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高三选考模拟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99341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28.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杭州市高三选考模拟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浙江省杭州市高三选考模拟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浙江省杭州市高三选考模拟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浙江省杭州市高三选考模拟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浙江省杭州市高三选考模拟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杭州市高三选考模拟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浙江省杭州市高三选考模拟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杭州市高三选考模拟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省杭州市高三选考模拟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浙江省杭州市高三选考模拟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一.选择题

1.“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儒家提倡的人生道路。

下列与“治国”、“平天下”相对应的儒家名言是

①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②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③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省也

④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⑤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对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A.①②③B.②③⑤C.①④⑤D.①③④

2.钱穆认为战国时期各家思想的出发点有两类,一类“以人群全体生活的理想为出发”,一类只从“统治者阶级的偏面利益来衡量”。

下列派别属于后者的是

A.法家B.道家C.墨家D.儒家

3.我国历代王朝重视边远地区的管辖。

下列措施能促进中央政府管理北方地区的有

①修直道②“道”行政机构的设置③设理藩院④实行“土司制度”

A.①③B.③④C.①②③D.②④

4.下列中国古代的经济现象和政策,按出现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①草市尉一职的设置,对草市实行行政管理②“敢有私下助番互市者,必置之重法”

③集中贸易的“市”有专门的管理机构④釉下彩绘技艺出现,将绘画和诗文用于瓷器装饰

A.③①④②B.①③④②C.①③②④D.③①②④

5.唐代某一书法名家与“诗仙”李白齐名,其书法如同李白诗的无所拘束而皆中绳墨一样,它们流走快速,连字连笔,一派飞动,迅疾骇人。

这位书法名家应是

A.王羲之B.柳公权C.张旭D.欧阳询

6唐宋以来各地瓷器各具特色,苏轼曾赞“定州花瓷琢红玉”,诗中所赞瓷窑位于

A.河北B.江西C.浙江D.陕西

7.据《清史稿》载,清代奏事流程如下:

要事用折,自奏事处上,下拟旨,亲御朱笔批发。

“”处省略的机构是

A.中书省B.内阁C.军机处D.皇帝

8.学者庞天佑在一篇论文中写道:

黄宗羲言“……证必明于史籍,而后足以应务”……顾炎武认为“人苟遍读五经,略通史鉴,天下之事可以洞然”……王夫之……将《通鉴》记载的史实结合明末清初社会实际研究。

据以上内容可知,这三大思想家主张的一大共同点是

A.提倡个性B.批判专制C.经世致用D.以民为本

9.1894年出版的《盛世危言》对近代社会发展趋势做出这样的判断:

“盖世界由弋猎变为耕牧,耕牧变而为格致,此固世运之迁移,而天地自然之。

”其中“格致”是指

A.科技B.民主C.理学D.教育

10.有学者评价近代中国发生的一场战争,“交战双方都是破题儿第一遭,在我国近代军事史上,是第一次以现代武器、现代组织、现代法则,所打的大规模的现代战争。

”这场战争是

A.鸦片战争B.甲午战争C.抗日战争D.解放战争

11.右边是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水平的曲线图,图中第一次高峰出现的原因,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中华民国建立提高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

B.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C.中国国内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

D.南京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12.下列中共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提出的口号,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停止内战,一致抗日”②“打土豪,分田地”

③“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④“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A.②①④③B.①②③④C.②①③④D.②④①③

13.20世纪20年代后期和30年代前期,毛泽东思想是在同党内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做斗争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下列哪些史实可以说明这一结论

①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②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坡

③决定武装反抗国民党④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A.①②③B.②④C.①③D.②③

14.左图到右图,最能反映中国革命

A.从山区转向农村B.从武装斗争转向土地革命

C.从依靠工人到依靠农民D.从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势

15.近代某一女性服饰样式1929年由中华民国政府确定为国家礼服之一,50年代以后被冷落,文革中被视为“资产阶级情调”遭受批判,1984年再次被定位女性外交人员礼服。

该服装样式是(重复)

A.传统满族旗袍B.改良旗袍C.苏式连衣裙D.干部服

16.1948-1949年是对中国历史产生深远影响的两年。

下列属于这一期间发生的历史事件的是

A.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解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B.《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签订,美货倾销中国

C.中国政府签署《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临时使用协定书》

D.国共战略决战的进行,决定了未来中国的走向

17.“我们这次大会的任务是:

总结从七次大会以来的经验,团结全党,团结国内外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为了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的中国而奋斗。

”这是毛泽东在中共八大开幕式上的致词。

以下对这次会议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会议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形式和主要矛盾的变化

B.会议提出加强新民主主义政治建设,加强国内各民族团结

C.重申中共和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D.会议提出健全国家法制,使党和政府活动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18.20世纪七十年代的“基辛格访华旋风”,在世界上掀起了一股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的热潮,两年之内新承认中国的国家达到20个以上。

促成这股旋风的主要因素是

A.美国霸权地位受到严重削弱B.日本加快与中国的邦交正常化

C.社会主义国家间出现了裂痕D.美国敌视中国的外交政策失败

19.198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在14个沿海港口城市逐步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

第一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设在

A.经济特区B.沿海开放城市C.内地D.上海浦东

20.地理大发现后,欧洲社会生活中出现了一种新的食物,由于《圣经》中没有提到这种食物,教会禁止人们食用,但是饥饿的穷人打破禁忌,此后这种食物迅速普及。

以下选项中最有可能是该种食物的是

A.马铃薯B.小麦C.水稻D.牛肉

21.下列作品中蕴含“人类平等”思想的有

①《十日谈》②《哲学通信》③《论法的精神》④《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22.某班历史兴趣小组在自主学习和探究《第二次工业革命》一课之后,有四人分别写出了历史小论文,他们立论的题目分别是

甲:

《蒸汽的力量》乙:

《英国的福特汽车》丙:

《公司与垄断》丁:

《世界连为一体》

A.1个B.2个C.3个D.4个

23.1917年,土耳其的一家地方报纸写道:

“这是俄国人民的行动,将来某一天会变成一个太阳并照亮全人类。

”而美国的芬兰矿工移民中“一提到列宁的名字心就颤动不已”。

在几乎无人知道俄国在哪里的古巴,烟草公司组成了“苏维埃”。

这些现象说明俄国十月革命

A.鼓舞了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B.推动无产阶级革命进入新时代

C.为俄国实现现代化创造了前提D.促成社会主义阵营的初步形成

24.对下图所示战役表述正确的是

A.战役发生在1943年,由“沙漠猎手”蒙哥马利将军指挥

B.使北非德意军对陷于两线夹击中

C.使北非战场形式发生了转折

D.导致法西斯轴心国开始解体

25.联邦德国阿登纳政府实行社会市场经济,政府为经济发展提供制度保障,下列不属于此类保障的是

A.限制垄断行为B.实行稳定的货币政策

C.调节收入差异D.制定社会经济计划

26.【加试题】关于《红楼梦》的作者问题,众说纷纭。

1921年胡适突破蔡元培为代表的索隐派红学,标榜用科学的方式通过对清代袁枚《随园诗话》中的一段记载进行“考证”,认为是曹雪芹,开创了考证派红学。

但引发不少学者非议,因为所有“可靠的材料”(包括曹雪芹家谱)上没有关于曹雪芹的记载,并且胡适在史料的引用上采取“对我有利者用之,不利者弃之”的态度。

以上表明

A.科学民主思想的传播有利于剥除历史真相外表的朦胧迷雾

B.学者的历史观常常体现于对文学作品时代特征的把握之中

C.学者应该恪守职业规范自有取舍手中的研究史料

D.主观意识与时代状况影响对历史真相的探求理解

27.【加试题】据《浙江通史》记载,1911年乍浦八旗驻防军的协领杉梁、士绅张文雄等创办和济树畜公司,进行农牧业经营。

同年上虞士绅陈渭正等创办春泽公司,购买县境内所有低洼、瘠跷之田地山林,“或浚江掘湖筑堤开渠,或辨土择种,宜树宜牧”。

截止到1911年的近8年间浙江类似组织有40多家。

这些现象说明

A.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农村

B.旧士绅旧官员投身近代民族工业浪潮

C.近代实业波及到古老的传统领域范围

D.这些新式组织构成了社会变革的基础

28.【加试题】《时务报》1896年8月在上海创刊,2年时间内总计出版了69期,每期3万字,译稿约占一半。

以下为部分译稿名称,这些译稿体现了《时务报》编者的主要意图可能是

期数、出版日期

部分译稿名称

18期1897.2.22

《电光摄影奇观》、《脚踏火龙》、《雨不落地》、《诺贝尔奖设立》

19期1897.3.03

《从御气球》、《电制坚钢》、《温水疗病》

27期1897.5.22

《新创号灯》

29期1897.6.10

《实验炮弹穿力》、《岛石吸铁》、《紫铜用绿水炼成》

A.以西方社会学说为武器推动变法进程

B.进行社会启蒙以唤起国人的科技意识

C.利用报刊媒介大力宣传君主立宪思想

D.着眼于发展工商业的手段以批判专制

29.【加试题】2017年正逢我国前领导人邓小平逝世20周年。

以下对邓小平生平若干大事的排序,正确的是

①创办经济特区,倡导对外开放

②支持真理标准讨论,推动拨乱反正

③主持制定十一届六中全会决议,科学评价历史

④发表南方谈话,促进思想解放

A.③②①④B.②①③④C.①②④③D.②①④③

30.【加试题】针对某一场战争后所采用的政治形式,有学者拟定了以下研究提纲,据此判断,这个国家应该是

(1)一个联邦,一个议会,由两院组成

(2)以一部成文宪法确立立国的基本原则

(3)国家元首的权力很大,上议院权力也大

A.英国B.德国C.美国D.法国

二.非选择题

31.(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

材料二浪漫主义者表现出两种态度:

从空间方面说,必须逃脱社会,回到自然的怀抱,从时间方面说现在是可咒的,频返到原始的时代。

在此自然的含义改变了,这不是人性,也不是客观的山川,乃是要摆脱社会,归真返璞。

便是说:

人是自然中的一部分,自然既好,人奕当好。

——闫宗林《欧洲文化史论》

(1)概括材料一中老子思想的特点?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道家的处世方法和政治主张。

(4分)

(2)概括材料二中烂漫主义的两种态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浪漫主义之父,并简述浪漫主义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中的意义。

(6分)

32.(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社会中,资本主义的、商业的进取精神比较强,根据时人的记述,英国人比较粗犷、冷酷,专注于追求财富,这些精神是贪图安逸的旧制度的法国所缺少的。

——吉尔博:

《工业革命中的需要因素》

材料二17世纪,整个欧洲大陆处于宗教迫害之中,反映自由、民主和科学的新思想被当做“异端”“邪说”而受压制,不少有发明创造的科技人才被处刑罚。

与此同时,战争也连绵不断,法国处于内战和向外扩张的连年战争中。

意大利四分五裂——这使科学技术人才纷纷流向地处欧洲边缘而较安定的英伦三岛。

1740年经英国政府批准的实用专利品4件,1750年7件,1760年14件。

――摘自《美国经济史编》

材料三“17世纪和18世纪初,中国对欧洲的影响比欧洲对中国的影响大得多。

西方人得知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和政治后,完全入迷了……例如,伏尔泰(1694~1778年)用一幅孔子的画像装饰其书斋的墙。

伏尔泰认为,到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人开始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更感……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