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普通测量学》第2版教案及课后习题参考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911212 上传时间:2023-08-0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68.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普通测量学》第2版教案及课后习题参考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现代普通测量学》第2版教案及课后习题参考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现代普通测量学》第2版教案及课后习题参考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现代普通测量学》第2版教案及课后习题参考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现代普通测量学》第2版教案及课后习题参考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现代普通测量学》第2版教案及课后习题参考答案.docx

《《现代普通测量学》第2版教案及课后习题参考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普通测量学》第2版教案及课后习题参考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现代普通测量学》第2版教案及课后习题参考答案.docx

《现代普通测量学》第2版教案及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工程测量》课程教案及习题参考答案

第1章绪论

三、习题与思考题

1.测绘学研究的内容是什么?

答:

测量学研究的内容分测定和测设两部分。

其中测定是将地面上客观存在的物体,通过测量的手段,将其侧成数据或图形;测设是将人们的工程设计通过测量的手段,标定在地面上,以备施工。

2.Geomatics的含义是什么?

答:

对所研究的物体,包括地球的整体及其表面和外层空间的各种自然和人造实体,利用接触与非接触式的测量仪器、传感器及其组合系统,对这些实体进行信息的采集、量测、存储、管理、更新、分析、显示、分发(传输)和利用的一门科学和技术。

或称

地球空间信息学。

 

第2章测量学的基础知识

三、习题与思考题

1.何谓大地水准面?

它在测量工作中起何作用?

答:

静止平衡状态下的平均海水面,向大陆岛屿延伸而形成的闭合水准面。

特性:

唯一性、等位面、不规则曲面;

作用:

测量野外工作的基准面。

2.测量中常用的坐标系有几种?

各有何特点?

不同坐标系间如何转换坐标?

答:

测量中常用的坐标系统有:

天文坐标系、大地坐标系、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独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3.北京某点的大地经度为116º20′,试计算它所在的六度带和三度带带号,相应六度带和三度带的中央子午线的经度是多少?

答:

L0=6ºN-3º=117º;L’0=3ºn=117º。

4.什么叫绝对高程?

什么叫相对高程?

两点间的高差如何计算?

•答:

绝对高程H(海拔):

地面点沿铅垂线方向到大地水准面的距离;

•相对高程H':

地面点沿铅垂线方向到任意水准面的距离。

•高差h:

地面两点高程之差;

5.什么是测量中的基准线与基准面?

在实际测量中如何与基准线与基准面建立联系?

答:

重力方向线即铅垂线,是测量工作的基准线;测量上统一以大地水准面为野外测量工作基准面。

地面点空间位置一般采用三个量表示。

其中两个量是地面点沿投影线(铅垂线)在投影面(大地水准面)上的坐标;第三个量是点沿着投影线到投影面的距离(高度)。

 

6.测量工作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哪些是测量的基本工作?

答:

测量工作应遵循两个原则:

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为了减少误差结累;加快测量速度,这项原则是对总体工作);前项工作未作检核,不进行下一步工作(从而保证成果质量,是对测绘具体工作)。

第3章水准测量

四、习题与思考题

1.设A为后视点,B为前视点,A点的高程是20.123m.当后视读数为1.456m,前视读数为1.579m,问A、B两点的高差是多少?

B、A两点的高差又是多少?

绘图说明B点比A点高还是低?

B点的高程是多少?

答:

hAB=-0.123m,hB=20.000m.

 

2.何为视准轴?

何为视差?

产生视差的原因是什么?

怎样消除视差?

答:

通过物镜光心与十字丝交点的连线CC称为望远镜视准轴,视准轴的延长线即为视线,它是瞄准目标的依据。

由于物镜调焦不完善,导致目标实像与十字丝平面不完全重合出现相对移动现象,称为视差。

其原因由于物镜调焦不完善,使目标实像不完全成像在十字丝平面上;在目镜端观测者眼睛略作上下少量移动,如发现目标也随之相对移动,即表示有视差存在;再仔细进行物镜调焦,直至成像稳定清晰。

3.水准仪有哪些主要轴线?

它们之间应满足什么条件?

什么是主条件?

为什么?

答:

水准仪的轴线主要有:

视准轴

,水准管轴

,圆水准轴

,仪器竖轴

水准仪轴线应满足的几何条件为:

1)圆水准轴应平行于仪器竖轴(

);

2)十字丝中丝应垂直于仪器竖轴(即中丝应水平);

3)水准管轴应平行于视准轴(

)。

4.将图中的水准测量数据填入表中,A、B两点为已知高程点HA=23.456m,HB=25.080m,计算并调整高差闭合差,最后求出各点高程。

测站

测点

水准尺读数

实测高差

/m

高差改正数

/mm

改正后高差

/m

高程

/m

后视(a)

前视(b)

BMA

1

1.322

1.764

-0.432

-4

-0.436

23.456

1

2

1.411

1.167

+0.244

-4

+0.240

23.020

2

3

1.503

0.840

+0.633

-4

+0.659

23.260

3

BMB

1.781

0.616

+1.165

-4

+1.161

23.919

计算

检核

Σ

6.027

4.387

+1.640

-16

+1.624

25.080

fh=∑h-(HB-HA)=+0.016m即16mm

5.设A、B两点相距80m,水准仪安置于中点C,测得A尺上的读数a1为1.321m,B尺上的读数b1为1.117m,仪器搬到B点附近,又测得B尺上读数b2为1.466m,A尺读数为a2为1.695m。

试问水准管轴是否平行于视准轴?

如不平行,应如何校正?

答:

由公式计算:

>

,故水准管不平行视准轴。

对于

角大于

的水准仪需要进行校正。

,说明视线向上倾斜。

校正:

水准仪在I2点处不动,旋转微倾螺旋,使十字丝中丝对准A尺上的正确读数

(1457mm),此时符合水准气泡就不再居中了,但视线已处于水平位置。

用校正针拔动位于目镜端的水准管上、下两个校正螺丝,使符合水准气泡严密居中。

此时,水准管轴也处于水平位置,达到了水准管轴平行于视准轴的要求。

校正需反复进行,使

角合乎要求为止。

6.调整如图所示的闭合水准测量路线的观测成果,并求出各点高程,HI=48.966m。

点号

测站数ni

观测高差hi(m)

高差改正数

(m)

改正后高差

(m)

高程H(m)

备注

BM.4

10

+1.224

+0.005

+1.229

50.000

已知

A

51.229

8

-1.424

+0.004

-1.420

B

49.809

8

+1.781

+0.004

+1.785

C

51.595

11

-1.714

+0.006

-1.708

D

49.886

12

+0.108

+0.006

+0.114

BM.4

50.000

49

-0.025

+0.025

fh=∑h测-(HB-HA)=-25mmfh容=±12

=±84mm

mm∑

=25mm

第4章角度测量

三、习题与思考题

1.什么是水平角?

经纬仪如何能测水平角?

•答:

水平角定义:

(1)为地面上O点至A和B两目标方向线在水平面P上投影的夹角β,称为水平角。

(2)地面上一点到两目标的方向线间所夹的水平角,就是过这两方向线所作两竖直面间的二面角。

2.什么是竖直角?

观测水平角和竖直角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答:

竖直角是同一竖直面内倾斜视线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其角值小于等于90度;仰角为0~90;俯角为-90~0;视线水平时竖直角α=0°。

3.计算表中水平角观测数据。

测站

竖盘位置

目标

水平盘读数

º′″

半测回角值

º′″

一测回角值

º′″

各测回平均角值

º′″

I

测回

O

A

0º36′24″

1073612

1073603

 

1073602

 

B

108º12′36″

A

180º37′00″

1073554

B

288º12′54″

II

测回

O

A

90º10′00″

1073542

1073600

B

197º45′42″

A

270º09′48″

1073618

B

17º46′06″

4.计算表中方向观测阿水平角观测成果。

测站

水平度盘读数

2c=左-(右±180º)″

平均读数=[左+(右±180º)]/2

归零后方向值

º′″

各测回归零方向值的平均值

º′″

各测回方向间的水平角

º′″

盘左读数

º′″

盘右读数

º′″

O

1

A

00236

1800236

0

00236

00000

00000

B

702336

2502342

-6

702339

702105

702056

702056

C

D

A

2281924

2541754

00230

281930

741754

1800236

-6

0

-6

2281927

2541754

00233

2281651

2541518

2281602

2541516

1575506

255914

2

A

900312

2700312

0

900312

00000

B

1602406

3402354

12

1602400

702046

C

D

A

3182000

3441830

900318

1381954

1641824

2700312

6

6

6

3181957

3441827

900315

2281643

2541513

5.整理表中竖角观测记录。

测站

目标

竖盘位置

竖盘读数

º′″

竖直角

º′″

指标差

平均竖直角

备注

O

M

75º30′04″

-132100

+9

-132051

度盘为顺时针注记

284º30′17″

-132042

N

101º17′23″

+74742

+6

+74748

258º42′50″

+74754

6.经纬仪上有哪些主要轴线?

它们之间应满足什么条件?

为什么?

答:

1.经纬仪的轴线:

横轴HH;视准轴:

CC;水准管轴:

LL;竖轴:

VV;圆水准轴:

L'L'。

2.应满足的条件

水准管轴垂直于竖轴LL⊥VV;视准轴垂直于横轴CC⊥HH;

横轴垂直于竖轴HH⊥VV;十字竖丝垂直于横轴竖丝⊥HH;

圆水准轴平行于竖轴L'L'∥VV。

 

第5章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

三、习题与思考题

1.下列为视距测量成果,计算各点所测水平距离和高差。

测站H0=50.OOm仪器高i=1.56m

点号

上丝读数

下丝读数

尺间隔

中丝

读数

竖盘

读数

竖直角

高差

水平距离

高程

备注

1

1.845

0.960

1.40

86°28′

0332

0.16

88.5

50.16

2

2.165

0.635

1.40

97°24′

-724

0.16

153.0

50.16

3

1.880

1.242

1.56

87°18′

0242

0

53.8

50.00

4

2.875

1.120

2.00

93°18′

-318

0

175.5

50.00

2.根据如图所示的四边形的起始边坐标方位角以及各内角值,求其余各边坐标方位角。

3.根据如图所示的起始边坐标方位角以及各水平角,计算其余各边坐标方位角。

第6章测量误差及数据处理的基本知识

三、习题与思考题

1.系统误差与偶然误差有什么不同?

偶然误差具有哪些特性?

答:

这两种误差主要在含义上不同,另外系统误差具有累积性,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很大,但这种影响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可以通过适当的途径确定其大小和符号,利用计算公式改正系统误差对观测值的影响,或采用适当的观测方法、提高测量仪器的精度加以消除或削弱。

偶然误差是不可避免的,且无法消除,但多次观测取其平均,可以抵消一些偶然误差,因此偶然误差具有抵偿性,多次观测值的平均值比一次测得的数值更接近于真值,此外,提高测量仪器的精度、选择良好的外界观测条件、改进观测程序、采用合理的数据处理方法如最小二乘法等措施来减少偶然误差对测量成果的影响。

偶然误差特点归纳起来为:

1.在一定观测条件下,绝对值超过一定限值的误差出现的频率为零;

2.绝对值较小的误差出现的频率大,绝对值较大的误差出现的频率小;

3.绝对值相等的正负误差出现的频率大致相等;

4.当观测次数无限增大时,偶然误差的算术平均值趋近于零。

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对某量进行的一系列观测中,误差出现的大小、符号相同,或按一定规律性变化,称为系统误差,具有积累性。

而偶然误差是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对某量进行的一系列观测,单个误差的出现没有一定的规律性,其数值的大小和符号都不固定,但大量的误差却具有一定的统计规律性,又称为随机误差。

偶然误差具有有界性、趋向性、对称性和抵偿性等特征。

2.在测角中用正、倒镜观测;水准测量中使前后视距相等。

这些都能消除什么误差?

答:

系统误差。

3.什么是中误差?

为什么中误差能作为衡量精度的指标?

答:

中误差:

观测次数无限多时,用标准差σ表示偶然误差的离散情形;

观测次数n有限时,用中误差m表示偶然误差的离散情形

中误差m的几何意义即为偶然误差分布曲线两个拐点的横坐标,这也说明了用精度指数和中误差来衡量观测结果质量优劣的一致性。

4.图上量得一圆的半径r=31.34mm,已知测量中误差为±0.05mm,求圆周长中误差。

解:

S=2πr,全微分:

dS=2πdr;周长的中误差为:

ms=±2πmr.=±0.314mm.

S=196.82±0.314mm.

5.在一个三角形中观测了α、β两个内角,其中mα=±20″、mβ=±20″,从180º中减去α+β求γ角,问γ角的中误差是多少?

解:

γ=180º-α-β.

13.进行三角高程测量.按h=Dtgα汁算高差,已知α=20°,mα=±1′,D=250m,mD=±0.13m,求高差中误差。

15.用经纬仪观测某角共8个测回,结果如下:

56°32′13″,56°32′21″,56°32′17″,56°32′14″,56°32′19″,56°32′23″,56°32′21″,56°32′18″试求该角最或是值及其中误差。

 

第7章控制测量

三、习题与思考题

1.控制测量工作的原则是什么?

答:

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步”的原则来组织实施。

6.试计算下表中闭合导线各点的坐标。

图根闭合导线的坐标计算

点号

观测角度

º′″

改正数

改正角

坐标

方位角

距离

增量计算值

改正后增量

坐标值

∆x

∆y

(∆x)

(∆y)

x

y

1

1253000

105.22

-2

-61.10

+2

+85.66

500.00

500.00

2

1074830

+13

1074843

-61.12

+85.68

438.88

585.68

531843

80.18

-2

+47.90

+2

+64.30

+47.88

+64.32

3

730020

+12

730032

486.76

650.00

3061915

129.34

-3

+2

4

893350

+12

893402

+76.61

-104.21

+76.58

-104.19

563.34

545.81

2155317

78.16

-2

+1

1

893630

+13

893643

-63.32

-45.82

-63.34

-45.81

500.00

500.00

1253000

2

总和

3595910

+50

3600000

392.90

+0.09

-0.07

0.00

0.00

辅助计算

fβ=-50“fx=∑∆x=+0。

09

fy=∑∆y=-0。

07

fβ容=±60“√4=±120“

k=0。

11/392。

9=1/3500

8.试述导线测量法的作业步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