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教学计划.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875862 上传时间:2023-08-03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51.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体化教学计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一体化教学计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一体化教学计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一体化教学计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一体化教学计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体化教学计划.docx

《一体化教学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体化教学计划.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体化教学计划.docx

一体化教学计划

一体化教学计划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科)教学计划

(专业代码:

580201)

一、业务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具有机械技术、电工电子技术、机电控制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数控技术等基本理论知识和基础知识,具有机械加工设备的应用能力,具有数控设备的操作和编程能力,具有机电设备和自动化生产线的安装、调试、运行和维修的能力。

可从事数控机床和自动化生产线等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应用和管理、机电产品的质量检测以及售后服务、机电产品的生产和技术管理等工作。

二、业务培养要求

1、德育和体育方面:

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热爱科学事业,养成良好学风,理论联系实际,具有艰苦求实、善于合作、勇于实践创新的科学精神;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心理素质,具有健康的身体素质,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

2、专业业务方面:

本专业的学生要求掌握机械设计及制造、电子、计算机、设备控制等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掌握数控机床初级操作基本技能。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及正确运用本国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2)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机械应用能力;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获取信息的能力,设计基础、设计理论、人机工程、设计材料及加工、计算机辅助设计、市场经济及企业管理等基础知识;

(3)具有较强的机械应用能力;

(4)具有新产品的研究与开发初步能力,有较强的表现技能、动手能力、及美的鉴赏与创造能力以及较强的计算机和外语应用能力;

(5)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较高的综合素质。

遵照“重视基础,强化实践,产、学、研相结合,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指导思想,加强对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力度以及创造实际动手的各种条件,培养应用型机械类综合人才。

本专业为专科学历,标准学制为3年。

四、隶属学科门类

机械工程

五、相近专业

数控技术

六、毕业学分要求及条件

本专业学生必须修读完成培养计划规定的128学分方可毕业。

其中,学生必须修读完成必修课程规定的102学分和选修课程规定的26学分;学生必须在全院公共任意选修课中至少选4个学分(艺术类课程至少选修1学分)。

其他毕业条件参见《梧州学院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学生学籍管理暂行规定》。

七、学位授予学科门类及条件

无学位授予

八、课程结构及教学计划表

1.计电系(部)机电一体化课程计划总表

2.计电系(部)机电一体化选修课程计划表

3.计电系(部)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学分及学时分配表

九、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军事训练与国防教育,金工、电工实习,生产实习,社会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与答辩等。

十、主要课程及其简介

课程名称:

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及计算机绘图

课程总学分学时数:

6学分,102学时。

理论讲授时数:

102学时

主要内容:

机械制图是一门研究绘制工程图样、图解空间几何问题、贯彻国家制图有关标准为主要内容的课程,是高等工程专科学校培养具有工程师初步训练的高级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的一门必修的技术基础课。

它研究绘制和阅读工程图样的原理和方法,为培养学生的制图技能和空间想象能力打下必要的基础。

其主要任务:

1、研究正投影的基本理论和投影特性;

2、培养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

3、培养按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正确而熟练地绘制和阅读机械图样(零件图和装配图)的能力;

4、培养空间几何问题的初步图解能力;

5、学习计算机绘图知识,能使用计算机绘图和辅助绘图及相关设备进行绘制二维工程图的能力,

6、培养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及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

本课程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通过课程学习培养学生能对一般图形进行图数转换及编制绘图软件的能力。

也包括对现有的图形软件包操作、使用的能力。

初步了解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计算机绘图的关系,为在其他课程中更广泛应用计算机绘图打下基础。

使用教材:

华中科技大学编,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参考书目:

清华大学编,机械制图,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课程考核方式:

考试和平时作业

课程名称: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课程总学分学时数:

2学分,34学时

理论讲授时数:

24,实验时数:

10

主要内容:

本课程是机械类专业必修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技术基础课。

其目的与任务是使学生初步掌握有关了解互换性生产原则及公差与配合的规律与选用;掌握相关的基本概念和圆柱结合精度设计原则及检测技术的基本知识;能够掌握零件精度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为在结构设计中合理应用公差标准打下基础,为后续机械零部件设计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使用教材:

廖念钊,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中国计量出版社

参考书目:

邢闽芳,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课程考核方式:

考试和平时作业

课程名称:

工程材料及成形技术基础

课程总学分学时数:

3学分,51学时

理论讲授时数:

45,实验实训时数:

6

主要内容:

本课程从工程材料及成形技术应用角度出发,以培养高等学校机械类各专业学生具有合理选用金属材料、正确选择成形方法、妥善安排工地路线的初步能力,拓宽学生知识面,了解非金属材料及新材料在工程方面的应用为主要目标。

使用教材:

张美琴,工程材料及成形技术基础,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

参考书目:

凌爱林编,工程材料及成形技术基础,机械工业出版社

课程考核方式:

考试和平时作业

课程名称:

机械原理

课程总学分学时数:

5学分,85学时

理论讲授时数:

68,实验实训时数:

17

主要内容:

机械原理是培养学生具有机械基础知识及机械创新能力的技术基础课。

在机械类各专业教学计划中是主干课程。

在培养合格机械工程设计人才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其目的与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机构学和机械动力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初步具有拟订机械运动方案、分析和设计机构的能力,它在培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全局中,具有增强学生对机械技术工作的适应能力和开发创新能力的作用。

使用教材:

王知行,机械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参考书目:

申永胜,机械原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课程考核方式:

考试和平时作业

课程名称:

机械设计

课程总学分学时数:

4学分,68学时

理论讲授时数:

51学时,实验实训时数:

17学时

主要内容:

机械设计课程是高等工科学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本科专业中培养学生机械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一门主干技术基础课,是学习专业课程和从事机械产品设计的必备基础。

其目的与任务是使学生A、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培养基本设计能力,开发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了解现代机械设计技术,应对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挑战。

B、掌握机械系统设计的基础知识,初步具备一般机械方案设计和分析的能力。

C、掌握常用机构运动设计和工作能力设计的基本知识,掌握通用零部件设计计算和选用的基本知识,初步具备一般通用机械的设计能力,特别是常用执行机构和传动装置的设计能力。

D、培养学生运用标准、规范、手册、图册及网络信息等技术资料的能力。

E、初步掌握基本机械实验技术。

使用教材:

濮良贵,机械设计,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7

参考书目:

秦彦斌,陆品,机械设计,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7

课程考核方式:

考试和平时作业

课程名称:

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

课程总学分学时数:

3学分,51学时

理论讲授时数:

51

主要内容:

本课程是机械工程系专业方向选修课,其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微型单片计算机工作原理,掌握单片机的编程知识,为学生提供一种工业控制的方法,为将来的毕业设计和工作打下基础。

1)了解单片机的工作原理

2)掌握单片机指令和编程方法

3)掌握单片机的外部扩展方法

4)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使用教材:

单片微型机原理、应用与实验(第三版)张友德等编复旦大学出版社参考书目:

课程考核方式:

考试和平时作业

课程名称:

液压、气动技术

课程总学分学时数:

3学分,51学时

理论讲授时数:

42,实验实训时数:

9

主要内容:

本课程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液压与气动技术的基础知识,为以后从事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及使用维修方面的工作打下基础。

课程主要内容:

本课程包括液压传动和气压传动两部分。

前一部分主要介绍液压传动的流体力学基础知识,组成液压系统的动力、执行、控制和辅助等四种液压元件以及传动介质,组成液压系统的若干液压基本回路,典型液压系统实例的介绍和液压系统的设计计算。

后一部分主要介绍气压传动的基础知识、组成气压传动的基本元件、组成气压系统的基本回路、典型气压系统的实例分析和计算方法。

使用教材:

何存兴,液压传动和气压传动,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参考书目:

马恩,液压传动和气压传动,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课程考核方式:

考试和平时作业

课程名称:

控制工程基础

课程总学分学时数:

3学分,51学时

理论讲授时数:

42,实验实训时数:

9

主要内容:

本课程是为机械类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

主要学习单输入单输出(单变量)自动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本课程要求掌握控制系统的基本构成,单变量控制系统数学建模,线性单变量连续系统的分析和设计方法。

由于该课程的属于少学时,没有安排实验教学内容,但要保证一定习题量,从而巩固课堂教学的内容。

使用教材:

周雪琴,张洪才编.《控制工程导论》.西安:

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0参考书目:

胡寿松编著.《自动控制原理》第5版.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7

课程考核方式:

考试和平时作业

课程名称: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

课程总学分学时数:

5学分,85学时

理论讲授时数:

68,实验实训时数:

17

主要内容:

本课程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方向模块限修的专业技术课程,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计划中的主要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全面地了解机电一体化的基本概念、发展状况、产品构成、产品分类、共性关键技术等基本知识,学会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机械系统、接口、检测系统、伺服控制与驱动系统以及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分析与设计计算方法,掌握机电一体化产品总体设计中机电结合的机电一体化设计理论与方法,初步具备分析与设计较简单的机电一体化产品的能力。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顺利地完成从基础理论知识学习向工程设计能力培养的过渡,为学生进行专业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以及毕业后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使用教材:

张建民等编著.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

参考书目:

郑堤,唐可洪主编.机电一体化设计基础.机械工业出版社,1997

课程考核方式:

考试和平时作业

《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计划

一、专业概述:

专业名称:

机电一体化

学制:

三年

层次:

专科

招生面向:

理科

招生对象:

本专业招收应往届高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历者

学习形式:

全日制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掌握机电一体化技术基础理论知识及基本技能的高级机电技术应用型人才。

主要从事机电产品的设计制造、开发利用、市场营销以及生产第一线的机电产品的规划购置、评估验收、安装调试、使用维护、更新改造等多方面的技术与管理工作。

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拥护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与政策;具有良好的文化修养、心理素质;能理论联系实际、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所取证书及就业方向

所取证书:

本专业在学生毕业时经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试合格者可获得劳动保障行政部门颁发的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

就业方向:

校企合作陕鼓集团(风机,气轮机公司)及相应的企业,培养的学生主要从事机械、轻工、交通、化工、冶金、农业等领域的生产及加工过程自动化设备与系统的安装、调试、操作、维护及检修。

再谈一体化教学

[摘要]职业技术教育蒸蒸日上,由于一体化教学是借助于一体化教师和多种教学设备,全面调动学生的各种器官,多方刺激学生的大脑皮层,将抽象理论实际化,将复杂的动作简单化,最终达到加深记忆和强化训练的目的,被公认为是适合目前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故此一体化教学异军突起,各家院校重视非凡,但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我仅就此发表点个人见解,希望为我们中职教育的健康、快速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问题

建议

实践

去年我以一篇《浅谈对一体化教学法的认识》一文荣获了吉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全省技工院校优秀教学成果评选活动一等奖,转眼间一年过去了,在过去的一年里我目睹了我院及不少兄弟院校的一体化教学的发展可谓是既高兴又忧虑,高兴的是我所见到的院校几乎都开始重视一体化教学,并加大了一体化教学的力度;忧虑的是这其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所以我今天想《再谈一体化教学》,以共各位领导、老师参考。

一、目前一体化教学实践中出现的的问题

1、概念不清

许多院校把一体化教学简单的理解为理论与实验的结合或文化基础—专业理论—专业技能训练三段式教学,结果是前者导致理论不理论、实践不实践,知识残缺、支离破碎,经常出现学机电的学生连个交流接触器都不认识,只会在实验台上插线,更别提安装调试维修实际控制线路;后者是理论是理论,实践是实践,两者严重脱节,经常出现学生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只能通过教师在课堂上“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中进行,导致学生丧失了学习的兴趣;由于实习滞后,待到专业技能实训教学阶段,学生早已将专业理论知识遗忘,无法在理论指导下进行技能训练„„所以我认为我们有必要重新认识一体化教学:

一体化教学是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将理论、实训教学内容一体化设置;讲授、听课与实际操作教学形式一体化实施;教室与实训场地等教学条件一体化配置;知识、技能与素质等职业要求一体化训练,由此形成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即将课堂教学搬到实际操作室,把理论教学与实际操作融为一体,通过一体化教师的讲解、演示、巡回辅导等教学手段,让学生通过听、看、练等手法全面调动大脑的学习动机,使学生更快、更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

一体化教学由于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且互相配合、灵活运用,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兴趣,使学生不觉得单调乏味,因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同时其可使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际操作的训练紧密结合,使教学时间和教学设备的利用率大大提高,使教学内容更具有针对性,使学生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一体化教学,是将工艺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集于一体,或以课题形式将专业工艺课融入实习课实行的一种教学模式。

其主要特点之一就是:

在教学内容上,将理论教学与实操训练的内容合二为一组成模块施教,而不是在某一门专业理论课授完后再进入动手实操的实习阶段;在教学方式上,打破传统理论课与实习课人为划分时间段的做法,采用在实习教室边授理论边让学生动手操作的方法,或是在几节理论课后即让学生进入实训,实现理论课与实习课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结合;在师资队伍上,授课教师均是具备理论课、实习课教师资格和相关职业技能,既能完成理论课又能完成实习课教学任务的“双师型”教师。

一体化教学体现了其教法的综合性,由于将课堂搬至实训场所,教学条件丰富了,各知识点由书本上枯燥无味的东西变成了实实在在的实物,把理论和实操结合一起,通过实际训练来掌握理论上的各知识要点,要达到这一点,光靠一种教学法不够,必需是多种教学法的有效结合才能完成教学任务。

一体化教学由于把理论课堂搬至实操场,在讲解理论的同时可以进行实操训练,在训练实操的同时又可以巩固理论知识,故一体化教学在巩固理论知识和提高动手能力方面均有较高的实践性。

是通过实践,把书本理论知识同实际运用连接起来,使学生对新知识的认识从感觉到知觉,再到意识,最后达到强化记忆和加深理解的目的,其关系组成如下图所示:

科学上常采用通过现象看本质的研究方法,一体化教学也体现了这种模式。

由于有了实物演示,学生的好奇心被激发起来。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这是一体化教学中学生常有的一种疑问,通过教师对现象的解释与分析,学生往往会恍然大悟,而且印象深刻。

国外也曾有训练小孩的动手能力,使其认识事物并且启发小孩的创造能力的实例。

通过不断启发,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也能巩固对新知识的掌握,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使教学效果大大提高。

2、资金投入失误

由于一体化教学的概念不清导致许多院校大量资金浪费,比如近一年多来各个院校几乎都比着上实验室,诸如:

电工实验室、电子实验室、PLC实验室、PCB实验室、机床维修实验室、液压与气动实验室、传感器实验室„„五花八门,可是我们是不是忘了什么叫实验室?

实验室是干什么的?

无庸质疑实验室是用来验证理论、研发新技术新产品的,可是我们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学生是干这个的吗?

不是,我们培养的是中高级技术工人,不是科研人员。

3、教室改造滞后

现在几乎1000/0院校都还在使用传统的教室——只能摆放下40~50张课桌,这样的教室根本无法在放下实训设备的同时在容纳40~50学生。

4、教师培训滞后

现在所有的院校几乎都有不少“双师”型教师,但是实际上有多少是名副其实的呢?

单从行政体制上就可见一般:

几乎所有院校现在都有教务处(科)和实训处(科或中心)——这就说明理论和实训依旧是两套人马。

5、教材滞后

目前我们中等职业院校普遍使用的教材基本上是劳动出版社、高教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和机械工业出版社等几家出版社出版的教材,可是不论那家几乎都没有一体化教材,都是理论教材和实训教材分开编写。

二、几点建议

1、确立合理的教学目标

一体化教学目标更多地着眼于专业技能的培养,淡化对专业理论知识的机械记忆,强调用理论来指导实际操作,同时通过实际操作来消化和巩固理论知识。

其教学目标内容为德育目标:

热爱祖国、爱岗敬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

技能目标:

达到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中、高级工、预备技师的要求。

知识目标:

达到中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知识要求。

2、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

实施一体化教学首要条件是教师。

一体化教师是一体化教学活动中的主导者、组织者,一体化教师即专业理论课教师与实习教师一体化。

采用一体化教学的教师既要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又要具备专业实践经验,并能熟练掌握仪器设备的正确使用。

根据职业学校教师任职条件,专业理论教师要达到大学本科学历,专业技能等要达到初级以上,专业实习教师要具备高中、中职以上学历,技能等级达到中级以上,一体化教师是上述二者的综合。

故一体化教学对任课教师提出了较高要求,一般一体化教师应由“双师型”教师担任。

要培养出具有一定理论基础知识、又有较强动手操作能力的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就必须有一支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

一是具有专业理论知识,高超的专业技能。

二是更新教育观念,改变教学方式。

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由重“教”轻“学”,向“教”“学”并重转变;由重“理论”轻“实践”,向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技能水平转变;教师由“单一的传授型”向“行为引导的技能型”转变;使教师迅速实现角色转变——由知识的输出者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学习方法的传授者;由书本的复制者成为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者。

3、加快一体化教室建设

由于一体化教学在教学中充分引导学生主动参入学习与探索,实现“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化。

在一体化教室内上课,就具有科学的情景与氛围,就能很好地把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使他们跃跃欲试,故一体化场地的建设就很重要。

实现一体化教学必要条件是具备专业理论和实习教学的场地及各种设施设备。

一体化教室具备教室和车间的双重功能,是既能满足理论学习,又能满足专业技能实习的场所。

一体化场地即一体化教室,是实现一体化教学的硬件条件,它既要满足理论教学的需要,又要具备实操教学的条件。

理论教学,自然少不了讲台、黑板、课桌、多媒体教学设备;实操教学,应包括具体的工位、实操设备、仪器仪表、教学挂图、教学模型等。

我认为设备与课桌之间的布置关系可设置如下图所示的前后型、混合型、环绕型几种:

一体化教室布置图

前后型是比较常见的一体教室的布置形式,大多数的一体化教室均可采用此种方式。

此种方式布局分区明显,前面摆放课桌,方便理论教学,后面摆放实习设备,方便实操训练,在授课时还可交叉进行教学,同时方便课堂管理。

环绕型是较具有特色的一体化教室,教师在中间,学生和实习设备分布在四周,此种布置有利于教师和学生的直接交流,方便教学与课堂管理。

但对场地的面积要求大,而学生的人数要求少。

混合型将实习设备和课桌编在一起,大大节省了一体教室的空间,但由于教师在前面,学生在后面,故在授课时学生的视觉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在教室内布置多媒体投影设备可达到较好效果,但课堂管理不如前后型方便。

4、加快一体化教材的编写

教材,即教科书,是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主要载体。

知识能在多大程度上得以实现,首先取决于教科书的质量。

目前各出版社为我们提供的教材依旧是理论、实训分开编写,加之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知识的更新亦加快了速度,而部分教材的内容过旧,甚至有些教材的内容与实际严重脱节与滞后,实用性不强,所以开发具有校本特色的、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的一体化教材是实施一体化教学的必要保证,在开发教材过程中,立足于专业理论学习和专业实践有机结合,立足于满足学生适应工作岗位的需要和专业技能发展的需要。

我认为一体化教材的理论知识和实操知识的比例宜在4:

6左右,同常规教材相比,其侧重点要转移到操作技能上来,要求理论知识浅显易懂、简洁明了、可操作性强。

在教材的编写过程中,舍弃一些烦琐冗长的理论,突出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一体化教材最好采用知识模块化的体系组织编写,即一个课题由若干个知识模块构成,而一个教学模块是由必备的理论知识(应知)和需掌握的技能知识(应会)所组成,其相互关系如下图所示。

一体化教材知识结构图

5、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针对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特点,教学评价要遵循多样性、适应性、动态性的原则。

一是确立多元化的考核目标。

二是确定实用性的考核内容。

三是采用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

四是建立全方位的考核评价体系。

三、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践

(一)作好一体化教学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运用现代学习与教育心理学、传播学、教学媒体论等相关的理论与技术,来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要设计解决方法、试行解决方法、评价试行结果并在评价基础上改进设计的一个系统过程。

其目的是为促进学习和绩效提高,分析、计划、实施、评价、修改是教学设计的主要环节,其工作对象是由教学目标、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手段等构成。

教学设计一般包括以下四个基本要素:

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媒体,教学评价。

这四个要素从根本上规定了教学设计的基本框架,无论在何种范围内进行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者都应当综合考虑这四个基本要素,否则,所形成的教学设计方案将是不全面、不完整的。

一体化教学设计也应包括上述四个要素,但突出的是一个教学过程中的教学策略与教学手段、教学媒体等方面。

教学设计的模式通常有分析模式、目标模式、过程模式三种,我认为一体化教学采用目标模式的教学效果较好。

目标模式又称系统方法模式,它是由美国教学设计专家迪克和科里提出的。

其强调以教学目标为基点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设计,以达成教学目标为基本目的。

这一模式的基本程序有九点如下图:

目标模式

1、确定教学目标。

也就是要确定在教学完成时学生能达到何种水平。

根据总目标确定教学的行为目标,行为目标应对学生学习活动的预期结果、课程中的重点难点及其他特殊要求有明确规定。

教学目标应明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在哪些方面能做到什么,如知识、技能、情感等等。

2、进行教学分析。

确定教学目标后,要通过对目标的进一步分析,细化目标确定学生应掌握的各种知识、技能和技巧,并确定掌握某种技能技巧的过程或步骤。

细化的目标在职业技术教育中主要包括应知和应会两方面。

3、知识起点分析。

即分析学生在接受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生物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