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岳阳楼记范仲淹复习试题一含答案 9.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900426 上传时间:2023-08-0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4.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岳阳楼记范仲淹复习试题一含答案 9.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岳阳楼记范仲淹复习试题一含答案 9.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岳阳楼记范仲淹复习试题一含答案 9.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岳阳楼记范仲淹复习试题一含答案 9.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岳阳楼记范仲淹复习试题一含答案 9.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岳阳楼记范仲淹复习试题一含答案 9.docx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岳阳楼记范仲淹复习试题一含答案 9.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岳阳楼记范仲淹复习试题一含答案 9.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岳阳楼记范仲淹复习试题一含答案 9.docx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岳阳楼记范仲淹复习试题一含答案9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岳阳楼记/范仲淹复习试题一(含答案)

(甲)

嗟夫!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乙)

范仲淹家贫,就学于南都书舍,日煮粥一釜,经夜遂凝,以刀画为四早晚取其二断齑①数十茎啖之。

留守有子同学,归告其父,馈以佳肴。

范仲淹置之,既而悉败矣,留守子讶曰:

“大人闻汝清苦,遗以食物,何为不食?

”范仲淹曰:

“非不感厚意,盖食粥安之已久,今遽亨盛馔,后日岂能复啖此粥乎?

(注释)①齑(jī):

腌菜。

88.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不以物喜________

(2)微斯人________

(3)既而悉败矣________(4)遗以食物________

89.用“/”给(乙)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限断两处)

以刀画为四早晚取其二断齑数十茎啖之

90.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微斯人防微杜渐B.就学于南都书舍一蹴而就

C.是进亦忧,退亦忧自以为是D.日煮粥一釜破釜沉舟

9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2)今遽亨盛馔,后日岂能复啖此粥乎?

92.(甲)文中范仲淹借古仁人之口表达了____________的伟大情怀;(乙)文范仲淹不食佳肴,表现了他____________的高尚品质。

【答案】

88.

(1)因为

(2)这(3)坏(4)送

89.以刀画为四/早晚取其二/断齑数十茎啖之

90.D

91.

(1)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表现。

(2)现在突然享用丰盛的饭菜,以后怎么能再吃得下这粥呢?

92.以天下为己任(忧国忧民、心忧天下等)严于律己、安于清贫

【解析】

【分析】

88.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

平时注意多积累归纳,加强对文言文中重点实词、重点虚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现象的理解与识记,并学会迁移运用。

“以”,一词多义,因为;遗(wèi),古今异义,送。

做题时要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

89.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

文言文断句的前提是对文意的领会。

首先通读全文,了解文意,依据语境断句。

可借助标志性词语断开比较明显的地方,分清谓语动词的界限,注意对称句式,常见虚词的位置及词性,也可借助文段的一些特征巧妙断句,比如借助句式,借助对话词“曰”、“云”等。

本句的意思是:

用刀切成四块,早晚各拿两块,和一些腌菜吃。

因此断为:

以刀画为四/早晚取其二/断齑数十茎啖之。

90.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

平时注意多积累归纳,加强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现象的理解与识记,并学会迁移运用。

本题是对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现象的考查,要结合语境,具体分析。

A.微:

如果没有/微小,细微;

B.就:

开始从事/完成;

C.是:

这/正确;

D.釜:

锅;

故选D。

91.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此句中重点的词有:

(1)尝,曾经;或,或许;为,这里指心理活动,即两种心情;二者,这里指前两段的“悲”与“喜”。

(2)遽,突然;馔(zhuàn),菜肴;岂,怎么;啖,吃。

92.本题考查理解人物形象。

甲文,“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可见范仲淹借古仁人之口表达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情怀,即以天下为己任,忧国忧民的伟大抱负。

乙文,范仲淹不食佳肴,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是因为“今遽亨盛馔,后日岂能复啖此粥乎”,意思是你如今要我享用如此丰盛的饭菜,以后的日子里我怎么会平静安心得再吃下这些粥呢?

表现了他严于律己、安于清贫的高尚品质。

【点睛】

参考译文:

甲:

唉!

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这是什么缘故呢?

是因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忧虑;被贬到偏远地方做地方官就为国君忧虑。

这样他们进入朝廷做官也忧虑,退处江湖也忧虑。

虽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快乐呢?

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以后才快乐”吧?

唉!

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路呢?

写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

乙:

范仲淹家里贫穷,他在南都学院读书时,天天煮米,来做一大锅粥,经过一晚上的凝固后,用刀切成四块,早晚各拿两块,和一些腌菜吃。

留守有个儿子和他一起学习,那个留守的儿子回到家告诉了自己的父亲,他父亲送给范仲淹一些美味菜肴。

但范仲淹放在了一边,不久后食物全腐烂了。

留守的儿子说:

“家父听说你过得清淡贫苦,送来这些吃的,可你为什么不吃呢?

”范仲淹说:

“不是我不感谢你们的好心,只是因为我吃粥吃久了,心里安定,你如今要我突然享用如此丰盛的饭菜,以后的日子里我怎么会平静安心得再吃下这些粥呢?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嗟夫!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

(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上①与群臣论止盗。

或请重法以禁之。

上哂之曰:

“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②廉耻耳。

朕当去奢省费,轻徭③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

”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④,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资治通鉴》)

注:

①[上]皇上,这里指唐大宗,②[不暇]顾不上。

③[徭]古时统治者强制人民承担的无偿劳动。

④[升平]太平。

9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____

(2)先天下之忧而忧____

(3)微斯人,吾谁与归?

____

(4)或请重法以禁之____

(5)自是数年之后____

9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安用重法邪?

95.用文中的句子回答下列各题。

(1)甲文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的忧乐观。

(2)乙文中唐太宗认为防止盗窃的三种办法是“______,______,______”。

(3)从乙文中可以看出,作为国君,唐太宗做到了“______”。

(用甲文中的语句回答)

【答案】

93.

(1)探求

(2)在……之前(3)如果没有(4)有人(5)这

94.

(1)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

(2)何必要用严厉的刑罚呢?

95.

(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去奢省费轻摇薄赋选用廉吏(3)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解析】

93.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

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

(1)句意:

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

求,探求;

(2)句意:

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

先,在……之前;

(3)句意:

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微,如果没有;

(4)句意:

有人请求使用严厉的刑法来制止。

或,有人;

(5)句意:

从此几年以后。

是,此、这。

94.此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在翻译句子是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情况,先要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语序调整。

重点词语:

以,因为;重,严厉的。

95.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进行解答。

(1)甲文在写了“迁客骚人”的忧乐观之后,写了“古仁人”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忧乐观,最后引出“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

”的问题,继而做出回答“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就是作者的忧乐观。

(2)乙文根据“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廉耻耳。

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提炼为“去奢省费、轻摇薄赋、选用廉吏”。

(3)甲文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乙文,对盗的问题,群臣的看法:

重法以禁之(使用严厉的刑法来制止)。

“上”的看法是:

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去掉奢侈,节省开支,減轻徭役,少收赋税,选拔和任用廉洁的官吏,使老百姓穿的吃的都有富余。

)可见与甲文“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相印证,作为国君要替老百姓着想。

【点睛】

译文甲:

唉!

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这是为什么呢?

是由于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在朝廷上做官时,就为百姓担忧;处在僻远的地方做官则为君主担忧。

这样来说在朝廷做官也担忧,在僻远的江湖也担忧。

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

他们一定会说:

“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唉!

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乙:

(唐太宗)皇上与群臣议论怎样禁止盗贼。

有人请求使用严厉的刑法来制止。

皇上微笑的对那官员说:

“老百姓之所以去做盗贼,是由于赋税太多,劳役、兵役太重,官吏们又贪得无厌,老百姓吃不饱,穿不暖,这是切身的问题,所以也就顾不得廉耻了。

我应当不奢侈,节省开支,减轻徭役,少收赋税,选用廉洁的官吏,使老百姓穿的吃的都有富余,那么他们自然就不会去做盗贼了,何必要用严厉的刑法呢!

”从这以后,过了几年,天下太平,没有人把别人掉在路上的东西拾了据为己有,大门可以不关,商人和旅客可以露宿。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乙)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

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

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

庐陵欧阳修也。

9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连月不开

(2)至若春和景明

(3)名之者谁(4)杂然而前陈者

97.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太守与客来饮于此皆以美于徐公

B.山间之四时也前人之述备矣

C.醉能同其乐其喜洋洋者矣

D.故自号曰醉翁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98.下面对甲文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一句,凝练地概括出滕子京的政绩,引出重修岳阳楼之事。

B.甲文第五段抒情和议论交融,表达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

C.乙文着力写太守与滁人沉醉于山水之间的情状,意在表现作者因仕途不得意而沉迷山水的消极的人生态度。

D.乙文写“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众宾归”均围绕“乐”字展开,既写出太守与民同乐,又表现了当时滁州的政治清明。

99.翻译下面文言语句。

(1)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2)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100.这两篇文章都讲到了一个共同的话题,即“乐”,作者对待“忧”与“乐”的态度对你有什么启发?

【答案】

96.

(1)放晴

(2)日光(3)命名取名(4)陈列排开

97.B

98.C

99.

(1)浮动的光像跳动的金子,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

(2)野花开放,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浓密的绿荫。

100.作者胸怀天下,以天下为己任,所忧所乐的是国家和民族,不是个人得失。

在生活中,我们要学习他的这种精神,不能只考虑个人的得失,要多为集体和他人着想,要吃苦在先,享乐在后。

【解析】

96.此题考查的是文言词语的意思。

做题时要疏通文意,先把句子翻译正确,再解释字词意思,所要注意的是,在字词本义与句中意思有所差别时,最好本义和句中意都要写出来。

“连月不开”翻译为“接连几个月不放晴”,“开”意思是“放晴”。

“至若春和景明”翻译为“至于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时”,“景”意思是“日光”。

“名之者谁”翻译为“给它命名的人是谁”,“名”意思是“命名,取名”。

“杂然而前陈者”翻译为“错杂地摆在面前的”,“陈”意思是“陈列,摆开”。

97.此题考查的是一词多义。

A.在/比;

B.都是助词“的”;

C.代词,指百姓/代词,那;

D.所以/因为;

故选B。

98.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的理解。

C项中“表现作者因仕途不得意而沉迷山水的消极的人生态度”理解有误。

应该是表现了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情怀。

故选C。

99.此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在翻译句子是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情况,先把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语序调整。

(1)“浮光跃金,静影沉璧”句中“跃”意思是“跳动,跳跃”,“沉璧”意思是“沉入水中的玉璧”。

(2)“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句中“芳”意思是“香花”,“发”意思是“开放”,“秀”意思是“茂盛,繁茂”。

据此翻译即可。

100.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的理解。

《醉翁亭记》欧阳修是心系百姓,与民同乐。

《岳阳楼记》范仲淹是胸怀天下,先忧后乐。

虽然说两篇文章的了有所不同,但它们又有共同点,就是以民为本。

一个人要做到先忧,必须有胆、有识、有志,固然不容易;而一个先忧之士当他建立了功绩之后还能后乐,才更加可贵。

两篇文章所体现的精神,那种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品质,在今天无疑仍有教育意义。

在面对个人和社会的矛盾冲突时,我们要舍弃个人利益,维护集体利益,多为他人着想。

译文:

(甲)庆历四年春天,滕子京降职到岳州做太守。

到了第二年,政务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展它原有的规模,把唐代名人家和今人的诗赋刻在上面。

嘱咐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我看那巴陵郡的美景,全在洞庭湖上。

洞庭湖包含远方的山脉,吞吐着长江的流水,浩浩荡荡,宽阔无边,清晨湖面上撒满阳光、傍晚又是一片阴暗,景物的变化无穷无尽。

这就是岳阳楼雄伟壮丽的景象。

前人对这些景象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虽然这样,那么这里北面通向巫峡,南面直到潇水、湘江,被降职远调的人员和吟诗作赋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观赏这里的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像那连绵细雨纷纷而下,接连几个月不放晴的时候,阴冷的风怒吼着,浑浊的波浪冲向天空;日月星辰隐藏起光辉,山岳也隐没了形迹;商人和旅客无法通行,桅杆倒下,船桨折断;傍晚时分天色昏暗,只听到老虎的吼叫和猿猴的悲啼。

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被贬官离开京城,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讥讽的心情,再抬眼望去尽是萧条冷落的景象,一定会感慨万千而十分悲伤了。

至于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时,湖面波平浪静,天色与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白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或浮或沉;岸上的小草,小洲上的兰花,香气浓郁,颜色青翠。

有时湖面上的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有时湖面上微波荡漾,浮动的月光闪着金色;有时湖面波澜不起,静静的月影像沉在水中的玉璧。

渔夫的歌声响起了,一唱一和,这种乐趣真是无穷无尽!

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胸怀开阔,精神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在清风吹拂中端起酒杯痛饮,那心情真是快乐高兴极了。

唉!

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这是什么缘故呢?

是因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忧虑;不在朝廷做官而处在僻远的江湖中间就为国君忧虑。

这样他们进入朝廷做官也忧虑,退处江湖也忧虑。

虽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快乐呢?

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以后才快乐”吧?

唉!

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路呢?

写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

(乙)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

它西南方的山峰,树林和山谷格外秀美。

远远望过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

沿着山上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流水声,是一股水流从两峰之间飞泻而下,是酿泉。

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一个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的亭子,是醉翁亭。

建造这个亭子的人是谁?

是山里的和尚智仙。

给它命名的人是谁?

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给它命名的。

太守和宾客来这里饮酒,喝了一点就醉了,而且年龄又是最大,所以给自己起了个别号叫“醉翁”。

醉翁的情趣不在喝酒上,而在欣赏山水之间的美景。

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又如太阳出来而树林的雾气消散了;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

阴暗明亮交替变化的,是山间早晨和傍晚。

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美好的树木繁茂滋长,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天高气爽,霜色洁白,冬天溪水落下,露出石头,就是山里的四季景象。

早晨进山,傍晚回城。

四季的景色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至于背负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喊,后面的人应答;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

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在出游。

来到溪边捕鱼,溪水深,鱼儿肥;用酿泉的泉水来酿酒,泉水清,酒水甜;野味野菜,错杂地摆在面前的,那是太守在宴请宾客。

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弹琴奏乐;投壶的人中了,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人们时坐时起,大声喧哗,是宾客在尽情欢乐。

容颜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是太守喝醉了。

不久,夕阳落到山顶,(于是)人的影子散乱一地,这是宾客们跟随着太守归去了。

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阴,鸟儿到处啼鸣,游人离开,鸟儿快乐。

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乐趣,却不知道人们的乐趣。

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

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叙这乐事的人,是太守。

太守是谁?

是庐陵的欧阳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起诉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