级高三语文周练汇总 最新.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880170 上传时间:2023-08-03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86.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级高三语文周练汇总 最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级高三语文周练汇总 最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级高三语文周练汇总 最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级高三语文周练汇总 最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级高三语文周练汇总 最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级高三语文周练汇总 最新.docx

《级高三语文周练汇总 最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级高三语文周练汇总 最新.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级高三语文周练汇总 最新.docx

级高三语文周练汇总最新

2013级高三语文周练(11年全国高考题组)

整理:

蒋丽娟

班级:

学号:

姓名:

分数:

1、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诗经

金开诚

《诗经》原来是诗,不是“经”,这在咱们今天是很明确的。

但在封建社会里,诗三百篇却被尊为“经”,统治阶段拿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

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诗三百篇是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

这些乐歌一方面用于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当作仪式的一部分或娱乐宾主的节目。

另一方面则用于政治、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其作用和平常的语言差不多,当然它更加曲折动人。

例如周代有一种“献诗陈志”的做法,当一些人看到国君或者同僚做了什么好事或坏事,就做一首诗献给他们,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

还有人由于个人遭受冤屈或不幸,也往往通过诗来发泄和申诉。

应该说明,“献诗陈志”是要通过乐工的演唱来献给君上或同僚的,所以卿士“献诗”总和“簪献曲”或者“瞍赋”、“矇诵”并提。

在人民群众的生活里,诗歌也常用于表情达意,例如《诗经•邶风•新台》和《诗经•秦风•黄鸟》等,都是针对具体的现实问题而发的。

古代史传中还有一些不在三百篇之内的“徒歌”,例如《左传•宣公二年》记载宋国将军华元被郑国人提了去,后来逃回来,人民讥笑这位败军之将,做了一个歌儿对他唱。

这样的歌,从性质上说和“献诗陈志”没有什么分别。

不过士大夫献诗,是特地做了乐工唱的;庶人的作品则先是在社会上流传,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才配上乐曲,到达统治阶段的耳中。

在外交宴会等场合,宾主各方往往通过“赋诗”来表达愿望和态度。

“赋诗”时点出现成的诗篇,叫乐工们演唱,通过诗歌的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这就叫“赋诗言志”。

这种“赋诗”往往不管原作本身的内容和意义,仅仅是把赋诗者的观点和愿望寄托在诗中某几句之上,来作比喻和暗示,所以是一种典型的断章取义。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记晋侯为了卫国一个叛臣的缘故,把卫侯羁押起来,齐侯和郑伯到晋国去说情,郑国的子晨就赋《诗经•郑风•将仲子》一诗。

《将仲子》本来是一首爱情诗歌,这当中有“人之多言,亦可畏也”的话,是说女的爱着男的,又怕旁人说闲话;子晨却借用来说,晋侯纵然有理由,但“人言可畏”,别人看来总是为了一个叛臣。

诗三百篇到了孔子的时代,由于新声代替古乐,造成了诗与乐的分家,诗也就由乐歌逐渐变为纯粹的语言艺术了,“赋诗”、“献曲”也不大见到了。

诗三百篇在社会上的实际用途缩小了,封建士大夫就逐渐把诗的意义和封建教化的原则联系起来。

比如公孙丑问《伐檀》诗中,为什么君子不耕而食?

孟子回答道:

“国君用了他,就得到安富尊荣;子弟信从他,就学会孝悌忠信。

君子不劳而食,还有谁比他功劳更大呢?

”封建统治阶级就是这样“以意逆志”,最后把诗尊为“经”。

直到五四运动以后,这部伟大的诗集才冲开了各种乌烟瘴气,在思想和艺术上放射出夺目的光辉。

(摘编自中华书局“知识丛书”金开诚《诗经》)

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中的作品原来是普通的诗歌,并没有深刻的含意,但是封建统治阶级却把它尊为经典,用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

B.在春秋中叶以前,诗三百篇曾经作为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成为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的一部分仪式或娱乐宾主的节目。

C.所谓“献诗陈志”,一种情况是指卿士通过贡献诗歌,向国君或同僚陈述自己的心意,以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

D.在古籍记载中,卿士“献诗”经常和“瞽献曲”、“矇诵”等一起出现,是因为卿士做诗以后,总是通过乐工的演唱来呈献。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宋国人民讥笑败军之将华元的诗歌,也是用来作为表情达意的工具,所以从性质上说,跟卿士的“献诗陈志”没有什么不同。

B.古人在“赋诗言志”时所言的志,往往不为原诗所具有,而是赋诗者采用断章取义的办法,寄托在诗中某些句子之上的。

C.子展借用《诗经•郑风•将仲子》“人之多言,亦可畏也”一句话,他的意思是叛臣的一面之词令人担心,请晋侯不要听信。

D.到孔子时代,新音乐逐渐兴起,古乐逐渐失传,由此造成诗与乐分家,《诗经》也就变成纯粹的语言文学作品,而与音乐无关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的政治、外交和其他社会生活中,《诗经》被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往往能收到平常语言所无法达到的效果。

B.上古时候,人民群众的作品如果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就可能进入诗三百篇中,不然则仍然是没有曲调的“徒歌”。

C.古人在“赋诗言志”时采用的都是现成的诗篇,其含意大家都清楚,所以能够通过诗歌的来回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

D.孟子解释《伐檀》说,君子使国君得到安富尊荣,使子弟学会孝悌忠信,所以君子可以不劳而食。

这就曲解了《诗经》的原意。

二、基础知识(共9分,每小题3分)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我读过弗莱的著作,很喜欢他那高屋建瓴的气势和包罗万象的体系,更欣赏他努力摆脱主观印象式品评的文学批评方法。

B.奚羽先生指导弟子写论文时强调,学术论文要有的放矢,论证严密,语言准确而简洁,不能模棱两可,也不能繁文缛节。

C.这是一家国家级出版社,近几年来,出版了很多深受读者尤其是在校大学生喜爱的精品图书,不少作家都对它趋之若鹜。

D.虽然已经是晚上了,但候车大厅里依然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大喇叭的广播声、商贩的叫卖声、孩子的哭泣声不绝如缕。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不同的生活习俗、自然条件以及地理环境,使各地的民居在平面布局、结构方法、造型等方面呈现出淳朴自然,而又有着各自的特色。

B.历时三年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是一次成功的国情大盘点,其数据将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的制定和政府的相关决策提供重要参考。

C.失眠是指因睡眠时间不足、质量不佳对身体产生损害而出现的不舒服的感觉,应对失眠需要了解相关的睡眠卫生知识,进行自我调护。

D.学校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有利于教风和学风建设,而中小学是人生品格形成的重要时期,所以这样的活动应着力于中小学就要抓紧抓好。

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今天的日子很短,正在自己的脚下悄悄地流逝,。

,,,,经营好每一个今天就等于经营好昨天和明天。

①今天的事应该今天完成,不能推到明天

②脚踏实地,全身心地经营好今天,才会有一个个实在的昨天

③因此,面对今天,我们不要太多地怀念过去

④接力棒交得好,才能走向辉煌的明天

⑤如果总是站在今天望明天,结果明天也会悄悄地溜走

⑥今天是昨天和明天的接力处

A.⑤①⑥②④③B.⑤⑥①④③②C.⑥④③②①⑤D.⑥②③①④⑤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树是村庄的历史

李星涛

夏天,你在淮北平原上很难一眼就看见村庄,但要想于广袤的原野中找到村庄,又异常容易。

你只要看见麦海中,哪里有一岭岭高低错落的绿云卧着,那里面肯定就会藏着一座温暖的村庄。

也许是先前淮水常常泛滥侵略村庄的缘故吧,淮北平原上的村庄大都建在土筑的台子上。

台子的前前后后,上上下下,自然就成了树的沃土。

平原上,树的种类很多,有槐树,椿树,榆树,枣树……这些树木环立在村庄周围,高高低低,胖胖瘦瘦,全然没有了独立的形象。

树冠儿深深浅浅,交错重叠,于村庄上空撑起朵朵绿云,藏狗吠于深巷,匿鸡鸣于树巅。

世界上再没有什么比树更忠贞的了。

自植下去的那天起,树们就默默地守候着村子,以自然的方式,渐渐融进村庄的生活。

用叶,用花,用果,用枝条,为父老乡亲们报告着不同的节气。

而乡村的父老,也就会根据树身上发生的变化,及时安排好不同的农活。

树是季节的预报,是有形的谚语,是一个村庄风雨的见证,是一个村庄历史的记录,当然也包括村庄的爱情。

村庄周围,栽什么树是有一定的讲究的。

门前只栽槐树、榆树、枣树。

槐乃“怀”的谐音,寄寓着孩子幼时平安生长,始终在亲人的怀里;“榆”暗喻家庭过日子五谷丰登,年年有余;“枣”隐指门庭兴旺,早得贵子。

另外,家的周围也是不栽柳树的,“柳”乃留恋之意,父母怕孩子长大以后,贪恋家园,没有出外闯天下的雄心大志。

别看树木那么高大,可以把村庄抱在怀里。

可在人们眼里,它们也是庄稼。

庄稼需要施肥、灌溉、松土,树木也需要种植、修剪、捉虫,庄稼要拔节、杨花、抽穗,树木也要分枝、开花、结果。

庄稼当中生长期最长的要数小麦,小麦做出的饭食自然就会备受人们的青睐;树木当中长得慢的要数槐树、枣树,它们的木质也是同类当中的精品。

家里的八仙桌往往是枣树的边框,槐树的桌堂,桐油一刷,亮光闪闪,叩之铿锵,有金属之韵。

家里来了贵客,八仙桌子一抹一摆,多大的脸面!

树木和庄稼,虽然一个属于草本,一个属于木本,但它们都属于村庄,都是乡亲们放在汗水里养着的庄稼,只是树木收获的时间比庄稼长些罢了。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倘若不是谁家遇到急事,这些家前园后的树木是不会轻易被伐倒的。

它们站立时间的长短,不仅意味着这家人家道的兴旺程度,也暗示着这个村庄历史的时间长短。

树虽然是村子的庄稼,但这庄稼所包含物质的成分较少,而属于精神成分的居多。

在乡亲们的眼里,那些长得慢的树,都是身边一些踏踏实实干活的人,那些像白杨树一样浮浮躁躁的人,即便在很短的时间就成材了,但他们依然会被列入轻浮的行列中去。

因为他们经不住自然界的风雨,更经不起时间的考验。

从一棵棵树上,人们读到的不仅仅是节气,还有人的性格。

枣树身上可以读到坚硬,槐树身上可以读到刚强,柳树身上可以读到柔情,香椿身上可以读到清朗……家乡的父老,虽然无法用语言来表达这种感觉,但在实际生活中他们已经实实在在地体验到了。

他们只要看看一棵树年轮的疏密程度,便可断定这棵树在人世间的价值了。

平日里,倘若再看见这种树在风中“哗哗”地喧嚣,他们也就不会再被这些花言巧语所迷惑了。

我们做孩子的,也常常会顺着树干爬上去,像果子一样结在枝桠间。

看到远处飞翔的鸟被吸进绿荫,我们会想到大树上鸟儿们的生活;看到鸟儿们搭在树梢精致的窠,我们想到自己家温暖的草屋;看到树上空的蓝天白云,日月星辰,我们会想到自己也正在像树一样,一天天长高,一步步去接近天空。

无形中,树用叶、花、果实,用这些世界上最具感染力的语言,完成了对我们最初的启蒙。

从树上走下来的我们,永远都会记住这些站在记忆里的树,就是长大以后远离了故乡,我们也会在梦中找到这些站在门前的树。

然后再顺着它们,找到自己,找到父母,找到一丛丛永远也挣脱不了的扎进黄土深层的根系。

村庄,树怀中揣着的美梦;树木,村庄呵护着的庄稼。

树阴下走出的我们,手指上结满了果实。

我们属于村庄的一棵棵会走动的树。

(选自《视野》有删改)

7.请简要分析“那里面肯定就会藏着一座温暖的村庄”这句话的表达效果。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为什么在人们眼里,树木也是庄稼?

请简要概括。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文中结尾说“我们属于村庄的一棵棵会走动的树”,你怎样理解?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文章把“村庄的历史”比喻为“树”,你认为合适吗?

说说你的理由。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语言运用题(6分)

阅读下面一幅新闻图片,用简洁的语言概述图片内容,并谈谈受助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应。

答:

¢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3级高三语文周练(12年全国高考题组)

整理:

刘冰

班级:

学号:

姓名:

分数:

一、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萧燧,字照邻,临江军人。

燧生而颖异,幼能属文。

绍兴十八年,擢进士高第。

授平江府观察推官。

时秦桧当国,其亲党密告燧,秋试必主文①漕台,燧诘其故,曰:

“丞相有子就举,欲以属公。

”燧怒曰:

“初仕敢欺心耶!

”桧怀之,既而被檄秀州,至则员溢,就院易一员往漕闱,秦熺果中前列。

孝宗初,除诸王宫大小学教授。

轮对,论“官当择人,不当为人择官。

”上喜,制《用人论》赐大臣。

淳熙二年,进起居郎。

先是,察官阙,朝论多属燧,以未历县,遂除左司谏。

时宦官甘昪之客胡与可、都承旨王抃之族叔秬皆持节于外,有所依凭,无善状,燧皆奏罢之。

时复议进取,上以问燧,对曰:

“今贤否杂揉,风俗浇浮,兵未强,财未裕,宜卧薪尝胆以图内治。

若恃

小康,萌骄心,非臣所知。

”上曰:

“忠言也。

”因劝上正纪纲,容直言;亲君子,远小人;近习有劳可赏以禄,不可假以权。

上皆嘉纳。

出知严州。

严地狭财匮,始至,官镪②不满三千,燧俭以足用。

二年之间,以其羡补积逋,诸邑皆宽。

上方靳职名,非功不予,诏燧治郡有劳,除敷文阁待制,移知婺州。

父老遮道,几不得行,送出境者以千数。

婺与严邻,人熟知条教,不劳而治。

岁旱,浙西常平司请移粟于严,燧谓:

“东西异路,不当与,然安忍于旧治坐视?

”为请诸朝,发太仓米振之。

八年,召还,言:

“江、浙再岁水旱,愿下诏求言,仍令诸司通融郡县财赋,毋但督迫。

”十年,上言广西诸郡民身丁钱之弊。

事多施行。

庆典霈泽,丁钱减半,亦自燧发之。

绍熙四年卒,年七

十七。

【注】①主文:

主持考试。

②镪:

成串的钱

1.对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桧怀之,既而被檄秀州怀:

衔恨

  B.丞相有子就举,欲以属公属:

托付

  C.就院易一员往漕闱易:

更换

  D.察官阙,朝论多属燧阙:

失职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萧燧恪尽职守的一组是()(3分)

 ①燧怒曰:

“初仕敢欺心耶!

”②论“官

当择人,不当为人择官。

 ③有所依凭,无善状,燧皆奏罢之④若恃小康,萌骄心,非臣所知

 ⑤官镪不满三千,燧俭以足用⑥为请诸朝,发太仓米振之

 A.①④⑥B.①③⑤C.②③④D.②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萧燧刚直敢言,所奏切中时弊。

皇上向他征询意见,他乘便讽劝皇上亲近君子疏远小人,亲信有功可赏赐财物却不可赋予权力,得到皇上赞许采纳。

  B.萧燧天分很高,为官不畏权贵。

他自幼能文,进士及弟后进入仕途;其时秦桧当权,与其亲党密告萧,要他主持秋试录用其子秦熺,遭到萧的拒绝。

  C.萧燧政绩卓著,受到皇上嘉勉。

严州面积狭小财物匮乏,他勤俭理政,以盈余填补拖欠,各地都感到宽松;皇上升迁萧燧的职位,调他去治理婺州。

  D.萧燧回到朝廷,仍关注各地大事。

淳熙年间,江浙两年水涝干旱,他奏请下诏诸司协助解决,又奏言广西百姓深受丁钱之害,建议大多得以施行。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今贤否杂揉,风俗浇浮,兵未强,财未裕,宜卧薪尝胆以图内治。

(2)燧谓:

“东西异路,不当与

,然安忍于旧治坐视?

 

(2)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思远人

晏几道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

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

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5.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

  (5分)

 

6.“就砚旋研墨”与“临窗滴”有什么关系?

“红笺为无色”的原因是什么?

请简要分析。

(6分)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落 叶  修睦(晚唐诗人)

        雨过闲田地,重重落叶红。

翻思向春日,肯信有秋风。

        几处随流水,河边乱暮空。

只应松自立,二不与君同。

7.从写落叶的角度看,第二联与一、三两联的不同时如何体现出来的?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4分)

  

8.本诗最后一联为什么要写松?

请简要分析。

(4分)

 

(四)名篇名句默写(14分)

9.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4分)

(1)呜呼!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君子不齿,,其可怪也欤!

(《韩愈《师说》)

(2)四十三年,,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一片神鸦社鼓!

(辛弃疾《永遇乐》)

(3),非能水也,。

君子生非异也,。

(《荀子.劝学》)

(4)纷纷暮雪下辕门,。

轮台东门送君去,。

岑参《白雪歌送武门判官归京》)

(5)月出于东山之上,。

白露横江,。

__________,凌万顷之茫然。

(苏轼《赤壁赋》)

(6)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沙场秋点兵。

(辛弃疾《破阵子》)

二、语言文字运用

1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这位姑娘天生就眼睛深凹,鼻梁挺直,头发卷曲,身材苗条,好似芝兰玉树,在黄皮肤黑眼睛的国度里,很容易被人认出。

  B.为化解部分旅客的不满情绪,他们设立了“旅客投诉中心”,此举说明他们不光有良好的服务意识,还有闻过则喜的雅量。

  C.一名惯偷在车站行窃后正要逃跑,两位守候多时的反扒队员突然拦住他的去路,二人上下其手地将他摁倒,

结果人赃俱获。

D.旧的梦想总是被新的梦想代替,很少有人能从一而终地记住自己做过的华丽缥缈的梦,因为现实需要人们不断调整梦想。

1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该产品的试用效果非常好,相信它大量投产后将不孚众望,公司一定会凭借产品的优异品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骄人业绩。

B.某市两家报社相继推出的立体报纸受到广大市民的热烈追捧,更多的立体报纸呼之欲出,可能会成为当地报业的一种发展趋势。

C.中国古典家具曾经非常受消费者青睐,后来很长一段时间市场上却没有了踪影,而在全球崇古风气盛行的今天,它又渐入佳境了。

D.这位专家的回答让我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实在没想到这个困扰我两年的问题他却理解得那么轻松。

1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凡事若不问青红皂白,把自己心中的愤怒发泄到臆想对象身上,很可能造成对毫不知情的或有恩于己的善良的人的遭到伤害。

  B.她的创新设计投入生产仅三个月,就为公司带来了丰厚的利润,为这项设计付出的所有努力和取得的成绩终于得到了回报。

  C.哈佛燕京图书馆每年都有一次卖旧书的盛会,每次我都能在一堆五花八门的书里淘到如金子般珍贵的书,并因此而兴奋。

  D.欧债危机爆发之后,欧洲现在面临的最大困境是如何解决失业问题,严峻的形势将巨大的挑战带给了欧洲各国的经济复苏。

1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在我国古代,人们盛物用的器皿除陶器等之外,还有一种容器,是葫芦。

,______。

,。

  ①最早的记载见于《诗经》,如《公刘》篇中“酌之用匏”的“匏”就是指葫芦

  ②用葫芦作容器是先民们认识自然、利用自然的结果

  ③葫芦是一种葫芦科爬藤植物的果实

  ④葫芦成熟后,掏空里面的籽瓤,即可当容器使用

  ⑤它大多呈哑铃状,上面小下面大

  ⑥我国劳动人民使用葫芦盛物的历史非常悠久

A.⑥②③⑤④①B.⑥①④②③⑤

C.⑤③④①⑥②D.③⑤④⑥①②

1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如在某些汉印中,就有“荼”字省作“茶”字的写法。

1民间的书写着出于某种考虑,将“荼”减去一笔,这就成了“茶”字

2随着饮茶习俗的推广,“茶”字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

3“荼”简写为“茶”,汉代已露端倪

4在中庸之前“荼”字写作“茶”,这恐怕不是我们人人都知道的

5茶作为饮品,我们都很熟悉

6“茶”有多个义项,“茶叶”义是其中之一

A、④⑥⑤②①③B、⑥②①⑤④③C、⑤④⑥②①③D、⑥④⑤②③①

15.根据所给材料的内容,在下面画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

要求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

不得照抄材料,每句不超过20个字。

(6分)

材料:

司马迁《史记》记载“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

”晋代王嘉在《拾遗记》中说:

“神农采峻岭之铜,以为器。

”如果这些史料可靠,则我们祖先大约在5000年前就开始使用铜器了。

但是考古学家一直没有发掘到可以确证是夏代之前的铜器。

因此,这些记载还只能视为传说。

早在传说中的远古时期,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传世文献记载来看,我国在夏代之前就已进入铜器时代,但是,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个世纪50年代,考古工作者在河南偃师二里头一带发掘出了不少青铜器。

经鉴定,这批青铜器的制作年代距离现在3500多年,这个时间大概是夏晚期。

它们出土的地点正好是古书中所说的夏代开采铜矿之地,因此,可以确信,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从整个文段来看,下面划线的三个句子在语言表达上都有问题,请予修改。

要求语意连贯,衔接自然,语句通顺,不改变原意。

修改后的句子每句都不得超过15个字。

(6分)

我的朋友老王,人称“戏痴”,自号“梨园客”。

由于用“客”来称呼,可见不是戏曲界的专业人士。

但是,凡说起他,

他在戏曲界人人都知道。

他特别爱听戏、爱唱歌,后来还成了有名的票友。

他退休后又热衷于戏曲资料的收藏;买剧本,集唱片,淘剧照等,忙的不亦乐乎。

还有700余份戏单是他搜集的,而且都是上个世纪的。

答: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3级高三语文周练(13年全国高考题组)

整理:

杨勇

班级:

学号:

姓名:

分数:

一、选择题:

(共9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预防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