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必考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docx
《期末必考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期末必考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docx(5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期末必考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
部编本七年级下册文言文阅读练习
4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下列各组句子,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蒙辞以军中多务/或以钱币乞之B.孰若孤/若为佣耕
C.及鲁肃过寻阳/人恒过,然后能改D.见往事耳/有时见日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中隐含的两个成语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选自《资治通鉴》,是根据先前的史书改写的。
B.本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努力学习,才略有惊人长进的故事。
C.鲁肃最后与吕蒙主动“结友”,是因为鲁肃被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表现出鲁肃的敬才、爱才。
D.本文赞扬了孙权和吕蒙认真学习的精神,告诫人们,重任在身不可不学习的道理。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蒙辞以军中多务/皆以美于徐公B.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
C.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宋何罪之有D.遂与外人间隔/肃遂拜蒙母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同学聚会,见大家变化很大,班长感慨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何况是分别三年了呢!
”(用原文的语句填空)
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按照时间顺序,先写孙权劝学,吕蒙“乃始就学”;后写鲁肃“与蒙论议”,“结友而别”。
B.本文极简略且剪裁精当,以精炼的文笔突出人物的风采。
C.写鲁肃“与蒙论议”,着重写两人风趣的一问一答,以此来表现孙权的善劝。
D.本文写事情的结果,不直接写吕蒙如何学而有成,而是通过鲁肃、吕蒙的对话生动地表现出来。
1.A 解析:
A项两个“以”都是“用”的意思。
B项第一个“若”是“及,比得上”的意思,第二个“若”是“你”的意思。
C项第一个“过”是“到”的意思,第二个“过”是“犯错误”的意思。
D项第一个“见”是“了解”的意思,第二个“见”是“看见”的意思。
2.你现在身居要职掌握重权,不可以不学习!
3.刮目相待 吴下阿蒙
4.D 解析:
没有赞扬孙权的认真学习精神。
5.D 解析:
A项第一个“以”是介词,“用”;第二个“以”是动词,“认为”。
B项第一个“以为”是动词,“认为”;第二个“以为”是介词“以”和动词“为”组成的词组,“把……作为”。
C项第一个“之”是副词,“这么”;第二个“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
D项两个“遂”都是介词,“于是”。
6.以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已不再是当年的那个东吴阿蒙了!
7.士别三日 即更刮目相待
8.C 解析:
应是表现吕蒙的学有所成。
4《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
“卿今者才略,!
”蒙曰:
“士别三日,,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在原文把所缺内容补充完整。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涉猎()为博士邪()卿今当涂掌事()孰若孤()当涂()
3、本文的作者是(人名)。
他是(朝代)的家、家。
他花费19年时间主持编纂了历史巨著《》,是继《春秋左传》之后,我国又一部体通史。
4、文中“治经”中的“经”指的是《 》、《》、《 》、《 》《春秋》等书。
5、依据提示默写本册中要求课外背诵的古诗词。
①谁家玉笛暗飞声,。
②,凭君传语报平安。
③春潮带雨晚来急,。
④,闲敲棋子落灯花。
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卿今当涂掌事()
(2)蒙辞以军中多务()(3)及鲁肃过寻阳()
(4)即更刮目相待()(5)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6)士别三日()
(7)但当涉猎()(8)但当涉猎()(9)蒙乃始就学()
(10)权谓吕蒙曰()(11)蒙辞以军中多务()(12) 肃遂拜蒙母()
7、朗读文章要注意句子的语气。
读读下列句子,写出句子中加点虚词所表示的语气。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②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③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8、古代文言文中的语句是成语的重要来源,请根据下面的意思,在本文中找出相应的成语。
(1)比喻人学识尚浅。
( )
(2)另眼相看,用新眼光看人。
( )
9、宋代诗人刘过曾写过一首题为《书院》的“劝学诗”:
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
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
这首诗运用了 修辞格,表达的意思是:
。
而《孙权劝学》则以 为主,言简意丰地表达了学习的重要性。
10、下列句子中,没有人称代词的一组是( )
A.卿今当涂掌事 B.孤常读书 C.蒙辞以军中多务 D.自以为大有所益
1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卿今当涂掌事 ②但当涉猎 B.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②自以为大有所益
C.①见往事耳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1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孙权劝学,既指出了吕蒙学习的必要性,又使用了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从而使吕蒙无可推辞。
B.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既从正面烘托出了孙权劝学的显著成效,也进一步告诉人们读书,学习的重要性。
C.鲁肃与吕蒙的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二人的真实性情与融洽关系。
D.鲁肃与吕蒙“结友而去”,从侧面表现了孙权劝学的结果以及吕蒙才略的惊人增长。
1、略2、shè yé qīng shútú3、司马光北宋政治史学资治通鉴编年体4、《易》《书》《礼》《诗》5、略6、
(1)执政
(2)推托(3)到(4)重新(5)通“耶”,语气词(6)分别(7)只(8)粗略地阅读(9)于是,就(10)告诉(11)事务(12)于是7、①邪:
表示疑问的语气,②耳:
用在陈述句尾,表“只有如此而已”、“罢了”的语气。
③乎:
表示感叹的语气,同“啊”。
8、
(1)吴下阿蒙
(2)刮目相待 9、比喻 勤奋读书如农夫种地,几分耕耘,几分收获。
对话。
10、C11、C(A 动词,掌握,执政,能愿动词。
/应当;B介词,用/动词,认为;C动词,了解、认清。
)12、B
1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资治通鉴》是一部纪传体通史。
B.司马光,字君实,南宋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
C.本文通过写鲁肃与吕蒙的对话,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正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这是全文的最精彩之处。
D.文章中,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的,鲁肃与吕蒙的对话则有调侃的味道,二者的情调是不同的。
14、翻译。
①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15、本文题目是“孙权劝学”,你认为文中重点刻画的人物形象是孙权吗?
为什么?
16、孙权要求吕蒙怎样读书?
你认为这一要求对我们适用吗?
请说明理由。
17、本文与《伤仲永》一文都是谈学习的重要性的,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二、阅读《 鲁肃过蒙屯下》,完成习题。
鲁肃代周瑜,当之陆口,过蒙屯下。
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
“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顾之。
”遂往诣蒙。
酒酣,蒙问肃曰:
“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
”肃造次应曰:
“临时施宜。
”蒙曰:
“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熊虎也,计安可不豫定?
”因为肃画五策。
肃于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
“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
”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时蒙与成当、宋定、徐顾屯次比近,三将死,子弟幼弱,权悉以兵并蒙。
蒙固辞,陈启顾等皆勤劳国事,子弟虽小,不可废也。
书三上,权乃听。
蒙于是又为择师使辅导之其操心率如此。
(《三国志·吕蒙传》节选)
1.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1)过蒙屯下:
(2)遂往诣蒙:
(3)肃于是越席就之:
(4)权悉以兵并蒙:
(5)或说肃曰:
(6)君宜顾之:
2.用“/”给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
于是又为择师使辅导之其操心率如此
3.翻译。
(1)将何计略以备不虞?
(2)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
4.吕蒙原本是一介武夫,而鲁肃是吴国有名的谋士,所以开始“肃意尚轻蒙”,但后来鲁肃为何愿意跟吕蒙“结友”?
5.联系课文《孙权劝学》,谈谈你对吕蒙的看法。
13、D 14、①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不学习!
②我难道想要你钻研经书当博士吗?
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以往的事情罢了。
15、不是,是吕蒙,因为主要写他通过学习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16、孙权要求吕蒙读书“但当涉猎,见往事耳”(粗略读书,多了解历史);第二问言之有理则可。
17、读书学习大有益处,人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提升自我,增长知识与才干。
二、1、
(1)经过,
(2)拜访,(3)走近,(4)全、都(5)有人(6)拜访2.于是又为择师/使辅导之/其操心率如此3.
(1)(你)打算用什么计策来防备意外情况呢?
(2)我不知道你的才能和谋略竟到了这种地步。
4.鲁肃起初对吕蒙不屑一顾,在和吕蒙交谈后,被他的才能和谋略所折服,于是,与他“结友”而别。
5.答题要点:
(1)勤奋好学;
(2)勇而有谋,识军计。
(答案仅供参考,言之有理即可)。
4《孙权劝学》
一、填空
1、《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该书是宋(朝代)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2、《孙权劝学》的原因是: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孙权劝学》的学习方法是: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孙权劝学》劝的语言是:
“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孙权劝学》的成果是: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以上均填原句)。
3、鲁肃的话表现了他惊讶、敬佩的感情,也从侧面写出了学有所获;文末的“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原文)更进一步阐明了这一点。
4、文中可以提炼的一个成语是:
士别三日,刮目相看。
二、解释加点词。
1、当涂掌事当 当权 2、蒙辞以军中多务辞 推辞 ;
3、治经为博士邪治 研究 4、但当涉猎涉猎 粗略地阅读 ;
5、见往事耳见:
了解 6、蒙乃使就学 乃:
于是,就;
7、卿今者才略才略才干和谋略 8、即更刮目相看刮擦;
三.1、文中最突出的描写方法是什么?
用对话的方法进行语言描写。
2、本文所揭示的道理对你有什么启示?
答:
我的启示是:
1、开卷有益,只要有学习,就会有收获;2、士别三日刮目相看,我们要以开放的眼光看待别人。
3.成语:
刮目相待(看):
指别人已有显著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来看待。
吴下阿蒙:
比喻人学识尚浅。
4.通假字: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邪”通“耶”表疑问语气,相当于“吗”
四、课文理解
1.为什么“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
因为情况是在不断变化,人也在不断变化,不能拿老眼光看待人。
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
要估计到别人的进步。
2.鲁肃赞扬吕蒙的语句“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是什么描写?
有何作用?
侧面描写,作用是:
突出表现吕蒙就学,学有所成。
3.吕蒙的变化给人的启示
(1)要想让人刮目相看,一定要自己善于学习,并学有所成。
虚心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
(2)一个人即使基础差只要态度端正刻苦努力就能学到东西,提高水平。
4.孙权怎样劝说吕蒙的
先一语破的,指出学的必要性“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接着现身说法,证明学的可能性“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益处”,让吕蒙无法推辞,“乃始就学”。
5.请找出孙权“劝”吕蒙学习的语句。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揭示学习的必要性语重心长,谆谆告诫)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学习的目的、方法反问句,强调并不是要目蒙研究儒家经典,当专享经学传授的学官,而是有别的目的。
)
卿言多务,孰若孤?
(委婉的批评)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现身说法,读书的益处)
6.鲁肃赞学的句子:
今者才略,非吴下阿蒙(惊叹、佩服)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感叹句,要选出惊讶不解的语气。
)
7.鲁肃行动:
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8.鲁肃的做法有何含义?
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二人情投意合。
4《孙权劝学》
起初,吴王孙权对大将吕蒙说道:
“你现在身当要职掌握重权,不可不进一步去学习!
”吕蒙以军营中事务繁多为理由加以推辞。
孙权说:
“我难道是想要你钻研经史典籍而成为学问渊博的学者吗?
只是应当广泛地学习知识而不必去深钻精通。
你说要处理许多事务,哪一个比得上我处理的事务呢?
我常常读书,自己感到获得了很大的收益。
”吕蒙于是开始学习。
等到鲁肃来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商议,鲁肃听到吕蒙的见解后非常惊奇地说:
“以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已不再是当年的那个吴下阿蒙了!
”吕蒙说:
“读书人分别几日,就要另眼相待,兄长为什么知道这件事这么晚啊!
”鲁肃于是叩拜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后才告别。
1.解释加点词。
⑴权谓吕蒙曰 对……说 ⑵见往事耳 了解 ⑶士别三日 读书人
⑷吴下阿蒙 处所……地主 ⑸蒙辞以军中多务 推辞 ⑹自以为大有所益 好处
⑺及鲁肃过寻阳 等到……时候,到 ⑻蒙乃始就学于是,就
2.用原文回答下面问题。
⑴孙权为什么要劝吕蒙学习?
答: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⑵哪句话证明吕蒙学有所成?
答:
“及鲁肃过寻阳……非复吴下阿蒙”
⑶哪句话表现了吕蒙的治学毅力和信心?
答:
蒙曰:
“士别三日……这晚乎!
”
3.孙权、吕蒙、鲁肃三人的性格有什么特点?
孙权:
对部下循循善诱,耐心规劝;
吕蒙:
能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
鲁肃:
为人率真。
4.这则历史故事有什么深刻意义?
答:
通过对历史事实的记录,告诉我们开卷有益,学习对健全人格的重要性。
5、孙权劝学的原因是: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学习方法是: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孙权现身说法说到读书的益处是:
“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孙权劝学》的成果是: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以上均填原句)。
6、鲁肃的话表现了他惊讶、敬佩的感情,也从侧面写出了吕蒙学有所获;文末的“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原文)更进一步阐明了这一点。
7、本文所揭示的道理对你有什么启示?
人只要肯读书,就会有所进步(开卷有益)
8、《伤仲永》和《孙权劝学》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什么异同?
在内容上:
都与学习有关,却一正一反,一是年长好学、学有所成;一是幼年不学、竟无所成。
但都是从不同的方面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性。
在写法上:
《孙》是以对话为主,言简意丰,只叙不议;《伤》则叙议结合,借事说理。
9.孙权劝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请问他是怎样劝学的?
首先是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其次是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
10.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
是因为鲁肃赏识吕蒙的才略,表现了鲁肃爱才、敬才,以及二人的情投意合。
这也是从侧面表现孙权劝学的结果和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11.作者描写鲁肃和吕蒙的对话对表现文章的主旨有什么作用?
二人的对话,既从侧面烘托出孙权劝学的显著成效,也进一步告诉人们读书、学习的重要性。
1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这一成语给你带来什么启示?
这一成语告诉我们,事物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人也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不能拿老眼光看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
13.本文的两个成语:
①.吴下阿蒙:
比喻学识尚浅。
②.刮目相看(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
4《孙权劝学》
一、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语。
卿今当涂掌事(当权)蒙辞以军中多务(推托)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难道)但当涉猎(广泛地阅读)
见往事耳(历史)肃遂拜蒙母(于是)
二、翻译下列句子: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以不学习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我难道想要你研究经书当博士吗
(3)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只应当浏览群书,了解一些历史罢了
(4)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与人分别多日后,就要重新另眼看待,老兄你知道这件事多么晚啊!
(5)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以你现在的才干、谋略来看,已经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
三、文意理解:
1、孙权劝吕蒙读书的原因是:
“当涂掌事”,吕蒙推脱的理由是:
“军中多务”,“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这句话可以看出吕蒙学有所成。
(用原文来回答)
2、从文中找出一个成语来形容吕蒙的变化,他的变化给你什么启示?
刮目相待,启示:
开卷有益,开拓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己的知识文化水平。
3、孙权是用什么方法劝吕蒙学习的,给你什么启示?
用自己读书的体会,现身说法。
启示:
向人提建议,要注意用合理的方法。
4、《孙权劝学》和《伤仲永》在写法上有何不同之处?
《孙》用了正面的例子,吕蒙后天努力学习,学有所成,令人刮目相待。
告诉人们开卷有益的道理。
《伤》用了反面的例子,仲永天资过人,后天不努力,最终沦为庸人,告诉人们后天学习对人成才的重要意义。
5.有两个成语典故涉及到本文,请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吴下阿蒙、刮目相待。
6.请用“╱”标出下列各句中的停顿。
①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③及╱鲁肃╱过寻阳,④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⑤蒙╱乃╱始╱就学。
7.本文虽短,但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刻画了鲜明的人物性格。
孙权:
关心部下、对部下要求严格、善劝;吕蒙:
乐于接受劝告、勤奋好学;鲁肃:
直爽、敬才、爱才。
8.这篇短文省略了一部分内容,你知道是什么吗?
结合我们已掌握的写作知识,谈谈这样写的好处。
省略的内容:
吕蒙的学习过程。
写作经验谈:
因为这一部分与中心内容无关,可以省略,这样既节省了笔墨,又给读者留下了想像的空间,达到了一箭双雕的效果。
9.用原文语句回答问题。
(1)吕蒙拒绝学习的理由是:
辞以军中多务。
(2)鲁肃对吕蒙变化的强烈反应是: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10.本文结尾,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经“结友”?
这最后的一笔,有什么作用?
因为鲁肃为吕蒙的才学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二人情投意合。
这最后一笔,是鲁肃与蒙论议的余韵,进一步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8《木兰诗》
一填空题
《木兰诗》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它与《孔雀东南飞》并称为“乐府双璧”。
二解释下列词语
1木兰当户织(对着)(门)2不闻机杼声(织布梭子)3惟闻女叹息(只)4问女何所忆(思念)
5军书十二卷(表示多数,不是确指)6愿为市鞍马(为此)(买)(泛指马和马具)
7旦辞爷娘去(早晨)8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水流声)9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马叫的声音)
10万里赴戎机(战争)11关山度若飞(过)12朔气传金柝(北方)(古时军中守夜打更用的器具)
13寒光照铁衣(铠甲)14策勋十二转(记功)15赏赐百千强(有余)16出郭相扶将(外城)(扶持)
17当户理红妆(指女子的艳丽装束)18著我旧时裳(穿)19对镜帖花黄(帖通贴)20雄兔脚扑朔(动弹)
21雌兔眼迷离(眯着眼)22双兔傍地走(并排跑)
三原文填空
1文中表现木兰代父从军原因的诗句是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2表现木兰出征做准备的排比句是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3表现军情紧急和木兰矫健英姿的句子是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4以特有的事物表现边塞夜景的句子是朔气传金析,寒光照铁衣
5表现战争持久的句子是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6集中体现木兰高尚品格、不慕荣利的诗句是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7表现家人对木兰归家后的喜悦心情的诗句是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8表现木兰归家后喜悦心情的诗句是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裳。
9表现木兰恢复女儿身之后爱美之情的诗句是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10富有喜剧色彩,给人意想不到效果的两句诗是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11成语“扑朔迷离”的原句是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12任意写出木兰运用互文见义修辞方法的连续两句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13描写出木兰同其他战士一样,戎马倥偬,由于军情紧急而矫健如飞的句子是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14写出文中运用反问修辞手法的句子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5任意写出文中运用顶针修辞手法的句子是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16写出诗中运用对偶修辞的手法的诗句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17写出诗中运用排比修辞手法的句子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18表现木兰出征时矛盾心理的句子不闻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19表现木兰功劳之大,天子赏赐之多的句子是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20从文中找出与“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意境相似的诗句是朔气传金析,寒光照铁衣
21有诗云“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木兰诗》中也有相似的两句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22“火伴”皆“惊忙”的原因是什么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23从侧面描写木兰战功显赫的句子是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24写出赞颂木兰谨慎、聪明、勇敢,能力不逊于男子的议论句是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四问答题
2开篇写“惟闻女叹息”的作用是什么?
从下文看,木兰叹息的是什么?
设置悬念,引出下文故事情节国家征兵,父亲年迈,弟弟幼小。
3怎样理解文中“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这句话?
她真的是分别到四个集市去准备这些出征用品吗?
文中运用了排比、互文的手法,写出了木兰紧张而有序的购买战马和马具。
东南西北是虚指,并非实指。
4文中的“不闻——但闻——”采用了什么方法?
连续用两次有什么作用?
文中连用“旦辞”、“暮至”表明了什么?
文章采用了复沓的修辞方法。
连用两次表达了木兰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旦辞”、“暮至”极言时间之短促,夸张地表现了木兰行军的神速,军情的紧迫,心情的急迫。
5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