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素材期中复习精选 诗歌鉴赏 理解综合练习带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942556 上传时间:2023-08-03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47.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素材期中复习精选 诗歌鉴赏 理解综合练习带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素材期中复习精选 诗歌鉴赏 理解综合练习带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素材期中复习精选 诗歌鉴赏 理解综合练习带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素材期中复习精选 诗歌鉴赏 理解综合练习带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素材期中复习精选 诗歌鉴赏 理解综合练习带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素材期中复习精选 诗歌鉴赏 理解综合练习带答案解析.docx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素材期中复习精选 诗歌鉴赏 理解综合练习带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素材期中复习精选 诗歌鉴赏 理解综合练习带答案解析.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素材期中复习精选 诗歌鉴赏 理解综合练习带答案解析.docx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素材期中复习精选诗歌鉴赏理解综合练习带答案解析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素材期中复习:

精选诗歌鉴赏理解综合练习带答案解析

一、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诗歌鉴赏

1.先把诗句补充完整,再按要求做题。

                    ,                   。

  五岭逶迤         ,乌蒙磅礴           。

                    ,                   。

                    ,                   。

(1)把诗句补充完整。

(2)找出中心句。

(3)“千山”在诗句中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万水”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是的作者是________。

这首诗讴歌了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________的英雄气概和________精神。

其中表现红军把乐观主义精神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2.品读诗句,完成练习。

(1)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①诗句中“潜”字运用_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饱含诗人________的心情。

②用自己的话写写这两句诗的意思:

________

(2)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①这两句诗写出了________的美丽景象,“________”与“________”相互映衬,不但点明了云厚雨足的特点,而且给人以强烈的美感。

②诗人是从哪个角度来写的?

(________)

A.触觉B.听觉C.视觉D.嗅觉

3.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1)这首诗中最能体现早春景色特点的诗句是哪一句?

(2)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是写给水部员外张籍的,他在兄弟辈中排行十八,故称“张十八”。

B.这是一首律诗,它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C.这首诗的风格清新自然,语言通俗易懂。

(3)请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所展示的画面。

4.品读句子,完成练习。

A.您笑着用温暖的大手握住我的小手,把我带到座位上,对我说:

“我是方老师。

B.……然后握着我的手,捏着笔杆慢慢地在纸上移动,几个端庄整齐的汉字便出现在了本子上。

C.遇到没发挥好的运动员,您会拉住他的手,温柔地鼓励他别放弃。

(1)通过这三句话可以看出,作者着重对方老师的________进行了动作描写,写出了一个________的方老师。

(2)请对你难忘的一位老师进行一处重点的动作描写,并通过一个情境突出老师的特点。

5.课内阅读。

在我的窗前,

有一棵白桦,

仿佛涂上银霜,

披了一身雪花。

毛茸茸的枝头,

雪绣的花边潇洒,

串串花穗齐绽,

洁白的流苏如画。

(1)这两节诗选自《________》,作者是苏联的________。

(2)这两节诗主要运用了________修辞手法来描写了美丽的白桦。

(3)“流苏”在文中指的是()。

A.花穗样的装饰物品

B.披着白雪的树枝

C.流动的物体。

(4)请仿照第二自然段的内容进行续写。

6.阅读下面古代诗歌,回答问题。

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带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1)请简要阐述本诗所蕴含的哲理。

(2)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以情寄景,由情入理。

描写的自然景物清新质朴自然,生机盎然,欣欣向荣。

B.本诗寄寓于朝露易干、秋来叶落、百川东去等形象中。

C.《长歌行》是一首汉朝古典诗歌,属于汉乐府诗。

乐府是汉朝的一个音乐机关。

D.“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比喻光阴一去不复返,然而,“少壮不努力”却告诉我们小时候不用努力,长大后什么时候努力都不晚。

7.诗词阅读。

清平乐·春归何处

[宋]黄庭坚

春归何处?

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

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1)根据这首词的内容,作者写的应是________时节,表现了强烈的________之情。

(2)阅读这首词,根据要求完成赏析。

词的上片,一个“________”字直接道出了作者的设想:

有人知道春的去处,唤回与自己同住。

词的下片,通过黄鹂“________”,写出了春天已过,初夏已来。

整首词表达了词人对春天的________之情。

(3)这首词运用的最明显的修辞手法是什么?

试分析这种手法使用的妙处。

(4)这首词的下片充满了奇妙的想象和美丽悠长的情味,请对此进行阐述。

8.诗词阅读。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里。

①“劝君更尽一杯酒”中“尽”的意思是________。

A.饮完 B.全,都 C.尽头

②西出阳关无故人”中“故人”指________.

A.死去的人 B.老朋友 C.故事中的人

(2)诗的前两句点明了送别的时令是:

________,地点是:

________,景物是________和________,这样为送别创造了一个愁郁的环境气氛。

(3)诗中作者用一个“________”字委婉地表达依依离情。

(4)王维的这首诗由于写出了人们深情惜别的普遍感受,后来被编入乐府,成为离筵上反复吟唱的歌曲《阳关三叠》。

有评者认为,这首诗中的“朝雨”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为什么这样说?

9.课外阅读。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首句用“________”和两个“________”字组合在一句诗里,大大加深了诗人的主观感受。

渲染出诗人________。

(2)“________”字用得极妙,是联系上下两句情绪之间的关键。

(3)“________”以下全是想象,猜想重阳佳节到来的时候,亲人们也一定同往年一样登高饮酒。

这样紧扣了诗题中的“________”字,也点明了第二句中提到的“________”的具体内容了。

(4)有人评价“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两句诗在全诗中“曲折有致,出乎常情”,对这一评价请简要阐述你的体会。

10.课内阅读。

马诗

[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1)在诗的前两句中,“沙如雪”、“月如钩”描绘了边塞月夜怎样的景色?

(2)诗的后两句,诗人通过慨叹马的命运来表现志士们怎样的思想感情?

(3)在这首诗中作者运用了哪些写作方法?

11.诗词阅读。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1)诗人借助山、水、________,抒发了诗人________的感情。

(2)长江是很宽的,诗歌把它说成________;“京口”和“钟山”相隔也很远,诗歌却说只________几座山;“绿”字写出了江南春天________的景象。

(3)“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王安石在作诗时曾改过很多次,最后定稿时才用了“绿”。

你想想看他为何要用“绿”字?

12.课外阅读。

别董大①

[唐]高适

千里黄云②白日曛③,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注释】①董大:

指唐代著名的琴师董庭兰。

②黄云:

乌云。

③白日曛:

曛,昏暗。

太阳黯淡无光。

(1)诗中描写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北风、大雁和________。

(2)从内容看这是一首(   )。

A.写景状物诗

B.送别诗

C.田园诗

(3)写出后两句诗的意思。

(4)“千里”有人写作“十里”,你认为哪个更好?

为什么?

(5)诗的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怎样的情谊?

13.课内阅读。

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朝诗人________。

“吟”是________的意思。

(2)用“/”表示朗读中的停顿,这首诗的朗读停顿不正确的是(   )

A.千锤/万凿/出深/山。

B.烈火/焚烧/若/等闲。

C.粉骨/碎身/浑/不怕。

D.要留/清白/在/人间。

(3)诗的前两句看似写石灰的烧炼,其实象征着________;第三、四两句描写了________的精神,表达了诗人________的决心。

(4)这首诗采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物”是________,“志”是________。

(5)作者仅仅是写石灰吗?

他为什么要写这首诗呢?

14.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关山月

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①白登②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注释】①下:

指出兵。

②白登:

古山名,在今山西大同市东北。

汉代匈奴曾围困刘邦于此。

(1)这首诗的前四句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有何作用?

(2)请简要分析整首诗所表达的情感。

(3)诗人借思妇月夜高楼的叹息来抒发戍人________的情感。

15.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你知道这首诗写得是什么节日的事吗?

当时有什么风俗?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人们写文章表达思念情感时引用上面诗句最多的是哪一句?

16.诗歌鉴赏。

清平乐

春归何处?

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

除非问取黄鹂。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1)这首词的作者是________代词人________,号________。

(2)这首词写的是________时节,表现了作者强烈的________之情。

(3)“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这两句妙在何处?

(4)“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运用了什么手法?

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17.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过故人庄

[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1)首联像往日叙家常一样娓娓道来,告诉了我们事情的起因。

“具”的意思是________。

这个“具”字让我们感受到田家朋友的热情好客。

(2)颔联由近及远地写了“故人庄”的自然之号,读着这么有画面感的诗句,我仿佛看到了________。

带着这样的想象读,我觉得古诗更有味道了。

(3)“话”字让我想到了诗人和朋友之间的谈话非常愉快,农家生活的闲逸让诗人产生了共鸣、我想他们除了聊“桑麻之事”,可能还会聊________,聊________,聊________。

这种淳朴真挚的友情,这种恬静美丽的田园生活,真让人向往啊!

18.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友谊

泥泞中

一只扶持的手

岔道口

一个引导的箭头

挫折时

一句温暖的话

迷惑时

一个肯定的回答

干渴时

一杯清凉的水

倦怠时

一声惊蛰的春雷

纯洁的友谊

高山上的白雪

生命的蜜和盐

森林中的松柏

(1)这首诗采用比喻的手法来写友谊。

在第一节中,作者将友谊比喻成________、________,这是写当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碰到困难时,友谊会给我们________、________。

在第二节中,作者将友谊比喻为________、________,这是写当我们遇到挫折和困惑时,友谊能________。

在第三节中,作者将友谊比喻为________、________这是写当我们处于烦躁消沉时,友谊能________。

在第四节中,“高山上的白雪”,是写友谊的________,“生命的蜜和盐”,写的是友谊的________,“森林中的松柏”,写的是友谊的________。

(2)你认为真正的友谊是什么?

仿照第一节写一写。

19.读古诗,完成练习。

雨过山村

[唐]王建

两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

(1)根据解释,从诗中找出对应的词语写在横线上。

小溪旁长着翠竹。

________

互相呼唤。

________

庭院中间。

________

(2)本诗描绘了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村________图景。

(3)本诗的前两句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表现山村的静谧,第三句写________,第四句通过写作者的“闲看”来反衬________。

(4)作者写雨过山村所见情景,富有诗情画意,充满了生活的气息,表达了自己对________的喜爱之情。

20.阅读下面两首古诗,按要求完成练习。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诗中哪一句点明了标题?

为什么说这句诗点明了标题?

(2)①“日暮客愁新”中有一个“愁”字,请写出作者在愁什么。

②写出你能联想到的同样是表达这种“愁”的诗句。

(3)对偶句前后呼应,互相映衬,对比鲜明,语言凝练,便于记忆和传诵。

请写出诗中的对偶句,并写出你对该对偶句的感受或理解。

2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一)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丸”字按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大写字母________,再查音节________。

(2)诗歌先以“________,________”统领全篇,赞美红军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

接着向我们展示了五幅红军“征难图”,你能仿照下面的例子加以概括吗?

①攀(五岭) ②越________ ③渡________ ④夺________ ⑤翻________。

(3)“暖”字表达了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________心情。

22.读古诗《宿建德江》,完成题目。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________。

本诗题目的意思是________。

诗的前两句的大意是________。

(2)展开想象,诗中“日暮客愁新”和“江清月近人”的日月之景,带给读者的感受是________。

(3)诗中侧重借景抒情的是第________、________句,侧重叙事写景的是第________、________句。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________之情。

2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浪淘沙(其一)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1)对“如今直上银河去”句中“直上”一词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A.“直上”,即往上、往前,含有速度迅捷、持续不停之意。

B.“直上”不仅表明了方向和速度,更有不惧黄河惊涛骇浪的惊人胆魄。

C.“直上”一词是整首诗视角的转折之处,把读者从仰望黄河的常态视角转换为俯视,从地下的现实世界进入天上的神话世界。

D.与王之涣的《凉州词》中“黄河远上白云间”一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2)对“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与本诗的曲名“浪淘沙”呼应,形象地写出了黄河曲折蜿蜒、气势磅礴、浩渺绵长的特点。

B.“九曲”和“万里”二词突出了黄河的曲折蜿蜒、气势磅礴。

C.“浪淘风簸”写黄河上风沙之大,波涛滚滚。

D.“自天涯”形容黄河绵长,一望无际。

(3)对诗歌后两句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后两句由前面的“实境”幻化成“仙境”,把读者带入奇异的神话世界。

B.“如今直上”有沿着黄河道逆流而上之意,体现出诗人不畏艰险的豪迈气概。

C.诗人想象去拜访勤劳善良的牛郎织女一家,表达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D.诗人在叙写离开黄河“直上银河去”的愿望中,流露出了消极避世的思想。

24.诗歌鉴赏

(1)补全古诗。

宿新市徐公店

篱落疏疏一径深,________。

________追黄蝶,________。

 

(2)这是一首描写暮春农村景色的诗歌,它描绘了一幅春意盎然的儿童________图。

其中“________”和结句中的“________”都说明了暮春季节。

(3)“________”、“________”这两个动词十分形象贴切,将儿童天真活泼、好奇好胜的神态和心理刻画得惟妙惟肖。

(4)这首诗运用了________手法,平易自然,形象鲜明。

(5)“________”三个字给读者以想象,在我们面前仿佛浮现出了一个面对一片金黄菜花搔首踟蹰、不知所措的儿童。

25.阅读这首词,完成练习。

(1)整首词以“________”这一句为总起,写出了作者对春天的寻觅。

(2)作者寻春不见,内心充满了________,正如词中所写的“________”。

(3)春归何处?

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①解释词语。

无行路:

________。

②诗人要与(________)“同住”。

A.能找到春天的人B.家人C.朋友D.春天

(4)春无踪迹谁知?

除非问取黄鹂。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①写出下列字的意思。

啭:

________。

   因:

________。

②用自己的话说说前两句词的意思。

________

③黄鹂有没有告诉作者答案?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

A.黄鹂和春天一同出现,有黄鹂的飞掠就有春天的存在

B.黄鹂还是告诉了作者答案的,它把作者的视线引向夏季开放的蔷薇

C.寻找春天的去处,答案并不重要,作者意在抒发对春天的爱惜和留恋之情

26.阅读《游园不值》,完成练习。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

题目中的“值”的意思是________,整个题目的意思是________。

(2)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①“怜”的意思是________。

②诗人猜想“小扣柴扉久不开”的原因是(________)。

A.主人没有在家

B.叩击柴门的声音太小,主人没听见

C.主人担心自己的木屐踩坏他那爱惜的青苔

(3)①补充诗句。

________关不住,________出墙来。

②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________

③对这两句诗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________)。

A.如果说前两句是在写冷清,那么这两句就是在写繁华

B.因为没有受到主人的接待,所以诗人想象出一片繁华自我宽慰

C.作者景中寓理,告诉人们一切新生的美好的事物是封锁不住、禁锢不了的

D.诗人觉得虽然柴扉久不开,但是能领略到美景也不虚此行

27.补全古诗,完成练习。

书湖阴先生壁

________________,花木成畦手自栽。

________________,两山排闼送青来。

(1)补全诗句。

(2)读诗题可以知道,这是一首写在________(地点)上的诗。

(3)诗的前两句描写了庭院的景致,其中,“________”突出了庭院的洁净,“________”突出了庭院的秀美,“________”突出了主人的生活品位。

(4)诗的后两句中,“排闼”的意思是________,这一拟人化的动作,写出了山水的灵动可爱。

这两句诗的内容两两相对,是对偶句:

“一水”对“两山”,“护田”对“________”,“________”对“________”。

像这样运用对偶的手法的诗句还有:

________,________。

28.课外类文阅读。

绝句

[宋]志南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1)这首绝美的小诗,写诗人________的乐趣。

(2)诗句中“杏花雨”“杨柳风”可以用________这个四字词语来概括。

(3)想象“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描述的画面,并写下来。

(4)从这首诗中你体会到作者怎样的心情?

29.阅读《七律·长征》,回答文后问题。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解释下列词语。

①等闲:

________

②逶迤:

________

③磅礴:

________

④云崖:

________

(2)这首诗的中心句是________。

30.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雨过山村

王 建

雨里鸡鸣①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②浴蚕③去,闲着中庭④栀子花。

【注释】①鸡鸣:

鸡叫。

②相唤:

互相呼唤。

③浴蚕:

指古时候将蚕种浸在盐水中,用来选出优良的蚕种。

④中庭:

庭院中。

(1)解释诗题。

(2)选择。

①诗中“鸡鸣”的原因是(   )

A.天快亮了,公鸡啼鸣。

B.雨天里,天色明暗交替,引起鸡鸣。

②诗中所写的景象是(   )季的。

A.春     B.夏     C.秋     D.冬

(3)判断,用“正确”“错误”表示。

①前两句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表现山村的幽静。

②第三句写妇姑冒雨浴蚕,表现农家之忙。

③第四句通过写花的“闲”来说明山村生活的闲适与懒散。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诗歌鉴赏

1.

(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2)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3)五岭;乌蒙山;岷山;金沙江;大渡河

(4)毛泽东;大无畏;乐观主义;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解析】【分析】

(1)本题考查古诗默写能力,属于直接型默写,结合提示默写即可。

书写时注意字迹清楚,不要出现多字、少字、错别字的情况。

(2)考查找中心句的方法。

中心句是一段文章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句子。

它在全文中起主导作用,是这段话中最重要的句子。

文章的段落就是围绕中心句写的。

我们在阅读时找准了中心句,也就把握了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概括了段意。

这段话的中心句是第一句话。

(3)本题主要考查对诗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本题,需要仔细阅读诗文的内容,然后结合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4)考查概括中心思想。

“中心思想”是对一篇文章的内容和思想做出的确切、扼要的说明,简单说就是作者的写作目的或者作者要告诉人们什么。

故答案为:

(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2)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3)五岭、乌蒙山、岷山、金沙江、大渡河(4)毛泽东、大无畏、乐观主义、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点评】

(1)针对古诗的背默题目是基础题,我们平时多背诵,多默写。

要理解诗词的意思,要根据句子的语境判断汉字,是形声字,从形旁声旁来判断正确的写法。

(2)考查学生掌握找中心句的方法。

(3)这道题是按诗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理解诗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4)此题考查对中心思想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少儿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