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学简答 答案汇总.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932081 上传时间:2023-08-0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9.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方剂学简答 答案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方剂学简答 答案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方剂学简答 答案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方剂学简答 答案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方剂学简答 答案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方剂学简答 答案汇总.docx

《方剂学简答 答案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方剂学简答 答案汇总.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方剂学简答 答案汇总.docx

方剂学简答答案汇总

1.白虎汤与五苓散主治证中均有“烦渴”,其病机与治法有何不同?

白虎汤主治证中的烦渴,是由于阳明气分热盛,热灼津伤所致,治当清热除烦,生津止渴,使热清烦除,津生渴止。

五苓散所治的烦渴,是因为膀胱蓄水,气化失司,气不化津,津液不得不输布上潮所致,治当利水渗湿,温阳化气,使水去气化,津液上行则烦渴自愈。

2.桂枝汤证本有汗出,为什么还要发汗?

本证中之汗出,乃由风寒外袭,营卫不和所致,前人谓之“病汗”。

若外邪不去,营卫不和,则汗不能止。

桂枝汤具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之功,服药后所发之汗,前人谓之“药汗”。

使外邪去而肌表固密,营卫和则津不外泄

3.天王补心丹主治病证的病机及临床表现怎样?

该方中生地黄的功用是什么?

天王补心丹主治心肾阴亏,虚火妄动,甚至不安之证。

临床表现为心悸失眠,手足心热,舌红苔少,脉细数。

方中中用生地黄为君药,能上补心血,下滋肾水,并可清泄虚火,使心神不为虚火所扰而宁静,是精关不为虚火所动而固密

4.比较大小承气汤在组成、煎药方法、主治证方面的异同:

大承气汤由大黄枳实厚朴芒硝组成,主治痞满燥实具备之阳明腑实证,使用时先煎厚朴、枳实,后下大黄,溶服芒硝;小承气汤由大黄、枳实、厚朴组成,主治痞满实而无燥之阳明腑实证,在使用时三药同煎

5.四神丸中何药为君?

为什么?

四神丸中君药是补骨脂。

由于四神丸所治五更泄泻是由于脾肾阳虚,火不暖土,肠失固摄所致,而补骨脂辛苦温,有补肾壮阳,温脾止泻之功,犹善补命门之火以散寒邪,为治肾虚泄泻,壮火益土之要药,在方中起主要作用,所以为君药

6.白虎汤的用方依据。

本方为什么选用生石膏、知母,而不用黄苓、黄连?

临床以身大热、汗大出、口大渴、脉洪大有力为用方依据,本方证为里热炽盛,灼伤津液所致,法当清热生津,除烦止渴;石膏辛甘大寒,具清热生津之功;知母虽为苦寒之品,但质地滋润,具清热滋阴之效。

二药配伍,清热生津,颇能切中病机。

而黄岑黄连虽能清热,但有苦寒化燥伤阴之弊,对热盛伤津之证不利,故不用之

7.生地-当归、桔梗在血府逐瘀汤中各有什么配伍作用?

方中生地凉血清热以除瘀热,合当归可滋养阴血,而当归本身也可活血祛瘀,二药配伍可使祛瘀而不伤正。

桔梗可开宣肺气,载药上行入胸中,合枳壳一升一降,开胸行气,使气行则血行,有利于瘀血的散除

8.简述补中益气汤的主治证及其常见临床表现:

补中益气汤具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功效。

可用于治疗以下3证:

①脾不升清证。

证见头晕目眩,视物昏花,少气懒言,语气低微,面色萎黄,舌淡脉弱②气虚发热证。

证见身热自汗,渴喜热饮,气短乏力,舌淡而胖,脉大无力③中气下陷证。

脱肛、脏器下垂、崩漏等,伴见气短乏力,纳差便溏,舌淡脉虚

9.消风散主治风疹湿疹,方中为何配用当归生地麻仁?

消风散主治风疹湿疹,是因风毒之邪侵袭人体,与湿热相搏、浸淫血脉,内不得疏泄,外不得透达,郁于肌肤腠理之间而发。

因风毒之邪与湿热相搏易耗伤阴血,而疏风药荆芥、防风、蝉蜕、牛蒡子和祛湿药苍术、木通等易耗伤阴血,加之风毒湿热相搏于肌腠,浸淫血脉,恐致气血运行不畅,故以当归和营活血,生地清热凉血,胡麻仁润燥养血,体现“治风先治血”之意

10.大黄在茵陈篙汤、八正散、温脾汤三个方剂中各有何作用?

大黄在茵陈蒿汤中化瘀泻热,与茵陈相配,使瘀热从大便而解;在八正散中泻热降火利湿,与栀子配伍,引湿热从二便出;在温脾汤中可泻下通便以荡涤积滞,与温壮脾阳的附子配伍以温下冷积

11.镇肝熄风汤中用茵陈、川楝子、生麦芽的作用是什么?

镇肝熄风汤主治肝肾阴亏,肝阳上亢,气血上逆之类中风,方用镇肝熄风,滋阴潜阳。

而肝性喜条达而恶抑郁,若一味潜镇,恐肝之疏泄受抑,故配茵陈、川楝、麦芽,顺肝木升发之性,条达肝气而防郁滞,兼清肝热。

麦芽与甘草相伍,又能养胃和中,防止金石介类药碍胃之弊

12.结合半夏泻心汤的用药,说明该方的组方特点:

半夏泻心汤主治寒热互结之痞症。

方中用半夏散结消痞,和胃降逆,干姜温中散寒,黄苓、黄连清泻里热,四药合用,辛开苦降,散结除痞,和调寒热。

人参、大枣、炙甘草健脾益气,补虚和中,兼生津液,既可防苓、连之苦寒伤阳,又防夏、姜之辛热伤阴,与半夏相伍,升清气,降逆气,与干姜、黄苓、黄连相伍,补泻兼施。

诸药合用,体现了寒热并用以和其阴阳,辛苦合用以复其升降,补泻兼施以调其虚实的组方特点

13.试述羚角钩藤汤证的病机及临床表现:

病机为肝经热盛,热极动风,兼有热灼津伤。

临床表现见高热不退,烦闷燥扰,手足抽搐,发为痉厥,甚则神昏,舌绛而干,或舌焦起刺,脉弦而数

14.麻杏甘石汤主治肺热喘咳证,何以有汗与无汗均可使用?

主治表邪未解,肺热喘咳证。

无汗而喘,是表郁偏重,肺热较轻,腠理闭塞方用麻黄透表,故无汗喘咳可用;有汗而喘,是表郁较轻,肺热偏重,肺热内盛,迫津外出方用石膏清热,热清则汗止喘平。

临证时,当视肺热和表郁的轻重,调整麻黄与石膏的配伍比例

15.清气化痰丸为二陈汤加减化裁而成,其组成功用及主治病证有何不同?

清气化痰丸是二陈汤去乌梅、炙甘草,加胆南星、杏仁、枳实、黄芩、瓜萎仁而成。

二陈汤以半夏为君药,具燥湿化痰之功,主治湿痰证。

而清气化痰丸以胆南星为君药,且配伍了黄芩、瓜萎仁,则变燥湿化痰之方为清热化痰之剂。

主治痰热内蕴所致的咳嗽等症。

去乌梅者,因痰热壅肺,恐其酸收敛邪,去甘草者,因其甘缓壅滞,对痰气不利也

16.试分析补阳还五汤的组方意义:

补阳还五汤具有补气活血通络的功用,主治气虚血瘀,络脉瘀阳,筋脉失养所致之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等症,方中重用黄芪大补脾肺之元气,使气旺则血行,瘀去络通,以之为君药。

当归尾、川芎、赤芍、桃红、红花活血祛瘀。

地龙活血通络。

本方的配伍特点是大量补气药与少量活血药相配,使气旺则气行,活血而不伤正。

乃益气活血代表方

17.比较四逆散和逍遥散主治证病机、临床表现方面的不同点?

四逆散主治阳郁厥逆证,是因外邪传经入里,阳气内郁不达四末所致,故其冷仅在肢端,不过腕踝,尚见身热、脉弦等,全方用药药性偏凉,方用柴胡、枳实、芍药、炙甘草。

四逆汤主治阳虚寒厥证,是因少阴病,阳气衰微,阴寒内盛,不能温煦四肢、脏腑所致,故四肢厥寒、冷过肘膝,并伴有恶寒蜷卧,神衰欲寐,腹痛下利,脉沉微细等表现,全方用药药性辛热,方用生附子、干姜、炙甘草

18.小柴胡汤为什么用人参、大枣、炙甘草?

小柴胡汤主治伤寒少阳证,邪从太阳传入少阳,缘于正气不足,邪气的发展趋势是逐渐入里,故方中用人参、大枣、炙甘草益气扶正,既扶正祛邪外出,又扶正御邪深入

19.六味地黄丸的配伍意义如何?

六味地黄丸中用熟地黄滋阴补肾,填精益髓,为君药。

山茱萸滋补肝肾,秘涩精气;山药健脾补虚,涩精固肾,同为臣药。

三药配合,肾肝脾三阴并补,是为"三补",但熟地黄用量是山药与山茱萸之和,故以补肾阴为主。

方中又以泽泻利湿泄浊,并防熟地黄之滋腻恋邪;茯苓淡渗脾湿,既助山药之健运,又助泽泻泄肾浊;丹皮清泄相火,并制山茱萸之温;三药称为"三泻",均为佐药。

六药合用,三补三泻,以补为主;三阴并补,以补肾阴为主。

且寓泻于补,补不碍邪,泻不伤正,为平补少阴的常用方剂

20.五苓散主治病证,方中为何用桂枝?

五苓散中用桂枝的意义:

一是用其温化之力温通阳气,内助膀胱气化,协渗利药以布津行水,二是利用其辛散之功,外散太阳经未净之邪。

主治病证有①伤寒太阳膀胱蓄水证。

小便不利,头痛发热,烦渴欲饮,水入即吐,苔白,脉浮②水湿内停之水肿,泄泻,小便不利③痰饮内停,脐下动悸,吐涎沫而头眩或短气而咳

21.清胃散中黄连与升麻的配伍意义:

清胃散主治胃火上攻之牙痛,以黄连清泻胃火,升麻清胃解毒,宣达郁遏之伏火,二药相伍,泻火而无凉遏之弊,散火而无升散之虞,且寓“火郁发之”之意

22.越鞠丸主治何种病证?

方中为何不用解痰郁的药?

越鞠丸主治气郁所致之气、血、痰、火、湿、食六郁证。

至于痰郁,或因气滞湿聚而生,或因饮食积滞而致,或因火邪炼液而成,方中有香附行气,苍术祛湿,栀子泻火、神曲消食。

川芎行气活血,诸药配伍使气机流畅,湿去火消,诸郁得解,则痰郁亦随之而消,故方中未用祛痰药,此亦治病求本之意

23.镇肝熄风汤主治病证?

怀牛膝在此方中的作用如何?

主治肝肾阴虚,肝阳偏亢,阳亢化风,气血逆乱之类中风。

怀牛膝味苦酸而性平,归肝肾经,具有引血下行,拆其阳亢,并滋养肝肾以利肝阳平降之功

24.六味地黄丸既为补肾之剂,为何配伍“三泻”?

六味地黄丸主治肾阴虚证,肾虚则无以制水,阴虚则相火妄动,故方中以泽泻、茯苓淡渗湿浊;丹皮降相火,是为“三泻”,乃寓泻于补之法

25.“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的意义是什么?

强调利小便是祛除湿邪最快捷最迅速有效的方法之一。

因此凡是水湿内盛所致的蓄水,水肿,小便不利,癃闭,淋浊,泄泻等病证,均可选用猪苓、茯苓、泽泻等利小便祛湿邪之药。

否则就是未抓住要害,既“非其治也”之义

26.肾气丸中补阳药仅桂枝、附子二味,且用量又少。

是何道理?

肾气丸是补阳方。

方中只用附子,桂枝二味补阳药是取“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之意,用量小是取“少火生气”。

意在微微生火,鼓舞肾气

27.四逆汤、当归四逆汤证治机理及用药有何不同?

四逆汤主治阳虚寒厥证,是因少阴病,阳气衰微,阴寒内盛,不能温煦四肢脏腑所致,故四肢厥寒、冷过肘膝,并伴有恶寒蜷卧、神衰欲寐、腹痛下利、脉沉微细等表现,全方用药药性辛热,方用生附子、干姜、炙甘草。

当归四逆汤主治血虚寒厥证,是因为营血不足、寒凝经脉、血行不利所致,因其寒在经不在脏,故肢厥程度轻于四逆汤,并兼见肢体疼痛等证,药用温经散寒,养血通脉之品,方由桂枝汤去生姜,倍大枣,加当归、细辛、木通而成

28.运用固涩剂时应注意哪些事项?

①应配伍相应的补益药物,标本兼顾,以提高疗效②若外邪未尽者,不宜过早使用,以免“闭门留寇”③对于实邪所致的热病多汗、痰饮咳嗽、火扰遗精、湿热或伤食泻痢、血热或瘀阻崩漏、湿热带下等不可用

29.五苓散主治证中有口渴,为什么方中要配伍桂枝、白术等温燥之品?

五苓散所治烦渴,是因水蓄下焦,气化不利,气不化津,津液不得输布上潮所致。

治宜利水渗湿,温阳化气。

方中白术健脾燥湿,促进运化,既可化水为津。

又可输津四布;桂枝温通阳气,既内助膀胱气化,协渗利药以布津行水。

又外散太阳经未净之邪,二药合用使水行气化,津液上承,则烦渴自愈

30.越鞠丸为何无祛痰药?

越鞠丸主治气郁所致之气血痰火湿食六郁证。

至于痰郁,或因气滞湿聚而生,或因饮食积滞而致,或因火邪炼液而成,方中有香附行气,苍术祛湿,栀子泻火,神曲消食,川芎行气活血,诸药配伍使气机流畅,湿去火消,诸郁得解,则痰郁亦随之而消,故方中未用祛痰药,此亦治病求本之意

31.简述使用十枣汤的注意事项:

此方药性峻烈,服法也需考究①大戟芫花甘遂等份为末,以大枣十枚煎汤送服药末,从小剂量1g开始②每日一次,清晨空腹时服用③服药得快利后,食糜粥以保养脾胃④水饮未尽去时,视患者具体情况而定,体质尚可,渐加量明日再服;服药后精神萎靡,体力不支者停服或与补药交替使用

32.独活寄生汤主治风寒湿痹,方中用补血调血的当归、芍药、地黄、川芎的意义是什么?

独活寄生汤主治风寒湿痹是由于肝肾两亏,气血不足,风寒湿邪侵袭人体日久,稽留筋骨所致。

由于痹证日久,气血不足,故方中用补血调血的当归、芍药、地黄、川芎,使祛风除湿而不伤阴血。

体现“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治法

33.血府逐瘀汤中配伍柴胡、枳壳、桔梗的意义是什么?

血府逐瘀汤中配伍柴胡、枳壳、桔梗,是因为三药相配有升有降,以调畅气机。

血瘀以致气滞,调畅气机可使气机升降复常。

另外,气行则血行,用调气法还有助于瘀血的排除。

肝经布胁,瘀血阻滞胸中,必致肝气不舒,用柴胡还可以疏肝解郁。

桔梗、柴胡还有载药上行,使药直达病所

34.祛痰剂、理血剂、祛湿剂、消食剂中为何配伍理气药?

这四类方剂中常配伍理气药是因为痰涎粘滞易主滞气机,用以行气导滞;气顺则痰消,有利于痰邪消除。

瘀血阻滞则气机不顺,用以行气、行血,有利于气机通畅、瘀血之除。

湿为阴邪,其性重浊粘滞,亦易阻滞气机,用以行气、气行则湿化。

饮食之停滞也易使肠胃之浊气阻滞。

用以使气机调畅,有利于饮食之消化

35.银翘散中荆芥、淡豆豉的作用是什么?

银翘散主治温病初起证,治宜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方中配伍辛而微温之荆芥、淡豆豉意在助银花、连翘发散表邪,透邪外出,增强其解表之力,又防方中寒凉药物太过

36.举例说明何谓“透热转气”?

清营汤主治邪热初入营分证。

由于入营邪热多由气分传来,故常配金银花、连翘等辛凉透热之品清热解毒、轻宣透邪,使初入营分之邪热转出气分而解,此即叶天士所谓“入营犹可透热转气”

37.举例说明补气健脾方中常配五行气药的意义?

补气健脾方剂适用于脾胃气虚之症。

由于脾胃气虚,运化力弱,而补气之品性较壅滞,易于碍胃,故补气健脾方剂宜配伍少量行气药物为佐,使之补而不滞。

例如补中益气汤中用陈皮既调理气机,以助脾胃之升降,并可理气和胃,使诸药补而不滞

38.试分析大黄在茵陈篙汤、八正散、大承气汤中的配伍意义:

大黄在茵陈蒿汤中降瘀泻热,与茵陈相配,使瘀热从大便而解;在八正散中泻热降火利湿,与栀子配伍,引湿热从二便出;在大承气汤中泻热通便,荡涤肠胃,与芒硝相须为用,峻下热结

39.天台乌药散主治何病证?

方中川梀子与巴豆同炒后去巴豆有何意义?

本方主治寒凝气滞之小肠疝气。

川梀子苦寒,本不宜于寒证,但与辛热走窜之巴豆打破后同炒,再去巴豆而用,则既可制其苦寒之性,又能增其行气散结之力,且避免了巴豆峻下之弊

40.使用解表剂应注意哪些问题?

①解表剂多用辛散轻扬之品,不宜久煎②凡服解表剂后,宜避风寒,或增加衣被,以助出汗③解表取寒,应以便身微汗为佳④服药期间,应忌辛辣、生冷、油腻,以免影响药物吸收和药效的发挥⑤如表邪未尽又见里证,宜先解表,后治里,或表里双解⑥如病邪已完全入里,或麻疹已透、疮疡已溃、正虚水肿、吐泻失水等,均不宜使用解表剂

41.苏子降气汤主治何病症?

方中用当归的目的是什么?

本方主治上实下虚之喘咳。

配伍辛苦温润之当归,既可养血补虚以助肉桂心温补下元,又能治“咳逆上气”,并制半夏、厚朴之燥,以防辛燥伤津

42.

43.麦门冬汤主治何病症?

方中用半夏的意义是什么?

主治肺胃阴伤气逆之肺萎及胃阴不足之气逆呕吐。

方中用少量半夏降逆下气,化其痰涎,和胃止呕,又可使方中麦门冬等滋阴润燥之品滋而不腻,同时与大量麦门冬配伍,则其燥性被制而降逆之功犹存,两者相反相成

44.真武汤主治何病症?

方中用芍药、生姜的意义是什么?

真武汤主治脾肾阳虚,水饮内停。

方中用芍药有三个作用①是在大剂温阳利水药中,配伍一味酸寒益阴之品,可制约诸药辛烈温燥之性,使利水而不伤阴②借其“止痛,利小便”之功;既能缓急止腹痛,又可利小便以行水气③其柔肝敛阴,缓急舒筋之功,尚可治疗筋惕肉目闰,阵阵欲擗地之症。

重用生姜温胃散寒行水,既助附子温阳祛寒,又助白术、茯苓祛湿

45.何谓“逆流挽舟”法?

由何人提出?

痢疾因外邪从表陷里,致肠道壅滞,传化功能失调者,用疏表散邪,使陷里之邪从表出而愈,其痢自止的治疗方法。

由清代医家喻嘉言提出

46.旋覆代赭汤中代赭石为何在原书中的用量较轻?

本方主治胃气虚弱、痰浊内阻、胃失和降之证。

代赭石甘寒质重、降逆下气、助旋覆花降逆化痰而止呕噫,但其毕竟为矿石类药物,过量则恐其攻伐胃气,故重药轻用

47.补阳还五汤中为什么以黄芪为君且重用?

补阳还五汤主治的中风后遗证是因素体元气亏虚,不能鼓动血脉运行,以致脉络瘀阻,肌肉筋脉失荣而致。

方中重用生黄芪,可大补元气,使气旺则血行,瘀消而不伤证,故为君药

48.凉膈散是“以泻代清”的代表方,方中是否以大黄为君药?

为什么?

凉膈散不以大黄为君,而以连翘为君。

因为凉膈散主治上中二焦邪热炽盛证,方中重用连翘为君,意在清热解毒,以去上焦诸热;黄芩山栀清降心肺之火;薄荷竹叶合连翘清散胸膈郁热;大黄芒硝甘草与白蜜并用,缓泻结热于下,全方清上与泻下并行。

方中泻下是为清泄胸膈郁热而设,所谓“以泻代清”,其意在此,共同达到泄火通便,清上泻下的功效,是“以泻代清”的代表方

49.三仁汤的主治病证及证治要点是什么?

主治湿温初起,邪在气分,湿重于热之湿温病。

临床用方证治要点为头痛、身重、胸闷不饥、午后身热、苔白不渴、脉弦细而濡

50.六味地黄丸主治何证?

其配伍特点是什么?

六味地黄丸中用熟地滋阴补肾,填精益髓,为君药;山茱萸滋补肝肾,秘涩精气;山药健脾补虚,涩精固肾。

三药滋养肾肝脾,称为“三补”。

且熟地的用量是山茱萸与山药两药之和,故是以补肾阴为主。

其配伍特点是三补三泻,以补为主,三阴并补,以补肾阴为主,且寓泻于补,补不碍邪,泻不伤正。

51.芍药汤主治何证?

用方要点是什么?

主治湿热痢疾。

以痢下赤白、腹痛、里急后重、肛门灼热、舌苔黄腻为用方要点

52.蒿苓清胆汤中为什么选用青蒿而不用柴胡?

本方主治少阳湿热证。

青蒿苦寒芳香,既清透少阳之热邪又芳香化湿。

虽疏达腠理之功较柴胡缓,而解秽宣络之功较柴胡优,况且柴胡不具化湿之功,故该方用青蒿而不用柴胡

53.生化汤为什么重用当归?

生化汤主治血虚受寒,瘀血内阻而致的产后瘀血腹痛。

根据虚则补之,寒者温之,结者散之的理论,治宜化瘀生新,温经止痛。

但产妇是以血虚为主,故方中重用当归为君,养血活血,化瘀生新,且能温经散寒,一物三用,最切产后病机,使血气充盈,经脉周流,散寒止痛

54.桂枝汤与玉屏风均可用于表虚自汗,二方证有何不同:

桂枝汤证之自汗乃由外感风寒、营卫不和而致,属邪实;玉屏风散之自汗,乃卫气虚弱,腠理不固所致,属正虚

55.苏子降气汤为治喘之剂,说明其配伍当归肉桂的意义:

本方主治上实下虚之喘咳,配伍辛甘温之当归,既可治咳逆上气又能养血润燥,同肉桂温补下元,同时还可防止温阳、化痰药之温燥耗伤阴血

56.比较芍药汤,白头翁汤在主治病证、临床表现、功效之异同:

两方均为治疗痢疾之方,临床表现方面都有腹痛,便脓血,里急后重,肛门灼热,苔黄,脉数。

但同中有异,白头汤主治热度深陷血分而致之热毒痢疾,以腹痛、便脓血、赤多白少、舌红苔黄等为主要见症,组方以清热解毒凉血为主,兼收涩止痢;而芍药汤主治湿热阻滞肠腑气血而致的湿热痢疾,以腹痛、便脓血、赤白相兼、舌苔黄腻等为主要见症,组方以调和气血与清热燥湿并进,兼行“通因通用”,以使“行血则便脓自愈,调气则后重自除”

57.枳实消痞丸所治之证当属实多虚少,寒重热轻。

此论述错在何处,为什么?

错在寒重热轻。

实属热重寒轻。

因方中黄连用量是干姜的5倍,寒性药大于温热药就是针对热重而用的

58.你是怎样理解“善治痰者,治其生痰之源”?

这句话是说治病要治本,要研究生痰之源由。

一般说来,痰的生成与肺脾肾最为密切。

“肺为贮痰之器”如肺失宣降,水液不能下输膀胱,则滋生痰涎;“脾为生痰之源”如脾虚失运,则水湿停聚为痰;“肾主水”如肾虚则不能化气行水,水饮上犯则为痰饮。

因此,不能见痰仅知祛痰,而要根据痰与脏腑的关系,同时治肺脾肾,使痰之不生。

59.什么叫治法?

试分析方剂与治法的关系:

治法是指临床辩明证候之后,在治疗原则的指导下,针对病证的病因病机所拟订的治疗方法。

方剂与治法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治法是临床运用成方或创制新方的依据,方剂是治法的具体体现。

即方从法出,以法统方

60.四君子汤与参苓白术散均可用于脾胃气虚证,二方有何不同:

四君子汤以补气为主,为治疗脾胃气虚的基本方,参芩白术散是在四君子汤的基础上,加具有渗湿止泄的山药白扁豆莲子等,因而兼有和胃渗湿之功,用于治疗脾虚夹湿证

61.复元活血汤中柴胡与大黄的配伍意义:

复元活血汤主治跌打损伤,瘀血留于胁下,痛不可忍。

方中重用酒制大黄荡涤留瘀败血,引瘀血下行;柴胡疏肝理气,使气行血活,且兼可引诸药入肝经。

两药合用,一升一降,以消散胁下之瘀滞,共为君药

62.简述一贯煎及天台乌药散中川楝子的配伍意义:

一贯煎主治肝肾阴虚,肝气不疏证。

方中佐以少量川楝子,疏肝泄热,理气止痛,以适肝条达之性,该药虽苦寒,但与大队滋阴养血药配伍,则无苦燥伤阴之弊,滋阴亦无滞气之害。

天台乌药散主治寒凝气滞之小肠疝气,将川楝子与巴豆同炒,再去巴豆而用,既可制其苦寒之性,又能增其行气散结之力,且避免了巴豆峻下之弊

63.简述柴胡在小柴胡汤,补中益气汤中的配伍作用:

小柴胡汤中柴胡的作用是透达少阳半表之邪从外而散,又能疏肠经气之郁滞,与黄芩配伍和解少阳。

逍遥散中柴胡的作用是疏肝解郁,以使肝气条达。

四逆散中用柴胡疏肝解郁,透邪升阳,使肝气条达,郁热外达

64.芍药汤中为何配伍大黄?

体现了什么治疗法则?

芍药汤主治湿热疫毒,壅滞肠中,气血不和之湿热痢疾,大黄苦寒,泻热破瘀,下积通便,以除积滞瘀血,使积滞除,瘀血去,则下痢可止,体现了“通因通用”的治疗法则

65.固冲汤主治何种病证?

为什么?

固冲汤主治脾气虚弱,冲脉不固之血崩证。

方中重用白术黄芪补气健脾,以固冲摄血,共为君药。

臣以山茱萸、白芍补益肝肾,调补冲任,敛阴摄血。

佐以煅龙骨煅牡蛎棕榈炭五倍子收敛止血,并在大队收涩止血药中,又配伍茜草海螵蛸化瘀止血,使血止而无留瘀之弊,亦为佐药。

诸药配伍表本兼顾,共奏益气健脾、固冲摄血之功

66.清燥救肺汤为何用人参、杏仁?

清燥救肺药主治外燥深入肺脏,伤阴耗气,肺失清肃所致的燥热伤肺重证。

方中佐用人参,益气和中,使土旺金生,肺气自旺,体现“培土生金”之法,即“损其肺者益其气”《难经》;伍以杏仁降利肺气,使肺气肃降有权,即“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泻之”

67.桂枝汤中,桂枝与芍药为什么要等量?

其配伍意义何在?

桂枝汤证的病机是营弱卫强。

营中阴气本虚,桂枝辛散,过用则温燥伤阴;卫中邪气强,白芍酸敛,量多则敛邪。

二药用量相等,一散一收,使桂枝辛散而不伤阴,白芍酸敛不碍邪,于解表中寓敛汗养阴之意,和营中有调卫散邪之功,使表邪得解,营卫调和

68.痛泻要方中配伍防风的意义:

痛泻药方用于治疗脾虚肝强之痛泻,方中用防风,一则取其疏散之性,与疏肝药配合,以助疏肝解郁之力;二则取其祛风能胜湿,在健脾药的配伍下,有利于祛湿止泻;三则与补脾药相伍,能鼓舞脾胃清阳,使清阳升,湿气化,脾自健而泻自止

69.理中丸与厚补温中汤的主治及临床表现有何异同?

二者均可治脘腹疼痛,不欲饮食。

但理中丸为脾胃虚寒而设,当见喜温欲按,自利不渴,畏寒肢冷,呕吐,舌淡苔白,脉沉细等症;而厚朴温中汤证由气滞寒湿困于脾胃所致,必见脘腹胀满,舌苔白腻,脉沉弦等症

70.桃核承气汤为破血下瘀之品,方中为何配伍辛温之桂枝?

桃核承气汤主治下焦蓄血证,方中桂枝在大队寒凉药作用下去其温性,而功偏通行血脉,助桃仁活血祛瘀;又因血得寒则凝,得温则行,故辛温之桂枝配伍于寒凉破泄药中,可防寒凉凝血之弊

71.三仁汤的配伍特点及三仁在方中的作用:

三仁汤配伍特点是“宣上、畅中、渗下”三法并进,以达治疗目的。

方中杏仁宣利上焦之肺气,以通调水道,白蔻仁畅中焦之脾气以化湿行气,薏苡仁渗利下焦以利湿清热,使湿热之邪从三焦分消

72.酸枣仁汤与天王补心丹在主治、主要配伍方面有何异同:

酸枣仁与天王补心丹均治阴血不足,虚热扰心之心烦失眠,组方均以养心安神,滋阴补血为主,配以清虚热之品。

但前者重用酸枣仁养血安神,配伍川芎调气疏肝,酸收辛散并用,具有养血调肝之妙,主治肝血不足,虚烦不眠,伴头目眩晕脉弦细等;后者重用生地,并与二冬玄参等滋阴清热药为伍,更与大队养血安神之品相配,主治阴亏血少,心火上扰,心烦失眠,见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数者

73.试述柴胡在补中益气汤、复元活血汤、血府逐瘀汤中的作用及配伍意义:

柴胡在补中益气汤中与升麻升阳举陷,助黄芪人参诸益气之品升提下陷之中气。

在复元活血汤中柴胡疏肝理气,使气行血活,更引大黄诸药入肝经,直攻肝经胁下之恶血,与大黄合用,一升一降,以治胁下瘀滞。

在血府逐瘀汤中疏肝理气,升达清阳,与桔梗枳壳为伍、尤善开胸行气,使气行血行

74.桃核承气汤、肾气丸二方中桂枝的配伍意义有何不同:

桃核承气汤具有泻热逐瘀功效,用于治疗下焦蓄血证。

方中桂枝与大黄芒硝桃仁等配伍,可通行血脉,加强桃仁活血,又防芒硝大黄寒凉之弊;在肾气丸中搭配附子,温肾助阳,鼓舞肾气。

与山药地黄山茱萸等补阴药配伍,阴中求阳,微微生火,体现“少火生气”之义

75.实脾散主治何证?

该方的君药是什么?

实脾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电大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