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道路投标文件模板文本.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883949 上传时间:2023-08-0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94.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市政道路投标文件模板文本.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市政道路投标文件模板文本.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市政道路投标文件模板文本.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市政道路投标文件模板文本.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市政道路投标文件模板文本.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市政道路投标文件模板文本.docx

《市政道路投标文件模板文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政道路投标文件模板文本.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市政道路投标文件模板文本.docx

市政道路投标文件模板文本

第一章对项目的理解

1.1项目建设背景

海南岛宜人的气候,美丽而漫长的海岸线,富有魅力的五指山自然保护区和丰富的地区文化,为发展旅游业提供了巨大潜力。

随着中国滨海旅游业需求的迅速增长,海南省已成为一个发展热点。

它将成为中国和世界上最美丽的绿色海滨天堂。

为了将海口建设成一个重要经济城市和热带花园城市,海口市政府决心将广阔的沿海沿江的滨水地区建设成美丽的热带滨海旅游风景区。

因此,海口市规划局已规划一些沿海地区,如外滩、西海岸,东海岸和南渡江沿岸地区等等。

2009年12月,《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正式印发,标志着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海南发展面临新的历史机遇。

《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和《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总体规划》提出要把海南省打造为一个以旅游业为主导产业,以“旅游国际化程度高、生态环境优美、文化魅力独特、社会文明祥和”为特色的世界一流海岛型国际旅游目的地的总体目标。

近年来,海口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保持良好的态势,城市综合实力明显提高,城市建设也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随着“泛珠三角经济发展区”、“北部湾经济合作区”、“琼北城镇发展带”区域发展战略的逐步推进与实施,海口市正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海口市江东组团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通过海口市城市规划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的评审,此次规划充分发挥江东组团的生态资源优势,变优势资源为优势产业,打造东海岸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造具有一流品牌、一流水准的集休闲度假、高尔夫运动、乡村公园、旅游地产为一体的生态产业园区。

    

按“两带一区五片”布局 

江东组团由东营片区、红树林片区、沿江生活片区、桂林洋片区、灵山片区和机场片区组成,本次规划包括东营、红树林、沿江生活和桂林洋4大片区,范围东至东寨港、南至海文高速路、西至南渡江、北至琼州海峡,规划面积129.3平方公里,规划建设用地面积42.3平方公里。

 

江东组团片区依据功能定位,按照“两带一区五片”结构进行功能布局。

“两带”指依托北面20公里海岸带,规划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利用14公里滨江带开发沿江居住区。

“一区”指桂林洋科教及产业园区。

“五片”指规划范围内的五个建设片区,即以发展星级度假酒店和居住为主的东营片区;以发展旅游度假为主的红树林片区;以发展居住和办公为主的沿江生活片区;以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和风情小镇为主的桂林洋工业片区;以发展高等教育产业为主的高教片区。

根据江东组团路网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南渡江东岸路网一期项目规划道路的修建,将加强南渡江路网的交通联系,缓解主干道交通压力,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加快该区路网建设速度。

为了促进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扩展旅游产业的内涵与规模,促进海口旅游产业的升级,同时为了带动沿线相应的各种项目得以开发建设,促进整个江东组团的经济发展,增强南渡江东岸目前的环境,改善海口的城市形象,尽快启动本项目的建设是必要的。

 

第二章道路现场情况描述

2.1道路现场情况描述

拟建工程场地位于海口市南渡江东岸片区,滨江东路东侧,琼山大道西侧。

项目所在地总体地形呈南高北低、中高西低之势,整体地势比较平缓,规划范围大部分用地为三角洲平原、多属河流阶地夹淤泥质地基土亚区和阶地淤泥质地基土亚区。

规划区范围用地常受海水、风暴潮、河流洪水的威胁。

滨江东路为规划城市主干路,路面现状为机非分离式沥青砼路面,路幅红线宽60m;琼山大道为规划城市主干路,路面现状为沥青砼路面,道路红线宽60m,机非车道分离。

第三章工作范围和任务

3.1工程范围

南渡江东岸路网一期项目为新建的城市道路,项目位于海口市滨江东路东侧,琼山大道西侧。

本项目包括4条道路,总长约3425米。

其中规划一号路长约642米,道路红线宽40米;规划二号路长约706米,道路红线宽40米;规划三号路长约901米,道路红线宽25米,规划四号路长约1176米,红线宽40米。

设计内容包括:

道路工程、排水工程、交通工程、照明工程、道路绿化工程等,其它市政管线工程仅预留管位,不考虑具体设计。

3.2工作任务

根据招标文件要求,招标所确定的工作任务为:

初步设计调整、施工图设计等。

第四章项目设计思路

4.1设计依据、规范、工程技术指标

4.1.1设计依据

(1)、《南渡江东岸路网一期项目项目设计招标文件》

(2)、《海口市总体规划(文本)(2006-2020)》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3)、《海口市江东组团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4.1.2设计规范

(一)道路工程

1、《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

2、《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193-2012)

3、《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12)

4、《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152-2010)

5、《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规范》(GB50647-2011)

6、《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

7、《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

8、《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

9、《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GB02-2013)

10、《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

11、《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_D50-2006)

13、《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06

(二)交通工程:

1、《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

2、《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1.2.3-2009)

(三)排水工程:

1、《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14)

2、《给水排水设计手册》常用资料(第二版)

3、《给水排水构筑物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41-2008)

4、《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

(四)照明工程:

1、《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45-2006)

2、《城市道路照明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89-2001)

3、《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8-2006)

(五)绿化工程:

1、《城市绿地设计规范》GB50420-2007

2、《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75-1997

4.1.3工程技术指标

项目

单位

道路等级

次干路/支路

计算行车速度

Km/h

40/30

路面设计标准轴载

BZZ-100

线

不设超高最小圆曲线半径

m

300/150

设超高最小圆曲线半径(一般值)

m

150/85

不设缓和曲线最小圆曲线半径

m

-

平曲线最小长度(一般值)

m

110/80

缓和曲线最小长度

m

35/25

线

最大纵坡(一般值)

%

6/7

最小坡长

m

110/85

凸形竖曲线一般最小半径

m

690/400

凹形竖曲线一般最小半径

m

700/400

竖曲线最小长度(一般值)

m

90/60

抗震设防

8

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基准期

15/10

4.2道路工程

4.2.1平面方案

平面方案设计原则:

(1)道路平面线形应与地形、地质、水文等结合,并符合道路等级的技术标准。

(2)应处理好直线与平曲线的衔接,尽量采用大的曲线半径,用圆曲线代替缓和曲线的设置,尽量不设置超高、加宽。

(3)应处理好直线与平曲线的衔接,尽量采用大的曲线半径,用圆曲线代替缓和曲线的设置,尽量不设置超高、加宽。

道路平面线形根据规划片区控规进行设计,南渡江东岸路网一期项目为新建道路,项目位于海口市滨江东路东侧,琼山大道西侧。

本项目包括4条道路,其中规划一号路长约642m,道路红线宽40m;规划二号路长约706m,道路红线宽40m;规划三号路长约901m,道路红线宽25m,规划四号路长约1176m,红线宽40m。

道路总长约3425m,按城市道路标准设计。

4.2.2纵断面方案

纵断面方案设计原则:

⑴城市规划控制标高并适应临街建筑立面布置及沿路范围内地面水的排除;

⑵为保证行车安全、舒适,纵坡宜缓顺,起伏不宜频繁;

⑶为满足非机动车行驶,最大纵坡度按非机动车爬坡能力控制;

⑷本工程所处区域地形平坦,最小纵坡宜尽量满足路面纵向排水要求;

本次设计道路所处区域现状地势稍有起伏、南高北低,纵断面设计时,以控规和路网现状标高为依据,满足道路设计技术标准,这样可以更好的结合地形及两侧用地规划,尽量减少填挖方量,节省工程造价;并最大限度的满足两侧景观要求,协调用地与空间的关系,解决道路交通、地面排水、工程管线敷设以及建设的近期与远期、局部与整体的矛盾,并遵循安全、适用、经济、美观的方针,注意相互协调,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地形,保护周边环境。

纵坡设计均控制在0.5%~3%范围内。

4.2.3横断面方案

横断面方案设计原则:

⑴满足道路使用功能,充分考虑规划区的功能定位,确定合理的建设规模。

⑵考虑车行道、人行道、绿化设施带、交通渠化、地下管线埋设以及后期的管理养护等要求,合理布置横断面。

本项目道路红线宽为40m和25m,拟定道路的横断面设计如下:

40m=6m人行道+4.5m非机动车道+1.5m机非分隔带+16m机动车道+1.5m机非分隔带+4.5m非机动车道+6m人行道。

25m=3.0m人行道+2.5m非机动车道+1m绿化带+6.0m车行道+6.0m车行道+1m绿化带+2.5m非机动车道+3.0m人行道。

横断面车道横坡均为1.5%,人行道横坡为1.5%。

4.2.4路面结构方案

(一)车行道路面结构设计

路面结构设计结合当地的气候、水文、地质、材料、工程实践经验、施工和养护条件等,按《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进行设计,通过综合比较,选择较符合道路使用要求,又经济合理的路面结构类型。

本设计提出水泥混凝土路面和沥青混凝土路面两个方案。

沥青混凝土路面

优点:

表面平整、无接缝、行车舒适、耐磨、噪音小,防滑性能好,对周围环境干扰小,易与自然环境相协调,铺后即可通车,能较好的适应路基变形,养护和维修工作简单,破坏后易于修复,可再生利用,利于环保。

缺点:

造价较高,热稳定性稍差,使用寿命短(设计使用年限为15年)。

水泥混凝土路面

优点:

造价低、刚度大、承载力强、热稳定性好、使用寿命长(设计使用年限为30年),日常养护费用低。

缺点:

接缝多、平整度稍差、形成舒适性较差、噪音大、对周围环境干扰大、对路面基层的抗冲刷性能要求高、对路基变形适应性较差、破坏后修复困难。

与水泥混凝土路面相比,沥青路面具有表面平整、无接缝、行车舒适、耐磨、振动小、噪声低、施工期短、养护维修简便等优点,因而获得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综合考虑两路面结构的优缺点及道路特点,本项目推荐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方案。

具体路面结构方案如下:

(1)机动车道

次干路:

5cm细粒式SBS改性沥青混凝土(AC-13C)

7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C)

34cm5.5%水泥稳定碎石

18cm级配碎石

∑=64cm

支路:

4cm细粒式SBS改性沥青混凝土(AC-13C)

6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C)

30cm5.5%水泥稳定碎石

18cm级配碎石

∑=58cm

(2)非机动车道

4cm细粒式SBS改性沥青混凝土(AC-13C)

6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C)

20cm5.5%水泥稳定碎石

15cm级配碎石

∑=45cm

(二)人行道

1)路面结构形式:

6cm混凝土预制彩砖+3cm厚M10砂浆卧底+15cm厚4%水泥稳定石屑。

2)人行道铺装面层应平整、抗滑、耐磨、美观。

3)为方便视残者安全行走和顺利到达无障碍设施位置,在人行道设置盲道。

4)指引残疾者向前行走的盲道应为条形的行进盲道,在行进盲道的起点、终点及拐弯处设计圆点形的提示盲道。

盲道应连续,中途不得有电线杆、拉线、树木等障碍物。

并避开井盖铺设。

盲道的颜色为中黄色。

5)行道彩砖抗折强度平均最小值不小于4.0MPa。

人行道砖铺砌卧底砂浆厚3cm,铺砌时应保证平整和砂浆饱满,面板砖接缝处用砂浆灌满。

4.2.5无障碍方案

本工程无障碍设置在道路路段人行道、沿线地方道路出入口、交叉口等设施处,满足视力残疾者与肢体残疾者以及体弱老人、儿童等利用道路交通设施出行的需要。

行进盲道转折处设提示盲道,盲道的颜色为中黄色。

盲道应连续,中途不得有电线杆、拉线、树木等障碍物,并避开井盖铺设。

对于确实存在的障碍物,或可能引起视残者危险的物体,设置提示盲道砖,以提醒视残者绕开。

道路交叉口人行道在对应人行横道线的路缘石部位设置缘石坡道,其中单面坡缘石坡度为1:

20,三面坡缘石坡道坡度为1:

12。

坡道下出口高出车行道的地面不得大于2cm,交叉口人行道横道线贯通道路两侧,经过道路分隔带处压低高度,满足轮椅车通行。

在交叉口处设置提示盲道,提示盲道与人行道的行进盲道连接。

4.2.6路基方案

1.路基方案原则

(1)道路路基设计原则

①路基必须密实、均匀、稳定。

道路范围内多为自然植被,施工前应全线清表30cm。

②路槽底面土基设计回弹模量值大于或等于30Mpa,特殊情况不得小于25Mpa。

不能满足上述要求时应采取措施提高土基强度。

③路基设计应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当地材料与工业废料。

对特殊地质、水文条件的路基,应结合当地地基处理经验按有关规范设计。

(2)填料强度及压实度要求

填方路基应优先选用级配较好的砾类土、砂类土等粗粒土作为填料,填料最大粒径应小于150mm。

泥炭、淤泥、冻土、强膨胀土、有机土及易溶盐超过允许含量的土等,不得直接用于填筑路基。

液限大于50%、塑性指数大于26的细粒土,不得直接作为路堤填料。

路床填料应均匀、密实,路床填料最大粒径应小于100mm,路床顶面横坡应与路拱横坡一致。

填料强度及压实度要求如下表:

填挖类型

路面底面以下深度(cm)

填料最小强度(CBR)(%)

最大粒径

(cm)

压实度(%)

次干路

支路

次干路

支路

填方

上路床

0-30

6

5

10

≥94

≥92

下路床

30-80

4

3

10

≥94

≥92

上路堤

80-150

3

3

15

≥92

≥91

下路堤

150以下

2

2

15

≥91

≥90

挖方

0-30

6

5

10

≥94

≥92

注:

①压实度为重型击实标准;

②表列深度范围均由路槽底算起;

③不填不挖路段压实度不应小于表列挖方要求。

4.3排水工程

4.3.1工程设计范围

所设计道路红线范围内雨、污水管道。

4.3.2设计原则

1.依据2014年版排水规范,道路红线宽度超过40m的干道宜在道路两侧布置排水管,道路红线宽度小于或等于40m的干道采用单侧布管,雨、污分流制。

2.雨水管道设计按满流计算,管道在满流时最小设计流速为0.75m/s;污水管道按非满流设计,最小设计流水控制在0.60m/s。

4.3.3管道附属构筑物

污水检查井采用盖板式混凝土检查井;雨水采用砖砌盖板式检查井,大小根据管径按国标图集06MS201选取(也可按分图集02S515选取),检查井间距根据雨水口接入的需要,并满足规范中最大间距要求,如上下游落差大于1米时选用跌水井;非机动车道内雨水口选用砖砌偏沟式单箅雨水口,机动车道边采用立箅式双篦雨水口,避免对现状道路造成破坏。

雨水口间距取25~40米,结合道路纵坡及开口情况布置,雨水口连接管采用I级混凝土管,钢丝网水泥砂浆抹带接口,坡度为1.0%,就近接入雨水检查井;为便于道路两侧用户雨水接入设计干管,在沿线两侧布置预留管,末端砌井以便接入,预留雨水管径为d500,污水管径为d300,坡度均为0.3%。

检查井盖和雨水篦选择重型复合材料井盖和雨水篦。

4.4交通工程

(一)道路交通标志

(1)道路交通标志作用

道路交通标志是用图形符号、文字向驾驶员及行人传递法定信息,用以管制、警告及引导交通的安全设施,它在现代道路交通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实践证明,合理设置道路交通标志,可以平滑交通,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减少交通事故,防止交通阻塞,节省能源,降低公害,美化路容。

(2)道路交通标志分类

交通标志分为主标志和辅助标志两大类。

其中主标志包括警告标志、禁令标志、指示标志、指路标志、旅游区标志、道路施工安全标志。

在交叉路口前的适当位置设置指路标志,用来指示目的地、方向和著名地点等;在需要警告车辆、行人注意危险地点及应采取措施的地点设置警告标志;根据具体道路交通管理方案和交通组织计划需要对车辆行为加以禁止或限制的地点设置禁令标志,如禁止通行,禁止停车等。

(3)道路交通标志设置原则

交通标志的设置以国标《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和相关道路交通功能及交通组织设计为依据。

交通标志的设置,以保证交通畅通和行驶安全为目的,结合道路线形、交通状况、沿线设置等情况,根据交通需求设置不同交通标志,以及时准确提供信息,使车辆能顺利、快捷地抵达目的地,不发生错向行驶。

交通标志的设置应按警告、禁令、指示的顺序,先上后下、先左后右进行排列。

各种交通标志的设置位置到所指示地点的距离(即认识距离)应满足规范要求。

(二)道路交通标线

(1)道路交通标线作用

道路交通标线是以规定的线条、箭头、立面标记、突起路标或其他导向装置,划设于路面或其他设施上,用以管制和引导交通的设施。

驾驶员在道路上安全、高速行驶,有赖于道路线向的轮廓分明,在路面标线和视线诱导设施的指引下,建立了行进方向的参照系,司机对其视野范围更远的道路走向树立了信心。

因此,路面标线是引导司机视线,管制司机驾车行为的重要手段,它可以确保车流分道行驶,导流交通行驶方向,指引车辆在汇合或分流前进入合适的车道,加强车辆行驶纪律和秩序,促进更好地组织交通。

正确设置交通标线能合理的利用道路有效面积,改善车流行驶条件,增加道路通行能力,减少交通事故。

(2)道路交通标线设置原则

交通标线的分类、形式、颜色、尺寸、材料等设计和设置均应符合GB5768-2009等规范的有关规定。

所有的城市道路均宜采用反光交通标线。

道路交通标线应与交通标志、隔离设施等其他交通管理设施统筹考虑,所表达的内容不允许相互矛盾、不应产生歧义。

(3)标线的设置

白色实线:

指示车行道边缘,线宽15cm。

黄色虚线:

指示路面中心线,线宽15cm,实线段长度为2米,间隔长度为4米。

人行横道线:

设置于准许行人横穿车行道处,为白色平行粗实线,宽度为不小于3m,线宽为40cm,间距为60cm。

导向箭头:

用以指示车辆的行驶方向,颜色为白色,采用设计时速不大于40km/h,标准长为3m,导向箭头设置三组,第一组在距停车线3-5米设置;第二组箭头起始端部与导向车道线起始端部平齐;第三组距第二组箭头前30-50米间距设置。

停止线:

车辆让行、等候放行时设置,为白色实线,线宽采用40cm,距人行横道100-300cm。

网状线:

交叉路口处禁止停车时设置,标线颜色为黄色,线宽40cm或45cm。

4.5照明工程

4.5.1设计目的

根据《城市道路设计规范》有关规定,道路及特殊地点应有照明设施,以保障交通安全、畅通,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减少交通事故,防止犯罪活动,并对美化区域环境产生良好效果。

道路照明力求安全可靠,经济合理,节省能源,维修方便、技术先进,满足照度、亮度、均匀度、眩光抑制及环境比的有关规范要求。

4.5.2设计标准

根据《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45-2006,综合考虑区域内道路分布和断面形式情况,道路分支路道照明设计标准值为:

主干路:

平均照度20/30LX,平均亮度:

1.5/2.0cd/m2,亮度总均匀度:

0.4

次干道:

平均照度10/15LX,平均亮度:

0.75/1.0cd/m2,亮度总均匀度:

0.4

分支路:

平均照度8/10LX,平均亮度:

0.5/0.75cd/m2,亮度总均匀度:

0.5

4.5.3供电系统

路灯照明电源由专用的箱式变电站供给,箱式变电站10KV电源可由就近的10KV开闭所引入。

照明系统单独计量,低压系统采用三相五线制,单灯电源电压为交流220V,灯具配线采用L1、L2、L3顺序换相接线,以达到三相电源负荷平衡。

4.5.4布灯方式及路灯控制方式

1.一般路段

综合考虑机动车道和人行道的照明,采用功率为(250W)的高压钠灯具,杆高为10m的单臂路灯沿道路两侧的人行道对称放置,电杆间距为30米。

2.特殊地段的处理

交叉口:

“T”字路口,路灯设在道路尽头对面;“十”字路口,路灯宜设在前进方向的路口半径的里侧。

“Y”型路口,路口斜交较长,路面面积较大,路口范围内将增加照明。

3.路灯控制方式

路灯控制采用手动控制及自动控制两种控制方式。

自动控制方式采用智能经纬时控仪及路灯电效管理系统,可根据所在地区的经纬度或不同季节,设定路灯开灯及关灯时间,该控制系统具有软启动过度功能,保证光源不受冷启动大电流冲击,减少光源毁损率,延长灯具的使用寿命。

路灯分为全夜灯和半夜灯,可在深夜关闭半夜灯,实现节能的效果。

4.5.5节能标准及措施

⑴照明功率密度值LPD不大于0.70W/m2

⑵光源及镇流器的性能指标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能效标准规定的节能评价值要求;常规道路照明灯具效率不得低于70%。

⑶所有路灯均设单灯补偿,补偿后功率因数要求达到0.9以上。

⑷路灯分为全夜灯和半夜灯,在深夜关闭半夜灯,实现节能效果。

4.5.6设备选型及节能

供电设备选用S11-M型全密封低损耗变压器和高性能开关设备,照明灯具可根据道路走向与建筑形式及景观绿化的搭配,尽量选用造型别致、新颖,且光效高、透光好、耐高温,抗热冲击的灯具;使用节电控制装置,后半夜时使路灯进入节能运行状态;灯杆材料采用低硅低碳高强度钢,氩气保护焊接,并采用热镀锌内外表面防腐处理,喷塑宜采用进口优质塑粉,附着力强,抗强烈的太阳紫外线,适应比较潮湿的沿海城市及盐性重的地带。

4.5.7电线、电缆敷设

道路照明配电主干线选用YJV22-1KV电缆直埋地暗敷,埋设深度距地面不小于0.7米.要求沿电缆全长上下铺设不小100mm的砂层,沿电缆全长覆盖宽度不小于电缆两侧各50mm的砖保护板。

电缆过街,过路口,过侯车亭及引入引出变压器处均穿SC80镀锌钢管保护,钢管须作防腐处理。

路灯导线采用RVV-3*2.5塑料绝缘线施工。

在电缆转接处或根据需要设置电缆手孔。

4.6绿化工程

绿化是城市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起着保护环境、净化空气、调节小气候、减低噪声以及改善人民生活质量等作用。

人行道上种植行道树,尽可能多方设置绿化,提高绿化面积,使道路成为绿荫覆盖的富于美的绿色通道,使路网成为覆盖城市的绿化网络。

4.6.1设计原则

1)“适地适树”原则——针对现状进行绿化设计,充分利用当地的树种,多采用短时间能达到美化效果的苗木。

2)生态绿量:

通过园林植物其是高大乔木的大体量运用,形成本道路生态绿廊的生态效应,同时所选苗木不会产生其它环境污染,不会成为附近农作物传播病虫害的中间媒介。

3)可持续性发展原则——强调近远期均有理想之绿化效果,注重绿化层次及绿量,使路网成为南渡江东岸片区生态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促进规划区整体廊道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卡通动漫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