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单元检测.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987017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97.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单元检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单元检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单元检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单元检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单元检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单元检测.docx

《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单元检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单元检测.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单元检测.docx

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检测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一、选择题

1.关于清朝军机处,不正确的表述是

A.军机大臣由皇帝的亲信.重臣组成

B.军机处能接触军国机要

C.军机处工作效率高

D.军机处是位于六部之上的中央最高行政决策机构

2.万历年间,首辅张居正当权时,“部权尽归内阁”,六部几乎变成内阁的下属机构了。

对此评述正确的是

A.说明明朝中期宰相制度“借尸还魂”

B.张居正擅权专恣,加重明朝政治腐败

C.明朝中期,六部成为内阁的下属机构

D.内阁设立后地位日益提高.权力日益增大

3.下列制度不属于地方行政制度的是

A.郡县制

B.三省六部制

C.行省制

D.三司制

4.宋太祖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的首要措施是

A.集中军权B.集中行政权C.集中财权D.集中司法权

5.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众多机构,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

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6.唐玄宗后期,藩镇权限增大,这表明

A.唐玄宗重视边境防御

B.节度使的野心不断增大

C.藩镇割据局面已经形成

D.朝政衰败,中央集权削弱

7.汉武帝创立中外朝制度的出发点是

A.加强君主的权力

B.扩大“三公”的权力

C.提高行政效率

D.实现权力制衡

8.秦朝中央官制中,具有“掌丞天子,助理万机”职能的是

A.太尉

B.廷尉

C.丞相

D.御使大夫

9.秦始皇为了维护皇帝的尊严,规定:

只有皇帝一人称“朕”;皇帝的命令称“制”或“诏”;皇帝所用的玉印称“玺”。

这些规定的直接目的是

A.便于发布命令

B.增强皇帝的神圣感

C.便于控制兵权

D.否定周王的权威

10.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关系是

A.完全割裂的

B.互为表里

C.前者决定后者

D.后者决定前者

11.据说周公东征以后,“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其中的“封建”指的是

A.分封诸侯国

B.进行封建改革

C.实行宗法制

D.任人唯亲

12.“禹铸九鼎”“禹开九州”是上古时候的传说,它们实际上反映了

A.禅让制的结束

B.商王朝的发展

C.西周的强盛

D.夏朝的建立

13.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原因,他说:

“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

”此事反映了

A.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

B.宋代史官所

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

C.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

D.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

14.观察下列图片

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

请回答:

(1)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都是中国古代有所作为的封建帝王。

在君权与相权处理上,四人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

(2)在地方管理体制上,秦始皇.汉武帝和宋太祖各有何措施?

共同特点是什么?

(3)上述四位封建帝王,你对哪一位更感兴趣?

说明理由。

15.明朝和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两个大一统王朝,清朝在很多方面承袭明朝……奠定了近现代中国疆域的基本范围,故常将两代合称为明清。

请回答:

指出明朝经济发展的主要表现。

(2)对于清朝康熙.雍正.乾隆统治时期(16

61——1796年)的评价,史学界有两种说法:

“盛世”说,“衰世”说。

你同意哪种观点?

请说明理由。

16.从秦到清,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形态有过纷纭繁复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代虽然确立了郡县制这一具有进步意义的制度,但是由于他的残暴统治,这一制度的优越性尚未得以体现……刘邦不愿意重蹈秦短命的覆辙……采用的是……混合体。

……《后汉书刘焉传》记载:

东汉末灵帝中平五年,朝廷派中央的高级官员―――九卿出任州牧,“镇安方夏”,“州任之重,自此而始”。

东汉州郡县三级制随之形成。

——李晓杰《体国经野:

历史行政区划》

材料二:

由北方民族建立的元朝,政治制度与前朝比,具有一些鲜明的特色……元朝行省制度的定型,标志着地方大行政区划形成……就全国而言,行省并未覆盖全部路府州县……设立数目有限的行省,代表中书省对其力所不及的地方进行管理,中央再从大局上对诸行省实施节制,确实也是一种具有明显优点的统治模式。

——吴宗国《中国古代官僚制度研究》

材料三:

从秦到清,地方行政制度的形态有过纷纭繁复的变化……这种因时而异的变化只是为了更好地发挥这一集权的功能罢了。

因此尽管从表面上看,历代行政区域……废置纷繁,分合靡定,但无非皆就前代之制度沿革益损,而无根本性质的变动。

——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刘邦采用的“混合体”是什么?

并说明他采用这一体制的原因。

东汉地方上出现的新行政设置“州”与西汉时形成的哪一制度有关。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就全国而言,行省并未覆盖全部路府州县”,并说明行省制的优点。

(3)据材料三,你如何理解从秦朝到清朝地方行政制度“无根本性质的变动”?

17.

材料随着唐朝的发展,由少数民族组成的“蕃兵”“蕃将”,成为唐朝开边拓土的重要力量。

高丽人高仙芝出身于将门之家,唐玄宗开元后期出任安西副都护,镇守西域。

天宝六年(747年),高仙芝率一万骑兵,历经艰难险阻,长途奔袭阻断西域商路的小勃律(今克什米尔境内),伴其国王。

经此一役,“诸胡七十二国皆震慑降附”。

天宝八年(749年),高仙芝以石国(依附于唐朝的西域小国)不守蕃属之礼为由,率军征讨,大肆杀掠,掠得大量金银珠宝,“皆入其家”。

石国王子召引大食(阿拉伯帝国)军队进攻唐安西四镇,与高仙芝率领的唐军战于怛逻斯城(今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境内),唐军大败。

自此,唐朝在

西北疆域的扩展受阻。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高仙芝成为唐朝名将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高仙芝的功过。

18.

材料

南北朝时,士族族谱是选任官员的重要依据。

唐朝初年,旧士族虽已没落,但清河崔氏.范阳卢氏等数家所谓“山东士族”。

仍凭借其祖先的影响,享有崇高的社会地位。

这些家族编写族谱,标榜为华夏“高门”,自诩“家风”优良,相互间通婚。

唐初那些以军功起家的大臣,也把能与他们通婚视作荣耀。

太宗决心从谱牒入手,改变这种状况。

他下令修纂全国总谱《氏族志》,不限地域,不分民族渊源,收集当时全国各地具有影

响的293个家族,排出等级,但不作为任用官员的依据。

编写者受习惯影响,将当时只任六品官的清河人崔民干列为第一等。

这让唐太宗颇不高兴。

下令:

“不须论数世以前,止取今日官爵高下作等级。

”于是皇族被列为第一,外戚次之,清河崔氏只排到第三等。

当时文武大臣中,不少人的祖先在北朝后期才从草原南迁,也因此跻身“高门”之列。

——摘编自唐长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太宗时谱牒改革的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太宗时谱牒改革的作用。

19.材料

北宋建立,赵匡胤采纳了赵普“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起精兵,则天下自安”的建议。

集中军权,收回禁军统帅权;禁军配置实行“守内虚外”、“内外相制”政策;设枢密院,掌调军之权,与统兵的三衙相互牵制;奉行凶年饥岁,征募青壮年当兵的政策。

集中政权,收地方之权于中央,集中央之权于皇帝。

在中央削弱分割宰相之权,设政事堂、枢密院、三司使、审刑院,分掌行政、军事、财政、司法四权,直属皇帝,宰相仅管行政事务;削弱地方长官事权,以文官知州事,三年一换并不得在本地任职,设通判以牵制监督;地方财权、兵权收归中亚;官制方面采取官、职、差遣分

离的办法,官为俸禄等级、品秩的依据,职是文官的荣誉头衔,均为虚衔,只有差遣才是实际职务。

(艾国光《略论北宋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利弊得失》)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北宋初年政治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宋政府能推行改革的原因及改革的历史影响。

20.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明朝洪武三十年(公元1397年)二月,明王朝迎来了三年一度的科举会试,朱元璋亲自选定品学俱佳的士林领袖、翰林学士刘三吾为主考。

三月初发布皇榜。

然而数日内,大批落榜考生跑到礼部鸣冤告状。

因为中榜的51名贡生清一色的来自南方各省,竟然没有一名北方人。

因此,说主考收受钱财、地域歧视……关于“科场舞弊”的传闻沸沸扬扬。

事件引起明王朝上下震撼。

三月初十,朱元璋下诏成立包括饱学之士、忠直敢言的大臣在内的“调查小组”进行调查,然而调查结论认为刘三吾等人的阅卷公平公正,无任何问题。

这再次引起落榜的北方学子哗然,朝中许多北方籍的官员要求重新复核,并严查所有涉案官员……五月,朱元璋突然下诏,认定刘三吾为“反贼”,发配西北;朱元璋的侍读、调查小组负责人张信被凌迟处死……六月,朱元璋亲自复核试卷,亲自选定51名中榜贡士,竟然清一色是北方人,无一名南方人。

该事件以后,明朝的科举录取分成了“南北榜”,即南北方的学子,按照其所处的地域进行排名,分别录取出贡生后,再统一参加殿式。

——摘编自张嵌:

《不容青史尽成灰·明清卷》

上述材料料包含了多方面的历史信息。

请你选择一个角度,确定一个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

参考答案

1.D

【解析】

本题要求选择否定项,考查清朝军机处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军机大臣由皇帝的亲信.重臣组成,故A正确,排除。

军机处大臣能接触军国机要,故B正确,排除。

清朝军机处受命于皇帝,工作效率高,故C正确,排除。

军机处不是位于六部之上的中央最高行政决策机构,没有决策权,故D错误,符合题意。

2.D

【解析】

据材料提到,首辅张居正当权时,“部权尽归内阁”,六部几乎变成内阁的下属机构了。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内阁设立后地位日益提高.权力日益增大,故D正确。

明朝初期已经废除宰相制度,故A排除。

材料无法体现加重明朝政治腐败,故B排除。

内阁不是法定中央机构,材料不能说明六部成为内阁的下属机构,故C排除。

3.B

【解析】

本题要求选择否定项,考查地方行政制度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建立郡县制,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故A正确,排除。

三省六部制,属于中央制度,不属于地方,故B错误,符合题意。

行省制,属于元朝地方制度,故C正确,排除。

三司制,属于明朝地方制度,故D正确,排除。

4.A

【解析】

本题考查宋太祖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的首要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太祖杯酒释兵权,集中军权是首要措施,故A正确。

集中行政权,不属于加强中央集权采取的首要措施,故B排除。

集中财权,也不属于加强中央集权采取的首要措施,故C排除。

集中司法权,也不属于加强中央集权采取的首要措施,故D排除。

5.B

【解析】

据材料提到,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故B正确。

尚书省负责执行,不是第一位,故A排除。

门下省负责审核,也不是第一位,故C排除。

中书省负责草拟,不是最后一位,故D排除。

6.D

【解析】

本题考查唐玄宗后期藩镇权限增大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朝政衰败,中央集权削弱,故D正确。

材料无法体现唐玄宗重视边境防御,故A排除。

节度使的野心不断增大,过于绝对,故B排除。

藩镇割据局面已经形成,在唐朝末年,故C排除。

7.A

【解析】

本题考查汉武帝创立中外朝制度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创立中外朝制度的出发点是制约相权,加强君主的权力,故A正确。

中外朝制度制约了“三公”的权力,故B排除。

提高行政效率,不是根本目的,故C排除。

实现权力制衡,也为了加强君主的权力,故D排除。

8.C

【解析】

据材料提到,具有“掌丞天子,助理万机”职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秦朝丞相的职能,故C正确。

太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