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科院政治经济学博士真题1620.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98847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9.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社科院政治经济学博士真题1620.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中国社科院政治经济学博士真题1620.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中国社科院政治经济学博士真题1620.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中国社科院政治经济学博士真题1620.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中国社科院政治经济学博士真题1620.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社科院政治经济学博士真题1620.docx

《中国社科院政治经济学博士真题162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社科院政治经济学博士真题1620.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社科院政治经济学博士真题1620.docx

中国社科院政治经济学博士真题1620

中国社科院2020年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

政治经济学考试时间:

月日

(注:

特别提醒所有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直接写在试题或草稿纸上的无效!

———————————————————————————————

一、简答题

1. 为什么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答:

(1)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内在各种矛盾的根源。

(2)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全过程。

(3)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2. 简述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关系。

   答:

(1)从资本对雇佣劳动的关系来看,二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2)绝对剰余价值生产是资本主义剥削的一般基础,也是相对剰余价值生产的起点。

(3)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的物质技术基础不同,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各个 历史阶段上起着不同的作用。

 

3. 简要说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及根源。

   答:

1)经济危机是指在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中周期性爆发的生产过剩的危机。

(2)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源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4. 如何理解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要性?

   答:

(1)不断提髙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客观要求。

(2)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客观要求。

(3)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客观要求。

5. 简述对外开放与自力更生之间的关系。

   答:

(1)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辩证统一的。

(2)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相互促进的。

二、论述题

1.试述马克思关于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和实现条件。

答:

(1)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有两个前提条件:

第一,为了获得扩大再生产所需要追加的生产资料,第一部类一年中所生产的全部生产资料,除了维持两大部类简单再生产所需要的生产资料以外必须有一个余额,用以满足两大部类扩大再生产的需要,用公式表示为:

Ⅰ(c+v+m)>Ⅰc+Ⅱc或Ⅰ(v+m)>Ⅱc。

第二,第二部类一年中所生产的全部消费资料,除了必须满足两大部类进行简单再生产过程中工人和资本家所需要的消费资料外,也必须有一个余额,用以满足两大部类对追加消费资料的需要,用公式表现为Ⅱ(c+v+m)>Ⅰ(v+m/x)+Ⅱ(v+m/x)或Ⅱ(c+v-m/x)>Ⅰ(v+m/x)。

(2)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是第一部类原有的可变资本价值,加上追加的可变资本价值,再加本部类资本家用于个人消费的剰余价值,三者之和应等于第二部类原有不变资本价值和追加不变资本价值之和,即Ⅰ(v+△v+m/x)=Ⅱ(c+△c)。

由此可以引申出另外两个条件Ⅰ(c+v+m)=Ⅰ(c+△c)+Ⅱ(c+△c)。

2.试述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发展为垄断资本主义的客观必然性。

答:

(1)自由竞争必然导致生产和资本集中。

原因在于:

①自由竞争的结果是"大鱼 吃小鱼";②资本主义信用制度和股份公司的发展;③"联合制"的实现。

(2)生产和资本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便会引起垄断。

①生产和资本集中达到相当高的程度,产生了垄断的可能性。

②生产和资本集中达到一定程度,又使垄断成为必要。

(3)19世纪末20世纪初,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垄断在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领域占统治地位,成为全部经济生活的基础,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发展为垄断资本主义。

 

3.试述经济全球化对国家经济安全的影响以及如何应对。

答:

(1)经济全球化对国家产业安全、国家贸易安全、国家金融安全、国家经济运行安全、国家调控经济能力都产生影响。

(2)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必须增强经济实力、加强国际合作、建立预警机制。

 

 

 

 

中国社科院2019年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

政治经济学考试时间:

月日

(注:

特别提醒所有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直接写在试题或草稿纸上的无效!

———————————————————————————————

一、简答题

1.简述商品经济的概念及其产生和存在的经济条件。

答:

(1)商品经济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和,是直接以市场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

(2)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存在是以一定的经济条件为前提的,这些经济条件主要有:

一是社会分工。

社会分工是商品经济存在的前提,是一切商品生产的一般基础。

二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这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决定性条件。

(3)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上述两个基本条件,都同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相联系,并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

因此,社会生产力的一定发展水平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最终决定性因素。

2.简述劳动生产率的概念以及决定和影响劳动生产率高低的主要因素。

答:

(1)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者生产某种商品使用价值的劳动效率,它通常有两种表示方法:

一是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二是生产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劳动时间。

(2)决定和影响劳动生产率高低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

①劳动者的平均熟练程度。

②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程度。

③生产过程的社会组织形式,包括劳动组织和生产管理等状况,对劳动生产率有重大作用;④生产资料的质量和效能。

⑤自然条件,包括对自然资源和自然力的利用,对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影响很大。

3.简述信用促进市场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答:

信用促进市场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表现在:

(1)可以增加投资机会、促进资本的自由转移,推动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

(2)可以加速资本的积聚和集中;

(3)可以加快商品流转的速度、节省流通费用;

(4)可以给居民提供新的投资渠道和金融资产的持有方式,可以使每个家庭把它们的消费按时间序列进行适当的安排,形成合理的消费结构;

(5)可以有效地调节着国民经济运行。

4.简述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内容。

答:

(1)生产全球化是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高精尖产品及工艺技术的出现,生产领域的国际分工和协作得到进一步增强,形成了全球性的生产体系,各国的生产活动成为全球生产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2)贸易全球化是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劳动生产率的提髙和各国对外开放程度的扩大,国际贸易在范围、规模、程度等方面迅速增长,形成了全球性的贸易体系。

(3)资本全球化是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各国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资本在国际间的流动速度加快、数量剧增,形成了全球性的金融市场。

5.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行国际经济协调的主要形式有哪些?

答:

(1)国际经济组织的协调。

影响较大的经济组织有: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

(2)政府首脑会晤的协调。

政府首脑会晤是政府最高领导人一级水平上对重大经济问题进行磋商、协调彼此之间经济关系和经济政策,"八国集团首脑会议"是发达国家之间最重要的政府首脑会晤协调机制。

(3)区域经济联盟的协调。

在全球众多区域经济联盟中影响较大的主要有:

欧洲眹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等。

二、论述题

1.试述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含义及其联系和区别。

答:

(1)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资本家提髙剥削程度的两种基本方法。

(2)绝对剰余价值生产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通过工作日的绝对延长来增加剩余价值生产方法。

用这种方法所生产的剩余价值,叫绝对剩余价值。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除了延长工作日外,还可以通过提高劳动强度的办法来实现。

它表现为在内含上增加劳动量,从而增加剩余劳动和剩余价值量。

(3)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来增加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

用这种方法生产的剰余价值,叫做相对剩余价值。

生产相对剩余价值,必须要缩短必要劳动时间,降低劳动力价值,降低劳动者生活资料的价值,从而采用先进技术,提高生活资料生产部门的劳动生产率。

与此同时,还必须提高与生活资料生产有关的生产资料部门的劳动 生产率。

(4)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二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其结果都延长了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提高了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增加了剩余价值的生产。

(5)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在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同时期起着不同作用。

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主要方法,资本主义高度发展以后,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成为剥削工人的主要方法。

在资本主义瑰实经济生活中,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剰余价值生产两种方法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相互补充共同起作用的。

2.试述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基本要求。

答:

(1)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2)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

(3)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4)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

(5)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

(6)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上述基本要求,为我们坚持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指出了明确的路径,对于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至关重要。

我们必须坚定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领域改革,加快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奠定有效的制度安排。

3.试述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实行对外开放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答:

(1)对外贸易规模有望日益扩大,贸易环境有望日益改善,但贸易条件恶化和贸易摩擦频频出现也不容忽视。

(2)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获得"后起者优势",从而有助于促进国内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但却容易造成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技术依赖。

(3)引进和利用外资能够弥补国内经济发展所需资金的不足,但却影响和制约了国内民族产业的发展和经济结构的调整。

(4)中国将在国际经贸体系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但一些成员对中国开放市场要求过高。

 

 

 

中国社科院2018年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

政治经济学考试时间:

月日

(注:

特别提醒所有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直接写在试题或草稿纸上的无效!

———————————————————————————————

一、简答题

1.简述经济规律的特点。

  答:

(1)经济规律一般来说不是长久不变的,它会随着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2)经济规律总是和人们的经济动相联系;

(3)在阶级社会中,经济规律的发现和利用总要直接或间接地涉及各个阶级的切身利益,要受到阶级利益的限制。

2.简述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决定。

答:

(1)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2)生产劳动力所必需的劳动时间可以归结为生产生活资料所必需的劳动时间。

具体包括以下三个部分:

①劳动者本人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用于维护劳动力的再生产;②劳动者养育子女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用于延续劳动力的供给;③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的费用,用于培训适合资本主义再生产所需要的劳动力。

(3)此外,劳动力价值的决定还包括历史和道德的因素,如劳动者所在国家的社会经济文化水平、历史传统习惯以及自然条件等。

3.简述影响利润率的主要因素。

答:

(1)剩余价值率的高低。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利润率的高低与剩余价值率的高低成正比例变化。

(2)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

就某个部门来说,利润率和资本有机构成按相反方向变动;就同一部门内部的各企业来说,资本有机构成高的企业利润率也相对较高。

(3)不变资本的节约。

节约不变资本,可以使资本家的预付资本量减少,从而提高利润率;可以使同量资本雇佣更多的劳动力,以获取更多的剩余价值;可以减少商品价值中生产资料转移的部分,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利润率。

(4)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

年利润率和资本周转速度成正比例变化。

4.简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涵。

答:

(1)实现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