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黄姓源流及其历代黄氏名人.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884410 上传时间:2023-08-03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52.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华黄姓源流及其历代黄氏名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中华黄姓源流及其历代黄氏名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中华黄姓源流及其历代黄氏名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中华黄姓源流及其历代黄氏名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中华黄姓源流及其历代黄氏名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华黄姓源流及其历代黄氏名人.docx

《中华黄姓源流及其历代黄氏名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华黄姓源流及其历代黄氏名人.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华黄姓源流及其历代黄氏名人.docx

中华黄姓源流及其历代黄氏名人

中华黄姓源流及其历代黄氏名人

一、中华黄氏源流

   黄(Huáng)姓源出有六:

  1、出自嬴姓。

据《通志·氏族略》、《元和姓纂》等有关资料所载,黄姓为陆终之后,其后建立黄国,后为楚所灭,子孙以国为氏。

帝舜时代,东夷部落的首领叫伯益,是“帝颛顼之苗裔”,因帮助大禹治水有功,被帝舜赐姓嬴氏。

传说伯益的后裔有14支,既徐氏、郯氏、莒氏、终黎氏、运奄氏、菟裘氏、将梁氏、黄氏、江氏、修鱼氏、白冥氏、蜚廉氏、秦氏、赵氏、合称嬴姓十四氏。

其中的黄氏大约于商末周初在今河南潢川建立黄国,因被周朝封为子爵,又称黄子国。

春秋时期,楚国称霸,只有黄国和随国敢于抗衡。

公元前648年,黄被楚灭。

亡国后的黄国子孙,以国名为氏,就是黄氏。

  2、出自金天氏之后。

据《古今姓氏书辨证》所载,黄氏起源于金天氏之后。

台骀是上古时期少昊金天氏的苗裔,世代为水官之长,颛顼时受封于汾川,后世尊为汾水之神。

春秋时,台骀的后人曾建立沈、姒、蓐、黄诸国,后来都被晋国灭掉了。

其中黄国公族子孙以国为姓,成为黄姓。

  3、据《东夷源流史》所载,远古颛顼时代,黄人从河南黄水西迁到山西汾水下游,建立黄国,以国为姓。

  4、起源于中国古代南方的蛮族。

据《中国姓氏大全》、《姓氏词典》、《中国姓氏起源》所载,黄氏起源于中国古代南方的蛮族,为黄国遗民的后裔。

另《新唐书》中有“邕管(在广西

境内)蛮有黄姓。

唐黄少卿、少高、少温是也。

”其实,此支黄氏乃是黄国遗民的后裔。

  5、出自他姓改姓。

上古时代及后朝的王、陆、巫、吴、金、范、丁皆有改为黄姓者。

  6、出自回族中的黄姓来源有二:

  ①今福建省泉州市的少数蒲姓回族为避元代“反色目”的诛杀而改黄姓。

但由于出自不情愿,放将黄姓故意写成“苗”(莆)字,因苗(莆)与蒲同音,若被人发觉,落下加上两点就是黄字,久之便成了“黄”姓。

  ②元代黄姓取阿位伯穆斯林女子改姓伊斯兰教,其后裔融于回族并姓黄。

黄姓回族主要分布在福建、四川、河南、宁夏部分地区。

  得姓始祖:

陆终。

上古时期火神祝融(掌管火的官)吴回之子。

后其继任祝融。

周代时,其后被封于黄(今河南省潢川西十二里),建立了黄国。

黄国后来被楚国所灭,其后代子孙分散到了各地,他们不忘亡国之恨,遂以原国名为氏,称黄姓。

并尊陆终为其得姓始祖。

江夏堂:

后汉黄香,小时死了母亲,他对父亲最孝,夏天用扇子把父亲的席子扇凉,冬天把父亲的被褥暖热。

人夸他的孝:

“天下无双,江夏黄童!

”大量黄氏族谱记载:

因惠连公受封于黄国而得胜。

黄国被楚所灭之后,子孙四奔他乡,大部分向楚国腹地内迁,分别定居于湖北的黄冈、黄陂、黄安、黄梅、黄石等地,并逐步形成黄氏不同分支。

其中一支迁徙至江夏、安陆(今湖北省云梦县东南至武汉市)一带,繁衍为汉代最著名的江夏黄氏。

这支黄姓宗族世居江夏,代为冠族,至孝子黄香,才倾天下,黄琼、黄琬位至三公,名震宇内,时人誉称“江夏黄氏,天下无双”。

今海内外黄姓子孙万派朝宗江夏,认江夏为郡望与发祥地。

江夏堂源此。

∙二、迁徙分布

黄姓最早发源于今河南省潢川县西部一带。

自黄国被楚所灭之后,黄姓族人散居各地,有的逃至河南中部,大批则迁入楚国腹地定居于黄冈、黄陂、黄安、黄梅、黄石等县,当地也因黄姓而得名。

其中一支内迁到江夏安陆(今湖北云梦县东南),后发展成为汉代最著名的江夏黄姓。

西晋末年,黄姓与中原士族均大举南迁,成为后来入闽(今福建)的“八大姓氏”之一。

战国时代能言善辩、博学的春申君黄歇,他的儿孙后来分居于会稽、江夏、零陵、阳夏等地,所以使江夏郡(今湖北云梦一带)成为黄姓的发展繁衍的中心,并且其分支后来在各地都形成了望族。

唐宋时期,黄姓在今福建莆田泉州等地繁衍最为旺盛。

开国公唐桂州剌史金紫光禄大夫谥忠义黄岸十一世孙黄中庸五子分居于兴化军治雷山、西岩、仙游何岩、龙溪;漳郡西林城、诏安,号称中庸公“四代联登八进士”,繁衍昌盛,逐渐成为闽南之大族。

在宋代时,江夏人黄中庸与韩琦、王安石、司马光、文彦博、欧阳修齐名,官至中奉大夫太常院卿诏赐侍中谥文正,翰林院馆阁校勘赠学士黄安石重修江夏兴军城黄氏家谱,并且得到了皇帝“兴化无双,黄府清惠;忠孝两全,金墩望族;簪缨世济、绩学多才”的御批,“四代联登八进士”,入祀兴化郡乡贤,事载《八闽通志》《闽书》、《兴化府志》、《莆阳比事》等;后黄姓发展成为江苏大丰金墩、广东汕头金墩支派大姓。

北宋末年,外族入侵,莆田金墩人黄大侠经邵武金墩山徙杭州钱塘武林里,后成为杭州钱塘著姓,支分福州台江、江苏大丰金墩、广东汕头金墩、海丰陆丰等地。

宋元之际,巩溪雷山黄姓称盛于泉郡德化承泽、永春逊边、卿园、亭上、梅林、华岩、官田儒林,惠安潭边奎峰、云南鹤庆金墩、至明末清初,开始移居台湾,后来又有不少人播迁海外。

由此可见,黄姓虽起源于潢川定城西黄国故都,但从一开始却主要繁衍于我国湖北江夏郡黄州。

现今,黄姓分布主要集中于长江以南地区,以福建、四川、湖北江陵麻城、广东汕头潮州、广西和江苏省大丰为多,上述六省的黄姓人口约占全国汉族黄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黄姓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比较典型的南方姓氏。

黄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八位的大姓,人口众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二点二。

三、历史名人

   黄  歇:

战国时楚之贵族,曾为楚相,因有功,被封为春申君,为战国著名四大公子之一。

  黄  霸:

西汉淮阳阳夏(今河南省太康)人,历任刺史、御史和丞相,与龚遂同为封建“循史”的代表,合称为“龚黄”。

  黄  忠:

南阳(今属河南省)人,三国蜀名将,官至后将军,赐爵关内侯。

  黄  盖:

三国时代零陵泉陵(今湖南省零陵)人,为孙氏宿将,成名于赤壁之战,官至偏将军。

  黄  巢:

曹州冤句(今山东省荷泽)人,唐末农民起义领袖。

出身盐商,积财聚众,尤好收留亡命之徒。

唐懿宗以来,因皇室奢侈过度,赋税沈重,加上连年发生水﹑旱灾,遂致民不聊生,盗匪群起。

僖宗乾符元年(公元874年),王仙芝率盗匪起事,翌年黄巢起兵响应,乾符五年王仙芝败死於湖北,黄巢被推举为冲天大将军,率众攻掠江﹑浙﹑闽﹑粤等地,广明元年(880年)陷洛阳、长安,僖宗逃奔成都,巢自号为帝,在长安称帝建立大齐政权,年号金统。

唐以官爵笼络李克用相援,大败黄巢,巢自刎身亡。

  黄  筌:

五代后蜀成都(今属四川省)人,精于禽鸟、人物、山水、墨竹等绘画,与江南徐熙并称“黄徐”,形成五代花鸟画两大主要派别。

  黄  兴:

湖南长沙人,民主革命家,早年参加民主革命运动,是著名领导人之一。

  黄庭坚:

北宋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修水县)人,其诗与苏轼并称“苏黄”,开创了江西诗派,为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

  黄公望:

元代平江常熟(今属江苏省)人,工书法,通音律,善散曲,尤精于山水画,为“元四家”之一。

著有《写山水诀》。

  黄道婆:

今上海县华泾镇人,学习并传播了纺织等技术,推动了当时棉纺织业的繁荣与发展。

  黄宗羲:

浙江省余姚人,明清之际杰出思想家、史学家,为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之一,著有《明儒学案》、《宋元学案》。

  黄遵宪:

广东省嘉应(今梅县)人。

清末诗人,其创作的诗歌被称为“诗史”,著有《日本国志》、《人境庐诗草》。

黄氏入闽始祖---黄元方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浙江省会稽太守、河南固始人黄道隆弃官入闽,隐居今天的福建省仙游县平朋山,俗称双阳山。

后来迁徙到桐城(即泉州)居住,中原战乱稍平,他又回河南固始县老家。

西晋后期,黄道隆后裔黄知运,任永嘉(今浙江省温州市)守,有子黄元方(即黄彦丰),任晋安(今福州)守,为避乱遂于怀帝永嘉二年(308年),举家入闽,卜居福唐(今福州市)黄巷,黄彦丰即成为黄氏入闽始祖,从现在能够查找到的史料看,西晋福建晋安郡守黄元方(字彦丰)应是中华黄氏入闽第一人。

黄光昇[明刑部尚书] 

 黄光昇[1506-1586年]字明举,号葵峰,晋江潘湖人。

四世长治讳永号儒林学士均玉黄福次子。

永子昶孙晟由永春儒林复返居潘湖垵边。

教谕黄绶子,天麟黄权八世孙。

光昇秉性好学,年少时就学于湖湖仁颖书院,精通赋役、理讼、律狱等知识。

明嘉靖七年(1528年)中举人,嘉靖八年中进士,授浙江长兴知县。

因“贤声蔚著”被调入朝廷任刑部给事中。

后因母亲吴氏在潘湖去世回家守制,制满后,补兵部。

居官清介,不事田宅,子孙至无以为衣食,居家杜门,以经史为业,在官严诬告、权轻重、详讼词、惩奸慝、省佐证。

盖观赴忭之流亚也。

在朝时曾两次得罪当政宰相夏言,被逐出朝廷,后任浙江佥事三年,又进参议,调任广东副使,又转任四川参政,广东按察使,四川布政使等。

在浙江任上,他筑海塘、治湖蓄水,疏浚山阴会稽(今绍兴县)、萧山诸暨四县的水利工程;提倡兴学,奖励知识分子,编写县志,政绩显著。

广东沿海民众,有的挟舸入海和夷人互市,时有抢掠。

黄光昇到广东后,设立稽查,核验册籍,逮捕寇贼,从此不复为患。

由于不法官吏侵削,“夷市”课税入库只有十分之一,黄光昇进行整治,秋毫不染,征得“夷税”,十减其六,而课入库银却加倍增长。

安南(越南)内部莫正中与莫宏冀兄弟争立王位,莫正中逃来广东避难,而安南大臣范子仪借口迎还莫正中,率兵攻掠钦廉二州(今广西钦州县和合浦、灵山等县)总督欧阳必进命黄光昇速调东莞、新会二县守兵,授俞大猷作战方略,伏兵海岛,范氏大败。

随事,莫宏冀斩范子仪首来献,纳贡如前,明朝廷承认莫宏冀继承王位。

于是,中国与安南边境又恢复安定。

之后黄光昇又讨平连岩黎民的叛乱和新会陈文伯剽掠,为长久之计,黄光昇又编定广东全省瑶民的册籍,因此进官副都御史,督抚四川省。

黄光昇在四川担任参政、布政使期间,上疏请求停止采办丹砂、淘金,每年可节省水陆邮费数十万金,减轻百姓负担。

世宗崇信道教,笃信方士,陶仲文,于嘉靖二十一年至二十二年营造大享殿、大高元殿等三殿,急需很多巨木,而这时四川无巨木可供采伐。

黄光昇不加重百姓负担,“度郡邑大小,地理之远近”,使各地合理负担,还命位尊望高的官吏向当地夷民购买,转运之费,暂时向其他省份借支,做到不加赋而又顺利完成巨木的采供任务,受到世宗嘉奖,拜为兵部侍郎,总制湖北、四川、贵州三省。

又因讨平苗民叛乱和招回流民600户有功,被召入工部任左侍郎。

明世宗嘉靖已未三十八年四月昇任南京户部尚书。

嘉靖三十九年,南京振武营因总督粮储侍郎黄懋,官裁军饷,惹起变乱,黄光昇一面疏请恢复军饷原额,一面及时处理负责处理军库主事黄鹗的不法行为,责成司法查覆,使“库藏为之一清”。

明世宗嘉靖壬戌四十一年十月,黄光昇被召入北京任刑部尚书。

时严嵩秉政,黄光昇在明朝廷任刑部尚书五年内不与私交,亲自审理三大案件:

一是审理蓟辽总督侍郎杨选因“失城守”坐死罪,特旨杨妻流放二千里。

二是嘉靖四十四年,世宗诏令逮捕严世蕃、御史罗龙文弹劫奸相严嵩之子严世蕃在其母丧期内仍放任纵淫,并严嵩父子不法事。

世宗罢严嵩相位,法司判严世蕃滴戌雷阳卫(在广东省),严世蕃同他的爪牙罗龙文,逃回安徽徽州,现金人经常诽谤朝政,建造园亭,聚众4000人,气焰嚣张。

南京御史林润得悉这一情况,当即上疏。

嘉靖四十四年,世宗诏令逮捕严世蕃、罗龙文下狱,并令刑部尚书黄光昇、左都御史张永明、大理寺卿张守直审理。

黄光昇查明严世蕃、罗龙文与海寇汪直勾结,聚集亡命之徒南通倭,北通虏,准备叛乱,疾书上奏,严世蕃、罗龙文被处死,籍没严嵩家产,计黄金3万余两,白银25000余两,其他珍宝所值又数百万。

三是嘉靖四十五年,户部主事海瑞买棺材,别妻子,散童仆,以死上疏,劝说世宗不要相信陶仲文这班方士的骗术,应振理朝政,因而激怒世宗,诏命下狱论死。

徐阶力救海瑞,黄光昇则把海瑞上疏比拟儿子骂父,以减轻罪责,并乘机把海瑞留在狱中,营护海瑞有力焉。

直至同年十二月世宗驾崩,才奏请穆宗释放海瑞出狱。

给事中沈束因向世宗进言,触犯“龙颜”,被因系诏狱达16年之久。

黄光昇上疏乞求从宽处理,突然下旨释放沈束为庶民。

廷臣议论纷纷,黄光昇有难言苦衷,屡次向徐阶表示辞归之意。

徐阶一再挽留。

他力辞不准,只好勉强赴任。

后来徐阶于穆宗隆庆戊辰二年七月辞相致仕,黄光昇也于明穆宗隆庆丁卯元年四月钦赐驰驿致仕趁机辞归回故里潘湖垵边儒林书堂撰志著书。

四年后即隆庆五年四月再被起任南京刑部尚书。

他力辞不准,只好勉强赴任。

隆庆六年十月,高拱指使下属论劾。

黄光昇就此回归故里潘湖垵边。

归家后,居乡严重谦退,先世田庐之外少所增拓,郡国守相时造谒,与言国家大计及其平日历官,厝履以为常。

晚与缙绅耆旧为洛杜之游,品茶聊天称道而不乱。

闭门自重,他论学重践,摒元虚,大有文宗欧阳詹之风与儒家朱熹之范,晚年著书立说于南安葵山董埔,自号“葵峰”。

有《四书纪闻》、《读易私记》、《读书愚管》、《读诗蠡测》、《春秋采义》、《历代纪要》、《昭代典则》、《陶集注解》、《杜律注解》等数百卷藏于家而〈读易私记〉学者宗之。

明神宗万历丙戌十四年七月卒于潘湖(垵边)家中,终年八十一岁。

赠太子少保,谥恭肃;墓在三十二都铁灶山亭宅(今紫帽山霞茂东)石翁仲虎马羊犹在。

      

 黄凤翔[明榜眼南京礼部尚书]

黄凤翔[1539-1614年],少凤翥字鸣周,号仪庭晚号止庵别号田亭山人。

晋江潘湖人。

少名洲讳仕凤亦名仕元蒙古学教授出,天麟黄权九世孙。

从小就学于潘湖仁颖书院,博览群书,又精通文史。

明嘉靖四十年中举人;隆庆二年(1568年)中进士第二名。

潘湖科第不乏,而明皇朝及第自凤翔始。

初授翰林编修,奉命在内书堂教习小内侍读书,与修撰罗万化、编修赵志臬,采古内侍可供鉴戒的人和事辑录《贞观政要》《礼经》《学记》《月令》《世子》成书,教小内侍诵习。

万历初,他参与编修《明世宗实录》后,调昇为修撰,纂修会典,管理诰敕,充经筵官(在皇宫进讲四书五经之官)万历五年(1577年),他参与主持会试。

黄凤翔为人正直。

当时执政张居正依仗权势,专横独断。

江西吉水进士邹元标上疏弹劾,张居正不经中书门下二省,擅自传旨杖邹元标,意想置之死地。

黄凤翔不平,在朝中仗义执言,特把那些遭到张居正非难的谏疏编纂起来,在朝中散播,让大家明白真相。

万历八年,张居正二子会试,示意主持会试的黄凤翔给予关照,遭到他的严词拒绝。

同朝其他大臣的类似举动,他照样秉公办事,不徇私情。

万历十年,黄凤翔昇右中允,管司业事。

万历十二年,昇南京国子监祭酒。

由于他“严课程,绝私情”,国子监培养出很多优秀人才。

万历十六年,黄凤翔又被调到都城北京任国子监祭酒。

次年昇任北京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充经筵讲官。

是时,边事告急外帑不断,神宗只顾游宴寻乐,正直敢言的人受到排斥,善于阿谀奉承的小人却加官进禄;更严重的是,国家的财政收入不是用作用兵养士之资,而是大部分被皇帝和大臣捞去作为“自营私蓄”,或被用来修建寺庙。

作为礼部大臣的黄凤翔,感到痛心疾首,上书给神宗说:

“为今大计,惟用人、理财二端”,并历数前朝旧事,向皇帝说明,“平居无极言敢谏之臣,则临难无敌忾致命之士”。

希望他能起用一些“直声劲节”的人,如邹元标、潘士藻、孙如法等人。

他还劝皇帝把国家收入用到有利于富国强兵的方面去,并且应该对老百姓宽容优恤,使他们能够生活下去。

他说:

“与其要福于冥漠之鬼神,孰若广施于孓遗之赤子!

”但是,他的这些正确主张,都未能得到皇帝的采纳。

继而神宗要于次年册立皇太子举行“国本”典礼,嘱咐“毋使外庭”知道。

时阁臣王家屏、礼部尚书于慎行、侍郎李长春及黄凤翔急上明春册立仪式,神宗发怒,认为这是密谕,不宜传出,立将黄凤翔、于慎行、李长春夺俸三月。

这时,诸人不敢有言,唯凤翔复上疏谏诤,但奏章被有司扣下不报。

为此,他感到十分失望和灰心,屡屡要求引退。

万历二十年,黄凤翔又被任命为礼部左侍郎。

翌年,改任吏部官职,明神宗万历癸巳二十一年四月再调昇南京礼部尚书,以养亲归复疏辞之,皇上以凤翔素有清望,不许,再请许之。

明神宗万历甲午二十二年十月复起任故官南京礼部尚书,力以亲老复疏辞,以新衔在籍调用。

从此他就不再外出当官。

黄凤翔事母至孝,其应命屡辞,并以养母故,最后母以寿终,而凤翔年且六十矣,执丧哀毁,不异少壮。

黄凤翔举进士四十五年,在官十三年。

他在官在家,以至衰老,子史诗书靡不涉阅,要必终其卷,帙审其条贯,钩其正谬,删其重复,每读一书,辄有论著。

为人平易忠厚而狷介,不设道学之名而体道学之实;粗饭果腹,革鞘纳足,苍衫称身,屋宇不事装饰,一生溺于学问,对子史诗书糜不涉阅,为文深淳尔雅,为故乡名胜写了不少的碑记和题咏,主要著作有《嘉靖大政记》、《嘉靖大政编年录》、《田亭草诗集》、《续小学》、《异梦记》等,还主持编篡万历《泉州府志》。

明万历甲寅四十二年十二月卒于郡城南潘湖(欧祠山)家中,终年七十六岁。

讣闻,皇上未及览,复有旨起为南京礼部尚书,明神宗万历丁巳四十五年,皇上知凤翔殁,有旨如例予赐祭二坛,仍加一坛,造坟安葬。

墓在东郊田头亭下路虎头山南麓。

天启初,赐谥文简。

     

黄守魁[明武探花南京大总督]

黄守魁[1551-1621年]初名一鲁,字君贤又字国参号哲斋晚号滨南祖号金湖,晋江潘湖人。

潘湖天麟黄权九世孙,幼岐嶷嘉靖间,倭寇剽掠,为避征役幼随父日章与母匐伏于南安白鹤山,戈戟间亡失,被贼获去,欲挈之东其祖父天伦贷金赎回读书,不沾沾章句,志在四方,适有欲入都门者,与偕行寓长安四五年试,中书岁满,例出为郡判。

守魁未周年即投笔弃去发箧读太公阴符务,为天下敌,乃隶籍于南安鹤山密云中,卫执武经,应顺天试,万历已卯中式第四名,武举效用于蓟辽总督。

壬午年复举顺天试至已丑遂成进士,殿试一甲第三即探花,计前后诸武试暨进士,挂名不出四名之外。

初授南京浦子口守备操抚。

王用汲见而奇伟之,昇河南都司佥事,调江西昇四川都司镇建昌从征土酋杨应龙叙功加秩。

昇大同参将转福宁参将。

海不扬波兵尽超距,擢广西参将未任,调松潘副将征建南有功,执世职土豪不用命者,置之法,恩威大著,昇四川正总兵官。

天启元年,昇南京五军右府,实授骠骑将军,秋复有援辽之命,昇南京大总督。

调汉士兵偕催,兵监军二道提戈而前,至重庆市俟抚军交兵即行适。

是时,土酋奢崇明作乱,突杀巡抚徐可求,道守令将并死者四十余员。

时各兵已出川江。

守魁仅留麾下数百在舟中,仓卒闻变戒,服登岸搏战。

手刃枭贼众吾寡,难与匹敌,为酋所迫,前至重庆阅江楼,守魁高坐舰头,贼酋罗列尚俯伏有退宿状,未敢加害,俄而逆党张彤出槊刺家丁黄顺坠江,声言拥守魁为主叱之曰:

我督尔等五年于兹矣,朝廷何负于尔,尔何故反耶,声裂江涛,复叠叠为陈,大义不应,奋力大骂,又不应飞矢贯膈,拔去箭镞复骂。

手无寸铁,麾下或死或散,酋以数人拥守魁,而众散城市屠杀,又到舟中掠家属。

守魁乘间夺酋刀以身殉职,年七十。

妾万氏投水殁焉。

麾下得脱者,密备棺衾葬之江侧。

天启元年九月也。

事闻,钦赠都督同知谥武烈,赐祭葬迁茔于潘湖欧岭黄厝山麓茔朝潘湖。

荫子魁南黄兆昌千户世袭。

因功德卓著其裔遂取其“帅湖”为其祖号,历官至南京大总督,撰有《白鹤拳谱》、《潘湖儒林文山本宗录》等。

   

黄锡衮[清圣祖东阁大学士]   

 黄锡衮[1621-1707年]又名炳朱字宗麟号肇盛晚号潘湖叟,晋江潘湖人。

滨南黄一鲁曾孙,湖口房俗称糊口房初祖元处士天麟黄权之十二世孙;年七龄能诗,日诵千言,蚤岁母徐氏受以书,辄念不忘;父授以语,应答如响;就学于郡城南潘湖仁颖书院糊口乡塾,受知于房师汤晴岭邑尊及舅父徐以任之门,少有才名。

后出家拜教于梨洲,弱冠为诸生,治学严谨,持家俭约,待人厚道,风节高峻,诗翰清美,素有名望。

十九龄与族亲黄志美同中钟垣榜举人;二十龄与本邑霞行张潜夫同中魏藻德榜,联第会元、二甲第二名进士;选庶吉士、授检讨、晋翰林院编修;戊子转少詹事授侍读学士。

庚寅受命诏为擢兵部主事。

迁浙江道御史,旋调广西道,擢广西巡抚。

锡衮在其任内,劳绩素著,因忤马士英权贵操纵朝政,乙未秋寻丁父忧归弃官读书起凤山东峰读书岩,辛丑春丁母忧回籍服除,遂归里隐居于里,益研兵籍、闭门为儒。

乙已有旨召,锡衮应命,顺迁巡按广西兼理湖南清军盐法;因业绩素著被召回京师,晋大理寺寺丞,擢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又致力于整饬纲纪和澄清吏治,考核百官,推行教化;他清慎待已,慈惠逮民,以民望授通议大夫衔,尽其国兴,抑势豪峻,绝馈遗轻省赎,锾风裁凛凛。

壬子以吴三桂为首发动“三藩”叛乱,锡衮出为兵部右侍郎率军经略抵御参与叛乱的耿精忠等部,因平寇有功有旨复召入阁寻解兵部务直讲筵官,其它兼官如故。

锡衮居官洁、剔奸氅、抻势指,顾旬日间、大有功德。

立朝侃侃所建白多切时弊;以政望擢兵部左侍郎。

他在官在位施惠政尚清议,气节高雅,澡德浴身,倚毗良殷,器识老成,还以文武之长才,密助年幼的圣祖康熙主政于朝,逮捕鳌拜;力赞提督施琅请设官镇守议,出师于台。

庚戌以有惠政诰封荣禄大夫;因协助圣祖统兵征剿运筹决胜、平定“三藩”克振军威有功,康熙九年八月遂赞襄机务,协助国朝举贤才、振纲目、定国是、正人心,下念民生,力课吏材,参知政事,劳绩茂著,晋东阁大学士兼兵部左侍郎。

锡衮在朝官居相国,然克笃臣谊,才猷练达;位至极品,生活却很俭朴,所得俸禄,常用之接济族人及寒贫之士,平生也不接受馈赠,勤于职守,为人端重。

平素有德于郐,民之疾苦当如救焚,拯溺不迟疑,乡里谁家有冤诸大事均力为所司;有司虑国用之余必奉民,故里乡宾则感念其助民之恩。

锡衮在官清介、文武兼备,品行端庄,临事果决、见解独树。

他生前与田洋普角孙公孕骐、孕骥相善结为儿女姻亲,与明衮、命衮二弟情均手足,谊同师友,孝敬上辈,继先圣之业,教养并举,故儒风毓秀无负于邹鲁之乡。

为官于廷,不忘布衣,以言行一致,服官长达三十年之久。

清圣祖康熙庚辰三十九年四月以老谢事疏辞归里;丁亥四十六年五月卒于家,时年八十有七。

事闻,诰赠太子太傅、柱国光禄大夫谥文僖。

钦赐祭葬,本里宗属志美公奉命为之撰铭。

墓在一都铁灶山法藏寺西南近处,茔朝潘湖;妣柔顺福建总督姚君启圣妹诰封正一品卫国夫人。

著有《黄中堂诗集》、《金湖肇盛纪略》、《黄大学士文集》、《潘湖叟朝阳鸣凤纪闻》、《兵法要则》等数十卷藏于家。

台湾军城金墩潘湖黄氏家乘

(1)黄凤:

少名洲字仕凤号潘山,元处士天麟黄权之长子。

生于三山莆阳金墩,元兵屠城,随母洪氏徙居安平朝天境永安庄。

父权因慕潘湖甲第之盛名,后迁潘湖苦梨坑黄厝;艺耕课教,颇有潜德,欧阳主喜之,诚以女适,母洪氏以夫有侧惑之不解,母子遂以为命,凤稍长以祖近公荫历泉郡布金院蒙古学教授,元至正十四年致政归,葬廿四都仑峰教授山。

(2)黄仕龙:

字希亮号湖山,晋江潘湖人。

天麟黄权仲子,少就学于仁颖书院,慈心济世,喜览群书,后遂改行医,抚解贫寒布衣之疾苦,功崇惟志,救治若神,为郡名医。

(3)黄仕虎:

字希谷号太新,天麟黄权之季子,潘湖籍霞浯初祖,值兵火,赋役繁重,百凡诛求,不累于兄,独当一面下浯谋生,食野菜草根养家糊口,人谓落难不失父志。

(4)黄贤:

字彦德自号逸斋,晋江潘湖人。

黄仕凤之长子。

洪氏出,贤生五龄傅氏殁,鞠于继母孙氏天资纯夷,孝养逾于所生,长即知读书好礼,维持家务勤俭治生家用是裕且乐施,子周急里,闾少年不事事者,必喻以为善,人多化之。

长子应登永乐二年进士,次惠抱德不仕。

(5)黄福:

又名均玉字彦益号宣毅,晋江潘湖人。

以子永贵赠广信知府,翰林学士。

湖山黄仕龙之长子。

性豁达笃于义,孝养张郑二母,祖天麟置祀田,少时同禄寿香英四弟厚抚无间,率五兄弟捐银修建宗祠,立碑刻;上报祖父功德功隆,下开子孙诗书之泽,有欧家之风。

(6)黄长逊:

字孟文号毅斋,晋江潘湖人。

均玉黄福之长子,幼好儒学后习武遂至泉郡少林寺深造,日后武艺大进,年老聘为泉郡拳师。

长逊素有孝闻善举,与寓居渎头乡涵江桥北回教陈氏毅斋缔结为女儿姻亲。

明洪武二十年父均玉黄福以耆宿执国赋逝于京邸,常感念欲与家人诀别,赴京寻父骸,其时足疾未愈远行艰,维遂以衣冠附于父母茔,人谓其孝。

  @

(7)黄永:

祖名长治字彦盟号儒林学士,少为诸生。

潘湖籍,处士天麟黄权之三世孙,少充邑庠生转诸生讦奏教谕,洪武中以事从潘湖被逮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