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主要设备安装.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869611 上传时间:2023-08-03 格式:DOCX 页数:110 大小:92.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气主要设备安装.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0页
电气主要设备安装.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0页
电气主要设备安装.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0页
电气主要设备安装.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0页
电气主要设备安装.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气主要设备安装.docx

《电气主要设备安装.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气主要设备安装.docx(1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电气主要设备安装.docx

电气主要设备安装

电气主要设备安装

目录

一、变压器的安装-------------------------1

二、盘柜及基础的安装---------------------------6

三、电缆线的敷设-------------------------8

四、电气配管工程------------------------13

五、电缆支架及桥架的安装----------------20

六、母线制作及安装----------------------22

七、高压电气设备安装--------------------27

八、低压电气设备安装--------------------44

九、电机检查和接线----------------------50

一十、工业自动化仪表安装调试--------------60

一十一、接地工程施工---------------------71

一十二、配线工程-------------------------72

 

电气安装

一、变压器的安装

1、变压器安装前的检查与保管

1.1变压器设备到达现场后应及时检查,发现设备存在的缺陷和问题要及时根据情况做相应处理。

1.2变压器安装前必须进行现场保管,对于充油式套管,卧放时是否要求有适当坡度,要按照制造厂的规定执行。

1.3变压器绝缘油到达现场后应进行目测验收,以免混入非绝缘油,绝缘油应存放在密封清洗的专用油罐或容器内。

1.4变压器到达现场后,应尽快安装储油柜及吸湿器并注油以防变潮,在到达后不能及时注油,则要充氮保管,且有压力监视装置。

1.5核对铭牌与设计应相符,随机资料应齐全,附件应齐全。

2.变压器安装

2.1根据设备到货期限及变压器室其它相关工程的施工进度,制定施工网络计划图。

2.2施工准备

2.2.1进行图纸会审,熟悉图纸、相关技术资料及厂方要求。

2.2.2组织施工人员了解、熟悉现场,对土建基础进行检查验收。

2.2.3检查施工机具、施工设备以及施工材料。

2.2.4检查施工环境,尽可能地创造良好的施工条件。

2.3设备出库

2.3.1对变压器本体及附件进行外观检查,内容有:

锈蚀情况、毁损情况、渗油情况以及紧固情况检查。

2.3.2清点设备,保管好随机资料及附件、备品备件。

2.3.3变压器拆吊过程中注意碰、撞、擦伤设备,起吊钢丝绳与竖直线夹角不得大于30°角,以免变压器顶盖受挤变形。

2.4变压器基础型钢制作安装

2.4.1对土建预埋铁进行检查验收,尤其是基础预埋铁垂直轨道方向的距离不应小于设计轨距,误差不应超过+5mm,且应与变压器轮距互相吻合,预埋铁中心标高应符合工程设计需要。

2.4.2对用于制作变压器轨道的基础型钢进行检查,要求型钢外表平直,无卷曲,无断裂迹象、砂眼或其它缺陷;型钢不直度应小于其长度的2/1000。

2.4.3轨道安装时,一般要求沿变压器安装气体继电器方向有1%~1.5%的升高坡度,具体倾斜角度根据设计要求进行。

轨道距离与变压器轮距相吻合,误差不应超过5mm,轨面对设计标高的误差不应超过±5mm。

2.4.4轨道应进行除锈、防锈处理

2.5变压器就位

2.5.1变压器本体采用大吨位吊车进行吊装,吊索要求与铅垂线夹角不宜超过30°,吊索夹角不宜超过60°,见图示2.5.1。

2.5.2用轨道平行滑移法进行变压器本体就位。

2.5.3变压器安装就位后,检查外观是否受挤压或碰撞,倾斜角度是否符合要求,采取必要措施对变压器进行保管防护。

2.6变压器吊芯检查

2.6.1在要求对变压器(国产变压器为主,进口变压器一般不允许现场吊芯检查)进行吊芯检查时,则要对变压器内部铁芯位置、各部件松紧与否,是否有异物掉入器内、器芯部件是否受潮等作仔细检查。

  变压器有下列情形可以不吊芯检查:

  a.容量在1000KVA以下,运输过程无异常现象;

  b.制造厂商规定不作吊芯检查;

  c.当地产品仅短途运输,事先参加了制造厂的器身总装,质量符合要求,运输进行了有效监督,无剧烈振动,冲撞等异常现象。

2.6.2吊芯准备

2.6.2.1对吊芯检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合理安排各人任务,以减少操作中的失误及缩短检查时间。

2.6.2.2准备吊芯机具、材料。

2.6.2.3吊芯检查对外部环境湿度和检查时间要求较为严格,当破坏器身密封进行检查时,空气相对湿度应<75%,时间不得超过16小时。

2.6.2.4应选择在晴天、无风、少尘的环境中进行吊芯,室外吊芯要做好防尘、防雨、防潮措施。

2.6.3变压器铁芯起吊前,应将油箱中的油放出一部分,装有油枕的变压器,绝缘油应该放至顶盖密封衬垫的水平以下,不带油枕的变压器,放至出线套管以下。

2.6.4起吊前油箱放平,拆除顶盖与油箱连接的所有螺栓,用倒链缓慢起吊铁芯,防止铁芯触碰油箱,铁芯吊出后,用干净道木垫在油箱上部垫起铁芯。

2.6.5铁芯检查

2.6.5.1检查有无铁渣等金属物附在铁芯上。

2.6.5.2检查铁芯上的全部螺丝及穿心紧固螺栓。

2.6.5.3检查旋转切换装置是否灵活,转动触头与固定触头是否接触严密。

2.6.5.4检查铁芯上、下接片接触是否良好,拆开接地螺栓使其不接地,用摇表测量铁芯对地的绝缘电阻。

2.6.5.5检查完毕后,检查油箱内有无金属遗留物,可用干净布条吊着磁铁放入油箱内吸附,检查无异后将铁芯吊入油箱。

2.6.5.6将放出的绝缘油重新全部加入油箱,如需要另加绝缘油,最好使用同一牌号的油品,油质良好,各项性能指标应满足运行油质标准,不同牌号的绝缘油或同牌号的新油与运行过的油混合使用前,必须做混油试验。

2.7冷却装置安装

2.7.1组装冷却装置前应按制造厂规定的压力值用气压或油压进行密封试验,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2.7.1.1散热器强迫循环风冷却器,持续30min应无渗漏。

2.7.7.2强迫油循环水冷却器,持续1h无渗漏,水、油系统应分别检查渗漏。

2.7.2冷却装置安装前应用合格的绝缘油经净油机循环冲洗干净,并将残油排尽。

2.7.3冷却装置安装完毕后应即注满油。

2.7.4风扇电动机及叶片应安装牢固,并应转动灵活,无卡阻,试转时应无振动、过热;叶片应无扭曲变形或与风筒碰擦等情况,转向应正确,电动机的电源配线应采用具有耐油性能的绝缘导线。

2.7.5管路中的阀门应操作灵活,开闭位置应正确,阀门及法兰连接处应密封良好。

2.7.6外接油管路在安装前,应进行彻底除锈并清洁干净;管道安装后,油管应涂黄漆,水管应涂黑漆,并应有流向标志。

2.7.7油泵转向应正确,转动时无异常噪声、振动或过热现象;其密封应良好,无渗油或进气现象。

2.7.8差压继电器、流速继电器应经校验合格,且密封良好,动作可靠。

2.7.9水冷却装置停用时应将水放尽。

2.8储油柜安装

2.8.1储油柜安装前应清洗干净。

2.8.2胶囊式储油柜中的胶囊或隔膜式储油柜中的隔膜应完整无破损;胶囊在缓慢充气胀开后检查应无漏气现象。

2.8.3胶囊沿长度方向应与储油柜的长轴保持平行,不应扭偏;胶囊口的密封应良好,呼吸应通畅。

2.8.4油位表动作应灵活,油位表或油标管的指示必须与储油柜的真实油位相符,不得出现假油位,油位表的信号接点位置正确,绝缘良好。

2.9套管安装

2.9.1套管安装前应进行下列检查:

  a.瓷套管表面应无裂缝、伤痕;

  b.套管、法兰颈部及无压球内壁应清擦干净;

  c.套管应经试验合格;

  d.充油套管无渗油现象,油位指示正常。

2.9.2充油套管的内部绝缘已确认受潮时,应予以干燥处理;110KV及以上的套管应真空注油。

2.9.3高压套管穿缆的应力锥进入套管的均压罩内,其引出端头与套管顶部接线柱连接处应擦拭干净,接触紧密;高压套管与引出线接口的密封波纹盘结构的安装应严格按制造厂的规定进行。

2.9.4套管顶部结构的密封垫应安装正确,密封应良好,连接引线时,不应使顶部结构松扣。

2.9.5充油套管的油标应面向外侧,套管末屏应接地良好。

2.10气体继电器安装

2.10.1气体继电器安装前应经检验鉴定。

2.10.2气体继电器应水平安装,其顶盖上标志的箭头应指向储油柜,其与连通管的连接应密封良好。

2.11安全气道安装

2.11.1安全气道安装前,其内壁应清拭干净。

2.11.2隔膜应完整,其材料和规格应符合产品的技术规定,不得任意代用。

2.11.3防爆隔膜信号接线应正确,接触良好。

2.12压力释放装置的安装方向应正确,阀盖和升高座内部应清洁,密封良好;电接点应动作准确,绝缘应良好。

2.13二条油器内部应擦拭干净,吸附剂应干燥,其滤网安装方向应正确并在出口侧,油流方向应正确。

2.14测温装置安装

2.14.1温度计安装前应进行校验,信号接点应动作正确,导通良好,绕组温度计应根据制造厂的规定进行整定。

2.14.2顶盖上的温度计座内应注以变压器油,密封应良好,无渗油现象;闲置的温度计座也应密封,不得进水。

2.14.3膨胀式信号温度计的细金属软管不得在压扁或急剧扭曲,其弯曲半径不得小于50mm。

2.15靠近箱壁的绝缘导线,排列应整齐,应有保护措施;接线盒应密封良好。

3.变压器安装完毕后的检查、试验

3.1变压器试验、调整工作在安装完毕后即可进行,也可与变压器吊芯检查工作同步进行,具体安排按施工网络计划图进行。

3.2变压器是整体运输形式的,可不进行整体密封试验,分体现场组装形式的,在变压器安装完毕后,应在储油柜上用气压或油压进行整体密封试验,其压力为油箱上能承受0.03MPa压力,试验持续时间24h,应无渗漏。

3.3变压器线圈直流电阻测量,各项线圈直流电阻相互间的差别不应大于三相平均值的2%。

3.4所有分接头变压比测量:

测量数据现制造厂铭牌数据不应有显著差别。

3.5检查变压器组别,应与变压器的铭牌及顶盖上的标志相符。

3.6测量绕组连同套管的绝缘电阻和吸收比。

3.6.1测量绝缘电阻:

以2500伏兆欧表,量程不得低于10000兆欧,测量值在相同温度下不得低于出厂值的70%。

3.6.2测量吸收比:

R60/R15在温度为10-30℃时为1.3-2。

3.7测量绕组连同套管的直流泄漏电流:

测量值与原始数据比较应无显著变化,如无原始数据,可参照下表。

表3.7读取时间:

1分钟

额定电压(KV)

试验电压(KV)

泄漏电流(uA)

6~10

10

5~10

35

20

5~10

3.8绕组连同套管的交流耐压试验:

交流耐压标准为出厂时的85%,500V以下绕组的交流耐压标准为2KV,容量为8000KVA以下,绕组额定电压为110KV以下变压器,按下表:

表3.8所列标准进行交流耐压试验。

表3.8

额定电压(KV)

3

6

10

最高工作电压(KV)

3.5

6.9

11.5

试验电压(KV)

1.5

21

30

3.9测量与铁芯绝缘的各紧固件及铁芯接地线引出套管对外壳的绝缘电阻,此项试验在变压器吊芯检查时可做。

3.10绝缘油试验:

试验对象主要是6KV以上电气设备内的绝缘油或注入上述设备前后的绝缘油。

绝缘油使用于15KV及以下者,不应低于25KV,油样应取自被试设备,试验油杯采用平板电极。

3.11有载调压切换装置的检查和试验:

此项试验也可在吊芯检查时做。

3.12额定电压下的冲击合闸试验:

一般为3~5次,每次间隔时间宜为5min,应无异常现象,冲击合闸时对于变压器中性点接地的系统必须接地。

3.13相位检查:

变压器相位必须与电网相位一致。

3.14系统回路调试:

要求运行可靠。

3.15变压器外壳接地检查:

与厂区接地网连通,接地电阻不得大于4欧姆。

3.16变压器投运前检查

3.16.1本体、冷却装置及所有附件应无缺陷且不渗油;

3.16.2油漆应完整,相色标志正确;

3.16.3变压器顶盖上应无遗留杂物;

3.16.4事故排油设施应完好,消防设施齐全;

3.16.5接地引下线及其主接地网的连接应满足设计要求,接地应可靠;

3.16.6储油柜和充油套管的油位应正常;

3.16.7变压器全部电气试验合格,保护装置整定值符合规定;操作及联动试验正确。

二、盘柜的安装

一、基础型钢的安装

  1.盘柜的基础一般用型钢制作,如角钢、槽钢等。

钢材规格大小根据配电柜的尺寸和重量以及设计而定,槽钢通常用5~10号,角钢常用L30×4~L50×5。

安装用型钢先矫平矫直,然后再下料。

  2.固定底座用的底板,应由土建在施工基础或地坪时进行预埋。

安装人员应配合或检查验收其预埋的准确性。

  3.安装底座时,先将接地扁钢与底座槽钢(角钢)焊接好,再将底座槽钢与土建预埋的底板焊接。

底座槽钢(角钢)表面应保持平整,其允许偏差应符合表4的规定。

      基础型钢安装的允许偏差  表4

项目

允许偏差

mm/m

mm/全长

不直度

<1

<5

水平度

<1

<5

位置误差及不平行度

<5

4.基础型钢安装后,其顶部宜高出抹平地面10mm;手车式成套柜按产品技术要求执行。

基础型钢应有明显的可靠接地,接地处不得少于2个。

5.填写基础型钢安装记录并签证。

二、盘柜的二次运输

  1.按盘柜的重量及形体大小,结合现场施工条件,由施工员决定采用吊车、汽车或人力搬运。

  2.柜体上有吊环者,吊索应穿过吊环;无吊环者,吊索最好挂拴在四角主要承力结构处。

不许将吊索挂在设备部件(如开关拉杆等)上吊装。

  3.运输中要固定牢靠,防止磕碰,避免元件、仪表及油漆的损坏。

三、盘柜的开箱检查

  配电盘柜运达现场后,按进度情况进行开箱检查,主要检查以下内容并填写“设备开箱检查记录”。

  1.规格、型号是否与设计相符,而且临时在盘柜上标明名称、安装编号和安装位置。

  2.配电盘柜上零件和备品是否齐全,有无出厂图纸及技术文件。

  3.有无损坏和受潮。

四、盘柜安装

1.盘柜的安装最好在土建室内装饰完工后开始进行。

2.盘柜在室内的位置按图施工,如图纸无明确标注时:

对于后面或侧面有出线的高压柜,距离墙面不得小于600mm;如后面或侧面无出线的高压柜,距离墙面也不得小于200mm;靠墙安装的低压柜,距墙不小于25mm;巡视通道宽不小于1m。

3.盘柜单独或成列安装时,按表5规定进行找正,找正完成后,即可将柜体与基础槽钢、柜体与柜体、柜体与两侧挡板固定牢固。

柜体与柜体、柜体与两侧挡板采用螺栓联接。

柜体与基础槽钢当无特别规定时一律用螺栓联接。

4.型钢上的螺栓连接孔,不得用氧气切割开孔。

所有连接用螺栓一律采用镀锌件。

五、验收

1.盘柜的固定及接地应可靠,盘柜漆层应完好、清洁、整齐。

      盘、柜安装的允许偏差  表5

项       目

允许偏差(mm)

垂直度(每米)

<1.5

水平偏差

相邻两盘顶部

<2

成列盘顶部

<5

盘面偏差

相邻两盘边

<1

成列盘面

<5

盘间接缝

<2

  2.盘、柜及电缆管道安装完后,应作好封堵。

  3.操作及联动试验正确,符合设计要求。

  4.提交资料

  1)工程竣工图

  2)变更设计的证明文件

  3)安装技术记录

  4)调整试验记录

三、电缆线路的敷设

一、电缆敷设

1.一般规定

 1)电缆敷设前应按下列要求进行检查:

  ⑴电缆通道畅通,排水良好。

金属部分的防腐层完整。

隧道内照明、通风符合要求。

  ⑵电缆型号、电压、规格应符合设计。

  ⑶电缆外观应无损伤,绝缘良好,当对电缆的密封有怀疑时,应进行潮湿判断;对高压电缆要求做耐压试验,直埋电缆与水底电缆应经试验合格。

  ⑷电缆放线架应放置稳妥,钢轴的强度和长度应与电缆盘重量和宽度相配合。

  ⑸敷设前应按设计和实际路径计算每根电缆的长度,合理安排每盘电缆,减少电缆接头。

  ⑹在带电区域内敷设电缆,应有可靠的安全措施。

 2)电缆敷设时,不应损坏电缆沟、隧道、电缆井和人井的防水层。

 3)三相四线制系统中应采用四芯电力电缆,不应采用三芯电缆另加一根单芯电缆或导线、电缆金属护套作中心线。

 4)并联使用的电力电缆其长度、型号、规格宜相同。

 5)电力电缆在终端头与接头附近宜留有备用长度。

 6)电缆各支持点间的距离应符合设计规定。

当设计无规定时,不应大于表7所列数值。

电缆各支持点间的距离(mm)表7

电缆种类

敷设方式

水平

垂直

全塑型

400

1000

电力电缆

除全塑型外的中低压电缆

800

1500

35KV及以上高压电缆

1500

2000

控制电缆

800

1000

注:

全塑型电力电缆水平敷设沿支架能把电缆固定时,支持点间的距离不允许为800mm。

  7)电缆的最小弯曲半径应符合表8规定:

表8:

最小弯曲半径

电缆种类

多芯

单芯

控制电缆

10D

橡皮绝缘电缆

无铅包、钢铠护套

10D

裸铅护套

15D

钢铠护套

20D

聚氯乙烯绝缘电力电缆

10D

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

15D

20D

油浸纸绝缘电力电缆

铅包

30D

铅包

有铠装

15D

20D

无铠装

20D

自由式充油(铅包)电缆

20D

注:

表中D为电缆外径

  8)电缆敷设时,电缆应从盘的上端引出,不应使电缆在支架上及地面摩擦拖拉。

电缆上不得有铠装压扁,护层坏裂等未消除的机械损伤。

  9)用机械敷设电缆时的最大牵引强度宜符合表9的规定,充油电缆总拉力不应超过27KN。

电缆最大牵引强度(N/mm2)表9

牵引方式

牵引头

钢丝网套

受力部位

铜芯

铝芯

铅套

铝套

塑料护套

允许牵引强度

70

40

10

40

7

  10)电力电缆接头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⑴并列敷设的电缆,其接头的位置宜相互错开。

  ⑵电缆明敷时的接头,应用托板托置固定。

  ⑶直埋电缆接头盒外面应有防止机械损伤的保护盒。

位于冻土层内的保护盒,盒内宜注以沥青。

  11)电缆敷设时应排列整齐,不宜交叉,加以固定,并及时装设标志牌。

  12)标志牌的装设应符合下列要求:

  ⑴在电缆终端头、电缆接头、拐弯处、夹层内、隧道及竖井的两端、人井内等地方,电缆上应装设标志牌。

  ⑵标志牌上应注明线路编号。

当无编号时,应写明电缆型号、规格及起迄地点;并联使用的电缆应有顺序号。

标志牌的字迹应清晰不易脱落。

  ⑶标志牌规格宜统一。

标志牌应能防腐,挂装应牢固。

  13)电缆的固定应符合下列要求:

  ⑴在下列地方应将电缆加以固定:

  a.垂直敷设或超过45°倾斜敷设的电缆在每个支架上;桥架口每隔2m处。

  b.水平敷设的电缆,在电缆首末两端及转弯、电缆接头的两端处;当对电缆间距有要求时,每隔5~10m处。

  c.单芯电缆的固定应符合设计要求。

  ⑵交流系统的单芯电缆或分相后的分相铅套电缆的固定夹具不应构成闭合磁路。

  ⑶裸铅(铝)套电缆的固定处,应加软衬垫保护。

  ⑷护层有绝缘要求的电缆,在固定处应加绝缘衬垫。

  14)电缆进入电缆沟、隧道、竖井、建筑物、盘(柜)以及穿入管子时,出入口应封闭,管口应密封。

2.生产厂房内及隧道、沟道内电缆的敷设

⑴电缆的排列应符合下列要求:

  a.电力电缆和控制电缆不应配置在同一层支架上。

b.高低压电力电缆,强电、弱电控制电缆应按顺序分层配置,一般情况宜由上而下配置;但在含有35KV以上高压电缆引入盘柜时,为满足弯曲半径要求,可由下而上配置。

  ⑵并列敷设的电力电缆,其相互间的净距应符合设计要求。

  ⑶电缆在支架上的敷设应符合下列要求:

 a.控制电缆在普通支架上,不宜超过一层;桥架上不宜超过三层。

 b.交流三芯电力电缆,在普通支吊架上不宜超过1层;桥架上不宜超过2层。

 c.交流单芯电力电缆,应布置在同侧支架上。

当按紧贴的正三角排列时,应每隔1m用绑带扎牢。

  ⑷电缆与热力管道、热力设备之间的净距,平行时应不小于1m,交叉时应不小于0.5m,当受条件限制时,应采取隔热保护措施。

电缆通道应避开锅炉的看火孔和制粉系统的防爆门;当受条件限制时,应采取穿管或封闭槽盒等隔热防火措施。

电缆不宜平行敷设于热力设备和热力管道的上部。

  ⑸电缆敷设完毕后,应及时清除杂物,盖好盖板。

必要时,尚应将盖板缝隙密封。

3.管道内电缆的敷设

  ⑴在下列地点,电缆应有一定机械强度的保护管或加装保护罩:

  a.电缆进入建筑物、隧道、穿过楼板及墙壁处。

  b.从沟道引出电杆、设备、墙外表面或屋内行人容易接近处,距地面高度2m以下的一段。

 c.其它可能受到机械损伤的地方。

  保护管埋入混凝土地面的深度不应小于100mm;伸出建筑物散水坡的长度不应小于250mm,保护罩根部不应高出地面。

  ⑵管道内部应无积水,且无杂物堵塞。

穿电缆时,不得损伤护层,可采用腐蚀性的润滑剂(粉)。

  ⑶电缆排管在敷设电缆前,应进入疏通,清除杂物。

  ⑷穿入管中电缆的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交流单芯电缆不得单独穿入钢管内。

4.直埋电缆的敷设

  ⑴在电缆线路路径上有可能受到机械性损伤、化学作用、地下电流、振动、热影响、腐植物质、虫鼠等危害的地段,应采取保护措施。

  ⑵电缆埋设深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a.电缆表面距地面的距离不应小于0.7m。

穿越农田时不应小于1m。

在引入建筑物。

与地下建筑物交叉及绕过地下建筑物处,可浅埋,但应采取保护措施。

  b.电缆应埋设于冻土层以下,当受条件限制时,应采取防止电缆受到损坏的措施。

  ⑶电缆之间,电缆与其它管道、道路、建筑物等之间平行和交叉时的最小净距,应符合表10规定。

严禁将电缆平行敷设于管道的上方或下方。

特殊情况应按下列规定执行:

  a.电力电缆间及其与控制电缆间或不同使用部门的电缆间,当电缆穿管或用隔板隔开时,平行净距可降低为0.1m。

  b.电力电缆间、控制电缆间以及它们相互之间,不同使用部门的电缆间在交叉点前后1m范围内,当电缆穿入管中或用隔板隔开时,其交叉净距可降为0.25m。

电缆之间、电缆与管道、道路、建筑物

之间平行和交叉时的最小净距表10

项目

最小净距(m)

平行

交叉

电力电缆间及其与控制电缆间

10KV及以下

0.10

0.50

10KV以上

0.25

0.50

控制电缆间

0.50

不同使用部门的电缆间

0.50

0.50

热管道(管沟)及热力设备

2.00

0.50

油管道(管沟)

1.00

0.50

可燃气体及易燃液体管道(沟)

1.00

0.50

其它管道(管沟)

0.50

0.50

铁路路轨

3.00

1.00

电气化铁路路轨

交流

3.00

1.00

直流

10.0

1.00

公路

1.50

1.00

城市街道路面

1.00

0.70

杆基础(边线)

1.00

建筑物基础(边线)

0.6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