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43平面镜成像知识拓展练习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943352 上传时间:2023-08-0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02.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43平面镜成像知识拓展练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43平面镜成像知识拓展练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43平面镜成像知识拓展练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43平面镜成像知识拓展练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43平面镜成像知识拓展练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43平面镜成像知识拓展练习题.docx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43平面镜成像知识拓展练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43平面镜成像知识拓展练习题.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43平面镜成像知识拓展练习题.docx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43平面镜成像知识拓展练习题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4.3“平面镜成像”知识拓展练习题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单选题

1.图中,MM'是平面镜,a、b、c、d是平面镜前放置的四个物体,人在镜前P点观看它们在平面镜中的像,其中不能看到的是放置在哪个点上的物体()

A.a

B.b

C.c

D.d

2.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阳光下随风飘扬的红旗呈现红色,是因为红旗反射了红色光

B.验钞机能辨别钞票的真伪,是利用紫外线的热作用

C.人眼能看到平面镜成的虚像,是由于经平面镜反射的光线射入眼睛

D.美丽的海市蜃楼,是由于空气分布不均匀导致光发生折射而产生的现象

3.如图所示是某校秋季田径运动会女子立定跳远时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地面上长长的阴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B.测量立定跳远成绩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cm

C.用手机拍照时,物体在2倍焦距以内

D.天空中的白云是水蒸气汽化形成的小水珠

4.为避免司机低头观察汽车仪表、忽略路况造成事故,厂商开发出抬头显示器:

汽车仪表安装在驾驶台上、显示面水平朝上,司机平视,借助透明挡风玻璃看到竖直的仪表显示的像。

如图示时刻,司机平视就能看到车速数为“90”等行车信息。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时仪表上直接显示出的速度数信息是“06”

B.司机能看清仪表的信息是由于玻璃对光实现了漫反射

C.“路面情况能被车内人看到”属于光的折射现象

D.挡风玻璃必须与水平面垂直安装

5.下列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A.

          

B.

C.

             

D.

6.如图所示,一女孩面向墙壁站立,她的眼睛与地面相距1.5m,现有一面小镜,应把小镜挂在墙上哪个位置,女孩才可看到天花板上灯的像?

().

A.地面上方1.50m的位置

B.地面上方1.63m的位置

C.地面上方1.75m的位置

D.地面上方1.83m的位置

7.当你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用右手写字,且正在向右移动笔时,你看到镜中的像,感觉他正在   ()

A.用左手写字,往左移动

B.用左手写字,往右移动

C.用右手写字,往右移动

D.用右手写字,往左移动

8.如图所示,用光学仪器观察物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甲   乙     丙     丁

A.图甲中用凸透镜观察自己的指纹,看到的是正立、放大的像

B.图乙中用凸透镜观察窗外远处的物体,看到的是倒立、缩小的像

C.图丙中用平面镜观察自己身后远处的物体,看到的是正立、等大的像

D.图丁中用潜望镜观察远处的物体,看到的是正立、缩小的像

9.小阳拿一个光学器件观察直尺,如图所示,则小阳拿的是

A.平行玻璃砖

B.凸透镜

C.凹透镜

D.平面镜

10.关于医院手术室里“无影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无影灯是由许多个灯泡组成的较大发光面,照到医护人员手臂上,留下的本影区很小,不影响做手术

B.无影灯发出的光不是按直线传播的,它可以照到任何地方

C.无影灯发出的光具有透射能力,它不会留下影子

D.它利用了高科技处理,不会留下影子

11.关于家用小汽车涉及的一些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轮胎做得较宽大可减小对路面的压力 

B.夜间行驶时车内一般开灯,为防止车外物体在前挡风玻璃上成像,干扰司机判断

C.轮毂一般采用铝合金的材料制成,利用了这种材料密度小硬度大的特点  

D.汽车同侧前后的两盏转向灯同时亮,它们一定是串联的

12.平面镜对光线既不会聚也不发散,那么凹面镜对光线有什么作用呢?

小明开动脑筋,想到了所有可能情况:

会聚、发散、既不会聚也不发散.然后他利用激光手电筒对着凹面镜照射,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现象.则小明的科学探究经历了哪些环节

A.提出问题、设计和进行实验、交流与合作

B.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设、设计和进行实验

C.猜想和假设、设计和进行实验、分析与论证

D.猜想和假设、设计和进行实验、交流与合作

13.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A.

水面“折”枝

B.

日全食

C.

手影

D.

镜子中的像

14.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在垂直水平面的透明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对着玻璃板看到A所成的像A′.再在后面放一支未点燃的蜡烛B,透过玻璃板又可看到放在玻璃板后未点燃的蜡烛B.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此实验可以用平面镜代替玻璃板

B.蜡烛B在此实验并没有什么作用

C.A′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像,B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像

D.A′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像,B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像

15.如图所示,电源电压恒为15V,定值电阻R的阻值为20Ω,闭合开关后,使变阻器的阻值减小5Ω,电流表示数变化了0.1A,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流表示数减小了0.1A

B.电压表示数减小了0.5V

C.定值电阻的电功率增大了0.2W

D.电路总功率增大了1.5W

二、填空题

16.将两个平面镜L1和L2正对着竖直放置,它们之间的距离为40cm,物体A放在两个平面镜中间。

物体A在两个平面镜中第一次所成的像分别为A1和A2,则A1、A2之间距离为__________cm;当物体A向L1靠近10cm时,物体A在两个平面镜中第一次所成像的距离又为__________cm。

17.大同古城墙已成为我市一道亮丽的风景,城墙上的城楼与护城河中的倒影相印成趣,美不胜收.我们可以从各个方向看到城楼,是因为光在城楼上发生了_____(选填“漫”或“镜面”)反射的缘故;若雨后护城河水上涨了10cm,则城楼在水中的像的大小___(选填“变大”或“变小”或“不变”).

18.如图所示的是一只白鹭平行于水面飞行的画面.白鹭的倒影是由于光___________而形成的.若飞行时白鹭离水面3m,则白鹭的倒影离白鹭___________m.

19.如图所示的小女孩站在毛玻璃前看不清自己的像,这是由于光的________(漫/镜面)反射造成的;如图所示的是透过装有水的圆柱形玻璃容器看到图案变形的领带,这是光的________(反射/折射)现象.

20.身高1.75m的小明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1.5m处,他在镜中的像距他    m。

如果平面镜向他移动0.5m,他的像高     1.75m(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现在的像相对于原来的像移动了______m。

21.一些枪械上的瞄准器装有夜视仪,这利用的是________.平时我们使用的防晒伞,是为了防止________对人体的伤害.(选填“红外线”或“紫外线”)

22.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使用玻璃板作为平面镜,目的是为了_____;若在玻璃板的后方挡上一块木板,此时透过玻璃板_____(选填“不能”或“仍能”)观察到像,这说明了_____。

23.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采用______作为平面镜,并将它______放置在水平桌面上。

在“探究液体内部压强规律”实验中,为了研究压强与深度的关系,应使压强计金属盒处于_____液体的______深度(后两空选填“相同”或“不同”),再比较压强大小。

24.有下列几种常见的镜子:

(A)平面镜,(B)凹面镜,(C)凸面镜,(D)凸透镜,(E)凹透镜.其中发生光的反射的是______;发生光的折射是_____;能会聚光的是______;能发散光的是________.(填字母代号)

三、实验题

25.在某次光学实验活动中,小明做了如下两个实验:

(1)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如图甲所示。

①蜡烛放在A点,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最清晰的像,利用此成像原理可以制成________;

②保持蜡烛位置不变,小明将自己的近视镜片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并靠近凸透镜,若想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小明应该向_______(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光屏;

③小明又把蜡烛放在B点,继续观察蜡烛所成的像,此时眼睛应在_______(填“蜡烛一侧”或“光屏一侧”)观察;

(2)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如图乙所示。

①在水平桌面上平铺一张大白纸,玻璃板应______放置;

②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面,再拿支外形相同的未点燃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与前面那支蜡烛的像完全重合。

两支蜡烛外形相同是为了验证像与物____________;

③多次实验后,小明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出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______。

次数

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cm

像到玻璃板的距离/cm

1

10

10

2

15

15

3

20

20

26.小红同学用两只完全相同的蜡烛A、B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时的情景如图所示。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__________;

(2)小红小心地移动蜡烛B,发现它能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重合”说明__________;当蜡烛B与蜡烛A的像重合时,观察A、B两支蜡烛在直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__________,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__________;

(3)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一项操作?

(______)

A.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

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蜡烛A的位置进行上述

(2)的操作

(4)实验中若用两枚相同的棋子代替蜡烛,发现棋子的像不太清楚,你该怎么做?

(______)

27.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装置,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直尺,直尺与玻璃板垂直,有两只相同的蜡烛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点燃蜡烛A进行实验​:

(1)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到玻璃板的______关系.

(2)选择用平板玻璃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______.

(3)为证实上述有关平面镜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项措施______

A.保持A、B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

B.保持玻璃板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蜡烛的位置

(4)如果把蜡烛A向平面镜移动一段距离,再用蜡烛B去跟蜡烛A的像进行比较,发现蜡烛A的像大小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8.如图所示是小明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装置。

(1)你认为本实验小明应选择较______(选填“厚”或“薄”)的玻璃板来完成实验。

(2)在玻璃板前面放支点燃的蜡烛A,再拿一支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并移动,直到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样做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_____关系。

(3)移去蜡烛B,在其原位置上放置一块白屏,白屏上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呈现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虚/实)像。

(4)小明第一次将蜡烛A置于玻璃前5cm,第二次将A向远离玻璃板的方向移动了3cm,再次放置B直到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则A与B的间距为______cm。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

2、

3、

4、

5、

6、

7、

8、答案:

9、

10、

11、

12、

13、

14、答案:

15、

二、填空题

1、

2、

3、

4、

5、

6、

7、答案:

8、

9、

三、实验题

1、

2、

3、答案: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