多的人加入保护传统文化的行列中来。

  2008年,连城县请了具有资质的陕西古建筑设计研究所制作《连城县四堡乡古书坊建筑群保护规划》,规划以“保护为主、抢就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总方针制定,并于同年向福建省人民政府提交了规划,2009年得到了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的下函。

近年来由国家文物局、福建省文物局下拨的一笔笔专项资金正用于四堡古书坊建筑的维修保护中。

同年,连城向国家文物局争取的征集四堡古雕版专项资金40万元也已到位。

至此,连城县博物馆利用这笔专项资金向社会征集古雕版200多块、古书籍100多册,以及印刷用的切书架、切书刀、墨盘、墨缸、刷子、等数十件雕版印刷工具。

更为可喜的是,在今年的上海世博会期间,四堡雕版作为我国四大发明之一的雕版印刷术在第七届上海民族民俗民间文化博览会上以专柜陈列的方式参加为期三个月的展览。

  

  图一,清锦地纹花卉寿字雕版:

长45cm,宽34cm。

樟木,长方形。

雕版左右两侧浅雕万字边,四周浅雕锦地纹、梅花纹、蝴蝶纹,雕版正中浅雕五个圆形,四个圆内雕刻锦地花纹,圆形四周雕刻蝴蝶、如意、铜钱纹,正中的圆形浅雕“寿”字纹。

此雕版刻出的图案属于生活中常用的窗花图案,雕版所刻工艺细腻,布局合理,总体品相基本完整,边沿虽有一点小小的磨损,但不影响整体,具有较高的文物和欣赏价值。

  

  图二,清龙纹几何纹双面雕版:

长50cm,宽20cm。

樟木,长方形,双面浅雕。

正面浅雕几何纹,梅花纹,此面为生活装饰图案;背面浅雕五条龙纹图案,间有祥云、太阳花,龙纹、祥云代表吉祥。

此雕版正反两面所雕图案清晰,龙刻得灵动飘逸,整体品相完整,线条流畅,有较高的文物价值和欣赏价值。

  

  图三,清人物双面雕版:

长55cm,宽45cm。

樟木,长方形,双面浅雕。

正面浅雕道教神仙人物图案,神仙面容威严、目光如炬,头顶一轮光环,左手持一把宝剑,右手轻拂长须,左脚尖轻轻点在一只乌龟上,右脚前半部分踩在灵蛇上,古代传说乌龟与灵蛇在一起能捍难避害。

从此面雕版所刻图案看,所刻人物应为道教的真武大帝,唐段成式《酉阳杂俎》中之玄武形象为龟蛇,该书《续编》卷三云:

“朱道士者,太和八年,常游庐山,憩之涧石,忽见蟠蛇如堆缯锦,俄变为巨龟,访之山叟,云是玄武。

”雕版的背面浅雕为神话人物哪吒,哪吒右手持火尖枪,左手举着铃铛,衣饰飘动,道教中说哪吒是神兵神将的统帅,称“中坛元帅”、“威灵显赫大将军”。

玉帝命他永镇天门。

从雕版正反两面雕刻的题材看属道教驱邪镇宅年画。

雕版总体品相基本完整,人物生动形象,栩栩如生,雕工细腻、线条流畅,有较高的文物和欣赏价值。

  

  图四,清《雷峰塔》插图雕版:

长20cm,宽10cm,厚2cm。

樟木,长方形,双面阳刻。

正面右侧浅雕一座商铺货台局部,内坐一男子正往外看,侧边站着一女子,似在向屋内的男子行礼。

雕版正中刻“雷峰塔”三字,雕版左侧刻有两位女子,一位男子手撑一把纸伞往两位女子靠拢。

背面阳刻一处断桥,桥下流水潺潺,远处青山绿水。

此雕版属于中国古代神话《白蛇传》改编的图书插图雕版,《白蛇传》是我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源远流长,家喻户晓。

雕版画面清晰,布局紧凑,人物生动,具有较高的文物和欣赏价值。

  

  图五,清《管稿三集》双面雕版:

一套共8块,长28cm,宽20cm,厚3cm。

樟木,长方形,双面阳刻。

正背面均刻有22行文字,满格25字。

雕版正中处刻有《管稿三集》字样,此雕版为文献文书类,品相完整,字迹工整清楚,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和欣赏价值。

  

  图六,清《李氏族谱》雕版:

2块,长22cm,宽15cm,厚2cm。

樟木,长方形,双面阳刻。

正背面从右至左刻有21行文字,满格23字,从雕版的文字看为《李氏族谱》一书的第六、九、十一、十八页,雕版品相基本完整,字迹工整清楚,有较高的研究和文物价值。

  

  图七,清《种痘新书》雕版:

长19cm,宽26cm,厚2.3cm。

樟木,长方形,由上下两块长方形合在一起形成一块完整的雕版,双面阳雕。

正背面均刻有16行文字,中间第8行阳刻《种痘新书》卷二字样。

《种痘新书》为痘疹的一本专著,总共十二卷。

为清代张琰所撰,刊于1741年。

卷一和卷二记载药性、痘疹诊法及治疗大要;卷三介绍种鼻痘之法;卷四卷八为痘疹各期的诊法;卷九痘后杂症及调治;卷十女子痘症;卷十一麻疹论治;卷十二麻痘诸方。

此书全面论述了痘疹的发病规律和诊治大法,并论述种鼻痘之法,使人痘接种法得以推广。

此雕版品相完整,字迹工整清楚,对研究我国清代医学有较高的史料和文物价值。

  

  图八,清地形图雕版:

7块,其中6块规格一致,为长方形。

长26cm,宽19.5cm,厚2.6cm。

另一块基本呈长方形,右下角被裁一角,但不影响图案的完整,规格较小,右侧有一行“杨氏七修族谱”等字样。

双面雕刻。

雕刻图案有田地、房屋、树木、山川、河流、城门等。

雕版所刻为清代县城地形图,品相基本完整,雕版边缘有轻微磨损,但不影响整体。

此类雕版遗存较少,非常珍贵。

为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小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