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采9102工作面作业规程.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928316 上传时间:2023-08-03 格式:DOCX 页数:64 大小:93.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综采9102工作面作业规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综采9102工作面作业规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综采9102工作面作业规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综采9102工作面作业规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综采9102工作面作业规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综采9102工作面作业规程.docx

《综采9102工作面作业规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综采9102工作面作业规程.docx(6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综采9102工作面作业规程.docx

综采9102工作面作业规程

第一章概况

第一节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

一、工作面的位置

9102工作面西部为一采区大巷,东部为设计的三采区,南部为正在掘进的9104工作面,北部90米为井田边界,上部2#煤层为古采空区,工作面标高785—825米,工作面的走向长728米,倾向长119米,面积86632㎡。

二、地面相对位置

地表位于杨家河一带,沟谷纵横,呈V字形,地面标高990—1113米,平均1050米。

覆盖厚度为:

170~298米,平均234米,基层被黄土覆盖。

三、回采对地面的影响

工作面地面原有村庄窑洞都搬迁报废,南面有庄里洗煤场,对其没有影响。

四、工作面相邻的采动情况

由于本工作面是一采区首采工作面,本工作面无相邻采动影响。

第二节煤层

一、煤层厚度

本工作面所采煤层为9+10#煤,煤层厚度从西向东逐渐变薄,最小厚度为2.25米,最大厚度为2.85米,平均厚度为2.54米。

总体变化情况不大,煤层稳定。

二、煤层产状

本工作面总体形态西高东低,最低处位于回风巷东部,其上发育次一级褶曲构造,波状起伏。

煤层倾角2°~18°,平均5°。

煤层结构简单,普遍含较稳定的夹石一层,自上而下:

上层煤厚0.62—1.16m平均0.89m;夹石厚0.05—0.17m,平均0.10m,岩性为泥岩;下层煤厚1.26—2.05,平均1.55m.

三、煤层稳定情况

本工作面范围内全部稳定可采,煤层结构简单,层理较明显,节理不发育,硬度系数为2~3。

四、本工作面煤种为:

低灰—中灰、中硫—中高硫、特高热值的无烟煤。

第三节煤层顶底板

一、煤层顶底板

9+10#煤层直接顶为泥岩,老顶为石灰岩,青灰色,致密性脆,节理面被方解石充填(局部有黑色)。

厚度为4.76—9.51m,平均厚度为8.33m。

底板灰色泥岩、铝质泥岩,厚度为0.60—6.55m,平均厚度为2.98m。

铝质泥岩,致密、性脆,裂隙较不发育,遇水易软化,易发生底鼓现象。

顶板平均抗剪强度为11.5~48.8Mpa,平均抗拉强度为3.50~4.90Mpa,自然抗压强度为110.0~124.4Mpa,平均118.80Mpa。

底板为铝质泥岩自然抗压强度17.60-20.00Mpa,平均19.10Mpa。

二、工作面地层综合柱状图(见附图1)

第四节地质构造

一、断层

断层位置离切巷280m,有一正断层,落差为0.9m.另一个断层为离切巷600m,有一正断层,落差为0.9m,落差为0.6m.

二、褶曲:

煤层局部略有起伏,没有影响回采的褶曲,运输巷最大坡度8°。

三、陷落柱:

本井田没有发现陷落柱。

第五节水文地质

一、含水层分析:

本面水文地质条件简单,主要充水因素为顶板K2石灰岩溶隙含水层,属弱含水层,影响较小。

二、其他水源分析:

本工作面无常年性地表水体,雨季沟谷中的水短暂排干,地表水对工作面影响较小。

由于2#煤存在一定的小窑破坏区,老空水是井下充水因素之一,回采过程中可能造成淋头水增加。

三、工作面涌水量:

预计工作面正常涌水量为2m3/h,最大涌水量5m3/h。

第六节影响回采的其他因素

一、瓦斯:

属低瓦斯矿井,相对涌出量为4.39m3/T,绝对涌出量为2.94m3/min。

二、工作面煤尘鉴定结果:

无煤尘爆炸危险性。

三、煤的自然倾向:

自燃等级为Ⅱ级,倾向性质为自燃。

四、地温情况:

地温正常。

第七节储量及服务年限

本工作面长728米,切眼长120米,煤层计算厚度2.54米,容量1.4T/m3,,回收率95﹪。

可采储量;728×120×2.54×1.4×95﹪=295119(T)

可采期:

728÷97.2=7.5(月)

式中:

728为可采推进长度。

97.2米为设计月进度:

月生产天数×每天正常循环数×循环进度×正常循环系数=30×6×0.6×90﹪=97.2。

第二章采煤方法

9102工作面采用后退式开采,采用走向长壁一次采全高采煤法,全部跨落法管理顶板。

第一节巷道布置

一、采区设计、采区巷道布置概况

9102工作面开采9+10#煤层,此工作面为走向长壁布置,工作面进回风顺槽、切巷均沿9+10#煤层顶板布置。

二、工作面两巷情况

1、运输顺槽采用梯铁棚支护,上宽3.2米,下宽4.0米,净高2.6米,净断面9.36m2;主要用于该工作面的进风、运煤、运料。

进风巷内布置有:

DN80型的压风管和DN80型静压洒水管各一路。

布置在皮带机上方。

靠采帮处敷设轨道,并在靠近工作面的地点设有设备列车,安设高低压开关、乳化泵站等设备。

靠煤柱帮安设转载机和胶带输送机。

2、回风顺槽采用梯铁棚支护,上宽2.6米,下宽4.2米,净高2.6米,净断面8.84m2;主要用于该工作面的回风、运料。

巷内布置有:

DN50型的压风管和DN50型静压洒水管各一路。

3、切眼为矩形断面,掘进时采用锚杆、锚索联合支护,净宽6.0m,净高2.4m,断面积14.40m2,其内安装有工作溜、支架、采煤机。

三、工作面及巷道布置图(见附图2)

第二节采煤工艺

一、采煤方法

工作面采用走向长壁一次采全高的综合机械化采煤方法,全部跨落法管理顶板。

由于使用ZZ2800—15/30Z型轻型综采支架支护,支架最大支撑高度3米,最小支撑高度1.5米,本工作面煤层厚度2.25~2.85米,平均厚度2.54米,确定一次采全高。

二、回采工艺

1、进刀方式:

本工作面采用端部割三角煤斜切进刀,进刀段长度25米,进刀深度0.6米,即当采煤机滚筒割透回风巷(或运输巷)后,将采煤机后面的输送机推移到煤壁处,采煤机变化前后滚筒上下位置反向牵引,然后采煤机沿输送机弯曲段逐渐切入煤壁,直至采煤机完全进入输送机直线段后,采煤机停止牵引,并将输送机推至煤壁。

再次变换采煤机前后滚筒的上、下位置,反向牵引,割三角煤,直到前滚筒割透回风巷(或运输巷)。

最后变换滚筒上、下位置,反向牵引,开始正常割煤。

在斜切进刀时,采煤机牵引速度控制在2米/分钟以下。

见采煤机进刀方式示意图(见附图3)

2、采煤工艺及说明

双滚筒采煤机双向割煤,在工作面端部斜切进刀,往返一次进两刀,螺旋滚筒配合刮板输送机铲煤板装煤,刮板输送机运煤;液压支架支护顶板,全部垮落法处理采空区。

(1)工艺流程

采煤机割煤、装煤→移架→顶溜→后方顶板自行跨落。

(2)工艺流程简要说明

a、割煤、装煤

本工作面采用MG375-W双滚筒采煤机(滚筒截深0.6米)。

正常割煤时,前滚筒割顶煤,后滚筒割底煤。

采煤机运转时,煤体被滚筒上的截齿破落下来,并由螺旋叶片装入大溜,少量煤在顶溜时被铲入大溜内,散落在支架与大溜之间的浮煤,由人工装入大溜内。

b、运煤

工作面采煤机割下的煤由刮板机经转载机转入顺槽皮带运出。

c、移架

本工作面所选ZZ2800—15/30Z型支撑掩护式支架,移架采用本架操作,顺序移架,追机作业。

移架滞后采煤机后滚筒3~5架进行,操作顺序为:

收护帮板、侧护板、收伸缩梁→降后柱→降前柱→移架。

支架移到位后,立即升紧前后立柱,然后伸出伸缩梁,最后打出护帮板、侧护板。

d、移输送机方式

工作面利用安装在液压支架上的推移千斤顶来推移输送机。

推移输送机滞后采煤机后滚筒10米进行,顶溜时要用相邻几组顶溜千斤顺序逐步动作。

推移输送机弯曲段长度不小于15米,水平弯曲度不得超过3o,垂直弯度不得超过2o。

严禁输送机出现急弯。

顶溜完毕后,支架手把要及时回零。

严禁停机时顶溜,防止带回煤,发生压溜、飘链事故。

推移工作溜机头(机尾)时,正常情况下直接用支架的顶溜千斤将工作溜机头(机尾)推移到位,如果用顶溜千斤推移困难时,可用顺槽回柱机配合支架顶溜千斤推移,使用回柱机时,牵引区内严禁有人,且必须有双向声光语音对打信号。

e、采空区处理方法:

采用全部垮落法。

3、工作面正规循环能力

W=L·S·H·R·C=120×0.6×2.54×1.4×0.95=243.2(T)

式中:

W--------工作面正规循环能力,t;

L--------工作面平均长度,m;

S--------工作面循环进尺,m;

H--------工作面设计采高,m;

R--------煤的密度,t/m3;

c—工作面采出率,%。

第三节设备配置

一、工作面设备配置

工作面设备配备(见附表2-1)

附表2-1:

9102工作面机电设备配备表

设备名称

规格型号

电机功率(KW)

数量

生产能力

液压支架

ZZ2800—15/30Z

99架

采煤机

MG375—W

375

1台

刮板机

SGB--630/220

110×2

1台

转载机

SZB-130/40

55

1台

胶带机

DSJ100/80/160

160

1台

乳化液泵站

BRW---200/31.5

125

2台

移动变压器

KSGIY---800KVA

800

1台

二、设备参数指标

1、ZZ2800/15/30Z型支撑掩护式支架参数

项目

参数

项目

参数

支架型号

ZZ2800-15/30Z

支护强度

0.62Mpa~0.67Mpa

支撑高度

1500㎜~3000㎜

泵站压力

30Mpa

支架宽度

1200㎜~1340㎜

对底板压力

0.17Mpa~0.9Mpa

支架中心距

1250㎜

伸缩梁形式

内伸缩

工作阻力

2800KN(34.8Mpa)

伸缩梁行程

600㎜

初撑力

2250KN(28Mpa)

整机重量

9080kg

2、SGZ630/220可弯曲刮板输送机技术特征

设备型号

设计长度

(m)

输送机能力(t/h)

刮板

链速

(m/s)

中部溜槽

(长×宽×高)

(mm)

电机

功率

(kW)

电压

(V)

SGZ630/220

125

500

0.868

1500×630×220

2×110

1140

3、MGY150/375-W采煤机技术特征表

参数名称

单位

数量

采高

m

2.25~2.85

截深

m

0.6

滚筒直径

m

1.6

牵引力

kN

300

牵引速度

m/min

0~6

牵引型式

液压无链牵引

机面高度

mm

1192

最小卧底量

mm

80

灭尘方式

内外喷雾

装机功率

kW

375

电压

kV

1140

4、SGZ630/220刮板输送机技术特征

设备型号

设计长度

(m)

输送机能力

(t/h)

刮板链速

(m/s)

速比

电机功率

(kW)

电压

(V)

SGZ630/220

180

450

1

29.526

110

1140

5、乳化液泵站技术特征表

设备型号

公称

压力

(MPa)

公称

流量

(L/min)

电机

功率

(kW)

电机

转速

(kW)

配套液箱

型号

外型尺寸

(长×宽×高)

BRW-200/31.5

31.5

200

125

1470

RX200/16

2300×980×1040

三、工作面设备布置示意图(见附图4)

第三章顶板控制

第一节支护设计

一、工作面支护设计

1、支架选型验算

合理的支护强度采用经验公式计算:

Pt=9.81·H·R·K

式中:

Pt----工作面合理的支护强度KN/m2

H----采高,米;取2.54米

R----顶板岩石容重,一般取2.5×103kg/m3

K----工作面支柱应该支护的上履岩层厚度与采高之比取7

Pt=9.81×2.54×2.5×103×7=0.44Mpa

2、所选支架说明书

项目

参数

项目

参数

支架型号

ZZ2800-15/30Z

支护强度

0.62Mpa~0.67Mpa

支撑高度

1500㎜~3000㎜

泵站压力

30Mpa

支架宽度

1200㎜~1340㎜

对底板压力

0.17Mpa~0.9Mpa

支架中心距

1250㎜

伸缩梁形式

内伸缩

工作阻力

34.8Mpa

伸缩梁行程

600㎜

初撑力

2250KN

整机重量

9080kg

3、支架参数对照表

项目

工作面实际条件

支架参数

采高(米)

2.54

1.5~3

倾角(度)

≤5O

≤160

厚度(米)

2.54~2.85

1.5~3

支护强度(KN/㎡)

440

620~670

底板比压(KN/㎡)

19000

170~900

4、支护参数校验:

支护强度:

0.62Mpa0.44Mpa,底板容许比压:

19Mpa>0.9Mpa通过对比、验算,证明选用ZZ2800-15/30Z型支架能满足要求。

5、工作面合理的支护强度采用下列方法计算,取其中最大值即为工作面合理的支护强度Pt。

采用经验公式计算:

合理支护强度Pt=9.81huk

=9.81×2.4m×2.5×103kg/m3×8

=470.88kN/m2

式中:

Pt—工作面合理的支护强度,kN/m2;

h—采高,m;(取2.4m)

—顶板岩石容重,kg/m3;一般可取2.5×103kg/m3;

k—工作面支架上覆岩层厚度与采高之比,一般为4~8倍采高计算。

(这里取8倍采高)

表1矿压参数参考表

序号

项目

单位

同煤层实测

本面选取或预计

1

直接顶厚度

m

4.4

4.4

基本顶厚度

m

6.2

6.2

直接底厚度

m

3.4

3.4

2

直接顶初次垮落步距

m

25

30

3

来压步距

m

25

30

最大平均支护强度

kN/m2

600

600

最大平均顶底板移近量

mm

60

60

来压显现程度

明显

明显

4

来压步距

m

9--21

10--20

最大平均支护强度

kN/m2

500

500

最大平均顶底板移近量

mm

57

57

来压显现程度

明显

明显

5

最大平均支护强度

kN/m2

480

500

最大平均顶底板移近量

mm

25

30

6

直接顶悬顶情况

m

3--6

3

7

底板容许比压

MPa

0.61

0.66—0.67

8

直接顶类型

9

基本顶级别

10

巷道超前影响范围

m

20

20

2、现场实测工作面初次来压时最大平均支护强度Pt。

二、两巷超前支护设计

进、回风超前段支护在静压状态下顶板载荷:

进风:

Q顶=

顶(RP-H/2)=2.5×103(2.88-1.6)=3.2(kN)

回风:

Q顶=

顶(RP-H/2)=2.5×103(2.80-1.5)=3.0(kN)

进风

=2.66

=2.88m、

回风:

=2.58

=2.80m

进风:

=1/2×

=2.66m

回风:

=

=2.58m

进、回风超前段顶板载荷:

(动压影响一般取静压时的2-4倍,这里取3)

Q进=3×Q顶=3×γ顶(RP进—H进/2)=3×3.92kN=9.6(kN)

Q回=3×Q顶=3×γ顶(RP回—H回/2)=3×3.44kN=9.0(kN)

进、回风超前顶板总压力:

F顶进=L×a×Q进(kN)

=20×4.4×9.6=844.8(kN)

F顶回=L×a×Q进(kN)

=20×4.2×9.0=756.0(kN)

进、回风都采用锚网支护:

F进锚网=n补×N破η=0.5×350×0.9=157.5(kN)

F回锚网=n补×N破η=0.5×250×0.9=112.5(kN)

进、回风单体柱承载的顶板压力:

F单进=F顶进-F锚网=844.8-157.5=687.3(kN)

F单回=F顶回-F锚网=756.0-112.5=643.5(kN)

进、回风顶板载荷

Pt进=F单进/S进=F单进/(a进×L)=687.3/(4.4×20)=7.8(kN/m2)

Pt回=F单回/S回=F单回/(a回×L)=643.5/(4.2×20)=7.7(kN/m2)

式中:

γ顶—顶板岩石平均容重,kg/m3;取2.5×103

η—补强锚索的支护效率,%;

RP—塑性区半径,m;

Q顶—静压情况下顶板载荷,kN/m2;

Z—巷道埋藏深度,m;取425

R0—矩形巷道外接圆半径,m;

—内摩擦角,取45°;

C—粘结系数,取4;

H—巷道高度,m;进风为3、回风为3.2

a—巷道宽度,m;进风为4.4、回风为4.2

L—超前维护距离,取20m;

Q进、Q回—进、回风超前段顶板载荷,kN/m2;

n补—补强锚索的根数,根

N破—补强锚索的破断力,kN;进风取350,回风取250

F锚网—进、回补强锚索网承载力,kN;

F单—进、回风单体柱承载的顶板压力,kN;

Pt—进、回风顶板载荷,kN;

支柱实际支撑能力可以采用下列公式进行计算:

=0.99×0.95×0.9×1.0×1.0×90=76.18(kN)

式中:

Rt—支柱实际支撑力,kN;

R—支柱额定工作阻力,kN;取90

k—支柱阻力影响系数,可以参考表2。

表2支柱阻力影响系数表

项目

液压支柱

微增阻支柱

急增阻支柱

工作系数kg

0.99

0.91

0.5

增阻系数kz

0.95

0.85

0.7

不均匀系数kb

0.9

0.8

0.7

采高系数kh

<1.4m

1.5~2.2m

1.5~2.2m

1.0

0.95

0.95

倾角系数ka

<10°

11°~25°

26°~45°

1.0

0.95

0.9

合理的支柱密度,可以采用下列公式进行计算:

=7.8/76.18=0.102

=7.7/76.18=0.101

式中:

n—支柱密度,根/m2;

Pt—进、回风巷顶板载荷,kN;

Rt—支柱实际支撑能力,kN/根。

实际支柱密度:

n实进=60/(20×4.4)=0.68

n实回=50/(20×4.2)=0.60

式中:

n实—实际支柱密度,根/m2;

n总—超前实际支柱总数,根;

S—超前支护面积,m2;

n实>n,满足支护要求.

三、柱鞋直径的计算:

柱鞋一般选用圆形铁鞋。

根据支柱对底板的压强应小于底板允许比压的原则,采用下列公式计算铁鞋的直径。

≥200

≥396.3mm

式中:

—铁鞋的直径,mm;

Q—底板比压,MPa。

第二节工作面顶板控制

工作面安装支架总数99架,支架型号为:

ZZ2800/15/30Z,支架中心距为1.25m,工作面最大控顶距为4.14m,最小控顶距为3.54m,放顶步距为0.6m。

一、正常工作时期顶板支护方式

液压支架采用本架操作、沿采煤机截割方向依次顺序前移的移架方式及时支护顶板,移架步距0.6m。

推溜滞后采煤机后滚筒不少于10m,并确保弯曲段长度不小于15m。

(一)移架

1、正常情况下,移架滞后采煤机下滚筒3—5架进行,降架幅度控制在0.2m以内,移架时,应观察好周围环境,操作时缓慢送液,移出支架后,端面距不大于0.34m。

当顶板破碎、煤帮松软或片帮时,停止采煤机和工作溜运行,采用提前移架、支顺巷板梁等方式维护顶板,移架采用带压移架的方式进行。

2、移架前,首先检查支架是否完好,否则要先维修。

然后清理架间、架前浮煤杂物,将电缆、管子吊挂整齐,在确定支架周围无人后方可操作。

3、端头移架时,利用顺槽的回柱机先拉住工作溜的机头(机尾)或用单体柱顶住机头(机尾),再将与端头架相邻的两架支架推移千斤伸出,然后移架;移架时回柱机钢丝绳牵引区内及前后5米严禁有人,移架人员要站在邻架立柱间的安全地点,其他人员必须全部撤至距移架处5m以外的安全地点,机头附近工作(包括支柱、回柱、清煤、煤帮作业)时,必须停止运行工作溜和转载机,并停电锁开关挂停电牌。

4、移架时,严禁人员站在推拉板上和从支架下面通过,且观察人员要站在有掩体的安全地点,防止架间掉矸伤人。

5、移架时,如果出现拉移困难,要立即停止移架,待查明原因处理好后方可移架。

6、移架前要观察好周围的顶板和煤帮。

如果出现采高不足或顶帮破碎时要首先处理好顶帮,然后移架。

7、支架出现咬架、挤架、倒架时,应掌握好拉架次序,及时进行处理,防止硬拉硬拽,造成支架损坏。

8、支架移出后必须成一直线,如遇移架千斤发生故障,须停止割煤,处理好后方可移架。

9、支架移完后,要用侧护板协调好支架间距,并将操作手把回到零位。

10、清理支架顶梁浮煤时,人员必须站在邻架下用长把工具操作并观察好帮顶,严禁空顶作业,清完及时将支架升牢。

11、支架工拆卸阀组和管子时,应首先关掉总阀门,严禁带压拔插管路。

12、移架操作执行《回采操作规程》第161—179条中有关规定。

(二)工作面支护要求

1、工作面应达到动态的质量标准化要求,确保“三直、二平、一净、二畅通”的质量要求。

2、加强支架的支护强度,确保支护质量,支架初撑力不得小于2250KN,矿压表数据不得小于28MPa。

3、采煤机割煤后,要及时移架,移出的支架与采煤机后滚筒的距离一般不超过5m,防止长时间空顶。

4、工作面出现冒顶时,要及时用木料接顶,并支好支架。

5、工作面控制范围内顶底板移近量不得超过100mm/m(采高);工作面顶板不出现台阶下沉;机道梁端与煤壁之间的顶板冒落高度不得大于300mm,当冒落高度超过此值时,必须采取构顶措施.

6、泵站压力达到30Mpa,乳化油采用MS10-3型液压支架乳化油,乳化液浓度达到3%。

7、移架后,支架顶梁与顶板必须平行支设,其最大仰角不得超过7o,保证支架接顶严密。

操作完毕后,手把打回零位。

8、移架后无明显错差,支架不挤不咬,架间空隙不超过200mm。

9、加强支架检修质量,保证无串液、漏液现象,支护状态良好,初撑力和工作阻力符合支架设计要求。

二、备用配件、闲置、废旧物品设备的存放和管理。

大型配件存放在进风巷距工作面50米以外的地点,统一挂牌管理。

支架上所需的液管、操作阀、二通、三通、安全阀等小型配件,存放于工具箱内,由工具员统一管理。

工作面闲置、废旧物品设备应及时出井,不能及时出井的要堆放在距工作面100m以外的回风巷靠煤帮处,并要码放整齐,专人管理,不得影响行人、通风、运料,距工作面20m范围内严禁堆放任何设备和材料.

三、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期间的顶板管理

根据经验及有关资料预计,本面初次顶板垮落距都在15m—25m,初次顶板垮落后,顶板即随采随落,在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期间,要加强顶板控制,保证泵站压力不小于30MPa,并将支架升紧,接顶严实,达到初撑力,检查阀组,及时处理串漏现象;必须保证工作面采直割平,及时移架,减少空顶时间,支架成直线,同时加强工作面端头支护,保证支架数量和架设质量,以加强顶板支护效果。

四、初次放顶、正常放顶程序

1、当工作面推进20m后,顶板仍未垮落,必须采取强制放顶措施进行人工放顶。

初次放顶后,当顶板悬露面积超过2m×5m,必须强制放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子电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